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粤府〔2007〕6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7〕6号 【发布日期】2007-01-18 【生效日期】2007-0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
(粤府〔2007〕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服务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粤发〔2005〕19号)精神,结合广东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
我省自2000年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拓展社区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明确社区服务的主体,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创新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较好地推动了广东省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广东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积累了成功经验。但必须认识到,目前广东省的社区服务工作还存在诸如社区服务缺乏发展规划,社区服务场所建设滞后,社区服务主体职责不明确、服务不到位,专职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服务制度没有建立,社区服务手段还比较落后等突出问题。对此,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省实际的社区服务体系,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广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此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围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构建和谐广东这个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各项工作;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层次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社区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驻社区有关单位以及居民个人的积极作用,重点抓好社区公共服务,积极开展社区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商业服务。
(二)总体要求。
按照全面推进构建“六好”(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平安和谐社区的要求,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省实际,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80%的社区、其他地区60%的社区达到“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要求。一是要通过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推进社区就业和保障救助、卫生计生、文化教育和体育、治安安全等社区服务工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二是要强化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体意识,指导和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广泛开展社区自助和互助服务,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三是要建立健全专职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服务制度,广泛使用专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四是要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开展社区商业服务,提供各类便民利民的经营性服务,丰富社区服务方式,提高社区服务手段。
(三)目标任务。
1.服务场所。大力加强社区警务室(站)、人民调解工作室、文化图书档案室、社区多功能活动室、社区卫生站、计生服务室、社区老年人服务与活动场所、残疾人康复场所、劳动与社会保障站、户外文体小广场、邮政服务亭等各项服务设施的建设,力争到2010年,80%以上的社区配备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充分满足开展社区服务的需要。
2.救助服务。到2010年,建立起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康复、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区救助体系,使社区生活困难居民及时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得到教育救助,低收入居民家庭得到廉租房救助。
3.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到2010年,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就业管理服务、社会保险服务,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100%覆盖到社区;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认真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劳务派遣组织、服务实体和就业基地,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开通更多渠道;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力争到2010年广东省85%以上的社区实现社区居民充分就业。各地要积极开展创办信用社区活动,探索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就业与失业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业,到2010年实现广东省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9%,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80%。
4.安全服务。大力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优化警力配置,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警务运作,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指导社区建立群防群治警民联防队伍,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水平;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传销工作;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5.卫生服务。到2010年,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内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级市要力争在2008年前实现上述目标。
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以方便居民就诊为原则,合理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按照居民人数3万至10万人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防止盲目设置新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结合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配合中医药强省建设目标,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到2010年,广东省完成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并实行持证上岗。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比例配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6.计生服务。以社区服务项目管理为主要形式,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全民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教育,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广泛深入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通过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组织,了解社区内常住人口计划生育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强化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站、室)是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主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场所,要围绕生育、节育、不育为社区育龄人群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药具和临床技术服务,并提供咨询指导、术前宣传教育、术后随访和生殖健康宣传服务,定期开展环情孕情监测及妇女常见病的普查普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7.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到2010年,广东省社区建立具有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休闲功能的设施场所,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方便群众参与综合性文体活动,提高公益性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人均拥有量,提升设备、器材的档次及覆盖率,满足社区居民参加文体活动的需要。动员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将其拥有的文化体育场馆、图书馆、礼堂、操场等面向社区居民开放。通过商业合作或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向社区捐赠文体用品,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社区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建设,构建好服务平台。要为社区居民选聘热心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帮助建立社区居民文化、体育、教育群众组织,积极开展体现当地民间文化、民俗习惯、地方风情的文体活动。
8.环保服务。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推动“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社区要建设有效的环境管理模式,改善社区环保基础条件,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倡导符合生态文明观念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和道德意识,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健康、高尚的美好家园。到2010年,建成各级绿色社区数量达到社区总数的40%以上。
9.信息化服务。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社区信息化程度和水平,通过推广“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以及覆盖社区、联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信息网络,提高政府政务服务效率,方便居民办事;通过社区服务项目管理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的信息化服务。
三、明确职责,形成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职责明确、工作落实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民政、教育、科技、公安、司法、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措施,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各地要建立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定期对有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并公开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1.提供社区政务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地级市应整合各部门设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推行“一站式”服务,为社区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各级政府要清理现有文件、规定等,将目前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站承担的政务服务工作依法交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
2.通过社区服务项目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福利、公益性公共服务。
3.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居民生活服务业,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和基本生活服务问题,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帮助。
5.培育和监管各类民间组织(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民办非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发挥其服务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特殊群体的作用。
6.将政府社区公共服务支出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7.加大对社区服务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8.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在社区服务领域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上开办专栏、专题等方式,广泛宣传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典型经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热情。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社区服务职责。
1.依据政府及政府部门有关社区服务的政策规定,编制本社区年度和中长期福利、公益性服务计划;按程序向有关部门上报社区服务项目报告书,争取社区服务项目资金;向有关部门提出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建议、意见和要求。
2.调查和掌握社区居民及社区内单位对社区服务的要求,属于政府社区公共服务部分,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报告;属于居民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以及帮助社区弱势群体等自助、互助服务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自行组织予以解决。
3.召开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社区服务项目报告书、自助互助服务项目、公益事业项目等,并组织实施。
4.指导和培育本社区的各类民间组织、群众性组织,协助承办社区服务项目;组织协调社区内各成员单位的各种服务资源和社区以外的社会资源,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公共服务或举办自助、互助服务。
5.有资源性资产的社区,经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同意,可兴办各类居民生活服务业,方便居民生活,并为自助、互助的社区服务提供部分资金。
6.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的社区服务进行民主评议,监督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
(三)积极推行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是指提供某项社区服务采用项目的形式进行规划、建设及实施,先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广大居民(包括社区内单位)的需要列出服务项目,然后由有关部门按照社区福利、公益性服务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批并拨付资金,交给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有关社会组织承办,同时加强领导和监督,使社区服务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对与社区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老年人服务,文化、体育、教育服务,计生、卫生服务,治安安全服务,环境美化、绿化服务等社会公益、福利性服务可采用项目管理形式。各地可根据社区公益、福利性服务的需要及当地财力,设立专项项目资金,并制订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公益性、福利性公共服务的需要。
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是指政府不直接向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而是由营利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由政府支付资金的社区服务方式。各地要制订社区公共服务的项目和服务标准,尽量采用向市场购买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目前,广东省社区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卫生、体育、计生、残疾人服务、居家养老等项目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办法由各级政府制订。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对社区服务项目的设立、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确定及具体操作办法等进行论证和评估。
各地要抓紧制订本地区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将本地区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于每年3月31日前报送省民政厅,由该厅及时汇总上报省政府。省政府将适时组织省有关部门对各地社区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一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粤府〔2008〕49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8〕49号 【发布日期】2008-06-30 【生效日期】2008-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
(粤府〔2008〕49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
现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即日起施行。1995年5月4日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同时废止。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六月三十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和政协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议,是指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与省政府工作有关的书面建议。
本办法所称提案,是指全国和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的,与省政府工作有关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第三条 省政府办理建议、提案工作,在省长领导下由一名副省长分管。省府办公厅是省政府办理建议、提案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政府系统各承办单位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协调处理有关问题;组织办理须由省政府或省府办公厅办理的建议、提案。
各承办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设立或明确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第四条 承办建议、提案,根据需要分为独办、分办和协办三种方式。建议、提案只需一个单位单独办理的为独办;需两个以上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办理的为分办;需一个单位牵头其他单位会同办理的为协办,牵头办理单位为主办,协同办理单位为会办。
第五条第五条 省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是建议、提案的交办单位。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政协全体会议期间的建议、提案,由交办单位通过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向各承办单位进行交办,承办单位通过计算机在网上签收。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政协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由交办单位直接交给有关部门办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交给省政府办理的建议、提案,由省府办公厅以书面形式进行再交办。
第六条第六条 承办单位接到建议、提案后,如有不同意见,应按交办单位规定的建议在7日内、提案在10日内时间,通过网上办理系统,向交办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不得擅自转送其他单位。
第七条第七条 承办单位接收建议、提案后,要制订办理工作方案,落实办理责任和目标要求,安排好办理进度。
第八条第八条 在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与建议、提案者的沟通。承办单位之间,应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第九条第九条 承办单位对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确定的重点建议、重点提案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牵头办理。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办出实效。省府办公厅每年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选取部分建议、提案进行重点督办。各承办单位每年也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重点选取部分建议、提案进行重点办理。
第十条第十条 办理建议、提案要讲求质量,求真务实,提高效率,切实解决问题。对建议、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凡应该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应该解决但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纳入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涉及上级部门职权范围事项,应积极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解决或不可行的,应向建议、提案者实事求是讲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对独办的建议、提案,直接答复建议、提案者;对分办的建议、提案,应分别直接答复建议、提案者;对协办的建议、提案,会办单位应先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答复建议、提案者。答复及会办意见均须同时抄送交办单位和省府办公厅。答复还须抄送会办单位。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答复及会办意见要严格按照交办单位规定的格式行文,由承办单位领导审签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以正式函件形式印发。当年办理工作结束后,要立卷归档。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答复行文表述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理有据、态度诚恳、文字精炼、表述准确。答复建议、提案者时,应附送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对联名提出的建议或提案,征询领衔人或第一提案人的意见。对答复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承办单位应当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答复及会办意见要严格按有关时限要求完成。建议应自省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会办意见,三个月内答复代表,特殊情况经交办单位同意后可延长至半年;提案应自交办之日起,两个月内提出会办意见,四个月内答复提案者,特殊情况经交办单位同意后可延长至半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国政协提案的答复时限,按其当年通知要求处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答复件应按有关规定和办理结果,在首页右上角标明分类标识。一般分为“A”、“B”、“C”三类,所提问题已经解决的,用“A”标明;所提问题已列入计划解决的,用“B”标明;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用“C”标明。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承办单位对答复中承诺的事项要认真落实,并将落实结果及时通报建议、提案者。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承办单位收到建议、提案者对办理情况表示不满意的反馈意见后,要重新办理,并在两个月内再次作出答复。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办单位在办理时限截止后的20天内,向省府办公厅分别报送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总结,同时抄送交办单位。省政府在当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完成后,向省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建议办理情况,向省政协常委会通报提案办理情况。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对办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重视办理工作,办复质量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省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有关单位、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及各地级以上市政府适用本办法。上述单位和县(市、区)、乡(镇)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办理制度。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管理若干规定(粤府办〔2006〕6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6〕6号 【发布日期】2006-01-25 【生效日期】2006-01-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管理若干规定
(粤府办〔2006〕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管理若干规定》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工管理,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促使建设工程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建设,保障被征地农民和城镇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广东省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各项补偿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工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建设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各类土木工程,包括能源、石化、制造等工业工程和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市政公用、环保设施等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
第三条第三条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工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征地审核和管理工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要依法做好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工作。建设、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各自的管理权限依法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许可或开工的审批和管理工作,其中,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的审批和管理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路、水运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的审批和管理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能源、石化、制造等工业工程和农业、林业、市政公用、环保设施等土木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等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的审批和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察部门对违反本规定进行开工的行为做好监察工作。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开工行为的监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牵头并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交通、水利、农业、监察等有关部门,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工监管和检查工作,严格依法纠正和查处不符合开工条件擅自开工建设的行为。
第四条第四条 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土地征收被依法批准,且征地(或拆迁)单位已与被征用人(或房屋被拆迁人)签订征地(或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二)征地(或拆迁)的各项补偿款已按征地(或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约定,足额发放给土地被征收人(或房屋被拆迁人);
(三)建设项目已按规定完成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规划审批、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审查、招标投标等工作,具备法定开工条件,并办理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审批手续。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征地管理工作,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并按照《关于试行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5〕153号)的规定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
第六条第六条 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要依法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征收土地在依法报批前,应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被征地农村集体组织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拟被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安置人数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认后,就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协商,拟定征收土地方案。
(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报批征收土地方案之前,应当书面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对拟征土地的补偿安置标准或安置方案有要求举行听证会的权利。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认真听取意见。
(三)征收土地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地用途、范围、地类、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内容,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以书面形式及时予以公告。
征收土地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未经依法批准或未进行公告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可以不办理有关补偿登记手续。
(四)土地征收被依法批准并办理“一登记两公告”后,征收单位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协商并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第七条第七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征地申请材料时,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受理和向上报批:
(一)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补偿标准的;
(二)征地补偿安置资金没有按规定预存到位的;
(三)群众反映的合法问题没有明确处理意见或处理意见不当的。
第八条第八条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经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协商一致的补偿安置协议进行补偿安置。
第九条第九条 被征收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土地补偿费、附着物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费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广东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管理办法》执行。如果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半数村民要求分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过半数通过,报镇级人民政府备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截留、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资金。
第十条第十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被依法批准后,用地单位没有在法定期限内或没有按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约定的期限内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有权拒绝交付土地,用地单位不得强行使用该土地。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城市居民房屋的,要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要严格按照不低于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的标准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按照协议将补偿资金全额支付给被拆迁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实行产权调换的,安置用房要符合国家房屋质量安全标准,并确保按时交付给被拆迁人使用。
不符合上款规定的,城市房屋拆迁单位不得强行拆迁。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城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时,要严格审核拆迁单位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对于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和产权调换不到位的,不得颁发拆迁许可证。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审批时,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许可或开工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或批准同意开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克扣、截留、侵占、挪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资金的,有关主管部门要责令限期纠正,并按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被依法批准后,用地单位没有在法定期限内或没有按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约定的期限内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强行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由监察部门按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城市房屋拆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拆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由监察部门按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
(一)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未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擅自拆迁的;
(二)擅自提高或降低有关补偿、安置标准,扩大或者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
(三)未与被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费没有全额支付给被拆迁人;实行产权调换的,其调换的房屋不符合国家房屋质量安全标准,或没有按时交付给被拆迁人使用,就强行拆迁的。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开工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组织开工的,由有施工许可权或开工审批权的行政机关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依法给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行政处罚;由监察部门按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中,不依法办事,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违反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侵害农民利益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程序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或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办理征地审核手续的;市、县人民政府在实施征地时,为未按规定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的用地单位办理供地审批手续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不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颁发拆迁许可证的;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审批时,为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建设项目颁发施工许可证或办理开工审批手续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有关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反本规定,指令征地(拆迁)补偿费用未足额发放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征地(拆迁),指令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由此造成群众集体上访等社会不稳定现象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粤府办〔2006〕31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6〕31号 【发布日期】2006-04-25 【生效日期】2006-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
(粤府办〔2006〕31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做好2006年政府立法工作,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立法工作机制,重点落实和完善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机制、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着力提高立法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凡列入《计划》的项目,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立法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抓紧开展工作。省法制办要做好综合协调和审核把关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计划》所列各项规章的制订任务。
各有关部门在起草规章工作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省法制办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制订规章计划
一、新制定项目(9项)起草单位
1.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定省教育厅
2.广东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省公安厅
3.广东省实施信访条例办法省信访局
4.广东省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省残联
5.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省农业厅
6.广东省航标管理办法省交通厅
7.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省林业局
8.广东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省环保局
9.广东省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规定省信息产业厅
二、预备项目(10项)起草单位
1.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办法省工商局
2.广东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省审计厅
3.广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省人事厅
4.广东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定省劳动保障厅
5.广东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规定省农业厅
6.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管理规定省环保局
7.广东省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办法广东海事局
8.广东省营业性射击场管理规定省公安厅
9.广东省社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办法省民政厅
10.广东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管理规定省人防办
三、修订项目(4项)起草单位
1.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省气象局
2.广东省北江大堤管理办法省水利厅
3.?广东省木材经营和运输管理办法省林业局
4.广东省公路收费站管理办法省交通厅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粤府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6〕71号 【发布日期】2006-06-23 【生效日期】2006-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
(粤府〔2006〕71号)
?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省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局面。为此,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广州市人民政府等35个单位,授予“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受表彰的单位要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我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为确保全省食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开创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附件: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附件?
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广州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佛山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人民政府?
清远市人民政府?
潮州市人民政府?
南雄市人民政府?
鹤山市人民政府?
阳西县人民政府?
高要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办事处?
陆河县河口镇人民政府?
新兴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梅州市农业局?
惠州市农业局?
珠海市卫生局?
肇庆市卫生局?
佛山市卫生监督所?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
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惠州市惠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珠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揭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广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处?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缉私局?
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