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
关于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的实践调查报告
(时间:12:00PM 地点:九舍217宿舍 事件:夜谈
事件具体过程如下„„)
„大家结束了上一个话题的讨论,歇息一会,正想下一个话题是啥„一声咳嗦打破宁静
康:“你们知道吗,我们村里有这样一个大学生。”
康率先挑起话题,众人好奇,“什么样的大学生”。
康:“这个人从小到大成绩都很牛叉,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后来又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出国深造,”康停顿一会,“然后呢?”众人发问,康接着说,“然后他移民国外,国外学习国外工作,年薪三十多万美元”。
众人惊呼:这人看起来太有才了。
“可是”,康提高嗓门,“他家里人并不快活,自从他儿子移民国外,村里人就议论纷纷。他父母都是老师,吃的是国家的钱,他呢,从小到大又是在我们那里接受教育的,国家对西部的教育投资优势非常之大,也就是说,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国家掏的钱,包括公费留学这事。现在他学成了,居然还不归国,不为国家建设献一份力,在国外定居,国外工作,为别国效力。这样,村里人就看不惯了,议论纷纷”。
“肥水不流外人田吗”众人应,“人之常情”。
康:“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人之常情啊”,我说,“这‘人之常情’有两层含义,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国外既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福利制度,他怎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二,在中国人古老的思维里,中国人应该帮中国人,更何况这学生从小到大都是中国一手培养的,现在居然头也不回的到国外工作,人们当让看不惯了。哎,人之常情”。
“我认为这大学生家里活该”,陈说,“吃的是国家的钱,读的是国家的书,现在眼瞅着国外条件好,就跑了,这典型的忘恩负义,他家里遭骂,纯属自作自受”。
“我同意陈建新的观点,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去培养一个大学生,现在一到国外,看见国外条件好就忘了爹妈。哎,可悲,这还是中国人吗?”周说。
“国家赔了,他赚了,这是什么逻辑啊,这样的人该骂,叛徒。”汤说。听了他们说了这么多,李有意见要发表了:“我认为这个留学生的选择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发展道路,既然国外提供好环境,好制度,为他的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他为何不留在国外;更何况,人不论在那里创造价值不是都一样吗?他有什么发明创造,不多是造福人类吗,造福世界吗?我支持那个大学生的选择。”
“你前面说的话没错,人是有趋利性的,有好的干嘛不选,可是”,陈顿了顿,说,“你后面说的话错了,虽然这些年来总是嚷嚷着什么一个世界一个家,地球村,但里看看这世界的现状:富有的国家剥削贫穷的国家,结果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频频制造事端,企图搅乱世界以坐收渔利„看看,这还是个家的样子吗?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说很少看到战争,世界和平了,可战争没了不代表没有竞争。国与国的竞争依然存在,文化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个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现在却选择为国外服务,其实就是选择了背叛。”
李说:“国家培养的没错,可这也包含了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啊;他父母吃的是国家的粮食没错,可也是他父母的劳动所得啊,没吃白饭啊。他们亦该有选择的自由。不能用‘你是中国人’来绑架他们选择的自由。在者,历史上有许多在国外工作的华人科学家,他们不也是受到国人的尊敬吗,思想不能太狭隘;还有一点,伴随经济全球化,人才也会参与全球流动,我们学校里不也时常看到来自外国的外教吗,总没有人说他们背叛自己的祖国吧,人才的流动应该被视为一种互利的行为,时代进步的标志。”
陈听了之后,说:“不论怎样,是中国人就不应该这么做。” 李说:“思想不能太狭隘了。” 似乎又一场论战即将开始,“还睡不睡啊,明天还有高数课”,就这样,寝室长一发话,大家都就都睡觉去了,论战告一段落„
这场夜谈个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这让我不由得把他和近年的移民潮联系起来。自1949年以来,在中国发生的被公认的移民浪潮出现过两次,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出国留学浪潮,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技术移民浪潮,这些人选择移民的原因大多是:方便子女教育,出入境方便,活的有尊严,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不论移民的目的何为,每次移民潮中,或多或少会带来人才的流失,而且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和关注的讨论。为了知道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我进行了一个小调查。经过调查,可以把人们的观点大致分为四类:1﹑没良心,不爱国;2﹑不应该可没办法;3﹑人之常情,无可厚非;4﹑有利有弊。
第一类﹑没良心,不爱国。他们认为这些人是国家的支持下才走到今天,现在出名了,富了,没有想想如何好好回报社会,却一心想着出国,这不是太没良心了吗?心里还有没有中国,爱不爱国?
第二类﹑不应该可没办法。他们一部分继承了上一类的观点,认为这些人不应该移民国外。但是既然国内无法提供更好的环境供这些人事业的发展,他们选择出国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三类﹑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他们认为好的人才选择好的环境,这是他们的权利,人们不应该妄加罪名,胡乱干涉。如果妄加罪名,胡乱干涉,只会限制人才的发展空间,限制人才的创造性。最后,没有一方得到好处。
第四类﹑有利有弊。一方面,人才有出国移民的自由,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尊重,可能以此吸引更多人;再者,人才离了中国并不意味着他不为国家效力,现在有许多的移民人在国外,可是他们的事业还在中国,例如有的人移民国外是为了获得去该国投资的许可,打通销售渠道,如投资移民;而且,有的人移民国外还是会回国的,同时,他们就会带回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科技,反而促进国家发展,这是“利”的一方面。至于“弊”端,就是带来人才流失,还有部分社会财富的流失。
针对第一类观点,我认为不应该将移民浪潮中的人才流失与爱不爱国简单的联系起来。除中国大陆的十三亿中国人以外,大概四千万华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虽不在国内,可每次当国家受到大灾大难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援手,为国家尽一份力,不能说他们不爱国吧。我认为我们应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从某种角度,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的表现,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反映,人才总是流向那些能提供优厚待遇,良好工作环境和创业环境的企业和地区。(摘自《当代中国人才流动》)这是不可争议的。出现人才流失,我们应该反省自身,而并非把所有的错误归咎在移民者身上。是薪酬不高,还是环境不好,还是制度不过完善?我们都该好好思考。
针对第二,三类观点,我部分同意部分反对。我同意其尊重人才的观点,让人才自我选择,给人才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检测我们的条件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我认同其中第四类观点。人才流失是表象,人才流动才是深层次的。人才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现象,人才流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才流动可以给我国带来优秀的人才,同时通过人才流动的检验,可以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加紧完善相应的制度,而其挑战既是人才缺失。如果我们能及时行动起来,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好处是长期的,而其带来的坏处只是短暂的。人才流动,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
针对移民潮中的人才流失现象,我们不应该夸大其影响,移民潮中的人才流失现象只是暂时的,与其哀叹,还不如马上行动起来。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的把改革开放走下去,加紧培养优秀人才,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完善相应的用人机制,我们就可以减缓人才流失的脚步,甚至有一天,我们会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到中国来;当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行动起来,践行自己对祖国的承诺,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尽早为我们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尹文谱
2013-1-3
第二篇:人们对物价上涨的看法调查报告
人们对物价上涨看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首歌唱出了无数人的心里话。当前,正是春节前期间,各部门也在欢渡春节。有人说:“这一年辛劳赚来的钱,正是为了欢渡春节。”所以也就是说这是一年中花钱最多的一次节庆。
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物价不停地往上“飞”。然而,拜年红包、采购年货、朋友聚会、走亲访友等等,都是春节期间每个市民都无法避免的一项巨大开支。因2011年的物价上涨和房价上涨的余热,有人戏称2012年的春节为:物价在“飞”,春节被“劫”。物价上涨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二、调查目的了解人们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物价上涨的看法
三、调查方法 访问法:深入附近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文献法:上网查询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并通过网络和人们交流对物价上涨的看法。观察法:我多次深入百姓之中,观察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记录他们的言行;我多次外出买东西,向卖方打听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从日常的小事去观察社会中的大事,从中获益不浅,并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调查过程
关于物价上涨原因,众说纷纭,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总结一下,有如下原因:
1.供求规律的长期表现形式为供不应求;
2.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一年之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涨了5%,就是增值了5%,现在我国的各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出口销售,国内自己人消费的其实很少,因为大家的钱都拿去买高价房了,谁还有多余的闲钱用来自己消费?
3.国家宏观调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4.经济过热是导致目前部分物价上涨的原因,就如众多生产商看到某种商品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就蜂拥而至,疯狂地生产这种商品,导致这种商品过剩,相关行业过热,产生一定的经济泡沫,而其他一些无人问津的商品生产,就会因产量下降,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使得物价飞涨;
5.地方政府由于地方利益的原因,让大量国家资金涌入过热的部门,所以过冷的部门缺少资金,如大部份民营企业。这也就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粮食丰收的情况下,中国粮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一般人认为,粮食丰收,粮油价格应该下跌,这些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完全行不通。
五、调查结论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首先,对于固定工资收入的人来说,是弊大于利,因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从而导致购买力的下降。就有网友感叹:既是回家过年,也是拼命花钱。
但是对于变动工资收入的人来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反而是有好处的。物价上涨他们获得的资本提成也越来越多。
其次,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而言,通货膨胀会产生财富的再分配效益,既债权人的实际收益是减少的。而债务人等于是少还了债务
最后,对于拥有固定资产的人与货币资产的人。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是以货币资产为主,通货膨胀的实际余额效应会使工薪阶层的消费和储蓄都减少,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在一些城市的“漂流一族“就有了恐归的心态。面对金钱和情感的压力,许多年轻人开始犹豫:到底是回家还是不回家?“每年春节长假回家,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加上各种礼品、年货,都得花钱。”留在北京过年的小贾,通过QQ告诉记者,因为手头不宽裕,所以今年没有回老家恩施过年,虽然他也很想回家看看父母。
对于自己来说,我认为:春节期间,我们中国人图的是什么,团圆、吉祥、健康、高兴。所以在辛苦忙碌了一年之后,此时终于可以闲下心来陪着家人逛街购物,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娱乐消遣活动,就是破费一点,只要花钱花得高兴,那么花的这些钱所买回的附加值就高。所以,此时物价上涨的弊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是站在国家经济的高度,不管物价涨不涨,中国人在这个时节肯定都是会出去消费的,此时物价上涨对人们消费的扼制因素很小,所以物价上涨意味着经济总流量增大,对国家的GDP贡献就大,所以对国家来说也是利大于弊。因此总的来说,春节期间物价上涨利大于弊。
在过去的2011年中国物价可谓是起起伏伏,在2012年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第三篇:关于人们对贫困差距看法的问卷调查
关于人们对贫困差距看法的问卷调查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
A 10-20B 21-30C 31-40D 41-50E其他
3.您的学历?()
A小学B初中C高中或中专D大学E其它
4.您的月收入水平?()
A 3000以下B 3000~5000C 5000~10000D 20000以上E 不清楚
5.您的月平均消费?
A 1000以下B 1000~2000C 2000~3000D 3000~4000E 4000~5000 F 5000元
6.您对现在的物质生活满意吗?()
A很满意。能够满足我的需求B一般。刚好过生活
C不满意。远远不够基本生活D 无所谓。我对生活没什么要求
7.您觉得您周围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现象吗?()
A很明显B较明显C不明显D没有E没在意
8.您怎么看待贫富差距的出现?()
A.合理,是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B.不太合理,但满意避免
C.不合理,社会主义贫富差距就不该这么悬殊
D.不合理,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合理
9.现在物价上涨,有没有影响到您日常的生活 ?()
A严重影响B影响一般C.没什么影响D.完全没有影响
10.您有过仇富的心理或者对现今贫富差距相当不满?()
A有B没有C无所谓
11.您觉得哪个阶层贫富差距在扩大?()
A农民B一般员工C企业单位
12.您觉得是什么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多选题】()
A政策问题B改革开放C家庭的历史积累D.银行贷款控制失当E.穷人的不思进取F.贪污腐败G.各地资源分布不均H.其他
13.下面两种观点,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A市场经济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贫富差距是个人 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B.贫富差距只是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必须通过政府调控才能缩小差距
C.不一定
14.您认为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多选题】()
A增大顶层收入者的税收,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反补给底层的层众
B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C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对农民的政策优惠
D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
E.加强贫困地区以及农村的教育投入
第四篇: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2)教学从“教会学习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
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指: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促进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别而形成一种性别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性别学生发展的劣势。
2.注意到民族差异,做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
3.正确地对待可能由于地域造成的学生发展差异,不能因学生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促进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共同发展。
4.不因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困难,而歧视学生。
5.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关注学生的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社会功能。基本类型: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应当为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现代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相互平等;道德上相互促进。
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关系。(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
教师观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专业观,是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是专业职业
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示范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教师专业品质、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等。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必须拥有教育思想、教育情感、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包括:(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集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性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一般文化知识
教师的专业能力:信息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能力(各种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口头表达、文字表达);组织能力(组织和管理);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专业发展阶段。教师职前专业发展阶段:教师职前专业教育(是指培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特别的专业素养的教育)和教师职前专业实践(方式包括参观学校活动、教育现场观察和教育实习等)
教师的入职专业发展,可包括三个方面:岗位专业的学习、团队活动的参加和岗位经验的积累。
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可以用“终身”发展来表达,教师应坚持终身教育理念,职后发展阶段要持续到教师退休之时。
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保罗·朗格朗倡导和最终奠基人。1929年,耶克斯利出版《终身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终身学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正规专业教育、非正规专业教育和校本专业发展。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专业知识学习2.教育反思: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3.教育研究:教师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开展系统的研究,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法律法规
第五篇:关于人们对放宽二胎政策看法的调查问卷
关于人们对放宽二胎政策看法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来自新疆大学的学生,为了了解大众对二胎政策的看法,我们设制了如下调查问卷。对于本问卷涉及个人家庭的有关信息,我们会为你们保密,调查原始资料不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因此,您们可按照题目的要求如实作答。对于你们的配合,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1.请问您的性别是
A.女B.男
2.请问您的年龄是
A.20-30岁B.31-40岁C.41-50岁D.51岁以上
3.请问您的教育程度是
A.初中或以下B.高中/中专C.大专D.本科E.研究生以上
4.请问您目前的职业是
A.在校学生B.农民C.个体工商户D.务工人员E.离退休人员F.下岗失业人员G.其他______(请注明)
5.请问您的个人月收入是
A.1000元或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D.3000-4000元
6.请问您对“二胎政策”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略有了解D.完全不知情
7.如果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您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是
A.不生B.1个C.2个D.3个或以上
8.放宽二胎政策,您觉得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是什么?(多选题)
A.有利于孩子间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B.有利于孩子在群体欢乐环境中成长
C.有利于兄弟姐妹间培养分享与责任意识D.有利于孩子乐观开朗性格的培养E.其他______(请注明)
9.如果符合二胎政策的条件,您还会生二胎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10.请问您觉得“二胎政策”的出台时机成熟了吗?
A.成熟了,越快越好B.可先试点放行C.完全不可取D.很难说,以后再看
11.据您所知,以下哪些因素不利于二胎政策的实行?(多选题)
A.养育孩子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负担B.父母工作压力过大,没有充足的时间C.中国的人口压力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D.无不利因素
12.请问您认为开放二胎政策能带来什么好处?
A.增加劳动力B.减轻养老负担及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C.相对独生,更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发展D.缓解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的状态E.其他_________(请注明)
13.权衡利弊,您认为是否应该开放二胎政策
A.利大于弊,支持B.弊大于利,反对C.利弊相衡,保持中立 D.不关心,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