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琼府〔2007〕26号)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7〕26号 【发布日期】2007-04-13 【生效日期】2007-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
(琼府〔2007〕26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城市和乡镇的居委会辖区,以下简称“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努力提高我省社区服务水平,促进和谐海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坚持社会化。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做到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
3.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4.坚持多渠道投入。以省、市县(区)财政支持为主,各有关部门共同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服务,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三)主要任务。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二、加强社区组织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社区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经民主选举产生,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等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发挥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和排忧解难的作用。
(五)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积极引导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并加强对这些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支持他们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六)加强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鼓励从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程序,充实到社区居委会中。经常开展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
(七)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组织提供服务、开展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平台。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完善政府投入、社会集资、驻区单位共建、个人自愿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关服务所必需的房屋、设施。
(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手段开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现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网,同时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把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服务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三、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九)推进社区就业服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与市县(区)网络联通,实现劳动保障信息共享。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大力开发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社区环境绿化、卫生清洁、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公益性服务岗位,广泛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扩大贷款对象和项目范围,抓好信用社区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妇联组织要积极配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引导和支持社区妇女开展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服务工作。
(十)推进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老龄等部门要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老年公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社区居委会应设专人负责本辖区内的社会保障工作。要加强对城市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情况。完善社区救助制度和管理办法,确保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社区捐助接收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十一)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地级市城区要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70%,一般市、县城区覆盖率达3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之间初步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到2010年,地级市城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一般市、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60%以上,省级贫困市县城区覆盖率达到30%以上,国家级贫困市县城区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和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广泛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工作,重点做好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的服务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保证服务质量。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人口计生部门要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做好宣传教育、政策咨询,引导和激励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十二)推进社区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服务。大力支持和引导社区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文化体育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社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经营性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部门和科协组织要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
(十三)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完善社区出租房屋管理机制,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十四)推进社区环境服务。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搞好社区的绿化、美化、净化,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治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工作,为居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要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传染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要大力普及环保和应付突发事件知识,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要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保、社区减灾活动,引导居民自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陋习,推行绿色消费,选用清洁能源,配合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共同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家园。
(十五)推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服务。公安部门要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开展“平安社区”、“无毒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建立和实施社区禁毒等管理服务体系。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司法行政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的帮教,建立和实施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十六)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四、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十七)推进社区消费服务。支持引导购物、餐饮、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以连锁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建立较完备的生活保障型社区及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生活保障型服务的产业化、网络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力争实现居民购物、餐饮(兴建早餐点)、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能得到满足。
(十八)鼓励驻区单位和居民开展社区服务。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采取单独经营或联营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泳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对于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办的购物、餐饮、家政、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便民利民的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的社区服务组织,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制定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十九)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指导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把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作为重点服务领域,使社区志愿服务与满足居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强化社区服务监管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搞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民政、发展改革部门要组织制定城市社区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依据规划统筹社区建设和发展。各级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合力。
(二十一)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健康发展。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琼府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7〕63号 【发布日期】2007-10-20 【生效日期】2007-10-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琼府〔2007〕63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五年来,全省环卫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在平凡的环卫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创建清洁、优美、舒适的城镇环境、促进我省环卫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激励广大环卫系统干部职工奋发进取,推动环卫事业发展,省政府决定,授予三亚市河东环卫局一队等10个单位“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王初琼等31位同志“先进个人”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谦虚谨慎,开拓创新,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希望广大环卫工人以先进为榜样,学习他们勇于进取、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服务群众、吃苦耐劳、扎实工作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勤勉敬业、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海南的建设中,为把海南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而努力奋斗。
附件:第五届海南省环卫工人节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二○○七年十月二十日
附件:
第五届海南省环卫工人节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集体(10个)
海口市美兰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美兰队
海口市环卫局垃圾场
三亚市河东环卫局一队
儋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管理局
文昌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琼海市嘉积镇市政服务中心清扫队
昌江黎族自治县环境卫生清洁管理站
五指山市环境卫生管理站清扫岗
洋浦环卫有限公司
二、先进个人(31名)
海口市
何和东(市环卫局渣土管理所中队长)
黄美园(市秀英区环卫局秀英队段长)
陈秀琴(市龙华区环卫局段长)
许桂莲(市美兰区美兰队班长)
三亚市
王初琼(市河西区环卫局环卫一队组长)
范敦雄(市河西区环卫局主任)
郭泽福(市河东区环卫局一队队长)
文昌市
陈明发(市环卫管理局清运队队长)
潘 雄(市环卫管理局河工组组长)
琼海市
曹 丽(市嘉积镇市政服务中心清扫队队长)
唐辉娣(市嘉积镇市政服务中心工人)
万宁市
董天携(市政环境卫生管理处工段组长)
陈 菊(市政环境卫生管理处路段组长)
儋州市
麦秀梅(市环卫局第一环卫队工人)
刘桂林(市环卫局工人)
五指山市
杜琼杰(市环卫管理站副站长)
林金花(市环卫管理站清扫班长)
东方市
柳钩友(市环卫管理局清运队副队长)
澄迈县
王金兰(县环卫管理站工人)
临高县
王惠琼(县市政园林管理局段长)
定安县
刘祝燕(县环卫管理站工人)
屯昌县
郭月珍(县市政管理局工人)
白沙黎族自治县
符 玉(县环卫站组长)
昌江黎族自治县
吴春河(县环卫清洁管理站班长)
陵水黎族自治县
王宜安(县环境卫生站司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王 文(县环卫管理站站长)
李玉娟(县环卫站班长)
乐东黎族自治县
陈凤花(县城市管理局工人)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陈兴莲(县环卫站工人)
林开平(县环卫站司机)
洋浦经济开发区
符高赞(开发区环卫公司工人)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琼府〔2006〕66号)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6〕66号 【发布日期】2006-11-27 【生效日期】2006-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
(琼府〔2006〕66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精神,深化我省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适应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创新工作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城市卫生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优质资源进入社区,努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以及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工作目标。2007年,地级市城区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70%,一般市、县城区覆盖率达3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之间初步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2008年,地级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5%,一般市、县城区覆盖率达40%,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社区卫生服务。2009年,地级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一般市、县城区覆盖率达50%,省级贫困县(市)城区覆盖率达20%,国家级贫困县(市)城区覆盖率达10%。到2010年,地级市城区建立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能适应城区不同层次人群的基本健康需求;一般市、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60%以上,省级贫困县(市)城区覆盖率达30%以上,国家级贫困县(市)城区覆盖率达20%以上,基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和新型城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三)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各市、县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室(所)、护理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结构适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便民利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居民就近能得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各市、县在2007年第一季度前要制定本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发展规划。原则上1个街道办事处可设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万人口左右的社区可设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根据规定标准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含社区其他卫生服务网点)实行业务管理和指导,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一体化管理。市辖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应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四)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元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举办要立足于现有卫生资源,对现有的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具备条件的城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应由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或由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没有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转型改造条件的,可就近指定政府举办的二、三级医院举办。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可由政府举办,或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招标,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
(五)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规范建设标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业务用房和配套设施要列入当地建设规划并切实帮助解决;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由编制部门按照财政补助事业编制予以核定。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具有公益性质,各市、县政府要给予应有的支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执业监管,规范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严格准入,明确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技术服务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保证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符合有关规定并维持基本稳定,坚持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向医院模式发展。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六)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要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以社区、家庭、居民以及农民工及其暂住人口为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失业人员等为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开展重点人群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和一般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急诊病人的处置等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巡诊、预约转诊、家庭病床及护理、残疾人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
(七)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职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防保在社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模式,主要职责是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医疗、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计划生育等。特别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职能,普遍开展疫情监测和报告、全民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普查、建立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档案、经常性的健康咨询和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儿童免疫规划和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等工作。要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社区干预、疾病预防控制和重点人群保健工作,推行家庭契约式服务,逐步建立家庭保健医师制度。在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中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制度。
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八)培养造就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依托国内及本省医学院校、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全科医师培训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修培训基地,为社区培养、输送全科医师、护士。要实施多种形式的规范化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全科医师、社区护理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制度。鼓励主治医师以上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服务。加快转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骨干培训,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
(九)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上下联动的密切协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对口扶持等方式,组织大中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到社区联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积极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逐步由社区承担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建立切实可行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保障社区医疗安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要逐步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护及防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时间可计作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所需服务农村基层的时间。
(十)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制定和落实中医药优惠政策,按规定合理配备中医药人员、设施和药品等中医药资源,逐步完善中医药特色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适宜技术为社区居民服务,扩大中医药服务的覆盖率,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十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创新补偿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经费支持。各市、县(区)政府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力度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要逐步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由医疗保险和个人购买,医疗救助由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予以补助的社区卫生服务主要补偿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要根据产权关系等因素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公益性服务要按规定进行补助,补助标准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补助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其中,海口市、三亚市及洋浦开发区要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不低于4元,一般市、县(区)人均不低于3元,省级贫困县(市)人均不低于2元,国家级贫困县(市)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落实。省财政要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从2007年起对国家级贫困县(市)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5元,省级贫困县(市)人均4元,一般市、县人均3元,海口市、三亚市、洋浦开发区人均2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并结合各市县补助资金到位情况、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考核、评估办法由省卫生厅商省财政、人事劳动、发展与改革等部门另行制定。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十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管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市、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具备基本条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手续。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项目名称和内容,制定合理收费标准。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评价机制,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健全社会监督体系,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监督。对不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或连续两年考核评价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对违反规定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处理。上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指导和监督管理责任。
(十三)营造社区卫生服务良好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参照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采取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措施,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管理制度改革。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要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提供良好的服务。
(十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等试点。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并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低成本运行,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六、切实加强领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
(十五)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全面承担起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目标的实现。要建立政府牵头、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省政府成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加强督促检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快速发展。
(十六)政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抓好工作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统筹协调,出台相关政策配套文件,规范我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实施准入条件和管理规范,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规范、基本用药目录、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估标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负责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工作。
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问题;与卫生部门共同落实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做好对全科医师技术职称的评聘管理工作;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各类社区卫生服务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作用,落实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合理确定在社区就诊费用报销比例,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小病、康复在社区。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落实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
发展与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会同卫生主管部门确定社区医疗服务的具体定价权限,审批新增社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按合理补偿成本的原则制定社区医疗服务价格。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和服务效率。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经费投入水平。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利用民主监督机制,支持和指导社区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表彰社区服务先进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建设规划,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建设用地。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计划,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支持和配合卫生部门建立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居民用药安全有效。
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琼府〔2007〕37号)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7〕37号 【发布日期】2007-06-15 【生效日期】2007-06-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
(琼府〔2007〕37号)
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六月十五日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执行效能和行政监察效能,切实改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务服务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和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省委四届九次全会关于完善和做实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要求以及四届省政府第78次和111次常务会议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设立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设立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政务中心),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海南的重大举措。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为根本宗旨,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省政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的省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推进政务服务形式创新,实现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以下合并简称许可审批)由省政府部门和机构(以下简称省直部门)分头分散办理向在省政务中心集中公开透明办理转变;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方式创新,实现许可审批由群众上门办理向现场提速办理与网上办理并行转变;着力推进行政监察手段创新,实现许可审批和政府投资、政府采购的招投标活动由分散的部门自我监督向集中、实时和可追溯的电子监察转变,提高反腐败斗争水平,为群众、企业和基层提供优质快捷的政务服务,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整合省直部门的力量和资源,统一部署,分工协作,扎实推进省政务中心的各项筹建工作,确保省政务中心与省政府新建办公楼同步投入使用,同日正式开业对外办公。经过二至三年的努力,把省政务中心建设成为宽敞整洁、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办事公开透明、管理信息化的政务公开平台,显著提高政府政务信息化和政务公开水平;建设成为制度科学完善,服务亲民便民、办事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平台,显著提高行政效能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建设成为许可审批权力运行和政府投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的政务监督平台,显著提高行政监察效能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为顺利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保障。以省政务中心建设带动市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省和市县纵横贯通的全省政务服务体系。
(三)基本原则。建设省政务中心,以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集中办理、联合办理”,“便民、高效、廉洁”等法律原则为指导,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一个中心对外、项目应进必进原则。省政务中心是省直部门提供政务服务的最集中场所。从省政务中心正式开业之日起,除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外,省直部门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行政审批项目及相关的收费项目(以下合并简称政务服务项目),必须全部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省直部门过去分散设立的政务(行政)审批大厅相应一并撤销,并不得擅自在其他场所再行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因涉及国家机密、宗教、意识形态等原因不宜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需报经省政府批准;对经省政府批准不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其承办机构必须与省政务中心联网,共享政务服务信息和网络资源,接受统一管理和监督。
2.简化办事程序、窗口充分授权原则。以组织政务服务项目进入省政务中心为重要契机,对省直部门的政务服务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登记,按照精简优化的要求,再造并实施新的许可审批流程,切实解决传统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许可审批环节过多、周期过长、要求申报材料过多、行政效能过低的问题。在不改变省直部门对政务服务项目的法定许可审批职权、许可审批主体资格的前提下,以省直部门在省政务中心设立窗口为重要契机,由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制定并实施《全面推行许可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方案》,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对许可审批业务量较大的若干相关部门各增设一个许可审批处室,对业务量较小的可在现有的法规处或办公室加挂许可审批处室牌子,处室主要负责人任部门的窗口“首席代表”,由部门行政首长对“首席代表”依法委托授权、交授行政审批专用章,进而做到“三个集中”,即各部门内部许可审批事项向其许可审批处室集中;许可审批权力向“首席代表”集中,“首席代表”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即审即办;各部门的许可审批处室及“首席代表”向省政务大厅集中。不断提高许可审批事项的窗口现场办结率,坚决避免把窗口办成政务服务事项的“中转站”和“收发室”。
3.服务公开公正、管理统一规范原则。把省政务中心作为省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工程来建设。对所有进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文本示范、办事指南等途径或形式向社会公示,做到“十公开”。即公开项目名称、法律政策依据、办理程序、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承诺时限、许可审批进度、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事项的知情权、接受服务权、监督权,切实解决许可审批中“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的问题。按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要求,省政府授予省政务中心对进出省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项目的组织登记清理和初步审核权;对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权;对许可审批和政府招投标活动的服务、协调、监察权;授权其对省政务大厅进行统一的业务管理、政治管理、纪律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物业管理,真正把省政务中心建设成为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实体。
二、建设一厅三网两系统,打造现代化的省政务服务平台
(一)建设省政务大厅。按照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匹配、设施适度超前和讲究节约的原则,实施《 海南省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初步设计 》方案,建设省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基建项目一、二期工程(建成后大楼称“省政务大厅”),第一期工程与省政府新办公大楼同步完工,第二期工程于2009年12月底前建成,建筑总面积22674平方米。全部工程完工后,实现“ 行政许可审批大厅、招投标大厅、产权交易大厅、多功能听证厅、政府中心信息机房”等功能布局。省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提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招投标设计,省政务中心负责提出二期工程的功能布局和装修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省建设厅负责组织施工。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省政务大厅配备公示许可审批进展的大屏幕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查询触摸屏以及排号机、考勤机等电子设施设备。
(二)建设省政务中心公众网、省政务中心办公网、链接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把省政务中心公众网建设成为面向社会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承担政策法规和服务信息网上公告、办事查询、表格下载、递交有关许可审批申请、网上投诉受理等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 ”在线政务服务,显著提高网上审批水平。把省政务中心办公网建设成为全省许可审批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承担省政务大厅局域办公功能,承担链接经批准保留的省直部门政务服务机构和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网等功能,为全省纵向和横向传递相关许可审批手续和管理信息提供无障碍的内部网络通道。链接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直相关部门与其在省政务大厅设立的窗口之间许可审批业务网上传输和办理。以上“三网”主体部分的建设于2007年8月底前完成;由省政务中心牵头,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负责技术把关,共同组织制定《 海南省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经专家组评审后付诸实施。
(三)建设网上联合许可审批服务系统、许可审批和招投标活动电子监察系统。依托省政务外网平台建设“省政府网上联合许可审批服务系统”,在全面清理许可审批项目、再造许可审批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特别是抓好“网上一表式申报多部门并联审批”的软件开发,力争网上联合许可审批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形成“ 窗口受理办理、省政务中心协调督办、网上运行反馈、信息平台转换”的机制。网上联合许可审批服务系统软件开发,由省政务中心负责,会同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组织实施,2007年9月底前完成。落实中纪委、监察部等《关于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6〕20号)精神,建设由视频监控系统、招投标网络系统、许可审批网络系统共同构成的省政务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发挥其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等功能,建立起许可审批信息实时交换和应用的长效机制。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由省政务中心牵头负责,组织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省监察厅等单位制定规划并实施,于2007年9月底前建成。
三、创新政务服务运行方式,切实做到服务优质、高效便民
(一)许可审批运行方式。进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各部门不得在其他任何场所受理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按下列五种方式运行。
1.即时办理。对程序、条件简单,服务对象按要求提供了完整材料的事项,在省政务中心窗口即收即办,当场或当天办结。对即时办理件,各相关部门对其“首席代表”应完全授权,实行“窗口人员受理并审查,首席代表核准”的一审一核办结制。
2.承诺办理。对程序、条件相对复杂,受到设施、场地等条件制约需做出化验、检验、勘察、听证、论证、咨询、研究等而不能即时办理的事项,按不同事项明确不同的承诺办结时限。对承诺办理件,按照高效便民原则,各相关部门对其“首席代表”应按办理环节给予直接报签或决定受理的授权。
3.联合办理。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事项,实行“首办责任制”,即该事项的第一个受理窗口为“首办窗口”,由“首办窗口”联合、协调各相关部门办理并负责最后送达办结件。当“首办窗口”协调不了时,由省政务中心负责协调办理。
4.综合代理。对政务服务项目少、申办件常年发生次数少的若干省直部门,可以联合在省政务中心设立综合代理窗口收受申办件,然后按规定的程序、条件转有关部门办理,在综合窗口统一送达;对于下级部门转报或者递次审核的审批项目,可以由中心综合代理窗口代为接收,然后按照许可审批事项的性质和类别,将下级机关的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转交给许可审批决定机关,办理完毕后再通过综合窗口交给各下级政务中心或申请人。
5.统一收费。凡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收费的,一律由指定银行设立在省政务中心的收费窗口统一收取,所收资金直接缴入省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涵盖以上五种运行方式内容的许可审批服务项目办理规则,由省政务中心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二)招投标运行方式。省政务中心负责“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投标实施监督并提供服务”,按“统一进场、规则主导、全程监督”的方式运行。
1.统一进场。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和需要招投标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标书发售、投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和定标工作统一在省政务中心依法进行。凡未在省政务中心进行招投标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任何法定手续。
2.规则主导。由省财政厅牵头组织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务中心等单位制定《关于在省政务大厅开展政府采购招投标业务实施办法》,由省发展与改革厅牵头组织省监察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政务中心等单位制定《关于在省政务大厅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业务实施办法》,由省政务中心牵头组织省直各有关单位制定《海南省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工作专家库建立和抽取管理办法》,分别对招投标的各操作环节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做到依法公正交易。
3.现场监督。在省政务中心进行的标书发售、投标、专家抽取、开标和评标等关键环节由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人员进行现场全程监督。省政务中心对开标、评标和专家抽取实行全程声像监控,刻制光盘,建档保存,并受理招投标有关事项的备查和投诉。
(三)重大项目服务运行方式。省政务中心对省政府确定或确认的重大投资项目设立专门窗口办理,直接交由有关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做到特事特办。
四、创新政务服务管理体制,切实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
(一)明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建立省政务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集体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举省直部门之力,明确职责,共同来办。
1.省政务中心的职责。负责研究制定省政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会同省法制办、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等部门组织、筛选、协调、确定进入或者退出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并报省政府决定;负责对政务服务项目的协调、监督和服务,适时通报政务服务工作情况;组织各窗口部门提供规范、高效、优质服务;对进入省政务中心的各部门工作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投诉举报;会同省监察厅对各部门行政效能进行监督检查;组织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组织协调全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推动全省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办理省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2.各工作窗口所在部门的职责。组织开展对本部门政务服务项目的自查清理,将本部门的政务服务项目纳入省政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缴费和送达;制定本部门集中受理、办理政务服务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并组织实施;按省政务中心要求制定统一格式的办事服务指南、表格化的申请书等文本,并免费提供;对涉及本部门多个机构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建立联办会审制度,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建立相应的协调决策机制;在省政务中心设立工作窗口,选派、调整窗口工作人员,委任窗口首席代表;按照省政务中心窗口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依法、规范地对本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十公开”;保障工作窗口必要的办公条件及正常的工作经费;对省政务中心发出的政务服务事项督办函及时处理并按期回复;协助省政务中心处理当事人的咨询、投诉;完成省政府交办的其它政务服务事项。
3.各工作窗口的职责。依法受理并按承诺时限办结本部门纳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遵守省政务中心各项管理规定,接受省政务中心的监督协调,配合省政务中心或相关部门完成有关联审、联办事项,按省政务中心的规定填报各种统计报表; 负责省政务中心与本部门的工作衔接;受理有关政策法规、办件咨询,实行首办责任、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等制度;完成本部门和省政务中心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4.省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派出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省政务中心督察处工作;受理对进驻省政务中心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违规违纪行为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投诉;依据有关规定纠正和查处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和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会同省政务中心建立健全电子监察信息平台,依托信息平台对驻省政务中心各单位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招标项目办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5.其它有关省直部门和机构的工作职责。省法制办、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协助做好对进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的全面清理登记以及项目办理的流程再造工作;抓好行政审批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各项保障制度的建设。省财政厅应将省政务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省政务中心的建设经费纳入省财政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统筹安排。
(二)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是其他各项管理的核心。必须建立健全与省政务中心运行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以确保政务服务工作顺利展开。
1.选拔配强窗口工作人员。相关省直部门按照“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服务优、熟练电脑操作”的要求,根据窗口业务量选派窗口工作人员,征求省政务中心意见并备案。窗口工作人员应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执法责任,在窗口工作周期应在一年以上。
2.选拔配强窗口首席代表。省直相关部门应委任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审批工作经验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窗口首席代表,代表本部门行使许可审批职权,负责协助配合省政务中心做好管理工作。
3.窗口工作人员和首席代表实行双重管理。业务工作由其所在部门管理,行政隶属关系在原单位不变,工资福利由原单位发放;日常工作接受中心的管理,其党团组织关系临时迁入省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由省政务中心负责,优秀指标由省人事劳动部门单列,不占选派单位指标,并适当高于其他单位比例;晋升职务以及入党入团应考察其在省政务大厅工作的现实表现,并征求省政务中心的意见。窗口工作人员因不能胜任工作或有违纪行为,省政务中心提出处理意见或换人要求时,派出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更换工作人员;部门提出调换工作人员或临时顶岗换人时,应征得省政务中心的同意。
(三)建立健全日常业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业务管理制度是服务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必须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业务管理制度。
1.保持政务服务项目及办理程序的稳定性。凡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未经省政府同意,各部门及其窗口不得随意进行调整或变更。省政务中心建立政务服务项目库,根据有关规定对政务服务事项依法实行电子化动态目录管理。各窗口对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审查和决定情况均录入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
2.保持对政务服务项目办理状态的实时追踪监控。省政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对各个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的承诺时限进行监控,接近承诺时限提示,超出承诺时限报警。
3.保持协调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有效性。省政务中心在必要时,可以组织召开许可审批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联合许可审批中的问题,参加联审会或联席办公会的人员,必须有权确定事项及签发纪要。省政务中心难以协调的事项,提请省政府协调、决定。
4.保持行政监察和督办工作的权威性。对受理的投诉,省政务中心可对相关窗口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到省政务中心作出解释。省政务中心可编发“海南政务服务”内刊和“政务服务督查通知书”,通报情况,督促窗口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
5.保持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良好精神风貌。各窗口及工作机构应坚持文明服务,规范礼貌用语,加强廉洁自律,展现良好政风。为规范工作人员服务仪表,省政务中心以及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服装,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解决。有关部门窗口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已着专业制式服装的,所着制式服装不变。
五、创新政务服务监督方式,切实做到实时监察、提高效能
(一)行政首长负责,确保政令畅通。政务服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行政首长问责制。省长分管省政务中心工作,常务副省长具体分管具体抓;相关省直部门“一把手”要负总责,分工得力的分管领导上阵抓。对在省政务中心筹建阶段,未按统一安排部署按时推进本部门相关工作影响省政务中心正式开业对外服务的;对在省政务中心受理或者办理政务服务申请但又在其他地方受理或办理申请的;对未按规定在省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收取许可审批等相关收费的,省监察厅负责进行专项调查,省政府将根据《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对其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问责处理。
(二)严肃监察纪律,确保廉洁高效。对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索贿、受贿或违规收费、谋取非法利益的;对由于工作失误造成政务服务事项延期办结或在工作中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对未在承诺期限内依法办结政务服务事项的,省监察厅、省政务中心将与相关部门配合,视其情节轻重依照法纪政纪进行处理。
(三)依法维权维和,促进和谐服务。省政务中心要以“依法办事、公开维权、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为督查工作宗旨,结合政务公开,在省政务中心设置群众意见箱、对外公布各部门窗口服务电话,开通网上投诉信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认真受理、协调、处理人民群众投诉,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权益,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的通知(琼府办〔20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办〔2007〕34号 【发布日期】2007-04-03 【生效日期】2007-04-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的通知
(琼府办〔2007〕34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06〕101号)精神,根据我省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省民办高校的规范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不断增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民办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要求,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适用人才,推进我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现我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省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民办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办学定位不够准确;个别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办学行为不规范;有些民办高校因规模扩张过快,办学条件日趋紧张;有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规范管理民办高校,促进其健康发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紧抓好。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一)建立民办高校办学条件指标报送和发布制度,督促民办高校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民办高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充实和完善办学条件,对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民办高校,省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将减少其当招生计划,直至暂停其招生资格;对未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低下的吊销其办学许可证。?
(二)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各民办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机构,配齐教学管理人员,抓好规章制度的检查落实;要制定学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要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配备相应人员,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各民办高校要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按国家规定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同时,要为教师的进修学习、离岗培训、职称评定创造条件,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四)各民办高校要建立健全党团组织,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切实落实,确保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要不断充实党务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按国家规定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确保校园和社会的稳定。每年10月,各民办高校要将党务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名册报送省教育工委办公室备案。?
(五)各民办高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招生工作。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经省教育厅备案后方可发布,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与备案内容一致。学校法人要对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真实性负责。各民办学校不得异地办学,不得超计划招生或不经批准招收低分学生,特别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5年制学生时,不得跨省招生,不得招收不参加当年中考的学生。从2007年起,一旦发现以上违规行为,暂停其招生资格。违规办学、欺诈招生,管理混乱,损害学生权益并造成严重后果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吊销办学许可证;对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各民办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学校董事会(理事会)为学校决策机构,依法行使决策权;校长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董事长、董事(理事长、理事)名单必须报省教育厅备案;校长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并报省教育厅核准。?
(七)各民办高校必须落实法人财产权,出资人要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学校的资产要经过注册会计师验资并过户到学校名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2007年年底前,各民办高校必须完成资产过户工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2007年12月负责组织力量进行专项检查,对不能按时完成资产过户工作的民办高校,将责成其举办者限期整改,否则停止其招生资格,情况严重的,建议其变更办学主体。?
(八)各民办高校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业务资格证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九)建立民办高校收费公示制度。各民办高校必须严格执行价格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和收、退费办法,对各项收费予以公示,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
三、落实政策,积极扶持,为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依法落实民办高校税收优惠政策。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其取得合理回报的标准和办法、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依法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民办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教学成果申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建设、评奖评优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高校同等权利。?
(三)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纳入省级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范围,参照同级同类公办高校教师评聘办法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四)民办高校学生在升学、就业、档案管理、评奖评优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高校学生同等权利。?
(五)对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督,为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协调领导机制。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教育厅厅长任副组长,省教育厅、省发改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文体厅、省工商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海南省民办教育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民办高等教育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对民办高校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促进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省教育厅今年秋季开学前向各民办高校委派督导专员。督导专员依法监督、引导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同时承担有关党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检查制度。检查要重点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办学行为和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检查,同时,每年发布民办高校的办学信息,加强对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引导民办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四)加强对民办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每年年底,各民办高校必须将财务报表如实报送同级财政、教育、审计、物价等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教育、审计、物价等部门对各民办高校财务状况进行联合检查,确保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对财务管理混乱、违规收费的民办高校,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依法查处非法办学机构和非法中介,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省教育厅要会同省公安厅、省民政厅加大查处力度,对非法办学机构和非法中介予以坚决取缔,以维护正常的办学秩序,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办学环境。?
(六)加大对民办高校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各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导向,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促进、引导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积极宣传省委、省政府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宣传民办高等教育为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营造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二○○七年四月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