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09:1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小编推荐]》。

第一篇: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小编推荐]

关键在于弱者的定义,以及保护的方式。

什么是弱者,怎样保护,谁来保护,这种问题一定不能笼统地回答,否则包袱就大了根本无法论证。另外要注意到强与弱的身份是可以变化的。另外就是关于社会倒退的问题,不能把倒退理解为全面倒退,而是某种功能的弱化(首先是不利于优胜劣汰吧)

动机也有讲究,很多保护弱者的动机不是单纯怜悯,发掘出其中的内涵吧,证明其必要性不在于弱者而在于其他需求。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定义争夺战,谁拥有了“保护”二字的定义权谁就能赢得比赛。也就是说你们要做的是将“保护”向“包庇”、“溺爱”、“纵容”等贬义词方向引导。这样就拥有了正义的引导地位。接下来抛出你方的“保护”替代方案,例如“扶持”、“帮助”、“教育”等等。总之,通过对弱者充电,提供对等的平台,以平等的身份让其与普通人一起竞争。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

记住,这个辩题不是针锋相对的争论,而是志同而道不合的探讨,谁发脾气谁就输了。

辩论中“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这个辩题,该向对方提问什么问题 整个社会弱者变多是不是整个社会的退步呢? 对弱者的保护会不会磨损弱者的意志呢?

弱者失去变强的意志,缺乏磨练守株待兔是不是会让他更弱呢?

如果什么都不做却有很多收获会不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即使不做也不会面临窘境的错误导向呢?

对方可能会说保护弱者不是退步,不合理的保护是退步,弱者上他们也可能下功夫,自己思考吧

对残疾人的保护是文明的体现 不过那是文明进步的社会义不容辞的事

引子:

罗永浩说:法律从不保护弱者,法律只保护守法者!

虽然这句话是有点问题的,但不啻为接下来的立论很好的诠释。

论证逻辑:

对弱者进行保护会使弱者对保护产生依赖性 弱者对保护的依赖性会导致保护成为过度保护 对弱者的保护会使保护成为过度保护

过度干预竞争会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 生产力水平下降会导致社会倒退 过度干预竞争会导致社会倒退

保护弱者会使保护成为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是过度干预竞争 保护弱者会过度干预竞争

保护弱者会过度干预竞争 过度干预竞争会导致社会倒退 保护弱者会导致社会倒退

连成一句话就是:因为弱者对保护的依赖性,会使保护者(第三方)不得不对弱者进行过度保护,因而导致过度干预竞争,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最终导致社会倒退。

其中,第一三段论大前提、第二三段论大前提、结论、第三三段论结论比较用于攻击,而第一三段论小前提、结论(因为是从小前提推出来的么)是软肋,重点防守,而且不要主动提。

事实方面,可以正反两面论述(其实所有的三段论都可以倒过来,用于论证——不保护弱者可能不导致社会倒退——也就是使社会进步),不论正反,都可以拿市场经济中的国企说事儿。此外,斯巴达人、森林公园中的狼和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等很多反映对竞争关系理解的,都可以成为不错的例子。

防守上,主要抓住三点:

1、规则应该保护遵守竞争秩序者,而不考虑其是否是弱者——如果遵守秩序的是强者,规则就保护强者。

2、强者是自己锻炼出来的,不是保护出来的。

(以反垄断法为例,如果“强者”不滥用市场支配力,法律是不主动“保护弱者”的;如果“强者”滥用了市场支配力,那么法律“对弱者的保护”实际上是“对守法者(弱者守法,强者没有)的保护”。防守时可以多用“弱小的不守法者(如擅用他人专利的小公司)”和“强大的守法者(如华为这种依靠技术、管理强大起来的)”的例子。)

3、现实中我们保护弱者,是因为人性使然,而此时宁可牺牲社会进步,更体现了我们为人的尊严——这与社会先进还是落后无关,即使在相对落后的社会,我们依然因为人性而保护弱者。

这个辩题是有点可辩性的,而且反方说实话便宜不小……不过如果能很好运用上述立论,一般情况下中规中矩完成对抗不成问题。(当然如果贵校校队是全辩八强以上级别,本判断无效)

第二篇:反方: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

反方: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 2008-03-06 17:30 ~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 弱肉强食 物竞天择

~但是如果一味地保护弱者社会哪能进步呢?我不知这话是谁说的,我也是这样认为,假如街上有批乞丐,你一味的保护他,给他吃和穿,他可能就会天天来,而不会想一下用自已的双手和思想去创造最基本的生存。

但是你如果把这些钱都捐给社会让社会创造财富,这样社会就会出现越来越少的乞讨者。所以舍弱保强,以大局来说是为了以后社会不再有更多的弱者。但是其它方面的弱者之说当是别论。

~中国前一段日子关闭了很多小煤矿,因为这些小煤矿效益不好,对环境造成破坏,如果只是因为考虑小煤矿也有工人,还弱小需要保护,那国家是不是采取的财政措施来大力支持这些小煤矿?

~例如,很多群居生物,如斑马群,在遭遇到狮子的攻击的时候,会自觉地围成一个圈,最弱小的幼马被保护在最中心,最强壮的公马在圈子的最外面,只要有狮子敢于接近,就会扬起腿狠狠地踢出去!

可是,他们不会一味的采取保护措施的,他们也会培训幼马如何成为强者。如果它们一味的采取保护措施,那么幼马将永远只能成为弱者,导致马群能力退化。

~反方请也知道,几千年的男性中心社会,把妇女变成了整体弱者,造成妇女对男性的人身依附,同时,也形成了妇女的弱者心态和依附心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妇女在福利性、政策性就业过程中,又产生了对“大锅饭”、“铁饭碗”的依赖。所以,给人归依成为弱者。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正是现代女子的发展方向。所以,只有这些真正实现了,才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否则,只一味赖于保护,实则是一个社会的退步。我们发展到现在,不正需要的是这种进步吗? ~到底该怎样定义弱者?我方认为弱者其实是对个人尊严的一种亵渎!连我们国家的很多法律都注明是“保护弱势群体”像反方2楼那位仁兄所说,弱者不是心态上的„„是社会大环境导致的„„连社会大环境都导致了弱者的产生你说这社会是在进步中还是在倒退中?你会说身心上的缺陷会导致弱者的产生是吗?可是这中你所谓的弱者真的就需要所谓的保护吗?张海迪需要你保护吗?她是弱者吗?我想她比我们当中很多人都要强吧?按你方看法是不是我们和她相比都该叫弱者?其实弱者不弱者真正需要看的就是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可见天生就没有弱者,除非自甘堕落那就没办法了!既然自甘堕落了你还要保护„„你觉不觉得很“贱”呢?

~狼是强者,羊是弱者,狼吃羊,强者吃掉弱者;高大强壮的猴子作猴王,而低矮弱小的猴子不得不匍匐在猴王脚下,强者欺压弱者。“强者消灭弱者”,“强者欺压弱者”是生物界的铁则。人类既然属于生物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分出强者和弱者。人在个体上存在不平等,体力有强弱之别,智力有高低之分。但是在人类中,强和弱是以心态来区别的。

~让我们想象一下,弱者,没有丝毫竞争意识、敢于冒险创新意识、只会一味地埋怨、时时刻刻想着别人会给自己想要得一切,呵呵!这样的人能够为这个社会的进步贡献什么?所以保护弱者就是社会的倒退,因为那时候的社会已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只能用保护弱者这个手段去遮掩社会此时强者的缺省!所以保护弱者就是社会的倒退!

~强者,一定会拥有强者的心态,而拥有强者心态的并不一定能成为强者,但是绝不会是弱者,如果是残疾人或者别的什么人只要拥有了强者心态就不再是弱者而是拥有强者心态的人,是可能成为强者的人,我方辩友所说的张海迪就是这样的一位强者;而弱者呢,就绝对是有弱者心态的人,而且有弱者心态的人就绝对是弱者。这才是强者与弱者的定义,刚才对方辩友把强者和弱者的定义混淆,这个世界并只有强者和弱者,还有第三种人就是有强者心态的人,但绝对没有有弱者心态的人,因为有了弱者心态的人就是弱者!

~正方指出弱者和弱势群体不是一个概念,应该保护的是弱势群体而不是弱者,一味的保护弱者只会导致该被淘汰的不被淘汰,从而导致社会的倒退,而一个前进的社会应该帮助弱者而使其成为强者,保护只能使弱者更弱,从而引起社会的退步。反方则抓住对弱者的保护更能使社会和谐发展,没有绝对的弱者与绝对的强者,保护弱者就是保护他们变成强者的机会

~对于自然界来说,它赋予动植物以毒、刺或是尖牙或是利爪还或者是伪假等等一些生存的技巧和本领,就是为了其能够生存下去,那不是在保护弱小,而是让它能够不断地强大,从而能够继续生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不是吗?所以说实话,自然界,它不是在保护弱者,而是在培养创造强者!人的社会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社会更是自然界这种规律的体现!~去弱留强,适者生存是人向更好进化的必由之路。

各位辩友我们要弄清什么是强者,什么弱者这个问题,我认为强者与弱者之分在于头脑,而不在于体力之分。

那么作为强者他代表了拥有现今人类最好的基因或者代表了拥有人类最刻苦的精神。如果社会将给他以适者生存这一现实的话,无论那一方面他都必将或多或少的改变他自身或者他的下一代的基因或者精神,并将之延续,其结果人类将会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保护弱者,社会必然将走向灭亡,因为那只能让我们再次回到大锅饭的时代,反方辩友请注意大锅饭的时代在中国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

还有我想:马克思的那些著作没怎么读过,但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达到的效果我看有必要研究一下是否适合人类的发展。人类只有让自身越来越优秀才能达到人类社会的更高飞跃,而这需要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制度才能达到。

~对方辩友请注意我们辩论的中心议题,不要牵强硬要说保护弱者,而不去注意保护弱者对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

社会的前进与倒退取决于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先进与否根源取决于人。在上面我说过强者和弱者的区分在头脑,而不是力量之类的强弱,请对方辩友不要混淆强者与弱者的分别。

强者的人积极生活在社会中,用自己的头脑改变自己甚至社会的环境,并为此创造更多的财富,弱者的人懒混于社会中,靠社会的保护和救济或者勉强活于世上,他们不能为社会带来财富,改变不了周边的环境,对于此,对方辩友,你说我们有必要浪费时间、金钱和物资去保护那些扯社会进步后腿的弱者么? 什么是弱者?那些老人、儿童、残疾人还是那些你们认为的弱不禁风的女人?老人是弱者么?不是,他们有将近半个多世纪的经验,那是宝贵的财富,无论谁都离不开老人的建议,那么他就是强者,因为我们需要他,需要他的保护。儿童是弱者么?不是,他们是社会进步的后备动力,他们的优秀代表了未来生产力的先进,而现在的他们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对他们尽义务,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学会使用自己称手的“武器”开辟自己的天空,因此那不属于保护的范畴。那么是残疾人么?不是,我们看看那残疾人运动会上的残疾人,看看张海迪,看看那些在残疾人工厂里干活的残疾人,他们是弱者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保护?不需要,他们有能力在社会上生存,并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因为社会上的人是平等的。是女人么?不是,在现今的社会,机械、电子的飞跃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人类的繁重体力劳动,对于女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她们已经开始一点一点的削弱了男人在社会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女人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乃至军队的战斗核心中无处不在。我们能说她们是弱者么? ~保护是懒人的摇篮,社会的毒瘤

请对方辩友注意,并且弄清楚强者弱者所指的划分范围,在本次辩论中所指的强者与弱者是基于对社会进步还是倒退的影响的基础上来进行划分的。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帮助: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由上可见,帮助不代表保护。帮助存在竞争,而保护屏弃竞争。

保护弱者代表了弱者在这个社会即使不奋斗,不劳动也具有生存的权利,进而代表了弱者的吃、住、行没有后顾之忧,因为有保护,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做事与不做事都不会没有吃,没有穿,没有住,我们还去创造什么,我们还去奋斗什么?我是弱者的一声呐喊,我的吃、穿、住甚至行都有了保障,强者们你们在前面干活吧,奋斗吧!我是弱者,你们给我吃住行保护我吧!安逸的生活谁都想。

对方辩友们,你们想想人们都要寻求保护的话,那么这样的环境会是什么样的?人们只会去想那酒池肉林,去寻找、追逐那没落皇帝般的生活,那不是社会的倒退是什么? 只有竞争,只有祛除一切保护条件,增加危机意识人才能向前走,社会才能进步!

第三篇: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 一辩稿改后

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 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开宗明义,所谓弱者就是指势力弱的一方或畏惧困难,挫折,意志薄弱的人。今天我们所说的弱者,是指全社会的弱者,是宏观上的弱者,是一个整体。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保护的定义是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而需要区别的士是帮助的定义是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人精神物质收那个的支援。我方判断此辩题成立的标准是:保护弱者是否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基于以上条件,下面我方将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物质的角度来讲,保护弱者不利于更好地创造社会财富。达尔文进化论中有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人类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生存下来成为世界的主导,并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一味地保护弱者,则破坏了这一自然规律,会让弱者失去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己能力的环境,使弱者对保护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不能努力获得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创造发展个人及社会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弱者因保护而造成的竞争力不强,造成了强者在竞争中的紧迫感,使强者不能够完全的发挥出自身潜能去创造物质财富。

第二,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来讲,保护弱者会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导向。人是有惰性和依赖性的动物,这种心理特质决定了人更容易接受不需劳动就取得收获,而保护弱者的行为中给弱者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会使意志力不坚定的人趋向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给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法国足球主帅多梅内克在辞去教练之后不愿再去工作,反而领取法国救济金,广西一男子为了享受政府的残疾保障,不惜打断自己的一条腿.这种事例都说明了保护弱者会对社会精神文明带来不良导向.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谢谢大家!

第四篇:弱者保护理论

弱者保护理论

法律保护弱者,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立法的宗旨之一。弱者利益保护的理论渊源主要是法的正义思想和人权思想,保护弱者利益是实质正义的要求,是对法律关系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是公平原则的体现,是平衡双方利益的需要。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形式正义而忽视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正如约翰·迪金森所言:“我们所要的不只是一个具有确定的一般性规则的制度,我们还需要该制度中的规则是以正义为基础,是以对人性的某些要求和能力的考虑为基础。否则这个制度就会不可行。而且由于它违反了根深蒂固的判断倾向和标准,所以它会不断地被人们所违反,进而它也不可能提供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则正是该制度存在的理由。”在实质正义观下,弱者的客观存在就要求为弱者提供倾斜的保护。

根据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对正义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正义分为两类,即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所谓的实质正义是指通过设置什么样的制度来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的配置;而形式正义则是指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这些分配制度。将上述概念援引到法律范围内,可以将实质正义看作是法律创制中的正义,而形式正义则是法律适用中的正义。因此,在罗尔斯看来,实质正义是最终目的,而形式正义只是实现该目的的一种方式。美国学者昂格尔认为,欧美社会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传统自由主义社会向后自由主义社会演变,与这一社会变革同步的还有法律的价值取向,由追求形式正义逐步转向追求实质正义。而正如罗尔斯所言,“法律作为一个社会的制度性安排的正义性是通过扶助弱者而得到体现的”。也就是说,如果通过适用法律的保护性规定仍达不到保护弱者利益的效果,则意味着正义没有得到真正维护。因此,保护弱者利益是实质正义价值取向的体现,也是现代法律所努力的方向之一。

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私法领域奉行人之生而平等的法律格言,英国法学家梅因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指出“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抽象人格平等保护,使民法在制度变迁上从身份向契约转化,适应了社会从封建主义时代进步到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急欲摆脱等级束缚,要求人格尊严,呼吁法律平等保护的时代要求。市民社会私法自治的原则界定了国家在私法领域充当被动的守夜人的身份。民法抽象人格的确立,更以个人约束的自动性排斥了国家在民事活动中的主动干预权。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时期, 这样的制度的安排,确实长足促进了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

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复杂化,使得人之间的平等性与互换性这一民法抽象人格的基础发生了动摇,籍借抽象人格而受到同等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在事实上并不具有相抗衡的力量往往是强者一方凭垄断、财力、信息等方面优势通过合法形式获取不合理的“正当” 利益,而弱者只能咽下抽象人格平等的法律苦果。自20世纪后,法律的发展进程更多地表现为“由契约到身份”的转变过程,法律也越来越注重实质正义。美国学者西蒙尼德斯教授总结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时期内,越来越多的法律选择规则更为公开和直接地有利于法律争议中的一方当事人。被支持的当事人可能是侵权行为的受害者、被抚养人、消费者、受雇用人,或其他任何在法律体系中被认为是弱者的当事人,他们的利益被认为是需要保护的。”基于此种需要,20世纪下半叶,各国国内私法普遍制定了保护消费者、受雇人和被保险人等所谓经济弱者的法律政策。

垄断时期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纯粹的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无法解决社会公平、效率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等重大问题,更因其调整的滞后性导致了社会宝贵资源的浪费和配置的低效率。由此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和罗斯福的新政开始,国家干预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经济发展模式也从单纯的市场自我调节向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发展,反映在立法上,则是私法的公法化和社会性立法的出现。弱者保护的倡导正是这种经济模式变化及立法趋势的集中反映。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消费者在与经营者交易的过程中,在交易信息的掌握、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处于弱势,属于弱者一方。虽然各国的合同法通过赋予交易双方形式平等等方式促进和保障交易公平,但由于这种交易公平的保障并不顾及交易双方实质上的地位如何。因此,就交易公平的保障而言,仅有《合同法》是不够的。强调形式平等的民商法不能对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给予倾斜性的保护,以求的实质上的平等,从而不能有效的解决信息偏在等问题。因此只能在传统的民商法以外去寻求解决途径,只能适用国家之手予以调整。由此,促进了专门保护消费者的立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特点在于充分考虑各群体实质的不平等,通过公权多种路径的干预实现交易的公平。1968年,日本率先颁布了《保护消费者基本法》开辟了制订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的先河。我国第一部专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典是1993年10月31日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的制定和实施开创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新的里程碑。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自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此次修改对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购物、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热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更好的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第五篇:现代民法中的弱者保护

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私法领域奉行人之生而平等的法律格言,英国法学家梅因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指出“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法国民法典》更以不朽宣言的形式奠定传统民法的三原则(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尽管时代的发展使三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修正,但作为三原则基础的主体法律人格平等却如磬石般未受到任何损伤,反而通过历史的淬炼和各国的立法实践,成为现代国家民主法制的基本内容和人权保护的尚方宝剑。但考察晚近的民法发展,不难发现在强调抽象人格、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流下,还涌动着一股要求突破人格局限,倡导弱者保护的暗潮,并且这种趋势有如台风来袭,势不可挡,迅速渗透到各国民事立法中,出现了从契约到“身份”的制度变迁与交融。这一日渐普遍的现象是动摇了近现代民法的基础还是民法与现实生活博弈之后的因应之举?对此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和敏锐的眼光进行分析。

民法上的弱者保护指法律非借助抽象人格对全体社会成员实行一体保护,而是根据人所处的具体社会关系,界定其居于弱者地位,再由法律予以特殊或倾斜性的保护。这一抽象人格的具体化绝不是对传统民法的离经叛道,亦非简单的从契约到身份的历史回归,它反映了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可体现为:

1、民法是“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的法律,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抽象人格平等保护,使民法在制度变迁上从身份向契约转化,适应了社会从封建主义时代进步到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急欲摆脱等级束缚,要求人格尊严,呼吁法律平等保护的时代要求。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复杂化,使得人之间的平等性与互换性这一民法抽象人格的基础发生了动摇?,籍借抽象人格而受到同等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在事实上并不具有相抗衡的力量,往往是强者一方凭垄断、财力、信息等方面优势通过合法形式获取不合理的“正当”利益,而弱者只能咽下抽象人格平等的法律苦果。正是强弱分化造成的利益失衡唤醒了法律的良知。“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促使法律作出相应调整,在强调抽象人格平等的主流下渐渐露出了弱者保护的端倪。回应刑法“它把社会压力理解为认识的来源和自我矫正的机会”?,弱者保护在民事立法中的出现正体现了民法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并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的制度,它反映了民法的“活法性”。

2、法律价值定位决定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长期以来,法律只是作为工具性的手段被运用,致力于形式的平等,以简单划一的方式来应对现实中千变万化的情况。在民法领域,抽象人格的确立,确实使全体社会巧员摆脱因身份差异而必须在法律上排序定位的阴霾,但如此一体的保护毕竟抵御不了工业化潮的冲击,在强大的组织力量面前,孤立的个人无法籍借这种人皆享有的平等获得充分保护,法律上形式平等的外观反而助长了组织的实力,拉大了强弱者的差距。但民法为私法领域的宪章,是有着“人法”、“权利法”美誉的私法之王,弱者保护的出现使法律的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强调法律予以人们抽象人格一体保护形式平等的同时,也考虑到,因人的差异性形成的具体人格在法律上需要特殊保护以达到实质平等的要求,从而使法律的价值从工具性飞跃到目的性上,并有机协调了二者的关系。由此民法树立了一种以人为终际关怀目标的亲和形象,为民事主体铺就了一条自我解放的康庄大道。民法中弱者保护内容的产生、扩充和兼容,是民法适应多样化现代生活的折射,它不仅使民法实现了价值目标的升华,也突出了民法在价值目标追求上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

3、市民社会私法自治的原则界定了国家在私法领域充当被动的守夜人的身份。民法抽象人格的确立,更以个人约束的自动性排斥了国家在民事活动中的主动干预权。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时期,这样的制度的安排,确实长足促进了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垄断时期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经济改革的实践却证明,纯粹的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无法解决社会公平、效率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等重大问题,更因其调整的滞后性导致了社会宝贵资源的浪费和配置的低效率。由此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和罗斯福的新政开始,国家干预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不可缺少妁部分,经济发展模式也从单纯的市场自我调节向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发展,反映在立法上,则是私法的公法化和社会性立法的出现。弱者保护的倡导正是这种经济模式变化及立法趋势的集中反映。它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合法化,进一步发挥了民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弱者保护是国家干预渗入私法领域,民法适应多样化生活需要、追求实质公平的结果。但弱者身份的提出,并非老调重弹,回归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等级身份,弱者身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身份的多重性。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个人可同时拥有多重弱者身份,如个人可同时作为消费者、妇女、老人存在,而等级身份则具有单一性,个人无法逾越等级差别而享有不同等级的身份。

2、身份的法定性。弱者身份的取得源于法律的保护性规定,而等级身份的取得具有原生性,一个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其一生的身份。

3、身份的移动性。弱者身份因法律规定要件的满足而享有,因要件的缺失而丧失,具有阶段性,往往不为某一特定人所终身享有,而等级身份则具有固定性,从一出生个人的身份往往就确定下来,并可因继承转移给后代人。

4、身份的例外性。现代社会以抽象人格、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无身份区别保护为一般,弱者身份的提出,是这种一般的例外,其适用有着严格的法定条件,而等级身份则是身份社会的普遍现象,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某种身份,并因身份的不同形成权利义务不一的等级

5、身份的独立性。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独立,弱者身份的获得使特定的个人享有法律规定的特权维护自身权益,而等级身份则具有依附性,个人始终被视为特定团体的成员,“他所应遵守的规则,首先来自他作为其中成员的户主给他的强行命令”@。

6、身份的社会性。弱者身份的界定是为了使法律倾斜对弱者的保护,体现社会实质公平,而等级身份的界定则源于家族伦理关系,是为了维护等级差别和上层等级的特权。

正因为弱者身份不同于等级身份,而是现代法律文明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晶,因此弱者保护的立法一呼百应,形成近现代以来蔚为壮观的保护弱者的立法,归纳而言,可体现为:

1、以行为立法为主的民法潮流中出现了身份立法,如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现。

2、婚姻家庭法中突出了对妇女、老人和儿童的特殊保护。如我国《婚姻法》中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弱者的保护也延伸到明显处于弱者地位的胎儿和继承人,如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应继份额”,“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3、我国《合同法》中对被动接受格式合同一方的保护,包括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确立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责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严格限制免责条款的效力,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和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合同履行原则的规定。

4、产品责任法中规定产品特殊侵权的严格责任,并实行举证责任的倒置,有效保护了作为弱者的消费者的利益。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权利的专章规定和对经营者义务的专章强制性规定。

6、劳动法中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对用人单位提供劳保条件的强制性规定和调强个人劳动合同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的规定。

7、公司法中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种种规定,如国外立法中规定的表决权限、累积投票制、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份收买请求权等。

综上所述,法律保护弱者的方法各种各样,角度、层次、力度不一,但归纳而言,这些保护方法不外有:

1、制定适用于某种弱者身份的法律,弥补民法基于抽象人格以行为立法的不足,维护某一特定弱者群体的利益,如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i、权利义务相均衡的基础上予以弱者更多的保护性规定。包括一方面赋予弱者更多的权利或转移、减轻其义务,如上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权利”的专章规定,民事诉讼中特殊案件受害人举证责任的转移(举证责任倒置);另一方面限制、削弱强者的权利或增加其义务,如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中对持股达一定比例的股东的表决权限制,我国《合同法》中格式合同制定者的提醒注意义务。

3、国家力量介入私法领域,强行性法律规范增多,并规定对某一类弱者的最低保护标准。如上述劳动者个人合同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人身伤亡免责条款的当然无效。

弱者保护基于维护社会实质公平的目的,这种保护应与弱者身份紧密相连,因此界定何谓弱者成为立法司法工作的关键,法律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但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未必都存在着弱者,因此笔者认为对弱者可以界定为“特定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其含义有二:(1)弱者身份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公民参加到某一特定社会关系中才享有的或者某种身份是公民所特有的,但并非该公民参加所有社会活动都受到这种身份的保护,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这种身份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2)劣势的考评应是客观且贯彻始终的。这里有两个衡量标准:其一,处于劣势的一方不拥有足够与处于优势的一方相抗衡的力量,也可以说在相抗衡中处于劣势的一方相对于处优势的一方是收益递减、成本递增的,并最终导致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其二,处于劣势的一方与处于优势的一方彼此的地位是不可互换的,也可以说这种互换在现实中不具备条件或将导致这一特定社会关系完全改变。弱者所处的劣势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1)经济劣势,如普通消费者与财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2)专业技术劣势,如消费者与产品制造商对产品技术性能的了解,储户与银行对假币的辨认技术;(3)信息劣势,如普通股民与证券交易专业人员,小股东与担任公司董事的大股东;(4)权力配置、行使劣势,如公民与政府职能部门;(5)组织关系劣势,如受雇佣者与用人单位;(6)智力、体能劣势,如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老年人与年轻人,女性与男性“7)地区劣势,如经济不发达地区公民与经济发达地区公民,不享受优惠的地区的公民与享受优惠的地区的公民。

弱者保护是民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而出现的制度安排。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化,必然在现实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需要法律予以保护的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弱者,如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实行收费制,是否意味着剥夺了贫困地区学生的继续升学权,在髙考录取分数线上的地区差异,是否意味着限制了市属高校以外地区学生的人学权,卫生部门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医疗事故鉴定的垄断权是否侵害了医疗事故受害人的利益?社会关系的层出不穷,在讲究依法治国的今天,尤其需要法律的及时调整。

因而如果说新世纪的到来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那么这其中必然包括着基于社会实质公平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这种保护不仅意味着应尽可能全面地为现实中的弱者提供畅通无阻的法律救济途径,而且也意味着通过法律救济途径,弱者能及时地获得无论在保护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足以弥补其劣势的救济。法律源于现实生活并服务于现实生活,对于立法者而言,要洞察现实生活中强弱对比的变化,及时界定弱者群体的范围,形成有效的保护措施,付诸立法实践;对于执法者,要全面地执行法律,使弱者保护的法律规定得以实现;对于司法者,要正确把握弱者的含义,在法无明文规定时,运用公平原则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尽量维护弱者的利益。在我国的法治实现过程中,弱者保护应当也必然成为立法与司法的重大课题。

下载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弱者辩题四辩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我方相信,在今天的辩论赛里,能够胜出的一定是强者,而不是受到保护的弱者。这一点,相信对方辩友对此不......

    论国际私法中的保护弱者原则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中国国际私法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论国际私法中的保护弱者原则 曲波 【摘要】人权保护的理念及国际私法追求实质正义的取向决定了国际私法应当......

    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退步四辩总结陈词5篇

    “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退步”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下面我想针对对方辩友的几个观点提出我方看法。 首先,对方辩友认为在当今社会,弱者与强者的结局自有优胜劣汰的......

    “国进民退”是经济改革大倒退

    “国进民退”是经济改革大倒退 (2009-12-01 11:00:10) 转载 作者:未普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10月30日在匈牙利表示,在当前的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担当世界经济的......

    法律是强者欺压弱者的工具

    谢谢主席,大家好。 法律作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从其出现之时起,便注定了是某些人或者某些势力某些集体手中的工具。至于法律到底是弱......

    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法建设过程中,注重体现出“人文关怀”,对弱者利益进行有效保护,成为当下私法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国际私法建设,要注重把握“人文......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方案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方案(3篇)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方案1为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XX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未成年人权益......

    大班社会:我会保护自己

    大班社会:我会保护自己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2、仔细观察画面细节并理解画面重点。3、能运用保护方法来保护自己。活动准备:挂图:《我会保护自己》、糖果活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