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票据业务发展存在六个方面问题
票据业务发展存在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信用环境欠缺,票据风险不容忽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高,难以
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又不符合银行要求。可是有的银行机构受手续费或吸存利益的诱惑仍然办理甚至超过自身能力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致使到期无款垫付,借故拖延或无理拒付,造成到期承付率下降,银行承兑汇票无条件到期付款加大经营风险。另外,办理再贴现业务存在潜亏。按照现行的再贴现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时,扣除其应缴贴现利息收入营业税后,其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可能倒挂,成为潜亏因素。
二是再贴现手续繁杂、票据真伪难辨。一方面人行办理再贴现,需提供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商品交易合同或商品发运单据、贴现申请人和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查询书复印件等。其中的承兑协议、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持票人往往无法一一提供。另一方面,商业汇票真伪难辨。目前辨别票据真伪的方法比较原始,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收到票据后采用实地查询或电报查询两种方式。采用实地查询费用开支过大,商业银行难以承受,采用电报查询方式又难以查明票据的真伪。基于上述原因,商业银行办理商业汇票业务时进退两难。
三是各商业银行间业务发展不平衡,票源不足矛盾突出。各商业银行由于对票据业务的认识程度和起步早晚不同,票据业务的各项指标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乌鲁木齐商业银行因起步早市场份额一直名列前茅,工商银行新疆分行营业部、建设银行新疆分行营业部也先后成立了票据中心,票据业务发展势迅猛。而其他银行则显得势单力薄。又由于票源不足,更使得业务发展不均衡。如彩虹股份、渭电等企业的现金流量大、资金宽裕、经营效益好,基本不需要短期融资,而急需融通资金的企业苦于没有足够的票据来获得资金,造成“贫富不均”,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情况尤为突出。此外,受地域影响,部分企业受低贴现利率诱惑,纷纷在异地贴现,造成票据流失,进一步加了票源不足的矛盾。
四是再贴现利率缺乏有效传导作用,未能使再贴现政策作用充分发挥。一方面,现行再贴现利率和其他利率一样,由国家统一制定,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缺乏弹性,不能体现资金的供求变化,且利率保持相对单一,约束了再贴现利率自成体系。另一方面,现阶段再贴现的差别利率未能发挥有效传导作用,未能把各商业银行的利率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使其信贷结构不能得到有效调整。
五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票据重视不够。据咸阳中心支行统计,截至2002年末,全市各类工商注册中小企业达2.2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这些中小企业虽然单个看不如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但作用不可忽视。然而由于这些企业规模不大,需要资金量也不大,票据资金需求偏小,往往商业银行因票据利润小、成本高而不予办理贴现。
六是票据竞争加剧,不利银行监管。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承兑汇票毫无例外也被列入竞争范围之内。各商业银行为争得一定份额,保障充裕的资金,竞相到它行开户单位做工作,企业单位为平衡银行间的关系和企业自身业务目的的需要,在多家银行申请了一定数额的银行承兑汇票。而收票企业又拿着这些汇票到各个银行去贴现,给银行资金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企业集中调度资金。
银行 服务领域拓宽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还改善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和资产质量。票据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本次交流会各金融机构所达成的共识。记者从人行烟台中心支行了解到,我市上半年办理承兑汇票130亿元,办理贴现再贴现102.5亿元,占到全市银行总贷款额的10%左右!不仅如此,票据业务对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有特殊的作用,因为票据业务不属于贷款范围内,一搬不列入统计口径内。对于银行来说,除了获取利息之外,在给企业开具票据时,银行一般会要求企业交纳相当于票面金额30%~100%的保证金,这笔资金放在银行相当于存款,这也会大大扩充银行本身的资本金。据了解,票据业务近来受各金融机构追捧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对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有严格的限制,而不少银行机构通过承兑票据就可以满足某些客户的短期资金需求。
企业 融资成本降低
“目前我市的金融票据承兑和贴现对象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其实票据是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渠道。”人行烟台中心支行吕双江说。“虽然现在票据的承兑主体主要是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但是经过票据的多次背书转让,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可以成为持票人,并通过向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而最终获得资金支持。在一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手段。”恒丰银行办公室副主任单筱强这样解释。另外,票据成本相对于银行贷款成本要低得多,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票据业务是企业解决融资难的一种短平快的方式。譬如开一张半年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到银行贴现后取得可用半年的贴现资金,利率大概为3.5%左右,差不多比贷款低2个百分点,这样将大大节约企业的财务成本。
票据市场 发展空间大
虽然近年我市票据市场发展迅速,但在交流会上有专家指出,票据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还是太少。目前,票据贴现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不足5%,而美国企业发行商业票据的未清偿额占贷款的比例早已超过20%。而且,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由此看来,票据市场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尽管如此,票据市场仍然危机重重,由于很多金融票据都是外地银行开出的,因此造假的机会比较大。受工行郑州华信支行票据爆炸案的影响,现在不少银行对票据业务也是慎之又慎。去年在莱阳市一家银行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人用假承兑汇票想蒙混过关,幸亏工作人员认出假票,否则将是几百万元的损失。
另外,社会信用基础不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瓶颈”之一。据商业银行烟台支行一工作人员介绍,受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商业承兑汇票在大部分地区仍难以被接受。目前,流通中的银行承兑汇票占95%,商业承兑汇票不足5%。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票据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银行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票据融资。看来,规范和发展票据市场任重而道远。
票据融资是指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对于普通企业而言,主要是承兑和贴现两种形式。商业汇票承兑指银行作为付款人,根据承兑申请人(出票人)的申请,承诺对有效商业汇票按约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被背书无条件支付汇票款的行为。银行的这一票据行为也是对出票人的一种信用授予。商业汇票贴现则是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于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票据市场的发展,票据市场已逐渐成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一体化的经济环境,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无疑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研究结构如下:第一章总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背景、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票据市场的理论分析,第三章是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第四章是主要针对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找出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对策。关键字:票据市场 规范 对策 信用基础
一、绪论 1.本文研究背景 在理论方面,马克思在其信用学说理论中,对票据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其重要作用,西方经济学家对票据和票据市场的作用也进行了大量论述,充分肯定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关于票据市场的论著很少,有关论述散见于银行票据实务、金融市场学和票据法等方面的著作中。在《金融时报》、《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等报刊杂志上偶尔会有关于票据市场理论的文章发表,但从总体上看,并未形成系统地、对实践起指导意义的理论。在实践方面,英、美、日等国家的票据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其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其重要性在不断增强。而我国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子市场之一,与同业拆借市场等货币市场子市场相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投资主体缺位、银行创新动力不足、银行行为不规范、票据业务经营模式与手段落后、信用风险与犯罪风险尤存、票据品种单一等等。2.本文的研究方法 票据市场与货币市场息息相关,可以直接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与多个经济主体紧密相关,是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联系纽带,它涉及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是一项综合性的市场体系。因此,研究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问题,是个综合性很强的课题,要对这一课题做出严谨、科学的研究,得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必须采用多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框架方面,本文主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等经济学基本理论,结合金融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经济法规、政策,建立一个规范的分析框架,力求在科学理论的支持下,将实际问题纳入理论分析和探讨的视野,进而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出有益的观点和结论。在研究方法方面,木文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问题进行个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通过规范分析,探讨我国票据市场现状的原因,找出科学确定票据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评估票据业务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啊,指出我国票据发展中的不规范之处;通过比较分析,吸收借鉴国外票据市场科学的、先进的经验,促进有关制度和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在研究材料的运用方面,只有充分占有各种资料,全国了解我国票据市场的历史沿革、政策措施、发展现状、经验教训,才能够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做出准确、公正的判断。因此论文以各种报刊、杂志、学术著作、专门性电脑网站公布的资料和作者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掌握的材料数据,作为研究材料。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建立规范的票据市场服务,为票据市场的健康、稳健发展服务。因此,在理论分析和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策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票据市场相关理论以及现状分析 1.概念界定 1.1票据的内涵 1.1.1票据的定义和分类 票据一词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来理解:广义票据泛指一切有价证券和各种凭证包括,汇票、本票、支票、股票、仓单、提单、债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等。狭义票据是指出票人无条件约定自己或委托第三者于见票时,或者确定的日期,向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本文研究的范围限于狭义票据。票据按国内《票据法》的规定可以分为三种:汇票、本票和支票。(1)汇票是由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书面无条件支付命令,要求对方(接受命令的人)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向某人或指定人或持票来人支付一定金额。按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可以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是出票人和付款人均为银行的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为企业法人、公司、商号或者个人,付款人为其它商号、个人或者银行的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又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以银行以外的任何商号或个人为承兑人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以银行作为承兑人的商业汇票.(2)本票是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保证即期或在可以预料的将来时间,由自己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一定金额的票据.本票又可分为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商业本票是由工商企业或个人签发的本票,也称为一般本票。商业本票可分为即期和远期的,商业本票一般不具备再贴现条件,特别是中小企业或个人开出的远期本票,因信用保证不高,因此很难流通。银行本票都是即期的。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的本票大多是银行本票。(3)支票是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具体说就是出票人(银行存款人)对银行(受票人)签发的,要求银行见票时立即付款的票据。1.1.2票据的特点(1)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票据代表着一定的财产价值,并通过一定的货币金额来体现,票据权力的产生、转移和形式都必须以票据的设立、转移和持有为条件。(2)票据是一种流动证券.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票据可通过背书、交付而流通转让,而无须征求债务人的意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3)票据是一种无因证券。票据自出票以后既具有独立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与产生或转让票据的原因关系相分离.持票人只要持有的票据具备要式条件,即可向票据债务人行使权力,而无须说明取得票据的原因。(4)票据是一种要式证券。票据是依票据法签发的有价证券,其设立、转让、保证和承兑均适用严格的形式主义原则。因此,票据商的权利义务内容,也必须以准确的文字加以记载。1.2票据市场的内涵(1)票据市场的定义:票据市场是指票据进行流通转让和交易的市场。票据市场属于短期金融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票据市场一般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票据的签发、承兑属于一级市场的业务;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则属于二级市场的业务。(2)票据市场的交易机制:在票据市场上,出票人(债务人)出于商品交易或融资需要而签发票据,则持票人(债权人)即持有了该张债权凭证—票据。持票人可以持有该票据到期,也可以再到期前将其背书转让给其它的市场参与者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贴现。在后一种情况,贴入票据的金融机构也可以选择持有到期,或向其它金融机构申请转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3)票据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票据市场的一系列交易中,将产生三种价格,其中有两种市场价格: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它们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会随着市场的变化经常发生波动。而再贴现利率一般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在一段时期内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三、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1.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1改革开放后票据市场恢复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商业信用又开始出现。1981 年,为了打开企业之间的债务链、解决困扰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上海率先推出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1982 年,人民银行在总结上海的试办经验后,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重庆、河北、沈阳,此后,票据结算从同城逐步推广到异地。1986 年人行开始正式办理再贴现业务。1989 年 4 月,人民银行实行了新的《银行结算办法》,规定允许票据流通转让、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随后,我国票据市场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不佳,1990 年左右票据市场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案件,导致了 1991 年票据业务一度停滞,直到 1994 年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汇票办法》和《再贴现办法》,并尝试运用再贴现工具的选择性进行产业机构和产品机构调整的探索,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铁道五行业和烟草、棉花、白糖、生猪四品种中予以再贴现支持,票据市场才重新活跃。此阶段的特点是票据业务主要是作为一种结算工具。1.2票据法出台后票据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1995 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在总结 10 多年的票据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随后发布了《支付结算办法》等一系列规章,为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以此为基础,我国商业汇票业务步入了规范发展阶段。1998 年,人民银行对再贴现利率和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改革,在下调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同时,三次下调了再贴现和贴现利率,其中,再贴现利率累计下调 4.06 个百分点,贴现利率相应下调。同时,改变了过去再贴现利率按再贷款利率浮动的做法,首次成立独立的基准利率种类,改变贴现利率按贷款利率浮动的做法,使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生成。在此期间,票据业务开始逐步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再贴现成为人民银行独立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3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9 年 6 月,人民银行再次调低了再贴现利率,拉开了再贴现利率与再贷款利率的差距,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央行再贴现资金,扩大票据贴现业务,极大地激活了商业汇票业务。当年,再贴现余额由 331 亿元上升到 502 亿元。9 月,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放宽了对再贴现机构的限制,并允许以回购方式办理再贴现,进一步完善再贴现操作体系。我国票据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条件和构成体系都有了较大发展。1.4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新的时代的来临 2005 年 5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依照该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均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待偿还融资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 40%,年度内可周转使用。二是融资券发行利率或发行价格由企业和承销机构协商确定。三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融资券的发行、交易、登记、托管、结算、兑付进行监督管理。四是发行融资券的企业应当按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
第二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票据签发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未加以严格审查,就为其签发无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按规定企业向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首先应提供商品交易合同,并于2个月内提出增值税发票。部分银行为了增加企业保证金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偏好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却未能严格审查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甚至2个月以后,也没督促开票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
2.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置换资产、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于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
3.在实际操作中有章不循,随意放大银行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了逃避上级行对其授权限额的规定,部分商业银行采取拆分等违规手法,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拆成几笔签发。部分银行擅自放宽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或放松抵押担保的条件,为一些资信度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给银行的资产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票据贴现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时只注重汇票本身的真实性,放松对企业提交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的审查,导致为大量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了贴现,大量贴现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有的资金甚至流入股票证券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票据市场秩序。
2.部分银行与企业相互勾结,联手“包装”票据问题严重。一些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一些大客户办理贴现的票据放松审查,对贴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的票据,也违规授理其贴现业务。为了逃避监管和套取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银行与一些企业相互勾结,进行票据“包装”:即由银行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与其有信贷关系、信用度较好的企业,由这些企业提供与该汇票无关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到银行办理贴现后,再将资金转回到真正的贴现企业账户之内。
3.违规降低贴现利率。银行在经营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为了争抢票源,展开恶性竞争,纷纷降低贴现利率,有的银行将贴现利率降到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利率市场秩序,同时少收贴现利息收入也给银行的资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4.违法违规经营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商业银行与票据掮客内外勾结,在办理贴现时为其提供贴现利率、资金划转等多项优惠条件,为其不法经营提供方便,从中收取回扣、好处费;有的银行采取降低贴现利率、压低账内贴现利息收入、账外收取好处费私设“小金库”;有的银行职工则利用工作之便,以自已或其亲属名义成立“票据包装公司”,充当票据掮客,非法经营票据业务,从中牟取暴利。
二、主要的检查方法
(一)确定检查重点
确定检查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企业,首先,要利用银行计算机系统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调阅近几年来财务报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贴现台账和相关电子数据,全面了解近年来银行的票据业务总体规模和发展情况。其次,以签发、贴现业务占比较大、近几年票据业务量增长速度较快的各二级分支行作为检查重点。再以银行办理签发、贴现业务量较大且单笔金额较大的企业,办理签发、贴现业务的时间和金额不均衡的企业,提供相关发票的单张票面金额较大的企业、出票日与贴现日相距较近的贴现企业为下一步审计的重点和需延伸调查的重点企业。
(二)票据签发的审查
1、调阅银行保证金存款分户账,结合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台账,核对审查银行收取保证金是否及时、足额,有无违反规定不收、少收或收后退还企业等问题;审计保证金是否来源于票据收款或其他背书转让的后手;审查保证金在存续期内有无被挪用、划转等情况,是否存在将保证金转回用于继续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转入账外违规放贷等问题。
2、关注银行为不良贷款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是否存在以银行承兑汇票置换不良资产、掩盖资产质量问题;有无为即将形成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的企业发放贷款问题。
3、核对企业所提供的与本次商品交易合同、承兑合同相符合且足额的增值税发票或税务发票原件,是否该原件为购货方(承兑申请人)所持有发票联或抵扣联。
(三)票据贴现的审查
1.调阅相关企业贴现档案,审查银行是否对汇票真实性和汇票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是否出现越权审批的问题;办理贴现的申请人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等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是否真实、有效,有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套取银行资金等问题。2.调阅银行贴现台账(电子数据),结合贴现利息收入明细账及相关凭证,审查台账数据与财务账表数据是否一致,有无为了逃避检查、人为修改台账数据的问题;审查是否存在贴现利率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最低贴现利率标准办理贴现业务问题。可在核对其电子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全行贴现台账进行检索,对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办理贴现的部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由于降低贴现利率导致银行少计的贴现利息收入数额。
3.核实贴现资金的去向。结合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连续审查,了解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企业与收款人及其他背书转让后手的行业关联度,审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贴现资金转回签票企业账户,用于投资房地产等非生产经营领域、作为保证金继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项和到期贷款、流入股票证券市场等问题;二是银行与票据掮客相互勾结,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少计贴现收入、账外收取回扣好处费私设“小金库”问题;三是在办理贴现业务时,是否存在违反结算纪律和账户管理规定的问题,有无为没有在该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办理贴现,有无将贴现资金直接转入股市或个人储蓄账户的问题;
(四)延伸审查的主要内容 票据业务检查需要进行大量的延伸调查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核实签发或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审查贴现资金的最终用途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揭示企业利用关联交易、皮包公司作掩护,采用虚拟商品交易合同、虚开、涂改或套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投入非生产经营领域问题;揭示银行与企业相互勾结、违规“包装”票据、套取银行资金的主要手法;揭示银行利用企业账户账外收取回扣、好处费等等。
延伸检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签发承兑汇票企业、被背书企业、贴现企业、有贴现资金转入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以及对工商、税务部门等单位。延伸需调阅的资料主要有:公司章程、审计报告、企业纳税登记及领用增值税发票登记簿、企业增值税发票存根联、企业销售明细账、库存产品明细账、应付票据、长短期借款、财务费用明细账及其相关凭证。对企业的注册登记、年检、法人资料、纳税登记和缴纳税款情况以及向银行提供的增值税发票(复印件)的真实性,还可根据情况延伸调查相关工商、税务部门。
第三篇: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审计方法
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审计方法
□ 刘献利
商业汇票不仅可作为支付、流通和结算工具,而且实际常常被用作重要的融资工具。这一便捷的金融工具也常为社会上不法分子所觊觎。笔者在对基层商业银行近两年来票据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存在的“十五”大问题,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通过贷款和贴现资金充作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形成“贷款资金作保证金——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承兑——贴现”的怪圈,并成为银行扩大存贷款和票据业务规模的一条捷径。在上述方式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企业信用不断膨胀,银行的信贷泡沫也由此产生。
(二)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置换资产、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于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
(三)随意放大银行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了逃避上级行对其授权限额的规定,有的基层行采取拆分等违规手法,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拆成几笔签发。有的基层行擅自放宽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或放松抵押担保的条件,为一些资信度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四)在目前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政策下,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工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逃避宏观调控、变相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五)关联企业串通,套取银行信用。主要表现:集团公司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由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持票申请贴现,贴现资金直接或间接回流给出票人。此类票据业务大都缺乏真实的贸易背景,实际为集团公司融资,套取银行信用。
(六)企业虚构合同,伪造增值税发票,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这种方式多表现为贴现申请人(收款方)与前手(付款方)之间无真实贸易背景,虚签交易合同,伪造增值税发票,对增值税发票进行挖补、粘贴、复制,达到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和骗取贴现资金的目的。
(七)部分银行与企业相互勾结,联手“包装”票据。为了逃避监管和套取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银行与一些企业相互勾结,进行票据“包装”,即由银行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与其有信贷关系、信用度较好的企业,由这些企业提供与该汇票无关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到银行办理贴现后,再将资金转回到真正的贴现企业账户之内。
(八)部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一些大客户办理贴现的票据放松审查,在办理贴现业务时只注重汇票本身的真实性,放松对企业提交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的审查,甚至对贴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的票据,也违规授理其贴现业务。导致为大量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了贴现,大量贴现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有的资金甚至流入股票证券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票据市场秩序。
(九)部分银行为不符合票据使用主体范畴的单位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在企业仅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收据、统一收款收据甚至用款申请书等情况下就为其办理贴现业务,违背了我国票据融资仅限于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品交易、企业必须提供增值税发票的规定。
(十)部分银行为了承揽业务,逆程序操作。一是在办理贴现时仅进行电话查询就办理贴现,如某银行为某公司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收到查复书的日期比办理贴现的日期晚。二是对部分企业自签自贴增值税发票、增值税发票与商品交易合同无法对应、增值税发票金额不足等情况下办理贴现。
(十一)部分银行员工责任心不强,审查不够仔细和不规范操作。一是为无效的承兑汇票办理贴现。如为未记载出票日期的汇票办理贴现和为背书不连续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二是银行对商品交易合同审查也不够严格,部分商品交易合同不够规范。如某银行为某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企业提供的购销合同存在涂改情况。
(十二)违规降低贴现利率。银行在经营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为了争抢票据,展开恶性竞争,随意降低贴现利率,有的银行将贴现利率降到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扰乱了正常的利率市场秩序。
(十三)违反结算纪律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贴现业务。部分银行为一些没有在本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办理贴现;有的银行违规将贴现资金转入企业在证券公司开设的账户,有的银行将贴现资金转入投资公司账户;有的银行则将贴现资金转入个人储蓄存款账户等等。
(十四)部分商业银行与票据掮客内外勾结,在办理贴现时为其提供贴现利率、资金划转等多项优惠条件,为其不法经营提供方便,从中收取回扣、好处费;有的银行采取降低贴现利率、压低账内贴现利息收入、账外收取好处费,私设“小金库”;有的银行职工则利用工作之便,以自己或其亲属名义成立“票据皮包公司”,充当票据掮客,非法经营票据业务,从中牟取暴利。
(十五)账外经营票据业务。部分银行账外为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签发融资类票据;有的银行将收取的保证金不入大账核算,设置账外账户用于发放贷款;有的银行与证券公司私下签订协议,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向证券公司融资等等。
二、种种违规屡禁屡现的原因
(一)稽核监督不到位、内控制度在落实中走样。如果认真、经常、细致地进行检查,票据案件就不会发生这么多。可现在内控制度这样多,现代化手段这样高,投入这样大,而账、款、制度却变成了“豆腐渣”,不堪一击,形同虚设。
(二)银行在票据案件发生后不是积极、及时报案,而是尽量内部自救、内部处理和消化,也是案件越来越大的原因。一旦涉及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程序复杂,执法成本较高,而银行损失也未必能挽回。有些领导害怕追究责任,不敢负责任也是案件多发的原因。
(三)利益驱动。办理票据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可不断地派生出其他利益:贴现转保证金带动存款、贷款的双重增长;转换中利息差价的获得;票据资产扩大了贷款规模,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通过票据业务的买入卖出,提早实现利息收入。受利益的诱惑,银行便可能铤而走险。
(四)工作指标的重压。指标就是指挥棒,很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不仅包括存贷款,还包括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因此银行客户经理提供给企业的往往是一整套融资方案,并优先考虑个人业务量的完成情况。而对于由业务量增长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没有建立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票据风险防范的内控制度,票据前台受理的审验检查和事后的跟踪调查流于形式,助长了一些企业的侥幸心理。
(五)我国现行票据业务的法规制度滞后和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法律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的票据法制体系中,《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过于笼统,难以覆盖票据市场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对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少,均未作出专门的司法解释,不好操作。
其次,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大多是针对银行的,各种法规约束商业银行责任和义务的多,相比较而言,对企业违规行为则比较宽容,对恶意贴现、使用假资料来套取银行信用、将票据资金使用在非生产经营领域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不够,缺少违规企业的票据市场退出制度,对这部分企业的通报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企业对违规的后果认识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违规行为。
再次,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有些条款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实施细则。如票据业务中企业当事人的准入退出制度、票据融资的管理、各种票据交易行为的管理、票据信用评估、票据交易的价格约定、资金清算、票据业务的风险准备金等制度都需要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另外,商业银行上下级之间授权授信不尽合理,目前对银行承兑汇票授权授信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商业银行基本是自成体系、各行其是,同一银行不同地区规定也不尽一致,管理比较混乱。
三、银行票据业务的审计方法
在全面了解银行票据业务相关操作规程和制度规定的前提下,以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环节、贴现环节为主线,重点审查银行在办理业务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揭示潜在的风险和损失,提出有操作性、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进一步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和完善我国票据法律法规体系。
(一)了解票据业务操作流程,熟悉掌握有关票据业务的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票据业务管理、授权授信的规定。可采取以下方法:调阅银行有关票据业务内部制度规定,与信贷部门、资金营运部门和财会部门、稽核部门相关人员座谈,全面了解其业务流程和有关授权授信、业务管理的规定;调阅近年来有关票据业务的外部检查和内部稽核报告,了解该行存在问题的类型及其整改情况等等。
(二)利用计算机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企业。调阅银行近几年来财务报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贴现台账和相关电子数据,全面了解近年来银行的票据业务总体规模和发展情况。以签发、贴现业务占比较大、近几年票据业务量增长速度较快的各二级分支行,在银行办理签发、贴现业务量较大的企业,单笔金额在一定限额以上,出票日与贴现日相距较近的贴现企业为条件,利用计算机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和检索,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审计的重点分支行和需延伸调查的重点企业。
(三)票据签发行的审查。
1.有选择地调阅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企业的档案资料,审查签发汇票手续是否合规。给予授信的客户,是否在授信额度内办理;提供全额保证金的客户,是否在交验有关证明后办理;既无授信额度、又无全额保证金的客户,是否按照贷款业务中对借款人的调查、审查要求办理。承兑申请人是否向银行提供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有无弄虚作假的现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是否对企业相关业务及资金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等等。
2.调阅银行保证金存款分户账,结合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台账,核对审查银行收取保证金是否及时、足额,有无违反规定不收、少收或收后退还企业等问题;审查保证金在存续期内有无被挪用、划转等情况,是否存在将保证金转回用于继续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转入账外违规放贷等问题。
3.调阅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新增贷款台账,重点落实因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法支付形成的不良贷款,分析形成垫款的原因;关注银行为不良贷款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是否存在以银行承兑汇票置换不良资产、掩盖资产质量问题;有无为即将形成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的企业发放贷款问题。
4.调阅银行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明细账,审查收取的手续费收入是否与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量相匹配,对于手续费收入明显高于其签发业务量的银行,重点核对手续费收入的来源,审查是否存在账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对于手
续费收入明显低于其签发业务量的银行,应重点追查收取的手续费的下落,有无私存私入或转入“小金库”。
(四)票据贴现行的审查。
1.调阅相关企业贴现档案,审查银行是否对汇票真实性和汇票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是否出现越权审批的问题;办理贴现的申请人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等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是否真实、有效,有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套取银行资金等问题。
2.调阅银行贴现台账(电子数据),结合贴现利息收入明细账及相关凭证,审查台账数据与财务账表数据是否一致,有无为了逃避检查、人为修改台账数据的问题;审查是否存在贴现利率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最低贴现利率标准办理贴现业务问题。可在核对其电子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全行贴现台账进行检索,对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办理贴现的部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由于降低贴现利率导致银行少计的贴现利息收入数额。
3.调阅相关贴现、买入票据明细账及相关凭证,重点核实贴现资金的去向。可在贴现台账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凭证,对部分贴现量较大的企业或单笔贴现在一定金额以上的企业办理贴现后资金划转情况进行统计整理,进一步审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贴现资金转回签票企业账户,用于投资房地产等非生产经营领域、作为保证金继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项和到期贷款、流入股票证券市场等问题;二是银行与证券公司、票据掮客相互勾结,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少计贴现收入、账外收取回扣好处费私设“小金库”问题;三是在办理贴现业务时,是否存在违反结算纪律和账户管理规定的问题,有无为没有在该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办理贴现,有无将贴现资金直接转入股市或个人储蓄账户的问题;四是注意发现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如银行与证券公司、券商相互勾结,为其非法融资问题;银行职工利用工作之便收取回扣、手续费问题等等。
(五)延伸审查的主要内容。
与其他审计业务相比,票据业务审计需要进行大量的延伸审计调查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核实签发或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审查贴现资金的最终用途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深刻揭示企业利用关联交易、皮包公司作掩护,采用虚拟商品交易合同、虚开、涂改或套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投入非生产经营领域问题;揭示银行与企业相互勾结、违规“包装”票据、套取银行资金的主要手法;揭示银行利用企业账户账外收取回扣、好处费等等。延伸审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签发承兑汇票企业、贴现企业、有贴现资金转入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以及对上述企业有管辖权的工商、税务等部门。
对企业的延伸需调阅的资料主要有:公司章程、董事会会议纪要、审计报告、验资报告、企业纳税登记及领用增值税发票登记簿、企业增值税发票存根联、企业销售明细账、库存产品明细账、应付票据、长短期借款、财务费用明细账及其相关凭证。对企业的注册登记、年检、法人资料、纳税登记和缴纳税
款情况以及向银行提供的增值税发票(复印件)的真实性,还可根据情况延伸调查相关工商、税务部门。
四、对策与建议
(一)银监会要尽快完善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并加大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以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对承兑和贴现两个操作过程的风险防范。
(二)各行要建立和完善机构和人员准入管理制度,对票据融资业务经营机构准入条件,审批管理程序(包括机构筛选、系统培训、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负责人资格审查及内控制度建设等)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程序审批和办理贴现业务,杜绝“先贴现,再补议”的现象。
(三)统一业务操作和监控系统。开发设计集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分析决策于一身的“资产管理系统——票据综合管理系统,将票据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票据融资业务的操作及监控管理统一纳入到系统中。
(四)实施“限额管理,票据移存”。上级行定期对各分支行核定最高持有票据余额,要求其将超出核定限额部分按照“先进先出”的统一原则及时移存至上级行票据营业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
第四篇:票据管理存在问题材料
一、票据填写不完整。部分单位开票时,未填写缴款单位、开票日期;开票项目填写过于笼统,收费标准不清;票据封面没有填写开票金额、已缴库金额、票据号码、开票日期等汇总信息;根据票据管理细则,开具票据时,应字迹清楚、内容完整、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
二、票据使用不规范。存在串用、混用财政票据现象。应当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错开了资金往来票据(如租金等),对于错开的票据应当及时收回作废,并重新开具正确的票据。票据核销不及时。开完的票据没有及时送到县非税局核销,跨使用票据;核销票据时证件不齐,未携带收入缴款凭证,核销单填写不完整。
三、资金缴库不及时。根据**省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对集中汇缴方式缴款的,由执收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将所收现款在5日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汇总开具《**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集中汇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实际缴销中,发现有些单位在开具票据后,未及时将现金缴入非税账户,而是在开票后几个月内缴库,延误缴款时间,拖欠政府非税收入。
四、票据管理不规范。
未设专门的票据管理员;有些单位虽有票据经办人员,但没有设置专门的票据管理员,并报非税局备案。根据票据管理细则规定,各部门、单位票据管理工作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各单位应填写票据管理机构、人员登记卡,报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备案。
没有设置专门的票据管理制度和票据购领、使用、核销登记册。根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保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安全。执收单位在使用票据前,应当将票据的种类、数量、起止号码登记入册,发现缺份、少联、销号等,应当送回县非税局处理。
没有遵循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票据购领原则。单位领用的票据使用完后要及时核销,并在核销后再次领用新的票据,每次购领票据应遵循限量的原则。
五、资金往来票据没有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对于应当缴入非税专户的资金没有缴入专户。除从财政部门取得的拨款收入、补助收入及从相关主管部门取得的专项资金收入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往来资金都要缴入非税收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篇:浅议票据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票据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斌 杨周义 朱永申 文章来源:CRFN原创 点击数:245 更
新时间:2007-12-19
票据贴现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融资行为。该业务以 “简”、“ 优”、“快”(即:办理手续简便、审批程序优化,最快可实现当天贴现、利率自主定价,降低资金成本)等特点深受受到了银企双方的共同青睐。以岐山县信用联社为例,从2003年推出该业务到2006年12月底,全县共办理贴现684笔,金额21819万元,仅此一项增加利息收入295万元。今年1-11月份累计办理贴现312笔14871万元,实现利息收入192万元。从中不难看出:票据贴现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改进金融服务、寻找富余资金出路、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益、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但笔者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票据贴现业务开办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在票据贴现规模与效益迅速增长的同 时,其所蕴含的风险日益显现,借助贵刊,愿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票据查询相对滞后。目前,农村信用社与专业银行之间没有跨系统的票据查询网络,一些专业银行不受理信用社的查询。为了不让客户流失,只好找熟人、托关系,采用电话、传真、电报、实地查询等传统方式,查询过程不够严密。既耽误了查询时间又不能确保票据的真实性。致使个别社为了得到稳固老客户,满足贴现企业急于得到资金的需要,偶尔出现“先斩后奏”现象,即先办理贴现业务后进行查询,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2、票据审查有待提高。由于农村信用社大多票据经办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受技术水平和审核方法的限制,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仅靠肉眼鉴别真伪,对所持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要素是否完备以及企业财务状况
等凭经验、靠推测,安全系数难以保证。
3、利率执行较难统一。目前,票据贴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商业银行为分食到这块“蛋糕”,纷纷降低门槛,部分银行更是以牺牲制度为代价,换取贴现业务发展。还有一些专业银行为了争客户、抢票源、谋效益,成立了票据贴现中心,导致我们部分信用社也在办理贴现业务时,对票源客户一味地迁就,同一天几家社办理贴现执行的利率难以统一,其结果既减少了利息收入,又影响了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提高。
4、文本使用不够规范。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个别信用社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图省事、怕麻烦,借款申请书代替贴现申请书、借款合同代替贴现协议、借款登记簿代替贴现登记簿,贴现贷款文本使用不够规范,人为的加大了贴现业务经营风险。
5、风险意识还需加强。随着票据业务的蓬勃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不法分子也纷纷盯上这块“肥肉”,各种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虽然我们在近几年日常贴现业务办理中没有发生过差错和事故,但从有关媒体获息:票据贴现犯罪手段多种多样,令人防不胜防。其具体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伪造票据,依照票据的样式,利用电脑扫描制板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伪造假票据;二是伪造票据上的签章,犯罪分子将真实的汇票加盖假盖签章后进行背书转让,拿到票据的一方有可能会加盖真实的签章,犯罪分子将真实的汇票加盖签章后进行背书转让,拿到票据的一方有可能会加盖真实的签章,再进行票据转让。这样,真假签章交织一起,很难辨认。三是变造票据,主要采取消褪、刮擦、添加、填补、剪贴等手法变造票据金额和收款单位名称;四是骗取票据,不法分子故意编造虚假的事实或隐瞒真相,利用人们的疏忽和轻信,用偷换、掉包的手段用伪造的票据骗取真实的票据;五是“克隆”票据,不法分子开出一张真实的票据,然后据以“克隆”出若干张相同的假票据,以真护假进行诈骗。
二、措施及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一是要加强各级管理者风险意识教育,在强调发展票据贴现业务的同时,必须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为前提,不能因贪图一时的利益,埋下风险隐患的祸根。其次是强化经办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处理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宗旨,充分提高识假、反假能力。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对任何有疑点的票据,必须一查到底。三是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入手,强化对《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农村信用社贴现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的培训学习,密切关注最新金融法规变化和票据市场动态和有关票据案例分析等,真正提高经办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四是各级联社应积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时修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完善内部制约机制,规范各环节操作程序,防范经营风险。
2、灵活利率定价。针对当前票据贴现利率日趋市场化的实际,开办社要积极深入市场,了解掌握市场行情信息,在坚持有利于信用社发展、有利于同业竞争、让利于企业,保证效益提高的前提下,以3个月Shibor为基础,根据票据金额的大小、期限长短,以及企业的资信等情况制定区别对待的利率政策。对金额大、贴期长,在信用社有“基本帐户”的单位以及本地票据实行利率优惠。同时,通过认真筛选,确立一批信用好、效益佳的优质客户,实行“大客户小利率”、“小客户大利率”的灵活政策,千方百计争取票源,扩大市场份额。
3、坚持合规经营。在贴现业务经营过程中,建议各社必须牢固树立合规经营意识,严格票据审核制度,要严格把关,从严审查票面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操作上和制度上控制风险点;在大力拓展票据贴现业务的同时,必须坚持“先查询,后贴现”制度,对大额票据坚持双人现场查询,对不按规定查询的社在综合业务系统贴现业务办理中联社坚决不予审批,有效防范贴现业务风险的发生。
4、强化监督检查。一是强化授权管理。在贴现业务办理过程中,超过授权额度的必须坚持逐级审核审批制度。二是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业务部门在审批环节、会计部门在结算环节、稽核部门在检查环节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互通情况,严把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关口,保证贴现业务有序开展。三是层层落实责任制,制定出一套出票、登记、查询等较为规范且操作性强的规程和制度。同时定期组织贴现业务自查和互查,杜绝各类隐患,纠正违规行为,确保贴现业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5、建立激励机制。票据开办社要从查询、贴现、清算等各个环节入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质、快捷、便利的服务吸收客户。在加大票据贴现业务发展的同时,县(区)联社应参照专业银行的做法,建立适合农村信用社贴现业务发展特点的奖励激励机制,按贴现利息收入比例对贴现业务办理成绩突出的信用社和经办人员进行一定奖励,以调动其办理贴现业务的积极性。
6、加快电子化步伐。本着“积极稳妥、安全效益”的原则,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来推动中间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实现大规模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以便降低成本,多创效益;要通过严肃纪律确保通存通兑业务畅通无阻,强化宣传力度,扩大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区域和服务范围,为下一步建立自成联行体系,逐步向全国联网典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