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局落实依法行政汇报
民政局落实依法行政汇报
民政局落实依法行政汇报
依法行政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江干区民政局根据区依法行政工作精神,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制度,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加强行政许可培训教育,促进依法行政规范化进程。
一、基本情况
1、落实依法行政基础工作。依法行政是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打造公共政府的重要举措,区民政局作为区政府行政部门,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坚持抓基础、抓窗口、抓群
众满意程度。一是以“满意在民政”为抓手,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我局将依法行政工作与行风效能建设活动相结合,在 “满意在民政”活动中,将依法行政内容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效能监督员明查暗访等方式对机关依法行政行为进行督查通报,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推行政务公开,行政许可内容全部公示。我局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建设,将行政许可项目的内容、程序、办理时限、责任科室和个人全部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诚信、优质、文明、为民“窗口”建设。抓实区社区服务中心、区帮扶救助中心、区地名办、婚姻登记处等窗口,推行首问责任、公开承诺、引导预约、文明礼仪、行政许可报备等规范制度,实行一门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极大方便办事群众。
2、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方面就是清理完善行政审批项目,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根据省市民政部门行政许可工作精神,我
局符合行政许可的工作职能为2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在进一步规范这2项行政许可职能基础上,我局要求各科室、事业单位对有关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汇总,明确审批内容、程序、时限、责任人等,设计统一的行政审批公开受理单,保证行政审批高效、便捷,杜绝推诿、拖拉、态度生硬、效率低下等行政过程中的问题。
3、规范依法行政制度。《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制度和程序制度,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我局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规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对于民政工作重大事项、行政许可范围内职责、制定重要政策制度等,都进行公开听证,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民意,保证行政决策和许可的公开性、公正性。二是制定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对于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重要决策、决定
等行政行为,制定及时报送备案制度。三是健全行政许可统计分析制度。将行政许可统计分析结合上级民政部门、区政府统计要求,明确行政许可项目、数量、收费、复议、诉讼等情况,并及时公布。
4、加强依法行政培训教育。行政许可法是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约束的重要法律,我局通过举办学习会、会议交流、现场咨询等方式全面加强行政许可宣传教育。一是加强机关干部职工培训教育。通过每月学习会,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等重要法律,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等文件,通报国务院、省市行政审批工作精神,传达区依法行政重要工作安排。二是加强对民间组织的宣传。在全区召开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学习民间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力促进了全年的依法行政工作,全年在依法行政方面未出现一件投诉。
我局登记管理机关严格执行《社会
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民间组织许可事项办理工作规则》等有关办理程序。包括社会团体共7项,民办非企业单位4项,基金会6项。民间组织许可事项按照“一事一报”的原则,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能提前完成申办程序。依次为:受理、审查、决定、答复流程等基本要求办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抓好民政职能方面的行政许可制度建设。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各项制度,按照省市民政部门、区法制办对于依法行政工作要求,要进一步抓好依法行政制度的贯彻落实。要把各项制度规范化、具体化。要将许可设定、相对集中许可权、许可统一办理、许可实施程序、听证、监督检查、许可责任等制度,按照职能分工,分解落实到各科室、责任人,制定统一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通过定期的监督通报,从建设高效合法的内外环境着手,进一步规范依
法行政行为,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展现“满意在民政”的形象。http://
2、探索合理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要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围绕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方面,全面理顺民政审批程序,对于属于行政许可范围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许可程序贯彻执行,明确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听证、变更等规范程序,加大监督检查,保证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工作;对于其他行政审批程序,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对于涉及民政行政审批的内容、程序、时限、责任人,全部向社会公开承诺,特别是对于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婚姻登记等行政审批程序,要建立内部协调运转机制,探索集中行政审批受理机制,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加强行政许可宣传培训工作。鉴于依法行政专业性很强,既有程序规范,也有实体规范。要认真持续组织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入领会依法行政本质和精髓,掌握依法行政程序要求。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执法水平,来接受社会各界、市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政务公开、社会听证、群众监督等方式,加大民政依法行政内容的宣传教育,扎实打造法治型的民政机关。
第二篇: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做法
___市民政局
___市民政局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着眼构建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依法保障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基本形成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有较好法律制度为保障,政府责任明确的社会救助体系。仅去年,就有近130万人(次)的各类困难居民得到不同程度救助,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我们的做法是:
一、强化法制理念,重视制度建设
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培训和相关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增强依法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自觉性。全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起两个观念:一是责任法定的观念。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发展社会救助事业,是国家履行职责,保障公民生存权、发展权等各项权利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内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社会救助的制度设定并组织实施,是贯彻落实宪法要求的一项基本职责,是法定的责任,[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绝不是对困难群众的“施恩”和“恩赐”。二是权利法定的观念。公民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宪法确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歧视困难群众申请、无视困难群众要求的做法,都是与宪法格格不入的。
结合___地域特点,把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形成创造性的地方法规和规章,是我市社会救助工作依法行政的一大特点。两年来,我们积极会同市法制办对《___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更加合理可行地计算家庭收入,突出分类救助,施行渐退制度等,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社会服务等做出详细规定,既强调了权利义务对等,又倡导了尊重劳动的风尚,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肯定。去年9月,市政府还出台了《___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全市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出了统一规范。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先后颁布实施了《___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关于完善我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连同《___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等其他已有的规章制度,基本覆盖了全市困难群众的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救助内容。
对立法条件尚不成熟,或者一时难有上位法作为依据的,我们力求以文件来规范,先后下发了《___市市内四区特困居民突发性救助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救助超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严格按程序制发,出台前经过充分酝酿,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困难群众的意见,征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集中了各方智慧,实行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管理体制,建设“救助平台”
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建设“救助平台”,是我市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第一个平台是在市政府建立了特困居民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一平台重在研究社会救助政策,协调社会救助行动,互通救助工作信息,指导推动救助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发挥作用时,有分有合,既强调部门职能,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又强调互相衔接,各项政策配套。第二个平台是在乡镇(街道)和社区明确专门工作人员。这一平台主要是依法直接为困难群众办理各项社会救助事务,告知政策法律依据、救助标准和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汇总救助信息。在这两个平台上运行的社会救助体系,较好地贯彻了法治原则。救助对象面向全体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公民受助权利的平等;既解决困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又帮助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特殊困难,体现了权利的广泛;救助资金以财政为主承担,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救助的落实在基层,体现了便民利民的原则。
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我们确定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印发了相应的文书格式,并要求各地予以重视,为困难群众提供行政救济。
三、虚心接受监督,依法履行职责
虚心接受监督,实行阳光救助,是我们依法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措施。一方面,我们虚心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近年来,各级人大和政协高度关注社会救助工作,市一级涉及社会救助的建议提案每年都有10余件,视察调研每年有三四次。我们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上门听取意见,能办即办,一时难以实现的做好解释工作。对其中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及时吸纳到立法建议和各项政策文件中。同时,我们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根
据审计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迅速进行整改。另一方面,我们勇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一是通过规范审批和发放程序接受监督。乡镇、村(社区)审批低保对象均实行公示,救灾款物和捐赠款物的发放都按国家规定进行公示,并发放《灾民救助卡》接受群众监督。二是通过做好信访工作接受监督。妥善办理社会救助的来信来访,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对象,督促当地尽快解决;对过高的要求,耐心进行解释;对举报虚报冒领的,认真核查,据实处理。三是通过信息公开接受监督。将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编印成册下发,并在民政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和谐___”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加强民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增进干部对法律和社会救助法规的掌握。增加法制工作经费投入,引进法律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其对行政执法的规范、指引、提醒作用。二是加强执法检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程序,完善过错责任追究制,以法律的强制性来推进涉及全市城乡困难居民、需要较多资金支持的社会救助制度。三是积极完善社会救助领域的法规。对目前还无法可依的社会救助工作要积极展开调研,为市人大、市政府早日立法创造条件。四是完善依法行政平台。督促县以上各级政府社会救助工作有效运转,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的问题,夯实社会救助工作依法行政的基础。
《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做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做法。
第三篇:民政局依法行政综合监察材料
一、婚姻登记(内地居民)
1、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2、办理结婚登记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3、办理离婚登记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的结婚证;
(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二、收养登记
1、被收养人的条件。《收养法》第4条规定:“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2、送养人的条件。《收养法》第5条规定:“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3、收养人的条件。《收养法》第6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30周岁。
三、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1、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一)筹备申请书;(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三)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五)章程草案。
2、行政许可基本程序:确定管辖、初审、作出决定、制作文件、送达、颁发证书、归档等。
3、行政处罚基本程序:确定管辖、立案、调查取证、作出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的执行、送达、结案、归档等。
四、救灾工作
1、救灾资金。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主要分六类:(1)灾害应急救助资金;(2)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3)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4)倒塌、损坏农房灾后重建补助资金;(5)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金;(6)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资金。
2、县级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
3、工作程序:(1)申请;(2)办理;(3)拨付:应急救助资金,县级应在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其他救助资金和冬春生活困难救助资金,县级要在15日内落实到救助对象手中。
五、社会福利工作
1、孤儿基本养育标准:自2011年1月起,社会散居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机构供养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
2、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自2009年起,为二级以上城镇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助,为二级以上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30元生活补助。
六、社会救助工作
(一)城乡低保
1、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农村低保标准为城市低保标准的60%,农村五保标准为当地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2、低保对象的范围:我市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低保标准的,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均可申请。
3、低保对象家庭收入计算的范围: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货币收入包括:工薪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4、低保的申请、审批程序。
(1)申请程序: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根据申请家庭实际情况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2)审批程序:
①社区居(村)委会负责入户调查和初审工作。入户调查工作人员至少2人,入户调查结果应由入户调查人和申请人签字确认;组成“低保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并进行张榜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由社区居(村)委会签署意见后,上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
②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审核。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签署意见并盖章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县级民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③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审批工作。县级民政部门完成入户抽查、审批工作后,对拟批准的对象,经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通知社区居(村)委会再次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县级民政部门下达书面批准通知书。城市低保:从批准之日的下月起享受其待遇。农村低保:按照动态管理要求,于每年10月至12月受理申请、集中审批,自批准后下一起享受其待遇。(3)发放:由县级民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按月或按季足额发放。
(二)城乡医疗救助
1、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具有当地户籍的以下五类人员: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
(3)革命“五老”人员(即: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干部);
(4)重度残疾人,特指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等级为二级(含二级)以上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
(5)当地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医疗救助方式和标准
(1)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
第1—4类医疗救助对象,个人应缴纳的费用由县政府全额资助;第5类医疗救助对象,个人缴费如有困难的,由县政府酌情予以资助。
(2)住院救助。
①对于患重大疾病而无力治疗的救助对象,经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诊断和县民政部门调查审核后,由县民政部门酌情给予1000—5000元的医前救助。
②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第1—4类医疗救助对象因病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医疗单位减免、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保报销后,个人实际负担可报销的医疗费用在600以内(含600元)的,给予全额救助;累计可报销的医疗费用超过600元的,超过部分再按60%给予救助。第5类医疗救助对象因病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保报销后,个人负担费用可报销部分按30%给予救助。
③第1—4类每人每年累计享受的住院救助最高为20000元;第5类每人每年累计享受的住院救助最高为5000元。
(3)门诊救助。①第1类中的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70周岁以上低保对象等特殊困难人员,每年发给100—200元的门诊救助金。②患有特殊病种、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以及急诊、急救等产生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扣除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报销后,剩余部分第1—4类按60%,年累计救助最高为14000元;第5类按3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为3500元。
(三)城乡贫困家庭临时救助
1、临时救助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家庭;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范围内的低保边缘家庭;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2、对突发性危重病患者的临时救助,原则上一年只能申请一次,一次性救助金额最高限额5000元,一个家庭全年临时救助累计最高限额10000元。
3、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程序:由户主及家庭成员或受委托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居(村)委会提出申请,同时出具户口簿、身份证、低保证或家庭成员收入证明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泉州市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2)审批程序:
①社区居(村)委会受理。社区居(村)委会接到申请之日起,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签署意见盖章后连同申请材料一起上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
②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审核。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自接到申请材料后,通过入户核查、社区调查等方式,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加盖公章后上报县级民政部门;
③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自接到申请材料后,对符合条件的,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准,大额临时救助实行张榜公示。
(3)发放。
七、优抚工作
(一)死亡抚恤
(1)一次性死亡抚恤标准:烈士,10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60个月工资;病故,30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放。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在享受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按照下列比例增发:
①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②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③立一等功的,增发25%; ④立二等功的,增发15%; ⑤立三等功的,增发5%;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发放。(2)定期抚恤的条件:①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②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
③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二)残疾抚恤
(三)补助:一是定期定量生活补助;二是生活困难补助。
(四)优待
(五)优抚事业单位建设
第四篇:依法行政汇报材料
夯实基础抓根本依法行政抓服务
——XX乡2011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
XX乡位于XXX南部山区,全乡共辖10村92社2362户,总人口11697人。其中农业人口11182人,已婚育龄妇女2469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20.9%。
今年以来,我乡以创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活动为契机,立足乡情实际,的档案资料,规范了医疗单位的出生通报制度、人工终止妊娠查验证制度、B超管理制度等九项制度。张贴打击“两非”警示标语和公告,设置了打击“两非”举报电话和举报箱,鼓励群众对“两非”、违法经销终止妊娠类药物和偷取节育环的行为进行举报。成功查处了陕西省宝鸡市丽人医院为我乡青山村三名育妇私自摘取节育环案件,处罚丽人医院15000元并由院方督促三人重新放置了节育环。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按照文件合法、普法深入、执法规范、服务便民、奖励落实、保障有力的基本标准,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努力提高广大群众依法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严格执行计生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加强领导,认真筹划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成立了由乡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便民维权服务小组,将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提升到建立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乡村的高度。乡上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先试点,再全面实施的步骤,在韩家洼、郑家洼两村先行组织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健全工作制度,随后在其他各村逐步推行。
二、强化宣传,完善法制宣传工作新机制。
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始终,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组织干部学法考试,首先使计生干部熟悉计生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抽组理论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计生专干组成了法律法规宣讲小组,深入村社积极开展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年内共开展宣讲8场次,培训群众698人(次)。为了营造宣传氛围,不断强化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法制意识,刷写固定性宣传标语66条,张贴喷绘版面128面,制作了计划生育宣传长廊4处200米,国策壁10个。
三、强化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着重在执法责任、办案程序、征收(处罚)文书档案等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做到办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了规范的执法文书,避免了因程序上的不规范而影响案件的执行。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将行政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权限、办事期限、办事结果、以及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方式等向群众公开。完善监督、投诉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严格核算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依法开展计划生育征费收缴工作,未发生粗暴执法、乱收费、乱罚款、违规施术等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无行政败诉案件。
四、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按照县上五部门联合下发的打击“两非”通告,我乡积极配合县上开展的打击“两非”、出生性别比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逐村对医疗单位、个体药店、诊所的B超购买和管理使用情况、终止妊娠药品的销售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清理,建立了完整
提高了广大育龄群众对打击“两非”重要性的认识,杜绝了“两非”违法行为,为全乡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利益驱动,落实优先优惠政策
我乡坚持把落实各类优先优惠政策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及时兑现各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扶助政策。近年来累计落实“两户”优先优惠政策207户,其中二女结扎户127户,办理养老储蓄118户91690元;独生子女领证户80户,办理养老储蓄80户48000元。农村“两户”纳入低保77户265人,其中二女结扎户71户245人,领证户6户20人。对农村“两户”子女落实加分照顾政策,今年“两户”子女升学加分10人,其中中考加分6人,高考加分4人。为30个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落实奖励资金2.16万元,4户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落实扶助资金0.48万元,法定奖励、奖励扶助人员准确率、兑现及时率均达到100%。
六、以人为本,搞好优质便民服务
按照办理计划生育有关证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全面、准确、依法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事项、程序和标准,做到了“育龄群众不出村、计生证件送上门”。依法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技术服务,认真落实知情选择、知情同意制度;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咨询、指导,实行就近服务和上门服务,切实提高群众满意程度。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为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通过评议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
七、转变职能,实现管理与自治良性互动。
我乡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多种形式讨论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相关的村规民约,由村委会和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约定违约责任,对违反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行为,按照管理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处理,解决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违规行为。在管理模式上做了一次创新和尝试,建立人口计生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衔接互动。
八、便民维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优质服务的理念,对上门咨询政策的群众热情接待,认真答复。通过设立便民维权电话,帮助育龄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就地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通过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使我乡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群众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党群和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我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1‰;计划生育率为86.6%,综合节育率达92.1%,出生婴儿性别比104,低生育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全乡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第五篇:依法行政汇报
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关于《依法行政工作的汇报》
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
按照上级要求,我处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相关材料的汇总、整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情况
1、主要成绩:近年来,我处以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重要重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法制工作多次受到鄂市法制办及自治区的表彰,2010年12月我处稽查支队被内蒙古交通运输厅授予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十佳文明执法窗口单位”,2011年12月我处稽查支队被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区窗口行业“文明杯”规范化服务竞赛活动“百佳文明服务单位”。
2、已将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列入目标考核内容,所占分值为100分,占总比重25%。
3、我处为加强对下级机关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指导,专门设立了督察队,不定期对旗区运管所的执法行为、执法程序、处罚标准、仪容风纪、文明执法情况进行巡回督察,杜绝了粗暴执法、违法执法和公路“三乱”现象。
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状况
1、执行内部决策集体讨论研究制度,聘请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张柱庭、王朝辉教授为重大决策咨询专家。
2、建立落实了重大案件备案制度、审查制度。
3、领导干部学法、法制专题讲座等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健全并认真落实,我处每年均聘请专家开展法制专题讲座,经常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区内外的培训学习。
4、法制培训情况
2009年:大型讲座共1期: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培训范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各单位内部自行组织小型讲座共2期:
a、培训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b、培训内容:学习《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条例》,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2010年:大型讲座共2期:
a、培训内容:张柱庭教授关于《道路运输讲座》,培训范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b、培训内容:王朝晖教授关于《行政执法新文书讲座》,培训范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各单位内部自行组织小型讲座共8期:
a、培训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b、培训内容:学习《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条例》,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c、培训内容:学习《道路货物运输及战场管理规定》,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d、培训内容:学习《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e、培训内容:学习《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f、培训内容:学习《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g、培训内容:学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h、培训内容:学习《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2011年:各单位内部自行组织小型讲座共5期:
a、培训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b、培训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c、培训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d、培训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e、培训内容:学习《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2012年:各单位内部自行组织小型讲座共3期:
a、培训内容:学习《如何填写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b、培训内容:学习《交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析》,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c、培训内容:学习《道路运政执法技能培训教材》,培训范围:交通运输系统执法人员。
5、我处每年均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春运及其它重要节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009年以来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20次,悬挂宣传条幅69 条,发放宣传单30000份,并在各地经常设立法制宣传专栏,同时在报刊、电台进行大量的宣传,2009年以来投入宣传经费150000元。三、四项我处未涉及。
五、行政执法情况
1、从2009年至今,全市行政处罚案件共有 20909 例,罚没款总额 6144,3400 元。常用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随着全市运管各个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行政处罚种类基本没有变,数量整体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根据现实情况,运管工作中行政处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由于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执法文书制作不太规范,万一出现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存在一定风险; b、出租车管理暂时没有长期固定的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给现实执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市处填写
3、建立和实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根据违法轻重程度及违法次数,阶梯递增处罚额度。
4、积极开展内部执法评议考核和社会民主评议调查,建立健全案卷考评制度,将案卷考评工作纳入行政执法的日常工作范围,对行政执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动态跟踪考评,及时
发现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提醒,督促办案人员及时改正,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5、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制,定期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表彰执法标兵,对违反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进行相应的的处罚。
六、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1、我处执法职能机构13个,机构性质为事业单位,执法人员总数为410人;学历构成:专科人数:176人,本科人数:228人,硕士:2人,研究生:4人;年龄构成:20—30岁:60人,31—40岁:159人,41—50岁:164人,51—60岁:27人。执法人员来源情况:毕业安排、退伍安置、调入等。
核定编制数、实际超编和超编情况由市处填写。
2、对进人用人严格把关、竞聘上岗,执法人员必须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培训考核,取得部交通执法证件后方能上路执法;对执法人员实行内部执法评议考核和社会民主评议调查,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奖励优秀,对不合格的实行待岗培训。
3、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擅管理、会服务的人才队伍。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做到依法决策、依法
管理,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制订了《行政执法培训制度》和《学习例会制度》加强执法培训和业务学习,按制订军事化训练计划。创造条件鼓励执法人员参加大专本科学历的学习,每年都组织业务骨干参加自治区和全国性的行政执法工作培训班。积极开展开展 “执法标兵”评选及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了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性,将《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条例》等几十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队伍建设的文件进行汇编整理,组织编写了《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运输管理稽查支队规范化工作手册》、《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法规汇编》,执法人员人手一册,要求谙熟于心、准确运用,使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加强。
4、配备了较先进的办公设施,实现了执法案卷和运政业务网络化管理。此外,为每个稽查队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数码录音笔,并规范了执法器材的管理。我处组织专业人员依据《行政处罚法》和《交通行政处罚程序》等法规,经过深入调研,结合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实际,编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案件文书微机制作管理程序”。该程序集执法文书制作、打印、执
法数据统计、案件查询、档案管理等功能于一身,具有现场制作、实时打印、统一规格、制作规范等特点,克服了执法文书手工制作出错率高的弊病,兼顾了行政执法过程中实体法和程序法运用的准确性,提高了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已在全市推广使用。
5、市处填写
6、市处填写
八、执法文化建设情况
打造文化长廊,在办公室、业务大厅、走廊悬挂名人名言、励志警句格言,激发执法人员积极向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展歌咏、演讲、体育比赛,增进执法人员间交流,推进运政执法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