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心
民心——执政的根基
——历史小说《李自成》读后感
人到中年,步履匆匆,但读书的习惯未曾改变,特别是对历史的兴趣愈加浓厚。在我看来,既然文史不分家,读史就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处
读史的兴趣是从少年时代开始培养的,中学课本里的《史记》篇章是我接触最早的历史作品,在太史公生花妙笔下曾经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跃然纸上。难怪鲁迅先生赞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从那时起,历史在我眼里不再狭隘和枯燥乏味,竟变得鲜活起来。史学家只有同时具备精准的考证精神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既开阔读者的历史视野,又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一定影响力的历史作品。当然,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能达到《史记》这个高度的毕竟寥若晨星。经典的史籍版本大多以文言文为主,现代人读起来耗神费力且不一定有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搞历史专业研究的,历史小说同样可以起到替代作用。姚雪垠先生的鸿篇巨著——历史小说《李自成》应该说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姚先生力求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和审美层面艺术虚构的统一,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将卷帙浩繁的史料用小说形式表现出来,取得了很大成功。为此,该书第二卷荣获第二届矛盾文学奖。
在读小说《李自成》之前,按照明朝的年代顺序,从传 记文学《朱元璋》开始,我差不多一口气读完了《朱棣》、《大明王朝1566年》、《张居正》、《万历十五年》、《明朝的那些事》等作品。一路读来对于大明王朝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全景式的掌握。纵观大明王朝的历史可圈可点的人和事不多。那个被伟人毛泽东称之为“老粗也能办大事”的朱元璋,出身一介平民,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后来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战火中屡立战功,郭子兴之后取而代之成为起义军的首领。在起义大军平定割据势力,推翻蒙元帝国的统治后,最终黄袍加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正应了陈胜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皇帝长相丑陋,嗜杀成性,冷酷无情均创造了中国历史之最,滥杀功臣的汉高祖刘邦与其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岂不知刘邦是一个一个地杀,而朱元璋却是一批一批地杀,谁的手段更毒辣更狠已是不言自明。如果说这位朱皇帝还有什么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其骨子里的平民意识,在关心百姓疾苦,抑制豪强,打击土地兼并,鼓励农桑发展方面有所建树,对恢复大明初期因战乱而带来的创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后的皇帝除了朱棣有些雄才大略外,其余的皆可用荒诞、怪异来形容。朝政的腐败使大明王朝失去了生机,也把大明江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张居正行霹雳手段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开创了“万历新政”的大好局面,好不容易才使大明帝国的元气得到复原,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苦心孤诣推行的改革被废止后,富国强兵的愿望付之 东流。不长的时间内大明王朝的衰亡迹象已露端倪。等到朱由检登基,不仅朝政积重难返,而且大明江山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外有后金铁骑的虎视眈眈;朝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丛集的矛盾,深重的积弊和四伏的危机,崇祯帝励精图治,表现出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少有的勤政和作为。如稳固大明政权,崇祯帝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挽救颓势的施政措施。清阉党,昭雪冤狱,整饬吏治,擢选能臣镇守边关。可谓宵衣旰食,朝乾夕惕。尽管如此,还是回天乏术,十七年的惨淡经营没能摆脱江山易主的命运。1644年3月17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李自成进驻紫禁城,宣告大明统治结束。小说《李自成》讲述的就是明亡清初的这段历史。用去两个多月的业余时间读完了这部260多万字的原著,掩卷沉思,感慨颇多。
李自成是个历史悲剧人物,崇祯十四年,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潼关南原突围时几乎全军覆没,凭着其刚毅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率领残军勇敢的从困境中杀出商洛。在中原大地上攻城拔地,杀贪官,除豪强,开仓放赈,益蜀免征赋。“闯王来了不纳粮”成为起义军获取民心的真实写照,在大败明军后问鼎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隔不久,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跨越黄河向山西境内挺进,一路上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平定了山西全境,又一鼓作气回师东进直捣大明王朝的老巢北京,几乎是兵不 刃血地占领了紫禁城。在与吴三桂和谈破裂后,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在山海关决战,此时由于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投降了多尔衮,形势急转直下。大顺军没能取得山海关大捷,兵败山海关后厄运从此如影随形,再也没有了往日闯军的气概,且战且退,在八旗铁骑的围追堵截下失败成为定局,大顺政权从此成为历史。
三百多年来,朝代更迭。关于大顺政权胎死腹中民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史学家试图从历史真实的本质出发,得出一个客观而又不失公允的结论,但仍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决策的失误是主因,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盲目东进,孤军奋战犯了兵家大忌;另一种说法比较普遍也被史学界认可,认为起义军采取“流寇式”的作战方式,没有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和根据地。无法做到退有所守,兵粮备足;还有一种带有演义风格的说法,认为大顺军的主将刘宗敏在北京城抢夺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为红颜而怒发冲冠”,因此导致吴三桂投降清军,引领八旗兵顺利入关。这些说法符合当时的实际,但不是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失去民心才是大顺政权人亡政息的主要原因。
首先,早在李自成大军攻取宛城和洛阳后,李岩就已成为李自成构想了经营天下的策略,即以宛洛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网络人才,选拔儒生,设衙建府,定谳狱诉,署理民政,绥靖一方,发展农业生产。待时机成熟,按东、西、北、南四个方向顺序打击和瓦解大明统治,最后夺取天下。可惜李岩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引起李自成足够的重视,也没能做到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穷苦百姓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取得局部胜利后,只想急切登基当皇帝,实现当年起义时的宏愿。要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就大事者必得把握一定的时机和外在条件,时机不成熟,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当年朱元璋占据南京后,也急于称帝,但还是接受了谋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主张,为日后成功奠定基础便是很好的佐证。李自成的起义大军东打西走,飘忽不定。由于缺乏政权建设,“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老百姓的生命、生产和生活秩序得不到保障,对闯王由最初箪食壶浆的迎接和信任而变得恐惧不安,战端一起,百姓望风而逃,流离失所,以至于中原大地赤贫千里。李自成为了登基心切的做法实在是失去民心的不智之举。
其次,起义军毫无接收大城市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准备。进驻北京城后,应该严明纪律,严禁骚扰百姓,同时立即废除明朝的各种苛政,宣布“与民更始”的新政,对贫苦小民开仓放赈。可实际情况是大顺军拘捕拷掠官员以筹军饷;中高级将领选美立室,下级士兵则到处抢掠奸淫,把个北京城搞的乌烟瘴气,鸡犬不宁。所有的这一切使大顺政权在中小官吏、士人、商人和下层贫民中普遍失去人心。
有句古训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大顺政权既然失去 了民心,焉能夺得天下?
中国有重视历史的传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希望从历史中找出执政智慧。《贞观政要》里记载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句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经验对统治者的重要性被一语道破。伟人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遍览中国史籍,对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烂熟于心,对历史掌故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堪称“古为今用”的楷模。他曾在不同场合,用李自成大顺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教训来教育全党。1944年3月17日重庆的《新华日报》连载四期发表郭沫若先生的史学论著《甲申三百年祭》,该文对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成败得失做了条分缕析。当时的抗日战争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希望在即。文章发表后,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悟出了文章的价值,文章随即被编印成册,作为整风的必读材料,其目的是提醒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牢记历史教训,居安思危。在取得扭转乾坤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前夕。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前毛泽东又耐人寻味的说到“进京赶考去”!睿智敏捷的周恩来心领神会,随即跟上一句“我们决不做李自成。”实践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上,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把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作为夺取胜利的法宝。经受了各种大考,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赢得了民心,由此在解放了全中国后形成了广泛而牢不可破的政权基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不应该忘记也不能忘记的。星转斗移,中国共产党即将走完九十年的光辉历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营得民心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以民为根,一切相信群众。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二篇:春风化雨润民心
春风化雨润民心
□杨伟兴 袁荣德 特约记者叶兰青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大余县新城镇京州村一派繁忙景象。但和往年不一样,种田的村民心里有了更多底气。给京州村农民底气的,是一股暖暖的“春风”。
3月11日上午,天降大雨,但大雨没有打乱大余县县委书记谭学忠的计划。“雨天老表都在家,是调研的好时机。”谭学忠带着调研组来到京州村开展“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会和一线走访,听群众诉求,征求群众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在下围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调研组与20多位产业户代表、理事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及困难群众进行座谈。“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又是农业技术员出身,对农村有感情啊!”谭学忠一句简单的话,瞬间拉近了距离,村民纷纷抢着发言。针对村民提出的小农水项目、农村垃圾卫生处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调研组一边聆听一边做好记录,并和村民探讨解决措施。
京州村原有的两个山塘无法满足全村的农田灌溉需求,大部分农田要靠机房抽取河水灌溉。水利部门资金不足,“最后一公里”的灌溉用电线路没有通,村民只能各家拉各家的线路。每逢灌溉高峰期,田埂上的电线错综复杂,不仅造成用水无序、引发纷争,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一位村民代表提出农田灌溉线路整体改造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谭学忠当场承诺一周内拿出解决方案,“一定让大家用上放心电”。
行百里者半九十,每一场艰难困苦的跋涉,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最后的一段路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亦是如此,最关键的便是紧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县检察院驻村“三送”工作队队长邹隆清认为,要真正实现开展活动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要在活动中查找自身问题,更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为群众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好事。
座谈会结束后,县检察院驻村“三送”工作队和驻镇干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梳理,寻找出症结所在。仅仅两天,一份翔实的整改方案出台,重点解决村民提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组道路建设、农村清洁和亮化工程、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七个问题。
3月20日,大余县县委书记谭学忠再次来到京州村,组织召开县、镇、村三级联动座谈会,对具体问题逐项梳理,听取了县水利局、县农工部、县扶贫和移民办、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计划打算等。座谈会还提出在解决硬件问题后,要充分考虑如何优化管理的问题,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问题发现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整改方案出台后,各相关部门参照自身职能,到实地调研走访,开始紧锣密鼓解决实际问题。电力部门对京州村农田灌溉线路进行整体改造,“三送”工作队筹资在下麻埠小组新建一座机房,解决灌溉难问题;下围至上围和麻埠小学至下麻埠500米道路正在施工,将解决儿童上学及村民出行难题,受益村民1000多人;下棚组率先试点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得到了村民的热烈响应„„
打通紧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这段通向民心的距离上,京州村村民清晰地感受到,一双无形的手托起了京州的希望与幸福,指引着群众共建和谐美丽新家园。“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奋战在京州村的党员干部正在实践中作答。
第三篇:民心井记
民心井记
水,乃人类生存之命脉也,当今盛世,让黎民百姓吃上优质健康的饮用水是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国政策的重要民心工程。
位于古偪阳城西,206国道两侧侯唐、城西、菜园、黄滩、三合庄五村民约4000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村民的饮用水质不达标问题一直是历届镇党委政府的心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头之事,原水质碱量大、味涩苦、性滑腻,只可洗衣浇地,不宜人畜饮用,且遇旱井枯见底,逢涝沟河四溢,无奈受资金困扰,镇村领导心急如焚却无法实现钻探深井、寻找甘霖的美好夙愿,村民们只能听天由命、无计可施。
时令走到2008年开春之际,此事柳暗花明出现转机,首先是加剧侯唐村高得友老人积极敦促其在外工作的儿子上下呼吁,经艰苦努力终于说服省市两级财政下拨专项资金25万元人民币,另有城西村时任党支部书记王方楼同志争得区财政鼎力支持10万元人民币,从而使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区水利部门于2008年9月底首眼新井开钻于城西村西,不料打到约 60米 深时遇到软层组织,只好再钻于侯唐村该址,最终于 11月11日晚8时,探到深达 278米 时井水喷勃而出,经检验水质优良,晶莹澄澈,甘甜爽口,喻之琼浆玉液,实不为过。
至此,政府千方百计、百姓期盼已久的天籁之水终于流进五村数千民众口中,村民们吃上健康环保、洁净卫生的长寿之水,圆了百姓美梦,了却政府心愿,大功总算告成。
为了让给家乡做出贡献的仁人义士永留芳名,让喝上幸福甘泉之水的今世后人不忘前人之恩,饮水思源,万世永昌,镇党委政府决定将此井命名为“宝泉利民井”,特勒石永记。
二00九年二月 日
超级炼器 最后的修仙者 网游之吸血生涯 腾龙神剑 邪影本纪 界王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民生工程”惠民心
“民生工程”惠民心
——太谷县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工程巡礼 民以食为天,“米袋子”、“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市民去哪里能买到菜,这也是件关乎民生的大事。于是,大型农贸市场也在此时应用而生了,太谷县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无疑成为关注民生、重视民情、顺应民心的一项惠民工程。
掣肘的迎桥市场
作为“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农贸市场与群众日常消费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我县的迎桥菜市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没有将其列入城市规划,于是便自发形成了 “马路市场”。虽然给附近居民买菜带来了便利,但由于占道经营也给运输、经营、仓储等带来了负面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我县的城市形象。再加上迎桥菜市场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设施简陋、环境差、管理不到位,处于无序、任意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制约了我县农贸市场向增加农产品流通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的大流通、大交易、大市场,及兼顾本地农产品零售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的转变。
探索经营新模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太谷瑞隆农贸批发市场承载着国家、省、市、县领导的关怀和嘱托,以团结务实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鼓足干劲,对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市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们依据县委、政府的规划要求,与环卫、建设、工商等部门配合对旧的迎桥菜市场逐步实施整体搬迁,目前,已吸纳60多家原有经营户入住瑞隆。
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在建设之初,公司董事长高温镖就确立了把社会公益性商业设施的农贸市场实施公司化管理,把明晰的产权关系作为公司发展方向的经营理念。公司与个体经营者按照“合作与双赢”原则签订合同,降低了准入门槛儿,广泛吸收了上到日交易额一万元的批发商,下到产品单一,自种自销的农民朋友,公司要求各经营者服从公司统一领导,公司也创造条件在不增加经营成本的同时,促使经营户进一步扩大进货规模,扶持商户发展壮大实力,培育龙头、发挥龙头的带动效应,从而使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实现逐步淘汰低层次的商业形态,公司还采用回购、补偿等多种措施,推动实现企业化经营。
开拓进取显效益
农贸市场是联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流通的主要渠道,是具有公用性、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2009年,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在县委、政府的协调与支持下,经过专业机构规划设计的可行性论证后启动建设,2010年8月投资2000多万元的瑞隆农贸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经过近10个月的试运营于2011年6月正式营业,一期工程可为经销户提供上下两层式批发商铺70多户,40吨位大型货车位45个,同时场内大跨度的交易大棚可为自产自销农户、社会零售经营者提供300余个标准化摊位,合理的规划实现了经营品种“分区布局”,使市场内的摊档柜台摆放整齐,门头招牌规格统一,硬件设施配备合理。
(同期声:总经理 高雅:)(同期声:菜农:)
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在狠抓硬件设施改造提升的同时,不断强化市场的软实力。公司设置了市场管理办公室,并配备15名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除负责农贸市场和周边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外,还按照地面平整统一、车辆招牌统一、饮食棚屋统一、经营人员服装统一、卫生保洁统一、计量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统一“七个统一”的要求,积极与质监、工商等部门联系配合,加强对上市商品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市场商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督,而县在市场各个区全面建立食品检测点,实施标准化、透明化、公平化检测,以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同期声:客户)
瑞隆农贸市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我县已初步搭建起了以农贸市场为主体的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民放心的“菜篮子”商品流通新体系。
每天凌晨4—6点是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交易高峰期,占到全天交易量的90%以上,据初步统计,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祁县、榆社、平遥、清徐、武乡等15个县市的客户来此批发定货,人流量达到了20000人以上,日均销售各类农产品超过了3000吨,瑞隆农贸市场的建成,既方便了瓜果蔬菜经营户批发和零售,也方便了城区居民就近购买。
(同期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的瑞隆农贸市场,生机勃勃,到处涌动着农产品现代化流通市场的春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布局合理化。瑞隆农贸市场按商品种类分鲜、活、生、熟、干、湿商品严格分区,根据市场面积大小和周边环境设置出入口,方便大型车辆及群众的通行畅通,市场内地面坚固、平整、防滑、耐腐蚀、易清洁。便捷、通畅的购物环境,使得市民更加省心。
——摊位规范化。瑞隆农贸市场招牌使用统一材质,摊档柜台摆放整齐划一,柜台高度统一,设有电子秤并、活禽类区存放、宰杀、销售完全分离,熟食及半成品的防尘、防蝇、防蛀、防蟑螂设施及洗手、消毒设备完备;粮油、干货、调味品设置了独立门面和货架。规范、整洁、环保的摊位,使得市民购物、就餐更加舒心。
——消费放心化。瑞隆农贸市场内,上、下水设施及照明用电一应俱全,市场内还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设施;设置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公平秤,建立健全了治安、消防、卫生等制度;设置卫生间、宣传栏、垃圾箱或垃圾临时存放点,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完善的设施与整洁的环境,使得市民买菜、就餐更加放心。
瑞隆农贸批发市场一改迎桥街旧菜市场的“散、乱、小”、“脏、乱、差”和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等不良形象。以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给群众营造了一个便民放心的“菜篮子”,如今新建的瑞隆农贸市场为我县农产品流通搭建起了新的体系,我县农贸市场从原来的“丑角”逐步转变成为了今天的“花旦”的新形象。
展望未来创辉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在董事长高温镖及总经理高雅的带领下继续向晋中市一流的商贸功能齐全、零售批发一体、贮藏流通体系健全、公司制管理模式的农贸市场迈进。今年,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启动投资3000多万元的二期工程,将建成晋中市首座单场内一万立方米、分隔式液氨制冷、可调控现代化冷库群,建设具有农副产品检测、市场一单式结算、集食品、商品安全监管功能于一体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综合管理中心,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肉蛋禽、海鲜配送中心。届时,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68亩的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形成一个沟通城乡农产品的流通网络和畅通的农产品购销渠道,搭建起“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平台,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市民买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从而,实现我县农产品走出太谷,拓展市场,外地农产品走进太谷,繁荣市场的经营目标。
(同期声:瑞隆农贸批发市场总经理:高雅:)“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县独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不断突显,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大太原经济圈的不断融入,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按照已绘制的蓝图奋进,相信,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建设一定会为我县乃至周边县市农副产品流通,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瑞隆农贸批发市场以当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为使命,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更加绚烂的华章„„
第五篇:点点滴滴为民心(模版)
点点滴滴为民心
——丹阳办事处开展民生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围绕“助老、助困、助残、助学、助急”目标,把关爱弱势群体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扎实做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倾力打造温暖“避风港”,为低保户、五保老人、大病患者、贫困家庭、贫困大学生、孤儿、留守儿童等城区特殊人群、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民生“艳阳天”,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比在家住着还好嘞”
1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丹阳办事处敬老院,一进入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现代化的健身器材,几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有说有笑地聊着天,活动着筋骨。无论是走廊里还是老人居住的房间内,都被工作人员打扫的干干净净,到处都是整洁、明亮的。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天早晨都会将走廊和房间打扫一遍。“俺在这里住着不孬,比在家住还好嘞,比家里面干净。吃的也好,啥都不用俺操心。”刚从外边锻炼身体回来的曹大娘,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家在芦庄社区,她和老伴儿在这里住了半年了。在采访中,敬老院的老人们表示,他们都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近年来,丹阳办事处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一直把建一流敬老院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老有所养,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档次配套、高标准服务的原则,把丹阳中心敬老院建设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敬老院内医务室、娱乐室、浴室、多功能厅、健身场所等一应俱全。房间配有适应老年人的硬板席梦思或木板床、电视机,并装有呼叫器。冬季有集中供暖设备,夏季室内有电风扇或空调,卫生洗浴场所等。在医疗防治上,敬老院为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进医院,并且费用全包。敬老院还经常组织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邀请社区老年协会到敬老院表演节目,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们真正“老有所乐”。
“将来我要回报社会”
桑贤鲁今年26岁,家住丹阳办事处桑屯社区。2012年8月他感觉身体不适,被医院确诊为尿毒症,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般出现在他和亲人的面前。这个家庭真是祸不单行,今年正月29日,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全家仅仅靠父亲打工挣的900块钱来维持生活。今年10月30日,丹阳办事处民政办的工作人员来到桑屯社区,将6000元救助款送到桑贤鲁手中,并为他办理了低保,同时为他申请了大病救助。
今年6月3日,一位年迈的老人将外孙朱素君写的一封感谢信送到丹阳民政办,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原来,朱素君就读于菏泽市实验中学,学习成绩优异,是一名孤儿,由姥姥、姥爷抚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民政办和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调查时,了解到这一情况,鉴于他家的实际困难,将他们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把孤儿生活补贴,由去年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720元。朱素君在感谢信中写到:“我虽然失去了母爱、父爱,但是我没有失去社会的关爱,没有失去你们对我的呵护…………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我要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点点滴滴为民心,丝丝缕缕关爱情,关键时刻施援手,筑起惠民“避风港”。以上只是丹阳办事处民政办开展社会救助的缩影,这些救助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所有被救助人的心田,使他们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不让一名大学生辍学
“挽将天上银河水,化作甘霖润九州”。今年8月20日,丹阳办事处民政办分别将3000元现金,发放到武屯社区考入山东政法大学的武雪、桑屯社区考入西安科技大学的魏嵩、大屯社区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的贾秀等10名贫困大学生代表手中。
近年来,办事处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时刻关注大中专学生、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从2007年开始,办事处开展“捐款物、献爱心、救贫困”,活动,出台《关于对辖区内大中专学生贫困生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办法》,按照应救尽救的原则,实施“四到位”,将救助大中专贫困生活动制度化,每年开展一次,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为促进救助弱势群体活动走向持久化、制度化、社会化轨道,办事处实行副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联系贫困户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遮风避雨”的“护身符”。今年,办事处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层、社区干部共对辖区269个特困家庭、未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户、困难群众等“一对一”的形式给予结对帮扶。党员干部每月都要上门看望慰问所联系困难群众,给贫困党员和贫困家庭送温暖。
丹阳办事处民政办主任李继虎对记者表示,在工作中,他们也会遇到群众不配合,工作不好做的时候。“之前,有一家老两口,他们有子女,但是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我们首先进行走访了解,再做他们子女的思想工作,但是怎么都做不通,子女就是不交赡养费。于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会给老两口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我处辖区内应该被帮扶的群众确实不少,从办事处党委到民政办,再到社区都很重视。我们经常走访,每天都会跟老百姓面对面的接触。只要能帮扶到的一定会帮扶,资金遇到困难,我们就去想办法,总之,不能让群众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在采访最后,李继虎对记者说。
记者王丹通讯员马学民
加一句领导讲话
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丹阳办事处党委书记杨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