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海南炼油项目海南省劳动模范的决定(琼府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7〕54号 【发布日期】2007-08-12 【生效日期】2007-08-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海南炼油项目海南省劳动模范的决定
(琼府〔2007〕54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炼油项目是我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9月全面施工以来,建设者们紧紧围绕“建设21世纪样板炼厂”的目标,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创造了国内同行业炼油项目建设的多项新纪录,如单系列规模最大、采用技术最新、项目用地最省、投资控制良好、建设工期最短、建设质量最优、投产开车最紧凑、建设和开车期间安全无事故等。?
海南炼油项目于2006年7月建成。在22个月的艰苦会战中,各参建单位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为进一步调动全省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职工中掀起一个学劳模、赶先进、比贡献的热潮,省政府决定,授予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郝国栋、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海南项目部胡亚民、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炼化项目经理部林云、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海南项目部谈忠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海南项目部刘家明等5名同志海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省政府希望荣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珍惜荣誉,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再接再厉,在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三个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省政府号召全省人民认真学习海南炼油项目省劳动模范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振兴我省经济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二○○七年八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琼府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7〕63号 【发布日期】2007-10-20 【生效日期】2007-10-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琼府〔2007〕63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五年来,全省环卫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在平凡的环卫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创建清洁、优美、舒适的城镇环境、促进我省环卫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激励广大环卫系统干部职工奋发进取,推动环卫事业发展,省政府决定,授予三亚市河东环卫局一队等10个单位“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王初琼等31位同志“先进个人”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谦虚谨慎,开拓创新,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希望广大环卫工人以先进为榜样,学习他们勇于进取、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服务群众、吃苦耐劳、扎实工作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勤勉敬业、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海南的建设中,为把海南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而努力奋斗。
附件:第五届海南省环卫工人节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二○○七年十月二十日
附件:
第五届海南省环卫工人节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集体(10个)
海口市美兰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美兰队
海口市环卫局垃圾场
三亚市河东环卫局一队
儋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管理局
文昌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琼海市嘉积镇市政服务中心清扫队
昌江黎族自治县环境卫生清洁管理站
五指山市环境卫生管理站清扫岗
洋浦环卫有限公司
二、先进个人(31名)
海口市
何和东(市环卫局渣土管理所中队长)
黄美园(市秀英区环卫局秀英队段长)
陈秀琴(市龙华区环卫局段长)
许桂莲(市美兰区美兰队班长)
三亚市
王初琼(市河西区环卫局环卫一队组长)
范敦雄(市河西区环卫局主任)
郭泽福(市河东区环卫局一队队长)
文昌市
陈明发(市环卫管理局清运队队长)
潘 雄(市环卫管理局河工组组长)
琼海市
曹 丽(市嘉积镇市政服务中心清扫队队长)
唐辉娣(市嘉积镇市政服务中心工人)
万宁市
董天携(市政环境卫生管理处工段组长)
陈 菊(市政环境卫生管理处路段组长)
儋州市
麦秀梅(市环卫局第一环卫队工人)
刘桂林(市环卫局工人)
五指山市
杜琼杰(市环卫管理站副站长)
林金花(市环卫管理站清扫班长)
东方市
柳钩友(市环卫管理局清运队副队长)
澄迈县
王金兰(县环卫管理站工人)
临高县
王惠琼(县市政园林管理局段长)
定安县
刘祝燕(县环卫管理站工人)
屯昌县
郭月珍(县市政管理局工人)
白沙黎族自治县
符 玉(县环卫站组长)
昌江黎族自治县
吴春河(县环卫清洁管理站班长)
陵水黎族自治县
王宜安(县环境卫生站司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王 文(县环卫管理站站长)
李玉娟(县环卫站班长)
乐东黎族自治县
陈凤花(县城市管理局工人)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陈兴莲(县环卫站工人)
林开平(县环卫站司机)
洋浦经济开发区
符高赞(开发区环卫公司工人)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琼府〔2007〕26号)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7〕26号 【发布日期】2007-04-13 【生效日期】2007-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
(琼府〔2007〕26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城市和乡镇的居委会辖区,以下简称“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努力提高我省社区服务水平,促进和谐海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坚持社会化。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做到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
3.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4.坚持多渠道投入。以省、市县(区)财政支持为主,各有关部门共同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服务,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三)主要任务。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二、加强社区组织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社区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经民主选举产生,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等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发挥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和排忧解难的作用。
(五)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积极引导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并加强对这些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支持他们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六)加强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鼓励从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程序,充实到社区居委会中。经常开展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
(七)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组织提供服务、开展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平台。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完善政府投入、社会集资、驻区单位共建、个人自愿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关服务所必需的房屋、设施。
(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手段开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现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网,同时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把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服务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三、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九)推进社区就业服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与市县(区)网络联通,实现劳动保障信息共享。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大力开发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社区环境绿化、卫生清洁、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公益性服务岗位,广泛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扩大贷款对象和项目范围,抓好信用社区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妇联组织要积极配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引导和支持社区妇女开展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服务工作。
(十)推进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老龄等部门要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老年公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社区居委会应设专人负责本辖区内的社会保障工作。要加强对城市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情况。完善社区救助制度和管理办法,确保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社区捐助接收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十一)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地级市城区要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70%,一般市、县城区覆盖率达3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之间初步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到2010年,地级市城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一般市、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60%以上,省级贫困市县城区覆盖率达到30%以上,国家级贫困市县城区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和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广泛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工作,重点做好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的服务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保证服务质量。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人口计生部门要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做好宣传教育、政策咨询,引导和激励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十二)推进社区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服务。大力支持和引导社区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文化体育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社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经营性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部门和科协组织要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
(十三)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完善社区出租房屋管理机制,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十四)推进社区环境服务。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搞好社区的绿化、美化、净化,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治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工作,为居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要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传染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要大力普及环保和应付突发事件知识,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要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保、社区减灾活动,引导居民自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陋习,推行绿色消费,选用清洁能源,配合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共同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家园。
(十五)推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服务。公安部门要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开展“平安社区”、“无毒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建立和实施社区禁毒等管理服务体系。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司法行政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的帮教,建立和实施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十六)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四、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十七)推进社区消费服务。支持引导购物、餐饮、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以连锁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建立较完备的生活保障型社区及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生活保障型服务的产业化、网络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力争实现居民购物、餐饮(兴建早餐点)、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能得到满足。
(十八)鼓励驻区单位和居民开展社区服务。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采取单独经营或联营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泳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对于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办的购物、餐饮、家政、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便民利民的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的社区服务组织,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制定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十九)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指导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把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作为重点服务领域,使社区志愿服务与满足居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强化社区服务监管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搞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民政、发展改革部门要组织制定城市社区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依据规划统筹社区建设和发展。各级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合力。
(二十一)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健康发展。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琼府办〔2008〕34号)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办〔2008〕34号 【发布日期】2008-03-20 【生效日期】2008-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
(琼府办〔2008〕34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部门统计工作,促进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协调发展,整合统计资源,充分发挥统计在了解省情省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和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部门统计资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对政府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省部门统计不仅为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还配合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完成了大量的国情国力、省情省力调查和经常性调查任务。但是大量社会、民生和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数据等统计资料分散在各部门,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无法及时综合和准确向党委、政府提供相关决策数据。部门统计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也制约了部门统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既分工又协作的机制,改进和完善部门统计调查制度,整合部门统计资源,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已成为当前政府统计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进一步明确部门统计职能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部门统计在政府统计体系和行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制订本部门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组织指导本部门及管辖系统内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和统计基础建设;依法向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提供本部门包括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政府宏观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等必要的统计、财务、业务资料;管理本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和统计资料,对本部门执行政策和计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实施统计监督,贯彻并检查监督统计法规的实施等职能。部门综合统计机构负有组织、管理、协调本部门、本行业全部统计工作的职责。
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部门统计
各级政府统计局是政府统计的主管部门和综合部门。部门统计工作要在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指导、监督、管理下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理顺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对分布在各部门各行业的统计资源实施统计归口管理,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基础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客观性,努力建立“分工合理、管理规范、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政府统计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部门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部门实施的统计调查项目,要依法接受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统一管理。建立以系统内单位为对象的调查项目须报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备案;建立调查范围涉及到系统外单位的统计调查项目,必须报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凡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布置到部门的统计调查,在实施前,应到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登记备案。凡已有符合要求的统计资料的,应当充分加以利用,不得向基层重复布置调查。
(二)建立健全部门统计数据报告制度。各部门各行业依法向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提供本部门本行业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全面小康监测、政府宏观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等所需的基本统计资料。各部门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应同时抄送给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数据交换平台,按照“互补、双赢”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三)逐步建立全行业统计制度。各部门要尽快适应行业管理的需要,在各类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起覆盖全行业的统计制度。凡是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都要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全行业。各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台帐。
(四)建立部门统计资料发布制度。各部门发布本系统的统计资料,应与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有关资料相一致;部门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涉及全局性的,在向社会公开发布前,需经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审核。通过新闻媒介对外发布统计信息,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
(五)建立部门参与全省性大型普查工作制度。相关部门和行业要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大型统计调查活动,配合做好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工作,共同完成普查任务,共享普查成果。
(六)建立和完善部门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各部门、各行业要在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取消非法报表和重复的调查项目,改进和完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对一些当前还没有统计到,而对宏观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的数据,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与部门统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联合开展调查。
四、进一步推进部门统计法制建设和统计基础建设
(一)加强部门统计法制建设。各部门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本部门的统计法律意识和依法统计的水平。要加强对部门重要统计数据的执法检查。建立部门统计巡查制度。要在系统内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各部门领导要支持和监督部门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统计,避免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部门统计基础建设。各部门要认真抓好统计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统计基础建设。尽快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制度。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改善统计工作条件,加快部门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抓好统计工作必需的计算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利用,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储存和提供的计算机化。建立健全部门统计信息网络和各类统计数据库,并加快部门间网络建设,做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行使统计管理职能,确保部门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省政府建立部门统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负责协调统计工作的副秘书长担任会议召集人,省统计局局长担任副召集人,根据整合部门统计资源的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部门分管领导或统计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署部门统计工作。
各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和全省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部门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对本部门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能力,切实完成好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要切实保障统计工作必要的经费,认真解决本部门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服务和管理力度。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制定和落实部门统计工作基本规范。依法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支持和维护部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加强对部门执行国家统计标准的监督检查,促进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琼府〔2006〕67号)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2006〕67号 【发布日期】2006-11-28 【生效日期】2006-1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
(琼府〔2006〕67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国务院于2006年8月31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地宏观调控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我省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准确把握中央加强土地调控的精神实质。严把土地“闸门”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的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违法违规用地和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而采取的重要调控措施之一。今年以来,我省已在规范土地成片开发、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部分市、县仍然存在土地利用粗放、农村建设用地乱搭乱建、土地市场不规范、损害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等问题。各市、县和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严格落实国家土地调控的有关措施,严格遵守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确保国家政令畅通。同时,还应从我省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国家土地调控与保证经济发展的关系,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用地,促进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要加快省及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落实国家下达规划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根据“十一五”期间我省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将一些重点开发区域和重点项目用地统一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近期确需上马但局部不符合规划的重点项目,应按规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法办理规划局部调整手续。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项目,一律不准供地。
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未列入用地计划的用地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不得动工建设。对用地指标缺口问题,要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优先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需求,优先保障当年动工项目用地,增加省级政府调控用地供需矛盾的空间和能力。同时要按照国家用地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属国家核准立项或备案的项目,其用地应上报国务院审批,统一使用国家机动预留指标。
三、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府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以及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市、县和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要按照《海南省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琼府办〔2005〕113号)的要求,将耕地保护责任层层落实到市、县和乡、镇,重点抓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的考核工作。同时加大基本农田开发整理投入,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缓解新增用地供需矛盾。从今年12月份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对全省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普查,分类登记,统一组织盘活利用,凡存量建设用地未充分合理利用的,除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外一律不批准新增建设用地。要充分利用我省作为处置积压房地产试点的政策优势,抓紧完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有关手续,探索通过土地置换、指标折抵等方式,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要强化新出让土地的集约和合理利用,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及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土地批而未用,凡当年土地批准后闲置未用的,扣减该市、县下一相应的计划指标。对土地成片开发等一些大面积的用地需求,要按照省政府《关于规范企业参与土地成片开发的通知》(琼府〔2006〕34号)的要求,具体约定开发建设投资强度和开发计划,逐步提高准入门槛,严防新的圈地苗头。
要抓紧制定公布土地出让最低价标准,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地出让交易平台。按照既要统一市场价格,防止低价出让土地,又要符合我省实际的原则,尽快组织编制全省各市、县不同区域和等级的土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含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报省政府批准后实行,防止市、县之间低价恶性竞争。同时,按照公开信息发布、统筹市场价格、同一交易场所的原则,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地市场。
五、加强划拨土地管理。划拨土地要严格区别社会公益性质和生产用地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划拨土地必须严格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凡改变用途的应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禁止擅自非法转让划拨土地。既要加强对农垦、部队及各类国有企业原有划拨土地的管理,又要严格新划拨土地的管理,严格核定划拨土地项目范围,逐步探索将经营性基础设施、经营性教育设施等项目用地统一纳入有偿使用范围。
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建立符合实际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公布实施海南省征地补偿安置管理办法,制定公布全省各市、县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规范征地拆迁程序,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同时,省社会保障部门应抓紧按照《通知》精神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海南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将被征地农民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七、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并尽量利用村内空闲地、原有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应严格审查申请条件,并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地,并不得超过省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明晰产权。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禁止农村村民占用基本农田建房。要大力推行殡葬制度改革,严格殡葬用地管理。提倡文明殡葬,鼓励采取火葬等方式,逐步减少乃至消除土葬方式,过渡期间各市、县可统一规划、集中安排一部分公共墓地,采取集中安葬方式。对违法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建房、建坟等行为,一经发现,依法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加强土地储备管理,强化政府土地调控能力。要严格执行土地统一收购储备、统一开发整理、统一公开供应的土地管理“三统一”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运用土地储备手段调控土地市场。要按照《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203号),抓紧完善土地储备整理体制和机构,规范土地储备程序。要尽快启动省级土地储备,研究制定省级土地储备实施方案,围绕我省“十一五”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推动省级土地储备工作。
九、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防范重大土地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省和市、县两级土地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协调机制,落实土地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动态巡查和事前防范。对个别影响恶劣、情节严重、顶风作案的土地违法案件,有关部门要公开严肃查处,以强化警示作用。
各市、县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我省关于加强土地调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市、县要结合执行本实施意见,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下发以来的土地管理和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对存在问题要扎实整改,对清查出来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省发展与改革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要结合《通知》及有关配套文件的精神,根据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和各有关部门要在2006年年底前将贯彻《通知》及本实施意见的情况向省政府报告。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