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9:0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

第一篇: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

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

文晓琴

新课改轰轰烈烈地发动,各位老师本是满怀信心,指望过几年能修成正果,使我校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没想到一晃七年过去,许多语文课堂依然没有充满生命活力,语文教学依然高耗低效,多数学生依然不喜欢学习语文,教学质量仍然难于提高。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我通过集体反思教改,发现我校语文课改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设计缺乏“语文味”

“语文味”简而言之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最基本的不折不扣地在课堂上体现“三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

但有些语文课,教师很热衷于表演,动不动就拉几个学生表演,甚至有的教师不看文体,不看课文内容,只管让学生表演,结果教学重难点没有完成,既浪费时间有害了学生。

还有些教师误解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认为多讨论便是执行这一教学方式,熟不知他们的很多讨论。其目的不是为了深化对课本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围绕“语文任务”来组织讨论,而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这样就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

二、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通存在着只看到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其实我们教学生学习课文,只是通过学习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未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塘。

三、多媒体使用不当

多媒体的运用使现在语文课堂呈现出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但有些课堂,因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对文体的探究和学情的分析,片面认为只要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就契合了新课程理念,因而违背了教学初衷,出现了现代技术代替了传统手段;现在教学技术隔离师生之间的交流;现代教学技术僵化教学流程的教学误区。如有的教师认为诗歌因图象而形象,用多媒体画面代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不是自己品味语言,通过形象思维来联想,而是教师用直观的画面和音乐

来展示、告知,用多媒体代替学生思维,用画面和音乐框定学生的想象,制约了学生的思考。

四、名著导读的教学不当 新课改实施以来,“名著导读”这个栏目,一直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从学生的角度说,并没有通过“名著导读”,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而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课堂教学中,名著导读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为了应付考试而指导的“假阅读”。具体表现为教师平时不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考试时把教材后面“名著导读”中的一些知识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背下来就可;

2、缺少阅读指导;

3、缺少及时的交流评价。教师有时会叫学生去读名著,但过后教师却不闻不问,这种读又有何用呢?

五、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文学习评价存在评价目的的片面、评价内容狭窄、评价手段和方法陈旧、评价单一等方面的不足。如:有的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就不管学生课堂活动的质量如何,一味肯定表扬。

二、改进建议

1、认真解读教材。解读教材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材呈“有什么”;

二、是用教材“教什么”。知道“有什么”是决定“教什么”的前提。而“有什么”,应从两个层面解读,一、是微观层面解读,既从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的层面去解读,看课文或单元中包含着怎样的认知价值,如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价值、科普知识价值、知人阅世价值,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等等。

二、是从宏观层面解读,既从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及至整个学段去解读,看各种知识和技能训练编排的序列,把握教材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理解编者意图。

2、要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三味”。

“三味”指:“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

3、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整合。在教学中不能忽略传统教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让传统教学手段与现

代教学技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时应考虑:①现代教学技术不能替代教师的引员;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是为了摆设,制作时应考虑到它要能有效地表达成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多方位的对话;③图片、音乐、文字的使用要唤醒学生的意识;④运用教学媒体要以关注文本为前提,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为目标,设想的各个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对话的时空。

4、明确名著阅读的意义,在名著导读的“导”字上多下工夫。

“导读”应着眼于“导”,所谓“导”就是引导、就是带路。“导”是手段,学生的“读”,是目的。

5、学习评价要科学化。

学习评价要科学、首先要从评价内容入手,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综合多种信息,诊断学习情况,指明努力方向,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投入。其次,要寻找最适合的评价时机,运用最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语言要简洁而具体,有启发性、指向性。

语文课改发展到今天,确实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以上只是我从我校的教学反思中看到的几方面。望各位同仁多指导。

第二篇:我对课改的体会

我对课改的体会

冉德斌

现在孩子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更有合理的指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试永远是错,宁要不完美的课改,不要不课改的危机,通过一年半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面谈下一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是真的轻松下来了吗?

实施教改之后,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了不几句话,与以前的课堂比较而言,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的轻松了吗?没有,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多彩的课堂展示。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前置作业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用双色笔预习。由于老师备课充分,自觉的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不但积极而且有效的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疯”了吗?

在新课改上,学生再也不是安分守己的模样,他们有的站着,有的靠在课桌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讲台上说个不停,难道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课堂上,学生形态各异,好像很散乱,但学生都围绕学习目标而动是精力集中,所以神不散,要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亲自经历过程,获取知识,而不再是我们一味的去灌输给学生认知,要全力动员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展示课上,学生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上任何地方都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利用跟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自己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要充分相信并培养小组长,落实“兵带兵,兵强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四.如何然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1.分好组

每个小组中学生各异,但是不敢或不愿表现自己,可以在组内组长由针对性的选最活跃或最不活跃的各一个,带动发言,这样的效果还是不错了。

2.善于激励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体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千万不要讽刺挖苦。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会更好的耐心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关键是后必须挺住,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参与其中,这时候教学就轻松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我们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常常去发现和总结,这样我们很快地成长起来的!

第三篇:我对课改的认识

我对课改的认识

建国以来,国家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八次,可以说像走马灯似的。课程的改革,教材的改变,课标的修订,迫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之而改变,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名词便应运而生。

2008年9月,我开始分管我县的教育教学业务工作。当时,我就想,在我任职期间重点干三件事:一是规范常规教学;二是有重点地推行课改,最起码是在一小部分,甚至是个别学校推行课改;三是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我们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多方面征求意见,经过半年的修订,最终形成了“伊川县常规教学管理手册”,这个手册从学校的管理机制到教师的“备、讲、批、辅、考、评、纠”七个环节以及教学反思等角度都做了具体而规范的要求,自2009年下半年在全县开始正式实施。这个手册是个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是指导全县“建立基本教学秩序,对学校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文件。我们可以这样说,“抓常规万万丢不得”,因为抓常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一些同志可能会这样质疑:像你这样说,不用搞课改了吗?既然抓常规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搞课改做啥啊?或者说,常规还抓不好呢,还搞什么课改啊?持这种思想的老师不是少数啊!乍听起来,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然。搞课改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抓常规教学,而另一条腿就是抓教改教研。抓常规是为了夯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而抓教改教研则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我们每一位教师或者校长都在致力于上述的两项工作。我们只有更有效地抓好这两项工作,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2000年以后,我们县已经开始学习洋思、杜郎口的经验,全县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到那里参观的人次不少,我们也曾经把杜郎口的老师请到我们县做课,传授经验,我们推行了七八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本质上讲,基本上没有大的进展,现在为什么还要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呢?基于如下三个理由(理由当然很多,这里只阐述最重要的三个),我们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深化课改是新课程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的确定,新教材的编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就是:从教育对象上讲,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教育方法上讲,更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培养方面讲,更突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改革。

第二,深化课改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网络发达的今天,知识的传递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认识事物的方式都在转变。在这样的时代中搞教学,不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是不行的。

第三,伊川的基础教育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伊川基础教育的现状是: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学校布局不合理,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师配备不合理,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最关键的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和教师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工作,是在应付的状态下从事教育教学。这些因素导致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长期处于低谷。

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了稳步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方论证、多次讨论,经教育局党委研究,于2010年3月31日召开了我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效果好。会上印发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实施课改的方法、步骤以及具体措施,提供了经验模式,同时从组织上给予强力的支持。按照梯次推进课改的计划,我们确定了32所学校进行课改(其他学校不强制)。5月19日,我们召开了改革座谈会,会上,实验中学朱站菊老师的发言震撼了全体与会的同志。我在那次座谈会上讲“课改呼唤有锐气的校长”,对我县的课改,我一直讲:强化学习,致力于转变观念;鼓励大胆尝试,闯出路子;及时总结反思,扶正祛邪。

自4月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积极推进课改。比如,教育股、教研室的同志经常下乡调研,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学校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课改方法。教研室接连在《教学动态》上刊发“教研员论课改”系列文章,刊登试点学校的阶段性经验介绍。第二届中小学校长论坛班的主题就是“推进课堂改革,成就智慧校长”。我们还诚邀洛阳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到我县实验中学听课、研讨、把脉、会诊,结合我们课改实际进行指导,等等。通过努力,我县的课改已经稳步开展起来,但是,课改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更亟待我们解决。今天,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教与学”这个话题,谈一下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课改的精髓是什么?

精髓是什么?就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那么,课改的精髓自然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部分。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课改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教与学的理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所以,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就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弄明白这个问题对于整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认识非常重要。

目前,在教师队伍中对课堂教学改革持怀疑观望态度者大有人在。一些同志总是认为,多年的教学方法已经运用得很好了,教学效果也不错,何必要改变呢?个别同志甚至认为,课堂改革是胡闹,谁改革,谁吃亏;个别同志不但不能积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对热心课改的同志冷嘲热讽,对教育局以及学校的工作部署不予配合。

这是思想问题,对这些同志而言,观念不转变,课改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新旧教学方法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很难学到知识,所以教师就是课堂主宰者,教与学的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不学。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周而复始,差生越来越多,教师越来越沉不住气。

这样,我们就不能不研究一下教师的教书方式。这里有两种方式,试和大家讨论一下: 一是因教施教。因教施教是指教师必须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能力特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因学施教。因学施教是指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的差异,灵活运用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教学与学生的风格相匹配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因教施教和因学施教的结合,体现了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认识自身的特点,更要认识学生的特点,从而设计教学策略。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教离不开学。我们常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学生的差异与个性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必须了解把握学生的差异,因学施教。

新课程正是树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会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交往互动式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互助合作;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意味着教师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从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引领者和促进者”。

明白了这样的区别,有利于我们认清课改的精髓。我们不但要转变观念,我们更要探索适合自己的课改模式,以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改的模式有什么作用?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这种结构和方式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有一定的可操作程序。

我们要充分肯定模式在课改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如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等),重建新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一个既破又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破”比较容易,“立”有一定难度。“立”需要探索新路子,研究新方法。新路子、新方法还必须结合地域实际、学校实际。洋思的经验之所以被教育部认可,得益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强行推广;杜郎口的经验曾经被称作“杜郎口旋风”席卷全国,应该得益于“三三六”模式的强行推广。而且,他们的模式以“高效优质”为特点,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我觉得,离开了既定的模式,洋思、杜郎口都不会成为全国名校。

今天,当我们面对课改,观念不清、方法不明、束手无策的时候,模式的规范与指导意义更为重大。结合我县课改实际,我建议试点学校必须首先选准自己的课改模式。因为,课堂教学改革就像是一个人进行书法训练,现在,只是处于“描红”阶段,只有按照一定的模式描画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逐步地“脱贴”,之后才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选准自己的课改模式是搞好课改的关键一步,走妥这一步,才可以在今后的路程中走稳走好。

课改初期,一定的模式可以“迫使”大家行动起来,这是教师从事课改的“被动时期”。依靠模式引导教师达到“自觉运用模式,从事高效课改”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措施。

在课改起始阶段,模式的强迫性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战术意义。因为,课改的方法和策略来自于这样或那样的模式,备课、讲课等教学环节都是在既定模式下操作完成的。教师遵循一定的模式,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措施合理,方法得当,从而积累经验,日臻完善,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培养起自身从事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完成自身从传统型教师到课改型教师的嬗变。这就是战术,有了这样的战术,就有了颇有价值的战术意义。

我们不但要认识模式在课改中的战术意义,更要认识模式在课改中的战略意义。这就是因“脱贴”而形成的自己的风格——浓淡相宜,虚实相生,下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达到这样的境界,模式就成了铭记于心、灵活运用的东西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听说“杀猪杀屁股,一人一杀法”的说法,有人把这句话化用到我们的课改上来,认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化”。教无定法是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要看谁方法最科学,最简便,最符合规律。谁都知道,杀猪的时候,一刀捅进心脏的手法与“杀屁股”的手法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捷径,猪死得快,受罪少;后者是拙办法,猪死得慢,受罪多。我们的课改要“高效”,不要“低效”,这是必须树立的正确观念。否则,便无从构建“高效课堂”,也无从追求“课改中的高质量”。

如此说来,从被动运用模式,到灵活运用模式,这无疑是提高教师课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三、如何处理课改课堂中的“教与学”?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教师的课堂三大功能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是“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因时而教,因事而教”。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正确处理课改课堂中的“教与学”是我们必须研究并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是不容替代的。

长期以来,在倡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课改课堂总有一种错误导向,似乎说到新课程、新课改,课堂教学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然后是廉价的表扬、肤浅的肯定与模糊的评价。这是对课改的误解,淡化或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新课程中的新课改并不是要教师淡出课程,而是要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在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中,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一条课改核心理念应该是始终如一的教学行为,但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讲解、分析、点拨、启发、评价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个三主方针同样适应于课改课堂。

认真设计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要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问题;同时要养成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设计问题的能力。余映潮老师的课好就好在设计上。他给我们上过展示课《夸父逐日》,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的积累,到文本的解读,再到课外拓展与升华,余老师对教学的各环节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没有分组讨论,但时刻引导着学生在探索——按照余教师的设计在探索。余老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就是很好的课改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结合我县课改实际,我有五点建议,希望大家采纳: 第一,不要把所有问题全都交给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彻;

第三,充分备课,保证在课堂上正确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第四,结合学科实际,结合课时实际,创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第五,准确把握并使用教材。新课改的课堂,教师应该是“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学生的“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指导下的“学”。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追求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追求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的,教与学就必须是相融而不能分离的。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学习要求,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指导”。

我认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指导应该考虑这样三个要素:

第一,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依据教材,区分梯度;考虑学生,照顾多数;循序渐进,把握尺度。

第二,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方式。力求多样化,避开单一化;力求灵活性,避开机械性;遵循一定模式,兼顾学科特点。

第三,应重视课堂训练中的启发与拓展。让学生多做课时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以此为契机,启发引导学生自我纠错,自我总结;让学生多做发散性思维,在自由思维中寻找契机,诱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读自然与社会的实际问题,实现高效拓展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对全县正致力于课改的同志们有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学校的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向前看。团结不是口号,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胸怀,是互助友爱的体现,团结才能产生纯真的友情。搞课改更是离不开团结,百金安家,千金买邻,和谐的人际环境是我们取得课改成功的重要前提。十年数十年过后,当我们回首今天的成功与收获,我们更会为曾经并肩战斗而欣慰!

第二,希望学校领导尊重教师、相信教师、依靠教师。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是课改的指挥者,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教师是课改的真正主人!教师也要自觉拥护学校的决策,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第三,希望教研员搞好研究和指导,真正起到学科教研员的学科指导作用。教研员与科任教师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县、乡两级教研员,要体谅教师们的苦衷,要认真研究,深入课堂和师生交流,要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教师从事课改,切不可一知半解,信口开河。盲目地肯定或否定,既有伤教师的积极性,又有损自己的形象。我们的教研员要向洛阳市教研员学习,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既能深入细致地分析,又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使授课教师心悦诚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任何时候都是行不通的。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县基础教育的核心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坚定不移!但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知道,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等虽然参观学习者多,但收到实效者少。这说明“打破旧模式,确立新方法”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结合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我真诚希望,我们的教师在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精神,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新的理念,认清课改方向,探索课改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追求教学效益,为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对改进幼儿园大班《美术》课教学的建议

对改进我园外聘教师《美术》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前精心备课。根据5~6岁幼年儿的年龄、心智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做到教学目标正确,教学难度适中;充分准备教学图片资料、教具、学生实训器材等。不上无准备的课,对学生尽心尽责。

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重视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抓住关键知识,突出核心知识与基础绘画方法。注重讲练结合,边讲边练,或先讲后练,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不千篇一律。

3.重视发挥教师的教学示范和榜样作用。如在《画花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亲手在黑板上示范,边画边讲解,介绍花瓶的形体结构特点、各部分大小长短比例、水彩画特点、水彩着色基本技法和有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观摩老师绘画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鲜明直观的印象,产生“我也想动手画”的冲动。学生年纪小,头脑里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出几张从电脑上下载打印的黑白《花瓶》画,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画水彩花瓶,只能是“乱涂鸦”,学生竟然没有一件像模像样的作品。这种“成人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在幼儿身上,“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学生既学不到东西,又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经历一个打基础、模仿学习的过程,然后才有可能去创新。决不能一蹴而就。

4.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和学习难度。教师精心筹划,控制好每堂课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使学生每堂课上下来都能立竿见影拿出一定的学习成果,都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的收获,他们便可获得一种可贵的成就感,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再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必然会激发出强烈的绘画兴趣和巨大的学习动力。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学得少学得浅了,但实质上却是学得更好更扎实了。阿〃托尔斯泰说得好:“重要的是知识的质量,而不是知识的数量。”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2,应保证学生充分的动手绘画练习时间,老师全部讲解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为好。贯彻“精讲多练”原则。

5.加强课堂实践指导。应配备1~2名辅导老师,让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及时具体指导。近20人的教学班级只靠一个人去指导,实在是“心有余而人力不足”,难免顾此失彼。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前必点名考勤,编定学习小组,固定座位,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赛,比出勤率、课堂记录、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初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7.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爱整洁、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器材,不随意浪费;上课按时,不讲话,不乱走动,听从老师指挥,按时完成作业;课后整理课桌椅、绘画工具器材。从大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既教书,又育人。

以上建议,只是我们家长的一些看法,不一定全对,与任课老师切磋商讨,仅供参考。王老师是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美术造诣很高的老师。相信一定会用心尽力把我们的孩子教好。

美术班家长

2011-10-23

第五篇:地理学科课改建议

地理学科“四型、五步教学模式”实施要求

地理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实施“四型五步”教学模式,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课题的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学流程,从一般的教学内容上地理学科可以将一个单元为一个教学整体,实施“四型、五步教学法”。所谓“四型”是指:预习指导课——展示引领课——巩固提升课——讲评展示课---(活动探究课)四个课型。所谓“五步”是指:预习导入、确定目标----合作探究、质疑问题----展示交流、答疑解惑----教师追问、引领提升----课题小结、达标检测等五个教学流程。

1.预习指导课:明确目标——下发学案——自主学习——发现疑难——记录问题。操作方法:教师在编制预习学案的基础上,可利用新课前一天的自习课5-10分钟或一节课的课时教学的最后5分钟完成。指导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预习,引导学生熟悉学案——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记录问题。训练学生用好双色笔,学会的知识用蓝色,问题和疑问用红色。(鉴于目前地理课在学校教学中的所处的地位,不可能有单独的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指导,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将其合并到展示引领课的前面,将第一环节设计为“预习导入、认知目标”,并将此过程的教学时间适当调整为5分钟左右)2.展示引领课:预习学案、认知目标(1分钟)——合作探究、质疑问题(10分钟)——展示交流、答疑解惑(15分钟)——师生研讨、引领提升(15分钟)——课题小结、达标检测(4分钟)。

具体操作:在前一课预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围绕学案完成以下五个环节的学习过程:

(1)预习学案、认知目标: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由此可见,教师如何把根据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并变为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启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途径。“认定目标”这一环节在课堂中只用1-2分钟的时间,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对学案中涉及的学习内容整体认知的前提下,认知目标,领会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规范、导向、激励等功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质疑问题:在熟悉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围绕学案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各小组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小组内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还可以找出本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需要在班级内质疑、讨论的问题。各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准备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10分钟)

(3)展示交流、答疑解惑:教师可根据学案设定的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展示任务,可以事先预设小黑板(或利用教室的多面黑板)出示展示问题,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其成员进行学习成果及学习问题的展示,展示时要先展示成果,后展示问题,允许其他小组补充,可以进行质疑辩论。“答疑解惑”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性的答疑解惑,(这一过程可以解决一些小的浅层次的问题);二是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有意识提取与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学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或好的方法等,结合本课重点、难点问题,适时地进行引领性释疑、解惑(这一过程可以解决小组学习探究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及时的答疑可以对学生的解疑的思路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15分钟)

(4)师生研讨、引领提升: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成果或问题展示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展示了已经形成认识表象的学习成果或提出了相应的学习问题,需要有一个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对共性问题的解疑,这个评价和解疑的人既可以是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也可以是老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学习问题的具体情况,指定学生进行评价或解疑,也可由教师进行评价和解疑。这是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评价和点拨实现价值引领、知识引领和方法引领。通过教师的引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在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学案,形成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并能自己总结本节课知识点,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15分钟)

(5)课题小结、达标检测:达标测评是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最终环节,是检测并反馈课堂教学内容达标与否的重要手段。达标测试是学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利用好学习小组,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评定和检查达标情况,把准确的达标信息反馈给教师,使达标测评这一环节真正具有测试、评析、反馈、矫正、补救的功能,保证大部分乃至全体学生当堂达标。

3.巩固提升课:每单元授课完毕后,要进行单元知识的整合、巩固、提升(相当于单元知识整合课)。其基本模式包括“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学生展示、交流方法——反思总结、完成学案”五个环节。

操作方法:此类课型是在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对单元整体知识、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整体再整理,巩固、提升的过程。(1)、教师要预先设计相应的学案,将课时教学中涉及的学习目标进行整合,归纳概括为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学习目标的提升认知,理解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间的关系;(2)、在学案中对单元知识要进行总体的梳理,让学生明确哪些是要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哪些是重点要形成的基本技能。(3)、要结合课时教学中进行的相关练习,设计有利于“双基”落实的典型题,通过练习,再次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围绕单元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学习思考练习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展示,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5)、根据学生的学习交流情况,教师适时地对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反思总结,找出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检查漏洞,纠正学习中存在的偏差,对学案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整理,帮助学生构建关于本单元学习的整体知识的体系的认知,形成牢固的记忆和学习方法。

4.讲评展示课:也可以称为“单元回授课”,其基本模式是“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合作交流、展示思路——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要指导学生用好错题记录本。

此类课一般是在单元检测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查找错因,纠正错误,反思内化,二次达标,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其操作方法是:(1)针对试卷中出现错误的问题出,找出错误的原因: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帮助,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清出现的问题是个体认知的原因和还是小组共同存在的认知原因。(2)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出错的题型、类别、所在的知识结构框架的位置,通过小组的分析、反思,找出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因素,形成关于错误问题产生原因的共识。(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并由小组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解题思路(这一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中存在关于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4)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个别问题或共性问题进行重点的点拨指导,特别是在解题思路、认识方法、认知规律方面要进行相应的指导。(5)在扫除了解题思路障碍后,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单元检测的题型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理解知识规律的基础上二次达标,形成关于本单元体系、知识重点的牢固认知,巩固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进而形成自觉纠正错误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纠错记录,建立纠错记录本,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强化逻辑思维,时刻注意减少解题错误的学习素养。

5、活动探究课:针对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课堂活动的内容多,与社会实际生活、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因此,教学中经常要设计活动探究课。其基本模式是:结合教材、确定主题----师生共议、确定形式-----开放资源、合作探究----明确任务、全员参与----归纳总结、提升认知。

探究活动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1)、教师结合教材在备课时提前进行整体设计,确定每个学期各教学单元的探究活动,并认真规划设计活动的程序,每次活动中都要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

2)、师生商讨、确定活动形式:每次活动时,教师都要与学生商议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形式的规划设计,让每次探究活动都成为学生乐学的爱学的乐园。根据学科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活动形式。

如:地理探究活动课的活动形式主要有:

(1)专题活动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地理故事、地理影视评论、地理现象、变化原理评析和地理小论文撰写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述与写作能力。

(2)艺术创新型:把地理知识进行艺术加工,编成歌舞、戏曲、相声、小品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特长爱好和高尚情操。

(3)技能培养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编辑报刊,制作幻灯投影、地理事物模型和地形模型,编制地理录像片、计算机软件等,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地理的综合技能;

(4)参观访问型: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考察地理遗迹,采访地理事件知情人,地理旅游等活动方式,将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由校内走向社会,开阔学生视野,把所学地理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活动资源的类别、来源;介绍学校的图书室相关书籍、介绍网络资源的相关网站等。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资料搜集、整理、研究的任务。

4)、教师针对具体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的任务(最好由各学习小组自由选取活动任务),确定准备时间。要让学生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展示的机会,各层次任务有人具体负责,每一活动层次都内容充实,活动充分,人尽其才,全员参与。

5)、活动课结束前教师进行总结。首先是总结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的进步和收获,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其次是表扬、奖励表现出色者,扩大活动的认同面,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针对活动课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作好心理准备。

下载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课改之美术课的心得体会

    对课改之美术课的心得体会 教师:俞小梅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美术教育也不另外,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很多的......

    我对课改之美术课的心得体会

    对课改之美术课的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美术教育也不另外,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很多的让学生在快乐......

    我与课改

    我与课改 厦门市第四幼儿园 龚欣 厦门市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三年了,这三年也是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三年,因为课改经历的三年是我由一名一线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

    我课改感受

    我的课改感受 我小孩今年是四年级了,我们以前上学时,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仅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执行者,学生也是被动地......

    我谈课改

    我谈课改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

    对改进单位工作的建议

    对改进单位工作的建议 1、 2、 加强集中学习,特别是要对新进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培训,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 3、 工资、职称、考核等......

    教学课改的建议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自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辛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随着课......

    2016---2017学年课改问题及改进

    2016—2017学年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新学期里,为了顺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成绩,学校领导和全体初一教师认真总结,对前一阶段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