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5 09: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

第一篇: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

24寓言四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3.重点字词归纳。(1)掌握下列字词。溉汲:打水浇田。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劳动力。亡:无,没有。晓:告知,开导。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四虚:四方。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

(2)一词多义: 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1.学习《穿井得一人》。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2.学习《杞人忧天》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舍然大喜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热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3.任选一题自编寓言。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 b.树和斧子; c.筷子和勺子; d.画笔和颜料; e.蜜蜂与花朵;f.猫和老鼠。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告诫人们不要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表示忧虑,凡事要讲科学。

1.故事短小精悍,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2.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

凡事认真起因:丁家穿井 告人:穿井得一人误传:丁家打井 挖出一个人思索、不轻 得一人真相: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信传言穿井 庸人杞人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忧天晓之者不能崩坠自扰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通译全文,道理比较浅显,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忧天地崩坠毫无根据的担忧杞人无所寄,废寝食

第二篇:24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引出“尺码”,回顾全篇。

1.那个想为自己买新鞋的郑国人最相信尺码?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郑国人最相信尺码?

要点:

(1那个郑国人要去集市买鞋明确要先比着自己的脚量好尺码。

(2那个郑国人到集市,发现忘了带尺码,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却要回家取尺码。(3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他却坚持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二、围绕“尺码”,探究原委

1.“尺码”基本意义是什么?(尺寸)

2.“尺码”有没有另外的意义?(标准)

3.那个郑国人的尺码是怎么来的?

是那个要买鞋的郑国人,先比着自己的脚量出来的尺寸。

4.辨:先有脚,还是先有尺码?

当然是先有脚,然后才能比着脚量出尺码来。

5.那个郑国人只相信尺码,反而不相信自己的脚,说明了什么?

说明那个郑国人对客观村在的事物本身视而不见,把来自实际事物的尺码当做唯一可以依凭的行事标准了。

三、紧扣“尺码”,联系实际

1.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像哪个买鞋的郑国人一样的人?

举例:(1)有的人盲目相信书本,无视实际。

2.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一、我读的故事最多(讲讲下面的故事给同桌听)

叶公好龙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杯弓蛇影 画龙点睛守株待兔

对牛弹琴滥竽充数 螳螂捕蝉自相矛盾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揠苗助长》中的农夫傻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这样开导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买履》中的郑国人宁可_____________,也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这样对他说:“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伊索寓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编号:034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过程:

一、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复习课文中的词语。

2、学生有选择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细致感悟

(一)学习《狐狸和葡萄》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读出狐狸的真实感情。

4、读句子“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1)、看到这么多甜美的葡萄,狐狸心里会怎么想?

(2)他都会想到哪些办法呢?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成熟的葡萄常常让人百吃不厌,说说味道如何?那么狐狸为什么说:

出示: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学生说自己的体会

6、从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蝉和狐狸》

1、教师:狐狸无可奈何的离开葡萄园,一步一回头,肚子早已经饿的咕咕直叫,到哪里找吃的呢?,不知不觉,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树上有一只蝉,眼睛一转,他想 到了一个办法„„

2、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狐狸想到了怎样的办法呢?

3、指名读课文,要注意有感情。

4、出示“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这三句话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说话:我从这句话,看到一只-------的狐狸。

5、面对狡猾的狐狸,蝉又是怎样做的呢?为什么?

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

6、从这个寓言中你明白什么?理解寓意。

7、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你想对蝉说些什么?

8、对两次失败的狐狸你又说些什么?

9、学生再次读课文《狐狸和葡萄》和《蝉和狐狸》,加深理解。

(三)、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牧童和狼》

1、按照前面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比较牧童两次“大叫”有什么不同。

(2)从这个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增加阅读量

1、教师分发《伊索寓言》材料,独立阅读。

2、说从你所读的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1《狐狸和葡萄》使我明白了(2《蝉和狐狸 》告诉我们(3《牧童和狼》使我记住了(附:

板书设计: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蝉和狐狸 牧童和狼)))

第四篇:四语练习四第二课时

练习四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会用钢笔书写“弱”,“羽”,“朋”。

2.能在班级内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做到语言有条理,流利。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弱,朋,羽。

(2)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汉字的特点:每个都有相同的部件(比喻为两兄弟),右边比左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一点才显得匀称端正。

(3)师范写“羽”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学习“羽”的方法,自己分析“弱”,“朋”结构。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师巡视。

(2)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纠正,再练习。

二.口语交际

1.审题,指名学生读讨论要求。

2.指导

(1)找出班级存在的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由小组长形成书面材料。

(2)班级内交流

各组长将小组内讨论结果形成几条意见,在班级内讨论。

(3)师生根据班级现状,共同制定“班级公约”

3.师总结

第五篇:《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伊索寓言》第二时教学设计一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作者钱卫刚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

《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即狐狸的形象

.读一读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6.理解寓意。

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寓意。

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到底有没有狼?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2.怎样骗的?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理解寓意。

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

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选读《伊索寓言集》。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伊索)本文转载

下载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五篇)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则故事,感悟故事寓意,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进一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两个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第二课时)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2.感受《牧童和狼》与《蝉和狐狸》中故事主人公形象,感受寓意。 3.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

    寓言四则(2课时)

    《寓言四则》教学案(2课时)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2. 分析故事情节。 3.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第二课时)

    ****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共教时主备**审核12.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亡”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

    苏教版小学五上《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上《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 编者:陕西省镇安县城关小学周芳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教学教案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词。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

    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盛宏伟

    练习四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练习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

    《天鹅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

    《天鹅的故事》第二时教学设计四 作者:陈梅秀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6 作者:陈梅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复述文第—7自然段。 2、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