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山风景区对其周边的影响敲定版

时间:2019-05-15 09: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华山风景区对其周边的影响敲定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华山风景区对其周边的影响敲定版》。

第一篇:论华山风景区对其周边的影响敲定版

论华山风景区对其周边的综合影响

一.华山简介

华山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观日地点。华山的景色大致分为四个板块:趣石秀木、灵泉古洞、寺庙宫观与奇峰峻岭。华山的著名景区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华山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 亿年前。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此外,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道教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一)华山景点简介

华山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建设部、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有玉泉院七十二窗长廊,华山下棋亭,华山东峰,华山青柯坪二仙下棋,华山仙掌崖,华山大高崖瀑布,华山青柯坪东道院,华山中峰,华山仰天池,华山全真岩,华山北峰,华山峪,华山日出,华山华陀墓碑,华山南天门,华山南峰,华山文仙峪,华山日月岩,华山长空栈道,华山猢狲愁,华山镇岳宫玉井,华山玉泉院,华山瓦门沟,华山白龙飞瀑,华山祝寿崖,华山藏龙寺,华山西岳庙,华山西峰,华山车箱谷,华山金锁关,华山镇岳宫,华山雨雾弧光,华山回心石,华山天梯,华山擦耳崖,华山金索关,华山韩愈投书处,华山千尺幢,华山华岳庙等等。

1.华山玉泉院

华山玉泉院(陕西华阴市):玉泉院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华山北麓谷口,此地曾为北宋著名道士陈抟隐居修真之处。陈抟仙逝后,他的弟子们在此建「希夷祠」 以示纪念,时在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年)。清代曾多次扩建,并改称玉泉院。玉泉院之得名,是因院内有清泉一股,相传与山顶镇岳宫玉井潜通。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维修并扩建长廊,如今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玉泉院的建筑 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为主体建筑「希夷祠」,它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庭堂,主殿为陈抟老祖殿,内奉陈抟坐像。东西两边为客堂和住房,青砖蓝瓦,古朴无华。院内有陈抟弟子贾得升撰写的「建醮碑」,是研究宋代斋醮道场的珍贵资料。玉泉院的西部有回廊、石舫、无忧亭、含清殿、希夷洞、山荪亭等建筑。山荪亭位于巨石之上,传为陈抟所建,亭旁的无忧树亦为陈抟植。希夷洞内有宋代石刻陈抟卧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玉泉院的东部有华佗墓、回廊和十二洞等。玉泉院的园林建筑充分利用了优美自然环境。全院傍山临水,泉流淙淙,山气霏霏,峰峦当窗,幽竹傍岩,亭台廊庑参差曲折,情趣盎然。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2.西岳庙

陕西东线的西岳华山因闻名天下游人如织,但其脚下16里外有座“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西岳庙,却鲜为人知。其实,那里有一处规模宏大、古香古色、非常珍贵的大型建筑群落,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建筑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华山五峰

华山闻名遐迩分为华山中峰,华山北峰,华山东峰,华山西峰,华山南峰。

(1)华山中峰:中峰又称玉女峰。春秋时有一年青人名萧史,善吹洞箫,引来秦穆公之女弄玉的爱慕。弄玉抛弃荣华富贵,与夫君同来华山隐居,玉女峰由此得名。玉女峰形如鸟头,上丰下缩。峰顶有一巨大的石梁,形状像龟,后人为了纪念不慕荣华的弄玉在龟背上建有玉女祠,祠前有石臼5个,传为弄玉洗头盆。中峰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古时曾把它算作东峰的一部分,今人将它列为华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浥禁袖。峰上还有石龟蹑、无根树、舍身树等景观,与其相关的传闻都妙趣横生,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峰的内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与美丽。

(2)华山北锋:云台峰,是华山主峰之一,海拔1614米。此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得名。因位置居北,又叫北峰。当年“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登临云台峰,在领略自然造化的同时,感受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等古代前贤人留下的璀璨文明,聆听历代流传的美丽神话传说。

(3)华山东锋:华山东峰,又名朝阳峰,海拔2090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得名。

(4)华山西锋:西峰是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峰顶翠云宫前有巨石状如莲花,故又名莲花峰。华山西峰就是《宝莲灯》中 沉香劈山救出三圣母的地方。现在翠云宫边上有一巨石中间裂开,如被斧劈,名“斧劈石”,旁边还树立一柄长把大斧。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华山西峰是在地堑的基础上发育成的陡峭山峰。

(5)华山南峰:南峰是华山最高峰。山间松林迤俪数里,杂以桧柏,浓荫匝地。南峰顶上有老君洞,最高处的岩石上有“真源”两个大字,此外南峰上还有老子峰、炼丹炉、八卦池,这些景点都与老子的传说有关。老君洞北有太上泉,东流涧下,今称“仰天池”,泉水终年碧绿。在其东面崖下有“南天门”石坊。南峰上还有明代建造的金天宫,又名白帝祠,供奉的是华山神少昊。在从南峰到东峰的山路上还有两处景点:一是“避诏崖”,著名道士陈抟,为躲避皇帝征召曾避居此处的山洞中;另一处是长空栈道,栈道依悬崖开凿,游人需手扶铁索木栏而过,是华山上又一险处。

(二)华山概况

总体规划包括资源特色评价、规划目标、景区及功能区划分、资源保护培育、风景游赏、基础设施工程、环境影响等十多个方面内容,政府将华山景区规划为风景游览区、游览服务区、休闲度假区、门户区与交通枢纽、观赏农业区和民俗村六大功能区。并提出了主景区环境和资源保护措施及经营点的控制总指数,为华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总体规划,华山景区规划面积159.2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7.83平方公里。

二.主要影响

1.经济影响:华山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中举足轻重,因而影响甚多。近几年,在陕西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景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景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整体形象全面提升。2011年截至10月31日,景区共接待购票登山游客180万人次,同比增长48%,门票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04%;企业经营收入8550万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润2750万元,同比增长70%;旅游综合收入约15.2亿元。这对于当地渔民来说,具体表现如下:

(1)居民收入增加:相比于之前仅仅依靠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华山旅游和消费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2)促进就业:华山旅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直接就业岗位,如景区清洁人员,景点导游等,同时也提供了很多间接的就业岗位,如景点周边的酒店,手工艺品店等。

(3)改善经济结构:华山旅游业的发展,使华阴市从以前单纯发展农业的经济格局中走出来。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来说,因为旅游涉及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为了与该消费结构相适应,必须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和提供消费资源的各个部门,如交通,通讯,轻工建筑等。

(4)由于华山地形险峻,山顶客流量少,而华山与西安之间交通便利,西安及其附近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十分丰富,是旅客在华山游览过后,会选择到西安及周边住宿或继续游览从而起到带动的作用。

(5)物价上涨:旅游业发展造成目的地物价上涨,这几乎是所有旅游地共有的现象。虽然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式的影响,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不断下降,然而与省内其他非旅游城市相比,华阴市部分物价仍显偏高。(6)商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劳民伤财,损人害己。由于看到了华山风景区带来的巨大利润,贪图钱财做出违背道德的事,造成当地居民大量土地被迫害。华山景区的华麓景区归华阴市管理,发生拉客宰客、围追兜售、价格欺诈等行为,景区管委会接到投诉后由于没有监管职能而无法处理,违规违法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华山景区的对外形象。2.社会生活:

(1)人口结构:因为旅游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区域外人口和区域内农村人口向该地区转移,导致人口总体规模上升。而在吸引的外来人口中,大多是青壮年和文化素质较高者,因而改变了该地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另外,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女性,因此女性失业率低于男性。(2)社会治安:华山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对当地居民摆脱愚昧崇尚文明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为了发展旅游业,树立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当地政府加大了社会治安的治理力度。因此,虽然存在一些负面问题,例如华山景区游客被捅伤事件,充分说明由于华山每年大量的客流量导致当地工作人员的疏忽职守,从而出现十分影响华山的负面新闻。这是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欠缺和底层工作者的道德欠缺才发生的。我们无法否认这是由于华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善导致对当地的负面影响,但从整体上来说,华山旅游对当地治安起到了积极作用。

(3)生活方式:根据保继刚先生的示范效应,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生活方式包括消费方式都会受到旅游者影响,变得更加开放,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4)生活环境:发展旅游业,需要兴建大量交通和接待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虽然主要是为旅游者服务,但客观上也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外国游客,在旅游地设置路牌,景观景点的说明书,旅游资源站等设施。同时旅游地居民会对外地、外国旅游客以礼相待,促使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而且,为迎合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加强环境治理,为居民带来了实惠。

(5)我们不可否认华山风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但在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的同时,社会的凝聚力减弱,使社会变得散乱。

3.文化影响:旅游主体,客体,旅游业的文化性,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1)传统文化:华山景点内包括了很多宗教建筑和传统民俗,如玉泉院和大碗秦腔,每到农历节日,都会有无数本地居民前来烧香拜佛。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地居民传统意识强,有利于文化古迹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2)社会风气:随着华山旅游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华阴市本地居民对外来文化接纳程度不断增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社会风气和观念。(3)传播当地文化:学习和了解华山旅游地区一些文化,旅游者将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地,通过言行举止有意无意的传播给目的地,促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使优秀的文化得到发觉,振兴和弘扬光大。华山的传播文化使民族个性文化得以更加突出。

(4)在某些程度上,使文化产生异化:由于华山风景区吸进了大量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来,使南北文化相融,失去原本本质的生活方式,造成不南不北的中介生活,更有甚者,外国人的文化传播影响当地居民,使之崇洋媚外,使某些传统文化商品化,价值标准改变。

4.环境影响:环境与旅游应该为共生关系,相互扶持彼此受益。由于要吸引旅游者前来,必定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1)植被:在华山旅游区,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环保意识,经常会发生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再加上华山旅游区周边有炼钢厂和秦岭发电厂,造成当地卫生环境较差,植被稀少。在党和国家号召植树造林,创建山川秀美工程的影响下,作为可耕面积匮乏,山林资源广阔依山而生的村民,自发的开始护山造林,殷切希望实现山川秀美并且经济效益双赢。可为保持垄断经营,维护独霸华山这一人民共有财富目的的陕西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在进山峪口设卡,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和社会背景,莫须有的指责村民妨害景区管理,拒绝、阻碍村民从峪道上山,甚至不惜以暴力相向,致使集体数万亩山林荒废,严重妨害了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再次,陕西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还利用围堵不许村民上山的方式,一方面不许在山上植树,一方面又在村民集体所有的山体上擅自修建基础设施。(2)水源:华山周边有很多煤炭铁粉加工厂,其制造需要大量的水,而工业废水的处理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缺少专业的处理设备和管理措施,很多工厂都是直接将污水排入当地水源,虽然居民并不直接饮用此水,但是仍然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困扰。例如,华阴市政府出资在华阴市境内秦岭山脉黄埔峪山道中修建了一条进山公路,直接通向华山北峰脚下,自此改变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局面,极大的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然而,在这一可喜状况的背后,当地祖祖辈辈依山而生的人民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秦岭黄埔峪道内外的村民自古以来都是以山泉流水为生,源源不断的清澈山水养育着山内山外上万村民,饮水灌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原本可耕土地贫瘠的村民安居乐业。可是由于进山公路的修建破坏了秦岭山脉黄埔峪内山道的自然水源,旅游和公路建设对卫生和环保问题带来的负面作用,严重污染了水源水质,根本无法人饮、畜饮,即便是灌溉也变的艰难和水量不足。陕西旅游集团成立了陕西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接管了华山的经营权。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支出,陕西华山旅游总公司对村民时常断水,同时对已经使用十几年的供水管道不维护不修理,放任供水不善的状况持续,即便在村民的指责下极不情愿的供水也严重水压不足,造成周边村民几乎无饮用水的局面,生存权受到严峻挑战和伤害

(3)空气质量:炼钢厂对化学制剂和煤炭的使用,使当地空气中总是带有刺鼻的味道,空气也比较浑浊,给华阴市带来了巨大的空气污染。由于华山风景名胜景区未能实现统一管理和建设,管委会与华阴市在一些事项上不协调。在一块土地上有华山风景名胜区好华阴市城乡两个规划,两个实施主体,两个执法主体,致使华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困难。由于近年来过度经济开发,乱采砂石、破坏山体的现象十分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周边村庄规划建设好搬迁困难重重,影响华山风景名胜区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战略眼光

2007年8月22日,袁纯清省长在做大做强华山旅游专题会议上谈到景区管理体制时强调,原体制一个管山上,一个管山下,必然存在一个山上山下协调的问题,难以有效配置景区管理。华山必须建立一个级别更高、符合规划、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新的管理机制。

泱泱大秦古国,要想早日成为世界遗产大省,在申报世界遗产的漫漫征途中还有一段上下而求索的艰辛努力。首先要做好保护和规划管理工作。如果我们在风景区景点乱建现代化设施,必然破坏其作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其次,要高度重视,加大对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层层落实责任,把申报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有战略眼光,善于研究陕西省的世界遗产项目,找准特殊性和代表意义。四要重点突出,统一安排,分类指导,夯实基础。由于申报世界遗产的难度不断增大,因而要优先选择那些最具申报条件的项目,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要作出不同安排,特别是做好申报项目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篇:论中国近代名人的母亲对其影响

论中国近代名人的母亲对其影响

英国一个首相曾说:“主宰国家命运的,不是台面上的政治人物,而是摇篮旁的那双手。”而摇篮边的那双手的主人正是在我们身边默默付出的伟大的母亲,所以说,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母亲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

自古以来,中**亲就有三“育”,即“生育、养育、教育”,所以母亲不仅养育子女长大成人,更能影响子女成为怎样的人。古时四大贤母铸就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封坛退鲊、画荻教子”的佳话更体现出一个母亲在其成长道路上是功不可没的,在塑造子女核心价值观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和乐观的女人,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的圣堂与成长的源泉!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让其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敬。他们的高风亮节在幼小的钱学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期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钱学森的心底滋生了对民族灿烂文明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他的母亲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母亲的勉励,给钱学森极大的力量支撑。钱学森怀着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钱学森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在常德女子师范和长沙稻田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两年书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学担任学监。刚毅、自强的蒋胜眉对女儿从不娇宠溺爱。她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亲自教女儿读《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从小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1918年夏,14岁的丁玲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暑假中,母亲送她到桃源县报考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正当学期快结束时,“五四”运动爆发了。同学们上街游行,丁玲也投入了这场斗争。她从小受母亲的思想影响,带头把发辫剪了。学生会还办了贫民夜校,向附近贫苦妇女宣传反帝反封建,给她们上识字课。母亲看见女儿在思想上、功课上都有进步,也非常欣慰。母亲告诉女儿,在“五四”运动中,她领着学生游行、喊口号,也参加各种活动,并且已经辞去省立女子高小管理员职位,专办妇女俭德会附属小学。丁玲看见母亲虽已四十多岁,却仍然热情洋溢,精神饱满,公而忘私,向往未来,也感到高兴、放心。暑假过后,丁玲向母亲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转学到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去。这所女子中学是湖南有名的学校,向警予、蔡畅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五四”运动期间这所学校也很活跃。母亲始终是信任和支持女儿的,只是这所学校是私立的,要学费、膳宿费、书籍纸张费,这在母亲微薄的薪金中自然是笔不小的支出。但是母亲考虑女儿的前途,仍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亲自送女儿去长沙。1923年暑假,丁玲在上海见到向警予。向警予同丁玲谈起她母亲时说:“你母亲是一个非凡的人,是一个有理想、有毅力的妇女。她非常困苦,为环境所固,不容易有大的作为,她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向警予的这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丁玲的心,始终激励着她奋发向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女士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她“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她曾是孙中山的战友,又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朋友,在协助丈夫廖仲恺斗争多年后,还鼓励廖承志、廖梦醒都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她自己奋斗的一生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光辉典。多年来,何香凝以卖画换得“买米钱”。她署名“双清楼主”的作品名扬海内外。她在日本美术学校时就得到名师辅导,后来又长年潜心于水墨丹青,还常与国内大师切磋。何香凝的绘画作品讲究立意,她常借松、梅、竹、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直至八十多岁,她在家中仍不时作画,且功力不减。在她那些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中,不仅记录了20世纪初叶以来社会政治的变幻风云,同时也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品格的生动写照。廖承志从小受母亲熏陶,也喜爱绘画。何香凝作画时,他专心守候在母亲身旁,一边研墨,一边琢磨。有时实在忍不住,就提笔画起小人像来。虽然笔法稚嫩,但人物却栩栩如生。当何香凝发现儿子的特长后,十分惊喜,决心把儿子的绘画天才好好发挥出来。于是,每当她完成一幅画作后,就要求儿子补画一个“小娃儿”。在母亲的精心指导下,廖承志的绘画技艺进步很快,不论素描、国画、漫画,无不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何香凝不但教给孩子如何画画,还熏陶廖承志高尚的画品和人品。何香凝一生为革命所做的一切,以及表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品格,给廖承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母亲崇高情操的浸染下,廖承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方面与敌人周旋,一方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廖承志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顽强的意志和不同凡响的品格。这一切和何香凝在面对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正气与人格品质有着惊人的相似。廖承志不但秉承了母亲的画品和人品,就连母子俩对于蒋介石的态度,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坚决。有一次,廖承志被特务抓捕后,解送到重庆,蒋介石曾以“世伯”身份面见,并劝说:“如果放了你,想留你在我身边,怎么样?”没料到廖承志却当面痛斥蒋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事业。他刚正不阿、正义凛然的精神深受党内同志敬佩。他的一生,和母亲何香凝一样,为革命事业和民族振兴,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她没念过书,但佛教思想对她的影响极深,忍耐、慈悲、布施、平等,这些思想在她的身上有鲜活的反映。文七妹心地善良,对贫苦人富有同情心,经常瞒着丈夫接济贫苦乡亲。饥荒年,穷人乞讨,她更是多加布施。而丈夫是不赞成施舍的,家里为了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争吵。毛泽东回忆往事的时候,曾风趣地说:“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毛泽东有个堂叔生活非常困难,父亲毛贻昌想“乘人之危”买下他的水田,这遭到了文七妹的坚决反对,她常带着毛泽东偷偷地去接济这位穷本家。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耳濡目染,无声无息地渗入他幼小的心灵,使毛泽东从小就对弱者极具同情心,并与母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这也为毛泽东后来为贫苦的广大农民群众而奋斗埋下了种子。

所以说,虽然“母亲”这一群体在革命岁月中被嵌入到男性主导的权利体系中,但当她们从“相夫教子”走向“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社会的变革已悄然发生了。因为她们的改变意味着新生的革命力量的迸发。

母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持久的。家有贤母,则家和睦幸福;国有贤母,则国繁荣昌盛。所以,我们在歌颂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伟人时,也要对他们的母亲怀有一份敬畏之心。

第三篇: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

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

摘要: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心路历程相应,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影响其诗歌创作。前期他自豪自信、乐观进取,创作中关心现实、抨击黑暗,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人生态度。这时期创作主要是游侠诗和边塞诗。这些诗笔力雄厚,情调激昂,风格豪放,意境雄浑,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后期因政治挫折和妻子去世,生活上半官半隐,思想上崇佛好道,诗歌创作随之出现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他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诗情与画意、乐感、禅趣高度统一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心路历程;影响;诗歌风格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于其心路历程相应。王维一生中最大的那次变故,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呈现出差异。人们往往根据其心态变化所引发的题材、风格变异,将其诗歌创作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王维的诗歌现存四百多首,基本反映出他的思想性格、生活状况和人生历程,显示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上,他一方面积极进取,入世立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信佛参禅,流露出空静自然的性情。前者使他写出或丹心报国、或仗义游侠、或讽喻现实的豪迈诗章;后者使他在较为闲适的生活中独辟蹊径表现自然,写出一些或空灵秀美、或壮丽多彩的山水诗篇。当然,这两种思想在他的诗中相互联系,是相互影响的。

一、人生经历

王维(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出于官/ 11

宦世家,高祖、曾祖、父亲都曾任司马,祖父也做过一个协律郎的小官。其父亲任汾州司马时,全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王维在蒲州出生。他少年早慧,富有诗才,精通书画音乐,而且积极进取,颇有政治抱负。他十五岁写的《题友人云母障子》可见一斑。

十八、岁时,他和弟弟王缙游历长安、洛阳两地,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洛阳女儿行》、《桃源行》等作品,很受上流社会的推重,显示出卓越的才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任太乐丞,掌管官廷乐队,从此走上仕途。不过,他的官运难尽人意,使他后半生不得不过半官半隐的生活。

就在他任太乐丞时,因为让伶人表演黄狮子舞(只供皇帝观赏的舞蹈),被指责为越禁犯上,贬为济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司仓参军,一去就是十来年,竟使今人很难去了解他的这段生活。再回长安,王维已是三十岁左右的人了。此时的他,父亲早已亡故,爱妻去世不久,母亲一心奉佛。于是他隐居终南,研究佛理,并为母亲经营辋川,有时还去他的离东都不远的嵩山别业小住。

开元二十二年(724)冬,张九龄作中书令,成为唐朝的开明宰相。王维曾去登门拜访,受到张九龄的赏识提他为右拾遗,从八品上。王维跻身朝堂,心中的激动自不必说,诗风也当向上豪放。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李林甫执政,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唐朝政治走入黑暗。王维思想也因此出现很大的转折,心中压抑不畅,便萌发了退隐的念头。不过李林甫虽然排斥异己,王维的官位却渐渐升高。他曾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巡塞上,写出《使至塞上》等名篇,也曾以侍御史兼殿中身份出知南选,写出《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佳作。天宝初年,王维任左补阙,后迁库部郎中,天宝十一载转文部郎中,官至五品。这年李林甫死,杨国忠任宰相。王维诗风又变得清新活泼,写出《敕赐百官樱桃》、《同崔员外秋宵寓直》等诗。天宝十三载,他升为给事中。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六月攻陷长安。王维被俘,被迫原职出任伪官。只是他伪装喑哑,被囚禁在长安菩提寺中,过后又转移到洛阳普施寺。在菩提寺囚禁时,他的好友裴迪去看他,他曾口占凝碧池一诗给裴迪。正是这首诗加上弟弟王缙自愿削官为其赎罪,才使得他在两京收复后免罪降为太子中允。不久升为太子中庶舍人,又拜给事中。其间他曾请求出家,不允。他献出辋川别业作为清源寺,又在终南山开了一片瓜园。乾元二年(760)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上元二年七月去世。卒年61岁,葬于清源寺西。/ 11

二、前期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

盛唐开元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整个社会意识呈现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与想象,形成了宏大雄壮、慷慨激昂、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盛唐气象,这种奋进的社会意识除了归因于唐帝国繁盛的物质基础外,还在于其深厚而富饶的文化、美学土壤。远溯先秦两汉悠久而优秀的文化积淀,近承魏晋南北朝充实自由的审美心灵滋养。远古文明的积淀,华夏民族的融合,南北文化的交流,社会心理意识的互汇交融,培育成更为恢宏的盛唐气质。这样,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社会意识以至远古记忆特别是那种欣欣向荣的时代情绪,必然会渗透在每一位艺术家、诗人的内心。国力的繁荣也促变了盛唐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深层次上塑造出盛唐诗人豪迈狂放的性格特点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养成了盛唐诗人无所不能、永不言败、不甘人后的精神气概。

作为开元诗坛的领军人物,王维自然会受到整个时代风貌、社会意识的审美心灵启迪,进而形成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心态。并且诗人这时仕途得意使得他自豪自信。这些心态影响到他的诗歌风格,在他的诗中,那种昂扬的精神风貌与壮阔的襟怀抱负在游侠诗和边塞诗里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一)自豪自信、乐观进取

盛唐的英雄意识、英雄主义,是以节义为本的秦汉侠士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激活和升华。在当时社会心理高度自信的时期,那种任侠行举的自由意志和节义精神被王维转换为狂放豪迈的主体意识和忘身报国的荣辱观念。这种人格理想,又对象化在他的那些游侠边塞诗中。

少年人都有少年人的梦想,盛唐时代的少年都梦想着建功立业,梦想着杀敌报国,而对于二十一岁刚中进士的王维来说,这样的想法也许更加强烈。其《燕支行》曰:“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画戟雕戈百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 11

诗歌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宏大的场面,用“完乘亲推”烘托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将军形象。随后八句几乎句句用典,将历史上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附于此将军一身,尽情地抒写了天朝将军英勇杀敌和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诗人跟随这位将军来到边关,来到战场,带我们领略了这位将军带部下行军、战斗和获胜时的情景。最后,又着重点出将军善于练兵、用兵,智勇双全。这一点正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这位雄才大略的将军才是此诗的关键所在。

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将军,而更多的是王维的梦想。他梦想着像这位将军一样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从“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句,可以想象作为刚刚进士及第的王维心中多么渴望有一天也能够有这样的待遇。“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这四句句句用典,凸显一种狂放和自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盛唐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还能从王维那描写战斗的场面感受到他那一颗飞往边塞的心,它热情、激昂、蓬勃向上。这种精神正是王维前期少年精神的附丽。

如果说《燕支行》是游侠少年从军戎边和建功立业的一种向往,那么《少年行四首》就真实而形象地描绘了从游侠到将军的转变,这正是王维所希望的。“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这首组诗连起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性格豪爽、风流倜傥的游侠少年是怎样转变为国家栋梁的故事。第一组诗写出那个时代游侠少年的普遍性格,他们性格豪爽、雄姿英发,遇见意气相投之士,则将战马系在高楼旁的柳树上,和来人把酒畅饮,也因此才有“新丰美酒斗十千”的夸张描写。在畅饮酒的时候,少年说到自己的出生和其坚定的报国信念。作为羽林郎的他,也已经跟随大将出征过了,随后一句反问说那少年在经历了边塞艰苦环境的磨练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而这样艰苦的战争更坚定了他“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决心,就算死也要流芳百世。第三组诗进一步描写了少年在沙场上的英勇神武。他武艺超群、一身是胆、驰骋沙场,最终以辉煌的战绩赢得战争。也许就是这样的铁血男儿,这样的坚定信念,/ 11

使得他终于成长为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他胜利凯旋,群臣欢聚一堂,论功行赏,而将军最终得以封侯,佩戴侯印。字里行间充满着昂扬向上的乐观情绪。

也许这就是王维少年时期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几度宦海的沉浮,王维迅速的成长起来,他也真正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风光,他的诗出现了新的内容。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任监察御史,这一年他创作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通过自己在边塞的所见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壮美的边塞图。同前面的边塞诗相比,去往边塞的真实经历,使王维看到真正的边塞风光,也体会到真正的边塞生活。他从懵懂少年对边塞的憧憬中走了出来,以自己的所见所感充实诗歌。其实,开元二十五年这次的边塞之行王维的心情大概是抑郁的,所以才会有“征蓬”和“汉塞”这样的比喻。但是“大漠”和“孤烟”是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相交,“长河”与“落日”是水平线和圆形的相切,这几个极为简单明了的几何图形,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辽阔、气象宏伟、意境深远的壮美境界。表现了诗人粗狂情怀与开阔的胸襟。歌颂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显示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更彰显出乐观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

(二)关心现实、抨击黑暗

王维在仕途上一直积极奋发,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建功立业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朝气蓬勃的少年,王维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功名,他也关心现实关注民生,为百姓而不惜与权贵对立。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是王维作于二十岁的《息夫人》诗。此诗以春秋楚国息夫人为原型,隐射当时宁王抢占饼师的妻子,拆散别人家庭的恶劣行径。诗中没有用词语来渲染息夫人的悲痛,也没用一个字形容楚王的蛮横霸道,但仅一句“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足以使闻者落泪,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可以想见,在当时王维依然能够一身正气,不怕得罪权贵为百姓说话,这正是他关心现实的一种体现。

作为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天下的少年,王维还有一些讽刺权贵当道无功受禄的现象和对不公平的黑暗社会的揭露。如《寓言二首》“(一)朱绂谁家子,无乃/ 11

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二)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这两首诗通过揭露贵族子弟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批判那些出生显贵,不需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出将如相的权贵子弟。而诗中“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和“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则揭露当时政治制度对出生贫寒人们的不公平。

类似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

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清人方东树推崇这首诗说:“起势翩然,关西句转收,浑脱沈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昭昧詹言》)在十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年、陇上行/ 11

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怎么知道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怎会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在这些诗歌中表达出诗人希望能有个理想的政治环境,让那些能人志士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有所作为,不要被不公平的制度所压抑导致终身不得志。王维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向上的,代表了一种进步思想。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形成一种对峙。

二、后期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

如果说王维前期诗歌精神得益于青少年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那样一个安定、繁荣的时代。那么经历安史之乱和人生低谷之后的王维,还会创作出怎样的诗歌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这是王维一生中最为屈辱的时刻,在其《谢除太子中允》一表中,王维深刻的忏悔自己的罪过。他说:“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又说:“污秽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侧群臣,亦复何施其面”,这样的检讨,可堪痛心疾首,近乎自虐。

王维在经历这样一场浩劫后,身心受到重创,他以文章为武器,和大乱带来的心灵痛苦展开了对决。开元十五载,长安沦陷,王维在狱中作《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写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又写了《口号又示裴迪》云: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在王维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仍然忠君爱国,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诗表明自己永不叛国的决心。一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表明王/ 11

维渴望平乱安禄山叛党,恢复祖国河山的迫切心情。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期,这一首诗引来了无数人的痛苦流涕,也成为王维后来获得宽恕的直接原因。后一首诗则表露出了王维归隐的愿望。

后期诗人生活上半官半隐,思想上崇佛好道,诗歌创作随之出现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他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最高成就,不仅在唐代诗坛上盛誉空前,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一)生活上半官半隐

政局的变化使王维看到了仕途的艰险,他便萌生出归隐山林、超脱尘俗的念头。在王维为官期间他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这个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地方,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很多房屋。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从官场走入林场,王维走了过去失意士大夫常走的道路。山林的清新空寂让这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有了更多新鲜的题材和灵感。隐居终南山是王维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的转折点。从此隐逸山林,不问政治,享受山水田园的无忧之乐。是这一时期诗人的主要生活内容。《终南别业》写的正是这一时期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中岁颇耗到,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写出诗人淡泊恬静,超然物外的风采。作为晚唐山水诗人的代表此诗也反映出这一时期诗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风格。

这首《青溪》写: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题又名《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全诗描写了青溪的素淡美好。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 11

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

这首《渭川田家》写到: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目睹万物在暮色苍茫下找到各自的归宿。这一切,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所以有闲逸的感觉。《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表达出诗人对归隐的喜爱之情。

(二)思想上崇佛好道

王维全家均笃信佛,因此其早年即相信佛教。王维曾绘四十八幅十六罗汉图并师事大照普寂禅师。维平生亦虔诚奉佛,且素服长斋。他对佛学造诣亦深,每为诗文,辄寓佛理禅机于其中,故世有诗佛之誉。曾皈依荷泽神会,从之参禅。归隐后,常与高僧交游,并与裴迪泛舟往来于辋川之间,谈经说道,啸咏终日。我们可以想象王维之信佛是深受庭训的影响 ,他母亲正是北宗禅师普寂的虔诚弟子。王维晚年遭受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王维被俘拘禁在菩提寺中。于是意气消沉,一心向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愿意归耕为老农。他只好另外寻觅心灵的归宿,所以他皈依自然,皈依佛教。他的诗《叹白发》写到: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俯/ 11

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惆怅故山云,徘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又有诗《山中寄诸弟妹》说: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

因此可以知道王维之所以奉佛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环境的逼迫,在丧乱之中,无可奈何,于是只有投靠佛门,奉佛吃斋;他归隐之后也是焚香打坐诵念佛经。

王维信仰佛教,他的思想更为深邃,而心境也更趋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王维在“凝碧诗”之事后,思想转变最大,深深领悟到富贵功名如过眼云烟。隐居蓝天别墅,游山玩水,和好友裴迪以弹琴赋诗为乐。而且不愿意为生活而忙碌,其衣食住行简单朴实。例如: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田家》)

王维在隐居时的许多作品,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在对死亡、异己力量的隐忍,退让、调和的背后是对生活深刻的爱惜,他早已“倦于仕途,厌于奉制”,而所以“沉吟未能去”者,多因“世纲婴我故 ,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徊欲奋飞 ,踟蹰复相顾。”(《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人厌恶仕途之“人情翻似波澜”(《酌酒与裴迪》),又慨叹“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似是别无选择。然而,这不过是王维精神灵魂的逋逃薮,这里的“自在”“自由”属于诗,精神、灵魂对“世累”、“时累”的摆脱。但是,即使是皈依佛门,诗人的思想也并非浮躁和死寂,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为一种幽远、恬淡、宁静的佛理禅趣,与现实生活的黑暗相对立,并非心灵空虚幻灭的反映。王维深知“亦忙亦闲”的真正滋味,他寄情于山水田园逃遁于佛禅借重于文学的炉砧进行熔冶锻打, 创造了量多特优的诗歌篇什,铸就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风格,山水田园诗到了王维那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最为壮丽的奇观。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和田园风情的同时,实则表露出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另一种层次的生命感悟和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引导诗人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人生。

综上所述,王维的人生经历是丰富多彩的,由于现实和心态的变化,决定了其诗歌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源于其不同的心路历程。而心路历程的形成和变化则是由当时时代经历所导致的。/ 11

注释:

1、陈敏昭,《王维,<使至塞上>欣赏》,三门峡上阳书院,2009.11.25

2、刘德重,《唐诗鉴赏辞典》,秋水诗韵吧,2007.11.25

3、朱竞,《王维诗歌与少年精神》,道客巴巴,2012.1.4

4、陈氏论,《王维与佛教》,中华民族宗教网,2011.4.26

5、《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版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月第二版,P267

参考文献:

1、《王维孟浩然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6月第二版

2、《唐代文学年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6月第一版

3、王志清,《纵横论王维》,齐鲁书社,2008.7月第一版

4、柳晟俊,《王维诗比较研究》,京华出版社,1999.4月第一版

5、尚定,《走向盛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月第二版

6、王辉斌,《王维新考论》,黄山书社,2008.5第一版

7、李婷婷,《王维诗歌用典研究》,湖南大学,2013,4

8、何春图,《王维的诗歌与其佛教信仰》,四川大学,2006,3

9、王志清,《王维诗歌盛唐接受的现实与意义》,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10、袁晓薇,《解读一个“全面的典型”——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刍议》,阜阳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第二期 / 11

第四篇: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讲解

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

姓 名:杨 伟 学 号:***26 写作时间:2016年3月29日 联系方式:***

目录

内容摘要…………………………………………第1页 关 键 词…………………………………………第1页 正 文…………………………………………第2页

一、人生经历……………………………………第2页

二、前期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第4页

(一)自豪自信、乐观进取………………第5页

(二)关心现实、抨击黑暗………………第8页

三、后期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第11页

(一)生活上半官半隐……………………第12页

(二)思想上崇佛好道……………………第14页 注 释…………………………………………第16页

参考文献…………………………………………第17页

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

【内容摘要】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心路历程相应,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影响与其诗歌创作。前期他自豪自信、乐观进取,创作中关心现实、抨击黑暗,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人生态度。这时期的创作主要是游侠诗和边塞诗。这些诗笔力雄厚,情调激昂,风格豪放,意境雄浑,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后期因政治挫折和妻子去世,生活上半官半隐,思想上崇佛好道,诗歌创作随之出现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他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诗情与画意、乐感、禅趣高度统一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心路历程;影响;诗歌风格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于其心路历程相应。王维一生中最大的那次变故,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

态特征。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呈现出差异。人们往往根据其心态变化所引发的题材、风格变异,将其诗歌创作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王维的诗歌现存四百多首,基本反映出他的思想性格、生活状况和人生历程,显示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上,他一方面积极进取,入世立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信佛参禅,流露出空静自然的性情。前者使他写出或丹心报国、或仗义游侠、或讽喻现实的豪迈诗章;后者使他在较为闲适的生活中独辟蹊径表现自然,写出一些或空灵秀美、或壮丽多彩的山水诗篇。当然,这两种思想在他的诗中相互联系,是相互影响的。

一,人生经历

王维(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出于官宦世家,高祖、曾祖、父亲都曾任司马,祖父也做过一个协律郎的小官。其父亲任汾州司马时,全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王维在蒲州出生。他少年早慧,富有诗才,精通书画音乐,而且积极进取,颇有政治抱负。他十五岁写的《题友人云母障子》可见一斑。

十八、岁时,他和弟弟王缙游历长安、洛阳两地,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洛阳女儿行》、《桃源行》等作品,很受上流社会的推重,显示出卓越的才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任太乐丞,掌管官廷乐队,从此走上仕途。不过,他的官运难尽人意,使他后半生不得不

过半官半隐的生活。

就在他任太乐丞时,因为让伶人表演黄狮子舞(只供皇帝观赏的舞蹈),被指责为越禁犯上,贬为济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司仓参军,一去就是十来年,竟使今人很难去了解他的这段生活。再回长安,王维已是三十岁左右的人了。此时的他,父亲早已亡故,爱妻去世不久,母亲一心奉佛。于是他隐居终南,研究佛理,并为母亲经营辋川,有时还去他的离东都不远的嵩山别业小住。

开元二十二年(724)冬,张九龄作中书令,成为唐朝的开明宰相。王维曾去登门拜访,受到张九龄的赏识提他为右拾遗,从八品上。王维跻身朝堂,心中的激动自不必说,诗风也当向上豪放。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李林甫执政,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唐朝政治走入黑暗。王维思想也因此出现很大的转折,心中压抑不畅,便萌发了退隐的念头。不过李林甫虽然排斥异己,王维的官位却渐渐升高。他曾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巡塞上,写出《使至塞上》等名篇,也曾以侍御史兼殿中身份出知南选,写出《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佳作。天宝初年,王维任左补阙,后迁库部郎中,天宝十一载转文部郎中,官至五品。这年李林甫死,杨国忠任宰相。王维诗风又变得清新活泼,写出《敕赐百官樱桃》、《同崔员外秋宵寓直》等诗。天宝十三载,他升为给事中。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六月攻陷长安。王维被俘,被迫原职出任伪官。只是他伪装喑哑,被囚禁在长安菩提寺中,过后又转移到洛阳普施寺。在菩提寺囚禁时,他的好友裴迪去看他,他曾口占凝碧池

一诗给裴迪。正是这首诗加上弟弟王缙自愿削官为其赎罪,才使得他在两京收复后免罪降为太子中允。不久升为太子中庶舍人,又拜给事中。其间他曾请求出家,不允。他献出辋川别业作为清源寺,又在终南山开了一片瓜园。乾元二年(760)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上元二年七月去世。卒年61岁,葬于清源寺西。

二,前期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

盛唐开元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整个社会意识呈现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与想象,形成了宏大雄壮、慷慨激昂、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盛唐气象,这种奋进的社会意识除了归因于唐帝国繁盛的物质基础外,还在于其深厚而富饶的文化、美学土壤。远溯先秦两汉悠久而优秀的文化积淀,近承魏晋南北朝充实自由的审美心灵滋养。远古文明的积淀,华夏民族的融合,南北文化的交流,社会心理意识的互汇交融,培育成更为恢宏的盛唐气质。这样,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社会意识以至远古记忆特别是那种欣欣向荣的时代情绪,必然会渗透在每一位艺术家、诗人的内心。国力的繁荣也促变了盛唐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深层次上塑造出盛唐诗人豪迈狂放的性格特点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养成了盛唐诗人无所不能、永不言败、不甘人后的精神气概。

作为开元诗坛的领军人物,王维自然会受到整个时代风貌、社会意识的审美心灵启迪,进而形成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心态。并且诗人这时仕途得意使得他自豪自信。这些心态影响到他的诗歌风格,在他的诗中,那种昂扬的精神风貌与壮阔的襟怀抱负在游侠诗和边塞诗里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一)自豪自信、乐观进取

盛唐的英雄意识、英雄主义,是以节义为本的秦汉侠士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激活和升华。在当时社会心理高度自信的时期,那种任侠行举的自由意志和节义精神被王维转换为狂放豪迈的主体意识和忘身报国的荣辱观念。这种人格理想,又对象化在他的那些游侠边塞诗中。

少年人都有少年人的梦想,盛唐时代的少年都梦想着建功立业,梦想着杀敌报国,而对于二十一岁刚中进士的王维来说,这样的想法也许更加强烈。其《燕支行》曰:“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画戟雕戈百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诗歌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宏大的场面,用“完乘亲推”烘托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将军形象。随后八句几乎句句用典,将历史上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附于此将军一身,尽情地抒写了天朝将军英勇杀敌和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诗人跟随这位将军来到边关,来到战场,带我们领略了这位将军带部下行军、战斗和获胜时的情景。最后,又着重点

出将军善于练兵、用兵,智勇双全。这一点正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这位雄才大略的将军才是此诗的关键所在。

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将军,而更多的是王维的梦想。他梦想着像这位将军一样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从“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句,可以想象作为刚刚进士及第的王维心中多么渴望有一天也能够有这样的待遇。“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这四句句句用典,凸显一种狂放和自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盛唐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还能从王维那描写战斗的场面感受到他那一颗飞往边塞的心,它热情、激昂、蓬勃向上。这种精神正是王维前期少年精神的附丽。

如果说《燕支行》是游侠少年从军戎边和建功立业的一种向往,那么《少年行四首》就真实而形象地描绘了从游侠到将军的转变,这正是王维所希望的。“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这首组诗连起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性格豪爽、风流倜傥的游侠少年是怎样转变为国家栋梁的故事。第一组诗写出那个时代游侠少年的普遍性格,他们性格豪爽、雄姿英发,遇见意气相投之士,则将战马系在高楼旁的柳树上,和来人把酒畅饮,也因此才有

“新丰美酒斗十千”的夸张描写。在畅饮酒的时候,少年说到自己的出生和其坚定的报国信念。作为羽林郎的他,也已经跟随大将出征过了,随后一句反问说那少年在经历了边塞艰苦环境的磨练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而这样艰苦的战争更坚定了他“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决心,就算死也要流芳百世。第三组诗进一步描写了少年在沙场上的英勇神武。他武艺超群、一身是胆、驰骋沙场,最终以辉煌的战绩赢得战争。也许就是这样的铁血男儿,这样的坚定信念,使得他终于成长为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他胜利凯旋,群臣欢聚一堂,论功行赏,而将军最终得以封侯,佩戴侯印。字里行间充满着昂扬向上的乐观情绪。

也许这就是王维少年时期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几度宦海的沉浮,王维迅速的成长起来,他也真正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风光,他的诗出现了新的内容。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任监察御史,这一年他创作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通过自己在边塞的所见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壮美的边塞图。同前面的边塞诗相比,去往边塞的真实经历,使王维看到真正的边塞风光,也体会到真正的边塞生活。他从懵懂少年对边塞的憧憬中走了出来,以自己的所见所感充实诗歌。其实,开元二十五年这次的边塞之行王维的心情大概是抑郁的,所以才会有“征蓬”和“汉塞”这样的比喻。但是“大漠”和“孤烟”是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相交,“长河”与“落日”是水平线和圆形的相

切,这几个极为简单明了的几何图形,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辽阔、气象宏伟、意境深远的壮美境界。表现了诗人粗狂情怀与开阔的胸襟。歌颂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显示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更彰显出乐观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

(二)关心现实、抨击黑暗

王维在仕途上一直积极奋发,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建功立业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朝气蓬勃的少年,王维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功名,他也关心现实关注民生,为百姓而不惜与权贵对立。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是王维作于二十岁的《息夫人》诗。此诗以春秋楚国息夫人为原型,隐射当时宁王抢占饼师的妻子,拆散别人家庭的恶劣行径。诗中没有用词语来渲染息夫人的悲痛,也没用一个字形容楚王的蛮横霸道,但仅一句“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足以使闻者落泪,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可以想见,在当时王维依然能够一身正气,不怕得罪权贵为百姓说话,这正是他关心现实的一种体现。

作为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天下的少年,王维还有一些讽刺权贵当道无功受禄的现象和对不公平的黑暗社会的揭露。如《寓言二首》“(一)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二)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

中贵,鸣珂朝至尊。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这两首诗通过揭露贵族子弟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批判那些出生显贵,不需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出将如相的权贵子弟。而诗中“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和“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则揭露当时政治制度对出生贫寒人们的不公平。

类似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诗中虽未明

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清人方东树推崇这首诗说:“起势翩然,关西句转收,浑脱沈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昭昧詹言》)在十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怎么知道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怎会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在这些诗歌中表达出诗人希望能有个理想的政治环境,让那些能人志士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有所作为,不要被不公平的制度所压抑导致终身不得志。王维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向上的,代表了一种进步思想。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形成一种对峙。

二,后期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

如果说王维前期诗歌精神得益于青少年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那样一个安定、繁荣的时代。那么经历安史之乱和人生低谷之后的王维,还会创作出怎样的诗歌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这是王维一生中最为屈辱的时刻,在其《谢除太子中允》一表中,王维深刻的忏悔自己的罪过。他说:“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又说:“污秽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侧群臣,亦复何施其面”,这样的检讨,可堪痛心疾首,近乎自虐。

王维在经历这样一场浩劫后,身心受到重创,他以文章为武器,和大乱带来的心灵痛苦展开了对决。开元十五载,长安沦陷,王维在狱中作《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写到: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又写了《口号又示裴迪》云: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在王维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仍然忠君爱国,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诗表明自己永不叛国的决心。一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表明王维渴望平乱安禄山叛党,恢复祖国河山的迫切心情。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期,这一首诗引来了无数人的痛苦流涕,也成为王维后来获得宽恕的直接原因。后一首诗则表露出了王维归隐的愿望。

后期诗人生活上半官半隐,思想上崇佛好道,诗歌创作随之出现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他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最高成就,不仅在唐代诗坛上盛誉空前,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一)生活上半官半隐

政局的变化使王维看到了仕途的艰险,他便萌生出归隐山林、超脱尘俗的念头。在王维为官期间他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这个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地方,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很多房屋。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从官场走入林场,王维走了过去失意士大夫常走的道路。山林的清新空寂让这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有了更多新鲜的题材和灵感。隐居终南山是王维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的转折点。从此隐逸山林,不问政治,享受山水田园的无忧之乐。是这一时期诗人的主要生活内容。《终南别业》写的正是这一时期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中岁颇耗到,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写出诗人淡泊恬静,超然物外的风采。作为晚唐山水诗人的代表此诗也反映出这一时期诗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风格。

这首《青溪》写: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

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题又名《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全诗描写了青溪的素淡美好。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

这首《渭川田家》写到: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目睹万物在暮色苍茫下找到各自的归宿。这一切,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

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所以有闲逸的感觉。《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表达出诗人对归隐的喜爱之情。

(二)思想上崇佛好道

王维全家均笃信佛,因此其早年即相信佛教。王维曾绘四十八幅十六罗汉图并师事大照普寂禅师。维平生亦虔诚奉佛,且素服长斋。他对佛学造诣亦深,每为诗文,辄寓佛理禅机于其中,故世有诗佛之誉。曾皈依荷泽神会,从之参禅。归隐后,常与高僧交游,并与裴迪泛舟往来于辋川之间,谈经说道,啸咏终日。我们可以想象王维之信佛是深受庭训的影响 ,他母亲正是北宗禅师普寂的虔诚弟子。王维晚年遭受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王维被俘拘禁在菩提寺中。于是意气消沉,一心向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愿意归耕为老农。他只好另外寻觅心灵的归宿,所以他皈依自然,皈依佛教。他的诗《叹白发》写到: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惆怅故山云,徘

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又有诗《山中寄诸弟妹》说: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

因此可以知道王维之所以奉佛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环境的逼迫,在丧乱之中,无可奈何,于是只有投靠佛门,奉佛吃斋;他归隐之后也是焚香打坐诵念佛经。

王维信仰佛教,他的思想更为深邃,而心境也更趋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王维在“凝碧诗”之事后,思想转变最大,深深领悟到富贵功名如过眼云烟。隐居蓝天别墅,游山玩水,和好友裴迪以弹琴赋诗为乐。而且不愿意为生活而忙碌,其衣食住行简单朴实。例如: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田家》)

王维在隐居时的许多作品,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在对死亡、异己力量的隐忍,退让、调和的背后是对生活深刻的爱惜,他早已“倦于仕途,厌于奉制”,而所以“沉吟未能去”者,多因“世纲婴我故 ,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徊欲奋飞 ,踟蹰复相顾。”(《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人厌恶仕途之“人情翻似波澜”(《酌酒与裴迪》),又慨叹“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似是别无选择。然而,这不过是王维精神灵魂的逋逃薮,这里的“自在”“自由”属于诗,精神、灵魂对“世累”、“时累”的摆脱。但是,即使是皈依佛门,诗人的思想也并非浮躁和死寂,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为一种幽远、恬淡、宁静的佛理禅趣,与现实生活的黑暗相对立,并非心灵空虚幻灭的反映。王维深知“亦忙亦闲”的真正滋味,他寄情于山水田园逃遁于佛禅借重于文学的炉砧

进行熔冶锻打, 创造了量多特优的诗歌篇什,铸就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风格,山水田园诗到了王维那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最为壮丽的奇观。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和田园风情的同时,实则表露出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另一种层次的生命感悟和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引导诗人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人生。

综上所述,王维的人生经历是丰富多彩的,由于现实和心态的变化,决定了其诗歌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源于其不同的心路历程。而心路历程的形成和变化则是由当时时代经历所导致的。

第五篇:风景区道路交通对风景区的影响

风景区道路交通对风景区的影响

总述: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风景区建设和开发已经变得越来越快,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是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风景区道路在景区内主要担负交通和景观功能,与此同时还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共同营建景区交通系统的完整性。

风景区道路的分类、组成和特点

风景区旅游道路是指供游人游览同时兼顾景区内外生产、安全、消防等运输作用的道路,属于园林型道路,由对内交通和对外交通两部分组成。由此我们把风景区道路划分为穿过风景区道路(包括连接风景区对外的道路)和风景区内部道路两大类,其中风景区内部道路又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园路三类。

风景区内的交通,主要是由游览人群、自行车、畜力车(观光用)、机动车(包括公共汽车、小汽车、景区管理部门车辆、旅游观光车辆、少数物资运输车辆等)组成,其中以公共汽车、小汽车、游览人群为景区交通的主要构成。与公路和城市道路不同,风景区道路交通有其独有的特点:公路交通以机动车为主,设计车速和设计通行能力较大,主要从交通需求和经济建设角度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采取人车分离的交通规划;而风景区内的交通主要以混合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形式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风景区旅游道路设计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地理状况、资源分布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游客心理、地方特色、拆迁安置、资金等诸多要素。

风景区旅游道路设计原则

(1)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舒适、快捷是旅游道路规划设计的必要条件,但是其前提是必须保证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不管道路本身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除此之外,便捷也是旅游的关键要素,合理的旅途时间是游览者选择旅途地点的先决依据。(2)市场向导,经济效益

旅游道路设计的关键是适应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览者需要,路线设计必须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为。游览者对旅游路线选择的出发点是以最小的旅游时间和旅游费用来获取最大的游览欲望。(3)地域特色,季节变换

旅游道路设计一定要突出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路线的鲜明主题。根据地理和文化特征,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交通系统,才能具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除此之外,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旺季、平季和淡季特点,不同季节的游客流量相差悬殊。旅游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游览活动的季节性特征,以旺季时的游客量最大波动率来指导旅游道路的设计,保持客流平衡。(4)以人为本,综合配套

旅游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如设置无障碍通道。旅游是一个感受地域文化、自然风光心情愉悦的过程,因此在道路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游览者和驾驶员的心理感受,通过道路景观的设计来增加旅途乐趣,缓解旅途疲劳。(5)整体性原则

设计应强调道路与沿线环境的整体感。道路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完整的实体构造物,道路这个实体又是风景区构成的一部分,所以,道路的设计要同风景区整体规划思路相一致。

(6)保护自然环境原则

选线必须避开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对生态敏感地区应改线,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绿化规划和补偿工作。

旅游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自驾游的快速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匹配,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也逐年呈上升趋势,此外类型单

一、主题模糊、冷线路多、热线路少等诸多不足,也是目前风景区道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 武夷山风景区的道路系统分析

1、现状资料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位于我国福建省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包括东部风景名胜区、中部九曲溪生态区、西部生物多样性区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4个保护区,平均海拔1200米,中山地貌,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随着武夷山风景区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上升,游客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从而给风景区旅游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带来巨大的压力,针对旅游道路合理规划的研究迫在眉睫。

2、道路系统情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其道路系统联系着各大景点,包括九曲溪、流香涧、玉女峰、大王峰、三仰峰、天心岩、虎啸岩、鹰嘴岩,水帘洞、桃源洞、云窝、慧苑,天游观、万年宫,一线天、九龙寨、卧龙潭、芙蓉滩、武夷精舍等。其道路系统主要分为公路和山区游览路两个层级(图2)。

图2武夷山风景区道路系统

在武夷山风景区内,沿公路乘车可以到达各个景区的入口处,但想要深入各个景点内部,则还需漫长的步行(图3)。

图3 武夷山风景区乘车游览线路

3、现存问题分析

武夷山风景区旅游道路的设计与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1)景区、景点之间交通不畅,影响旅游线路的安排与组合。武夷山景区不少地段为外公路,公路等级较低,旅途消耗时间长,安全性稍差。另外,自驾车从上饶进入武夷山风景区仅为二级公路,缺乏一条高速公路。

2)热线路少,冷线路多。武夷山风景区内较成熟的旅游道路85%以上集中在主景区内和部分自然保护区内,其余部分旅游线路为不成熟或待开发的冷线路,进而影响了游客在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停留时间。

3)道路无主题提炼,缺乏针对性。武夷山风景区旅游道路没有进行目标细分,没有针对各类人群而提炼出若干主题,进而设计出相应的旅游线路(如休闲游、背包游、健身游等)。

武夷山风景区旅游线路的创新性规划建议

1、整修道路,实现交通工具多样化

在武夷山风景区内建立景区专用游览车服务系统,景区内禁外来大型客车、货车通行。对各景群内部游览道路进行道路划分,设计自行车游览专线,供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活动。各个景点内的游步路和山区游览道路应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其他景点相区分。

2、整合交通,形成主题旅游带

整合武夷山风景区的内部交通,将一些具有相同美学风格或类似性质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组合在一起,推出某项专题旅游线路,并设置明确的旅游线路标识系统,引导游客更好的进行游览活动。加强各景点之间的协作关系,创建更为系统的特色景观。

3、注重差异性,形成针对性设计 旅游道路的风格、特色、主题等设计方面要具有差异性,以强调自己的独到之处。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游览线路内容,使游览者心理上产生差异,满足旅游者在心理及生理上对旅游道路的需要。如设计老人漫游路、健身探险路等。

4、结合文化内涵及景观生态性

旅游道路的设计应该遵从当地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旅游是一种体验,消费者不仅要求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娱乐享受,也希望能够体验不同民族带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武夷山风景区道路规划设计中应结合闽南文化、妈祖文化、佛教文化、畲族文化、茶文化等,形成特色文化道路,让游人在欣然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景观生态性在道路规划设计中也极为重要,要充分体现道路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 明月山景区道路交通分析

1、景区状况

景区总面积342.6平方公里,所辖一镇一乡,二个林场,3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约3.6万人,常住人口约1.8万人,公路总里程228.1公里。其中城市道路(明月大道)14.8公里,省道(宜严线)17.1公里,景区道路57.4公里(温潭线15公里,三明线25.4公里,温古线17公里),县道9公里(沙温线9公里),其他乡村道路129.8公里。

2、明月山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六个不足”。

1)景区停车位不足。

目前明月山温汤集镇附近现有地下小车收费停车位100多个,路边停车位160个,原江特厂区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40多个,合计停车位300多个(不含宾招单位)。而根据明月山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提供的《明月山旅游区车辆流量统计表》显示:2014年2月份累计车流量338062辆,日平均车流量大约12000辆,最高是2月12日23451辆,最低是2月25日5536辆,周五、周六、周日每天都超万辆, 现有的停车位已远远无法满足游客停车需求。很多游客车辆因为停车难而乱停乱放,多次因争停车位发生纠纷,给游客带来不少困扰;以上因素造成交通拥堵的状况屡见不鲜,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也为景区正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后整改不足

3)景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科学设计不足。

一是道路破损。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景区道路等级低,除几条主要道路外,乡村道路破损,交通设施配套不齐全,大多数道路依山傍河,险、窄、陡、弯形成了乡村公路的特点。有的破损严重,险象环生,大部分道路,无标线、无标志,事故易发点段、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配套。大部分农村道路无标线、无标志,事故易发点段、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三是路面占道现象多,严重影响交通。景区道路环境复杂,通行能力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在同一路面上,家禽、牲畜随时出没在路面上,在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着“盲区”、“盲时”现象。4)群众交通安全文明意识不足

5)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低,景区交通管理创新不足 6)景区交通管理需延伸触角而警力不足

改进措施

明月山景区通过采取“六强化”举措,深入推进景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进行交通管理和有效监督,健全党政领导、政府主抓,交警牵头,各部门、乡镇联合的交通管理整体防控体系机制,深入推进景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案例三 东湖景区道路交通分析

景区交通特征

1)东湖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地区东部,占地88.2 km2,33 km2的水面将其分隔成听涛、磨山、落雁等5个子景区。东湖和南湖等大型湖泊使武昌地区用地和干路系统呈典型的“T”字型结构,中心城区交通流主要集中于垂直于长江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以及平行于长江的干路,这几条干路服务水平均为D~F级,交通拥堵严重。

2)穿景区城市交通量大,对景区交通干扰严重。受东湖景区的分隔影响,现状汉口、青山向东湖开发区方向的通道不足,大量穿越性交通只能经由景区干路通行。景区干路成为交通要道,承担过多的城市交通功能,与景区交通功能、游憩功能重叠,机非、人车干扰严重,这与景区建立生态型道路、“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符,急需分流交通并控制交通量。

3)景区交通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景区发展和旅游开发的瓶颈。东湖景区受湖泊和山体的分隔影响,道路网络不完善,进而导致公交线网布局不均衡、服务覆盖范围小,不能支撑景区一体化的开发与建设,听涛、磨山、落雁等5个子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差,游客从一个景区到另一景区很不方便,大部分游客一次只能游览一个景区,落雁景区由于道路建设滞后、公交线路缺乏,至今游客稀少,而白马景区由于交通可达性差至今尚未开发。

改进措施

东湖景区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整体交通体系组织模式时,重点考虑穿越性交通的分流与管制、景区游览交通系统构建、景区交通管理系统构建以及景区优势资源利用等,以“交通管理区”作为构建景区交通系统的基础,以高效的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为支撑,完善景区外围城市道路网络,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合理引导穿景区交通;建立以观光巴士为骨干、水上交通为特色,包括完善的自行车及步行系统在内的景区独立的旅游交通系统,利用景区边缘的换乘中心衔接景区游览交通系统和外围到达交通系统。

总结

总之,风景区旅游道路设计应该贯彻道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选用合理的道路设计指标和技术参数,注重道路交通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设计与运用,切实保护好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来创建满足游览者各项需求的景观旅游道路系统。

下载论华山风景区对其周边的影响敲定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华山风景区对其周边的影响敲定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维的生平对其诗风的影响

    王维的人生经历及对其诗歌风格的影响 摘要:通过王维与李白、杜甫的粗略比较,概述王维早年成名、贬谪漂泊、出塞劳军尽览边塞风光、后期受禅宗影响的诗风。这几个时期的经历以......

    李白的政治抱负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政治抱负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政治抱负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不屈己,不干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目 录 引 言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3 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

    论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精 论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

    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摘要: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还是远程教育的大学生,其生活和学习都不同......

    论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論電子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 各位青少年午安:今天我大分榮幸我能夠以學生表身份為大家致辭。現時電子遊戲,作為一種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電子娛樂方式,其發展之速度可謂是日新月異。......

    论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论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是作物生存及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分布界限和产量;另一方面,温度也影响着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生......

    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基地0901 吴冰清1103090117 2008年的一天,乌云笼罩了美国华尔街的上空,次贷危机引起的股市崩盘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