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税源的有关情况及分析措施[范文]
重点税源的有关情况及分析措施
所谓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它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作为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重点税源监控对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税收收入的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重点税源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需求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使得税收收入对重点税源的依赖程度随之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重点税源对区域税收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促进作用日渐增强,以我局近几年纳税大户入库情况为例:
根据上表所示,纳税额在10xxxx元以上和100xxxx元以上的企业户数逐年增加,纳税总额持续攀升,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纳税大户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有所下滑之外,其他年份纳税额在10xxxx元以上和100xxxx元以上的企业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均在6xxxx以上。可见,重点税源数量及纳税额度的不断增加已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收入任务,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重点税源的掌握程度、监督能力和监控水平。
二、我局重点税源监控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现阶段,我局对重点税源户的监控主要是采取市、区、所三级管理模式。据统计,截至2005年7月底,全局有正常户1871xxxx,年初依据我局新的重点税源户认定标准,共计认定三级重点税源户23xxxx,较2004年三级重点户减少2xxxx。造成重点税源户户数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确定区级、所级重点户的年纳税标准有所提高,分别较同期标准提高了一倍。具体认定标准为:市级重点户要求2004年企业入库税款在50xxxx元以上或营业税在30xxxx元以上;区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20xxxx元以上的企业;所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10xxxx元以上的企业。2005年1-7月份,23xxxx三级重点户入库税款占整体收入比重已达到72.xxxx,详见下表:
(二)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我局在由计划管理向税源管理的转变中,针对重点税源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具体工作入手,不断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对市级重点企业实施即时监控
相关科室逐日汇总、审核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各项税费缴纳情况,及时监督、催报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分行业、有重点的向税务所了解市级重点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掌握被监控企业的入库税收以及其他相关财务情况,对企业的税收潜力做到心中有数。
2、对区、所级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所级监控
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采取系统分析比对、调查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重点税源企业的“活情况”。同时,通过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各税务所税源监控工作实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是否在按月上报的税收分析中反映重点企业的有关情况,是否及时上报重点税源企业的重大涉税问题,是否与重点税源企业建立联系制度等,确保税源监控质量。
3、推出局领导走访重点纳税大户活动
一方面,局领导积极与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就相关涉税问题现场给予解答;另一方面,围绕如何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服务工作,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税务机关掌握的重点税源信息资料更加全面、深入。
4、实行三级重点税源企业旬报制度
各主管税务所以“旬”为时间单位,将重点税源企业分税种税收预测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由计划统计科负责汇总、整理,分析重点税源的潜在变化对整体税收的影响。
5、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的月纳税情况统计制度 充分考虑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重点区域(如空港开发区)、重点行业(如航空运输业)和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现代汽车及其附属配件企业)的分月纳税情况统计表,分析、掌握各类重点税源户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地区及行业发展的作用。
6、深化SPSS分析软件的应用,提高重点税源监控的工作效率
SPSS分析软件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在重点税源监控方面,借助SPSS分析软件可从市局信息中心后台开放的xxxx查询接口导出重点企业入库数据,同时编制分行业、分税务所等一系列报表,满足实时监控收入完成进度的需要。
(三)主要问题
当前,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来源失真,利用率不高。如有些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申报材料中的数据明显缺乏逻辑性,使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难以利用;
2、税源监控信息平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外部各单位之间缺少统一的数据规范,信息共享性差,难以综合利用;
3、现行三级重点税源户的认定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以上年度税收完成数作为认定依据,确定后一年不变,缺乏科学性;
4、缺少既熟悉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知识的税源监控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几点思考
全面提高重点税源的监控水平是完善全局整体税源监控工作的关键,我们必须更新工作理念,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夯实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一)健全重点税源监控相关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纳税人的登记管理制度,提高重点税源户注册登记内容的准确率,对重点税源加强源头控管。建立重点税源户联系(调查)制度,合理确定调查方式及内容,定岗定责,责任到人。健全按税种、地区、行业监控重点税源的制度,并制定分类监控的配套方法,提高我局重点税种、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控深度和广度。另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税源监控工作的考核制度,通过查补税款、财务报表上报情况等指标,考核相关科、所对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协作与沟通。外部加强与区发改委、工商局、银行、财政局、统计局的合作,多渠道获取重点税源信息,提高信息的实效性;内部相关科所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全局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的增减变化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内外联动,提升重点税源监控效果。
(三)完善重点税源户的确定方法。在三级重点税源户的确定方面,除了将企业上一年度的税收收入作为认定依据外,还应全面考虑当年的宏观政策、企业的经营规划、发展潜力等情况,对于企业当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从重点税源企业中予以剔除,从而提高重点税源户确定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着力加强对总部企业的监控与管理。总部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经济形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税源监控,对于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地方税收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税务部门而言,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招商部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定期确定辖区内企业总部的名单,加强对此类企业的税源监控和管理。要深入企业总部调研,掌握企业总部的经营范围、特点,通过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企业总部缴纳地方税收的情况及影响进行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五)做好重点税源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重点税源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坚持逐日从核心征管系统收集、整理重点税源入库数据及相关财务数据。同时,要对重点税源户和重点行业、区域开展专题性调查,完善信息收集机制,确保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及时、真实、全面。另外,积极开发、完善税源监控应用程序,在综合各部门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如运用SPSS软件建立收入进度监控指标体系、收入预测指标体系等,对我局重点税源乃至整体税源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从而科学评估税收发展潜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
第二篇:重点税源分析
重点企业税源分析模版(讨论稿)
重点税源企业税源分析报告主要反映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税收增减变化的主要特点,分析企业税收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评价税收征管质量和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对经济税收前景展开预测,提出加强征管措施。基本结构和模式如下:
企业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企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生产经营规模、生产销售的主要方式、主要原材料及购进方式等内容。
一、报告期主要经济指标和税收完成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报告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包括报告期和截止本期累计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销量、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完成和增减变化情况。
(二)报告期税收完成情况
主要包括报告期和截止本期累计的增值税和其他税收增减变化情况。
(三)税收增减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主要从产品产销量、产品结构、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变动以及税收政策变化影响的角度,就本期增值税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概括性分析。
二、企业工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工业增加值是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 1
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按现行企业普遍采用的生产法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与增值税税基基本一致,尤其通过两者弹性的对比,更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联度。但两者之间在口径上仍存在着部分差异。一是出口产生的有增加值无增值税直接收入问题;二是未销售产品产生增加值,不形成增值税问题;三是增加值在扣除中间投入时的项目和时限,与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和时限不对称问题;四是非即期因素变动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
具体分析过程中,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一)出口影响的调整方法
按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企业的产品出口存在产生增加值不形成增值税直接收入问题,就需要对出口产生的那部分增加值从全口径增加值中剔除,具体计算时可以依据内外销收入比重,计算出报告期与基期内销工业增加值,得出与工业增值税直接收入同口径的工业增加值增长比例。
内销销售收入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全部销售收入 报告期内销工业增加值内销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00%基期内销工业增加值内销工业增加值
(二)库存商品影响的调整方法
由于增加值是从生产的角度以产品(包括半成品和再产品)的产生反映经营成果,而增值税是以价值是否实现作为衡
量标准;即生产出来未销售的产品产生增加值而不形成增值税,就需要对企业未销售产品的工业增加值从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中剔除。具体计算时可以依据工业增加值率,计算出报告期与基期未销售产品中包含的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100% 工业总产值
未销售产品工业增加值(期末库存商品期初库存商品)工业增加值率 已销售产品的工业增加值内销产品工业增加值—未销售产品工业增加值 已销售产品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报告期已销售产品工业增加值100%—1基期已销售产品工业增加值
(三)原材料影响的调整方法
由于增加值在扣除原材料时采取当期实耗法,增值税对原材料的扣除是以购进法为主要依据,不考虑当期是否消耗,因此出现了增加值与增值税抵扣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增值税抵扣还受到是否取得增值税发票,以及增值税发票是否认证因素的影响。具体计算时可以依据进项税额的增长幅度与中间投入的增长幅度的差额,对当期实现增值税进行调整。
中间投入增长率报告期中间投入—基期中间投入100% 基期中间投入
进项税额增长率报告期进项税额—基期进项税额100% 基期进项税额
进项影响额(进项税额增长率—中间投入增长率)基期进项税额
进项调整额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进项调整额100% 基期工业增值税
(四)非即期因素影响
影响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值税弹性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非即期因素变动的影响,即非报告期企业生产形成的增值税。当报告期非即期增值税发生变动,就会影响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值税的对比分析(增值税非即期因素主要包括:清理以前欠税、以前缓缴税款入库、查补以前税款等),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剔除非即期因素影响程度,对增值税进行调整。
非即期因素变动额报告期非即期因素发生额—基期非即期因素发生额 非即期因素变动额对工业增值税的影响程度非即期因素变动额100% 基期工业增值税
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得出企业实际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值税增长弹性系数为:
实际弹性系数考虑出口和库存商品影响因素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
剔除进项调整额和非即期因素变动额的工业增值税增长幅度
四、其他税收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一)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
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100%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对企业报告期的税负率与企业近三年的税负率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与市局公布的全市、全省和全国同行业或类似行业税负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并简要分析差异原因。
(二)进项税金控制额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数)×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通过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比较,并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并简要分析差异原因。
(三)投入产出变化情况
计税收入估算值当期燃料、动力投入量 燃料、动力消耗率
燃料、动力消耗率可以根据同行业或类似行业燃料、动力的平均值或企业上期历史数据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的计税收入估算值,与企业的实际申报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并简要分析差异原因。
五、通过分析发现的疑点及拟采取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对企业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提出观点和看法,认为存在问题的,按《收入分析办法》和《纳税评估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移送评估和稽查环节。
六、经济税收前景预测
主要对企业下一期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实现、入库情况进行分析预测。
第三篇:重点税源分析指标体系(草稿)
重点税源分析指标体系
(草稿)
(一)税源总量分析指标
1、纳税人数量。所辖范围内纳税人数量,包括分税种、分经济类型、委托代征等各类纳税人数量,反映税源总量中的纳税人结构。
2、经营收入。包括各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分行业收入等,反映税源的综合经济状况,同时建筑安装业等营业税应税行业收入是直接反映营业税各税目收入的经济指标。
3、资产和固定资产。包括企业的房屋、土地等各类资产和固定资产,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是反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收入的经济指标。
4、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和利润分配情况。其中分配给个人部分利润是反映个人所得税利息股利分红所得税目的经济指标。
5、主要产品产销量。指企业最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能力和规模。同时煤炭等资源税应税产品的销量是直接反映资源税收入的经济指标。
6、企业经营利润。指企业经营收入扣除成本费用支出后生 1
产经营利润,以及各种投资回报或提供服务取得的净收入。它是反映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的经济指标。
7、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企业各类工资性质支出及职工人数,是反映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税目的经济指标。
8、分税种计税收入。是按照各税种税收品目要求计算分项税收收入的计税依据,精细反映各税税收收入。
9、盈亏比。
盈亏户数比=盈利企业户数/亏损企业户数×100%
盈亏总额比=盈利企业利润总额/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0% 盈亏比是指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项评价特定标准下若干分析对象整体的宏观税源质量指标。盈利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亏损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因而盈利企业的比例越高,所分析对象企业所得税的潜在产出就越多。
同时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与前期增减变化动态分析,反映总体税源的变化情况。
(二)税源质量分析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反映所有者对企业投资部分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
(2)、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
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3)、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营业收入×100%
成本费用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弱。
(4)、经营利润率=利润总额/经营(销售)收入×100% 表明营业收入中新增价值的部分,经营利润率越高,企业所得税的产出就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表明税源质量越好。
2、营运能力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企业经营效率越高,进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反之,表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效率低。
(2)、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
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也是评价企业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环节的管理状况和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3、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融资进行财务活动的能力,也是显示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该指标越低,表示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2)、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该比率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
4、发展能力指标
(1)、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越快,企业发展越快。从分析角度看,变动较大的,列为异常。
(2)、净资本积累率=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资本积累情况,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发展能力越强。
5、税收能力指标:
计税收入率=各项计税收入合计/各项收入总和×100%
该指标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总收入中排除非计税收入后所含纯净税源的比重。从计税收入和非计税收入关系上分析税源质量。
(三)税收总量分析指标
1、分税种所占比例=某税种税收收入/全部税收收入×100%
2、税收当期同比增减百分点=(当年当期税收收入-上年同期税收收入)/上年同期税收收入×100%
3、税收累计同比增减百分点=(当年累计税收收入-上年同
期累计税收收入)/上年同期累计税收收入×100%
4、税收环比增减百分比=(当期税收收入-前期税收收入)/前期税收收入×100%
5、税收总体入库率=各项税收实缴税金/各项税收应交税金×100%
6、入库率变化幅度=当期税收入库率-前期税收入库率
7、入库率波动幅度=∑∣某月入库率-入库率平均值∣/128、未交税金企业比例=期末未交税金大于零的企业数量/全部企业数量×100%
9、未交税额比例=企业期末未交税金/企业当期实缴税金×100%
10、税收优惠政策受益企业比例=享受任何一项减免退税企业的数量/全部企业数量×100%
11、税收优惠政策受益税额比例=企业减免退税金/企业当期实缴税金×100%
四、税收经济关系分析指标
1、税收弹性指标=税收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税收增长速度=(当年一定时期税收(费)收入-上年同期税收(费)收入)/上年同期税收(费)收入×100%
经济增长速度=(当年一定时期经济总量-上年同期经济总量)/上年同期经济总量×100%
税收弹性指标反映税收与经济的协调与适应程度。
2、税收弹性变化幅度=当期税收弹性-前期税收弹性
税收弹性变化幅度是指前后两期税收弹性变化的差值,该指标反映税收弹性的变化情况,体现税收经济关系的稳定性。
3、税收弹性波幅=∑|各期税收弹性-平均税收弹性|/样本量
该指标反映各期间税收征管工作的平稳性。
2、税收负担指标
(1)总体税负=一定时期的各项税收总量/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100%
(2)某一单项税种税负=某税种的税收总量/该税种相关的计税收入(或所得)
营业税税负具体讲就是营业税税额与计征营业税收入的比率;企业所得税税负就是企业所得税税额与计税所得额的比率。
(3)地区税负=同一地区企业一定时期缴纳的税收总量/该地区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100%
地区单项税种税负=同一地区企业一定时期缴纳的某税种的税收总量/该税种相关的计税收入(或所得)
(4)经济类型税负=同一经济类型企业一定时期缴纳的税收总量/该经济类型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100%
经济类型单项税种税负=同一经济类型企业一定时期缴纳的某税种的税收总量/该税种相关的计税收入(或所得)
(5)行业税负=某一行业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量/该行业一
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100%
(6)环比税负变动=当月税负/上月税负
环比税负变动的判断标准:小于1说明本月总体税负与上月税负相比呈下降趋势;大于1说明本月总体税负与上月相比税负呈上升趋势;等于1说明本期比上期税负无变化。
同比税负变动=当年一定时期的税负/上年同一时期税负 同比税负变动的判断标准:小于1说明当年一定时期总体税负与去年同期税负相比呈下降趋势;大于1说明当年一定时期总体税负与去年同期相比税负呈上升趋势;等于1说明本期与去年同期相比税负无变化。
第四篇:一季度重点税源分析报告(精)
办税服务厅
二O O九年一季度重点税源分析报告
办税服务厅在汉滨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这一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对内和谐聚人心,对外诚信优服务;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狠抓税源税种的管理工作,强化税收监控分析;落实工作责任制,与纳税人互签“承诺书”,强化两个体系的建设。今年一季度入库地方各项收入3748.92万元,其中监控管理的重点税源入库3285.44万元,较上年增长759.06万元。现将办税服务厅二00九年一季度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工作分析报告如下。
一、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基本概况:(一重点税源分布特点
1、从办税厅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税源分布情况来看,二00九年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监控企业35户,重点监控企业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电力、邮电通讯、电力、烟草和制造业,其中房地产业6户、金融业4户、建筑业4户、邮电通讯业2户,商业4户,电力3户。从监控户数来看,各行业所占比重不同,房地产和建筑业户数最多,2个行业的重点监控户数占总监控户数的比重为35.71%。
2、重点税源分布经济类型以国有经济和股份制为主。(二重点税源的监控级次
办税厅今年共监控重点税源户35户,其中省级监控7户,市区两级同时监控28户。
(三重点税源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截止三月三十一日重点监控企业累计入库地方各税 3285.44万元,占办税厅一季度入库税收任务的75.39% ,较去年同期增加759.06万元。
分税种看:
1、营业税一季度累计完成1686.5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9.23万元。
2、个人所得税一季度累计完成572.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97万元。
3、土地使用税完成208.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07万元。
4、企业所得税完成72.44万元,同比减少49.87万元。
5、城建税完成406.8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8.32万元。
6、车船使用税完成282.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8.77万元。
二、重点税源税收增减原因
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今年一季度税收任务总体小幅增长,其主要原因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带动了税收的增长;二是重点税源监控层级管理制度加强,促进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大幅增长;三是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幅度较大,致使土地使用税收入提
高;四是委托保险机构代征车船使用税,致使车船使用税收入大幅增长。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今年一季度部分税种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税率降低原因所至;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下降所至。
重点监控企业税收稳定增长除了以上一些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团结务实的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为抓住重点税管理这个“牛鼻子”,办税厅领导多措并举,狠抓对重点纳税企业的管理,闯出一条重点税源管理的新路子。
三、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具体措施(一建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今年以来,办税厅领导从税源管理实际出发,及时调整重点税源管理职责,明确专人负责日常事务,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办公室。在健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力量,将重点税源管理职责落实到业务水平高、企业会计和计算机应用熟练的管理员肩上。在建立机构、充实人员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和落实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细化管理流程,从而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和人员保证。
(二继续执行“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确保监控质量。2007年,办税服务厅建立了一套“分析、评估、约谈、稽查”
四位一体的重点税源监控互动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我们继续要求管理员继续按照这一管理体系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监控。同时采取“定企定人定期”三定监控管理办法:确定重点税源企业,将重点税源管理分别指定包干到人,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及财务核算等各环节的情况,综合运用纳税人各方面的涉税信息开展分析评估,及时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对纳税申报税负异常情况发布预警,进行约谈,提出质疑,让企业进行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同时采取落实严格的处罚制度,使税收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确保重点税源的监控质量。
(三加强重点税种的税源管理,提高税收收入。
办税服务厅采取“日常管理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重点税种的税源管理。一是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企业的管理。从重点税源监控的行业来看,办税服务厅35户重点税源企业中有10户为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企业,从重点监控企业缴纳营业税的情况来看,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营业税收入较高,一季度完成1124.99万元,其占总监控企业营业税收入的比重为66.7%。由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经营情况复杂,涉及税种较多,且征管难度大。办税服务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实行分项目管理,要求税收管理员加
强与房产、土管、计划、城建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房地产经营交易过程中重点税源情况的异常变化,建立房地产和建筑安装税收综合信息库,并应用信息和资料进行“票表”对比和纳税评估,定期解决上述税收管理的有关问题,堵塞税收漏洞,致使营业税的税收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利用利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有利契机,在3、4两月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对企业进行汇算,一季度清收企业所得税72万元。三是加大对土地使用税的清收。由于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幅度大,征收期限发生变化,我们要求管理员一方面送政策上门,向企业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做好普查工作,致使土地使用税收入增长,一季度土地使用税入库257.93万元。四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水平。办税服务厅为了认真做好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工作,确保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的质量,首先组织扣缴义务人认真学习个人所得税的各项政策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具体操作程序,并再次明确扣缴义务人是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法定责任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切实履行其扣缴义务,增强扣缴申报的准确度;并要求办税服务厅的全体税干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服务,及时传达解释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根据掌握的涉税信,定期对扣缴义务人扣缴申报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从中发现全员全额申报的问题,籍此督促扣缴义务人改进全员全额扣缴
申报。一季度办税服务厅完成个人所得税740.44万元,重点税源企业完成572.18万元。五是认真和各个保险机构做好车船使用税的代收代缴工作,一季度完成车船税282.82万元,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税种。
(四完善服务机制:提供高效服务。
1、建立送税法上门服务机制,就重点税源企业而言,具体政策规定理解的差异可能就会导致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税款的流失。因此,对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是重点税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让企业能够正确理解税法规定,不至于造成偏差;我们制作了“纳税人服务联系卡”,为纳税人提供预约和延时服务,及时送税法上门。对国家及地方新出台的税收法规、政策,采取组织培训、上门辅导、送资料到企业等方式,帮助重点税源户及时了解新法规政同时把服务融入管理、执法的全过程,并做到执法规范有序、管理尺度统一。
2、开通“电子信箱”,给纳税人提供方便。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及税收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企业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久而久之,许多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人员对此颇有怨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杜成丽同志想出了开通“电子信箱”建立联系的好办法, 避免企业往返之苦,同时还可以在邮件中对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沟通,税企之间建立了平等互信的纳征关系,取得了企业,特别是企业具体操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受到企业的好评。
3、做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上线工作。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上线有利于税务部门改善对纳税人的服务,方便纳税人缴税。为了搞好该项工作,我们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业务熟练责任心很强的副主任刘世平和杜成丽肩上,他们不辞辛苦,按照要求很快使20余户企业顺利上线,其中重点税源企业10户,剩余企业正在完善当中,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加优质、快捷、方便、高效的纳税服务,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四、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办税服务厅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重点税源企业的有关信息不完整,利用率不高。如有些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申报材料中的数据明显缺乏逻辑性,使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难以利用,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经营情况的了解深度和广度难以达到最好程度。
2、部门协调配合不力,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外部各单位之间沟通联系少,缺少统一的数据规范,尤其涉及税源
管理工作最紧密的国税、地税、工商、公安等部门之间沟通联系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无法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税源的信息削弱了税源监控的能力。
3、考核办法不完善,税源管理“奖惩无据”
重点税源管理没有完善的考核办法,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比如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做什么,如何做,应达到什么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衡量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致使税源管理工作奖罚无据,不能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税务干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五、完善重点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重点税源管理是各级税务机关的重中之重,管住了重点税源,完成税收任务就有保证,所以建议:
1、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有经济活动就有税源存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多渠道监控。与工商、银行、国税以及房管、土地、统计、公安等部门进行定期的资料交换和信息沟通,明确各部门的协税护税义务及法律责任,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强化纳税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我国纳税人的整体素质是比较低的,在这样一种对税收认知程度比较低的环境下,靠纳税人自觉反映企业的全面而真实的情况较为困难。所以,税务机关要从纳税服务工作入手,通过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使纳税人掌握依法纳税须知的法律规定,更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纳税能力和业务整体水平,建立自觉依法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税重点源监控工作提供保障。
3、加大税收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和税收执法力度,开展分行业的专项检查,对违法行为实施严格查处。同时,对依法纳税和偷逃税款正反两方面给予公开曝光,促进依法纳税观念和良好执法环境的形成,规范征纳行为。
4、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干部整体素质。重点税源监工作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必须要抓好全员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使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水平提高,同时防止重点税源监控人才“断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办税服务厅所管理的企业,既不可能一刀切适用所有现行政策法规,又不可能适用现行一切管理手段,所以,今后我们要不断探讨、摸索重点税源管理的新
方法,创造完善税源管理的新举措。既要管住、管好税源,还要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使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安康市地税局汉滨分局办税服务厅 二OO九年四月十四日
第五篇: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企业
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全省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落实信息管税,预测、识别和防范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风险,不断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依据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是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应征或入库税金在一个地区占有重要份额,对于整体税源变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以及各级国税机关根据本单位税源结构,认为应纳入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确定为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范围。
(一)年纳税额划分标准:
年应纳增值税500万以上,年应纳消费税100万以上,年应纳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二)税收集中度划分标准:
按照税收集中度测算,结合区域税源结构特征,各级国税机关经测算确认应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企业。一般按
照税收集中度的50%、60%、70%、80%、90%进行划分。2010年占全省税收收入90%的企业名单(不含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见附件1。
第三条 重点税源企业的确认原则上应在每年年初进行,各级国税机关根据监控管理需要新增的企业可在内调整。凡列入监督管理范围的重点税源企业,除注销税务登记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两年内不得调整到重点税源企业之外。对于新纳入监控范围的企业,除新办企业外,在上报本年相关信息的同时,还需补报去年同期的相关信息。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各级国税机关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的采集,及时分析、识别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和监控税收流失风险,实现对重点税源有效管控,促进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的提高。
第五条 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国税机关应根据本地税源结构,确定重点税源管理对象,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做好本级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 省局负责对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市局和县(区)国税局负责市级和县(区)级重点税源管理,同时配合省局做好所属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市、县(区)国税局应成立重点税源监控领导小组,负责对
重点税源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市、县局重点税源监控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一名局领导担任,征管部门牵头,各有关业务部门参加。
第二章 重点税源企业的信息采集
第七条 重点税源企业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重点税源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申报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关联交易信息和其他信息。采集的信息要反映重点税源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税收风险特征的比对、分析和运算提供信息支撑。《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信息资源库》见附件2。
第八条 信息采集分为内部提取和外部采集两种方式。内部提取是指能够直接从综合征管软件、金税工程、进出口管理系统、税收管理员系统、网上申报等目前应用系统中提取的纳税人申报信息和国税机关管理信息。外部补充采集是指国税机关根据重点税源企业风险指标设定的情况,补充采集的应用系统以外的其他信息。
第九条 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的内容包括:
(一)基本信息:包括登记信息、资格认定及税收优惠类信息、发票管理信息、会计核算信息等。
(二)生产(经营)信息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仓储、销售、其它信息等。
(三)申报信息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进出口税收、其他税收信息等。
(四)财务报表信息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信息等。
(五)关联交易信息包括关联方情况、材料商品购入、商品材料销售、劳务收入、劳务支出、受让无形资产、出让无形资产、受让固定资产、出让固定资产、融资应计利息收入、融资应计利息支出等。
(六)其他信息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信息,具体包括股票发行价格、股本结构、股票价格波动、市盈率、企业公告等。
第十条 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信息采集,基层国税分局应本着既满足上级机关的监控管理要求、又方便纳税人的原则,主要采取企业填报或数据导入等方式进行采集。
第三章 重点税源企业的信息分析
第十一条 各级国税机关要通过对重点税源信息的深入分析,查找税款流失风险的环节,防范重大税收流失风险,堵塞征管漏洞。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经营和核算特点,充分利用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申报信息和财务会计核算信息,以及统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统计信息,从纵向分析和关联分析入手,综合以前风险管理成果、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模型,建立、完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特征库》,健全重点税源企业预警、分析、监控指标体系。
第十二条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特征库要形成分析体系,采用层级制的方式进行。第一级为总指标、第二级为主指标、第三级为辅助指标。
总指标是对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进行的分析,是针对企业资金、资产、存货、收益、各税种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特征进行的总体分析,主要包括资金流、总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收贡献率等指标。
主指标是以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税收风险分析为基础,按照各税种计算原理,采用配比和弹性等分析方法,采取组合的方式,分环节对税收风险点进行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电耗、库存材料、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
辅助指标是对主指标的进一步细化,是在配比和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主指标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使重点税源企业各税种存在的预警、分析指标指向性更强。主要包括:未开票销售额、滞留票、期间费用率、财务费用变动率、应纳消费税税额变动率等指标。
上述层级指标设置方法在《全省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特征库》中,见附件3。
第十三条 各级国税机关要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发现的风险特征,按照对税基的侵蚀程度,从风险发生概率、存续期、经营规模等方面考虑,不断充实和完善《全
省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资源库》,结合全省实际和地域特点及稽查部门专项检查工作任务,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风险等级进行局部调整,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级别进行管理。
第四章 重点税源企业的风险应对
第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要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等级不同,实施差别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服务提示、纳税辅导、纳税评估、实地核查、税务稽查等。
第十五条 对于低风险等级的重点税源企业,由负责税源管理或纳税服务部门采取提醒提示、宣传辅导等服务性措施加以应对。也可采用集中培训、政策解读、电话或信函提醒提示等方式应对处理。
第十六条 对于中风险等级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岗位或管理团队,开展纳税评估。发现存在涉嫌偷逃骗抗和违法使用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应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检查。
第十七条 对于高税收风险等级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岗位或管理团队,开展实地核查或日常检查,纳税人存在涉嫌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的,要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检查。
第十八条 各级风险管理应对单位应将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应对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税收风险管理部门。
第五章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监控管理 第十九条 税收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反馈的结果,确定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基本内容、监控周期、监控指标以及监控需要采集的辅助信息的内容,形成重点税源企业季度或分析、监控报告,监控分析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情况。
第二十条 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应当涵盖所有税种;
(二)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的征管人力资源配备科学合理,保障有力;
(三)分户建立的监控指标体系应当符合每一户重点税源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合理;
(四)辅助监控信息采集要及时、准确;
(五)监控程序合法,文书使用规范;
(六)重点税源企业的申报质量要有明显提高;
(七)税收收入因素分析透彻,能够为税收收入合理调度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市局征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的部署、督导、考核,县(区)局征管部门(综合)负责本单位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的部署、督导和考核。
第六章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的绩效考核
第二十二条 重点税源管理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制度,省局将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工资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进行重点考核。市局对县(区)局进行考核,县(区)局对责任区和责任人分级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各地国税机关自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将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质量考核,实行层层考核,并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管理负有领导责任,发生问题的,依照《辽宁省国家税务局〈辽宁省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辽宁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