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酒与诗歌
论酒与诗歌
【摘要】纵观中国的诗歌发展史, 我们不难发现, 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歌
之中到处可以看到酒的影子, 到处可以闻到酒的醇香。假如我们从诗中抽去酒的成分, 恐怕中国诗歌的色香味都将为之锐减。其中以唐代为代表,唐代饮酒之风的浓烈,诗与酒的结合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酒文化。著名诗人李白与杜甫,更是与酒结下了很深的情结。
【关键词】诗酒文化 诗经 唐朝 诗人 诗词
诗歌作为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其题材范围极其广泛。可以入诗的事物很多,但在诗歌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不一。综观中国历代诗歌作品,咏酒可以说是一个题材大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酒的作品数量多,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中,咏酒诗所占比重较大,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写有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歌作品,《全唐诗》收录的两千多首白居易作品中,涉及酒的就有九百多首。二是酒作为题材大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如酿酒、酒宴、酒肆、酒器、酒旗、酒具、酒质、酒色、酒令、酒俗、酒品、醉态等。三是酒题材源远流长,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消亡。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代诗歌都不乏咏酒之作。
《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写到酒的诗有五十余首,开中国诗酒文化之先河。这些作品涉及男女婚恋,家庭生活,朋友欢愉,君臣燕飨,宗庙祭祀等各个方面,反映了“诗经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卷。
诗经中以醇酒敬神,祭祀过程最详尽的当属《小雅·楚茨》。《颂》是表现祭祀内容的诗歌,当然更离不开酒。如“„„《周颂·丰年》唱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丞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这是用丰收后的黍和稻,酿成美酒和甜浆,献给祖先,并备齐百礼祭神灵,希望神灵先祖们赐给他们更多的福分。丰收祭祀,以报神明,体现了西周农事的风俗[1]与礼仪。„„” 而且在祭祀用酒上,由于强调祭品的洁净,多次提到“清酒”。另外,诗经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种类的酒,如甜酒、椒酒、醴、冻醪(春酒)、旨酒、酾酒、湑酒等。不但酒的种类不同,酒器也不一样,如“鼐鼎及鼒,兕觥其觩”“酌之用匏”“洗爵奠斝”等。并且酒器的造型也多种多样,以尊为例,就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周礼还规定喝酒的礼仪,甚至规定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这些都标志着当时酿酒技术的成熟,酒文化的繁盛,而且饮酒已被纳入了礼教变得政治化了。
祭祀这样重要的事情要喝酒,招待客人也少不了酒。中华民族有着好客的传统。无论君臣相宴还是亲朋相聚,都以美酒佳肴待客。诗经中的宴饮诗主要分布在《大雅》和《小雅》中。《小雅·宾之初筵》最值得注意,因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饮酒及其场面纪录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全诗共 49 句,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周王朝上层贵族饮酒、醉酒的完整场面。酒虽然不能真正解愁,但是《诗经》作为中国浪漫主义的始祖,其中的酒文化却给后世以浪漫主义的影响。
总之,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中流淌出来的酒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酒爱诗的人。正如元人方回所说的“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一部《诗经》,也是一部散发醇香的“酒经”,当我们合上它的时候,仍有一种微醺的感觉,那是诗也是酒,那是中国千年以来一直渗透在文人墨客血管里的浪漫情怀。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诗歌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酒作为交际场合的重要工具更是催生了大量的诗篇。据统计,在《全唐诗》49300 余首诗歌中,有 6000 多首与酒有关,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代表人物咏酒的诗篇比比皆是。
初唐诗风深受魏晋南北朝阮籍、嵇康、陶渊明的诗风影响,虽然诗中很少谈及政治,但是文人士子对生活的激情、对政治的抱负却通过饮酒诗将真性情表露出来。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多元文化日趋发展,诗歌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而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酒更是催生了大量的诗篇。诗酒文化将诗理、酒趣完美结合,铸造了酒的不老传歌。田园诗人寄酒意,抒诗真。田园诗人在恬淡安谧的自然风光中,将满腔豪气、逸气付诸笔端,寻求人生的真性情、真趣味。边塞诗人酒诗奔放,侠气勃发。盛唐时期疆域辽阔,一代边塞诗人饮酒作诗,将英雄奇情融在酒杯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2]回。”
“诗仙”诗酒至尊,癫狂豪迈。唐 代 大 诗人李白酒后更是诗情大增, 写出不少传诵千古的佳作, 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为例: “花间一壶 酒 , 独 酌 无 相 亲。举 杯 邀 明月, 对 影 成 三 人。月 既 不 解 饮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乱。醒 时 同 交 欢 , 醉 后 各 分 散。永 结 无 情 游 , 相 期 邈 云 汉。”此诗想象奇特, 出人意表。诗人竟举杯邀月, 与影对舞, 将孤独的一人世界, 演成了一个邀月对影成三人的热闹场面, 又是喝酒, 又是跳舞, 又是倾诉, 好像是开了一个歌舞晚会。[3] 李白诗歌将酒趣、诗情交融结合,写尽了饮酒时的癫狂与洒脱,表现出一股舍我其谁的雄放之气。
“诗圣”酒诗沉郁,忧国忧民。在唐代诗人中,杜甫虽是一位没有赢得什么尊号的饮者,但他却是一位扬名于世的嗜酒诗人。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云:“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以阮籍之爱酒喻杜甫之爱酒。郭受《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云:“松醪酒熟傍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任华《杂言寄杜拾遗》云:“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如今避地锦城隅,幕下英僚每日相就提玉壶。半醉起舞捋髭须,乍低乍昂傍若无古人制礼但为防俗士,岂得为君设之乎?”杜甫醉酒狂歌之状,可见一斑。[4]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在他的饮酒诗中将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挥发得淋漓尽致。因此他不仅是“诗圣”,他的诗更是“诗史”。他想大庇天下寒士,他想建功立业,可是入仕不举,国家的不幸与个人的不遇重合在一起,才是诗人长醉不醒的真正原因。
中唐时朝廷腐败,朋党之争交织,国力由盛转衰。许多文人士子壮志难酬,便在沉醉中寻找一种超然的境界。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白居易、元稹、柳宗元、韩愈、刘禹锡为代表。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党派林立,文人士子感时伤逝,酒依然是他们不变的精神依托。这一时期诗歌代表人物以李贺、杜牧、李商隐、皮日休、韦庄为代表。
唐代是中华民族诗歌发展史上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是诗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在诗歌万千意象中,酒与诗的结合形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诗酒文化。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诗与酒的结合、交融,跨越了时空、穿透了岁月,铸造了不朽的诗魂。同时,唐诗中酒及其与酒相关的文化内涵,表露了不同时期各阶层诗人的精神状况、情感世界,也以另外一种方式揭露了社会的千姿百态。
除了唐代的著名诗人,每个朝代都涌现出许多因酒而成名的文人,或者说闻名后都离不开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一个幽静、恬淡的环境里,菊就变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是在他的诗歌里,除了菊,还有酒。酒也是他的一个形象代言。陶渊明的现存142篇作品中就有56篇涉及到了酒,真是“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到处都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处都可以闻到酒的醇香。饮酒抒愤,赋诗泄忧,诗酒相济,成就了《饮酒》绝唱。其诗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
[5]多,辞无诊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长夜难尽,比喻当时的黑暗;无夕不饮.顾影独尽.盖胸中有一段积郁不得排泄,只好借酒梳理;题数句自娱,以为欢笑,似为无可奈何之自嘲、自慰。陶渊明觉得自己像一只失群的孤鸟,无枝可依,悲鸣不已。
南宋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中也有很多关于酒的诗篇。他嗜好酒,擅品酒,在数量颇为壮观的咏酒诗、饮酒诗、醉酒诗中,可以窥见诗人的人生观及当时的创作心态。其《酒熟喜书》诗,活灵活现地勾勒了他盼酒时的心态与感受:小槽春夜压春醪,天与龟堂慰作劳。喜似系囚闻纵释,快如苛痒得爬搔。未陈尊杓心已醉,傍睨江山气已豪。久厌膻荤愁下箸,眼明湖上得双螯。有人送来昨夜酒槽刚压好的春酒慰劳他。他高兴得似囚犯听到将释放的消息,快活得如同背痒不可止,却被麻姑手爪爬搔止痒。这是久盼后的不可抑制之情,并列两个比喻新巧。酒樽还未放置好,他的心已醉了,睥睨江山,豪气顿生。[6]他本来就吃厌了膻荤肉食,愁于下箸,而此日湖上又捕得双螯,有此好酒相伴,这不正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吗?像这样的描摹盼酒心态,前人诗中似未曾见。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酒与诗交融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诗酒文化。而在这“诗酒相生”的文化当中,体现的是“雅、达、真”的文化特征,体现的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美的追求,一种对世俗礼教的打破,对虚伪的抗争,对生死荣辱的超脱。这些酒国里的歌者,永远是精神的王者。
参考文献:
[1] 李艳荣.漫谈《诗经》中的酒文化[J].安徽文学2009,04:326.[2] 熊赢馨,丁武.唐代诗人与诗酒文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1,05:80-81.[3] 曹保顺.朝花夕拾“诗”中酒[J].中学生百科,2007,30:6-7.[4] 张宗福.论杜甫诗歌的酒文化内涵[J].杜甫研究学刊,2007,04:50-57.[5] 黄佩君.陶渊明的诗酒人生[J].高中生之友,2005,22:37-38.[6] 胡迎建.论陆游的诗酒[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1:66-72.
第二篇:酒与诗歌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是增加欢趣。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
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九歌·东君》
从屈原的诗句中,已经看到加入“桂”、“椒”这些香料,说明酒的品种变得丰富,具有地方的特色。屈原的诗篇,影响深远。宋玉步其后尘。“《招魂》者,宁玉之所以作也。”这篇作品数次见酒,更富有楚地风情。
(米巨)(米女)密饵,有(饣长)(饣皇)些。瑶桨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桨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娱酒不废,沉日夜些......酌饮尽欢,乐先故些。
丰富的食品,精美的饮料,兰膏明烛,华灯璀璨,鼓动瑟摇钟,美人共醉。虽是娱神敬鬼的幻想,但无异也反映人间的豪奢。
到了汉末,天下**,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于是深感力不从心,悲从中来,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
公子爱敬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路清波,好鸟鸣高枝。
飘飘放志意,千秋长者斯。——《公宴》
他九高八斗,又是王弟,不少文士多仰慕他,追随他。所以他日夜开宴,赏柳看花。秦筝齐瑟,美女娇娃。“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反正是“公款”,尽量花销就是。只要不过问政治,一天吃三头肥牛,曹丕大概也不会来过问。除了“置酒高殿上”,还纵马出猎:“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这《名都篇》有论者以为是曹植本人游猎生活的写照。平乐观为汉明帝所造,在洛阳西门外。能在那设宴,且饮每斗“十千”的美酒,恐百一般人所能为。尽管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和斗鸡走马的乐趣,但并不能解除心灵的痛苦。不知是“遗传基因”,或是现世的实感,他也慨叹:“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箜篌引》)人终究不免一死。“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然,大概也只有“杜康”可以排解了: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政局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曲蘖。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而是以酒解愁。魏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三国志》)。他们一个个都是大酒徒,蔑视礼法,放浪形骸。这是有历史背景的。而这七人之中,嵇康与阮籍,在文学史上齐名。嵇康是个憎恨虚伪,反对俗礼,不满黑暗统治的名士。他颇知言论不慎会招灾惹祸,但生性耿直,而酒后尤甚,故不免遇害。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我们都看到他饮酒时欢乐的赞颂。
王禹,北宋文学家,性嗜酒,大有一日不可无此君之慨。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
他在宋太祖开宝年间中进士,在汴州作官司,生活比较稳定,后因得罪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大概收入不多,需靠“稿费”打酒。他的《寒食》诗云: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硖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由唐入宋,虽然社会趋于安定,生产比五代时期有所发展,但创造仍没完全愈合,边患时起,民生多艰。王禹在风雪寒天一斟酌之中,心绪难平,品出许多苦味。“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未缺供,酒肴亦能备。”(《对雪》)自己虽然生活无忧,而河朔之民此时却“输挽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其中冻死的该有多少?戌边将士,身披铠甲,寒气透骨,远离乡井,备受苦辛,有谁能解除他们的痛苦?他这种关怀民生、杯酒不忘国事的思想,是深受杜甫与白居易思想的影响的。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其实,鸟是知人之乐,旦与人共乐的。
第三篇:酒与诗歌 (800字)
酒与诗歌
摘要: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关键词:诗歌 酒鬼 诗仙 诗酒交融
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运行,某种物质由于天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在适合演变规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中国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传奇之说。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从古至今中国就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练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她为时代脉搏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
提到诗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诗,其实中国的诗歌早在大唐之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就产生了,而中国的酿酒业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起出现的。传说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而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国君,似乎这诗和酒一出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据历史记载,诗歌一经产生,就与酒结下不解的姻缘。如《诗经》305首诗歌中就有40多首关于酒的。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的诗辞歌赋,无不散发出浓郁的酒香。荆轲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当时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因从严治军而禁酒,但他在诗歌中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是个个嗜酒如命,醉里成诗的。
有人说,中国喝酒成风源于传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若以脍炙人口的传世诗词为证,文人武士孰能离得开美酒,真可谓世事一番醒醉,人生几度炎凉。试看在高兴时要喝酒,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落魄时也要喝酒,叹的是“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在忧愁时更要喝酒,想的是“饮
尽东风三百盏,醉来愁断几回肠”;武士出发征战时要喝酒,怎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人夜色朦胧中独酌,抒幽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实者当数屈原,愤世嫉俗吟九歌,哀叹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浪漫者必推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免,欢歌“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但细思量,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酒,使诗人们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诗情;酒,也使诗人凭借勇气和力量,突破传统成规而写出直抒胸臆、浪漫奇特的诗篇。写诗的人大都好酒,大都饮酒。许多文人墨客与酒的关系甚是暧昧,每到文思枯竭,使劲捏须之时,三杯两盏下肚,便又可洋洋洒洒。王羲之酒后成书《兰亭集序》,唐伯虎大醉而作《桃花庵歌》,王勃饮罢而就《腾王阁序》;陶渊明性嗜酒,李白痴酒,喝醉的李白抽出一把刀断水,一股水流进唐诗,一股水流进酒坛,诗成了千古名篇,酒成了中华佳酿。白居易善酿,欧阳修自称醉翁,苏轼爱豪饮,甚至李清照都常常沉醉不知归路。他们那些才华横溢的诗篇文章,恐怕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酒。
东晋时出现了第一位山水田园大诗人陶渊明,他一生追求天下安乐的桃源之境,然仕途艰辛,官场污浊,只好退耕田园,淡泊度日。他在自传体短文《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称酒痴也。在他的组诗《饮酒》中,诗人更是一次又一次表现了自己对自然风光和美酒琼浆的无限神往与喜爱。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酒鬼”,当然还要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太白平生以“诗伯”、“酒仙”齐名,其中“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是成为诗酒交融的名句。他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只好终日与酒为伍,时时长醉,醉中则诗兴大发,连杜甫写诗也叹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李白留下的千古佳句不胜枚举,他一人独处花前月下,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花以月下酒。“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可见李白对酒的理解已近仙见。又诗云:“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此乃李白醉中抗旨而成的名篇。为了饮酒,可卖五花马、千金裘,可散尽千金,甚至典当三尺龙泉剑也在所不惜。李白之所以用酒咗诗,以酒度日,皆因当时政治浑浊、佞臣当朝,自己才无可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故而他心灰意丧,以酒消愁。实际上,李白所说的饮者大都是那些“以文载道,以才扬名威的人物,饮酒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1]最后,李白月夜游江,舟中豪饮,醉后入江捉月而亡。以酒醉入江捉月来结束了他豪放、飘逸、浪漫而有孤寂的一生。几乎所有李白的事迹都与酒有关。“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位诗仙在《将进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把酒问月》中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杜甫的咏酒绝唱,称著于世。可
以说酒与诗人是形影不离,酒助诗兴,诗扬酒名,“诗仙”、“酒鬼”相得益彰。与李白同代的爱酒诗人,先后还有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商隐、皮日休等等。从唐代诗人嗜酒,诗歌繁荣,可以看出诗酒交融的盛况。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在他饮酒微醉中写成的。无独有偶,北宋时的诗人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中秋节饮酒,喝到微醉时,诗兴大发,写下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其实,鸟是知人之乐,且与人共乐的。
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身怀一腔报国济世之志,但是,朝廷腐败、苟安偷生,他北伐去收复失地的宿愿终不能实现,也只好以酒为友、借酒解愁。“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读罢此词,谁的心中能不生出一股酸楚?
诗人悲时饮,喜时亦饮。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情绪,又颇有恬然自得、欣然忘怀的情调。诗人写饮酒,意不在酒;写醉酒,未必真醉,更多的是借酒抒情咏志。[2]我国古代的诗人们,以独特的人生态度去体验酒、赞美酒,为我国的酒文化做出了别具一格的贡献。琼浆玉液,浇灌出了多少风流千古的传世佳作啊!难怪有人戏称中国的诗人大都是些“有文化的酒鬼”。
酒与诗人的忧乐相伴,诗人的悲喜与酒相依。酒中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怀,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豪情,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有“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的无奈,有“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洒脱。倘无酒,中国的诗,还会这样的美妙么?倘无诗人,中国的酒,还会如此的有味道么?[3]
纵观古代诗坛,诗人们高兴时,美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诗人们痛苦时,美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酒可以遥寄相思,也能够排遣孤独。昂扬奋进时诗人用酒壮行色,没落挫折中诗人以酒解忧愁;失意时诗人在酒中寻找解脱,苦闷时诗人在酒中寻找慰藉;黑暗中诗人借酒麻醉自己,逃避现实。顺境中诗人施展抱负的同时也不忘畅饮抒发豪壮情怀,逆境里酒更成了诗人愤世嫉俗、对抗黑暗社会的最好工具。酒鼓舞诗人意气风发,承载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在诗中酒似乎化作了诗人的热血豪情,铸就了诗歌激昂澎湃的生命,变成了牵动诗人艺术哲思、引发诗人艺术灵感的灵丹妙药。诗人们借助酒抒发的感情和抒写的生活丰富多彩。
酒是一种物质性和生命性的东西,他真正激发的是我们的生命精
神,唤起的是我们心灵的声音。而诗是天地之心,是精神性和艺术性的。生命精神经过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而进入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生命诗境。[4]南宋时,诗人陆游曾感慨地咏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中,摘取点点,可窥豹一斑了。对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的形成,从史料上看,诗的形成到酒的出现,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审视诗与酒文化,象参观历史博物馆,又象游览奇特的乐园,风光无限,目不暇给。[5]
诗人艾青把诗酒交融,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诗人贺敬之把诗酒交融誉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诗人绿原对诗酒从各自的内涵向对方伸延,说:“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
参考文献:
[1] 思羽.中国酒文化,北京物价,1995年 z1期,69-71
[2] 李文.陶渊明的诗与酒——兼论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05期,72-74
[3] 胡晓明.诗如盘,酒如丸──刘扬忠《诗与酒》书后,东岳论丛,1994年03期,113-114
[4] 单永军.诗与酒:心灵的自远,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 02期,66-69
[5] 王同书.双悬日月照乾坤──中国诗与酒文化扫描,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 05期,117-119
第四篇:诗酒渊源—先秦诗歌与酒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的心情的竟达到48篇,占总篇幅的15.7%。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反映出当时出国酒文化已具备相当的水平。南有《楚辞》,北有《诗经》,诗的源头,就与酒结缘,从此,酒文化就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诗歌节选: 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或献或本酢,洗爵奠口。口口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口,或歌或口 ——《大雅·行苇》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大雅·行苇》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也增加欢趣。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 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九歌.东君》 从屈原的诗句中,已经看到加入“桂”、“椒”这些香料,说明酒的品种变得丰富,具有地方的特色。屈原的诗篇,影响深远。宋玉步其后尘。“《招魂》者,宁玉之所以作也。”这篇作品数次见酒,更富有楚地风情。鹿 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文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皆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小 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中原有寂,庶民采之。螟岭有子,踝赢负之。教诲尔子,式榖似之。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尔所生。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毅?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五篇:“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论酒
“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
论酒
姓名:
班级:轮机1812
学号:
电话:
摘要:所谓酒文化,一般是指以酒为内容但却又超越了有关酒的具象描写而上升到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概而言之,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关键字:酒旗
美酒
文化
1.文化
1.1酒旗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江南春》,一开头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尽在眼底。
酒旗的名称很多,以其质地而言,因多系缝布制成,称酒旆、野旆、酒帘、青帘、杏帘、酒幔、幌子等;以其颜色而言,称青旗、素帘、翠帘、彩帜等;以其用途而言,又称酒标、酒榜、酒招、帘招、招子、望子……
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悬挂酒旗。
酒旗大致可分3类: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表现形式,如“酒”、“太白遗风”等。有的借重酒的名声作专利广告,如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开设的酒馆,旗上题有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就是当时宫廷御酿。有的酒旗标明经营方式,如《歧路灯》里的开封“西蓬壶馆”木牌坊上书“包办酒席”;更多的酒旗极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云:杏花村内酒旗飞,上写着“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
酒旗在古时的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或霓虹灯之类。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
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让酒旗随风飘展,招徕顾客。除此之外,酒旗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东京梦华录》里说:“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这“望子”就是酒旗。有的店家是晚上营业,如刘禹锡《堤上行》诗里提到一酒家“日晚出帘招客饮”;一般都是白天营业,傍晚落旗,如宋道潜《秋江》诗:“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酒旗还常常成为骚人墨客绘景述事、抒情言志的媒介。“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沽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宋代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的词句,借飘动着的酒旗描绘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好画图和意境。
1.2历史
中国自古就多产美酒佳酿,而且产销量大,可说是酒的大国。更是酿酒的古国。提起酒。人们自然会想起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景阳岗打虎的武松,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就会想起醉酒的杨贵妃,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就会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名诗佳句……从古到今酒都是文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人学士不仅爱饮酒,还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甘液”、“琼苏”、“杜康”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酒这一独特的载体,自从诞生的那天起,便开始浸润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从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的酿酒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一说是“古猿造酒”,据说猿猴在“石洼”中收贮了大量水果,这些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于是在石洼中不自觉地“造”出了酒。二说是“仪狄造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三说是“杜康造酒”,即是夏朝第六世国君杜康发明的酿酒(也叫少康),这是民间最流行的说法,《说文解字·巾部》中也有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能说明我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约在公元前2800年至前18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便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到了商代,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已很普遍,那时用黑黍加香草鬯酿成的“柜鬯”是当时的极品。为王室所
有。而一般普通的用酒叫“醴”。到了先秦时期,出现了用谷物或其副产品培养出一种能发酵的活性微生物或其酶类的“曲”的直接酿酒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汉代以后更是发展了制曲技术,曲的种类增多,也就增加了酒的品种。东汉时期又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稍后的魏晋时期,伴随着饮酒风气的盛行,出现了以文人喝酒成风为主要标志的所谓的魏晋风度。到了唐宋,造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除了粮食酒外,还开始酿造果酒和药酒,并且,唐宋两代的文人也是嗜酒成风。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酒文化名人辈出。元代出现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前人就是从这开始酿造举世闻名的中国白酒的。明清时期,伴随着造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从此,中国白酒深入生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饮料佳品。总之,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酒文化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品种也不断丰富。白酒、黄酒、米酒、葡萄酒、啤酒、药酒是应有尽有,其中的名品也是数不胜数。如黄酒中有绍兴加饭酒、福建龙岩沉缸酒;白酒中有五粮液、茅台酒、剑南春、董酒、泸州老窖特曲、郎酒、汾酒、西凤酒、古井贡、汾酒、杜康;葡萄酒中有长城葡萄酒、张裕葡萄酒;啤酒中有青岛啤酒等。
1.3风俗
酒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酒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常说的“满月酒”、“接风酒”、“饯行酒”、“庆功酒”、“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干杯少”都是众人皆知的生活常识。同时,人与酒的一些相关的文化现象也越来越丰富。如在绍兴民间,女孩降生后即酿好酒用有花纹的酒坛盛好,以红纸封严,窖藏到这女孩长大出嫁时用。称为“女儿红”,也称花雕。酒除了作为一种饮料外,它还能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从古到今,中国人一向敦于友谊,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而对于饮酒,我国民间也素有“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一些讲究。中国人饮酒还讲究意境,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人们不仅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正是饮酒进入了社会生活,所以酒有了社会精蕴,最终也就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2.思考
2.1特点
从酒文化泉源上讲,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展示的是与日神彻底相反的。正在文化系统中,日神代表着、伟大、的;酒神代表的则是、忧伤、狞恶、解放、的悲剧。若是对东文化进行化约式比力,那么的入世、朝上进步、慎独代表了东方的日神,而守雌、退让、逍遥、尽情则为东方酒神之特性。
从酒与毗连上讲,中国的酒文化归于“天人合一”。“天”正在中国古代意指“”、“神明”,更是生态天然的。所以中国的山川画,人多是众山之中的几个“小不点儿”,所谓“人如豆”;而油画的表示手彻底相反,人正在前成为主体,山正在后,只是装点。这是东文化旨趣的底子分歧点。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文化以两河道域的地盘文化战农耕文明为根,以为人正在天然中可嬉、可游、可玩、可赏、可饮、可卧;大要上属游牧平易近族,降服认识极强,以为天然是人类的仇敌,人类必需降服天然。然而,“天人合一”正在喝酒之后能到达人与天然的协调,酒是消弭“天”战“人”重着地对立着的主要元素。
从喝酒气概上看,中国人喝酒正在一个“豪”字,喝酒正在一个“品”字。中国的文化以酒为触媒。换言之,酒正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协调因子,是战谐空气的催化剂,注重的是“仁者爱人”的二人关系。正在这种文化系统中,但酒自身能否高贵并不出格主要,正如“宝剑赠豪杰,红粉迎佳人”,不正在乎赠品宝贵与否,环节是“礼轻情意重”。两个老伴侣碰头,仆人拿出一瓶“茅台”,申明两人关系的“厚重”;但拿出“二锅头”也没相关系,“只需豪情有,骗子都是酒”。并且,中国人饮酒讲求一个“豪”字,一饮而尽,纵情而豪爽。这种“豪爽”不正在于喝酒自身,而正在于感情沟通与表达的酣滞水平。
而文化以骑士文化为主,对物质的尊重表示得很“绅士”,对酒更多是一种珍爱,渐渐品尝,细细推敲,这种珍爱源于物质根本最后的相对匮乏。
2.2差别
中国事经济繁荣较早的国家。1820年以前,中国的P不断是世界第一,地大物博、物产丰硕、生齿较少,得益于文明战农耕文明劣势,酒的出产比力发财;而的骑士,只要攻下一座都会才能拿到一窖好酒,然后大师均分出来渐渐品味,这种喝酒气概不断延续到隐代社会。
反应到文学作品上,中国的牛饮是一种人道的、友谊的宣泄譬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水浒》里“三碗不外岗”等,俯拾皆是;而正在希腊典范文学作品中,如许的形容则未几见,虽然《荷马史诗》中也有喝酒战酒后醉态的形容,可是并不遍及。
别的,中酒文化的分歧,还跟人际来往相关。中国的人际来往以男权为核心,次要是汉子之间的“游戏”;而的人际来往则男女兼重,绅士或骑士为密斯引、开门、密斯优先等尊重女性、女性的举动很受推许。这一点反应正在酒文化上,相对“阴柔”的东方文化却更夸大雄强,高头大马的骑士文化,却更夸大娇柔。
3.结论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酒是一个人的智力测验,一个酒量大的人,决不会是傻瓜。”叔本华的这句话,不知说对了没有?
参考文献
1.《酒文化是国粹之主要维度》2012-08-25
http://
3.《中国酒文化漫谈》
http://www.uuuu.cc/zl/y12/4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