第一篇:五言律绝的基本知识第三讲及作业
五言律绝的基本知识第三讲及作业
关于五言律绝章法的几个问题五言律绝既然是一种诗体,那么它就其内在的规律。以前我们讲到的五言律绝的平仄律、韵律以及拗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从创作的形式方面谈起的,这是外在的。然而,只了解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深入探讨五言律绝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它的内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五言律绝的实质,才能在写作上有一个飞跃性的进展。下面我就五言绝句的写作问题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五言律绝的章法简介写作五言律绝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否则就会杂乱无章,这个结构俗称章法。对于五绝和其它诗体来说,都有一个起承转合,也有的称为起承转结。起承转合之法,清代初期金圣叹先生曾借明代的八股文的结构来系统分析诗的结构的。他在《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把起承转合(结)之法运用到分析律诗的结构上,一直沿用到现在。前人经验,“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元.杨载《诗法家数》)五言律绝篇幅短小,开端一般不能迂回曲折,或随意铺排,而应直入本题,从靠近诗的主旨着笔,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平平道来,从容承接。写作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题因人而异。诗的开端也有“如爆竹骤响”,突然而起的。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始不仅楼的位置、形状等未写,连登楼也只放在末句最后才点出,“起”更简捷,直写所见景色,“白日依山尽”。一般说来,五言律绝的写作,后两句比前两句更重要,第三句尤其重要。“七绝(五绝略同)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第三句是转舵处。”(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舵转好了,方向对了,船便顺流而下,胜利地到达终点。今人丁芒把写绝句比作打排球:球(题目)发过来了,首先是一二句作为一传手接球,接传球要到位,要能为二传手创造条件。第三句就起着二传手的作用,有正、反(设问)各种手法,对诗主旨的点明,起着拉出、铺垫、反激的作用。到第四句,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地步,正如球在网前被二传手高高地巧妙地托起,攻击手可以其突兀、机巧、沉重,把球打死,“一锤定音,主题点明,胜负自分。”(《当代诗词学》)“转”,要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转出新路,拓出新意、深意。通常是转的弯子较大,角度越新,既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中,诗就越能动人。仍就《登鹳雀楼》来说,前两句写东西方上下、远近所见的雄浑苍茫景色,画面广阔,还有未见到的遥远渺茫的大海,第三句“欲穷千里目”开始,转入自己的思想意愿和后续行动,向读者展示更大的视野,将诗思推向更高地境界。第三句的转,既是承上,又是启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三句的“转”,为了起拉出、铺垫、反激、强调等作用,前人常用“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只今”、“昔”等字,以转出新意。第四句“结”,往往是诗的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句应如撞钟,馀音袅袅。结句要“语绝而意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是承接第三句,又或隐或露地照应前边一、二句。绝句结尾一般有三种情况:(1)以理结。纯粹以理结束不易动人,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2)以情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如唐·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3)以景结。结得好,能有神韵。如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有的人在学习实践中,写五言绝句由触动灵感,得某句开始,此句往往即是所谓的“诗眼”。一般要安排在尾句之上。再通过尾句,求得第三句。最后对前二句进行铺设,使之为后一句服务。反之如安排在首句,则会造成头重脚轻,架构不稳。张炎《词源》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字一句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所论虽是词之小令,同样也适用于绝句。绝句单一营句的这一特点不同于律诗,律诗或得一句,或得一联,要根据具体需要安排其位置。五言绝句章法,书本上多以起承转合开始讲起,而又与上文经营尾句之说似乎矛盾,实则不然,得了尾句,同样也须谋求起句。
二、对起承转合的说明
(一)、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之说,以五言绝句诗论,一般说来是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四句为结。其法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1、起句
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最理想的起句要响亮、突兀、高绝,可是于绝句而言,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绝句求其自然即可。起,又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等等,试举例说明如下:
(1)、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如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起句直接入笔“音书绝”,可谓下笔擒题。此法最便于初学。
(2)、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如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如唐·朱放:“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能得几回过?“
(4)、反起。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如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其他还有引起(与陪起相类)、兴起(由眼前物况,引出不大相关的主题)等,不再一一赘述。
2、承句
承,即是承接。承的方式也很多。有总接、明顺、暗接等等。无论那种方法,都须依据诗的景路、理路、情路接续下来,使上下文连接严密紧凑。承接应注意与题目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不可松泛,力求一气贯注之妙。古人曾云:“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此即承接之要领也。如唐·贾岛:“野坐分苔石,山行绕菊丛。云衣惹不破,秋色望来空。”
起承二句,一般是一体的,即二句往往可以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
3、转句
绝句的转句一般是第三句,转句在一首绝句中占极重要之地位,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思路上的转换,即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等等。转句是诗的着力点,是为尾句的蓄势。转不仅使诗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情感和主旨,故历代诗人对于转,无不费煞心思,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刘熙载《艺概》云:“妙在衬跌”,正是对转作用的诠释。转法之技巧略述于后:
(1)、推进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如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于起、承二句正写湖上晴雨,第三句即从“西湖”进一层着笔,转到“西子”的比喻上来,奇而不突,以发对美景的感叹,此谓之进一层转法。再如刘庆霖《题张家界天子山》:
手握金鞭立晚风,一声号令动山容。如今我是石天子,统领湘中百万峰。
前二句写天子山执鞭(金鞭为水名)令山之态,第三句由“天子”进一步写入,转到“我”上来了,为神采之尾句拉满弓弦。
这种转法,转句也常使用最是、更有、偏是等强调性词语。
(2)、退让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来说。如 南行别弟唐·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转句“不知”二字是一种假设。既能呼应上文,又能照顾下句,此退一步转法也。
转句也有用假设的。在一二句与尾句之间形成转折。
此种转法往往使用但使、倘若、谁将、我欲、但期、欲教、纵然、纵教等比较模糊性词语。
(3)、反意转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春雪唐·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4)、忽字转法。用“忽”字或与忽相类的转折词,做为转的连介词。如唐·刘禹锡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以一“忽”字,形成了转折。
(5)、逆挽转法。逆挽不限于第三句,绝句各句根据需要适时而用。如:唐·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化不合理为合理,令坏句起死回生。逆挽之法也适用时间上、空间的顺序逆排,是一种造境方法,非关章法,故不述。
4、结句
结句又称落句。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结句而言。杨载之《诗法家数》亦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
《说诗晬话》又云:“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就本位收住”。所谓收束,即是点题作结。放开一步,即是题外作结。亦是作结的二大类。
(1)、点题作结。秋日湖上唐·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沉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2)、由题外作结。这种结,由诗题宕开、引伸、外延,但不应离题范围过远,仍要与题意相合。此种结,较之点题结更为含蓄。如唐·崔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明·谢榛:“春草青犹短,牵愁尔许长。天涯白首客,独立几斜阳。”
5、几种结句技巧
(1)以景托情。沈义父《乐府指迷》云:“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情最好。”说明了以景作结,产生的余韵较长。如望湖亭唐·郑谷:“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
(2)直抒胸意。直吐情感,多用于豪放慷慨之作。如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3)置问猜想。以问达意、以猜传情,情感欲吐不吐,表达情感婉曲,引人遐思。
先说置问,诗中运用设问、反问、问而不答、有问有答、答非所问等例子很多。如唐·许敬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九日唐·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再说猜想。作者的创作已经是猜测了,又要引导读者去猜测。
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前三句较平,结句一个大胆猜想,使全诗顿时生色。
这类型的结,往往用上“想是、料是、料得、疑是、可能、猜作、或可”等猜测、不肯定的字眼。
(4)宕出远神。就是常说的“宕开一笔”,以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结句就前句之势,进一层描写。表达上更深更远。再如唐·储光羲:“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结句一般须与第三句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得最好。结句常法还有抒情作结,反语作结、劝慰作结、警策作结、引理作结、悬念作结等等。与诗一样,结亦无定法,概因题材、思想、语势、韵味之不同而结异。沈德潜云:“就上文体势行之”是之谓也。
三、起承转合并非金科玉律应该承认,“起承转合”这种对于诗文章法的总结确实能概括出许多文章和诗词结构的特点或者说创作经验,所以,作为经验之一,甚至是重要的“之一”,是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但是把它程式化了,已经不可取。如果进一步地把它经典化,乃至神圣化了,那就不仅不可取,至少是迂腐。如果程式化了,绝对化了,乃至法制化了,就成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极大障碍,所以,五言绝句之章法,绝非起承转合、开合顿锉等几个条框可以概括了的。如对句双起,对句作结,四张联屏,句句转入等等,各色各样。其实,这种从元朝开始总结而盛行于明清八股科举考试时期、深受八股文影响的关于诗词章法的理论,只是概括了唐宋时期一部分诗词的特点,大量的甚至更多的唐宋优秀诗词并非都是如此。它们的作者依然像先秦风、骚以及汉以来的乐府作者那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依然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根本就没有想到起句应该怎么“突兀”,中间应该怎么“承转”,“结句”又应该怎么“有力”,但他们的作品千百年来依然是公认的名篇。比如:
1、祖咏《终南望积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起、承、承、承合)
2、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起、承、承、承合)
3、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第一二句并列,都是起句,第三句承,第四句合)
4、权德舆《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首句“起”,第二句不是“承”而是“转”,三四句“承合”)
5、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双起、转、结)由此看出五言律绝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别于律诗。近代刘永济说:盖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诲人以巧也。作诗还要善于用心体味,独出心裁,另辟新径才能写出更高更好的作品!
四、作业:
1、以国庆节为题材,题目自拟。
2、用“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写作两首五言律绝。
3、平水韵或新韵皆可,新声韵注明。
4、尽量写出自己的所闻所感,写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谈。
5、作业请于2014年9月30日发到诗词群和中华风雅颂诗词学校版面的第三期作业跟帖处!
第二篇: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5)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诗第五章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整理编辑:诗词轩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五言律绝的句式由来,并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五言律绝的句式。分别如下(为了便于区分,标以不同颜色):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今天,我们将用这四种句式,按一定规则,排出四种格式。排格式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下几条和格式相关的口诀,记住口诀能在日后的阅读写作中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诀是“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联:绝句共四句,两句为一联。相对:平仄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相粘:平仄相同,即平对平、仄对仄。下面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口诀的运用:图例显示:仄声字的‘日’和平声字的‘河’,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平声字的‘河’和平声字的‘穷’分属两联且相邻,所以平仄相同,称为相粘;平声字的‘穷’和仄声字的‘上’,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正是这种平仄交错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关系。小贴士:为何相粘相对,我们只看第二字?因为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谈到过句式的拗救,文中说过,一三四位置的平仄因为大小拗的原因,平仄会有所变动,而除韵字外,第二字的平仄是铁定不变的!所以,只看第二字,这样记忆,才不至在读到古人使用拗救句时,以为是出律了。另外,为了在阅读诗词时,能够快速的分辨出诗句是否相对相粘,建议大家在日常写作排版时,不要将诗句一句一行的排列,如将以上例诗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分辨“一联之内是否平仄相对,两联之间是否平仄相粘”及是否押韵时,是不太好分辨的。而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分辨时,更让人一目了然。接下来,开始根据口诀排格式。我们将使用之前学过的四个句式依次作为第一句,根据口诀排出一个完整的格式: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仄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平起’,然后我们想一想,总共有四个句式,其中两个‘仄起’两个‘平起’,而我们需要的‘平起’里,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平起平收句’了,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平起’,那么第三句也要‘平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平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平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平起仄收句’了,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劳劳亭(唐·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至此,第一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仄起仄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仄起仄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仄声,故,第一句可以不押韵。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仄起仄收不入韵式’。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平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仄起’,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仄起平收句’了,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仄起’,那么第三句也要‘仄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仄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仄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仄起仄收句’了,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仄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平起’了,而‘平起’有两句,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平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过酒家五首 其一(隋末唐初·王绩)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黄金销未尽,祗为酒家贫。至此,第二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平起仄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平起仄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仄声,故,第一句可以不押韵。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平起仄收不入韵式’。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平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仄起’,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仄起平收句’了,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仄起’,那么第三句也要‘仄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仄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仄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仄起仄收句’了,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仄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平起’了,而‘平起’有两句,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平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一、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劝酒(唐·于武陵)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至此,第三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平起平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平起平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平声,故,第一句是必须要押韵的。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平起平收入韵式’。小贴士:有没有发现规则?1.这第三个格式里,第一句和第四句完全相同。2.第三个格式和第二个格式,只有第一句是不同的,其他三句完全相同。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仄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平起’,然后我们想一想,‘平起’句式里,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平起平收句’了,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平起’,那么第三句也要‘平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平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平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平起仄收句’了,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一、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天涯(唐·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至此,第四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仄起平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仄起平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平声,故,第一句是必须要押韵的。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仄起平收入韵式’。小贴士:有没有发现规则?1.这第四个格式里,第一句和第四句又是完全相同的。2.第四个格式和第一个格式,也是只有第一句是不同的,其他三句完全相同。总结:1.四个格式,如果第一句是平收的,那么必须押韵!且,第一句和第四句的句式重复;2.四个格式,如果第一句是仄收的,那么可以不押韵!且,四个句式各不相同。3.格式、句式不要搞混了。4.历来诗人写作,五言绝句第一句不入韵的格式居多。小练习任选一种格式,作绝句一首,新旧韵皆可,但不要混用。练习做不做随意,做的请跟帖留言。诗词读写书籍100本(可在线阅读可下载)诗词轩投稿须知
跟我学写诗(1)律绝的由来及押韵概念 跟我学写诗2律绝的平仄格律概念 跟我学写格律诗(3)五言律绝的定格句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4)五言律绝句式的变化规则
第三篇:道德讲堂第三讲主持词及其他
XXX街道XXX社区“道德讲堂”第三讲主持词
XXX社区居委会主任 XXX 青少年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按照XXX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计划,开设一堂专题的“青少年道德讲堂”,活动程序由我来主持。
1、首先,请全体起立,一齐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请坐下。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整整唱了五十年,五十年来,雷锋形象随着这歌声走遍了大江南北,雷锋精神随着这歌声扎根于国人心中。雷锋,是在党的培育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典型之一。一本雷锋日记,集中体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2、下面,我们欢迎XXX街道五老讲师团XXX校长讲XXX社区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家鼓掌欢迎。
听了XXX校长的介绍,我们再一次深深地感到,光荣来自于奉献,伟大出自于平凡。
3、下面由XXX社区居委会副主任XXX和同学们一齐诵读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学习雷锋的题词。
雷锋精神的一个重要的闪光点是爱党、爱国、爱人民。雷锋的许多感人事迹中,深含着中华传统美德。
4、下面由XX中学团委副书记XXX老师主讲: 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在今天的道德讲堂活动即将结束时,我们一起来观看故事片《雷锋》,让雷锋形象、雷锋精神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5、下面,请大家一起观看故事片《雷锋》。
6、活动结束之前,我们请XX中学徐校长对今天的活动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7、今年这次道德讲堂的程序圆满完成,活动到此结束。附件:
1、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2、XXX校长讲XXX社区身边的好人好事: XXX社区身边的好人好事
XXX社区8组XXX今年64岁,上有91岁的养母,下有儿子儿媳和孙子,丈夫已在事业单位退休。一家六口尊老爱幼、和睦友邻、昂扬奋发。
一直以来,XXX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养母。养母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却是衣食无忧、住行不愁。在XXX的影响下,孙辈对老人也孝顺之至,一有小毛小病,在医院工作的孙媳就又是量血压又是抽血化验又是拿药的,今年6月份,老人生病高烧41、5度,挂水一周,精心服侍,老人终于逐渐痊愈。邻居都说老人好福气。
XXX夫妇对儿孙辈的爱护不但表现在生活上,更表现在勉励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上:早上,既怕儿子儿媳上班迟到又怕不吃早饭妨碍身体,XXX盛好早饭既怕太烫又怕太凉,就只先盛半碗 等着。怕孙子在学校吃中饭不习惯,竟坚持送了好几天中饭。儿媳在医院工作责任重大,XXX经常提醒说,人命关天,打针给药要慎之又慎;她经常教育儿孙辈,要尊重领导,尊敬老师,和同事同学要搞好团结,工作和学习要走在别人前面,否则让人瞧不起。
邻居XXX生病住院,XXX打听到有一种民间偏方可以帮助治疗恢复,于是千方百计弄来草药,煎成汤水好几次将汤水拎到医院给顾美英擦洗身体。XXX住院家中无人照看,帮助照看并帮助打扫卫生。
平时,对其他邻里也是一片热心肠,邻居有什么事情,总是主动前去帮忙,邻居间有什么小矛盾,总会看到她忙碌调解的身影。几十年来,XXX家从未与邻居有过什么争执和不愉快。
儿子在四川地震的第二天就赶到XXXX献血,得到XXX的坚决支持,她家两次捐款,数额在所在的村民小组中名列第一。
XXX路拆迁和建造XXX路期间,附近的路上因为运输掉下许多石子儿,XXX总是用扫帚扫得干干净净,丢弃在路上的壳子板上有钉子,XXX想办法捡了起来,以防戳了行人与车胎,施工人员休息时,主动从家里拿出凳子,送上茶水,让施工人员寄放工具。
2011年3月,XXX家庭被XXXX组织部、妇联、文明办授予“XXX区和谐家庭”光荣称号,12月,又被XXX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社区和谐家庭”光荣称号。2012年5月,被评为XX市 文明家庭。
3、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
★“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 命精神,公而忘私 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周恩来
★“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刘少奇 ★“学习雷锋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朱德
★“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邓小平
★“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陈云 ★“向雷锋同志学习,十年前已示南针,余生有几无须虑,日记重翻读用心。”——董必武
★“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江泽民
★“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胡锦涛
★“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叶剑英 ★“全国人民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杨尚昆
★“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华国锋
★“在新形势下把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活雷锋在中国涌现。”——李鹏
★“雷锋精神 永放光芒。”——李瑞环
★“向雷锋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宋平★雷锋同志永垂不朽!”——罗瑞卿
★“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姚依林
4、XXX老师主讲: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先辈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茶叶、丝绸、陶瓷、水稻的故乡。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四大发明曾大大地推动了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古人非常注重个人、家庭和为人处世的美德,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今天的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传统美德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第一,青少年要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长时间的融和所形成的,各民族之间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保证。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国家就要衰败,人民就要受苦受难。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过不懈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
为了维护民族间的团结,历史上曾经有两位伟大的女性,一位是王昭君、一位是文成公主。她们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睦,不远万里远嫁匈奴和吐蕃,以结秦晋之好,使民族之间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历史是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写出“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陆游,为恢复中原、盼望国家统一而“闻鸡起舞”的祖逖,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末清初 思想家顾炎武等等,他们不仅倡导民族气节,而且在挽救民族危亡时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新中国刚成立时,条件比较艰苦。一批留学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立志振兴中华。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今天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的祖国还没有最后的统一。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隔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生要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青少年要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刻苦求知。
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象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勇于追求真理。向先辈们学习。
我国古人勤学好问的事例比比皆是,战国时的苏秦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转,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自己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又读书,后来,他成就了大业;西汉时期的匡衡,小时家里很穷,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间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晋朝时有一个叫孙敬的人,每天读书到深夜,经常怕打瞌睡,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拴在房梁上,如果头昏要打瞌睡,头往下坠,绳子就会将他扯醒。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政治家的司马光年幼的时候他就十分聪明,十分好学,曾经特地用一段圆木为枕,取名为“警枕”。夜里圆木一滚他就醒了,于是随即披衣下床,挑灯夜读。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的条件比古人要好许多倍,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做学问,光好学还不够,既要好学又要善问。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万世之师,有一点就是他虚心好问,《论语》记载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还要求学生要不耻下问。学问学问,不学不行,不问不知。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和超越。
第三,青少年要尊长、知礼、孝敬父母。
我国自古以来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提倡“老吾老以己人之老,幼吾幼以己人之幼”。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谱写了许许多多美德故事,如“虚席以待、程门立雪、黄香温席、毛主席尊师”等,这些故事教育和鼓舞着历代中华儿女。孟郊有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当今的极少数孩子目无师长,唯我独尊,成了家庭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去想父母工作有什么辛苦、劳累,很多青少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爱好、有何疾病,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伟大领袖毛泽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坟前,寄托自己对父母的思念。第二件事就是去看望自己的老师毛宇居先生。吃饭时,毛泽东把老师让在首位,亲自给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是学时的老师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货。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人仍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人类应该有爱,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今天尊长、知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该提倡和发扬。
第四,青少年要有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改革、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生不息的法宝。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
秦国的商鞅坚持变法改革,使秦国后来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的天下雄国;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反对守旧,勇于进取,大胆变法,还有近代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他甘愿为变法流第一滴血,勇于献身,都是创新的楷模。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张骞出使西域后,使唐都长安成为亚洲经济文化的中心;林则徐可谓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XXX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列的改革开放运动,求发展求创新,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需要改革和创新的献身精神。
第五,青少年要勤劳节俭,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勤劳节俭是突出 的美德。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明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累累硕果,造福子孙后代。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的鲜明的善恶态度。今天读来,仍然是字字千钧。
我们不仅要勤劳节俭,还要自强不息。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美德,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大庆精神等。正是共产党人发扬了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才以“小米加步枪”战胜国民党的飞机大炮,赢得天下。然而在还不富裕的今天,有部分青少年追求名牌、追求时髦超前消费,大肆铺张浪费这是与我们的国情是不符的。我们今天还要提倡和发扬勤劳节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六,青少年要有追求正义的浩然之气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汉朝的苏武,“威武不屈服,时穷节乃在,丁年奉使,皓首而归”,历代为之传诵。南宋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了丹心照汗青。明代的于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赢得了世人的崇敬,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比如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断然拒绝敌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这本巨著。
《〈孟子〉二章》中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把正义、气节看成高于生命。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荣也大有人在。像大汉奸秦会、汪精卫之流,遗臭万年。所以在学习中突出爱国气节的教育,能使我们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反对“惟利是图、见利忘义”。
所以,青少年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人。
5、看雷锋宣传片(略)
6、XXX校长评议(讲稿自备)
当今市场经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充斥着各种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现实主义思想不断冲击、考验着我们的灵魂。因此社会呼唤正气,需要诚信,需要更多的中国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XXX中学、XXX中学、XXX小学的部分师生集中在这里,有幸聆听了XXX社区的身边的好人好事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每个人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们呼唤更多的身边好人来作我们的榜样。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区才能更有韵味、更有品味、更有地位。
最后,我想说:道德是一把尺子,量着自己也量着他人。总量着自己的是小人;总量着他人的是圣人;量着自己也量着他人的是凡人,我们都是凡人。愿作为凡人的我们,每个人都能量好心里的那把尺子,在量着自己的同时能多一点量着他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第四篇:第三讲 作业拖拉屡屡催 惜时教育大有为
第三讲 作业拖拉屡屡催 惜时教育大有为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家长建立孩子惜时的重要性,尤其是写作业时拖 拉现象的危害,引导孩子有时间观念。
2. 引导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执行,从小培养孩子遵守时间的观念。[教学重点] 帮助家长建立孩子惜时的重要性,尤其是写作业时拖拉现象的危害,引导 孩子有时间观念。[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切入点] 由关于“作业用多少时间”的话题和孩子在做作业时的状态为切入点与家 长交流。[教学过程] 以小脚丫的故事为例 小脚丫的 AB 剧 爸爸和小脚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指向 19:00 了,爸爸提醒小脚丫该去 写作业了。小脚丫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视,像没听到一样。爸爸又提醒了一次,小脚丫连头都没转一下,看着电视嘟囔道: “等会儿,我还没准备好呢!” 19:05,爸爸再次提醒,小脚丫终于站起身,对电视依依不舍,一步步退向房间…….【小脚丫 A】真不公平,大人为什么就不用写作业,可以想看多长时间电视 就看多长时间。那么好看的电视,我还不知道结局呢,怎么能有心写作业呢? 【爸爸 A】孩子太不像话了,一点儿自觉性都没有,写个作业真费劲,一会 儿找这个,一会儿拿那个的,分明就是找借口出来看看电视嘛,非得好好教训 教训他不行!【小脚丫 B】 要是爸爸不给我做记录,我还真不知道才写了半个小时的作业,我就开小差那么多次,真正用来写作业的时间没几分钟啊!
【爸爸 B】要让爱在养成惜时的好习惯,光跟他们说道理是不行的,得让他们看到自己浪费时间的事实,给他们以直观、感性的信息,他们自己就会有所思考的。你觉得 B 剧中爸爸的想法与 A 剧中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让A剧中的小脚丫恼怒?又是什么原因让B剧中的小脚丫下决定改掉坏习惯呢? 评剧: A 剧中的爸爸的行为 用单一的方式批评提醒孩子 自己未能以身作则 B 剧中爸爸的行为 用耐心和智慧陪伴孩子 收集事实资料让孩子看到自己的 错误 疾风怒斥孩子 A 剧的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未能养成孩子惜时的习惯心灵导航:
汇总孩子拖拉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危害性。解决措施: 相信孩子自己会改正错误B剧的结果 孩子对所犯错误感到羞愧,自己下决定要加以改正家长言传身教,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孩子,让孩子有珍惜时间的意识; 制定计划就要严格执行; 运动促效率,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高效率与拖拉说再见。
《作业拖拉屡屡催惜时教育大有为》教案
三年级三班
2014年12月24日
第五篇:第三讲病句的修改及类型教师
第三讲:病句的类型及修改的方法(教师用)
一、常见病句的类型:
1、并列不当
2、语序不当
3、搭配不当
4、成分残缺
5、词语误用
6、重复累赘
7、句式杂糅
8、歧义
9、前后矛盾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三、知识运用课堂讲练
1、并列不当: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改正:
2、语序不当: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改正:
(2)、他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我们也完成了任务。
改正:
(3)、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改正:
(4)、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修改:
3、搭配不当: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1)、春风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修改:
(2)、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修改:
(3)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修改:
(4)、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
4、成份残缺: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修改: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
修改:
(3)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国。
修改:
5、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或关联词误用而造成的病句.(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修改:
(2)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关联词使用不当)
修改:
(3)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修改:
6、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1)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修改:
(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修改:
(3)、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五个项目的金牌。
修改:
7、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1)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修改:
(2)止咳祛痰片,他里面的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置而成。
修改:
(3)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修改:
8、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1)几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
修改:
(2)老师看到我们几个同学笑了。
修改:
(3)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修改:
(4)张强对李华的批评是早有准备的。
修改:
9、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1)语言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
修改:
(2)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黑影在眼前一闪就不见了。
修改:
(3)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修改:
四、指出病句类型并修改
1、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修改:
2、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修改:
3、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修改:
4.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5、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6.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7.扬州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8.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9.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10.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11.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12.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13.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14.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15.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6.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17.“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18.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19.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20.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五、中考病句题集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东方歌舞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D、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觉悟。
3、没有语病的是()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天空中飞扬的尘沙污染了路上行人的衣服。
C.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介绍。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上课时只有集中精力听讲、认真思考,就能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B.出席大会的领导会见了第九届“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C.参加会议的人员基本上全到齐了。
D.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C.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7.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活动的。
D、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运动员经常赛前出现的紧张情绪。
B、我校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C.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9.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夏日的真佛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复习,使我们可以从容、镇定地面对这次中考。
C.“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的垃圾箱设置过少,以致游客乱扔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10.没有语病的—句是()
A.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句()
A. 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B. 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C. 我用了整整—个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D、语言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丽江神奇的东巴文字、浓郁的纳西风情,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B.一辆高速行驶的货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认真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通过举办地震知识讲座,使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科学防震的方法。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D.在第49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14、对下面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或者“使”)
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D、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 前加“宣布”)
1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D、现在的大商店,那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气派,真让人眼花缭乱。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筹划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次农民起义。
B.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为了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D.李老师和谭老师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
1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闽东商人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B、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各国疾控部门都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
C、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运动器材。
D、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为主题的广州亚运会,既要彰显广州特有的文化魅力,又要弘扬奥林区克。
18、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目前正在举行的“十佳歌手评选大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透过表面的轰动效应,人们对这场比赛的实质产生了质疑。
B.这种鼓吹金钱万能的说法,简直就是不刊之论。
C.鲁迅先生的杂文写得深刻而犀利,常常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
D.在他面前,你绝不会因为他是名人而自卑,而会真正从心里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
19.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20.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