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川委发[2009]17号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明确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的突破。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现就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核心,着力建设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片。通过示范片的辐射带动,加速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在示范片建设工作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示范片聚集,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公共服务,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成片整体推进原则。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连村成片推进示范片建设,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房建设和环境整治,构建新型村落。
——激发乡镇活力原则。充分发挥示范片所在乡镇的重要作用,通过放权搞活、机制创新,转变乡镇职能,增强乡镇活力,促进乡镇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实现强乡富民。
——多元化投入原则。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整合项目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投放,鼓励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
——分类指导原则。抓两头带中间,对不同类区提出不同目标要求和建设重点,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协调推进地震重灾区、城郊平坝较发达地区、丘陵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的示范片建设,探索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二、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一)目标任务。在全省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核心区域和可成片推进的片区,首期选择确定4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在示范片内集中成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美化人居环境、建设新型民居村落,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建好村班子的“五新一好”目标,使示范片成为现代农业的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到2012 年,示范片内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到10 万户,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到100 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 以上,建成的示范片覆盖行政村1000 个左右。到2015 年,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100 个,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到30 万户,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到300 万亩,建成的示范片覆盖行政村2500 个左右,示范片内农户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市(州)、县(市、区)要根据本地情况,在共同抓好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同时,同步开展各级示范片建设。到2012 年,每个市(州)、县(市、区)各建成示范片1 个以上;到2015 年,建成市(州)级示范片100 个以上、县(市、区)级示范片1000 个以上。
(二)建设要求。通过3 年建设,每个省级示范片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发展规模连村成片。每个省级示范片连片10 个行政村以上,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农户达3000 户或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3 万亩以上,建设投资总规模3 年达1.5 亿元左右,年生产总值达1 亿元以上。
——现代农业水平整体提升。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 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 以上,农机化水平达40% 以上,标准化、良种化率达90% 左右,有效灌溉面积达70% 以上。70% 以上的农户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有规模较大、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带动,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70% 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80% 以上。
——农民生活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30% 以上。村社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90% 以上,村民饮水达到安全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乡村公共服务项目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转有序高效。
——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新民居达90% 以上,适宜地区沼气普及率达95%,生产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90% 以上,实现村容村貌整洁,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率先成为乡村环境整治的示范样板。
——文明乡风普遍形成。乡风民俗彰显爱国守法、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培训率达80% 以上,村民对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0% 以上。——民主管理群众满意。民主管理实现基层组织富有活力和政务、村务公开全面深化的要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对村务公开、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95% 以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在马铃薯、茶叶、水果、油菜、蔬菜(食用菌)、烟叶、中药材等种植业和林竹等特色产业中重点发展1 至2 个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示范片特色效益农业。以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为抓手,着力发展生猪、草食牲畜、小家禽及水产等产业,推进农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健康养殖小区,促进饲养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实行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推广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等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大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推行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日光温室、滴灌喷灌和标准化养殖设施等生产设施应用,加快建设产品分级、包装、储藏、加工等产后处理设施,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提高示范片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示范片建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建标准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提升示范片农产品加工水平。创建示范片农产品区域品牌,推行品牌销售,提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快示范片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发展农业物流企业,推行农超对接、产销对接等农产品直销方式。开发示范片内农业多种功能,发展集观光农业、绿色消费、生态游乐、假日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服务业发展。
(二)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示范片产业发展和村庄村落民居建设,配套建设水利、道路、信息网络、市场等基础设施。加强示范片内田间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型水利工程、机电提灌设施建设,成片整理零星田块,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示范片内村道联网建设、入户路硬化和田间耕作道路建设,配套建设公共交通站点。建立健全示范片农产品贸易市场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设施。
(三)分类推进村庄村落建设。按照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结合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布局村庄,突出村落特色,优化民居设计,推进示范片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地震灾区示范片要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和其他项目建设资金,抓住对口支援契机,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民居住点,新建高起点、具有地方风貌的民居新村。城市郊区和平坝地区示范片要依托区位优势和经济水平较高的有利条件,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统筹城乡土地管理机制创新,建设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区,推广具有不同特点的户型设计,形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备的新型社区。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示范片要结合自然环境条件,以就地就近相对集中居住为主,引导农民改旧房、建新房,新建住房依山傍水、因地顺势而建,形成各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新型村落。贫困地区示范片要整合资源,建设扶贫新村。民族地区示范片要推进定居新村建设,建成独具地域建筑风格、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新村寨和聚居点,促进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四)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围绕示范片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健全公共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强化示范片乡镇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为示范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利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利用和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建立示范片村级社会服务站点,合理布局中小学校,改造完善卫生设施设备,兴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文化、法制、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片要以治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和民居绿化、美化。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种养结合,规范家禽、牲畜饲养和清洁卫生管理,减少禽畜粪便污染,实行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充分利用示范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治理土壤污染,推广农作物、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突出抓好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控制示范片面源污染。做好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和日常保洁,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加快治理河道、沟渠、塘堰的污染水源,处理生活污水,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开展庭院环境整治,治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和人畜混杂居住,清理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治理广告乱贴乱画,保持村庄整洁。加快示范片绿化建设,提高示范片村庄绿化覆盖率。
(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支书、村主任,改进工作方法,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村民自治方式推动示范片建设工作。健全示范片内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行村务和社务公开。支持示范片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完善、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为农服务、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科学编制规划。各示范片所在县(市、区)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示范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要与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相衔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体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体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突出农民持续增收核心目标,突出现代种养业基地建设,突出建设农村美好新家园。要依据总体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建设等专项规划。(二)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示范片大胆探索创新,深化各项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农业用途为前提,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入股、成立土地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不断完善、创新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方式,让农民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收益。推广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广“六方合作+保险”的产业化发展新机制,在示范片全面推广运用。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实行股份合作,采取多次分利动态结算办法,增加农民多种收入。健全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和农业投资公司的作用,搭建投融资平台。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等多种信用担保方式。创新抵押、质押贷款办法,鼓励发展资金互助社等微型金融服务组织。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开展小额保险试点,鼓励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工商企业、科研院校、社会力量参与示范片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项目支撑。以“金土地工程”等项目为抓手,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配套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和农民新型居住区;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为抓手,支持以生猪、玉米、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示范片产业发展和生产能力建设,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地县建设新农村示范片;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改造示范片中低产田土,建设农产品专用基地,推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和水保工程项目为抓手,在示范片配套改造水利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农村示范片;以现代烟草农业项目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烟叶基地,推进烟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扶贫和以工代赈项目为抓手,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计划”为抓手,集中建设资金,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将有关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合力支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省级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和项目,支持引导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服务项目建设。对龙头企业在示范片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进行技术推广、基础建设、污染治理、质量检测等,农发资金、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可给予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银行贷款,可按照银行基准利率给予适当贴息。对种植业大户、规模养殖农户用于改造生产设施、发展设施农业的投入,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财政奖补试点。
(五)加强科技和人才保障。积极促进示范片农业科技项目研发合作。开展示范片优质、高产、高效种养业创建活动,加快推广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资源集约型技术。推行科技特派员和“民聘公助”产业辅导员制度,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方式。支持科技人员到示范片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科技服务,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收益比例和股份持有比重。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科技带头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片所在乡镇、村任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示范片所在村实践锻炼。
(六)增强乡镇服务功能。有关县(市、区)要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对示范片所在乡镇放权让利明责,增强其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示范片所在乡镇要组织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主导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要推进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群众关注的问题,维护参与建设发展的各方利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设新农村示范片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部署,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建设示范片工作的重大意义,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加快”的高度,着眼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
(二)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示范片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上成立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示范片所在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职责。推进示范片建设实行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省直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作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指导、产业发展指导等重点工作,并主动将本部门开展的相关试点示范工作与示范片建设结合起来,互动推进。示范片所在市(州)党委、政府要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支持示范片建设,加强指导和协调工作;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重点做好示范片的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措施配套和督促落实等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重点做好群众动员、项目实施、政策落实等工作。要建立示范片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期通报工作进度。
(四)注重示范引导。通过省、市(州)、县(市、区)和乡镇、村五级联动,发挥示范片的规模效应和典型引导作用,以片带面,以片促面。示范片以外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借鉴示范片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百片引领、千片示范、万村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成果。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示范片建设。要注意工作方法,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选择,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包办代替,使农民群众成为示范片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五)加强考核督查。建立规范的评定程序,采取自愿申报、竞争入围、比选产生的办法,科学确定示范片。建立督促检查制度。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办室要把示范片建设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对资金落实情况、部门项目资金整合情况、建设进度和效果等进行督促检查。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建设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对建设不力、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进,对改进无成效的予以调整,确保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顺利推进。
第二篇:石楼县农业产业发展给力新农村建设
农粹资讯网——最专业的农业资讯平台http://
石楼县农业产业发展给力新农村建设
农粹网 | 2011-11-15 10:12:00 | 农资农机商城 | 农产品商城 | 我要供稿 | 浏览 2 次
今年以来,石楼县立足实际、合力攻坚,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各项政策和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建设。上半年全县共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1117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56万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2亿元。
一是在产业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今年以来,该县重点做大做优农业特色产业。即:以核桃、红枣为主的林果业,坚持“东部核桃西部枣”的布局原则,大力实施“111”核桃(红枣)发展计划,新增核桃(红枣)面积3万亩;以蔬菜、油料、小杂粮为主的种植业,积极构建城郊型蔬菜基地、油料种植基地、小杂粮生产基地等三大种植基地。
二是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今年以来,该县铺开裴沟移民新村、小蒜移民新村、龙交乡麻庄移民新村、灵泉镇段庄移民新村等7个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新建203套1.3万平米的移民房,完成移民203户1000口人。按照巩固提高、加强完善的思路,铺开灵泉镇段庄、塔底,裴沟乡乔子头和小蒜4个“百村行动”重点村建设工程。铺开灵泉镇岔沟、木挪、高家坡,曹家垣乡道堡,义牒镇西峪,小蒜镇前坡,辛关乡羊河,龙交乡阳崖,裴沟乡曹家峪,和合乡新社,罗村镇沙窑、高家庄等1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建设工作。
原文出自【农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农粹资讯网
第三篇:寿光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汇报
寿光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寿光市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辖14处镇街道,人口102万,是“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各类存款余额32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74元。
一、主要做法
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发展由分散粗放向优势特色产业转变。
我们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传统粗放式农业发展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转变。根据全市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进行规划和定位,对经济效益低、带动能力弱、不具备发展前景的产业进行淘汰,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盐和棉的梯次结构。中南部集中发展蔬菜,到目前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40万个,形成了万亩胡萝卜、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 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蔬菜产业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
(二)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提高向质量提升转变
我们把标准化生产视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措施,通过健全五个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了农业发展由数量提高向质量提升的转变。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开展,我市的蔬菜质量稳步提高,在农业部每年五次对全国37个抽检城市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我市始终名列前茅,2009年农业部对寿光蔬菜检测的平均合格率为 99.25 %。
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市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的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镇级相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农业行政执法中队。村级实行了村委负责制。目前,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管领导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健全标准体系。按照“完整、接轨、配套、简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主导产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寿光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汇编》和《寿光市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册》,将农产品生产全部纳入标准化体系,彻底解决了无标生产、无标流通、无标销售的问题。三是健全生产体系。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我们以企业为主体高标准建设基地,积极引导对达到标准的基地争取“三品”基地认定。全市建设了洛城农发、燎原果菜等20多处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有15处基地获得了国家“三品”基地认定,面积达68万亩。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技术培训、产品检测、技术规程、注册商标、标识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对全市14万户蔬菜种植户、40万个蔬菜大棚编制了身份证,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如我市洛城农发绿色基地使用的蔬菜安全追溯条码,对销售的蔬菜可实现全程追溯。
四是健全检测体系。质量检测是确保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市级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镇级检测室投资200多万元新上了28台高标准检测设备,全部配备了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车,农产品企业、基地、市场、超市均建立了检测室。村级对村头地边蔬菜交易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全部配备了速测设备,形成了全覆盖的检测网络,实现了固定检测与流动检测、定样检测与抽样检测的有机结合。同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频监控与信息管理平台,把超市、龙头企业、各镇(街道)的村头地边市场速测室都纳入视频监控,各速测室速测仪数据接口直接与寿光农业信息网的服务器连接,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上传、统计、分析和处理。
五是健全品牌创建体系。坚持把推进“三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名牌申报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三大内容,不断强化措施,推进品牌创建工作。桂河芹菜、独根红韭菜被评为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全市有412种蔬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打造了“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十几个知名商标。
(三)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发展由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
我们把加强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巩固核心、扩展体系、突出带动”的思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灵活地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巩固核心”,就是不断改进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交易手段、组织体系、市场发展战略和策略,进一步做大规模,扩大影响。我们对现有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整合,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预计年交易额将达到600亿元。农产品物流园的建设将进一步发挥寿光在“买全国、卖全国”交易格局中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作用。
“扩展体系”,就是以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对外抓开拓,对内抓完善,构筑了与国内外市场相融合的现代化市场体系。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带动了蔬菜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特别是我们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年交易额216亿元。积极推广新型市场销售方式,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三条“绿色通道”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海上“蓝色通道”、网上通道,蔬菜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突出带动”,就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突出其对以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扶持龙头企业的一系列政策,优化服务,加强管理,扩张总量,并着眼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推进企业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10家,其中有1家进入国家重点企业行列,有9家进入省重点企业行列,有48家进入潍坊市重点企业行列;有1家企业基地被列入国家标准园建设行列,有5家企业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有6家企业基地被评为潍坊市级标准化基地;有10多家企业的“三品”蔬菜进驻北京、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的260多家超市,实现了优质优价。同时,积极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00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辐射带动了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偏低。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仍然偏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缓慢,产业链条短;农产品行业协会、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农民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不紧密;农业的外向度不高,缺乏一些较大的农业外资项目,农产品出口品种少,比重小。
(二)农业投入偏少。一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二是上级财政对农业扶持的力度偏小,引导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作用不强,效果不明显。
三、下步措施
一是健立完善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健全市、镇、村(企业)“三级”蔬菜质量监测监管体系。市级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增强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镇级更新检测设备,充实检测人员。村级由市政府统一招聘蔬菜质量检测人员派驻村头地边市场,使经营者经营活动与检测人员的检测检验分离,达到真正检测、真实检测。
二是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市级进一步充实执法人员,强化农业综合执法职能,镇级确保执法人员到岗到位,专职专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利用新农药管理条例出台的有利时机,搞好农药市场清理整顿;积极向市政府争取专款,对农资市场的复配农药进行抽检;进一步完善农资直营配送体系,严格农药经营主体和农药产品的市场准入,逐步实现农药经营的定点直营;督导农药经营单位建立进销货台帐,实现农药经营使用的可追溯。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一是政府规划发展。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市政府统一规划建设集蔬菜优良品种试验示范、高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现代化种苗培育、生态农业示范、有机绿色蔬菜生产于一体的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使其成为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的样板区和农民接 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二是龙头带动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在每个镇、街道新建2处占地5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推进农业经营品牌化。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强创品牌主体。启动多方面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具备引领全市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对企业在贷款贴息、品牌创建、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扶持。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寿光优质蔬菜专营区,构建高端农产品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寿光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选择优势重点产品,开展农业品牌创建。依托本地名优产品,积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创建,开发具有寿光特定品质、历史人文特点的品牌产品。同时制定品牌发展规划,选择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做好品牌培育工作,组织辖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展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绿色、有机食品为重点的品牌创建,争取年内新增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0个绿色有机产品。
(四)加强高品质产品生产,推进农业产品高端化。一是大力发展有机绿色蔬菜生产,开发高品质产品。充分发挥蔬菜生产精细化种植的优势,着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通过新建绿色有机基地、无公害向绿色有机转化等方式,年内新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基地3万亩。二是搭建现代农业发展新平台,推动蔬菜产业高端化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设中国蔬菜产业协会、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基地,争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全市蔬菜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开拓新空间、搭建新平台。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针对我国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大产业化专项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运作,通过发展自建基地、合作基地等方式,加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使其在带动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应增加财政支农预算安排,保证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蔬菜等大宗农副产品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各级财政应作为支农的重点进一步增加投入。
二0一0年三月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马晓河
内容提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没有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备现实条件,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重点工作。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内涵,正确认识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科学分析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是把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从过程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看,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就当代而言,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就是用化肥、农药、农膜、灌溉、良种、农机、电力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至航空航天技术等要素,替代畜力、人力和半机械手段等要素,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改造,改变农业低投入、低产出和自给半自给状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历史趋势,也是一个世界潮流。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而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如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走的是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这启示我们,不但大农场、大规模的农业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而且家庭小规模农业也适合发展现代农业。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应该选择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备现实条件。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需求,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才能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生产出量大质优健康的农产品,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保证农民增加收入。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一是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2005年,全国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7.6%,非农业劳动就业份额达到53.1%,城市化水平达到43%。这些结构性指标反映出,我国不但已经到了可以不依赖农业积累来实现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还可以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形式,支持农业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现代农业建设。二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国家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我国已从“双缺口”进入到明显的“双过剩”时期,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人民币存款超过34万亿元,具备了利用金融和资本市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条件。
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要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在现阶段,农业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食品,又要满足工业化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既要承担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功能,又要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这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没有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而农业发展始终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业,在农业领域不断引入先进的物质技术要素和现代人力资本,对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进行变革,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问题。我国经济要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仅仅依靠工业和城市的现代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只有从宏观上、战略上重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才能把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落到实处。
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现代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严重不足。这既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也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在10多个部门,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其次是科技水平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比如,科技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不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会操作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第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许多设施陈旧、老化。比如,农田机电排灌面积比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较差,有“大动脉”而缺“毛细血管”,常常是“有机械没路走,有渠道无水灌,有良种无田用”。第四是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比如,从宏观层面来说,如何调集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现代农业建设,还缺乏体制保证和有效办法;从微观层面来说,支持农业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中介组织发育严重滞后。第五是要素市场特别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足,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劳动力流动市场不完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劳动力转移缓慢,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需要着力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大农业投入,整合财政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必须坚决执行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特别要重视增加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还应充分利用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快、社会资金剩余较多的有利条件,开辟增加农业投入的新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对于资金使用分散问题,应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向农业投资时,各涉农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根据统一部署安排资金;资金到达基层后,应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整合,集中投放到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防止“天女散花”。国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如实行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的方法,支持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可以设立和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研专项,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同时,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投入,建立乡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树立科技示范农户,组织培训农民,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根据我国国情,高度重视土地、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的设施装备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投入增加后,应将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领域,搞好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续建和配套工程建设,支持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土地平整、土壤肥力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生物质产业和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利用财政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现代流通设施和新型流通业态,努力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积极培育农村要素市场。
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组织保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应认真贯彻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从培训、登记、财会制度、财政、税收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扶持农民按照自愿参加、共同经营、民主管理和收益返还的原则,自主发展生产合作、营销合作、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民日报》(2007-02-07 第09版)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第五篇:四川新农村建设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
(川委发[2009]17号)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明确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的突破。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现就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核心,着力建设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片。通过示范片的辐射带动,加速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在示范片建设工作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示范片聚集,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公共服务,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成片整体推进原则。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连村成片推进示范片建设,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房建设和环境整治,构建新型村落。
--激发乡镇活力原则。充分发挥示范片所在乡镇的重要作用,通过放权搞活、机制创新,转变乡镇职能,增强乡镇活力,促进乡镇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实现强乡富民。
--多元化投入原则。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整合项目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投放,鼓励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
--分类指导原则。抓两头带中间,对不同类区提出不同目标要求和建设重点,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协调推进地震重灾区、城郊平坝较发达地区、丘陵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的示范片建设,探索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二、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
(一)目标任务。在全省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核心区域和可成片推进的片区,首期选择确定4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在示范片内集中成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美化人居环境、建设新型民居村落,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建好村班子的“五新一好”目标,使示范片成为现代农业的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到2012 年,示范片内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到10 万户,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到100 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 以上,建成的示范片覆盖行政村1000 个左右。到2015 年,建成省级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100 个,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到30 万户,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到300 万亩,建成的示范片覆盖行政村2500 个左右,示范片内农户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市(州)、县(市、区)要根据本地情况,在共同抓好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同时,同步开展各级示范片建设。到2012 年,每个市(州)、县(市、区)各建成示范片1 个以上;到2015 年,建成市(州)级示范片100 个以上、县(市、区)级示范片1000 个以上。
(二)建设要求。通过3 年建设,每个省级示范片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发展规模连村成片。每个省级示范片连片10 个行政村以上,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农户达3000 户或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3 万亩以上,建设投资总规模3 年达1.5 亿元左右,年生产总值达1 亿元以上。
--现代农业水平整体提升。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 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 以上,农机化水平达40% 以上,标准化、良种化率达90% 左右,有效灌溉面积达70% 以上。70% 以上的农户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有规模较大、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带动,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70% 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80% 以上。--农民生活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30% 以上。村社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90% 以上,村民饮水达到安全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乡村公共服务项目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转有序高效。
--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新民居达90% 以上,适宜地区沼气普及率达95%,生产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90% 以上,实现村容村貌整洁,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率先成为乡村环境整治的示范样板。
--文明乡风普遍形成。乡风民俗彰显爱国守法、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培训率达80% 以上,村民对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0% 以上。
--民主管理群众满意。民主管理实现基层组织富有活力和政务、村务公开全面深化的要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对村务公开、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95% 以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在马铃薯、茶叶、水果、油菜、蔬菜(食用菌)、烟叶、中药材等种植业和林竹等特色产业中重点发展1 至2 个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示范片特色效益农业。以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为抓手,着力发展生猪、草食牲畜、小家禽及水产等产业,推进农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健康养殖小区,促进饲养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实行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推广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等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大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推行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日光温室、滴灌喷灌和标准化养殖设施等生产设施应用,加快建设产品分级、包装、储藏、加工等产后处理设施,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提高示范片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示范片建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建标准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提升示范片农产品加工水平。创建示范片农产品区域品牌,推行品牌销售,提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快示范片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发展农业物流企业,推行农超对接、产销对接等农产品直销方式。开发示范片内农业多种功能,发展集观光农业、绿色消费、生态游乐、假日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服务业发
展。
(二)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示范片产业发展和村庄村落民居建设,配套建设水利、道路、信息网络、市场等基础设施。加强示范片内田间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型水利工程、机电提灌设施建设,成片整理零星田块,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示范片内村道联网建设、入户路硬化和田间耕作道路建设,配套建设公共交通站点。建立健全示范片农产品贸易市场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设施。
(三)分类推进村庄村落建设。按照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结合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布局村庄,突出村落特色,优化民居设计,推进示范片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地震灾区示范片要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和其他项目建设资金,抓住对口支援契机,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民居住点,新建高起点、具有地方风貌的民居新村。城市郊区和平坝地区示范片要依托区位优势和经济水平较高的有利条件,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统筹城乡土地管理机制创新,建设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区,推广具有不同特点的户型设计,形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备的新型社区。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示范片要结合自然环境条件,以就地就近相对集中居住为主,引导农民改旧房、建新房,新建住房依山傍水、因地顺势而建,形成各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新型村落。贫困地区示范片要整合资源,建设扶贫新村。民族地区示范片要推进定居新村建设,建成独具地域建筑风格、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新村寨和聚居点,促进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四)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围绕示范片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健全公共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强化示范片乡镇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为示范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利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利用和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建立示范片村级社会服务站点,合理布局中小学校,改造完善卫生设施设备,兴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文化、法制、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片要以治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和民居绿化、美化。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种养结合,规范家禽、牲畜饲养和清洁卫生管理,减少禽畜粪便污染,实行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充分利用示范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治理土壤污染,推广农作物、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突出抓好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控制示范片面源污染。做好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和日常保洁,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加快治理河道、沟渠、塘堰的污染水源,处理生活污水,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开展庭院环境整治,治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和人畜混杂居住,清理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治理广告乱贴乱画,保持村庄整洁。加快示范片绿化建设,提高示范片村庄绿化覆盖率。
(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支书、村主任,改进工作方法,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村民自治方式推动示范片建设工作。健全示范片内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行村务和社务公开。支持示范片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完善、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为农服务、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科学编制规划。各示范片所在县(市、区)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示范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要与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相衔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体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体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突出农民持续增收核心目标,突出现代种养业基地建设,突出建设
农村美好新家园。要依据总体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建设等专项规划。
(二)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示范片大胆探索创新,深化各项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农业用途为前提,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入股、成立土地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不断完善、创新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方式,让农民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收益。推广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广“六方合作+保险”的产业化发展新机制,在示范片全面推广运用。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实行股份合作,采取多次分利动态结算办法,增加农民多种收入。健全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和农业投资公司的作用,搭建投融资平台。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等多种信用担保方式。创新抵押、质押贷款办法,鼓励发展资金互助社等微型金融服务组织。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开展小额保险试点,鼓励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工商企业、科研院校、社会力量参与示范片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项目支撑。以“金土地工程”等项目为抓手,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配套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和农民新型居住区;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为抓手,支持以生猪、玉米、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示范片产业发展和生产能力建设,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地县建设新农村示范片;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改造示范片中低产田土,建设农产品专用基地,推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和水保工程项目为抓手,在示范片配套改造水利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农村示范片;以现代烟草农业项目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烟叶基地,推进烟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扶贫和以工代赈项目为抓手,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计划”为抓手,集中建设资金,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将有关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合力支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省级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和项目,支持引导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服务项目建设。对龙头企业在示范片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进行技术推广、基础建设、污染治理、质量检测等,农发资金、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可给予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银行贷款,可按照银行基准利率给予适当贴息。对种植业大户、规模养殖农户用于改造生产设施、发展设施农业的投入,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财政奖补试点。
(五)加强科技和人才保障。积极促进示范片农业科技项目研发合作。开展示范片优质、高产、高效种养业创建活动,加快推广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资源集约型技术。推行科技特派员和“民聘公助”产业辅导员制度,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方式。支持科技人员到示范片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科技服务,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收益比例和股份持有比重。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科技带头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片所在乡镇、村任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示范片所在村实践锻炼。
(六)增强乡镇服务功能。有关县(市、区)要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对示范片所在乡镇放权让利明责,增强其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示范片所在乡镇要组织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主导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要推进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群众关注的问题,维护参与建设发展的各方利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设新农村示范片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部署,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建设示范片工作的重大意义,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加快”的高度,着眼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
(二)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示范片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上成立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示范片所在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职责。推进示范片建设实行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省直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作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指导、产业发展指导等重点工作,并主动将本部门开展的相关试点示范工作与示范片建设结合起来,互动推进。示范片所在市(州)党委、政府要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支持示范片建设,加强指导和协调工作;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重点做好示范片的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措施配套和督促落实等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重点做好群众动员、项目实施、政策落实等工作。要建立示范片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期通报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