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一):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800字
昨日,我和大家一齐观看了普法影片《被告山杠爷》。影片中山杠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村主任,在那个公安都很少去的太平的村子里,山杠爷一向很好的主持着大局。之后正因用游街的方式教育村里的一名叼妇而使其上吊自杀,被人检举揭发而被告。影片中我对于山杠爷的孙子这个主角思索了很久。自己的爷爷做的,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完全不一样。他问过他爷爷,得到的回答是: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如果把一个村看成一个国家,那么村规就是国法。而似懂非懂的孙子直接写信给了《法制报》引出了下方的情节。
法制是人们创造出的政治礼貌成果,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子,人人都就应依法办事,也就是说,要依法治国。这是当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情理与法律的冲突。这又该如何处理呢?我想,立法者是不是就应更加深入民情,思考到实际的民情呢?是不是就应思考到去填补现代法律的空白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而我们作为公民,就应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遵守维护法律。这是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启示。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二):空间名称超拽
看了《被告山杠爷》这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受益良多。
山杠爷是一位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却有着一颗对工作、对国家无比热诚的心。用认为自己是对的深得人心的方法来管理着堆堆平,他得到了堆堆平人的尊敬和爱戴,是说话算话问心无愧的大好人。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问心无愧用于专门治理刁汉泼妇的手法却触犯了法律,引发了德治与法制的深思。三杠爷的所作所为在该片中于堆堆平是于情于理,于堆堆平之外确实是犯法。由于地处偏僻,很少人读过书,懂法的更少。似乎脱离了社会主义的管辖,当时的堆堆平的管理制度和家长式的管理制度有点相似,即家长说的算。以致三杠爷的做法与法律相抵触,这就促成了之后的公安同志为山杠爷求情并流泪的场面。
在堆堆平中山杠爷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使该片中谁写匿名信成为了一个悬念,也为山杠爷和孙子虎娃在山上挖地时的对话做铺垫。孙子虎娃是由于好学才写的匿名信,究其原因在于他不知道到底是老师还是自己爷爷说法对,于是想弄个因此然。1995年拍的电影,是以一个落后却年年先进基本没有触犯法律的小山村为背景题材,以一个完全没有学过法律以理、以德服人的老人形象,诠释了在他治理下的小山村治安状况和邻里关联,并说他触犯法律的过程。在准备去理解审判的时候还不忘记叮嘱儿子儿媳,不好忘记还儿媳动手术是欠下村民的钱并让孩子好好学习;让下一届村支书提出让村子走出落后困境的意见和看法;最后他去了小学堂,叮嘱老师要好好教孩子并给年久失修的学堂做一次装修。那场景、那话语着实让人对他多了几分崇敬、几分敬仰,也体现出几分凄凉、几分惋惜。是啊!一位让人敬重的村支书,让人不坚信违法的村支书却犯法了。一位没有学过法律的老人家却把村里治理得井井有条,这算不算成功?在老人家的眼里大凡做错事的都是不道德的都是不好的,因此要管管,于是就有了偷看私人信件、有人被囚禁、游街、最后使村里一泼妇不堪侮辱而上吊自杀。于情于理是给村里树立一个好的赡养老人的好形象好例子,让村民知道这霸气的公会名字
是不道德的。正是管理村内事务是把德治放到了第一位,以致三杠爷触犯了法律还不知道。最后他在检查官面前带着哭腔加一点悲凉的问道坐牢以后,我还拥有党籍吗?一句多么感动人的话。他行使权利是都是以党的名义,但他发现做错的时候眼泪流了,那苍老的泪、那带着委屈与不甘的泪让堆堆平群众感到了心碎。记得每一次山杠爷说话,下方都是鸦雀无声,有一种帝王的不可触犯的威严,也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贤者。道家说过贤人不必须都会识字,但是懂得万物间的变化明白人情世故,明白别人一辈子也参透不了的奥秘和真谛。这就是事事为人的山杠爷。影片中有一无赖去打酒时候被山杠爷遇见,之后被山杠爷制止了,从正面反映了山杠爷的威严与不可侵犯,侧面反映了当今时下农村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虽然山杠爷违法但是还是得到了堆堆平村民的明白与包容,一辆飞驰于山间小路的警车带走了山杠爷,但伴着车声的是缭绕于山间的杠爷的村民的呼喊。
看完了这部很有深意的影片,值得深思的是法制社会务必要德治去辅助才能够更深更好的落实国家的社会的基本政策,还有一点就是让人反思农村之因此落后的根本原因不仅仅仅是没有普及教育,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让人反思的顽疾。本片的影响比较深刻,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还要去改变落后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去改变一些腐朽的让人慵懒的活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让那些刚毕业的知识分子踊跃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去村官。村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农村建设功不可没。影片使我更加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以山杠爷为榜样做一个值得人们去信任的人。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三):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为了能够使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人们安居乐业是需要有必须的政策和法规来鞭策的。同因地制宜一样我们的执政党应对的是不一样的人,人都是有思想的甚至是封建思想或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不一样的人有其不一样的生活背景思想意识知识层面等等因此只政策也是有所差别的。但是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依法治国!
整部影片是围绕大家对于写匿名信人的猜测为主线的,引发出一段又一段具有典型好处的有关山杠爷治理偏远落后的农村堆堆坪的故事,当然这几个故事分别刻画出山杠爷的执著、先进性、很有领导谋虑的深层人物特点。同时亦体现了由于对法律知识的极度匮乏以至于好心办坏事,从而为了烘托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的中心思想。
过去在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之下生活的人们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学习知识对于每个人而言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更何况所谓的自己的人权这种上升到精神的思想境界的东西。因此尽管人们的水深火热多么强烈都不晓得捍卫自己的、民族的、国家的尊严!赤手空拳翻身作主对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并非难事,新中国的成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结果呢?人们忍辱负重甘心沦为亡国奴当然随着中国革命的兴起人们逐渐学会了需要使用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但是由于毕竟对知识的匮乏、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人们不知道怎样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谁欺负了我们的人我们必须要讲究公平需要以牙还牙,道理是这般,实际上又忘记了人命人权等等!这就是后遗症,为什么到迄今为止,法制尚健全的新中国立还有一些偏远的落后的地区需要有自己的蛮横的一条规矩来整治呢?其实我们客观地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没有选取出生的权利但是他有绝对有选取生存的权利,不管他的人品、学识、身体健健康是什么样的、怎样样过活都是人家的权利。是的,不可否认,人有狭隘、自私、不懂得善待他人等等种种的人性缺陷但是做错了事情,做为旁人我们是不是也有劝慰告诫的义务?正因所谓人字一撇一捺连接而
成就是需要相互依靠才能够生存的呀!主观绕回来又由于人的种种不一样之处造就了认识上做为上的差池,因此这个时候法律就出来主持公道了,父母管不了的孩子,老师教不成的学生,朋友说不动的损友,老总无奈的下属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害谁让谁都过不好,只是世间还需要存在人为的道德公道尺度,对恶人以惩罚,还善人以清白。但是我们既然依靠法律就像我们的亲生父母一样我们就务必要学会坚信他理解他没一个合理的决定,否则我们还需要他做什么呢?人活着讲求自由这无可厚非,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规矩原则在里面,社会才不会乱套。你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自制力很强不需要法律,纵然这样但是不是所有都如此吧!还是存在一些史上留下来的游行意识的,觉得对自己不好了就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此就仰仗法律这块天平吧!只是学习知识国民有责,还需要全民配合和支持加之政府加大力度的宣传!
但是尽管这依法治国也是务必的,然而从我个人而言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吧!(lz13)否则怎样会从近年来我们参与法庭的时候都是听到法官威严地宣布本法官认为,而且我们的新型法律条款针对不一样的人就同一种类同一程度的刑事案件的最终的判决大小有异呢?我们是一个人治的国家,自然凡事以人性为先,但是由于人又都是自私的动物、矛盾的结合体因此说事先有这样一个条条框框是很必要的。
像堆堆平这样偏远的落后农村在当代中国还是不乏少见的,就算这种政策尚少但是村子里的人们还是不少见的吧!对于那些缺乏觉悟的蛮横刁民是不是也只能以恶治恶呢?作为领导响应党的号召没错,用心配合国家发展也没错,抵制歪风邪气更不错,只是那里面有个治理方法的问题!山杠爷要做的就是将腐朽的村风转变过来,毕竟由于知识的有限因此做事的方式激烈了点,想要的但是是那个大团圆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回想当年毛泽东、邓小平都是武将出身,自然在指点江上时英勇无比奋起杀敌,不怕留什么后遗症,可咱们需要争取的是人民自由、主权独立,就是说在新时期的建设上我们讲求的是在国家正统一切正常有序的状况下人们生活得安定团结,因此出身政治的第三代领导人事事需要讲究的就是国际后果了。不存在武将粗鲁文官少霸气的问题只是一个时期一个问题的突出性。第一代领导人不是探索出了一条救中国的道路吗?我们此刻思考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发展国家。说这么多,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镇是不是也就应这样呢?现今是法制社会,因此要坚信法律,而对于那些不懂法的人们我们务必给予广泛地宣传和耐心地剖析,作为领导带头人更就应如此,由此我想到了培养国家干部是不是也需要全面些呢?不好只
求安定结果就忽略了过程,其实往往过程正是会影响结果带给我们的习惯。没有必要的十分的时期我们亦不需要行使十分手段。
依法治国千秋万代,利国利党之本!我们势在必行!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四):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模范村堆堆坪的最高领导人山杠爷,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深受村民爱戴,为催在外打工的明喜回乡种职责田,山杠爷命令私拆他给妻子的信件;拒交公粮者被山杠爷派民兵捆绑关押;为惩治歪风邪气,山杠爷将虐待婆婆的强英游街示众,倔强的强英悬梁自尽只懂村规,不懂国法的山杠爷最后被送上了审判台。
1996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涵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透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透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深刻明白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以下资料:
由谁来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来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透过法律形式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行使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代表人民具体行使国家管理职能。
依法治国治什么?那里的治,是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包括依法惩处各种犯罪行为,也包括维护每个人的法律权利。
依法治国依据的是什么法?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意志的统一,具有最高的权威和至上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务必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能够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而在电影《被告山杠爷》中,山杠爷是偏僻小山村堆堆坪的最高党政领导人,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好事,深受村民拥戴。堆堆坪也因此多年来是乡里的模范村,是一个一个有信仰、粗爽干练的好汉。由于一封匿名的群众来信,县检察院派苏琴等人到堆堆坪调查,被山杠爷教育过的人,不仅仅不怀恨他,反而对他感激不尽,但是山杠爷终因触犯刑律,被检察院起诉。山杠爷是为了惩治歪风,但他毕竟触犯了法律。法律是无情的,山杠爷在交待完工作后,被押上了警车,给村民们留下了惋惜,也留下了思索。
究其原因,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其自身原因在于没有真正了解法律,更不懂的真正的依法治国的含义。他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为治理堆堆坪的原则,把传统的封建礼法和共产党早期特殊时期的治理规则来管理,因此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法律,什么是真正的依法治国。社会的原因在于在堆堆坪,只有老师和村里的小学生有模糊的法律观念,其他村民则还停留在传统的道德约束和原始的野蛮法制时代。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多方面发奋。实行依法治国,务必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透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推荐,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务必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务必严格执法。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务必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实行依法治国,务必增强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在人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基础上的。从这个好处上说,依法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提高人的法制观念。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五):
看了《被告山杠爷》这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受益良多。
山杠爷是一位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却有着一颗对工作、对国家无比热诚的心。用认为自己是对的深得人心的方法来管理着堆堆平,他得到了堆堆平人的尊敬和爱戴,是说话算话问心无愧的大好人。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问心无愧用于专门治理刁汉泼妇的手法却触犯了法律,引发了德治与法制的深思。三杠爷的所作所为在该片中于堆堆平是于情于理,于堆堆平之外确实是犯法。由于地处偏僻,很少人读过书,懂法的更少。似乎脱离了社会主义的管辖,当时的堆堆平的管理制度和家长式的管理制度有点相似,即家长说的算。以致三杠爷的做法与法律相抵触,这就促成了之后的公安同志为山杠爷求情并流泪的场面。
在堆堆平中山杠爷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使该片中谁写匿名信成为了一个悬念,也为山杠爷和孙子虎娃在山上挖地时的对话做铺垫。孙子虎娃是由于好学才写的匿名信,究其原因在于他不知道到底是老师还是自己爷爷说法对,于是想弄个因此然。1995年拍的电影,是以一个落后却年年先进基本没有触犯法律的小山村为背景题材,以一个完全没有学过法律以理、以德服人的老人形象,诠释了在他治理下的小山村治安状况和邻里关联,并说他触犯法律的过程。在准备去理解审判的时候还不忘记叮嘱儿子儿媳,不好忘记还儿媳动手术是欠下村民的钱并让孩子好好学习;让下一届村支书提出让村子走出落后困境的意见和看法;最后他去了小学堂,叮嘱老师要好好教孩子并给年久失修的学堂做一次装修。那场景、那话语着实让人对他多了几分崇敬、几分敬仰,也体现出几分凄凉、几分惋惜。是啊!一位让人敬重的村支书,让人不坚信违法的村支书却犯法了。一位没有学过法律的老人家却把村里治理得井井有条,这算不算成功?在老人家的眼里大凡做错事的都是不道德的都是不好的,因此要管管,于是就有了偷看私人信件、有人被囚禁、游街、最后使村里一泼妇不堪侮辱而上吊自杀。于情于理是给村里树立一个好的赡养老人的好形象好例子,让村民知道这
是不道德的。正是管理村内事务是把德治放到了第一位,以致三杠爷触犯了法律还不知道。最后他在检查官面前带着哭腔加一点悲凉的问道坐牢以后,我还拥有党籍吗?一句多么感动人的话。他行使权利是都是以党的名义,但他发现做错的时候眼泪流了,那苍老的泪、那带着委屈与不甘的泪让堆堆平群众感到了心碎。记得每一次山杠爷说话,下方都是鸦雀无声,有一种帝王的不可触犯的威严,也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贤者。道家说过贤人不必须都会识字,但是懂得万物间的变化明白人情世故,明白别人一辈子也参透不了的奥秘和真谛。这就是事事为人的山杠爷。影片中有一无赖去打酒时候被山杠爷遇见,之后被山杠爷制止了,从正面反映了山杠爷的威严与不可侵犯,侧面反映了当今时下农村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虽然山杠爷违法但是还是得到了堆堆平村民的明白与包容,一辆飞驰于山间小路的警车带走了山杠爷,但伴着车声的是缭绕于山间的杠爷的村民的呼喊。
看完了这部很有深意的影片,值得深思的是法制社会务必要德治去辅助才能够更深更好的落实国家的社会的基本政策,还有一点就是让人反思农村之因此落后的根本原因不仅仅仅是没有普及教育,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让人反思的顽疾。本片的影响比较深刻,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还要去改变落后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去改变一些腐朽的让人慵懒的活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让那些刚毕业的知识分子踊跃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去。村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农村建设功不可没。影片使我更加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以山杠爷为榜样做一个值得人们去信任的人。
第二篇:《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观《被告山杠爷》有感
影片名为《被告山杠爷》,“山杠爷”?这个名词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镜头的转换,我们知道了这位“山杠爷”就是堆堆坪村的支书。县里来的调查员说有人举报山杠爷在村子里的一些事情,并说山杠爷的这写做法是犯法的。为了了解真相,县里的同志留在村里进行调查,在调查中他们了解到这位山杠爷是位为村民着想的好干部,也即“动机是好的,社会效果也不错,可是方法却触犯了法律”。结尾有一幕是一些村民拿着一篮子鸡蛋请求公安同志不要拘留山杠爷,这时我哭了,但是“法律无情”,山杠爷还是被带上了那个他以为只抓悍夫泼妇的车,影片以行走的警车和“山杠爷”这一呼喊的背景音为结尾。影片结束了,但是这件事就画上了句号了吗?
从影片名中我们就能知道影片会涉及法律,也能知道这种影片惯用的方法就是回忆插叙。从这些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并没有好莱坞大片那样的蒙太奇的切换和视觉震撼,也没有日本影片的细腻表现和冷清之感,而是给我们展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下的一方人们的质朴。看完这部影片,我的脑海中出现了“碧罗雪山”这四个字。《碧罗雪山》是一部描写西南少数民族在现代文明下的生活状态的改变。现在细细想来这两部电影还真有一定的相似性呢。
模范村堆堆坪的最高领导人山杠爷,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深受村民爱戴,为催在外打工的明喜回乡种责任田,山杠爷命令私拆他给妻子的信件;拒交公粮者被山杠爷派民兵捆绑关押;为惩治歪风邪气,山杠爷将虐待婆婆的强英游街示众,倔强的强英悬梁自尽„„只懂村规,不懂国法的山杠爷终于被送上了审判台。杠爷被带上手铐时,衣着整洁地走出祠堂。堆堆坪的村民都来为他送行。在一声声“杠爷!”的呼喊声中,村民齐齐的全跪下了。杠爷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看到这,好多女生都流泪了。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要让我们热泪盈眶,更要让我们觉得其中蕴含着一股哲学意味。就像是《海洋天堂》的导演薛晓路所说的:“我希望,观众不仅仅是在电影院里抹眼泪,更要去思考,这才是电影工作者所希望的。”(4月2号,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的确,电影是一种视觉文学,它不应该仅仅给人以一种视觉器官上的冲击,更应该给我们一种人生、社会的思考。
《西游记》中的唐僧相信自己的善心和佛祖的慈悲能感化那些已经失去人性的强盗——将自己的妻子杀害,对自己的爹娘不孝的人,使得他们向善,但是他错了,有些人是可以教化的,但有些人非得动用强力。记得影片中有这么一幕:山杠爷问县里来的公安同志“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啊?”(大致意思)公安同志回答说:“尽量教育”(大致意思)。看到这我就想那教育不管用怎么办啊?虽然当地的村民并不是像《西游记》中的那些强盗一样,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教育的对象的情况,想想他们会不会接受,他们的“前结构”如何。在我看来若是不了解这些,教化的工作是没法进行的,是无本之木。从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山杠爷也给过那些村民教育,但是他们不听,为了村民,为了村子发展,没办法的山杠爷最终因不懂法而走上了犯法的道路。看到好心的,两袖清风的山杠爷被警车带走,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想山杠爷是个悲剧性人物吗?这一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
现在想来,山杠爷的悲剧是注定的,是必然的,这悲剧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一个村子造成的,而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法律和宗法社会中的人情的对立造成的,法不容情啊。影片中的人物一直在找寻着那个写举报信的人,他们都很气愤,到影片结尾,我们知道了那个写匿名信的人就是山杠爷的孙子,他想弄清楚是爷爷对还是法律对。最终爷爷的悲剧结局告诉了孩子爷爷做错了。山杠爷将自己的职位让给别人的时候,还强调要多学学法律知识。从这些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以山杠爷为象征的宗法社会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冲击之下摇摇欲坠,影片最后的那一声凄厉的“山杠爷”更是宗法社会的一曲挽歌。
在看《碧罗雪山》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正是对生命的纯朴的理解和面对现代文明的无所适从的生命形态让我们明白了结局为什么那样安排。其中,那位象征着宗法的爷爷不愿意搬离村子是因为当地的人们面对现代文明中的时间和金钱无所适从,在这场竞争中,他并没有把握能获胜,也是对原来生活状态的一种不自觉的留恋。而最后,我们还是看到了村民们经过索道搬离那个曾经刻写族人历史的地方,走向了柏油马路,走向了机动汽车,最终还是要面对现代文明,接受时间和金钱对他们的考验,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一种东西。可以想见,外来事物的不断冲击足以摧毁一切旧文明,外来人的存在与出现也会把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完全改变,一种强势文化的存在正是以不断吞并和瓦解其他文化为代价的。显然,两部电影中的这种情况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长久的困境,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牺牲一些美好的值得珍贵的东西——一种别样的生命状态。
通过调查,也就是影片为我们展示的那些人物的回忆,我们能看出山杠爷的功还是远远大于过的,那些受过山杠爷别样教育的人,一开始可能是很不满的,但是后来我们都听到从他们口中说出“杠爷是为我们好,是为村子好,我们不怪杠爷”。这就好比高中的时候,我们对严格的老师充满了各种埋怨,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的未来着想。看到这的时候,我想村民们的这种朴质的肯定比那挂满墙壁的红色锦旗和奖状都激励人,温暖人心。确实,一个党员干部的政绩并不表现在那面面没有生气的锦旗上,也不表现在那张张御笔亲授的奖状上,而是表现在国民的口碑上,人民的心中。影片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杠爷不会被带走,但是还是随着那一声悲戚的“山杠爷”被警车带走了。难道真的是“法”不容“情”吗?山杠爷作为村子的支书,符合国家号召为村子修水库;公粮可以顺利上交,这是其他村子所没有的效率和效果;还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操心等等。将山杠爷为村民的幸福着想、为村子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对国家的贡献来看,那些所谓的犯法行为已经微不足道了,就像那位公安同志所说的“尽量教育”,那何不将山杠爷也列入教育的行列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我们都承认,其中,法律是用来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打击不法分子的依据。但是,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想到了马克思的一个观点——“异化”。我觉得,我们制定出来的法律却不能很好地维护我们的利益,也不能很好地打击不法分子。我们将法律看作是金科玉律,不能越雷池半步,即使是人情,人性方面应该做的事情也畏首畏尾地,生怕触犯了法律。至少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被法律所控制着,没有人内心的自由,成为法律的奴隶。就像这部影片中的山杠爷,在原本那种以道德,以人情为法的宗法社会中是一位成功的,为人们着想的领导,但是现在却成为了损害人们权益的有罪之人。调查员完全是按照文本上的法律条例和知识来解决这件事情,宗法社会中的人情和道德被还不是很完善的法律掩埋了,发不出声音。
写到这,我想澄清的是,我的这些观点并不代表我是赞同回到那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完全依靠暴力甚至是蛮力或者是依靠道德力量来治理的社会中,但是我们应该是努力探索到一条法律和人情道德能和谐相处的道路,最终做到“法也容情”,若这样,那么影片中的山杠爷就不会被带有。其实警车带走的不仅仅是山杠爷,而且带走了村子的象征和支撑。
堆堆坪这个法律管不到的偏远村庄,正是山杠爷这样一个做出违法行为的人,维持住了善良风俗。在法律到来之前,这里是如此的和谐,所有的一切都由山杠爷处理妥当,而正是法律,这个我们现代社会正义、公正的象征,破坏了一切。法治权威的建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堆堆坪,原有的和谐被打破了,而新的和谐显然不可能立即形成。如果一个社会的生活完全不需要法律,那么我们能肯定地说法治一定优于礼治吗?山杠爷不懂法有错吗?在他生活、工作的环境,处处都有礼俗道德指导,法律只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可有可无,对堆堆坪的村民们来说没多大影响。而且,当法律禁止村民们按原有习俗办事时,法律似乎更是起着唱反调的作用。不能按老规矩办事了,新来的法律又管不了那些事情,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事谁能来管呢?传统的习俗遭到了冲击,我们知道,硬控制终将替代软控制,法治终将替代礼治。然而,要乡土社会摒弃适合实际需要的习俗道德去遵循国家法律,这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村民们一时无法接受山杠爷竟然犯法了,正如传统的乡土社会一时不可能适应法
治突然的到来。
多么尴尬、多么无奈的现实,看着山杠爷的两行泪水,难道山杠爷真的错了吗?法律来了,原先的道德习俗被否定了,现代社会的法律将成为人们的基本准则,法治取代了礼治。但是,新的法律又真的能立即担起维持中国乡土社会平静善良的风俗重任吗?相信在这之前,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还得先有一番改革。这条漫漫长路,还等着一代又一代人走下去。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谈不到底的”。虽然这部影片不是完美无瑕,但是它的蕴含的角度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元化的,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想这部影片的内涵和意义是不会只从一个窗口向我们展示它的风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这不同的蕴含。
第三篇: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2010年12月20日星期一,我和大家一起观看了普法影片《被告山杠爷》。影片中山杠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村主任,在那个公安都很少去的太平的村子里,山杠爷一直很好的主持着大局。后来因为用游街的方式教育村里的一名叼妇而使其上吊自杀,被人检举揭发而被告。影片中我对于山杠爷的孙子这个角色思索了很久。自己的爷爷做的,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完全不同。他问过他爷爷,得到的回答是: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如果把一个村看成一个国家,那么村规就是国法。而似懂非懂的孙子直接写信给了《法制报》引出了下面的情节。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受良多:农村社会是一个 “熟人”社会,大家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村规是大家所认同的行政规范,而山杠爷那种方式,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合理的。只有他孙子认为那似乎是违法的,这反映出当代人们特别是在农村法制观念的淡薄。出了事情总是按照村约民规来解决。当然这同时也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制的不健全,导致这一法律所不能触及的事情只能用村约民规来解决的尴尬局面出现。这一局面,我相信会逐步得到改善。可是我不禁在想:堆堆村里一直所认同的权威去坐牢了,村名的脑海里隐约有了一个法治社会的概念。可是这样一来村民们就真的可以做到事事依法了吗?我想不会这样,堆堆村是一个离现代文明,离法律 很远的地方。一方面村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法律,同时村民们一直所信奉的权威被无情的打破。那么,还有什么力量继续维持着堆堆村和谐下去?堆堆村如何保持自己的善良?这是一个问题。
法制是人们创造出的政治文明成果,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子,人人都应该依法办事,也就是说,要依法治国。这是当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情理与法律的冲突。这又该如何处理呢?我想,立法者是不是应该更加深入民情,考虑到实际的民情呢?是不是应该考虑到去填补现代法律的空白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而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遵守维护法律。这是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四篇:《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看了《被告山杠爷》这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受益良多。
山杠爷是一位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却有着一颗对工作、对国家无比热诚的心。用认为自己是对的深得人心的方法来管理着堆堆平,他得到了堆堆平人的尊敬和爱戴,是说话算话问心无愧的大好人。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问心无愧用于专门治理刁汉泼妇的手法却触犯了法律,引发了德治与法制的深思。三杠爷的所作所为在该片中于堆堆平是于情于理,于堆堆平之外确实是犯法。由于地处偏僻,很少人读过书,懂法的更少。似乎脱离了社会主义的管辖,当时的堆堆平的管理制度和家长式的管理制度有点相似,即家长说的算。以致三杠爷的做法与法律相抵触,这就促成了后来的公安同志为山杠爷求情并流泪的场面。
在堆堆平中山杠爷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使该片中谁写匿名信成为了一个悬念,也为山杠爷和孙子虎娃在山上挖地时的对话做铺垫。孙子虎娃是由于好学才写的匿名信,究其原因在于他不知道到底是老师还是自己爷爷说法对,于是想弄个所以然。1995年拍的电影,是以一个落后却年年先进基本没有触犯法律的小山村为背景题材,以一个完全没有学过法律以理、以德服人的老人形象,诠释了在他治理下的小山村治安状况和邻里关系,并说他触犯法律的过程。在准备去接受审判的时候还不忘记叮嘱儿子儿媳,不要忘记还儿媳动手术是欠下村民的钱并让孩子好好学习;让下一届村支书提出让村子走出落后困境的意见和看法;最后他去了小学堂,叮嘱老师要好好教孩子并给年久失修的学堂做一次“装修”。那场景、那话语着实让人对他多了几分崇敬、几分敬仰,也体现出几分凄凉、几分惋惜。是啊!一位让人敬重的村支书,让人不相信违法的村支书却犯法了。一位没有学过法律的老人家却把村里治理得井井有条,这算不算成功?在老人家的眼里大凡做错事的都是不道德的都是不好的,所以要管管,于是就有了偷看私人信件、有人被囚禁、游街、最后使村里一泼妇不堪侮辱而上吊自杀。于情于理是给村里树立一个好的赡养老人的好形象好例子,让村民知道这是不道德的。正是管理村内事务是把德治放到了第一位,以致三杠爷触犯了法律还不知道。最后他在检查官面前带着哭腔加一点悲凉的问道“坐牢以后,我还拥有党籍吗?”一句多么感动人的话。他行使权利是都是以党的名义,但他发现做错的时候眼泪流了,那苍老的泪、那带着委屈与不甘的泪让堆堆平群众感到了心碎。记得每一次山杠爷说话,下面都是鸦雀无声,有一种帝王的不可触犯的威严,也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贤者。道家说过贤人不一定都会识字,但是懂得万物间的变化理解人情世故,明白别人一辈子也参透不了的奥秘和真谛。这就是事事为人的山杠爷。影片中有一无赖去打酒时候被山杠爷遇见,接着被山杠爷制止了,从正面反映了山杠爷的威严与不可侵犯,侧面反映了当今时下农村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虽然山杠爷违法但是还是得到了堆堆平村民的理解与包容,一辆飞驰于山间小路的警车带走了山杠爷,但伴着车声的是缭绕于山间的“杠爷”的村民的呼喊。
看完了这部很有深意的影片,值得深思的是法制社会必须要德治去辅助才能够更深更好的落实国家的社会的基本政策,还有一点就是让人反思农村之所以落后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没有普及教育,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让人反思的顽疾。本片的影响比较深刻,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还要去改变落后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去改变一些腐朽的让人慵懒的活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让那些刚毕业的知识分子踊跃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去——村官。村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农村建设功不可没。影片使我更加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以山杠爷为榜样做一个值得人们去信任的人。
第五篇:《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法律文化概论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最近两节法律文化课我们观看了电影《被告山杠爷》。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之初四川偏僻小村堆堆坪的故事,故事主人翁是堆堆坪的村支书山杠爷,他是一个强势的人物,在堆堆坪具有极高的权威,在他的治下,原来的赤贫村换上了劳动模范村的新衣,然而他的“治村有方”却因方法过于专制而触犯法律,最终因自己孙子的一封信而成为了被告,将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的思考。为什么一个一心为民,兢兢业业,将村子治理的多年无刑事犯罪的村支书自己却触犯了法律?山杠爷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到底是对是错?如果我处在山杠爷的地位(村支书),生活在类似的村庄(偏僻、落后),面对这些事情,我该怎么办?„„
总的来说,我对山杠爷的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无论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身居什么样的职位,都要在基本的法律框架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行驶自己的权力。封建专制统治是中国法律文化的一大糟粕,是决不能用来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的。
山杠爷所生活和治理的村庄,这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在四川偏僻山区的小村庄,贫穷,落后,村里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还是以农业劳动为主。这个特点与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就让我联想到了老师之前讲过的有关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知识。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高度发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需要其保护。所以也就不难解释,在与此情况相似的堆堆坪,山杠爷的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治理方式的存在似乎也就有了其基础。但是存在并不一定就合理,小农经济所孕育出的封建专制皇权历来就是中国法律文化被人们所诟病的地方,是中国法律文化中必须根除的糟粕,而这种糟粕在当今社会更是不能如此赤裸裸地存在的。不得不承认,在这种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治理模式下,堆堆坪被管理的井井有条,但是,用电影中女检察官的一句话说,这种表面上的和谐是在损害一大批人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和谐是不合理的。倘若要追求和谐,监狱绝对称得上是模板,但是,那是在完全剥夺犯人们基本人权的条件下才有的和谐,这种和谐能要的吗?
山杠爷经常说“堆堆坪放大了就好比国家,国家缩小了就好比堆堆坪。一个村跟一个国家,说到底是一码事。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如果把一个村看成一个 1 / 3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法律文化概论
国家,村规就是国法。把国家看成一个村,国法就是村规”,“国法和村规是一回事,都是用来整治不服管教的刁汉泼妇的”,“吐痰罚款的款款搬到堆堆坪,只怕要笑死人了”。看似有几分道理的话里透露出了他对于法律的认识是较为肤浅的。确实,现有法律条文中有很多在堆堆坪这样的地方实施起来是有困难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用专制统治来代替它们,基本的法律底线是要恪守的,基本的人权是要维护的,不能因为对象是刁汉泼妇就不尊重他们而随意践踏其人权。法律的普适性和公正性是其存在的必需属性。
那么,如果是我处在山杠爷的地位,生活在类似的村庄,面对这些事情——儿媳殴打婆婆,村民不愿回村种地,懒汉殴打老婆,村民不按时交公粮,党员公然要求退党,我该怎么办?我想我是不会采取与山杠爷一样的做法的。儿媳殴打婆婆,懒汉殴打老婆,这些做法确实很恶劣,本身就违法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会先去找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劝其改正,如果他们不知悔改,我会替被打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面对村民不愿回村种地的情况,我会先询问这些人自己的意愿,如果他们确实不想回来,我也不会强求,毕竟种地收粮不是农民唯一生存手段,我们应该鼓励大家通过多样的方式走上致富路。农业也不是农村唯一的出路,在维持基本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其他致富手段,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如果村民不按时交公粮,我会进行说服教育,令其限期内交齐,如果他们拒不执行,我还是会通过法律手段,依法对他们进行严惩,同样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党员公然要求退党是党性觉悟缺失的表现,确实需要严肃处理,但是我不会当众扇其耳光,但我会坚决开除其党籍,视其今后表现再做处理。总之,虽然农村的一些事情确实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无论怎样,都要在法律框架内需找解决的方式,绝不能用专制统治来解决矛盾,我相信,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可以将农村治理的一样井井有条。
从《被告山杠爷》剧中各方面的矛盾体现看,中国的情理与法律文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冲撞。法与情、理之间,确实有一种令中国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东西在。流传于今的成语或熟语,诸如表示行为属性时所用的“合理合法”、“合情合理合法”,标示着情理与法的可能的一致性;甚至标明情理与法律在实践中不一致的熟语,如“合理的不合法”、“合法的不合理”,也在昭示着情理与法的错位与背离情形的普遍性。情理与法有着特殊的联系,而中国人似乎也有一 2 / 3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法律文化概论
种理解法律必得牵扯上情理的特殊情愫。从剧中,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法律文化根深蒂固的专制性,而且在情理的掩饰下,这种专制性似乎又有了其合理性,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但是,糟粕终究是糟粕,是我们在法律文化改革当中所必须剔除的,但这条道路是艰难而漫长的,需要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从《被告山杠爷》剧中,看到了乡村法律文化中的情理,以及其顽固的封建专制残余,我们有太多太多需要思考的地方,值得我们去质疑,去批判,去改变。“要盖座新学堂,要盖座新学堂„„”听着杠爷的自言自语,让人忍不住心酸。是啊,要盖座新学堂,要让每个孩子都学习知识,只有先懂法,才能更好的去守法!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