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共5篇)

时间:2019-05-12 00:5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

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5〕110号 【发布日期】2005-11-14 【生效日期】2005-1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

(粤府〔2005〕11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高省重点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对省重点项目工作的领导

加快省重点项目建设,是我省科学调控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的必然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关系我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大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省重点项目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明确职责和分工,层层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省政府决定建立省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成员包括省经贸委、公安厅、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外经贸厅、审计厅、环保局、安全监管局、法制办,省法院等部门,及时协调解决省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要加强对省重点项目工作的督查。

二、加强用地管理,确保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省重点项目用地的管理,在年度用地计划安排上优先保证省重点项目用地。根据全省重点项目安排和前期工作进度情况,每年9月底以前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下一年度省重点项目用地规模。原则上省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由省单列解决,不占用项目所在地用地指标。各级国土部门要依法办理各项用地审批手续,及时提供项目用地。

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解决省重点项目征地拆迁问题的工作力度。各级政府应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征地拆迁管理的规定,建立省重点项目征地拆迁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合理、科学的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方案,依法、依规解决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问题。省重点项目应实行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在办理用地报批材料时,将征地补偿款足额预先存入征地补偿款专户。征地补偿款和拆迁安置费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给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征地拆迁支付监理制度。对于应支付给农户的征地补偿款,应采取在银行开具实名账户进行直接支付等方式,减少支付环节,增强支付透明度,保证补偿款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个人手中。征地款不兑现、不落实的,不得强行使用被征土地。各级政府要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征地补偿款和拆迁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被拆迁户手中,严禁截留、挪用征地补偿款和拆迁费用。各级监察、国土、交通、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征地拆迁资金拨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的合法利益。违反规定截流、挪用征地补偿款和拆迁费用的,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

三、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

要合理统筹安排省级财政各项建设资金。省级财政建设资金要优先保证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继续抓住中央发行国债的机遇,争取国债资金用于省重点项目建设。对国家和省安排补助资金的市、县投资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制定管理和监督措施,督促市、县政府财政及企业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同步到位。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开展省重点项目推介工作。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定期向有关金融机构通报省重点项目投资情况,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关信息。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行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招标、BOT、TOT等融资方式,加快制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业主招标办法,多渠道筹集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

四、提高规划水平,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要加强省重点项目的前期规划研究,提高各类专项建设规划水平,确立中长期规划对省重点项目布局的指导作用。做好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搞好省重点项目规划与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提高省重点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省重点项目规划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变更。省重点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必须达到规定深度,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环评报告必须由相应资质等级的中介机构编制,并按规定组织评估、审查。加强对中介机构质量信誉管理,确保各中介机构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通过提供担保等方式落实中介机构的经济责任。

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对由省审批或核准的项目,有关部门要简化办事环节,加快工作进度。对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项目,要按照要求尽早落实各项条件,并积极主动做好向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汇报工作。省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具体指导,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省重点项目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和全过程服务制度。省级财政每年安排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费用,主要用于省重点项目规划、前期研究、咨询、评估、论证等工作。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费用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的各项投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招投标对降低工程造价和保证工程质量的积极作用,通过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并采取资金支付和施工履约对等支付担保等措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性预评价制度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加强对省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明确省重点项目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的责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省重点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对省重点项目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单位信誉的跟踪、通报制度。

六、搞好协调配合,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按照各自的职责,主动开展工作,加快解决省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环保、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治安、消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共同做好省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有关单位要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和落实国家、省的各项政策规定,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排除影响省重点项目建设的各种障碍。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省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为推进省重点项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省重点项目的监督,严肃查处向省重点项目乱摊派、乱收费,截留、挪用、克扣各种补偿安置费用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及干预省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省重点项目使用财政性资金情况的财务监督;审计部门要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监督,重点对投资概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加强对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征地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省重大项目稽察办要加强对省重点项目的程序性稽察和专项稽察、检查,为加快省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七、建立评价制度,提高投资效益

省重点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程竣工验收的规定,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和评价,对不合格工程不予验收。对投入运营的省重点项目要全面开展后评价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要研究、分析重大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探索建立我省重点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后评价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为提高重大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服务。

从2005年起,省政府每年对各地、各部门、各省重点项目单位及相关设计、咨询、施工、监理、供应材料等单位的工作进行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对推进省重点项目工作成效显著的市、县,在省重点项目用地、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粤府〔2008〕49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8〕49号 【发布日期】2008-06-30 【生效日期】2008-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

(粤府〔2008〕49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

现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即日起施行。1995年5月4日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同时废止。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六月三十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和政协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议,是指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与省政府工作有关的书面建议。

本办法所称提案,是指全国和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的,与省政府工作有关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第三条 省政府办理建议、提案工作,在省长领导下由一名副省长分管。省府办公厅是省政府办理建议、提案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政府系统各承办单位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协调处理有关问题;组织办理须由省政府或省府办公厅办理的建议、提案。

各承办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设立或明确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第四条 承办建议、提案,根据需要分为独办、分办和协办三种方式。建议、提案只需一个单位单独办理的为独办;需两个以上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办理的为分办;需一个单位牵头其他单位会同办理的为协办,牵头办理单位为主办,协同办理单位为会办。

第五条第五条 省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是建议、提案的交办单位。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政协全体会议期间的建议、提案,由交办单位通过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向各承办单位进行交办,承办单位通过计算机在网上签收。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政协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由交办单位直接交给有关部门办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交给省政府办理的建议、提案,由省府办公厅以书面形式进行再交办。

第六条第六条 承办单位接到建议、提案后,如有不同意见,应按交办单位规定的建议在7日内、提案在10日内时间,通过网上办理系统,向交办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不得擅自转送其他单位。

第七条第七条 承办单位接收建议、提案后,要制订办理工作方案,落实办理责任和目标要求,安排好办理进度。

第八条第八条 在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与建议、提案者的沟通。承办单位之间,应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第九条第九条 承办单位对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确定的重点建议、重点提案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牵头办理。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办出实效。省府办公厅每年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选取部分建议、提案进行重点督办。各承办单位每年也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重点选取部分建议、提案进行重点办理。

第十条第十条 办理建议、提案要讲求质量,求真务实,提高效率,切实解决问题。对建议、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凡应该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应该解决但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纳入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涉及上级部门职权范围事项,应积极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解决或不可行的,应向建议、提案者实事求是讲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对独办的建议、提案,直接答复建议、提案者;对分办的建议、提案,应分别直接答复建议、提案者;对协办的建议、提案,会办单位应先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答复建议、提案者。答复及会办意见均须同时抄送交办单位和省府办公厅。答复还须抄送会办单位。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答复及会办意见要严格按照交办单位规定的格式行文,由承办单位领导审签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以正式函件形式印发。当年办理工作结束后,要立卷归档。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答复行文表述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理有据、态度诚恳、文字精炼、表述准确。答复建议、提案者时,应附送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对联名提出的建议或提案,征询领衔人或第一提案人的意见。对答复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承办单位应当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答复及会办意见要严格按有关时限要求完成。建议应自省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会办意见,三个月内答复代表,特殊情况经交办单位同意后可延长至半年;提案应自交办之日起,两个月内提出会办意见,四个月内答复提案者,特殊情况经交办单位同意后可延长至半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国政协提案的答复时限,按其当年通知要求处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答复件应按有关规定和办理结果,在首页右上角标明分类标识。一般分为“A”、“B”、“C”三类,所提问题已经解决的,用“A”标明;所提问题已列入计划解决的,用“B”标明;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用“C”标明。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承办单位对答复中承诺的事项要认真落实,并将落实结果及时通报建议、提案者。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承办单位收到建议、提案者对办理情况表示不满意的反馈意见后,要重新办理,并在两个月内再次作出答复。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办单位在办理时限截止后的20天内,向省府办公厅分别报送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总结,同时抄送交办单位。省政府在当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完成后,向省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建议办理情况,向省政协常委会通报提案办理情况。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对办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重视办理工作,办复质量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省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有关单位、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及各地级以上市政府适用本办法。上述单位和县(市、区)、乡(镇)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办理制度。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粤府办〔2006〕31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6〕31号 【发布日期】2006-04-25 【生效日期】2006-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

(粤府办〔2006〕31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做好2006年政府立法工作,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立法工作机制,重点落实和完善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机制、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着力提高立法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凡列入《计划》的项目,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立法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抓紧开展工作。省法制办要做好综合协调和审核把关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计划》所列各项规章的制订任务。

各有关部门在起草规章工作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省法制办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

一、新制定项目(9项)起草单位

1.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定省教育厅

2.广东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省公安厅

3.广东省实施信访条例办法省信访局

4.广东省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省残联

5.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省农业厅

6.广东省航标管理办法省交通厅

7.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省林业局

8.广东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省环保局

9.广东省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规定省信息产业厅

二、预备项目(10项)起草单位

1.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办法省工商局

2.广东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省审计厅

3.广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省人事厅

4.广东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定省劳动保障厅

5.广东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规定省农业厅

6.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管理规定省环保局

7.广东省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办法广东海事局

8.广东省营业性射击场管理规定省公安厅

9.广东省社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办法省民政厅

10.广东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管理规定省人防办

三、修订项目(4项)起草单位

1.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省气象局

2.广东省北江大堤管理办法省水利厅

3.?广东省木材经营和运输管理办法省林业局

4.广东省公路收费站管理办法省交通厅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粤府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6〕71号 【发布日期】2006-06-23 【生效日期】2006-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

(粤府〔2006〕71号)

?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省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局面。为此,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广州市人民政府等35个单位,授予“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受表彰的单位要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我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为确保全省食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开创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附件: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附件?

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广州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佛山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人民政府?

清远市人民政府?

潮州市人民政府?

南雄市人民政府?

鹤山市人民政府?

阳西县人民政府?

高要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办事处?

陆河县河口镇人民政府?

新兴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梅州市农业局?

惠州市农业局?

珠海市卫生局?

肇庆市卫生局?

佛山市卫生监督所?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

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惠州市惠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珠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揭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广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处?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缉私局?

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粤府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7〕85号 【发布日期】2007-09-30 【生效日期】2007-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

(粤府〔2007〕8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努力实现广东率先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根据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快推进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市县(区)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具体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直接面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大力推进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是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落实到基层和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利益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广东省市县(区)政府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力度自上而下逐级递减,行政机关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较严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意识淡薄,有些领导干部甚至把依法行政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依法行政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

二、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各市县(区)政府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立法权的市和各县(区)政府及其部门不得设定行政许可项目,不得违法设定行政许可条件、程序和期限。进一步改革行政许可方式,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强化审批许可监督。严格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一个窗口对外、行政法律

文书格式化等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着力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并联审批”,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积极推行事前定标准、事中重指导、事后严督查的行政管理方式,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二)强化市县(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市县(区)政府抓经济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着重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保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得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培育、规范、引导和管理,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政府抗击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集体利益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一)规范行政决策机制。市县(区)政府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通过制定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凡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领导集体民主讨论等环节,坚持“四不决策”原则,即不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不决策、不经过科学论证的不决策、不符合决策程序的不决策、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不决策。

(二)建立重大事项征询意见制度。凡涉及政府价格管理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重大调整,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补偿安置以及其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在作出决策前,应就相关决策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充分调研,通过公示、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对专业性较强的事项要召集相关方面专家进行咨询论证。

(三)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论证及评估反馈机制。市县(区)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前,必须交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论证,并对可能引发的行政争议作出预测。行政机关对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应当进行事前分析评估,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信息反馈,并妥善应对处理。

(四)完善行政决策纠错机制。通过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评估审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执行中的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对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确保政府规制合法、统一

(一)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市县(区)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93号),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制发规范性文件,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

(二)坚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事前交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或审核。法制机构要认真履行对本级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核、对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等职责,并积极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建议,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

(三)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发布制度。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必须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介等公共载体向社会发布,未经统一发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违法发布规范性文件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必须认真履行对下一级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职责,发现下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制发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法制统一。

(五)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和有效期制度。定期对市县(区)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依据、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含有“零地价”、“挂牌保护”、限制执法机关监督检查等违法承诺,以及含有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并向社会公布。

市县(区)及其部门制发规范性文件,应尽可能明确实施期限,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的,自动失效;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按程序重新审查后公布实施。

五、规范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一)严格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行政执法必须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依法委托,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禁止行政执法机关雇用合同工、临时工等非公务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要定期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

(二)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做到步骤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依法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行政执法事项,必须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建立健全集体讨论记录制度。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当场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三)落实行政执法财政保障。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将收费、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的业务经费、福利待遇挂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向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下达收费、罚款指标。

六、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规范和制约

(一)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和《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奖罚分明、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依法核准、界定行政执法职权,并将行政执法主体、职权、依据以及办事条件、办事程序等信息向社会公告,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违法执法和不当执法行为要及时纠正,并对有关责任人员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2007年底前,市县(区)政府必须完成本地区行政执法主体职权及其依据的核准界定公告工作。

(二)认真落实行政案卷评查工作。行政机关应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收费、行政征用、行政确认、行政救助、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行政行为的相关文书、证据材料、监督检查记录按有关规定及时立卷归档。上级行政机关要定期对下级行政机关的执法案卷定期开展评查,发现有违法或者不规范的,要尽快纠正。

(三)提高行政复议及应诉水平。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严禁拒绝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应当通过简易程序快速处理;对重大复杂、群众关注的案件,应当公开听证、当面核查,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四)完善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支持、鼓励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对行政执法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曝光,对检举、曝光的问题要及时核查、依法处理。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权,对打击报复检举曝光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建立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七、加强法制教育,维护法律权威,努力营造与推进依法行政相适应的社会氛围

(一)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法制讲座、专题研究班、定期法律培训等学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核、届中述职一并报告依法行政情况等制度,培养领导干部良好的法律思维和依法解决矛盾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法律素质。

(二)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考核制度。各市县(区)政府要制订培训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对公务员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在岗执法人员进行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未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不得上岗执法;在岗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

(三)加强面向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普法教育,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加强领导。加强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关键在于领导。各市县(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由行政首长直接挂帅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区依法行政工作的协调领导。要从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把推进依法行政列入政府工作计划,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对本地区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研究制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本地区依法行政水平。

(二)加强评估考核。进一步完善市县(区)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把是否依法决策、依法执法、依法处理行政管理事务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把是否依法制定发布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严格依法执法、是否依法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否依法履行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义务、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是否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和分值,一并纳入市县(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政绩评估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干部奖励惩处、晋职晋级、提拔任用相挂钩。

(三)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市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要认真履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和广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当好政府领导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参谋助手和合格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四)整体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工作。全省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参照本意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