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作文中的情感及培养
浅谈作文中的情感及培养
情感既是生活的积淀,又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只有引发出学生的写作冲动,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写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语文教学呼唤情感的回归,作文教学更应充分发挥语文情感性的特征,做到教学过程情感化,让学生钟情于练笔,融情于文字,抒情于纸上。这样,发之于情的文章,才会使读者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振,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应该“动之以情”。
一、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因素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活动包括作文的教学与写作,都是在一定感情的诱发下进行的。“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如果没有情感,就像人失去了流动的血液一样,失去了生命。中学语文教材汇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冰心的《纸船寄母亲》等。哪一篇不润着作家们的真挚、纯美的情感。只因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爱的那样深沉、有力。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滞眼含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正是作者的主观情感赋予了作者以艺术的灵魂。一切离开情感来探讨文章艺术特性的做法,都不免舍本逐末、隔靴搔痒,是难以把握作品的实质真谛的。即使是一些描写花虫鱼虫、自然景物的文章,也都湿透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老师才可能而且也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人遇悲喜而生情、看佳景而兴感。可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许多学生纵有千言万语却有无处下笔之感,无法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分别从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三方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作文指导中的情感培养
1、运用“期望心里”,增强学生写作信息和写作情感。心理学上著名“罗森塔尔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报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根据这一点,我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课上,布置半命题作文《我渴望》,在学生作文前,我说:“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但对于如何把希望变成现实,每个人的做法不一。今天,我有一个希望,就是让你们尽情的谈自己的渴望,我想同学们一定都会敞开心扉的!我在这里期待着大家以真挚的感情、流畅的语言来告诉我!”这次演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们都尽了自己的努力,写出了较感人的文章。这样的期望,由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诱发了他们的写作情感,因而大大提高了作文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拟出新颖独特、富有生活情感、切合学生思想认识实际的作文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们经常抱怨找不到写作的好素材,其实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没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需留意,便会精彩纷呈。学生的生活圈子里也有动人的传奇,根本不必舍近求远、存伪去真!
例如,有一次,我班一个女同学在上课时突然晕倒,老师和同学们立刻把她送进医院。第二天我布置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感人的一幕”结果全班一大半人写的是这一素材,其中有好些人都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是指以故事更为感人。虽然学生们达不到作家们炉火纯青的刺耳做水平,但是,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样是多彩多姿的!他们完全可以写出感人的肺腑的美文。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学在写文章的时候,缺少真情实感,缺乏激情的投入,不难想象,一篇连自己也感动不了的文章怎能打动别人!感情真挚的作文,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是那次作文“感人的一幕”全班写的最好的就是那位生病的女生同学,因为她是这次事件的参与者,她有着真切的心理体验,她真正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她的情感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她的语言完全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这种神圣的情感感动着自己,也感染了别人。真情投入,心灵交汇,必能造就文章的精品!可见,投入地写一次,你也会有神来之笔!正是扣住了生活,拟出了富有诗意的题目,所以才写出了这样包含情感的好文章。
(二)、作文批改的情感培养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一种反馈,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滋生素养提高的好办法。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辛苦苦的成果,批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老师评阅时情感投入越多,学生收获自然也就越大,因而也就越益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对于学生中闪光点,无论是大到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小到某一个比喻用的好,某一个动词锤炼得当,某一个细节描写的逼真,或起笔不凡,老师都应该本着“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原则,热情的加以褒奖。这就是古人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道理。对于批改的语言,老师还应该书写工整,尽量委婉亲切,和谐友善,多用商量的口吻,如 “这个词语用的贴切吗?”、“这里衔接不上,你看添加些什么话才好呢?”等等。批改时,教师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训斥口气说话。对于基础稍差的,教师便应该抱有希望,给予信任,多予以鼓励。面批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极好形式,面批时,老师边问边改边讲,学生边答边看边想,师生共同讨论,互相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因而更加有效。
(三)、作文讲评中的情感培养
1、作文讲评,由于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除了讲评一些普通意义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之外,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转化其消极情感,对于微小的优点和进步,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使之看到希望,充满信心。
2、在讲评阶段,教师“下水”作文的朗读评价,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实在有道理,老师“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不仅对教师的写作能力产生佩服,而且还能产生亲切感,这种示范对学生能产生较大的感染力。
总而言之,情感贯穿于写作始终,是作文的血脉(思想则是灵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充分抓住写作的指导、写作后的批改和评讲三个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并使之与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融为一体,共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服务。
第二篇: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初级中学 袁培军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3、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情感。
4、教师带头写好“下水作文”,诱导学生情感。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有的放矢的进行情感培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感 培养
情感,也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素质,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态度。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不能只强调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情感教育,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因此,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引导。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深入体验生活,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到学生,感染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丑的或美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形成他们独特的观点。长期积累,这就成为他们捕捉写作灵感的基本条件。当他想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观点和经验向别人诉说时,这就是写作中的“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认真观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自己眼前的景物与事件和以往的情绪经验结合起来,真正投入到眼前的事件中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观察中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客观的外在物体和自己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二者“浑然一体”。让学生做到二者浑然一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寓情于景”,二是“触景生情”。前者是指学生正处于某一种情感体验之中,并将这种情感体验溶入自己的眼前之景,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后者是指学生由眼前的景物,使自己记忆深处的已有的情感体验显现出来,从而达到情景互生的状态。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借助联想和想像,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例如有一个好心的学生扶一个在街上摔倒的老年人,老人起来后,却大声呼叫自己的钱包被偷了,街上的行人都纷纷指责这个学生,后来,这事被学校知道了,这位同学又遭到了老师的和学生鄙视的眼光,他的心里有难以名状的痛苦,后来他看到有一棵树,被过路人扶摇的已经奄奄一息,他以此为题,写出了小树的可怜与不幸,这个学生借助了联想与想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寄托在了小树的身上,将其拟人化,写出了自己的情感。
2、体验挫折
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有个别学生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这样的学生哪里会有生活经历和触动心灵的情感体验呢?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体验挫折对作文教学的帮助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适当的参加一些劳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对社会的认识,可以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及生活的不容易,从而体谅父母,产生对父母的情感。这是写作中最可贵的东西。我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今年夏天,一个叫刘萌的同学,上学时,父亲送行,他偶然发现父亲背后衣服上呈现了一道道白色的汗渍,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来到学校写下了作文《上学》,文中的细节描写的生动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深切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位同学也由此事悟出了写作必须深入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最能触动人的情感的时候是成功或失败时,尤其是经历挫折时,情感是最丰富的,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有了写作的欲望。高尔基年仅10岁时便流落在“人间”,捡破烂、当学徒、干杂活,受尽了欺凌与虐待,都是他写作的宝贵情感。因此,让学生经历挫折,体验挫折,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情感。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做写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情感的旁观者,而是要积极的投身到和谐的情感交流中去,教师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生活经历的见解和体验,在轻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与学生平等交流,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可能大的释放自己的情感,也为写好作文提供了好的条件。人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情感不能自已时,便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激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有一次,在学习过一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续写一段话:“漆黑的夜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在野外里迷了路”。在这个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模拟音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气氛。结果出乎意料,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超出平常水平的精彩文章,有的同学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有的同学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这样一次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三、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间接的体验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学习课内作品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作品,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体验那种人物的生命状态,从而来丰富自己的感情,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学会归纳,自由应用。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作者的情感,从作者的感情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写作中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四、教师带头写好“下水作文”,诱导学生情感。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性,农村学生阅读面比较窄,对于作文把握不好优差的尺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自己不妨先试着写一写,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写作以及写作以后的批改,教师写好“下水作文”,以自己的行动带好学生,也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按同一要求写同一题目的作文,给学生写示范作文,引发学生情感的动点。例如在教完胡适的《我的母亲》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话题的文章。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母亲在我考上学那年,为了给我凑足学费,隐瞒了家人偷偷卖血的事情,以及在我工作以后,母亲又从家里背了挑选来的最好的大米送给我时,我偶然发现母亲头发添了好多银丝这两个事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深深地打动了班里的学生。学生课后写出了有关自己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后来我在班里读那些优秀的作文时,教室里出现了少有的寂静,还有许多同学听过作文后潸然泪下。可见学生要有创新,教师必须有更大的创新来带动学生。教师如果能坚持“下水”作文,班里就会出现一批爱写会写的学生。通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学生容易接受,也能更好的诱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要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情感培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参考文献: [1]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出版社,1998.[2]张俊.语文教学应突出和强化情感教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1).[3]邵冠飞.融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17).
第三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作者简介:朱然(1988-),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研究生,教育硕士,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情感是中学生写作的源泉,是作文成功的灵魂,它贯穿于作文写作的始终,“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的培养对中学生的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作文的情感,让学生带有真情实感的去写作。
关键词:情感;作文;中学生情感是贯穿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一种艺术审美情感,情感是作文的喷火口、爆发点和“活水”源头。情感是作文的先导,只有积蓄了充足的感情,才能带着这份厚重的情感写出动人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情写文,用情写文,触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学生才能够有话可说。学生的作文要能够做到情感要真实,要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才能够真正发挥情感对作文的作用。
2001年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也出现了“感情真挚”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作文越来越趋向于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而不是一味的说空话、套话,要能反映出学生自己的生活。然而,当下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空泛,平淡,甚至出现矫揉造作的虚假情感,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样,没有情感,学生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情感的培养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巧妙命题,调动情感
语文课堂上的写作,一直被定位为写作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其写作的能力,虽然也强调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性行为,但学生仍只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新课改以来,更多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写作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训练了,它要求学生自主的去参与,也就是说,“写作是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参与的过程”。①
学生思想的参与,就必然要有能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的话题,因此,教师要巧妙的寻找能与学生情感思想相契合的话题,用以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和思路,引起学生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欲望。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学会巧妙的设置文题。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些话题,如果跟学生的生活毫无关联,就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而教师要注意巧妙的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某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为《就这样慢慢长大》,这样的题目来源于生活,学生自然而然的也会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比较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其次,要注意把握度。学生作文情感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要把握训练的度,先从最简单的训练,切合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心理上对写作不再有负担,进而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第三,多角度涉及。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写作灵活多变,具有丰富性。
二、课堂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占据课堂最大比重的是阅读教学,因此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在作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把其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阅读教学是师生进行文本对话的过程,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及时的去练笔。
如七年级下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这类童话故事对于中学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去写一个小故事,如《如果我是一只丑小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文本中的故事。
三、关注生活,融入情感
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所在。作文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思想和信息的工具,写作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
1983年张孝纯先生提出“大语文”的概念,即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因此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要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作文的价值所在,就应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写作。
如可以带学生去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观察,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的父亲之所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朱自清能够细致入微地观察其父亲,从相貌、动作到父亲和作者心理的细微变化都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
当然,生活中也不缺乏感情,只是缺少善于体味情感的心灵。如奥斯托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这部小说之所以这样振奋人心,并在当时激起了很多有志青年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就在于其中描写的很多的人和事都是他亲自所经历的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才能够使读者与其产生共鸣。因此,要让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写作的情感,因为只有学生亲力亲为,才能写作感情丰富,生动细腻的文字。
四、注重评价,维护情感
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但是也很脆弱,他们很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维护学生的情感,以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多进行鼓励,从各种角度去分析学生的作文,用具有针对性的话语指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并且能够在点评的过程中,用巧妙的语言指出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的写作情感,能够让学生有信心去写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在作文中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它既是学生作文时前行的明灯,又是学生组织作文材料的凝固剂,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具有真情而不是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情感的去引导,去启发,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在在写作的实践中自觉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不仅对作文,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解:
①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第312页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张必鸣.论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多重性与重要作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1983
[3]方乐.生活情感与写作情感关系论略[J].语文学刊,2011(9)
[4]滕爱卿.让情感之花在习作中绽放[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4.11
第四篇:情感作文的培养
情感作文的培养
作文是表达思想观点与感受,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情感作文是小学这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自从2008年担任语文教学以来,就小学生情感作文教学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认识。
一、音乐式作文。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例如,课前让学生观看展现家乡崭新面貌的风光片(配乐、配解说),课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用各自喜欢的文体形式,来歌颂家乡发生的可喜变化。又如上《田野欢歌》时,选择一段表现大自然声音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并提示学生: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体验?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故事?„„这样,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
二、图画式作文。
图画式作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先在头脑中形式一定的图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写成一篇作文。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画,自由地写。
三、状物式作文。
让学生依据看到的事物进行想象习作训练。例如,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事物(动物、植物、小制作、小标本等);课上,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这些事物,激励学生在认真比较、发现、认识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特点写状物作文;课后,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练写系列观察日记。又如:面对城市的规划图、大自然的美景、一张获奖证书、一张旧照片等,回忆其来历或展开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四、专题式作文。
根据学生的需要、喜好,确定一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学生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学写调查报告。
五、活动式作文。
活动是习作的很好素材。如组织游览或考察活动时,教师先提出注意事项,号召学生写保证书;实地游览或考察回来后,要求学生及时记下游览的过程、感受或写出考察报告。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入作文,作文真实而有内容。
六、生活式作文。
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在“边作文、边生活”中学好作文、体验生活。要求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用笔记录下心灵成长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边作文、边生活”中健康成长。
七、多媒体作文。
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相生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触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和表达的欲望。
八、动手式作文。
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取作文材料。例如,提供简单几何图形,启发学生任意拼一拼,然后根据拼得的事物写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图画,剪一剪、贴一贴或画一画,然后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指导学生做一做工试一试(小制作、小实验等),然后练写小制作、小实验报告。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边做边想,以做促想,以做促写,学生很容易就写出想象丰富、文字通顺的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就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自动的思维活动方式,它与动作和行为习惯一样,是经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的。作文教学中思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的某种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习惯按照某种思维写作的过程。思维训练有自身的原则,也只有在坚持思维开放性、深刻性、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出独具魅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文。
第五篇: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摘 要】:文章要有真实情感,品之才能芳香四溢,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情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引导。写作应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保持写作的热情,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会,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一、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写作感情
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自然写不出感人的篇章。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感的潜移默化作用,现在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一种厌恶和敌对的情绪,写作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式,并没有多少学生真正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1.激发情感,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生活面和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好各异,写作如果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篇动人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绪,抓住引导契机,至关重要。比如在以“喜 欢”为话题的写作中,老师先谈自己的喜好,由喜欢的玩具运动、音乐电影、作品作家到抽象的某种精神,学生自有他们的喜好,滔滔不绝的就说了一通,然后再问他们讨厌什么,为什么讨厌,这样对比,思路打开了,情感激活了,学生兴趣来了,洋洋洒洒的自会下笔千言。2.丰富情感,提高觉悟
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如听到1999年缆车坠入深渊事故中为救孩子而牺牲自己的那对父母的事迹,马上就让人感受到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汶川地震中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大爱等,学生自然产生的不同的联想的和感情,文章自然有真实感情言之有物。
3.培养美感,提高修养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至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学生对某事或者某种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以审美的情趣欣赏人生,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正确的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采取多种方式,诱导写作激情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 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作文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教学优势。1.以情激情
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写作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高涨的热情,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引导中,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演讲,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2.以境激情
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载体的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避免捏造事实,千篇一律。上课时采用多种方式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比如春天带学生游五岩山,激发学生对美景甚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观赏当地的文化景点,如云梦山等以激发学生对文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考;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播放《黄河颂》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区互助友爱的故事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搞活动,激发学生友爱互助的热情。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真实 感情。3.以社会激情
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培育于真情实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白居易在《策林》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因此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尤其时社会热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针对“北京奥运”、“希望工程”、“打工潮”、“香港巨星的陨落”、“中国足球的失落”、“亚洲飞人刘翔”等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曾把“希望工程”和顺德的义工组织联系起来讨论,学生有一些参加过义工活动,体会到义务助人的自豪感,讲述起来颇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写出来的文章少了以前的矫揉造作。
三、搭建情感舞台,展现创作才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营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1.赏识性评讲,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传导的语言、行为和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后,做出的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不管学生这篇习作质量如何,总有他自己觉得得意的地方,老师如果恰当地点出,适当加以鼓励,学生自然觉得受到老师的赏析和鼓励。所以在评语中,以鼓励为主,以商榷为辅。
2.互助性点评,鼓励学生取长补短
一般来说,学生的鉴赏水平要比写作水平要高一些,首先肯定他们的鉴赏能力,给予他们评改的信心,然后再引导学生掌握评判的标准,也就着“欣赏为主,商榷为辅”的原则,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同时,也期待着自己被人家肯定,这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就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3.共享性展示,提供作品发表舞台
学生能对写作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感情,总得有点成就感的激励和期待。提供发表的园地、举行多样的展示活动更能直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评讲课上朗诵优秀作文,黑板报上刊登优秀作品,利用班级的刊物发表优秀诗文和日记,利用学校网络建立班级作品展,举行班级作文竞赛,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在文学网站上投稿或建立自己的专栏,亦或将作品投到报刊和杂志,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园地出现,获得名种嘉奖,自然有种成就感和信心。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使整个的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言为心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多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真实的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参考文献:
1.刘 勰:《文心雕龙》
2.秦训刚:《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4.徐林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