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型集体企业可通过清产核资
对小型集体企业可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把企业资产转化为企业职工集体股份,把企业职工个人资产转化为职工个人股份,改组改造为股份合作制公司。对资产构成单一的纯集体资产的小型集体企业,可全部出售给本企业职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也可公开拍卖出售给个人,改为私人经营。
企业改制所需资料
(一)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人有限公司),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企业变更(改制)登记(备案)申请书》(内含《企业变更(改制)登记申请表》、《变更后单位投资者(单位股东、发起人)名录》、《变更后自然人股东(发起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名录》、《变更后投资者注册资本(注册资金、出资额)缴付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董事会成员、经理、监事任职证明》、《企业住所证明》等表格。
2、主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批复,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3、公司章程(提交打印件一份,请全体股东亲笔签字;有法人股东的,要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
4、产权界定文件(集体所有制企业或产权不清晰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提交);
5、原企业资产评估报告并应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核准或备案文件;
6、验资报告;股东新增投资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应提交评估报告(涉及国有资产评估的,应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核准或备案文件)及法定验资机构对评估结果和办理财产转移手续进行验证的报告;
7、股东资格证明;
8、《指定(委托)书》;
9、《企业名称变更预先核准通知书》及《预核准名称投资人名录表》;
10、改制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联营企业改制时除应提交各联营方同意改制的批复外,均应参照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程序提交文件、证件(涉及国有资产交易的应提交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
第二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按照上级公司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扎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促进集体企业规范管理,制订本方案。
一、清产核资的范围
本次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范围主要包括下属有限责任公司。
二、清产核资的任务
1.全面核实集体企业数量,掌握集体企业基本情况。2.理清集体企业产权关系。3.核实集体企业从业人员状况。
4.全面核实集体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理清重要资产的权属关系、对外投资、担保情况,清查核实各项资产损失情况,并按照公司制度进行处理。
5.推进集体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6.根据清产核资结果完善集体企业管理制度。
三、清产核资的依据
(一)遵循参照的法规和规定
1.《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2003]第1号)2.《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
3.《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4.《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8号)
5.《企业财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6.国资委下发的《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二)和(三)》等相关解答
7.《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四、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本次清产核资基准日为2009年12月31日。工作内容如下: 1.建立基本信息库
根据集体企业清产核资范围,逐个登记集体企业基本信息,地(市)县各级主办单位建立集体企业信息库。
2.理清产权关系
以地(市)县各级主办单位为登记单元,建立集体企业投资关系框图,逐户登记集体企业资本结构等相关信息,全面核实股东状况。
3.核实从业人员状况
对集体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核对和清理,登记全民职工、集体职工和直接聘用人员的基本信息,掌握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重点核实集体职工的劳动合同和档案管理情况。
4.账务清理 对企业的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对企业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保证企业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促进企业账务的全面、准确和真实。
5.资产清查
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在资产清查中把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结合起来,把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及做好企业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
6.权属界定
权属界定旨在规范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各单位在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基础上,应积极明确、落实各项资产(特别是土地和房产)的权属情况,对产权归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资产,应专题汇总,统一上报。
7.损溢认定
在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各项损溢证明资料按损溢项目逐项进行整理,由各主办单位清产核资办公室对清理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进行核实、认定,并经地市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报省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核,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8.准则转换 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集体企业以《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为依据,对基准日账面数进行新准则转换工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足额计提减值准备,补提的减值准备作为本次清产核资中产生的“预计损失”。涉及减值准备的重要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应收款项、存货、工程物资、委托贷款等。
9.完善制度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针对清产核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五、清产核资的时间安排
本次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分五个阶段完成:方案制定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培训动员阶段、上报审核备案阶段、总结完善阶段。
(一)方案制定阶段(2010年7月12日)制定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报省公司。
成立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清产核资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财务资产部;同时,设立专项工作组,分别负责清产核资、人员核实和监察审计等专项工作。具体人员组成和职责如下:
1.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省公司有关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要求;(2).审定公司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3).审议决策公司系统集体企业清产核资重大事项。2.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落实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就工作进展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
(2).负责组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的审核、分析和总结,并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3).负责组织协调各专业工作组开展工作。3.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各专项工作组(1).清产核资工作组 主要职责: 负责前期专项培训、账务清理、准则转换及损溢认定等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指导,对清产核资相关报表和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
(2).人力资源工作组 主要职责:
负责前期专项培训,对集体企业从业人员核实工作进行组织、监督和指导,对相关报表和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
(3).审计工作组 主要职责:
负责前期专项培训,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审计的组织、监督和指导,并出具《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
(4).综合协调工作组 主要职责:
负责清产核资工作的整体牵头协调,编制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对集体企业基本情况相关报表和材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和上报,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及有关重大事项进行汇总分析,经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办公室审核讨论后,形成报告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二)培训动员阶段(预计2010年7月10日前)1.印发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相关单位成立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2.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确定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基础工作表、清产核资报表,应用软件,设置运算公式、稽核公式等。
3.组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相关人员的政策、业务和技术培训。4.地(市)县各级主办单位制定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人员学习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文件,开展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宣传、动员工作,完成本单位的部署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10日以前)
1.各主办单位和集体企业依据公司总体工作方案和本单位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开展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人员核实等工作。
2.集体企业编报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清产核资报表、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对于主多分开方案中明确由集体企业收购的多经企业,可直接采纳审计和评估结果。
3.集体企业收集整理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备查材料。
4.由内部或中介审计机构开展专项审计,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四)上报审核备案阶段(2010年8月25日以前)1.各集体企业将资产损失、资金挂账和预计损失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及处理建议上报主办单位清产核资办公室审核、认定,清产核资办公室将汇总、审核、认定的清产核资结果报本单位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2.地市(县)层面各主办单位将清产核资结果上报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后将清产核资结果上报省公司。
3.地(市)层面各主办单位应当向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清产核资报表、审计机构专项审计报告等材料。
(五)总结完善阶段(2010年9月30日以前)
1.各集体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履行必要程序后进行账务处理。
2.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内控制度。
六、清产核资工作要求
1.清产核资工作中清查出的资金挂账,应理清挂账原因,对潜亏、潜盈、存货高留低转、应摊未摊费用、应提未提费用等会计差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重大前期差错追溯调整,数额较小差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区分盘亏、毁损、报废、盘盈等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重大前期差错及固定资产盘盈调整期初数,其他事项计入当期损益;预计损失补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重大前期差错调整期初数;对于特殊的资金挂账、资产损失账务处理应向公司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办公室作专题汇报。
2.各集体企业要按照要求,提供损失认定所需的资料和线索,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要取得合法证据。3.各单位对清出的核销依据不充分的各项资产损失和不良往来挂帐,应认真清理、分类排队、查明原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经批准核销的,要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清理和追索,避免资产流失;对损溢的处理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要尽量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4.各主办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及薄弱环节,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原因分析、措施制定、整改落实工作,规范管理;要严肃查处清产核资中发现的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违规违纪问题。
第三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小编推荐]
【发布单位】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函(1998)229号 【发布日期】1998-04-15 【生效日期】1998-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镇集体企业清产
核资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国税函(1998)229号1998年4月1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现将《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区的工作实际,做好组织考核评选工作。
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考核办法
为了考核全国税务系统在城镇集体企业、单位(简称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根据《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选的组织
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考评,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地区的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考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组织考评后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将统一进行表彰。
各地在考评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先进单位和个人时,要根据具体考评要求和基本条件,逐级进行考核评选。各地区评选先进名额,届时另行通知。
二、基本条件
(一)先进单位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政策规章,在清产核资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
2.单位领导重视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并配备负责清产核资工作的专职人员;
3.制定并部署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资金核实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本地区进行深入动员,组织发动;
4.认真组织培训、辅导,大力组织开展宣传; 5.按时编发工作动态、简报,并及时上报各级有关部门;
6.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部门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新的工作经验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7.严格按照资金核实工作的基本要求、程序进行报表审批,并按时汇总、上报。审核表数据准确,审核工作报告内容完整、详实;
8.建立健全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管理档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时处理资金核实中的有关问题。
(二)先进个人的基本条件
1.主管或负责清产核资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能积极参加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成绩突出;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政策规定,业务熟练,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效果显著;
3.在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税务形象。
三、附则
对本地区清产核资中需要表彰的先进单位、个人的考核,各地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自行组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如何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如何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对查出的企业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数额较大、企业无能力自行消化弥补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依据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及财政部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31号)有关规定,区别以下情况进行财务处理: 1.科目设置
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下增设二级明细科目“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核算企业在执行新制度前按照原制度清查的资产损失。
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指企业按照原制度规定,因资产发生报废、毁损等已记人“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但尚未处理的损失金额,以及已经发生的损失但尚未记人“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金额,如按原制度规定应记而未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资产盘亏、毁损等。
2.原制度资产损失的归集及账务处理
(1)企业根据国资委批复的原制度资产损失,进行科目归集,做如下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 贷:有关损失资产类科目
(如: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资产科目)企业调账后, “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科目的余额,应与国资委批复的金额一致,未经批复的项目不能调账。如果金额不一致,企业应进行说明并上报国资委或集团公司证明材料。
相关科目的归集及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第一,根据国资委批复的各项固定资产损失,做如下账务归集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比如如果已批复的固定资产损失,企业在2004年、2005年仍然计提了折旧,应将继续计提折旧部分进行冲销。冲销2004年已计提的折旧的同时还应进行追溯调整。
冲销2004年折旧,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累计折旧
贷:以前损益调整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所得税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冲销2005年折旧,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累计折旧
贷:成本费用类科目
第二,根据国资委批复的各项应收账款的损失,做如下归集和相应的账务处理:比如企业清产核资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报损时的应收账款与2005年年底金额以及国资委批复的金额相同,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因企业2004年或2005年有回收,造成调账金额与批复金额不符,企业应在向国资委或集团公司报调账情况时予以说明,并附证明材料。如果企业在2004年、2005年发现有在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报损时未人账的应收账款,并且增加数是损失,企业应按国资委批复数调账,增加的损失数,应自行消化,并记人当期损益。
第三,根据国资委批复的各项盘盈、负债和账外负债,应做如下归集和相应的账务处理:盘盈资产,做如下归集和账务处理
借:有关资产盘盈科目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 盘盈负债,做如下归集和账务处理 借:有关负债盘盈科目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 账务负债,做如下归集和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 贷:有关账外负债科目
(2)企业清产核资前按原制度规定已记人“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金额,分两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第一种情况:企业已经申报了原制度损失,未经国资委批准,或企业未予申报,则企业应将已申报未批准或未申报的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还原到原属资产科目,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资产原科目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第二种情况:企业已经申报原制度损失,并经国资委批准,应将原“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转人新的二级明细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3.原制度资产损失核销后的账务处理
执行原制度的损失,原制度损失经过“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损失”科目归集后,经国资委批准核销权益,应区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经营资质条件对净资产没有明确要求的企业,将已批准核销的“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全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
经过上述结转后,“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科目应无余额。
如果企业2005末“未分配利润”的余额不足以冲减“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金额,则还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做如下账务处理:借: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核销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的顺序:核销盈余公积时,应按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的顺序核销。核销资本公积时,如果企业“资本公积”科目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先核销资本公积准各明细科目,然后核销其他明细科目。
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中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部分,以负数在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中反映,用以后实现的利润弥补。
企业核销权益时,只核销“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三个科目,不允许核销“实收资本”科目。准。对于经营资质条件对净资产有明确要求的企业,在冲减执行原制度损失时,应以现有经营资质条件所需净资产为限(指冲减有关损失以后的净资产金额不低于经营资质条件所需的净资产金额,下同),将已批准核销“待处理资产净损失”直接冲减相应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账务处理为:按可冲减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金额,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科目,按可冲减的待处理财产损失金额,贷记“待处理资产净损失”科目。
经过上述结转以后,如果以现有经营资质条件所需净资产为限,可以冲减的所有者权益金额小于已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科目的金额,未冲销的资产损失反映在“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科目,该部分资产损失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以减项列示。
5.上级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母公司对长期投资实行权益法核算后,应根据子公司清产核资原制度资产损失账务处理结果,按占有所属子公司权益比例,调整所有者权益构成,相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有关明细科目,并依次冲减母公司“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借:资本公积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准备母公司冲减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彳以零为限,不足冲减部分在各查簿中登记;编制合并报表时,不足冲减部分在资产负债表“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中反映。
6.调整会计报表年初数
企业在编制决算时,对批复的清产核资原制度损失应做年初数调整,调整程序如下:(一)编制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调整工作底稿
子公司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调整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应列示上年年底决算数、经批复的原制度资产损失进行账务处理的减少数和调整后的年初数。其中,调整后的年初数应等于上年年底决算数和经批复的原制度资产损失进行账务处理金额的差额。
(二)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
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调整工作底稿,各级企业均应编制,子公司编制核对无误后,应上报母公司,同时应上报调整数中包含的关联方交易内容,母公司将母子公司调整表进行汇总,然后抵消重复因素,据此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
第五篇:关于对集体企业改制的建议(定)
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一、改革进展情况
根据国家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政策和部署,以及中铝公司下发的《中国铝业公司改革改制工作指导意见》,山西铝厂六届二次双代会明确要求要创造条件推进集体企业改革。为此,山西铝厂于2012年3月8日召开厂长办公会,成立了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山西铝厂厂长冷正旭和党委书记郭顺喜担任组长,山西铝厂副厂长李安平(常务副组长)、纪委书记韩俊科、晋铝实业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总经理马小安和党委书记郭印权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山西铝厂的相关部室和晋铝实业公司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产业规划、员工安置和组合三个专业工作组,并制订了专题会议制度。实业公司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六次专题会议,深入研究讨论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思路、措施,定期对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各工作组尽职尽责,学习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核实收集基础数据,了解集体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研究其它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成功案例,主动与总部沟通,及时掌握最新政策要求,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开展。
通过大量的前期工作,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主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及工作措施,确定了改革原则、方式。目前,已编制形成了《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2012年员工情况分析报告》、《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2012年资产清查表》、《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改革员工安置建议》等方案,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草案)》。目前,各项工作正积极稳妥地推进。
二、改革成本估计
山西铝厂厂办大集体进行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改革使实业公司与山西铝厂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从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对实业公司的资产、人员及社保缴费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和盘查清点。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国办发[2011]18号文件、《劳动合同法》和山西省有关社保政策,对实业公司的改革成本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如下:
(一)为全民工支付经济补偿金,预计需1950万元。
与现在实业公司工作的213名山西铝厂全民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估计要由山西铝厂为其支付经济补偿金1950万元。
(二)为集体工支付经济补偿金,预计需1058万元。
与现有235名集体工(范围包括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下或工龄小于30年的集体工)解除劳动关系时,预计要由实业公司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1058万元。
(三)为临时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失业保险金,预计需2348万元。
1.与1072名临时工解除劳动关系时,预计需支付经济补偿金1498万元。
2.为失业的临时工支付失业保险金,预计需850万元。
现有1072名临时工中,仅有26名残疾人按规定参加了“五险”,多数只参加了养老保险。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时,预计要为其支付失业保险金850万元(依据《社会保险法》和2012年4月10日《中国劳动保障报》政策问答)。
(四)为内退职工支付工资和“五险一金”,预计需1180万元。
(1)截止2012年底,实业公司符合内退条件的集体工有111名,五年内要为其支付内退工资约450万元、“五险一金”330余万元,合计780万元(国办发[2011]18号第十二条)。
(2)截止2012年底,实业公司再就业有困难且接近内部退养年龄三年(暂按三年估算)的在职集体工有95人,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时,预计要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400万余元(参照国办发[2011]18号第十三条)。
(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预计需300万元。
(六)解决改革中其他不可预见事项,预计需500万元。
(七)向地方移交退休集体工及改制过渡期管理费,预计需150万元。
综上所述,预计完成此次改革需要直接支付的改革总费用为7486万元。根据最近全面盘查清点的结果,我们初步估算,截止2012年4月底,实业公司的净资产只有2400万元,完成改革的费用总缺口预计为5086万元。
三、困难和问题
(一)产权改革方式难以抉择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组建股权多元、产权清晰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如果不能吸引新投资者以现金入股或购买现有企业产权,新公司的成立将十分艰难。由于实业公司现有产业的实力不足,很难吸引新投资者以现金入股,可供选择的产权改革方式可能只有两种:一是由主办企业以现金参股新公司,以带动新投资者的进入(近似攀钢模式);二是由主办企业为实业公司提供借款或贷款担保,使职工获得现金形式的经济补偿金后再转换为新公司的股份(近似东轻模式)。究竟采取哪一种
方式,在总部政策未明朗之前,我们难以抉择。可以肯定,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需要主办企业承担责任,提供支持。
(二)偿还社保欠费资金缺乏:目前,实业公司的不良流动资产和短期债务很多,现金流十分紧张,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改革一旦启动,拖欠职工“五险一金”1200万元必须立即缴纳,其他短期债权人也会要求立即偿债,必然会出现巨大债务危机,使企业陷入困境。
(三)产业调整资金缺口大
实业公司的产业过多过杂,多数产业实力不强,只有多品种氧化铝产业、化工业和建筑业具备一定的产值能力,但是都由于装备的规模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不高,赢利能力十分有限。为此,必须实行有进有退的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培养主体产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否则,就难以吸引新投资者入股或购买企业资产,部分职工也会要求以现金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愿转换为新公司股份。同时,也只有通过产业发展安排好富余人员,才能消除不稳定因素,取得改革的成功。我们初步设想要分别以多品种氧化铝、化工和建筑业为主体进行“归并整合”,在这三个产业各投入资金1000万元,利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产能和利润翻番目标,分别将其打造成为新公司的主体产业。由于实业公司现有产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够,向外部投资者和内部员工筹集发展资金的难度较大,实现目标所需的3000万元资金没有着落,现实情况是,不改没出路,改又没钱,企业处两难境地。
(四)员工安置困难多
一是全民工安置难度大:根据国办发[2011]18号第(十一)
条规定:“对在厂办大集体工作或服务的主办国有企业职工,„„未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主办国有企业妥善安置”。实业公司现有的213名全民工全部与山西铝厂签订了劳动合同。根据初步了解,由于改革企业的发展前景一时不会十分明朗,估计会有部分全民工不愿解除劳动关系,要求重回山西铝厂工作,而企业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做出了压缩人员的定量安排,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很大。
二是富余员工安置难度大。实业公司改革前,必须进行产业整合。根据我们的规划,将有250多名富余人员相继退出选煤、发电、乙炔气、劳保服装、印刷业等行业,而改革企业重点发展的多品种氧化铝、化工、建筑等产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量却非常有限,估计不到100人,就业安置的难度很大。
四、今后工作计划
2012年6月5日,冷正旭厂长亲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分析研究山西铝厂厂办大集改革进展情况和困难与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按照会议要求,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有关政策,充分利用难得的政策机遇,恰当地把握改革时机,按照“系统策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想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基本路径和操作程序,制订详尽的推进计划和措施。冷总强调指出:要从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制订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原则,把妥善安置员
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作为重要的改革目标;坚持18号文件确定的各项基本原则,要“与文件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内容只能多不能少”。
(三)系统地思考解决改革问题,在研究制订总方案的同时,着手研究制订《产业整合方案》、《产权改革方案》、《员工安置方案》、《经济补偿方案》、《风险防控预案》配套的实施细则。
(四)要从使员工“留的有弄头、走的有想头”的目标出发,深入研究现有行业企业的市场前景和现实状况,科学做好新企业的产业规划。
(五)按照 “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尽可能做好员工安置方案的设计,减少改革阵痛,确保山西企业和谐稳定。
(六)做好与改革各种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方案草案和会议记录等的保密工作,避免引发一切不稳定因素或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要按照既定的改革推进计划和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