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尾注和交叉引用解决参考文献问题
利用尾注和交叉引用解决参考文献问题
参考文献是学位论文中繁琐复杂的部分,如果处理不好会耽误很多时间。在WORD中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利用尾注和交叉引用。这样可以自动排号。但是,直接用尾注编参考文献存在一些问题,应该相应采用一些技巧:
参考文献的插入:选择“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尾注插入对话框,位置设置为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选1,2,3….,然后插入。在文档结尾编写参考文献条目。
尾注上方的短线需要去掉。选“视图——普通”;再选“视图——脚注”;在下面出现的脚注部分下拉菜单选“尾注分隔符”将出现的短线删除;再选“尾注延续分隔符”,将出现的直线也删除。
尾注的数字为上标格式,可选中通过快捷键“Ctrl+Shift+=”将编码数字改为非上标。然后选中参考文献条目,选“格式——段落”,设置为悬挂缩进(约0.74厘米)。
参考文献的交叉引用:前面已经插入的参考文献,文章后面再次引用时,通过交叉引用插入。方式为:“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对话框中选引用类型为“尾注”,选择要引用的条目插入即可。
这样可以完成参考文献的插入和引用。但是如出现连续引用的情况例如“[1-5]”时,则以上简单应用无法很好解决。而且论文中的引文标号分为首次插入标号和交叉引用标号两种,如果后续编辑中对论文某些部分删除了,如删除了首次插入的参考文献标号,则该尾注条目同时被删除,后面引用该文献的交叉引用项将会出现错误。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可利用隐藏字体的方式。将所有首次插入的文献都放在正文之前,如目录后面,引文可以按章节分开。对引文用简单的名字表示,如:“Chen05[1]”表示作者为Chen于05年发表的文章。在论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均采用交叉引用的方式插入。这样对正文的删除编辑不会影响其他部分。调整前面插入尾注的前后顺序便可自动调节文中的因为编号。对于[1-5]的情况也可解决了。为了方便检查,可以写为“[1-5][1,2,3,4,5]”,这里数字均为交叉引用方式插入。然后把后面的部分选中,点“右键——字体”,设为隐藏字体。这样调整编辑之后,还可以检查文献编号是否还依然连续。
在编辑之后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变换可能会变化,要选中有变化的段落,点“右键——更新域”进行编号更新。
最后编辑完后,将正文前面的文献插入内容全选中,设置字体为隐藏。
在尾注后面是无法添加其他内容的,但是学位论文要求参考文献后面还要有一些附录内容。采用隐藏的方式这一点不难办到。
第二篇:利用Word的尾注来做参考文献的注释编号--解决编号加方括号,交叉引用,去除尾注上访横线等问题
利用Word的尾注来做参考文献的注释编号
用word尾注和手动添加相比,可以在你删除或添加注释时,自动调整序号。因此做参考文献的编号时较为方便,可以和Note Express媲美。同学们看完此文就可以了用Word来满足中大论文的要求了。[2]
1、插入尾注。将鼠标光标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选择“引用”,接着选择“插入尾注”; 自动跳至选择“文档结尾”,点击“引用”栏右下角的箭头,弹出“脚注尾注”对话框,在编号格式里选择1,2,3;“应用更改 ”里选择“整篇文档”。[3]
2、去除尾注上面的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办法如下:(1)在“视图”菜单里,把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
(2)菜单“引用”--“显示备注”,会在页面下方打开新的窗口;(3)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分隔符”,然后选中分隔符横线,删除它;
(4)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删除(当尾注出现跨页的情况是会用到“延续分隔符”的)。返回页面视图。
3、交叉引用 [4]:
(1)“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5],选中需要的文献。随手加上方括号吧,这样的操作最简单。
(2)此时方括号和交叉引用部分编号不在字的右上角,而在字的旁边。选其它的尾注,用格式刷把“方括号和交叉引用的编号”刷成和其他尾注一样的格式--即文字的右上角[4](一定要用格式刷刷“其他的尾注”,不要用X2,否则会日后自动更新时交叉引用的编号会发胖)[6]。
(2)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只是个链接而已)[4]。为此可以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6]
4、将文中和尾注的编号加上方括号:
这时候除了交叉引用的部分手动加了方括号外,其余的应用编号还裸着呢。(1)用鼠标或者“Ctrl+Home”回到文档的起始位置;(2)用“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在“查找内容”文本框里面输入“^e”(若是脚注时为“^f ”),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然后点击“全部替换”(建议最好都引用完成之后再加方括号,否则会出现几层方括号;如果论文修改时,新增加了尾注。请一个个的查找,找到后替换,不要用“全部替换”)。[7]
[1]
注释(可改成您论文的“参考文献”)
[1] 你可以不用学NoteExpress啦,并且“知网”等下载下来的“题注”缺胳膊少腿的,你就是用NoteExpress也得自己在用手输入,还是用word吧。
[2]03、07版的word不大一样,03版的好像在“插入”里找“引用”?07版菜单里有“引用”。
[3]别着急,最再加方括号。[4] 此时较麻烦啊。
[5] “尾注编号”,不是“尾注编号(带格式)”,否则日后你用F9键刷新时,交叉引用的编号的胖瘦会与众不同。
[6] 很重要哦!
[7] 大功告成,其他的就小儿科了,自己调正吧。
Alan 2011-3-27
第三篇:利用整型信号量解决理发师问题[定稿]
利用整型信号量解决理发师问题
int waiting=0;//等候理发的人数,临界资源
semaphore customers=0,barbers=0;//两个信号量,顾客和理发师
semaphore mutex=1;//此信号量是为操作临界资源waiting而设的barber()//理发师进程
{
While(1)
{
}
}
customer()//顾客进程
{
P(mutex);//开始操作临界资源
if(waiting { } waiting++;//等候的人数加1 V(customers);//来了一个顾客 V(mutex);//开放临界资源 P(barbers);//等理发师来理发,之后表明理发师忙碌 顾客接受理发师理发();P(customers);//是否有顾客,若没有则理发师睡觉 P(mutex);//当有顾客时,执行此语句,开始操作临界资源waiting waiting--;//等候的人数减1 V(barbers);//表明理发师空闲,可以理发了 V(mutex);//开放临界资源 理发师为顾客理发(); else//若没有空座,直接走人,并开放临界资源 V(mutex); } 利用整型信号量解决和尚打水问题 semaphore mutex1=1,mutex2=1;//分别为操作“井”和“水缸”这两个临界资源的信号量 semaphore count=3;//操作临界资源“水桶”的信号量,表明可用水桶的数目 semaphore empty=10,full=0;//水缸满和空的信号量 young()//小和尚进程 { while(1) { P(empty);//判断水缸是否可装水 P(count);//是否有可用的水桶,申请使用一个水桶 P(mutex1);//操作临界资源“井” 小和尚从井中取水(); } V(mutex1);//开放“井” P(mutex2);//操作临界资源“水缸” 小和尚把水倒入水缸();V(mutex2);//开放“水缸” V(count);//归还一个水桶 V(full);//表明水缸中已经添加了一桶水 } old()//老和尚进程 { while(1) { } } P(full);//判断水缸中是否有水可喝 P(mutex2);//操作临界资源“水缸” 老和尚从水缸中取水();V(mutex2);//开放“水缸” V(empty);//表明水已经被喝了一桶 利用蒙氏教具轻松解决数学问题 今天进行的主题活动是数学“按长短排序”,活动目标是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为了使幼儿能清楚找到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的规律,我利用蒙氏教具--红棒(10根,难度增加了)进行演示,配合幼儿的操作,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 开始,我取了红棒散放在一块工作毯上,然后,请一名幼儿找出最短的红棒给我,孩子很仔细的开始寻找,一会儿他很自豪的找到了,我指导孩子一起把这块红棒放在了另一块工作毯的下方,我又请一名幼儿从散放的红棒中找出最短的,他也很认真的找到了,并且把这根红棒放在了最短红棒的上方,就这样,幼儿依次把红棒从短到长排列整齐。(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动作必须要做:把红棒的左端对齐)孩子很轻松的就把10根红棒按规律排列整齐了,他们没有因为难度的增加而感到不适,反而对活动充满了兴趣,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与。 接下来,我们一起又尝试了按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列,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进行操作,在操作中他们不仅掌握了排序的方法,还引起了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浓厚兴趣。 其实,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活动是幼儿特别喜欢的,而蒙氏教具正是顺应了幼儿喜欢动手,喜欢游戏的天性,让幼儿在趣味中理解了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能幼儿不知道数学概念,如:排序,但他们知道了如何按规律排序),这也正是幼儿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对学习充满兴趣,并保持这种浓厚的兴趣。 最后,我引用蒙台梭利的一句名言:“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也就理解了。”作为文章的结尾,因为在与孩子每天的接触中,我深有同感。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本节是用导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运用导数的知识解决非常方便.例如,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遇到的成本最低、用料最省、效率最高、利润最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统称为优化问题.一、利用导数解决优化问题,往往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二、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问题中涉及多个变量时,应根据题意分析它们的关系,找出变量间的关系式; 2.确定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所得的结果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三、要注意方法的灵活运用,如配方法、基本不等式法、导数法.例题:已知某商品生产成本C与产量q(0 8q,求产量q为何值时,利润L最大.一、用长为18 cm的钢条围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要求长方体的长与宽 之比为2:1,问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时,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是多少? 二、统计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耗油量y(升)关于行驶速度x(千米/小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1 128000x23 80x8(0 距100千米。 (Ⅰ)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Ⅱ)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多少升? 三、某商品每件成本9元,售价为30元,每星期卖出432件.如果降低价格,销售量可以增加,且每星期多卖出的商品件数与商品单价的降低值x(单位:元,0≤x≤30)的平方成正比.已知商品单价降低2元时,一星期多卖出24件. (I)将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表示成x的函数; (II)如何定价才能使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最大? 四、已知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只船从A地逆水到B地,水速为8千米小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千米小时(8<v≤v0).若船每小时的燃料费与其在静水中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v=12千米小时,每小时的燃料费为720元,为了使全程燃料费最省,船的实际速度为多少?第四篇:利用蒙氏教具轻松解决数学问题
第五篇: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