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1:0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兴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作为传统媒体的报刊产业正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和残酷的现实。由于报纸的读者数量不断下降,直接导致了零售发行量的下滑,报刊产业收入在媒体产业总收入的比例下降。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为45.7%,较2014年的55.1%下降了9.4个百分点,继续呈走低趋势。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强势来袭,如何抓住现有读者、吸引更多读者和广告商,是摆在传统报业媒体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本人于八、九月份在当地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调查显示:网络新媒体、手机已经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手段,而传统报刊因内容深刻、时代感强,也是大众所喜爱的阅读方式。另外,针对国民阅读报刊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以期为报纸产业寻找正确的转型方向。

二、传统报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5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报业广告和发行收入双双大幅下滑,报业市场整体规模在2015年首次被电影票房市场(440亿元)超越,这个超越让传统报业感到深深的“寒意”。2015年传统报业的“断崖式”下跌仍在持续,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1.14%,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已达到 50.8%。相对稳定的订阅市场在2015年也出现了加速下滑的趋势。传统报刊读者数量和广告收入的双下滑使得近年来报刊经营举步维艰,与之相应的停刊和休刊已成为传统报刊行业的一种“新常态”。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停刊或休刊的知名报纸数量约为10家,而2015年这个数字扩大到30家左右。

与此相反,全国各级党报的发行量大多保持相对稳定。在“2016年度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中,位居前十位的报纸是: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纪检监察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环球时报、检察日报。这一排行榜也侧面印证了党政报刊的稳定性。据此我们预测,党和政府一定会对主流新闻媒体继续采取保护性政策,关键时刻甚至会采取托底性财政保护政策,而绝不会听任其走向消亡。

三、国民报纸阅读的趋势

(一)报刊阅读量持续下降。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份)和4.9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与2014年相比,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略有上升,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报刊阅读时间继续下降。

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在读书上用时最长,为19.69分钟,同比增加0.93分钟;人均每天读报17.01分钟,同比减少了1.79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8.83分钟,同比减少4.59分钟。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同比增了28.39分钟,其中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同比增加8.52分钟;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6.82分钟,同比增加3.03分钟;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2.71分钟,同比增加2.02分钟。

(三)期刊价格承受能力下降。

我国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4.39元,同比减少1.62元。我国成年国民平均可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6.93元,同比下降0.49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4年的略有下降。但是,数字化阅读接触者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64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4年的1.58元略有上升。

(四)传统纸质报刊书籍仍是最爱。

57.5%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0.2%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27.0%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4.1%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2%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这说明纸质书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五)国民对阅读有更高要求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7.4%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5.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因此,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希望借此机会营造读书阅读的良好氛围,鼓励动员更多的人积极阅读。

图1:阅读形式倾向

四、分析与建议

报纸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其本质是使报纸的读者群减少,报纸的影响力降低,导致发行量和广告收益下降。因而我们对报纸下一步发展的举措,就应当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盈利模式,方能使传统报媒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看出,报纸虽然在当前由于新媒体的猛烈冲击而面临发展上的困境,但是传统报纸的机遇恰恰来自于新媒体面对的挑战。换句话说,网络新媒体本身具有的内容原创性不足、信息繁杂、良莠不齐等劣势将会给传统报纸的发展带来机会。第一,报纸在信息海洋中,为受众选择提供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信息方面明显强于网络媒体。第二,报纸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不是它的纸张形式,而是其数百年来形成的完备的采编体系和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它在深度解疑释惑、交待事件来龙去脉、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等方面都是新媒体不可替代的。总之,传统报业的生命力依然强大,仍有其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冲击很快消亡。

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下,传统报纸存在着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是报纸自身的变革。一是报纸和网络结合发展策略。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内容质量,确立核心竞争力。

传播高质量的信息内容,是传媒立足的根本。唯有有价值、具有社会深度和广度的信息才能吸引受众持久的注意。这一规律即使到了互联网数字化的今天仍然适用。所以提高报纸的内容质量,确立其在内容上的核心竞争力是报纸在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内容质量的提高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大新闻采编费用投入,增加准确、深入的重大新闻报道,增加新闻评论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是加大新闻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

(二)保证优质读者群,稳固其影响力。

优质读者群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知识素养,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能产生一定影响的读者。对于报纸来说,优质读者群就意味着大的影响力,而大的影响力就意味着好的广告收入,而好的广告收入就能带来高质量的内容,高质量的内容就又能吸引更多优质的读者。如此的良性循环方能保证报纸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从而保证报纸的主流媒体地位。保证高质量的读者群不仅需要报纸停止靠“煽色腥”的新闻来满足读者低级趣味的传播行为,还需要停止靠免费报纸、价格战争、赠送礼品来降低报纸公信力的行为。从短时期内,这些行为的确会给报纸带来短暂的繁荣;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行为则是在一步步降低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断送了报纸的长远利益。

(三)与新媒体融合,优势互补。

虽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报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与挑战,但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对于传统报纸行业来说,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也是未来的一条出路。传统平面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开通了互联网和手机版的报纸或者杂志,而在于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平台和新的传播方式去满足更多受众的愿望及需求,将体现报纸价值的基础——读者请回来,将报纸赖以生存的广告商吸引回来,将我们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报纸,以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多地销售出去。这就绝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平移,而是要创造一种崭新的、立体的跨媒体营销方式和经营方式。所以,发展纸质媒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更多的读者;能更好地提升广告的价值,吸引广告商;实现报纸向跨地区、跨媒体的发展目标;进行多媒体的整合营销,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具体的操作路径:第一,建立自己的网站。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向读者提供远远超过纸质媒体的更多内容,如提供当地媒体、教育、企业、生活、旅游、购物、美食、房地产、气象、交通等多种服务,并且将本地所有相关资料整合成一个在线数据库,担当起一个城市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窗口平台。第二,利用网络实现覆盖,重新占领媒体市场。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海量的资讯细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样细分市场的结果是既全面覆盖了市场,聚集了消费者的眼球,又吸引了广告商的眼球。第三,整合集团众多报纸资源,扩大集团品牌影响力。利用集团各报纸的编采力量与资源,将报纸信息源的整体规模优势和报纸的传统声誉与互联网的信息综合集成展示能力相结合,做成一个上规模的、有丰富信息量的、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大型新闻网站。第四,建立视频网站,进行跨媒体和跨区域发展。利用网络这个高技术平台,将平面内容与影像内容结合起来,以增强对消费者和广告客户的吸引力。第五,建立报纸的立体营销网络,提升报纸的广告价值。改变传统报业单一的经营模式,实现对平面媒体的立体营销。具体做法是向与传媒相关的产业方向拓展,进行多元化经营。

五、总结

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一书中说过,媒介是身体的延伸。报纸作为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媒介来说,是很难消亡的。但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报纸媒体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跳出单一的报纸经营模式,而要将报媒的发展纳入到文化产业链的思考之中;必须开始逐步改变已习惯了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产品模式、营销模式和商业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继续发展,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2009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2009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读书的目的:P60-P61

“增加知识,开拓眼界”(61.9%)是多数图书读者读书的主要目的。位居二三位的为“打发时间/休闲消遣”(42.6%)和“满足兴趣爱好”(39.4%)。2008年我国成年人为满足“认知性功能”即为了“增加知识,开阔眼界”而读书的比例(62.3%)比2007年(58.0%)有所增加。

购书者的购买目的:P66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87.8%)购书者购书的目的是“自己看”,也有不少人(39.9%)是会为了“给孩子、家人看”购买。购书渠道:P66

通过各种书店购买图书是我国购书者购书的主要渠道。72.3%的购书者表示通常在各地“新华书店”购买图书,也有30.2%和12.2的购书者在“私营书店”、“特价书店”购书。位列其后的有“图书批发市场”(8.3%)、“书展、书市”(6.8%)往往有数十万参与者,数千万元的销售额、“网上购书”(5.7%)。

影响图书购买的因素:P68-P69

有50、4%的购书者会把“图书内容简介”作为影响图书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人际传播占25.3%,位居第二。“价格”、“书名或目录”、“作者”、“畅销书榜”等因素都会影响到10%以上的人的图书购买行为。

图书信息的获取途径:P69

调查数据显示,“朋友或他人推荐”和传统媒体(电视、报纸、期刊)宣传是许多购书者获取图书信息的主要渠道(53.2%),互联网(21.8%),书店内广告宣传(8.8%)。图书价格承受力:P72

对于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成年人可接受的价格为11.77元。其中,相对较多(26.6%)的人接受9-12元的价格,其次有24.0%和21.7%的人能接受5-8元和13-20元的价格。20元以下的价格被八成以上(81.9%)的国民接受。

文学类图书市场消费状况及市场预期P79

对比文学、日常生活、经济管理和心理等图书分类,文学类图书:偏好度37.6%,购买率16.7%,预购率15.8%,市场空缺度3.8%,都占据这些图书分类中的第一位。教育类图书购买率4.0%,居第五位,预购率5.8%,也居于第五位。

在文学类图书偏好情况的统计中:P79

2008年“文学名著”的购买率最高,超过了“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购买率为6.2%,消费规模为0.48亿。

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出版物类型:P133

在我国成年网民中,有13.7%的人通过互联网购买各类出版物。而在这些购买者中,通过互联网购买图书的人数最多,有67.6%的购买者表示曾通过为互联网购买过图书。

第三篇: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1

“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XX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XX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XX年提高1.48本。相较于成年国民XX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的状况略好一些。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来自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更不容乐观,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XX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XX年的最低数量,而在XX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同时,“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武汉大学文学院赵小琪教授还指出,远离原著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普遍趋势,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知识,却缺乏独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忆前的大学时代,‘至乐莫如读书’是那时许多人的座右铭,读书、思考、讨论成为那个时代公共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几乎读遍了校园流行的哲学著作和图书馆的争鸣小说,现在的大学生却鲜能如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78.6%,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45本。

本次调查从20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9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57亿。

(一)国民阅读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阅读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

(四)纸质图书阅读和手机阅读时长增势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五)调查新增pad阅读数据

(六)阅读新闻仍为主要网上活动

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七)纸质阅读地位未被撼动

另外,有8.0%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书后还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本,较20xx年的7.1%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3

“微信读者”人均每天超过40分钟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昨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58.1%

据了解,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二次。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XX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XX年的52.7%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XX年的38.3%上升了2.0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XX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综合以上各媒介,XX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8.6%,较XX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和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均表示,相关统计显示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本4.56

此外,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XX年相比,期刊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XX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6本,与XX年的4.77本相比,减少了0.21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与XX年相比,人均报纸阅读量下降了5.82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增加了0.56期(份)。魏玉山表示,这与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的发展相关。

手机阅读

成年国民接触率

首次超过50%

调查显示,XX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XX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时长稳步增长,在XX年首次超过了半个小时,达33.82分钟。XX年成年国民选择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为56.2%,与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56.9%)基本持平。

听音乐、用微信、手机qq等是我国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重点消费内容。

微信阅读

聊天、看朋友圈

比例均超80%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据调查,有34.4%的成年国民在XX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从微信阅读时长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22分钟,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98分钟。

聊天、查看朋友圈这两项活动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均超过80%。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9%、67.1%和20.9%。徐升国认为,社交阅读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利推手,同时,内容上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不能取代传统纸书阅读在内容上深刻和系统性的需求,浅阅读与深阅读,碎片化阅读与系统化阅读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延伸解析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人均阅读量

不同国家“人均每年读几本书”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昨天徐升国也表示,对于此前媒体上盛行的以色列人均每年读60多本书的说法并不准确。当然经了解,以色列的阅读量确实比较高,图书馆分布、借阅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但经过他们的调查并没有看到以色列人均阅读量调查的有关数据。在国际上人均阅读数量是一个比较通约的指标,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4

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其实,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在对20xx年龙源期刊网的网络传播排行发布的解读中就曾表示,20xx年的网络读者不再像20xx年那样目光散漫、游移不定、无心阅读,而是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所喜欢的期刊内容而来。除了注重传统的休闲性阅读,也开始注重知识性阅读。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群体中,阅读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网络阅读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越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字化阅读比率最高,高达90.9%。新媒体阅读的知识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断增加,并不是一些媒体所担心的浅尝辄止。

苏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礼物会拉大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话的距离。我们用传统思维一味否定新媒体阅读,何尝不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担忧呢?作为新阅读实施者,他们有没有得到收获,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国民阅读率的不断上升,也证明了他们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认为,人的主体性会促进媒介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显得更积极一些。

与其抱怨,不如对新媒体阅读进行科学引导。如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共阅读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更多方便。另外,还要多提醒网络阅读的双刃剑效应,让大家提升网络自控力,逐步培养独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网络阅读习惯。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5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阅读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XX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XX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XX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即数字化阅读率)为58.1%,较XX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传统图书的阅读率。

手机阅读率首次超过50% 阅读群体呈低龄化趋势

报告显示,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的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例如,XX年有49.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比XX年增加了5.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XX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XX年上升了9.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个小时。

调查发现,手机阅读主力人群呈现“年龄越小,阅读率越高”的现象。手机阅读人群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8~29周岁、30~39周岁、40~49周岁这三个年龄段,占到手机阅读人群总体的九成(90.7%)。其中,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42.7%。

手机阅读群体最喜欢的手机小说类型为言情,占26.3%。其次为武侠,占20.7%。接下来依次是青春(17.0%)、玄幻(16.4%)、穿越(14.0%)和古韵(4.6%)。

在对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发现,有34.4%的成年国民在XX年进行过微信阅读,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是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均超过80%。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9%、67.1%和20.9%。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目前微信阅读主要呈现碎片化、跳跃式的形态,不少内容不准确,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因此目前完全依赖微信阅读来获取知识是不可能的。

68.6%国民呼吁当地举办读书活动 专家建议向农村倾斜

调查显示,在XX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2.0%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8.2%的国民认为阅读数量比较多,38.3%的国民认为阅读数量一般,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从成年国民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的评价来看,25.8%的国民表示满意,16.3%的国民表示不满意,另有47.6%的国民表示一般。

对我国国民偏好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57.2%的成年国民更偏好“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4.3%的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2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3.4%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另外,有8.0%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书后还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本,较XX年的7.1%上升了0.9个百分点。

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有68.6%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比XX年的66.3%略有上升。其中,城镇居民认为当地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5.5%,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则高达72.3%。魏玉山建议,全民阅读推广的活动应该多向乡镇、偏远山区倾斜,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

第四篇:浅读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2013年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会公布了十项调查结果,我个人尝试根据学习和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事项结果进行粗略解读。

(一)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上升,综合阅读率下降。

(二)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有下降,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

报纸和期刊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时间性较强,随着经济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和移动阅读越来越普及,报纸和期刊的时间性不及网络的迅速,也缺乏网络般那样有跟多的互动性和链接性,报纸和期刊的时间上的优势大大削弱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报纸和期刊的阅读深度不及书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随时随地选择快速的网络阅读,所以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纸志图书有所上升;电子书大多都是以青年人为主,这些书籍大多属于快速阅读,阅读深度远不及纸志图书,综合以上因素,电子阅读量必然会上升,而且上升潜力和幅度较大。

综合以上种种,报纸期刊应该根据人们所需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改变,或者在技术上加快数字化转化,电子书由于网络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审核力度不够,往往在生活中发现一些不利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损于青少年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和心身健康的内容,应加强审核力度,无论是报纸期刊还是电子书,都应该加快完善审核、版权 等法律规定,才能加快相关产业发展。

(三)我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时长有所增加。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上网时长和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均有所下降。

在传统的纸质媒介的时长有所增加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并不意外,随着图书和各种期刊报纸与出版相关的产业逐渐成熟,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各种出版物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人们也有意识提高阅读量,从长远看,纸媒介出版物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大量萎缩,甚至有一日我国出版也许和世界高端出版公司接轨,出版物根据有吸引力。新型媒介中手机是最为方便和快捷的,手机网络也是相当普及,而上网受时间、地点、和阅读设备的约束的网络阅读与电子阅读时长有所减少,电子阅读器已经逐渐退出市场,用电子阅读器阅读就是更少了。

(四)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电子书阅读率有所提升,电子报和电子期刊的阅读率略有下降。

电子书阅读还是一青少年阅读为主,而且颇得青少年的喜爱,而阅读电子书的青少年不会阅读电子报和电子期刊的。

(五)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略有上升,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

网络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了快速上涨的阶段,国民上网率必然会有所上升,手机上网的方便性和手机网络发展更是快速,增幅明显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六)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图书、期刊的价格承受能力分别比去年提高,电子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略有下降。

经济是进步的,人们生活也是进步的,所以图书和期刊的价格,读者是能够接受的。电子书我个人认为毕竟是虚拟的东西,没有纸质版的书籍实实在在在手

里,总觉得买电子书有些不值得,所以电子书价格即使合适,但是我个人也不太愿意购买。

(七)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超过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

数字化阅读方式大多是青年读者,他们更容易接触和接受数字化方式,但是数字化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方式也有很多弱点是不能够暂时解决的,还有数字化阅读方式毕竟是一个新型的阅读方式,读者对其的接受程度都需要时间等因素慢慢磨合,纸质出版物也不可能立刻萎缩,也不现实。所以,这个数据在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八)超五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接近七成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看到这个数据,我个人感觉自己也是五成中的一员,步入到大学、社会一方面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一方面高中的压抑学习突然放松,自己也感觉不是像高中那样认真了,到了社会上学习工作,更是繁忙,平时阅读的书籍寥寥几本,有的还是没有完全读完就放在书架上了,正因为如此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量不够,所以跟多的人们希望有相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以此提醒和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

(九)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均有所降低。

个人认为这个数据并不意外,0到17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在短时间内不会升高太大,降低是常事,因为6到17岁一般是孩子上学的阶段,这

个阶段学习比较繁忙,作业也较多,一是时间上不允许,二是有些家长认为读好书就好了,其它的书老师不要求就没有必要读,甚至有的家长会认为是耽误学习。虽然国家和学校一再称要为学生减负,但是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是相关考核教育制度没有实质性改变,所以即使作业比原来会少一些,但是其它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还有12岁到17岁正处于初高中阶段,时间和精力更是少的可怜,即使亲子阅读等学前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依然不能影响数据的增加。

(十)在0—8周岁儿童的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7.5%,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陪孩子读书的时间有所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6岁到11岁是养成孩子长期阅读习惯的主要时期,所以父母更多的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这也是亲子读物卖好的原因。

第五篇: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炉:2016年人均阅读7.86 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增加了3.37分钟。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据悉,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6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2016年8月至10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执行工作,2017年1-3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2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22415个,其中成年人样本为16967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为5448个,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4.3%;有效采集城镇样本17091个,农村样本5324个,城乡样本比例为3.2:1。

以下为本次调查的主要数据: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

(一)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9.7%,较2015年的45.7%下降了6.0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6.3%,较2015年的34.6%下降了8.3个百分点。

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

(二)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传统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0.20分钟,比2015年的19.69分钟增加了0.51分钟,但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微信阅读

通过微信进行的活动

(三)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纸质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与2015年相比,纸质报刊阅读量持续下降。

上网从事活动

通过手机从事的活动

(四)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73.8%,较2015年的70.0%增加了3.8个百分点,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

手机阅读花费

(五)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期刊的价格承受能力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电子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手机阅读群体2016年手机阅读人均花费为16.95元,较2015年有所上升。

数字化阅读接触者年龄分布

阅读形式倾向

(六)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近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五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对于同样内容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图书,在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有51.2%的人更倾向于购买电子版。

阅读数量评价

(七)超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近六成的国民认为2016年个人阅读量没有变化,近七成的成年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

(八)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0%,较2015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较2015年增加了1.15本。

早期阅读现状

(九)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

此外,2016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比2015年的2.98次有所增加。近五成(46.6%)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4.8%)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以下为本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增长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高达66.1%。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八年增长。超过两成手机阅读接触者喜爱“都市言情”类小说。

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增长,2016年达到66.1%

近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达到66.1%,较2015年的60.0%上升了6.1个百分点。2016年成年国民选择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2.6%,远高于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45.8%)。

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存在一定差异。城镇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成年人中,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92.8%;其次为30—39周岁群体,该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为87.3%。60岁以上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与中青年群体差距较大。

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接触时长连续八年增长,2016年达74.40分钟

近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接触时长持续增长,2016年达74.40分钟,比2015年的62.21分钟增加了12.19分钟。在手机接触者中,用于手机阅读的时长平均为47.13分钟。

接近四成的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看手机小说”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接近四成(39.9%)的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会使用手机看小说。具体来看,有接近九成(89.1%)的手机阅读接触者选择将“微信”作为通过手机进行的主要活动,68.9%的人选择“听音乐”,有68.6%的人选择“看视频”,有48.1%的人选择使用“手机QQ、飞信等”,有45.9%的人选择“浏览手机网页”,有41.8%的人选择手机“支付功能”。此外,有19.8%的人选择“阅读手机报”。具体如下表所示。

超过两成手机阅读接触者喜爱都市言情类电子书

在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中,最受欢迎的电子书类型为“都市言情”,其次为“文学经典”。选择都市言情类电子书的比例为23.5%,选择文学经典类电子书的比例为17.2%。

月均手机阅读花费金额较去年有所上升

就手机阅读花费来看,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中有25.2%的人能够接受付费阅读。2016年,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人均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16.95元,较2015年的11.19元有所上升。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达到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

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2016年达到55.3%,较2015年的51.3%上升了4.0个百分点。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同样连续八年上升,较2015年的60.0%上升了6.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微信阅读飞速增长

有62.4%的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从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与时长来看,2016年我国成年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3.29次,较2015年(2.67次)增加了0.62次。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的22.63分钟增加了3.37分钟。

电子书阅读率有所增长

对电子书阅读情况考察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28.3%,较2015年的26.8%上升了1.5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时,我国数字化阅读接触者对电子书的价格承受能力有所上升,2016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78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5年的1.64元略有增长。

六成以上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 农村居民微信阅读时长高于城市居民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微信阅读增长显著,六成以上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

对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发现,有62.4%的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从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与时长来看,2016年我国成年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3.29次,较2015年(2.67次)增加了0.62次。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的22.63分钟增加了3.37分钟。

不同人口特征的微信阅读接触群体,日均微信阅读时长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从城乡来看,农村居民微信阅读时长超过城镇居民。其中城镇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0.99分钟,而农村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2.70分钟。

从性别来看,不同性别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较为接近,男性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1.07分钟,女性居民微信阅读时长为42.31分钟。

聊天(聊天、收发文字、语音、图片等)、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这两项活动是成年微信接触者使用微信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分别为85.7%、81.3%,均超过80.0%。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的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的文章、信息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6.4%、72.3%和32.4%。微信的一些实用功能,同样获得了部分微信接触者的青睐。其中微信支付的使用率增长最快,有57.1%的人选择微信支付,较2015年(34.0%)提高了23.1个百分点。在公众号上进行实用操作(如订票、打车、订餐等)、扫描二维码、微信游戏使用率增长也较快,分别为21.5%、44.3%和25.7%,均比2015年(11.3%、34.2%、16.6%)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

阅读新方式——近两成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近两成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近一半听书者选择收听评书联播,而情感故事是听书者的最爱。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听书率为17.0%(有17.0%的我国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2016年,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人均花费在听书上的费用为6.81元。

有8.4%的国民接触过广播(书评联播和诗歌朗诵、故事节选、广播连载等),6.5%的国民接触过移动有声APP平台的读书类内容,3.6%的国民收听过微信语音推送的内容,1.0%的国民使用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

从听书内容来看,在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中,有47.7%的人选择“收听评书联播”,有42.5%的人选择“听故事(情感故事、少儿故事等)”,32.3%的人选择“听图书节选或连载”,11.2%的人选择“听诗歌朗诵”,6.2%的人选择“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5.0%的人选择“听图书介绍与图书推荐”。

从听书偏好来看,在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中,有42.4%的人喜欢的内容类型为“情感故事”,42.0%的人喜欢“历史文化、经典诵读”,33.5%的人喜欢“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20.5%的人喜欢“传统评书”,选择比例均超过20.0%。

当问及不听书的原因时,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一半的人(50.8%)选择这一选项,还有19.9%的人“不了解有什么听书渠道”,12.7%的人“不喜欢听书的形式”,10.5%的人认为“没有感兴趣的内容”。

下载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民国防意识调查报告——蒲鑫

    国民国防意识调查 班级:机自八班姓名:蒲鑫学号:20110401812 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

    地方报纸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我这次在《今日泰兴》报社实习,同时对报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地方报纸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今日泰兴》报是泰兴市委机关报,创办于2007年元月,现在是周五报,发行量达3万份。近......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全民阅读新变化(大全)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全民阅读新变化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中华文明对于‚读书‛的推崇,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了千年。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关于报纸材料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当蓬勃向上的青春,与温馨从容的阳光交相辉映,孩子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整个冬日都暖意融融。我初等教育学院师生与岳阳道小学师生于2012年3月4日星期天上午......

    对报纸投递和发行工作的调查报告

    对报纸投递和发行工作的调查报告 史习武(2011春法专) 一、调查目的 2012年7月1日,邯郸日报社所属《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三报投递工作合并,由邯郸晚报发行部......

    报纸版面设计(范文模版)

    报纸、杂志、版面编排 一、版面: 报纸所具有的外在面貌,亦即报纸容纳新闻的主要部份。其基本构成: (1)报头(刊头):包括发行数量、报刊名、期数、发行单位、发行人、地址、电话、承制......

    报纸问题集锦

    绝密资料严禁外泄 《大学英语周刊》征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回答 1. 你们的报纸太贵了 答:首先,我们算一下,全年X元,平均每天才两三毛钱,还不够上半小时网。这可是一年的学习......

    报纸自查报告

    **报 2016年度核验工作自查报告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6年,《****报》在省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指导和学校党委的领导管理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