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生做论文是被逼无奈?
医生做论文是被逼无奈?
在中国,要想当好一个医生不容易。要求看病细心、经验丰富,临床经验一流,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能不能做科研,发文章。以论文定职称的评审制度让许多医生感到压力山大,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做论文的医生不在少数,而因为论文而荒废临床的医生更是比比皆是。好医生的标准应该改改了。
目前的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授不拿手术刀,学术会议到处跑,著名医生不坐诊,讲课费用收腰包。”如此畸形的医疗界现象已然成为常规,医生们在一起讨论的是如何发到SCI的文章,这样下去造成的结构就是医生正在一步步偏离医者看病救人的本质。
根据业内人士对于1928 名来自三甲医院医护人员关于发表论文看法的调查显示,78.63% 的医生表示发论文就是为了晋升职称。28.01% 的医生认为其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申请课题,而只有22.30%的医生选择发表论文是为了科研兴趣。
为了晋升职称而发表文章,这个目的很明确,但是,想要做到却不容易。晋升职称对于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有824名医生表示,晋升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必须要SCI论文,其中,38.87%的医生表示晋升副高级职称需要2篇SCI论文;85%以上的医生表示晋升高级职称要求2篇及以上SCI,29.21%的医生表示其医院还要求5篇以上的SCI。不但如此,发文章对于影响因子的关注度更是业内判定论文的质量优劣的标准。如此高的要求,医生们只得感叹压力山大。
此外,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表示他们完成一篇论文平均需要3至6个月的时间。46.73%的医生表示没有时间去完成,而52.23%的医生表示他们在论文写作中找不到选题或切入点。另外,没有课题、没有经费、不懂科研设计等方面都占据一定的比例,而表示没有问题的医生只占到2.13%。
诚然,临床之外,科研对于医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样重要,然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医生认为发表论文并没有对提高医术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国论文与职称挂钩,而职称直接与薪资等挂钩,论文是晋升职称的必要指标。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让许多医生表示发论文是身不由己。
于是乎,科研不再严谨,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学术界充满了造假、抄袭、明争暗斗和腐败,唯论文至上带来的恶果已经浸透整个医疗界,这无异于逼良为娼。2013 年六月 PLOS ONE杂志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从2003年到2011 年,中国meta分析文章的增速比美国快16倍。我们不禁要问,不发论文就不是好医生了吗?好医生的标准到底是医术的高低还是论文的多少?
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非教学医院的医生并不需要搞科研、写论文,即使在教学医院,如果临床医生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不想搞科研,就可以不写论文;如果想搞科研,则会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和资金支持。据纽约一家教学医院的医生介绍,除了专门搞科研的学者,他的医生同事一年中可以申请几个月时间去专心搞科研,这一切都是出于自愿,而不是强迫。
我国当前在医疗卫生领域通行的职称评定办法需要尽快改革。一些地方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去年,安徽省卫计委出台一项新政策:调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与医疗安全以及动手能力。而深圳也推出从多个方面考核和评定医务人员。这些政策令人欣喜,希望相关的改革能尽快推行,让医生能回归医者的本质,看病救人,而不是天天苦恼论文。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第二篇:老婆被逼无奈下写的检讨书
话说,昨晚涐叫某人写了个检讨书和保证书-。-,估计他昰报复涐来旳,叫涐也写,昨晚涐确实做了件错事-_-,涐左哄右哄,某人这生气真来劲,生不完旳气,哎,后来跟他语音-0-
就喊涐写检讨书,写就写吧,事情是这样旳,昨晚涐跟老公在语音,他唱歌给涐听-0-,唱着唱着呢,一会有个人进来了,-0-
涐跟那个人在祂面前说了些不该说旳话,于是涐家那猪就生气了,直接下游戏,关语音,一晚上都对涐不理不睬旳,给涐唰级-0-还说涐不搭理他,涐说,这猪咋老发牛脾气-________,-
亲爱滴,涐深刻的认识到了事情旳严重性,不该跟人家男人乱说话,更不该沵面前乱来/快哭了,老公,俺错了,下次不敢了,/委屈,爱沵/超级可爱....沵昰白次,老乱想啥呢,谁都有过去呢,再怎么想过去,那都是过去,过去昰回不去滴,所以沵再乱想,涐就踹死沵个猪,让沵再乱想/鄙视...-_-300字应该满了/阴险...刘冰-0-沵敢说涐这检讨书不合格,涐踹死沵/坏笑...
第三篇:理想——做一名医生
理想——做一名医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亲爱的朋友们,听完我朗诵的这一段《雷锋日记》,你会有什么感触呢?你的理想是什么?是否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呢?是否是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理想呢?你的理想可能是一名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可能是一名保家卫国,站守在祖国边疆的解放军,还可能是一位维护社会治安而辛勤工作的人民警察,你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坚决的告诉你:一名拥有白求恩精神、救死扶伤的医生。
白求恩大夫在硝烟弥漫、弹片纷飞的战场连续69个小时给伤病员做手术,连眼睛也没有稍稍休息一下,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有人说,医生是与病魔做斗争的最前线的战士;是在死亡线上为病人挣扎的白衣天使;是救死扶伤、时刻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安琪儿。可见,医生是多么崇高、多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职业。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医护人员的在接受严峻的考验,他们常常戴着厚厚的口罩,穿着沉甸甸的隔离服,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冒着对被感染病毒的危险在隔离区里忙来忙去,医护人员的困难可想而知,值得庆幸的是,在我果,积极拥现出一大批研究医学的而未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坚决要求到最艰难的地方。我坚信,只有好的医生才会医治好一个健康的病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国的医护人员在精神上已经取得了战斗的根本胜利。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拥有白求恩精神、救死扶伤的医生。为了我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地学好本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第四篇:家长**作业不是‘宠溺“是无奈
家长**作业不是“宠溺”是无奈
超六成家长为孩子**作业?
学生的家庭作业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家长“无言的烦恼”。临近期末考试和寒假,中小学生的作业最近也成为众多家长关注的话题。但此种关注并不是像平常网友所抱的围观和评论态度,而是因为孩子作业的繁重令他们感同身受。
北京某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超过六成的家长替孩子写过作业。在对北京10所小学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发现,65.7%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家庭作业过量,再加上诗人胡兰兰此前向教育部发出公开信,提出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等10条意见,学生作业过多过重的问题由此再次引发关注。
学生课业负担重本是老生常谈,但在这一次的讨论中记者发现,如今对于学生作业多感慨最多的,不是学生和老师,而是学生的家长。来自身边和网络越来越多的倾诉表明,眼下学生的家庭作业开始演变成“家长作业”,繁重的家庭作业不但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成长时间,而且还使家长成为“**者”。家长**作业不是出于对孩子的宠溺,这背后,是在一大堆作业面前,家长和孩子与时间赛跑的无奈之举。作业那些事儿
家庭作业还是家长作业?
故事一:全职妈妈变成全能妈妈
讲述人:宗微 女 38岁 家庭主妇
宗微在讲述她帮儿子写作业的故事时,记者想起了多年前牛群和冯巩说的一个相声。牛群假设自己是一个忙着带孩子的家长,每天陪着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一年下来,孩子没学会什么,他自己琴棋书画全都会了。那时听这样的故事只当做一个笑料,如今,当38岁的宗微讲述自己每天为儿子课业忙碌的经历时,只能感慨,艺术果然源自生活。
宗微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自从儿子出生后,她便做了全职主妇,每天打理家务,照顾丈夫和孩子。孩子上了小学后,她的生活变得分外忙碌,除了做家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儿子完成各种各样的“个性作业”。
因为素质教育被屡屡提倡,如今学校的家庭作业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留得那么死板,即只是抄抄书、做做题。宗微的儿子上的是区里的实验小学,每天除了留固定的语数外作业外,还会有一些很个性的作业,比如做一件手工、写一篇读后感、做一份手抄报、写日记等等,有时候还会留类似“看今晚的《新闻联播》我所想到的……”这样的作业,可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本身的领悟能力和精力不会那么强,再加上晚饭后只是写常规类的作业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再完成这些五花八门的作业实在难以胜任。
为了让孩子多点休息时间,也为了让孩子完成这些不太容易完成的作业,宗微只好亲自上阵,她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全能妈妈。虽然她有一个原则,只帮儿子做“个性作业”,不给他做常规作业,但只这些作业就让她这个大专毕业生费力不少。“有的作业出的看上去很新奇,但细想起来实用性不大,而且不是二三年级的孩子能够体会到的,比如类似“用四格图讲述我的一天”这样的作业,孩子很难表达,为了不至于第二天交空白的作业,只好我来完成。有些作业虽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如果没有针对性,只是为了素质而素质,反倒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故事二:游戏时间变成作业时间
讲述人:周利 男 44岁 公务员(微博)
在周利的记忆中,写家庭作业永远都是一幅很温馨的画面:自己在台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妈妈在身边安静地织着毛衣,时而往他的作业本上瞥两眼。
这是周利上学时写作业的场景。如今,当他做了父亲并且孩子上了学后,这幅温馨的画面却没有在现实中重现,而是变成他和儿子在书桌前一同奋笔疾书的场景。
题难、作业多是周利对上初二的儿子作业状况的总结。理工科毕业的周利自认为对数理化很精通,可自从儿子上了初中后,从前晚饭后父子两人一起打游戏的时间,变成了两人一起做作业的时间,原因是儿子学校里留的数学题越来越难。
“我倒不是代儿子写作业,这是作弊,对他自己没好处,我不会这么做。但是有些作业实在太多,题又很难,我也只能和他一起研究。”周利说,儿子的家庭作业一般都是类似奥数难度的题,要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做对,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有些难。如果错题太多,老师每到月底就会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给每位家长通报作业情况,被点名的话,孩子大人都不好过,所以只能父子俩一起研究。
微评论
素质化作业
缘何也变味?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一段写家庭作业的时光,但“80后”写完作业扔下本子撒腿出去和小伙伴玩的日子,在如今“00后”的身上怕是难以再现了。减负的问题说了这么些年,孩子的作业却越做越多,已经延伸到了幼儿园,除了常规的作业,又加上那些以素质为名的个性作业,名为素质,实际上是另一种增负。这样多且费力费神的作业,学生做不来、家长被绑架,相信就是留作业的老师也不是出于情愿而留的,可提倡素质的作业变了味,不是因为作业本身错了,而是作业背后的升学功利性没有改变。何时留作业不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写作业不是为了成绩和任务,而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成长而留作业,相信才不会有很多的家长被作业捆绑。
第五篇:医生该不该做临床研究?
医生该不该做临床研究?
中国医生临床研究现状调查: 医生在临床研究中的投入究竟为多少?是为了兴趣还是为了晋升评职称?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由天津大学药事管理专业发起、广州驭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协作,开展了“中国医生关于临床研究的实践与态度调查”。该调查显示,中国医生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比例为30.5%。过半的医生表示兴趣是做研究的基础,但是最大的困惑是工作太忙,没时间在研究投入更多。
仅有42.4%的被调查医生参与过3个以上的临床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医院的医生之间无显著差异。73.7%的被调查医生在最近参与的临床研究中扮演次要研究者角色,8.3%扮演主要研究者角色,其他扮演临床协调员等角色。
74.2%的被调查医生在参与过的研究中与临床研究协调员合作过,而仅有50.2%的被调查者有中心化随机系统的经历。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多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进一步分析表明,北上广地区的研究者具有以上4项相关经历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大学附属医院也显著高于非附属医院。谈知情的时间偏低
56.2%的被调查医生需要15~30分钟来和患者谈知情,合计83.8%的被调查医生谈知情的时间小于30分钟。相较日本和西方的类似调查,中国研究者花在谈知情上的时间是显著偏低的。
研究参与的态度 67.3%的医生表示非常有兴趣或有兴趣参与临床研究。进一步研究表明,北上广地区研究者参与临床研究的兴趣要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研究者,非大学附属医院研究者参与临床研究的兴趣要显著低于大学附属医院研究者。
更多的医生看重的是研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能否从中学习收获,而对提高声誉和获取酬劳并不非常看重;
身为医生,岂能忽视临床研究
医学领域管理者经常会听到临床医生对医学科研有这样的抱怨——每天门诊和手术都忙不过来,还要去做科研,我们哪来的精力和时间?仿佛临床和科研两者关系就是相互矛盾且不可调和的,顾此就会失彼。事实上,这主要是对于医学科研认识有较大的误区。
医学科研一直以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础生物医学模式,一种是临床医学模式。前者关注的是致病和治病的机理,更多采用基础生物医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后者则是综合运用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着眼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和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它强调更多的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有效且高质量诊疗数据的积累、分析和研究。
但是,我国的临床诊疗领域仍停留在进口大国阶段,迄今为止,还鲜有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国际诊疗指南所采纳,临床医学研究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还有很大上升和进步空间。
对于两种医学研究模式认识不足是导致临床医生抱怨的直接原因。国家关于科研项目、基金的申请及人才项目的资助等体制机制问题,使得不少临床医生认为医学科研就是基础生物医学模式的研究。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临床医生不仅可以从事基础生物医学的研究,更应该从事临床医学研究。而且,从当前医学发展面临的问题看,我国的基础生物医学的研究进步迅速,而临床医学研究进步则相对缓慢。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转变理念。国家科技部、相关基金委、高等医学院校等有关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不仅要重视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更要重视临床医学研究,在项目申请、基金投入、人才项目培育等过程中,牢牢把握解决临床问题这个关键,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其次,要重点专项支持两支队伍,即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让研究型医师队伍通过一线的临床研究得到国际认可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将其转化为临床诊疗的手段、方法及其相关的卫生政策,直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将其在临床发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一批科学问题,再由临床专职研究队伍对这些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生物医学层面的研究,得到成果以后再转化为临床的应用,从而使医学科技创新形成完整的科研环路。
其三,培养临床医生的证据意识。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临床医学研究基础比较薄弱,体现在虽然研究数量较多,但整体质量较低,主要是以病例分析、回顾性、横断面的研究居多,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证据等级不高,样本库、数据库的保真度不够等方面。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加强临床医生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的培训和教育,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点和难点。
其四,加强团队协作,加快构建全球范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医学研究协作网络。临床医学研究需要打破医院、地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壁垒,我们应积极鼓励有基础、有能力的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申报立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从而示范带动临床医学学科的整体发展。科技三会上,总书记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对于医学科技而言,就是要构建有利于临床医学科研的体制机制,以临床医学研究提升带动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以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为突破,充分利用好每年 70 多亿诊疗人次、各种病例数和疾病类型多、临床研究资源丰富的优势,将临床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研究资源,从而实现医学科技的快速崛起,真正实现世界一流医学学科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