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扬学生个性 抒写真实性情
张扬学生个性 抒写真实性情
作文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好的文章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像、独特的创造、真实的情感、缜密的逻辑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生的好文章为数并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放心灵,在乐于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个性作文的思想。
1、应消除顾忌,让学生说出真心话。当前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应付的,老师要求写什么,我就得写什么。因此,作文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忌: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总之,学生是在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是真心话很少。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必须做到“我手写我心”。如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写作》的要求是看一幅漫画后,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作文教学中,我就积极引导学生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不是“鹦鹉学舌”,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由于指导得当,学生都放手大胆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有的还分析了这些人对社会的危害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等。学生作文实现了千人千面,获得预期效果。
2、应打开心扉,让学生说出真感觉。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可在作文时,却表现为思路狭窄,作“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状。即使写出来,往往也是如出一辙,千人一面,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学生走出“与众不同会遭人讥笑”的心理误区,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的奇谈怪想、异想天开,不能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前卫想法一概否定,视为异端,从而一棍子打死,我们应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我们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走出人为的误区,摒弃那些陈词滥调,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二、热爱生活,在丰富视野的过程中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
1、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要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以此丰富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春天,让学生尽情去春游,去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情趣。那争奇斗艳的鲜花,令人陶醉的芳香,那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涓涓流水之中的蝌蚪……五彩缤纷,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文字。
2、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投入地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
3、让学生尽情地游戏。喜欢参加游戏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这样积累的作文素材也就别具一格。
三、善于积累,在体验阅读的过程中充实个性语言的库存。
1、观察、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应该说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熟悉,写作时常常无话可写或无真话可写,就根本谈不上语言的生动丰富了。我在安排学生作文时,一定先安排他们观察对象,体验生活。例如:要写《放风筝》,先带学生一起放一次风筝,感受风筝放起来的艰难,放上后的快乐,或是放不起来的不快;再观察风筝在空中的样子,有的“悠哉悠哉”,有的则一起一伏,有的横冲直撞,有的逐渐下坠……这样有所观,有所感,作文时的语言就富有个性了。
2、阅读、积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进行整理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此外,还可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四、自由表达,在不吐不快的过程中扫除个性作文的障碍。
1、命题要自主。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维,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过分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改变过去命题作文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命题材料要多留空白点。空白点越多,约束就越少,给学生留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就越开阔。如《2050年的我》这样的命题,像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命题,都是只作一点提示,而留下大片空白。为想象力的自由腾越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天地。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可以不出具体题目,只是确定一个大致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己拟题,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写。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保证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2、利用谈话,表达真情。要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就应引导学生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闲聊,毫无顾忌的说笑,经常会显示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敏感的、最有兴趣的事。从他们的谈话中,能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这时,教师若能精于点拨、指导,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作文材料,往往这类作文的内容最富有生活气息,最具有个性特点。
3、表达要一气呵成。小学生作文在表达形式上往往碰到许多认为的壁垒。比如,要怎样开头结尾,要注意前后照应等等。这本来是没错的,但如果时时受到限制,学生想写的东西势必受到影响,且会造成无从下笔的局面,最终放弃了想表达的意思,想表达的思想。因而在作文中,我们应尽管让学生自由表达。总之,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进行练习,在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只要从根本上解除了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难作文”;而教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并给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我们便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充满了个性、灵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篇:个性张扬
“个性张扬,放飞梦想”
---辛光存
前几天,读了牛楠森作者的一篇文章《学校发展中要重视“人”》对我的触动很大。自己参加工作也已经快二十年来,通过观察和反思当下学校教育,结合相关研究,对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现在的教育,受升学率、成绩排名等量化因素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全面,以这样的标准评价学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他们的努力也不可能仅凭几张试卷和成绩就能全面体现出来的。
第二,学校中的学生一定程度存在身心发展不和谐的现象,学校要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促其发展。
学校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人。学校教师作为睿智的教育者,必须赋予学生个体以完整的价值与意义,丰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每个学生都是有各自生命感受的个体的人,他们除了学习知识,还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承认他们每一个都会出彩。
学校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阳光的人。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的眼光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我们一方面要防止教育的片面性,学校要将各种教育资源系统的整合起来,让学生接受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每一个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尽情表演,快乐健康的成长。学活力,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促其发展。
学校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人。学校教师作为睿智的教育者,必须赋予学生个体以完整的价值与意义,丰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每个学生都是有各自生命感受的个体的人,他们除了学习知识,还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承认他们每一个都会出彩。
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阳光的人。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都是情感丰富的人。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心智,还要锻炼学生的身体;不仅仅让身体从事体育运动,还要让身体从事心智劳动;不仅仅肯定学生心智劳动的意义,还要尊重他们情感舒展的价值。
每一个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尽情表演,快乐
第三篇:张扬个性
张扬个性,快乐抒写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日记教学中的应用
李士峰
最近,布置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夸一夸自己的家乡,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显出极高的兴趣,但日记一交上来,就令人极度扫兴,因为每个孩子都根据老师的提示,寥寥数语写出了家乡的地理位置,芒山,上河城等景点。虽然每个孩子的说话水平高低不同,但内容却是千篇一律,无论见没见过土豆,去没去过芒山,知不知道何为“书法之乡”,每个孩子按着老师的提示都交上来了。看着毫无个性的日记,我陷入深思。
六年级孩子本该是好奇心,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为何对家乡的了解这么漠然,是我的错?如果老师课前不要提示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夸家乡,而是先让学生经过调查家乡,尽情的把自己的自豪之情抒发出来之后,老师再按照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点评与相应的指导,孩子们的日记可能就会有炊烟袅袅的农村生活,会有熙熙攘攘的村镇街道,还会有充满乐趣的游乐园了,就不会这么勉强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写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空间,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表达方式,畅所欲言,写自己所想,写自己所乐,写自己所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因此,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那么,对学生怎样进行个性化的日记教学呢?
一、内容要精彩纷呈,才能张扬个性
1、写真实日记,千姿百态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接触的层面不同,所体验到的生活也千差万别。因而,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所以,我要求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心灵的窗口,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体验旅游和游戏的乐趣,了解周围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乡村变化等。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写作的聚宝盆。(1)写自然景观
例如:校园里新栽的几棵银杏树的变化,门前的一棵茂盛的小树,公园里一朵漂亮的花,街道上穿梭的车辆,山上流下来的清亮亮的小溪,夜幕下闪烁的星星,春天飘下的绵绵细雨等,也就是说:雷电风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蔬菜禾苗,四季变化,建筑物游乐场所等都是可以捕捉的写作点。任意抓住其中的某个写作点,三言两语,或长或短,写出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感想就可以了。(2)写生活空间
例如:帮妈妈洗衣洗碗,拖地,买东西等家务劳动,以及学校运动会,歌咏比赛,假期旅游,手拉手等公益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点。写清楚过程,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其次也可以写自己的玩具天地(如给芭芘娃娃换装、百变金刚等),学习用品,家用电器等。可以从它们的外形,颜色,作用,玩法,功能等方面来描写。还可以评价这些物品的优劣,标新立异。(3)写人和动物
例如:“我的妈妈”,“爱哭的妹妹”,“我的同桌”“我的老师”等,也就是说老师、同学、亲朋、邻居、路人等都可以写。抓住他们的外貌、语言、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工作精神、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写。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现在街上到处都是流浪猫,流浪狗之类的,有时也会到学校来,这正好成为写日记的资源。还有鱼、蚂蚁、蝴蝶、小鸟等,地上走的爬的,天空中飞的,水里游的那些可爱的自己熟悉的小动物,都可以写一写。
通过这样引导,丰富了他们的日记源头。日记的内容就广泛而鲜活了。学生就有话可写,不再写空话假话套话,不再无病呻吟了。
2、写特色日记,绚丽多彩
(1)想象日记: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是它的特点。远古时代,人们编织的神话故事,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许多想象中的神话已成为现实。所以,我抓住小孩子想像力丰富的特点,让他们把自己想像成孙悟空,想像成噢特曼,想像成白雪公主等等,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和创造潜能。可见,想象日记,为日记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摘抄日记: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收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所以,我一个星期只布置一到两篇日记。愿意自己写的就是自己,不愿意写的就摘抄。但一定不能整篇抄,只选某段精彩的部分抄。使日记成为以后写作时取之不尽的“宝库”。
(3)读写结合日记:读写结合是丁有宽研究的经久不衰的写作模式。而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这样。比如:学了“蜜蜂引路”后,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学了“我为你骄傲”后,让学生写“我的留言条上写的是什么”等等。
二、注重激励性评价,突显学生个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保证日记的个性化、时效性,我争取在第一时间对学生日记进行批改、点评。主要有以下两点做法:
1、激励性评价:认真看学生日记,对学生的日记写好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那怕一个词,一个句子写得好,也要作上记号和写上批语。切记轻易否定学生的日记,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人。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表达欲望。要让他们把日记当着是和老师作书面的心里交流。
2、多讲评展示:每周三、五(因为第一节课是语文,所以暂不收日记)上课前用十五分钟时间随机叫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并让全班同学对日记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当然我及时教育孩子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别人。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都争先恐后的要求自己读日记,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学及老师的肯定,这样也很好的遏止有个别偷懒的学生不完成日记的习惯,可谓一举三得。一位哲人说:“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撒播的是激励的种子,而孩子们收获的是自信,快乐,激情”。所以,让我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写作氛围,让孩子们张扬个性,快乐抒写。
第四篇:个性张扬
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答:陶行知先生说道:“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个性飞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益处多多。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就是典范,孩子是有情之人,他们易感染,易动情,我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许多草原的图片,还没讲新课时就让他们欣赏草原的美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水到渠成。
二、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带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的主角是学生,不是老师。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取更广阔的知识。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孩子们收益岂能不多?
三、学习方式的多样,让课堂活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比赛读,赛背,小组报,演课本剧,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知识也得到了积累。如:我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然后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活灵活现的表演引得了阵阵的掌声,这样的课堂孩子们的个性怎么能不飞扬呢?
总之,孩子们个性飞扬的方法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方法在乐学中,学习知识,个性飞扬。
第五篇:倡导创造性阅读,张扬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倡导创造性阅读,张扬学生个性
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 吕伟忠
阅读,在语文教学乃至学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接受美学”指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自主性,这一观念告诉我们,理应尊重和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然而,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对阅读材料的创新,致使学生只关注“文本答案”,成了对阅读材料泛泛吸收和记忆的“奴隶”。现代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教会学生创造性阅读是有其充分理论依据和急切现实需求的。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很有必要,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进入阅读领域,此时,阅读目的境界的高低就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成效。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提高学生阅读目的的境界。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故事启迪。借助教材,充分挖掘课本及选学读本中爱读书、喜读书的事例和故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外名人读书的书籍,利用午间自习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聊聊“你认识了哪些爱读书的名人”“他们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教育。
2、名言感悟。在我们的教材学习中,经常会读到一些名句或富有哲理的格言,借此机会我多次向学生推荐读书格言,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读书格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学问足以改变人格”,“人生知识最为贤”,“书海海潮,其乐无穷”,“有高尚思想的人永远不会孤独”,“读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书使人心明眼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等,通过交流、朗读、感悟、背诵,再制成书签,置于所读的书中,使学生受到教育熏陶作用。
3、树立榜样。身边的榜样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我尝试在学生中开展“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阅读竞赛,在课堂内比比“谁对课文有更多新见解,新补充,新发现”,在课堂外比比“谁看的书多,谁最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发动学生共同寻找读书动脑的典型,并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4、成功体验。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动脑的快乐,我尝试给每位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即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学生课内外阅读过的书籍及阅读中的点滴发现(可以通过课内交流讨论,课外随机交谈来获得),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评价手段上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在阅读感悟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生学会审问
学问学问,要“会学会问”。郑板桥曾经说过:“今人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为了让学生不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钝汉”,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心理状态进入阅读过程,从而有所知,有所得。
1、还“权”与生,让学生整体阅读。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师必须把课堂的“时空权”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独立阅读,产生独特体验,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打破逐段串讲,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几个能贯穿全文、可供学生研究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如学习《曼谷的小象》这篇课文时,在初读课文后,通过师生讨论,确立了这样几个问题情境:“1)这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的?2)阿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又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3)课文主要歌颂的是谁?为什么要以《曼谷的小象》为题?这种写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供学生们阅读时探究。这样面向全文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迸发创新思维,产生富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2、充分鼓励,让学生大胆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推测质疑。面对学生的猜测和提问,教师要充分重视,因为即使是次要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也包含了学生可贵的思考。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追问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如学习《翠鸟》一文,在读题后,就有学生猜测:“翠鸟的颜色一定是绿的吧?”也有学生质疑;“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呢?”教师也可借机补充:“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这些疑问成为了课文学习的主线。学习《不合群的小蝌蚪》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小蝌蚪找妈妈》中写的是一群小蝌蚪找妈妈,最后找到的妈妈是青蛙,可见他们是青蛙蝌蚪,而《不合群的小蝌蚪》中却告诉我们青蛙蝌蚪是独游的,到底哪一个对呢?”多么可贵的发现!学习《找骆驼》时,有学生质疑:“沙漠里,风一刮,骆驼的脚印就很容易被沙土盖住,那不就找不到骆驼了?”对呀!这些疑问都包含着学生可贵的思考,只有在这样的质疑阅读中,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3、注重引导,让学生个性评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阅读材料,在不同的学生眼中,也许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教师不应以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完整性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应多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和评价。
如在学习《群鸟学艺》一文后,我请学生谈谈对群鸟的评价。大部分同学谈到了要向不怕吃苦,有耐心的小燕子学习,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怕苦怕累,学不到真本领。我又引导学生试着评价凤凰,有同学说:“凤凰会搭窝,很了不起。”也有同学说:“凤凰肯耐心地教,是个好老师。”还有同学说:“凤凰不算个好老师,否则他就该留住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这些学生,也教会他们搭窝的本领。”多么富有个性的评价!这个回答甚至使我开始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
三、激学生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只有借助于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再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蕴。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发达,并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开展创造性阅读,就要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文本提供的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
1、再现式想象。可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事物、描摹的情景、描述的事件,通过在脑中“放电影”、画简笔画、分角色表演、演课本剧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学习《瑞雪》时,由于我们地处南方,同学们虽然看到过雪,却未曾感受过课文中描绘的那种“大雪纷飞”的情景。因此,我利用投影屏幕,在屏幕前洒下纸屑,让同学们欣赏“大雪纷飞”,又打开电扇,让课前放在扇叶上的纸屑随风飘落下来,请同学们感受“大雪纷飞”。虽然纸片与雪花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孩子们的想象已经被激活了,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兴奋地述说着自己的感受:“风好大,可看着可爱的雪花,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冷。”“雪花调皮地钻入我的衣领,痒痒的,真好玩。”他们还声请并茂地通过朗读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2、补白式想象。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所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这就给读者提供了补充和创造的余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省略处、突止处展开想象,对文本提出的未知事物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推测”,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目光深远,学生的阅读便能进入丰富的创造境地。
如学习《晏子使楚》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楚王听了晏子的反击以后会怎么想?通过想象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3、延伸式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似断非断,似了非了,读之雅有余味。”教师正可以抓住这“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处,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将课文向深处、向课外延展。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如学习《找骆驼》后,让学生想象,当商人再一次遇到老人,会说些什么?学习《群鸟学艺》后,想象当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看到小燕子搭的结实、漂亮又暖和的窝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习《七色花》后想象,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会用它来许什么愿呢?学习《南郭先生》后,想象南郭先生后来又会有哪些遭遇?他“滥竽充数”的毛病改了吗?通过这些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走出过去那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质疑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发挥想象,有所发现,言之成理,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其他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