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

时间:2019-05-12 00:4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

第一篇: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

摘要:本文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城市排水工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盲目扩建城市排水设施的危害性,总结出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指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城市工程性基础设施又可以分为能源系统,水资源及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6类。

排水设施是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之一,是指用于城市排水的管道、沟渠、泵站、污水处理设施和闸门、雨水口、拍门、检测井、沉砂井、格栅井、化粪池、隔油池等附属设施。当前社会发展来看,城市排水工程及排水设施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原因之一也存在近年各地出现的“城市看海”景象,国内很多城市出现一下雨就汪洋一片的情况,交通大面积瘫痪,甚至有些大城市排水系统落后,暴雨后遭雨水淹灌,饱受内涝之困。针对此类情况,2013年7月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城市编制并报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保证城市排水防涝,暴雨时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城市雨水系统部分,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任务是使整个城市的污水和雨水通畅地排泄出去,处理好污水,达到环境保护及安全的要求。

二、目前我国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析

城市排水管网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因为其隐蔽性,许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与此同时,我国早期的城市排水系统是按照原苏联标准建的,国内许多地区的气候与降水量明显与当时的苏联有巨大差异,降水量明显比苏联多,所以管线设计的初衷就存在了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扩张速度加快,很多管线建设没有跟上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由于早期兴建的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缺乏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新建排水管线与老旧管线相连接会出现管径不兼容、材质不统一、新旧不搭配等一系列问题,地下管网建设缓慢导致大部分地区排水标准偏低,地下设施的发展严重跟不上地上的建设速度。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相比之下,欧盟规定的设计重现期为1-10年,日本规定是5-10年,美国的规定设为一般地区2-15年,特殊地区10-100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还有59%未达到国家防洪标准,排涝标准不高,每年汛期均有大量城市进水受淹、内涝积水,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就国内城市看,2011年按照香港政府渠务署发布标准,市区排水干渠系统200年一遇,市区支渠系统和主要乡郊集水区防洪区为50年一遇,乡村排水系统则为10年一遇。

青岛栈桥东侧德国人100多年前设计的排水设施为例,保留下来的泄洪口直至今日还在使用,德国人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当年德国市政当局在青岛西部城区共建了5座泵站,太平路泵站至今仍可手动操作。

青岛德国人设计下水主管线

江西赣州老城区的排水系统“福寿沟”是宋朝留下的,现在还很好的发挥着作用,当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

北京市目前最常用的雨水排水标准设计是一年一遇,有些设计标准甚至达不到一年一遇,一旦降雨超标,路面就会产生积水。北京现有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只能应对小到中雨的降雨规模,加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降雨量加大,势必造成内涝。

从全国城镇人均雨水管道长度来看,2013年我国平均为0.47米,其中20个省市更低于这一指标。而德国2001年人均雨水管道长度已经达到3.80米,是我国目前人均长度的8倍,正是由于城市管网建设发展滞后,住建部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规划出台,各地方政府也由于“城市看海”现象也逐步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实施引起了重视。

三、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认识

1、理性认识现状

从我国城市排水工程的现状来看,存在部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不规范,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建设需求,新老管网的结合存在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可能会遇到此类问题,而城市排水设施历史遗留问题也将逐步呈现。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现状,由于我国城市排水设施的发展起步较晚,多数城市未形成体系,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重视也是从这两年许多大城市形成内涝以后,部分城市才逐步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提上日程。

为了治理城市内涝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7月上旬曾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并要求各城市编制并报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由于历史欠账多,此次大规模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将有望带动近万亿元投资。另外政府也加大了对城市管网的投资力度,并提出管网建设“以奖代补”的政策,由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联合下发相关文件。“十二五”期间是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高峰期,以前在管网建设上可能不够重视,力度也不够大,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已将管网建设放在城市排水建设的第一位。

但盲目的扩大和新增排水工程设施也有一定的风险,排水管网建设投资巨大,如果达到地面城市建设的速度,那势必会带来巨额投资,但收益未必可见。因此,逐步推进地下管网的建设,与地面建设协调共建,是我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

2、区分对待,合理规划雨水重现期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进行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一直沿用原苏联的体系方法,基于等流时线法,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规划设计,近60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和调整。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范围日益加大,已经逐渐超过了原有规划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影响雨水系统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原有的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

具体可以对雨水重现期标准进行分层次设计,对城市重要区域,重点地段加强防护,重点考虑,对城市一般地段,可以适度降低雨水重现期标准,城市地铁、人流通行密集的地下通道等区域需重点考虑,可以适度突破国家标准设计,大胆的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规模与发展状况,对未来保持预见性的同时,考虑极端天气的危害。

3、逐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雨水收集

针对我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面临的困难,需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选择合理科学的排水体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软件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排水管道管护,保障排水设施畅通卫生。大城市应逐步推动雨污分流制,合理利用中水及搜集雨水。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被钢筋混凝土所占据,严重影响了城市自身的排除、吸纳雨水的功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应多采用透水路面材料,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和蓄滞能力,保持和增加雨水浸入地下,避免过快形成地面雨水聚集,严重缺水城市还应该进行雨水搜集系统的建设,合理利用地表径流雨水。

4、先规划后建设,打持久仗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应先规划后建设,对城市排水设施需要有前瞻性,同时,对建设过程不可盲目求大,需循序渐进的完善。如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排水设施都是在19世纪开始规划建设,建设周期有的达到了100年,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标准较低,只有吸取国际、国内相关经验,结合地域特色,才可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建设,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城市排水工程设施建设仍需要打持久仗。

四、结语

我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建设目前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都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此浪潮当中,只有实事求是,认清自身优势劣势,才能对城市的将来负责,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真正的“良心”。

参考文献

[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2] 毛其智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讲义》,2014.4

[3] 李志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J].水务世界,2009.06.[4] 姚雨霖等.城市给水排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第二篇: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最终版]

第三章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一)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

深度:1.确定排水制度;2.划分排水分区,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4.确定污水处理厂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图纸:1.排水系统现状图;2.排水系统规划图。(排水设施的位置、用地、排水干管、渠的布置、走向、出口位置等。)

(二)分区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

深度:1.估算分区雨、污水排放量;2.划分排水系统;3.确定排水感官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图纸:1.现状图;2.规划图。(设施位置、规模、用地范围、雨污水干管渠的平面位置、走向、控制管径、排放口位置。)

(三)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

深度:1.雨水、污水排放量的统计计算;2.排水系统的布局、管线走向、管径进行计算复核,确定管线平面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3.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4.在可能条件下,尽量提出基建投资估算。

图纸:规划图(排水设施位置、规模、用地范围、排水管走向、位置、管径、长度和主要控制点的标高,出水口位置等。)

二.排水系统的体制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和降水。排水系统就是解决上述三种水。

(一)分流制排水系统

1.完全分流制;2.不完全分流制

(二)合流制排水系统

1.直泻式合流制;2.全处理合流制;3.截流式合流制(增加溢流井)

三.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平面布置

(一)城市污水排除系统

1.室内(车间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 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污水处理厂

5.污水出口设施

包括出水口(渠)、事故出水口及灌溉渠等。

(二)城市雨水排除系统

1.房屋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包括天沟、竖管及房屋周围雨水管沟; 2.街坊或厂区雨水管渠系统;

3.街道或厂外雨水管渠系统,包括雨水口、支管、干管等; 4.排洪沟i 5.出水口(渠)。

雨水一般就近排入水体,不需处理。地势平坦、区域较大的城市或河流水位高,雨水自流排放有困难的情况,应设置雨水泵站。

(三)排水系统的平面布量

(1)排水系统分散布置还是集中布置(2)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布置

(3)污水主干管的位置

应考虑使全区的干管便于接入,主干管不能埋置太浅,避免干管接入困难;但也不能太深,给施工带来困难,相应增加造价也是不适宜的。原则上在保证干管能接入情况下尽量使整个地区管道埋深最浅。主干管通常布置在集水线上或地势较低的街道上。如地形向河道倾斜,则主干管常设在沿河的道路上。从结合道路交通要求考虑.主干管不宜放在交通颇繁的道路上,最好设置在次要街道上,以便于施工及维护检修。主干管的走向取决于城市市局及污水厂的位置。主干管最好以排泄大量工业废水的工厂为起端,这样在建成后可立即得到充分利用,有较好的水力条件。在决定主干管的具体位置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主干管与河流、铁路等的交叉,同时避免穿越劣质土壤地区。

(4)雨水管渠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密切结合地形,就近将雨水排入水体。布置中可根据地形条件,划分排水区域,各区域的雨水管渠一般采取与河湖正交布置,以便采用较小的管径,以较短距离将雨水迅速排除。

四.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埋设

(一)平面布置(定线)

城市污水管道按其功能与位置关系、可分为主干管、干管、支管等。

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通常设置在污水量较大、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当道路宽度大于40m时,可以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干管,这样,可以减少过街管道,便于施工、抢修和维护管理。

(二)污水管道的埋深

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汁规范规定,没有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管道及水温与其接近的工业废水管道,其管底可埋没在冰冻线以上0.15M,但应满足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

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污水管道在车行道下覆土厚度应不小于0.7m;在没有车辆等动荷载的地段,其最小覆土厚度可以适当减小。

为了满足卫生设备连接的要求,住宅排水管的出户管,其最小埋设深度通常为0.55一0.65m,因而污水支管起端的埋深一般不小于0.6一0.7m。街道污水管起点埋深(图2一8),可按下式计算:

H=h十il十Z1—Z2十Δh 式中:H一—街道污水管起点的最小埋深(m);

h——街坊污水文管起端的埋深(m); i——街坊污水支管和连接管的坡度; l——街坊水支管和连接管的长度(m); Z1——街道污水管检查井的地面标高(m);

Z2一一街坊污水支管(或住宅排水管的出户管)起端检查并的地面标高(m)Δh——街道污水管底与接入的污水支管的管底高差(m)。

对于一个具体管段,按上述决定最小埋深的三个条件可以得出三个不同的埋深限制数值其中最大值即是该管段的最小埋深。

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控制点管道的埋深,往往影响整个污水管道系统的埋深。团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减少控制点管道的埋深。

除考虑管道的最小埋深外,也应考虑污水管道的最大埋深。管道的最大埋深决定于上壤性质、地下水位及施工方法等。在干燥土壤中一般不超过7—8m;在地下水位较高、流砂严重、挖掘困难的地层中通常不超过5m。当管道理深超过最大埋深时,应考虑设置污水泵站等措施。以减少管道的埋深。

为了满足衔接与维护的要求,在污水管道系统中,通常要设置检查并。在检查并中,上下游管道的衔接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①要避免在上游管道中形成回水;②要尽量减少下游管道的埋没深度。

五.估算城市污水量

(一)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准

城市居民每人每日的平均污水量,称为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难。

(二)变化系数

城市生活污水量逐年、逐月、逐日、逐时都在变化。在一年之中,冬季和夏季的污水量不同;一日之中,白天和夜晚的污水量不—样;各小时的污水量也有很大变化;即使在一小时内污水量也是变化的。但是,在城市污水管道规创设计中,通常都假定在一小时内污水流量是均匀的。这样假定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不致影响设计和运转。

污水量的变化情况常用变化系数丧示。变化系数有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和总变化系 数:

(六)城市污水量

计算城市污水量的方法常用的有累计流量法和综合流量法。在规划设计中,应根据所规划的项日对污水量准确程度的要求选择计算方法。

1.累计流量法

这种计算法不考虑各种生活污水及各种工业废水高峰流量发生的时间。而假定各种污水都在同一时间出现最高流量,并采用简单的累加法计算城市污水流星。这样计算所得的流星数值与实际情况相比是偏高的。

2.综合流量法

是根据各种污水流量的变化规律,考虑到各种污水最高时流量出现的时刻,由一日之中各种污水每小时的流量资料,将同一时刻的各种污水流量相加即可求得一日中城市污水各小时的流量,其中最大值即为经过综合求得的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通常按这个流量规划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等。

六.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及步骤

七.雨水管渠与排洪沟(一)雨水管渠的布置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径流的水质虽然和它流过的地面的情况有关,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域,再进行管线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雨水管渠市置一般都采用正交式布置,保证雨水管渠以最短路线、较小的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水体。2.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3.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布置雨水管渠

雨水干管(渠)应设在排水地区的低处。一般设在规划道路的慢车道下。最好设在人行道下,以便检修。较宽道路宜设两条管渠;较窄道路可设一条,应由技术经济比较决定。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与水体利用

雨水管渠的平面布置应和它的立面布置相适应,因此,必须结合城市用地的坚向规划来考虑雨水管渠的定线。对于竖向规划中确定的填方或挖方地区,雨水管渠布置中必须考虑今后地形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对于坡度过大,竖向规划中改造成梯形台地地区,排水中要防止明沟水流速度过大冲刷土壤,引起建筑物的损坏。每层台地最好有单独的雨水排除系统,及时排泄雨水。从排水角度来说,高程规划最好是:房屋底层地面高于街区地面不少于150mm,街区略高于四周街道。

5.要结合街区内部的规划来考虑雨水管渠的定线

街区内部的地形、道路布置和建筑物的布置是确定街区内部雨水分配的主要考虑因素、街区内的雨水可沿街段内小巷两侧之明沟排除。道路上尽可能在较长的距离内用道旁明沟排水。若流量超过道旁明沟的输水能力,可部分地采用街区边沟。

结婚才几个月,浮本来应该是每天和老公腻在一起的。但是最近老公在床上总是提不起劲,总是早早的交了“公粮”,有时候根本不响应我。和朋友聊天,才知道老公这是zaoxie现象,年纪轻轻的,这可怎么办?我可不想守活寡来着;之前还以为他嫌弃我的“飞机场”谁知道却是这个样子?!后来,经闺蜜推荐,我在卫星上找到马天长老中医,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两个周期的马氏丹方,老公彻底雄起了,真棒!现在老公天天缠着我,我有点受不了了„„和我一样的经历不妨+薇【msdf003】 6.设置雨水口

为了便利行人穿越街道,在道路交叉口,雨水不应漫过路面。因此,一般应在路口、道路边设置雨水口。路口设置雨水口的位置与道路路面的倾斜方向有关。

(二)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为了确定雨水管渠的断面尺寸,就必须求出管渠的设汁流量。而管渠的设计流量与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雨量大小是用雨量计来测定的。雨量以一定时间间隔内降落在不透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来计算,因此,雨量常用深度表示。

雨水量是以单位时间内降落的雨水深度做单位,称为降雨强度.符号用i表示。

降雨强度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去q(L/(s·ha))来表示。q和i间的关系如下:

2.降雨强度i佰的确定 3.降雨历时的确定 4.重现期的决定 5.径流系数

(三)雨水管渠的设计

(四)排洪沟

洪水一般由暴雨、水库或河堤决口等原因造成、而山洪主要是由暴雨造成。山洪的持点是:坡陡的峡谷、山沟及沟岔中,流域面积小.洪水暴涨暴落,来势迅猛,水流中夹带泥砂,冲刷力大。山区的山谷线通常是—条白然形成的冲沟.平时干涸或水流很小,暴雨时沟内水位急剧上升,甚至溢出沟槽,冲刷两侧地面上的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解决山区洪水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配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大搞山区治山治水工程,如修筑谷坊、梯田、植树绿化、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工程,这样,既发展了农业.又制止了洪水暴发.减少了洪峰流量;二是对原有冲沟进行整治和设置排洪沟,减少洪水的袭击。

洪峰流量,可采用小汇水面积洪峰流量公式计算,也可以通过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洪水调查主要是指对冲沟、山溪在近百年来出现的洪峰流量的调查与估算。洪痕是洪水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它对推求洪峰流量有决定性影响。根据调企的洪痕,测量河床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确定河槽纵坡i.然后按均匀流基本公式计算洪峰流量。

径流系数

1.排洪沟布置应结合城市或地区的总体布置进行,力求合理、安全和经济。首先要求在选择厂区、居住区用地时。要摸清洪水汇水面积及流动方向,应将厂房及居住区建在不受洪水威胁的较安全地带;其次.在总体布置基础上,排洪沟布置要与铁路、公路、排水工程相结合;与厂房建筑,居住、公共建筑市置相配合。排洪沟通常设在厂区外围,布置在厂区与住宅区一侧,避免穿越建筑群。排洪沟与建筑屋或山坡开挖线之间,应留有不少于3m的距离.以防水流冲刷房屋基础及滑坡。

2.排洪沟布置要密切结合地形,因势利导。对洪峰流量,通常分散排放比集中排放有利,布置时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天然沟渠,适当整修,减少弯道,但沟的断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排洪沟具体位置宜选在地形平缓、地质较稳定的地带,以防止坍塌,并减少工程虽;同时注意保护农田水利丁招及不占和少占农出。

4.排洪沟设计标准,—般以洪峰流量计算的设计频率表示,所用设汁标准大都在10~100年重现期。7。

5.为减少土石方及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排洪沟的走向.应沿大部分地面水流的垂直方向,并且最好设计成直线形。苦地形复杂,无法设计成直线时,排洪沟转弯处午心线半径一般不应小于沟渠内水面宽度的5f吝,支沟与上沟应尽量采取顺水相交。

6.排洪沟进出口段应设置于地质、地形条件良好的地段。

7.)排洪沟沟底纵坡,应自起端至出口不断增大,以不使沟渠内产生沉积为原则。排洪沟最小容许流速不小于0.4 m/s

8.排洪沟通常采用梯形明渠,尽量避免用暗沟。

(五)城市防洪规划 内容:

1.根据城市的水文资料(如江、河、湖的年,平均最高水位,年平均最低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年降水量,包括年最大、月最大、五日最大雨量,地面径流系数等)及调查城市用地范围内历史上洪水灾害的情况,绘制洪水淹没地区和了解经济损失数字。

靠近平原地区较大的江河城市应拟定防洪规则。包括确定防洪标高、警戒水位、修建防洪堤、排洪闸门、排内涝工程的规则。

在山区城市,应结合所在地区河流的流域规划全面考虑,在上游修筑蓄洪水库、水土保持工程,在城市附近疏导河道、修筑防洪堤岸,在城外修建泄洪沟等。2.城市防洪标准

重要城镇、工业中心、大城市等按100年一遇洪水位来定标准;以200年洪水位校核;一般城镇按20~50年一遇洪水频率考虑。3.城市防洪工程规划

(1)修筑防洪堤岸,同时要解决排涝,要考虑排水口的位置,内部蓄水要考虑地下水的水位可能提高,防洪堤可作道路,但为次要功能。(2)整修河道河堤以束流导引(3)加固河岸(4)整治湖塘洼地(5)修建蓄洪水库(6)修建截流沟

(7)综合解决城市防洪

八.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用地要求 位置:

地势低,下风向,靠近河,不被淹,有坡度,远离居住等。用地要求:

第三篇:城市电信、邮政设施规划

第五章

城市电信、邮政设施规划

一. 电信、邮政设施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一)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 内容:

1.预测电信需求,预测电话普及率及装机容量,确定电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2.提出主要技术措施;

3.研究确定长途电话网、长途局、与市话局中继方式;

4.市话网络、汇接局、汇接方式、市话网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 5.邮政、电话局所得分区范围、局所规模和局所址;

6.广播电视台、站规模和选址、广播电视主干路和管道规划; 7.无线电收发信区、及相应措施; 8.微波通道规划。图纸:(技术发展很快,一些老的技术很快就会不用)

(1)城市通信现状图内容:表示城市现状的邮政局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接收站和微波通信站,还表示其他通信线路、干线分布位置和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等。

通信种类多、量大,复杂的城市可按邮政、电话、广播电台、无线电通讯等专项分别出现状图。通信种类少而简单的城市可将城市现状通信团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专业工程现状 图合并,同在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图上表示。

(2)城市通信总体规划图内容:表示城市邮政枢纽、邮政局所、电话局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制作中心、电视差转台、卫星通讯接收站、微波站及其他通讯设施等的规划位置和用地范围,无线电收发讯区位发和保护范围,电话、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及其他通讯线路干线规划走向和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宽度高度控制。

(3)市域通讯现状图内容:表示市域范围现状的邮电局所分布,电话长途网、本地网分布和敷设方式,以及现有广播电视台站、电视差转台、微波站、卫星通讯收发站、无线电收发讯区等设施

(4)市域通信规划图内容:表示市域内邮电局所规划分布长途电话网规划,本地网及敷设方式;表示广播电视台、电视差转台、微波站、卫星通讯收发站等设施分布,以及无线电收 发讯区。

(二)分区规划的内容深度 内容:

(1)依据城市通信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对分区内的近、远期电信、邮政作微观预测。

(2)在城市通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分区长途电话规划,含分区内国内、国际长途电话自动拨号、非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的发展目标,市话局至长途局间长市中继方式等。

(3)勘定新建邮政电话局所,包括模块局和郊区分区的集线器(远端模块)的位置,确定分区内近、远期局所的配合关系以及交换区界。

(4)明确在分区内近、远期广播、电视台站规模及预留用地面积。

(5)明确分区内无线电收发信区范围,控制保护措施。

(6)明确分区内微波通道宽度,控制高度及控制保护措施。

(7)确定分区电话、有线广播、有线电视近、远期主干路和主要配线路由以及电信缆道的管孔数。图纸:

(1)分区通信系统现状图。反映分区范围现状通信设施规模、分布及用地范围等。

(2)分区通信系统规划图。表示规划的邮政、电话局所、网点分布(包括郊区分区的集线器,远端模块和中小城市的模块局)、用地范围;分布于分区内广播电视、设施和微波卫星通讯等设施位置、用地范围;无线电收发讯区位置和保护范围;所有通信主干管道、主要配线管道、架空电缆线路的位置、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宽度和高度控制。

(三)详细规划内容深度 内容:

(1)计算规划范围内的通信需求量;

(2)确定邮政、电信局所等设施的具体位置、规模;

(3)确定通信线路的位器、敷设方式、管孔数、管道埋深等,(4)划定规划范围内电台、微波站、卫星通信设施控制保护界线;

(5)估算规划范围内通信线路造价。图纸:

通信系统规划图。表示规划范围内的邮政、电话局所的平面位置,电话、有线电视广播等管线的位置及敷设方式、埋深和管孔数等

二.电话需求量预测

电话需求量的预测是电话网路、局所和设备容量规划的基础。电话普及率(泛指主线或号线普及率、话机普及率)。预测方法:

1.简易相关预测法

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电话需求呈相关关系,后者增长一般是前者的1.5倍,一般利用数学模型推测。

2.国际上推荐的预测公式

国际经验,电话普及率与该国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呈正相关关系。3.社会需求调查法

普查或抽样调查:对各单位调查后汇总。4.单耗指标法

城市常用的一种方法:

单耗指标是根据规划区的建筑性质或人口规模而描述的一种电话“饱和状态”,是决策电话设备终期容量的主要依据。

住宅每户一部;非住宅电话占住宅电话的1/3;设备容量占用率:近期50%、中期80%、远期85%。(程控设备)

电话出局管道孔数为设备容量的1.5倍;出局电缆的线对数(指音兹电缆)平均为1200~1800对;住宅人口每部3~3.5人,每户住宅建筑60~80平方米;每座电话端局的终期容量为4~6万门;每处电话站的终期设备容量为1~2万门。

三.电信设施工程系统

(一)电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发送设备;2.传输线路;3.接收设备

(二)通信网的构成

现代化通信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整个通倍网是一个整体。国家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局、站和许多通信设备组合起来的,不管通信设备多么现代化,都要相互依赖。例如要接通—个远距离的长途电话,就需要一系列的电信局、站的设备协同工作。每一个局、站,每一个设备,每一条线路都是由许多通信用户共同使用的。

(三)电信的类别 1.用户电报 2.电话

3.图像通信:传真、书写电话、电视电话、数据通信; 4.无线通信 5.卫星通信 6.光纤通信

(四)传输线路

由于通信网的整体性,每一个新区都将是电信网的分枝和延续,整个系统中除发送与接收设备外,传输线路是通信能力的关键。对于有线电路部分.根据电信系统的总体构思.决定其他在规划区内的路内,是本章的中心,因为路内是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各阶段密切相关的。

路由规划是电信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足够的路由时,就允许其它规划有更大的灵活性。路由规划的目标是确定组成一个网路的全部实际路由,并保证它们服从相关的、逻辑的和有效的基本原理。

四.市话网

(一)局所规划

内容:

1.研究终期内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位置和数目、装设交换帆的容量以及大致建设年限。

2.研究整个市话线网路近期至终期的中继方式及其发展过程(要与市话机械设计配合进 行)。

3.确定市话线路网在各个时期中的用户线路、局间中继线等各段落,应分配的线路传输衰减限值。

4.确定新设局所和原有局所的互相配合关系以及交换区域的划分界线.勘定新建局所的具体位置,决定近期工程机线设备的建设规模。

资料收集:

局址位置选择

(二)交换系统 1.程控交换系统 2.机电交换系统

(三)电话设施

1.住宅电话:每个家庭只有一对线路,逐步发展为两对。(或其他形式电话)2.专业用户:

专业用户包括工业和商业用户以及公用事业管理部门。

通过给出每100个职员的线对数的标志可以测量公司电话的普及率。所以需要的线对数为普及率和总的职员数乘积的100倍。3.市话一般规划数:

市话的规划,我国曾规定近期电话普及率为26%.远期为40%。这是个平均值.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地区会突破这—数字。估算时可按:

交换机装机容量=(1.2一L 5)[目前所需门数十(10—20)年后的远期发展总增容数]

中继线数量是通信部门总体规划的内容,为了便于规划路由.暂按总装机容量的20%一30%考虑。

五.网路的构成

(一)电绝路由的选择原则

1.符合城市远期发展总体规创,使电缆路由长期安全稳定地使用。

2.电缆路由应尽量短直。并选样在比较永久性的道路上敷设;还要考虑各种电缆建筑方式的敷设条件、技术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等因素。

3.主干电缆路由的走向.应尽量和配线电缆的走向一致,在用户密度大的地区通过,以便引上和分线供线。在多局制的电缆网路的设计时.用户主干电缆应与局间中继电缆的路由一并考虑.使线路网有机地结合,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4.重要的主干电缆和中继电缆,宜采用迂回路由,构成环形网路,以保证通信。环形网路的构成,可以采取不同的线路路由.或向一路由采用不同建筑方式的电缆。在交接配线时,也可以利用交接箱间的连络电缆互相沟通。但在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条件相可能,在工程中一次形成;也允许另一线路路由结合线路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以后的扩建工程中逐渐形成。

进入市话局或较大容量的电话站的电缆路由,应尽量从两个方向引入。

5.电缆路由除必须满足近期需要与发展规划相适应外,并适当顾及远期可能的调整、扩建和割接的方便。

6.对于扩建和改建工程,电缆路由的选定应首先考虑合理地利用原有线路设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拆移而使线路设备受损。如果需要增加新电缆时,宜增设新的电缆路由,以提高线路网的灵活性和安全可靠件。

7.电缆路由的选择应适当注意线路建筑的美观,如在同一电缆路由上,应尽量避免敷设多条小对数电缆,在扩建工程中,不应再增设小对数电缆。

8.电缆路由应符合和其他地上、地下管线以及建筑物间最小间距的要求。在城市中或工业企业内.除因地形或敷设条件限制必须合沟或合杆外,通信电缆应与电力线路分开敷设,各走一侧,(二)电缆路由不宜选择的地段

(三)电缆容量的选用 1.满足年限:

电缆容量在—段时期内能适应用户发展需要—一即满足年限。明明3分钟完事,还问老婆爽吗尴尬 明明不到11cm,还问老婆大吗尴尬 明明已经软了,还问老婆猛吗尴尬 自己明明不行,还淫话满天飞咒骂

想花钱改善,又嫌贵困买点便宜的,用了身体越来越差,或者干脆拖下去吧!反正表 面上看上去还是很正常的流汗来吧,让马老中医来救你!佳薇msdf003

2.电缆心线使用率:

由于设计时对用户数的估计与实际总会有偏差,此外用户位置的变异也会发生,这些情况都要求电缆有一定的富余量;在使用过程中,线对会产生障碍,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调度空线、在确定电缆容量时,应考虑电缆心线使用率。不同的电缆心线使用率对于电缆容量影响较大。故选用电缆心线使用率的指标是一个较重要的问题。

3.确定电缆容量的界限规定

为了保证通信安全及减少维护困难,以及工程投资和设备使用经济合理,电缆容量不宜过大或过小。由于线路建筑方式、电缆敷设段落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因而对电线容量有适当要求,即有不同的确定界限。一般如表7—3中所示。

4.电缆的结构

电缆是用0.4、0.5、0.6、o.7和0.9mm的软铜线作为心线,外面以密实的纸浆层或纸带绕包作为导体的绝缘层(其户0.9mm的不推荐使用)。

两根(或四根)电缆心线外包不同颜色的纸绝缘,绞合成对(或成星型组)。按其心线的绞合方式和组成缆心的组合方式,分为同心式(又称普通式、层叠式)、单位式、星型同心式和星型单位式四种。

(1)同心式

电缆心线扭绞成对后,围绕同一中心按顺序地分层排列进行总绞合成缆心。(2)位式

在电缆对数较大时,不宜采用同心式,因为在连续和分线时较困难,一般采用单位式。通常以50对或l00对电缆心线组成一个单位,每个单位中的电缆心线绞合方式和分层排列与同心式一样,然后再将若干单位围绕同一中心,分层绞合成为缆心,各个单位的外面用不同颜色的纸带或丝线卷绕隔开,同层中如有三个及以上的单位时,设有一个标志单位(即起始单位)。单位式一般用于400对以上的大对数电缆。

(3)星型同心式

四根电缆心线绞合组成星型组(又称束),由若干星型组排列一层,各层心线均围绕同—中心按顺序排列,各层的绞合方向不同,同层的相邻各组采用不同的扭矩,以减少组间的串音.这是因为四根电缆心线处于对称的依置。所以比对绞式电缆声音小。(4)星型单位式

与对绞式的单位式电缆相类似,是把每50个星型四线组(100对)编成一个单位,每个单位从里列外分作四层。同层相邻组的扭矩不同.邻层扭绞的力向相反。各层和各单位间均用棉线缠绕隔开。其单位配置和顺序与对绞式的单位式相同。

(四)电缆建筑方式的选择 1.电缆建筑方式的种类

市话电缆线路的建筑方式,一般有:①管道电缆;②直埋电缆;③架空电缆;④墙壁电缆:在一些持殊环境敷设电缆时,尚有几种持殊的电缆建筑方式:①水底电缆;②桥上电缆;③隧道电缆(包括渠道电缆);④房屋建筑内暗管或明管穿放电缆。

(五)电缆配线方式

市话电缆网路的配线方式分为直接配线(又称直通配线)、复接配线、补助配线(又称活接配线)和交接配线四种。后两种配线方式较前两种配线方式通融性大,在选用配线方式时,不一定完全采用单一的配线方式,也可在一个电缆网路中混合使用多种配线方式,以提高电缆网路的灵活性和通融性。

(六)电缆接续设备的设置 1.交接设备或配线设备的种类

一般说安装在室外的交接箱(有时也装在室内)称为交接设备,安装在室内的配线架或配线箱则称为配线设备。而装在室外的分线箱或分线盒(有时分线盒也装在室内),则统称为分线设备。

2.交接箱容量的选择

3.交接箱的建筑方式

目前交接箱所采用的建筑方式有架空式、落地式和壁龛式三种。

4.交接箱的安装位置

安在主干电缆引入交接区、用户较密区、地点要永久、位置要隐蔽、安全。

六.电缆管道

(一)常用管材的种类和特点(课本表)

(二)管孔孔径的确定 电缆外径60~75mm 混凝土管内90mm

(三)管孔数的计算 1.管孔数的计算原则

①计算管孔数时,原则上应按一条电缆占用一个管孔考虑。②应按管道段落分别计算其终期发展需要的数量。③在通常情况下,管道路由所需的全部管孔宜一次建成。一般不考虑在同—管道断面上分期敷设管孔。

④进局管道或施工困难(如通过桥梁、穿越高级路面和重要道路的地段)的段落,应根据终期需要数量一次建成。2.管孔数的计算方法

(四)管道平面设计 1.管道路由的选择

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2.管道位置的确定

尽量选择人行道和绿化带,不得已在车行道时,应尽量靠近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3.管道的段长

不宜超过150米,塑料管可达200米,一般为120~130米,或小于100米。4.人孔或手孔

为了便于电缆引上、引入、分歧和拐弯,以及施工和维修电缆的需要,应设置人孔或手孔。

5.管道与其他建筑物和管线的隔离

(五)管道的埋深

管道进入人孔的位置,应有利于维护和施工。一般规定管道顶部或底基分别距人孔上覆或人儿底基面的净趴不小于0.3m。引上管道应在人孔的L覆下200一400mm范围以内等。

(六)管道的坡度

3‰~4‰

七.直埋电缆与隧道电缆及水下电缆

(一)直埋电缆 1.埋设深度 2.标志设置

(二)隧道电缆 1.综合隧道 2.专用隧道

(三)水底电缆

1.跨越河川的建筑方式 2.选择水底电缆路线的原则

八.邮政设施规划

(一)一般概念与要求

城市邮政局分为:市邮政局、邮政通信枢纽、邮政支局、邮政所。邮政支局分为一等支局、二等支局、三等支局。

电视电缆、广播电缆线路路由,可利用综合隧道和隧道敷设。在路由上如有通信管道,可利用管道敷设电视、广播电缆,但不宜喝通信电缆共管孔敷设。

有架空通信电线杆时,可同杆架设。

(二)邮政局所选址原则:

1.邮政通信枢纽选址:火车站边,交通便利,地形好等;

2.局所选址:闹市区,中心,设施密集区,交通便利,场地要求等。

九.移动电话

电信正在向个人通信方式发展,移动通信发展迅速。

(一)容量预测

尚无确定的有效方式,一般按市话占有率,移动电话普及率预测,或与国际比较。

(二)移动电话网

移动电话网规划主要内容有:移动电话网络(蜂窝状)、话务量规划、移动通信频点配置。

大区系统:服务半径30公里,或到60公里,频率450HZ;大区制用户容量小,几十~几百户,最多几千到一万。

小区制系统:基站半径1.5~15公里,频率900HZ,容量为100万户。

中区制系统:(界于大小之间)服务半径15~30公里,容量1000~10000用户。

十.微波通信规划

(一)站址

(二)路由

第四篇:浅谈城市物流设施规划与政策转型

浅谈城市物流设施规划与政策转型

摘要: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当前城市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下研究与实践高度关注的议题,也是策划“城市物流设施的规划与政策转型”专辑的主要背景。作为导读,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这一专辑的立意、概念范畴以及入选文章的基本内容。在阐述物流从生产领域走向日常生活的转型背景后,本文尝试回到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厘清物流的基本定义、内容范畴以及成本属性,并在不同概念的比较中强化对城市物流等概念的认知。其次,从目标、手段、对象等维度,指出城市物流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分离的原因,以及城市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最后,介绍了专辑的内容构成,遴选的六篇文章分别着眼于城市物流设施规划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等维度,探讨了城市物流活动及其设施规划的组织模式及外部影响,分析了城市物流政策的目标转向,提出了相关措施与理念,以强化城市规划与物流规划之间的联结,服务于新时期的城市物流设施规划及政策转型。

关键词:城市物流;消费物流;物流规划;设施开发;成本约束;政策转型

1物流:从生产走向生活

物流近年来以前所未有的热度进入城市日常生活,诸如包裹、快递、电商物流、供应链、网络货运、最后一公里等词汇频繁出现在居民日常生活和政策文件话语之中[1]。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中国,也几乎同步发生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并走向日常生活,首先应归因于网络购物和在线零售的篷勃兴起。从数据上看,以中国为例,2021年中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5%(接近1/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2]。与之同步,2021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大关(达到1083亿件),日均处理量近3亿件[3]。其中,网络零售贡献的快递和物流配送比重达到80%左右[4]。其次,从内容上看,庞大的需求驱动物流模式创新。从落地配到即时配送与同城急送,从冷链物流到多温带恒温配送,从代收业务到众包物流,从机器人配送到无人机配送,各类细分需求都出现市场响应与竞争,持续驱动物流创新与繁荣,为网络零售行业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交付基础设施。因此,数字经济时代下消费者行为模式的转变,驱动物流以快递和配送的形式与日常生活迅速结合[5]。快递与配送服务已成为现今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物流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也进入日趋高频、多样和高品质的消费时代。

2物流管理:从企业走向城市

快递和配送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物流从幕后走向台前,从生产走向日常生活领域,与城市规划的距离越来越近,这要求城市研究与规划从业者深入了解物流的概念内涵与分类体系。从概念范畴上看,快递仅是物流体系中的一种,是指对小件物品在承诺时限内快速完成寄递服务,包括第一公里的交付、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等多个环节。配送只是物流服务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而使用零担或整车的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各类长距离干线运输等才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且与生产等经济活动紧密相关。因此,当考虑大宗货物、干线运输等物流活动时,对物流的要求则不只是快递所要求的“快”,更要求回归其“正确”的本质: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内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要努力实现“正确”,是因为任何不正确的移动都会产生额外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效率损耗,最终表现为由于可能的拥堵、延误、破损和多次配送等带来的额外仓储、运输、人工和环境排放等各项成本的增加。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物流服务尽可能“正确”,其目的是在提高速度与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成本。“物流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6],也即为达到既定目标,从物流全过程出发,对相关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供应链管理则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对供应链中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供应链整体目标[6]。因此,物流概念的演进反复强调多目标、多部门、多系统下的成本意识等目标导向。物流管理致力于应用各类创新技术、合理组织物流活动的时空间安排,实现速度要求的同时节约成本,也因此被视为“第三利润”的来源[7]。因此,物流管理不仅要求物流活动在速度上的“快”,更需要多方面的“准”,实现多维度成本上的“省”。这不仅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对城市也是如此,甚至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譬如,有很多研究讨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的计算等问题[8-9]。其背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需要城市物流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物流管理,物流活动的公共性愈发增强,城市也需要系统的物流管理,实现城市物流的合理化。在学术界享誉盛名的日本城市物流专家谷口荣一教授就将城市物流(citylogistics)定义为对城市内部各项物流活动进行综合协调的过程,是在交通环境、拥堵、安全和节能等目标下,考虑公众和私营部门的成本和收益,对城市物流和运输活动进行全面优化的过程[10-11]。不过,在城市领域要实现这一优化存在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3城市物流设施开发与政策的挑战

物流在支撑城市经济与日常生活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是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即便大多数城市物流活动都发生在各种城市时空场景之中,物流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时空资源配置,但一向以城市与空间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城市规划与物流规划长期以来没能形成很好的呼应。其根本原因是,面向企业的物流管理在对象、目标、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与城市规划有较大偏差。具体来说,城市规划着重于有限范围的土地等静态空间资源在出让前的静态规定,城市物流规划和设施开发偏重于对多元复杂的物流企业所产生的动态物流活动的动态约束与引导。其次,因为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自利规避成本等原因,物流企业倾向于通过非正规利用、临时堆存停放、超载等实现成本节约,给城市规划造成冲击,也给城市人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再次,城市规划长于创造区位价值,却没有很好的工具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要形成诸如细化空间使用、增强对城市货运的兼容性等治理工具,则需要城市规划作出转型。最后,物流企业的成本主要是经济成本,但是对于城市来说,其成本是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维度等在内的综合性成本,这些成本沉淀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影响物流,最终也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字经济与消费社会、碳中和与碳达峰等时代背景与目标约束下,着眼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管理城市物流活动的新变化,建构更可持续的城市物流设施体系已成为当下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迫切关注的议题。近年来,我国各部门了各项政策,推动了城市共同配送与公共物流设施建设等。各城市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和试点,制定城市配送的专项规划,促进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物流规划及设施开发协同,成为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的新亮点。但是,总体来说,面对市场主体杂乱、空间区位易变、交通干扰性强、环境影响较大的物流活动,面对市场属性强、需求量大的城市设施开发,城市各级政府和相关主体方都未能形成科学管理的方法论与工具箱,主要是被动应对而不是主动调控,政府缺位与错位的现象明显,给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带来很大压力。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也是世界上各大城市的难题[12]。因此,城市规划如何接纳物流活动,如何与成本共舞、与企业共建,建构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物流设施系统,支撑健康、绿色、公正、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城市物流规划与政策创新的起点与归宿。

4专辑内容构成与文章简介

围绕消费物流,聚焦于物流设施规划与政策转型,本专辑精心遴选了六篇文章,按照城市物流活动的区位、物流活动的影响、物流设施的开发、物流设施的规划等逻辑链逐次开展,对物流设施所涉及的政策、空间、经济、环境、社会与规划等维度进行充分的解读。《国际视野下城市物流政策实践的挑战与创新》在综合国外特别是欧洲近年来城市物流实践创新项目等相关文献基础上,部分结合当下中国城市的物流设施开发与政策实践,分析了城市物流活动的区位变化,引申讨论城市物流设施在公共与市场、规模与分散、层级与效率等方面的困境;基于欧洲近年来城市物流规划的政策创新,归纳了解决这些困境的经验与路径,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共享物流的概念,呼吁建立起跨部门及主体、跨空间尺度及运输网络的城市物流发展模式[13]。《形态类型学视角下亚马逊物流设施开发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的影响》和《首尔都市区冷链物流设施空间演化研究》分别展现了不同类型物流活动的区位变动及其空间影响。其中,《形态类型学视角下亚马逊物流设施开发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的影响》关注的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下,物流仓储项目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文章基于形态类型学的分析方法,以亚马逊物流仓储项目为例,分析了集群、填充、更新以及扩张等四种物流设施建设模式对城市规划与治理的意义[14]。《首尔都市区冷链物流设施空间演化研究》以首尔都市区为例,分析了冷链物流设施的空间集聚如何受到土地市场和物流需求市场共同作用,受到离心化与向心化力量的牵引,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服务质量、交通状态、地方政策以及运营成本等因素[15]。《多中心视角下欧洲城市集配中心的建设模式与启示》和《城市物流设施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考量与空间治理对策》更加关注城市物流设施规划、开发及运营所涉及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维度。其中,《多中心视角下欧洲城市集配中心的建设模式与启示》讨论的是西方特别是欧洲城市如何在多中心主义的理念下改变城市物流集合配送中心的开发与财务运营机制。这些提升集配中心开发建设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的机制设计对我国当前城市物流设施与政策也具有很大的启示[16]。《城市物流设施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考量与空间治理对策》从物流设施空间布局与社区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着手,结合洛杉矶的实证分析,归纳认为:城市物流设施的社会可持续影响主要源于其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差异,并提出围绕物流空间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和管控方法[17]。作为本专辑最后一篇文章,《中国大城市公共物流设施规划的进展、原则与策略》以广视角、跨周期的长镜头概要呈现了中国大城市物流设施规划的历程、各类型物流设施规划的要点与问题,总结了主要的经验原则与内在诉求,并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新要求,从集约、共享、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物流设施规划的实施重点[18]。上述论文都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中从事物流规划与政策研究的一线科研工作者相互合作或与境外作者合作的成果。囿于时间与精力,文章中仍有不少观点还需继续深入思考,本专辑实为“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商榷讨论!

第五篇: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城市管理处于城市治理的末端环节,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城市管理领域发生冲突,如收入差距加大、贫富不均、就业困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在城市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本人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 城管工作现在所面临的困难。

1.城管工作缺乏统一的执法及制度标准。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全国性的主管部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执法体制比较乱。用社会上流行的话语说,我们城管部门上面没“爷”,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城市管理的模式,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执法难题。好消息是,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成为城管部门的领头,值得广大城管员期待。2.城管工作群众基础欠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人员,这些人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对政府的不满情结,面对代表政府行为的城管执法时,难免有抵触。导致城管执法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而且因为各地执法情况不一致,甚至同一地方不同时期城市管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都缺少很好的解析依据,导致执法相对人更多的不解甚至反抗。加之,近年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城管的负面报道,使城管形象在市民心目中进一步下降,也是造成城管执法工作群众理解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3.城管执法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随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大执法”格局形成,城管执法事项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执法范围越来越广,而相对的执法人员数量,却远远跟不上执法需求。就拿我们端州区城管执法分局来说,需要面对的执法事项有十大类162项,城管执法也要求往小巷社区下沉,而分局执法力量却只有100多号人,远远达不到执法所需。另外,执法后勤保障(车辆、执法工具)等缺乏,也使城管执法力量显得薄弱。

4.城管执法缺少专业执法力量。随着大城管格局的形成,城管执法事项不仅是社会大众认为的处理小摊小贩,而是深入到住建、环保、卫计、水务、燃气等专业领域。而对于这些领域的执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噪音污染怎么界定,违章建筑的确认,怎样的排水沉积池才算合乎标准等等。这些都不是城管部门可以制定,也不是城管部门可以确认的,但是至少城管执法人员要熟悉相应的标准,不然当执法对象询问整改标准时,城管执法人员都没办法回答。所以城管执法队伍需要有一批专业执法队伍。

5.城管执法工作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城管执法工作大多是带有强制性质的,比如说拆除违章建筑、清楚占道经营等。可是城管执法手段,除了靠人力强制执行的暂扣外,没有任何强制措施。这在执法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执法对象的不配合。也不利于后续案件的跟进处理。

二. 针对城管工作现状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1.需要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扭转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负面印象。这不仅要加强宣传城管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宣传,也要从一定的角度宣讲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以更好的让群众在理解城管工作的同时,支持城管工作。

2.需要加大城市管理工作的立法进度,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在法律允许的基础上要考虑增强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强制性手段的应用,因为城管执法事项大多是带有强制性的,比如说拆除违法建筑,清除占到摆卖等,先行城管执法中除了暂扣物品外,没有任何带有强制性的执法手段,3.引进专业性执法人才。在加强执法队伍人才培养的同时,在新招考时要有针对性引进一批专业性执法工作人员。可能的话,要求其他部门在移交执法事项的同时,移交专业执法人员。

4.加强执法队伍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城管执法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基层工作,作为城管执法人员,如何学会和基层群众打交道,拉家常,掌握群众工作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充电学习,提高素质。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工作艺术,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应对突发事件,善于化解社会矛盾,使每个同志既是称职的工作人员,又是义务宣传员、更是为民服务员

下载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排水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给水排水工程熊丹丹吴建平高健磊 2012年 9 月 22 日......

    给排水工程认识实习报告范文

    污水处理厂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任务与目的 1、{目的} 2、雁山污水处理厂 8/29/2011 雁山污水处理厂一期管网已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2009年1月完工,二 期于2009年1月开工建设......

    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报告

    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报告 云阳水利水电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关于报送云阳县新县城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报告渝云水司﹝2009﹞49号云阳水利水电实业......

    对我国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对我国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城市经济相关的学科,就城市经济、城市增长、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浅析。 关键词: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学、交通、城市增......

    对城市道路设计的初步认识

    对城市道路设计的初步认识 【摘 要】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设计是复杂而又系统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以及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

    浅谈对城市文化设计的认识

    期刊文献 浅谈对城市文化设计的认识 陈中山朱 芸 陈中山,男,本科,助理工程师,(1981-),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义乌,322000 朱芸,女,硕士,(1983-),杭州市余杭区风景旅游局,浙江,杭州,31......

    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认识[本站推荐]

    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认识摘 要:随着旅游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 ,旅游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 ,旅游规划的现实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特点。为了适应这些变化 ,旅游规划界对传统......

    对十二五规划的认识和体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判断。"十一五"的辉煌成就,证明了理论的强量,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的极端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