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控

时间:2019-05-12 00:4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控》。

第一篇:浅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控

浅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控

随着农发行信贷支农力度的逐渐加大,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加上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当前农发行信贷风险有不断积累扩大的趋势。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保持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农发行风险管理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当前农发行信贷风险表现形式

(一)农副产品市场风险。储备粮油和最低收购价粮食的信贷风险国家财政认可,而对于准政策性粮棉油和商业性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国家没有明确的信贷风险保障政策。从近几年农发行业务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商业性信贷规模大幅增加,来自宏观环境的农副产品市场风险成为最具杀伤力的信贷风险之一。近年来粮油价格波动起伏大,受国际国内经济危机的影响,收购的市场价粮油品种销售情况不理想,特别是收购贷款回笼较慢、潜亏较多,由此引发的客户经营风险极易转化为农发行信贷风险。

(二)企业法人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少数客户道德信用意识淡漠,缺乏偿债意愿,甚至以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或者使用虚假证明文件和虚假产权证明作抵押等手段,蓄意诈骗贷款;缺乏长期经营理念,一旦经营出现问题就以各种形式逃废银行债务;获得银行贷款后随意改变贷款用途,采取私设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等形式,投向股票或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

(三)贷款客户经营风险。表现为客户治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经营和经验式管理阶 1 段,行业、技术起点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贷款客户由于决策失误、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盈利空间萎缩等原因,无法按期还款。近两年农发行中长期贷款占比逐年增加,贷款资金趋向长期化,客户经营造成的潜在信贷风险大量后移。

(四)贷款资格准入风险。少数基层行在业务发展和客户营销过程中,由于在客户战略性调整中饥不择食,注重客户营销数量和信贷投放规模,忽视了少数客户自身先天性不足,对客户的资格审查和信贷准入没有严格把关,形成信贷风险。

(五)内部管理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少数贷前调查报告仅根据客户相关文字材料摘录、整合,没有深入探究客户真实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由此形成的调查结论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情况。贷款风险保障条件落实不严,对借款人、担保人、抵(质)押物审查不严。贷后管理表面化,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失灵,对贷款预警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臵等。

二、防控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

农发行要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来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从管理理念、客户营销、方法、方案、体系、管理工具、市场走势、绩效考核、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完善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是目前农发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提升理性认识防风险,牢固树立全面风险防控理念。履行国务院赋予的政策性职能,加快业务发展是目前农发行的主题。但农发行信贷支农、建设新农村,面临着比商业银行更高的 2 信贷风险,所以必须牢固树立全面风险防控意识,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防控理念贯穿于单笔业务、每条产品线、市场区间和业务单元的日常工作。要树立和健全“五种风险管理理念”,即一致性理念,确保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全面性理念,确保风险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所有风险都有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独立性理念,健全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制;权威性理念,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具有高度权威性;互通性理念,健全信息系统,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二)严格把握客户准入条件防风险,加大对客户结构的调整。一是将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把好客户准入关,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关口和关键环节。在客户营销过程中,要提高对客户风险和发展前景判断和识别能力,收集和分析贷前信息,利用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来查询,努力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防止“病从口入”。二是引入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客户的资信进行动态评级,调优客户结构。建立健全适合农发行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指标和评价体系,信用评级指标要注重客户的成长性、盈利性等要素。通过综合信用评级将客户分类,对信用度差、资产负债率高、产品竞争力弱、经营不规范,或体制差、产权不明、股权分散的客户实行退出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经营效益好、履约能力强和所属行业持续景气的优质客户找准投入点,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三是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入。紧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加强对相关产业和行业政策的调查研究,围绕重点企业及项目优化投向,积极支持风险低、可持 3 续发展的重点涉农产业。

(三)研究市场走势防风险,依据市场确定信贷政策。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供求走势决定客户经营风险的大小。要适时分析市场走势变化,科学把握好贷、收、存、销的关系,科学确定贷款投放的时间、额度、方式,帮助和督促贷款客户将信贷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农产品收购贷款投放和管理过程中,当价格高开高走时,督促客户边购边销,快购快销;当价格低开高走时,先多投放贷款,后逐渐减少贷款投放,控制贷款投放节奏;当价格低开低走时,适量增加贷款投放量,增加企业库存。充分运用信贷杠杆,引导企业理性把握市场走势,在价格上涨时不盲目“赌市”,在价格下跌时不慌乱“畏市”,降低经营风险。

(四)健全预警机制防风险,构筑信贷风险的“三道预警防线”。第一道防线是行业定期分析预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应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仅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产品供求、产业发展现状、困境、趋势,揭示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利用客户贷款申报资料和CM2006数据,定期采集反映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揭示客户经营情况和所处行业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农发行信贷支持客户及产业的主要风险,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应对。第二道防线是客户资金和库存的预警预报,主要是对客户的资金流和贷款物质保证度的适时监测,密切关注客户的不正常关联交易,及时预警。第三道防线是客户贷款到期或逾期的及时介入。要进一步理顺、明确客户和风险两个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职责和工作协调机制,客户部门要积极参 4 与到风险管理中,发现风险就要及时向风险部门预报,风险部门及早分析调查,及早处理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五)规范信贷流程防风险,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强化客户经理的信息搜集分析职责,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二是建立适合客户特点的贷款审查制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适当简化贷款审查程序,健全客户统一综合授信制度,逐步建立客户贷款的标准化技术手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三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除客户的财务信息、信用记录外,应注重客户主的个人素质、信用、能力、客户技术、产品、市场现状与前景等软信息。四是根据客户风险、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贷款方式。如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保证担保贷款等。五是加强对客户经理和风险专业人员的培养、储备和配备,强化尽职管理。用好《客户经理贷款管理尽职手册》,构建“尽职免责、失职必究”的责任追究体制。

(六)健全补偿机制防风险,有效落实贷款风险补偿措施。一是落实好“三金”制度,即贷款客户要在开户农发行存入一定数量的法人保证金、贷款风险保证金和自有资金。当客户不能按要求偿还贷款本息时,要从客户法人保证金、贷款风险保证金、自有资金、其他业务收入和以前年度利润等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来源,尽可能控制信贷风险,避免信贷风险的累积扩大。二是落实好合规合法足值的担保措施。客户经理要全程参与担保资产评估,逐一核实担保资产,合法确定其市场价值。在日常信贷监管活动中,不仅要核实担保贷款的安全性,还要检查担保实物和价值是否发生变化,防止担保物品减值、损失和转移。三是落实好贷款形成实物的财产保险,并将农发行作为该保险的第一受益人。

第二篇:浅析农发行信贷风险及防控 调研报告2013年18期

调研报告

第18期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

2013年10月11日

浅析农发行信贷风险及防控

银行信贷业务具有风险高、收益突出、对经营的影响举足轻重的特点,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拓宽,客户类型及客户结构趋于复杂,面临的信贷风险趋于多元,防控难度日益增加。信贷风险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其不确定损失容易被忽略。而风险总伴随信贷活动存在,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的风险防控,对确保农发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笔者结合其在日常信贷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农发行应如何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要切实加强信息核查比对,提高贷款调查质量 农发行进行调查评估时,有些敏感信息客户不愿披露,调查人员难以获取客户全面的信息;还有一部分客户出于各种目的对财务报表、经营信息进行过度修饰,调查人员稍有不慎就会被误导。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把握贷款对象的真实状况,调查就是要加大对客户信息真实性、有效性的甄别力度,对新准入客户而言更是如此。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少数客户存在两套以上的财务报表。2008年6月由银监会和国家税务总局牵头的银税信息共享系统上线试运行,根据要求在大连、济南、长沙三地的各家银行和税务部门分支机构纳入试点,该系统被定位为银行和税务间共享客户财务信息的平台。根据农发行总行要求,参与试点的分支机构要及时将系统返传回的税务报表与农发行报表进行比对,着重要对财报中的“资产总计、负债总计、所有者权益总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1项重要财务指标进行比对。11项财务指标的最大差异不超过±5%(含),或差异超过±5%但差异绝对数额不超过1万元视为一致。11项财务指标的最大差异不超过±20%(含),或差异超过±20%但差异绝对数额不超过10万元视为基本一致;1项财务指标最大差异超过±20%为不一致。笔者却发现有个别企业的两种报表的11项指标不一致。而单纯从银税报表的不一致就断定客户的财务报表存在舞弊有些武断,但从侧面反映出了银企、税企之间均存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主要:一是有的客户为了满足多向银行融资或套取政府补贴的不良动机。提供的财务报表多通过虚增利润或虚减成本的方式,夸大其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来实现获得更高额度银行授信或达到领取政府补贴条件的目的,有的客户还要求中介 机构配合提高押品的评估值来满足其融资需求。因为审计评估费用最终由客户支付,受聘的中介结构往往会更多的考虑费用支付者的要求。二是有的客户为了实现避税的目的。提供的财务报表多通过虚减利润或虚增成本的方式,隐匿其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来实现避税的目的。三是有的集团客户为了上市,根据中介结构建议对财务数据进行了较大的的调整,有的是在多个二级科目下出现此增彼减,有的是对多个分公司、子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合并。目前,信用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仍有一些制度尚未完善,自然人和法人对“信用”还有很大的认识提高空间。承担信息违约成本很低、查处概率很低是造成信息违约屡见不鲜的重要原因,亟待健全完善商业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认识到信息不对称现象短时间无法根除,必定要历经一个长期过程。建议农发行进一步加强对客户信息真实性、有效性的核查,提高调查质量,确保业务平稳有序发展。

二、要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监测预警,做好客户维护与服务 农发行现有的粮棉油全产业链客户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客户中,有一些无行业技术优势、无规模优势、发展能力差、盈利能力弱的续贷客户。通过对一部分二级分行和支行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这些弱质客户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造成生产经营无序;二是盲目的固定资产扩张、大肆进行长期投资占用了营运流动资金;三是预定的产销计划无法实现或是销售收入中有大量的应收账款而造成资金链吃紧;四是生产技术落后、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的技术劣势;五是市场原材料价格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原材料价格突然上涨,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工资的上涨人导致无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六是经营收益被关联企业或实际控制人抽走;七是日常经营过于依赖信贷资金,频繁在多家银行间“拆 东墙、补西墙”来维持日常营运;八是由老企业改制而来的客户,保有大量有价无实的资产,经营一旦陷入困境必定每况愈下;九是财务不规范,股东连年进行利润分配,企业经营陷入窘境;十是企业法人代表、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漠,还款意愿不强甚至毫无还款意愿。

对此,笔者建议农发行要及时关注弱质客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系统核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网络监督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这批客户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植根于“三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这批客户,因势利导让其实现有效发展意义重大。客户维护工作做到位,就能正常经营进而获得有效发展;客户维护工作不到位,经营陷入困境出现风险继而转嫁农发行。而做好客户维护的关键就是“规范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缩短办贷时间”。

三、要正确认识抵押担保,走出“担保贷款无风险”误区 在日常信贷业务操作中,不能过高看重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担保落实到位即可放款。殊不知担保只是为贷款提供了一种补偿手段,并未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我们着重应关注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是否能够落实,重点应该核查企业资产流动性、现金流是否充足,偿债能力及信用情况的动态。在担保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一)无法准确的确定押品的评估价值。农发行现阶段押品价值评估大多委托给中介机构,但事实证明有许多贷款存在押品估价虚高的问题。当办贷人员觉得抵质押物价值虚高时,由于中介机构的资质及专业性,调查和审查人员普遍缺乏质疑及辩驳的依据。正是基于此,而造成有的中介机构只考虑牟利,一味的满足贷款客户 的要求不顾执业准则,导致押品评估价值虚高。

(二)贷款担保为非优质担保。农发行的很多贷款形式上采用的是担保方式,但因担保物变现能力不强或变现存在较大的法律壁垒而使担保形同虚设。一是采用动产抵押的方式的贷款,包括大量的存货及专用生产设备,变现能力不强且后期操作繁琐。二是有的贷款采用非上市股份制公司的股权质押,目前该种质押的法律基础尚不完善。因为这种质押方式的生效是以在股东名册上登记质押为准。但是股东名册的保管机构为公司本身,对于银行而言存在很大的风险。三是有的贷款采取资源性资产作为抵押,如:小水电站的机阜作为房地产是不具备太多价值的,但其作为资源性资产受水资源丰沛与否影响大,还与机阜机器设备后期养护有关。四是采取土地抵押的土地未缴纳出让金,调查评估时未剔除出让金,或是抵押物涉及大宗农用地转用的,存在农田水利基金等多项应缴税费。五是关联企业互保风险控制难度大。一方面进行互保的客户均为涉农企业,不具备行业多样性。关联企业之间相互参股控股,容易虚增资本放大担保能力,并且很难判断关联企业实际担保能力和担保总量。另一方面这种担保又以我行借款企业之间的互保居多,风险隐患仍旧集中在农发行系统内并未实现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

对于贷款担保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一是客户未来的现金流才是贷款还本付息的主要来源,担保使贷款多了一种补偿手段但绝不意味着贷款就毫无风险。二是担保尽量选用通用性强、容易变现的资产。三是尽量规避缺乏操作先例、担保权利实现存在法律障碍的冷门担保。四是对于关联企业互保要慎之又慎,尽量引入专业的融资担保机构等手段。五是明确担保贷款各部门职责,加强对评估中介机构的管理。

四、牢固树立全程风险管控的意识,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目前,农发行一些基层行存在全程风险管控意识不强,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中审查把关不严,贷后检查不够深入细致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范办贷流程,提高办贷质量,严格执行贷审分离制度的同时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一是证、照、账、簿、抵押登记等必须前往实地核对;严格客户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审核,确保调查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加强各项数据的横向比对,核实财务报表、征信系统报告、CM2006系统中数据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确保贷前调查不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从严把关,加强对调查报告中财务数据、客户信息勾稽关系、逻辑信息的合理性、合规性审查,利用CM2006系统、综合报表平台、集中统计系统等电子化系统的风险监测功能,发现信贷事项可能潜在的风险。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深入化、细致化,要关注借款人贷后资信变化情况,抵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

(二)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及评估、审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应组织加强对《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的学习,加强对农发行的各项贷款管理办法的学习,并学习应知应会的财务报表审计知识和资产评估知识,为防控信贷风险打好基础。

(三)要加强对各级行信贷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让约束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各级管理行应该科学完善现有的考核办法,杜绝为完成任务指标而“乱放贷、乱管理、乱担保”的做法。

五、要多方协调,千方百计化解现有风险

如何化解风险是银行的重要课题,基于农发行的客户特点和业务特点,化解风险应该坚持“自救为主、外力为辅”的原则。

(一)支持客户发展化解风险。对那些已出现风险但仍可正常经营的客户,应报着谨慎支持的态度,帮助客户发展最终实现走出困境。

(二)用发展的方法化解存量风险。对于形成重大风险且无力经营的客户,在采用各种手段积极清收后仍有损失的,不妨考虑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地方政府多渠道、多方式、多领域的合作,积极消化剩余的风险。

(三)投贷业务并举化解风险。农发行的投资业务业已起步,随着各项投资业务发展并步入正轨。利用投贷业务协同可以更有效的化解风险。一是涉农股权投资业务可以让农发行透过控股或参股的基金,更真实全面的了解到企业的经营信息。二是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当该项业务常态化后,在构建资产池时可以适度将部分风险贷款入池,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整体盈余来弥补风险贷款造成的损失。三是农发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正在积极向财政部、银监会申报中,现已经得到领导的重要批示。具有农发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若成立后,因为金融租赁业务具有既融资又融物的特点,相对于直接购臵大型固定资产而言,客户在短期内不用筹措大量的流动资金,客观上又满足了对大型固定资产的需要,这可以有效的化解客户的流动性风险。四是农发行的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融资担保公司、设立村镇银行、保险等其他投行业务,也可以发挥其与信贷业务的协同最终实现化解信贷风险的目的。

(国际业务处 甘惠芳)

编辑:王宏政 陈 斌 周助青

报:总行办公室、研究室、《农业发展与金融》杂志社 送:本行领导、各处室

发:各二级分行、省分行营业部、各县(市)支行

第三篇:农发行信贷风险及对策

如何防控农发行信贷风险及对策农发行林西县支行/于庆云

随着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完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性贷款急剧增加,其信贷风险的形成,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弄清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找出控制对策,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杜绝新增不良贷款,提高农发行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下面,就农发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控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信贷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政策性风险。农发行是唯一的政策性支农银行,其客户、信贷产品都是围绕着支持“三农”而设计的,对国家经济政策依赖性很强,一旦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客户因无力承受政策性变化带来的后果,其风险就会转化为农发行不良贷款。如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粮食供应任务,当粮价上涨时,为完成政策性任务,农发行也必须按市场价支持企业购进高价粮食,当供应粮价格高于国家补助款时,地方财政又不愿拿钱补贴,致使向退耕户供应粮食政策改为发放现金政策,政策的变化使粮食企业购进的粮食无法顺价销售,其价格亏损直接形成了农发行的不良贷款。农发行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在农业这一块,而农业是弱质产业,围绕农业开展经营的企业一直都是保本微利,抗风险的能力很低,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不利于企业变化时,都会给农 1

发行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2、信息风险。农发行发展商业性贷款,起步晚,贷款对象单一,在项目选择上比其它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劣势,特别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农发行难以从根本上把握贷款对象的真实情况。一是农发行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现在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时,主要依赖借款人自己提供的信息和资料,现有技术和条件决定了信贷人员难以与借款人股东、供应商、客户及企业主管部门和其他贷款行的进行沟通,造成第一手调查资料不全面,从而留下信贷风险的隐患。二是农发行获取的信息有利于贷款对象。有的客户,虽然按照农发行的要求提供了各类信息资料,但信息资料是对企业有利,虽然手续合规,但不足以维护农发行权益,信贷风险实际已潜伏其中。三是农发行对信息是否虚假难以做出判断,有的企业为骗取贷款,提供虚假的信息误导贷前调查的准确性,其表现形式往往是故意夸大财务指标,使农发行信贷人员用通常的分析方法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如果将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就很难保证信贷资产不发生风险。

3、操作风险。农发行现有的贷款从立项调查开始,办理抵押担保手续,上报审查审批,到最终签订合同发放贷款,要经过许多步骤和环节,涉及的许多法律规定和内部规章制度,稍有不慎,就将出现操作风险,给信贷资产埋下风险的隐患。如忽视第二还款来源引发的风险,信贷人员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重点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及资金归行、分割收贷

收息等方面,比较容易忽视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调查,特别是担保人的担保资格、抵押物变现损失等,对此调查把握不好,当第一还款来源受阻时,贷款就很难如期收回;在办理贷款时,由于登记在先,办贷在后,因此,办理登记贷款的合同往往会提前于贷款期限,如果信贷人员操作不慎,就会发生贷款抵押登记期限已过,而贷款期限还未到期的情况,造成抵押担保合同失效,从而形成信贷风险。

4、素质风险。农发行过去长期承担的是粮棉油收购贷款的供应和管理,管理方式主要是封闭运行,面对日益开放的商业信贷业务,其经营管理素质低下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一些贷前调查流于形式,缺乏认真和谨慎的态度,对项目评估缺乏深度了解,甚至一些项目贷款评估就是在客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补充有关还款内容而形成的,评估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大打折扣。再如对客户风险的评估重视不够,一些信贷人员简单认为只要贷款办理财产抵押登记后,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就算到位了,不重视对客户风险预警信号的收集、分析,更没有对客户的还款意愿进行深入了解,这些都将成为信贷风险的成因。同时,农发行现有的贷款调查、贷款管理、贷款决策以及贷款责任的承担,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不重视贷款条件的落实,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不重视客户还款能力的变化,对担保措施监管不力等等还普遍存在。据调查,因农发行自身管理素质低下而形成的信贷风险不在少数。

二、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建立政策预警机制。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事先都有一定的征兆,如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政策发生变化之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就出现了粮价持续上涨,价格已远远高于国家补助标准的情况。因此,农发行要加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家经济、金融产业政策变化的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对信贷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提高政策应变能力,有条件的可成立政策研究办公室,专门评估国家政策变化对农发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制定政策性业务风险识别标准。基层行也要设立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抽调有责任心、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人员参与,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和信贷业务发展的特点,经常性地对政策性业务实施标准化、流程化的风险管理,以降低政策性风险转化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可能。

(二)强化以法治贷意识,努力化解行政干预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农发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农发行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地方政府,而要化解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依法行政、依法治贷的方法对抗行政干预。对涉及农发行权益的房地产抵押,我们要依据《担保法》、《物权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据理力争,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还是能够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地方政府要求支持的项目,农发行要坚持信

贷原则,依制度规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担保手续,或者要求有政府背景的信用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做好农发行信贷风险的转移和化解工作,确保农发行发放的每一笔贷款不因地方政府的干预而发生信贷风险。

(三)强化贷前调查和信用评定工作,确保信息详实可靠。掌握真实、有效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是信贷投放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农发行必须在贷款发放前克服困难,采取措施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收集信息资料。如利用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通过他们的有效运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自行收集资料。要求信贷管理人员深入第一线,与借款人的股东、供应商、客户及企业主管进行充分地接洽和沟通,收集资料。三是充分利用征信系统收集资料。目前,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和工商管理局征信系统均已开通,农发行可利用这些渠道查询企业的资料。四是通过分析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先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利用其真实的信息资料,做好贷款调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确保农发行的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资料都是真实有效的,以降低决策风险。

(四)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针对农发行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应采取积极对策,通过加大信贷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来防止在实际工作可能出现操作风险,在具体的实践中,农发行要经常性地举办的信贷业务培训班,讲授法律、经济、信贷管理等综合知识。每当信贷业

务发生变化时,先召集业务素质精良的干部,研究开展这项业务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做为信贷警示,提示信贷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应避免出现操作差错;还可以采取派遣信贷人员到其它商业银行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农发行自身因不熟悉法律等知识而导致的操作风险。此外,农发行可收集本系统内因操作不当而形成信贷风险的案例,让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教育身边的人,以警示后人,杜绝因操作不慎而形成的信贷风险。

(五)建立复合型人才促进机制,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农发行信贷人员承担着信贷资产管理的责任,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发行的经营效益,因此,建立信贷队伍复合型人才促进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强化信贷队伍建设,从源头上注重信贷队伍的素质,严把进人关,将具备管理技能、有责任心的职工选拔进入信贷队伍;其次,要督促信贷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确保每一个信贷人员都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再次,采取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根据信贷人员付出贡献的大小,可在薪酬上给予倾斜,严格考核,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或者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人,应退出信贷队伍。通过建立激励政策,严格的考核政策、以及退出政策,确保信贷队伍综合素质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四篇:防控信贷风险

防控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信贷管理的一种再监督行为,它是监管部门依据国家金融法律、规章,对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对信贷管理组织体系,贷款的审批、发放、管理、回收等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检查、考核、评价方法的总称。

其目的是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各项平衡制约机制和责任制,并有效地执行,防止因制度的漏洞或执行不力及监督控制不严而出现高风险贷款、以及以贷谋私等不良现象,切实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关键词: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信贷管理;贷款发放

1.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评价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围绕防范控制风险的各项操作程序、方法、管理制度、办法等机制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四项要素:

1.1信贷策略。评价金融机构制定的信贷策略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中央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考虑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点,是否遵守审慎原则,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从严掌握贷款规模,选择贷款对象,有无盲目扩张行为;信贷策略是否形成规范性文件,并被每一个信贷人员知晓、准确理解执行。

1.2组织体系。评价金融机构是否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要求建立了信贷操作和管理互相制约组织体系,贷款的发放和管理是否

由两个以上部门或岗位分别承担;是否建立科学、民主的贷款审批机构;信贷人员的选拨是否建立了任职资格和优胜劣汰制度。是否设立专门内审部门对信贷业务全过程进行再监控并向最高决策层报告。

1.3操作程序。贷款发放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制订明确的操作方法并以书面形式确立下来,是否严格执行。

1.4管理制度。包括日常检查、清收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监测管理、岗位责任制、信贷资产保全等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信贷管理组织体系的内部控制

信贷管理组织体系是指根据信贷业务环节的内在要求和平衡制约机制要求而进行的机构或岗位的配置,包括信贷业务操作部门或岗位、信贷审查管理部门或岗位、贷款发放审批决策组织的确立及其职能和职责、内部稽核部门的设立及其职责履行情况等。信贷管理组织体系是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组织准备,是加强信贷风险内部控制,防范控制信贷风险的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规定,贷款发放应实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一项信贷业务应由两个以上部门或岗位完成,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分离贷款调查评估和审查、检查的职能,分别设置信贷调查、发放和信贷审查、审批、管理的机构或岗位,并要求根据贷款额的大小确立各级部门的审批权限,建立相应的信贷审批委员会或审批小组,保证每笔贷款由互相制约的两个以上部门或岗位来完成;并建立信贷风险内部稽核监

督、报告制度,保证贷款的发放处在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之中。3 贷款发放内控要求

贷款发放是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控制,隋况对信贷风险的大小具有很大的影响。贷款发放应具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审批发放的全过程,这套程序应顺序经过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信贷业务人员进行贷前调查评估并签署意见,信贷审查人员对贷前调查评估的真实,陛和科学性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上报有权审批人审批,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担保贷款还要签订担保合同)。对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各金融机构都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以防止贷款发放的随意性或违法乱纪行为。对贷款发放内部控制进行稽核评价,就是要稽核评价各环节操作方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1审查借款人资格。借款人提交贷款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后,贷款人首先要根据金融法规的规定,审查借款人是否具备贷款条件。借款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1)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且符合以下要求:a.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b.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须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c.已开立基本帐户或一般存款帐户;d.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

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过其净资产总额的50%;e.资产负债率符合贷款人的要求;f.申请中期、长期贷款的,新建项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项目所需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3.2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1)贷前调查评估。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的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押物、保证人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贷与不贷、贷款期限\贷款方式等意见。信用等级评估应当根据借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财务收支状况、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要素进行。

(2)贷时审查。信贷业务部门对受理的借款人申请贷款的可行性进行调查评估并签署意见后,移交审查部门审查。审查人按照有关规定对调查评估结果进行审查核实,提出意见,按规定权限报批。

(3)贷款审批。审批人接到审查部门报采的资料后,应按规定的方式组织有关信贷管理人员或专家对贷款发放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并确定贷款期限和方式,签署审批意见。

(4)签订借款合同。所有贷款应当由贷款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应当约定借款时间、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保证贷款还须保证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或保证人在借款合同上载明与贷款人协商一致的保证条款,加盖保证人的法

人公章,并由保证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署姓名,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应当由抵押人、出质人与贷款人签订抵押合同、质押合同,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

4.信贷管理的内控要求

信贷管理内控是指金融机构在运用信贷资金时,对贷款在贷出之前调查评估,贷时审查核实,贷后监督使用,回收本息,监测预报风险,资产质量分析,控制化解风险以及确定贷款方式、期限、利率,规范信贷档案资料等一系列制度、办法的总称。由于贷前管理和贷后的管理分属两个重要环节,且习惯上所称信贷管理较多的是指贷后管理,而且贷前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在前一节已经述及,本节所称信贷管理内控专门指贷后管理各项控制制度,包括贷后检查,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信贷资产质量监管,信贷资产保全,贷款本息清收以及信贷岗位责任制等方面的内容。贷款发放之后管理好坏,同样对信贷风险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强化对信贷管理内部控制情况的稽核评价。《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以及中央银行制订颁发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和各金融机构制订的贷款管理规定都对贷款发放之后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如下:

(1)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

(2)贷款回收。贷款人在短期贷款到期1个星期之前、中长期贷款到期1个月之前,应当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单;贷款人对逾期的贷款要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单,做好逾期贷款本息的催收工作;贷款

人对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归还的贷款,应当按规定加收罚息;对不能归还或者不能落实还本付息事宜的,应当督促归还或者依法起诉。

第五篇:信贷风险防控学习心得

信贷风险防控学习心得

2015年9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我行在杭州举办的“ ?????”的学习班,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认真地学习了信贷风险防范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其中,老师对信贷风险防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刻讲解,并组织了实际案例的讨论、演示和点评,既有实务操作又有理论讲解,使我对信贷风险防控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一、贷前调查是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贷前调查不全面、资料收集不全;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欠核实,缺乏对假信息、报表的防范;存在由社会上不正常现象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信誉调查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借款人注册资金未到位或抽逃公司注册资金。有可能导致贷前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失去保证贷款安全性的意义。

二、贷时审查是风险防控的再保险。

若贷款审批机制不完善,轻信信贷调查结论,对贷款主体的资质、信用、财产状况缺乏全面系统的审查,就会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轻易获得贷款资格。审查人员应根据相关政策制度,从基本要素、主体资格、贷款条件、本行的信贷产业及行业政策、信用等级评定、授权授信等方面,逐一核实贷款调查人员提供的贷款申请资料和调查报告是否完整有效,是否符合本行的贷款准入条件和现行的制度政策,这是贷款初步审查的关键环节。对应该由调查人员及经营行提供而没有提供的信贷业务材料,审查人员应当列出单子,及时通知调查人员及相关行补充完善,说明情况,提出审查意见,限期予以补充回复。原则上凡是贷款调查人员调查认定的内容,审查人员都应当重新审核,看其是否真实有效是否符合信贷准入条件和相关政策制度。全面初审的目的,是解决贷款资料的完整性及合规合法性问题。全面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同贷款调查阶段收集借款申请资料的内容基本一致。

三、贷后管理是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

贷款实行全流程管理,即从贷款发放至贷款收回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此,各级信贷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实地进行贷后检查,能及时识别和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总之,我觉得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是银行从业人员的的一项本职工作。我们要将学习内容落实到今后的工作,找准薄弱点各个击破,不断健全我行信贷防控体系。

下载浅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心得

    风险防控心得随着2011年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CPI指数屡创新高。国家为了稳定物价和打压房价,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息,银根大幅紧缩。在这种大背景下,温州作为全国经......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心得

    风险防控心得 随着2011年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CPI指数屡创新高。国家为了稳定物价和打压房价,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息,银根大幅紧缩。在这种大背景下,温州作为全国经......

    浅析基层农发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

    浅析基层农发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 当前,农发行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信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基层农发行的经营环境和客户群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

    关于加强贷款审核防控信贷风险的探讨(★)

    关于加强贷款审核防控信贷风险的探讨 建立信贷业务用信审核制度,对用信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银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放款审核要点是以信贷批复为中心,以用信管理......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问题,通过详述小额信贷的贷款模式、特点以及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小额信贷的风险问题后,通过构......

    批发行业特点及信贷风险防控要点

    批发行业特点及信贷风险防控要点 一、影响批发业发展的因素 1、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批发行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民生产和消费两主面的发展......

    刍议农发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xiexiebang推荐)

    刍议农发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 刍议农发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2007-02-10 16:46:25随着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完善,业务范围不断扩,商业性贷款急剧增加,其信贷风险的形成,也向......

    基层农发行案件防控的策略分析

    基层农发行案件防控的策略分析近几年来,基层农发行各类金融案件频频发生,发案率仍然高居不下,形势严峻。综观基层农发行金融案件,尽管形式各异,色彩纷呈,痛定思痛,究其根源是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