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的通知(环办函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发布文号】环办函〔2009〕777号 【发布日期】2009-08-03 【生效日期】2009-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的通知
(环办函〔2009〕777号)
各有关上市公司:
上市环保核查是工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整体环境保护水平。为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环保承诺,持续改进环境行为,现决定对2007-2008年通过我部上市环保核查的公司(名单见附件)开展环保后督查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公司对照本公司在环保核查期间承诺的环保整改计划和我部提出的环保整改要求,认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对于整改完成的问题,请提供证明材料;对于未按期完成的整改要求,请说明原因和实施进度。
二、请各公司先行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于2009年9月30日前报送我部,同时抄送各企业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
三、我部将对上市公司组织现场抽查和检查,并适时公布后督查结果。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 王晓密 陈洪波
电 话:66556089,66556277,66556244(传真)
邮 箱:csc@mep.gov.cn
地 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 编:100035
附 件:后督查上市公司名单
二○○九年八月三日
附件:
后督查上市公司名单
序号
上市公司名称
总部所在地通信地址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东路2号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火炬街21号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19号楼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北路康家园4号楼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 16 号洲际大厦 4 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A座19层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5号中国五矿集团大厦B座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甲11号中国建材大厦17层
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国兴家园4号楼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4层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黄寺大街1号
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南大街2号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顺义区双河路9号
北京京能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天银大厦A座西区
中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北顺城街11号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129号金隅大厦21、22层 天津信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区华山路26号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393 号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林荫路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393号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2号
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工业大道1号
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河曲县文笔镇大茂口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达拉特南路102号
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
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大街26号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凌源市钢铁路3号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 1228 号嘉利大厦 33 楼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宝山区牡丹江路1813号宝山宾馆
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四川中路63号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逸仙路768号
淮安嘉诚高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化工路1号
南京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大纬东路188号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中市明珠广场
江苏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塘市镇中路018号
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镇山东路
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城头巷128号
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锦城
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杨家埠工业区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
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兴市东方路禾欣工业园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新安东路555号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城西西路1号
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开发区永椒路8号
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马鞍池西路112号康乐大厦
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工业区三期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红枫路6号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芜湖市白马山
福建天宝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136号中银大厦27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路紫金大厦
厦门金达威维生素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新阳工业区新昌路35号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贵溪市冶金大道15号
江西永盛矿冶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新余市团结西路杨家山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香港中路五四广场青岛啤酒大厦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西首晨鸣工业园
山东圣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章丘市化工工业园
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诸城市棉织街7号
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沂河路11号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21号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梅元庄
广东博信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登封市中岳街288号
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鹤壁市春雷南路
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三门峡市东风南路十号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甲1号
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永城市光明路16号
湖北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关东科技园高科大厦17层
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襄樊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清河路33号
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劳动西路342号有色大厦A栋11楼
湖南金大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泸阳镇工业区
广东万兴无机颜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丰岗收费站旁
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613号振兴商业大厦四楼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工业区东诚片康达路8号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东路磨碟沙大街118号
广州路翔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天河北路890号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塔牌大道塔牌大厦
广东皮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工业区11R2-2片区第1、2座
安徽飞亚纺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5022号联合广场B座14楼
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新中心区兴华路5号荣超滨海大厦A栋20层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桃花路1-3号达升物流大厦8层
广西方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109号广西投资大厦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省桂林市金星路一号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锦里西路107号锦江时代花园二幢18、19F
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桐梓林北路2号3栋28/29楼3号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德阳市蓥华南路10号
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泸州高坝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攀枝花市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宾市下江北
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新添寨北衙路
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大理州经济开发区上登工业区
云南永保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阳宗海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路51号高新大厦
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力行新村 3 号祁连山大厦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高新开发区张苏滩808号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柴达木西路52号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52号
宁夏赛马实业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新小线二公里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
环办函[2011]1273号
关于开展淀粉、淀粉糖、酒精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部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各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2010年 玉米深加工在建项目清理情况的通报和开展玉米深加工调整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1129号),我部决定开展淀粉、淀粉糖、酒精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并依据核查结果发布符合环保规定的企业名单。现将《淀粉、淀粉糖、酒精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请淀粉、淀粉糖、酒精生产企业按照《办法》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抓紧整改环保问题,并于2011年12月1日前将环保核查申请、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提交我部,同时抄报企业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和全国玉米深加工调整整顿办公室。逾期视为自动放弃此次核查。
二、我部组织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等单位成立环保核查专家组,对提交核查申请的企业进行材料审查;由企业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组织对通过材料审查的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由我部组织对通过现场核查的企业进行复核。经核实处理各方意见和社会公示后,我部将向社会公告符合环保规定的企业名单,同时抄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电监会等有关部门,为其采取相关监管措施提供支持。
三、对于未提交核查申请、未通过核查以及弄虚作假等未列入符合环保规定企业名单公告的淀粉、淀粉糖、酒精生产企业,各级环保部门暂缓审批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含补办环评手续)、不得提供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不得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不得为其出具任何方面的环保合格、达标或守法证明文件。
四、各省级环保部门和各环保督查中心应加强对淀粉、淀粉糖、酒精生产企业的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尤其对未列入公告名单的企业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采取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对于环保违法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实施限期改正、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停产整治或关停。各地要将查处情况及时报告我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一)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 周奇
电话:(010)66556243, 66556244(传真)
邮箱:csc@mep.gov.cn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编:100035
(二)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全国玉米深加工调整整顿办公室)冯志和
电话:(010)68396574
邮箱:he6839@sina.com
地址:北京市阜成门外大街乙22号
邮编:100833
附件:淀粉、淀粉糖、酒精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办法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主题词:环保 淀粉 酒精 核查 通知
抄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电监会办公厅(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第三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
环办函[2010]163号
关于组织开展2010和2011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
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
根据财政部《关于组织开展2010和2011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财教便函〔2010〕12号)要求,2010和2011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为确保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部在广泛征集环保科技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和“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重点,经认真研究,提出了《2010和2011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请各有关单位按照《指南》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组织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项目必须符合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支持范围和《指南》中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为环境管理提供直接的科技支撑。同时,避免与当前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地方科技计划重复。
2.项目建议单位必须具有国内法人资格和独立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综合能力,鼓励优势单位进行产学研用组合。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原则上在60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同期只能主持一个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过去三年没有科研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二、申报时间
项目建议书(格式可在http://kjs.mep.gov.cn/gyxhykyzx/下载)一式二份加盖单位公章后,于2010年2月28日前报送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同时,将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hbgyxm@126.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科技发展处(邮编100035)
联系人:陈胜 禹军
电话:(010)***8
传真:(010)66556206
E-mail:hbgyxm@126.com
附件:2010和2011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主题词:环保 公益性 科研专项 申报 通知
附件:
2010和2011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为做好2010和2011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工作,依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和我部近期工作重点,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出”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部研究提出了《2010和2011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确定以下研究领域和专题作为2010和2011环境保护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的重点研究内容:
一、大气环境领域
针对臭氧、细粒子等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控制问题,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2010年重点开展区域光化学和细粒子污染监控和预报、能见度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影响以及区域协调联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途径和管理机制研究。
针对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低,公众观感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不一致等问题,2011年开展城市大气质量评价体系、局地尺度空气质量模式和预报以及城市空气污染减排策略和管理机制研究。
针对重金属、POPs等有毒空气污染物污染问题,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2010年重点开展典型行业有毒空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针对空气污染物跨境输送问题,以增强环境外交应对能力为目标,2011年开展常规空气污染物、有毒空气污染物跨境输送过程监测和模拟、输送通量计算及其与周边国家酸沉降、臭氧污染相互影响,提出东亚空气污染控制谈判策略。
针对气候变化问题,以推动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2010年开展CO2减排潜力与控制政策、非CO2类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源估算及控制技术,以及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2011年开展低碳发展技术途径和政策研究。
二、水环境领域
该领域要注意避免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的重叠。
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加剧、污染状况不清,缺乏控制和修复技术及对策的问题,以初步构建地下水污染诊断、评价、控制的管理技术体系为目标,2010年重点开展区域地下水污染时空变化的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评估监测技术体系的有效性;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基于风险的地下水安全保障的管理技术体系;研发适于污染场地地下水高浓度难降解复合污染物高效净化技术与设备。
针对我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物减排面临长期压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饮用水源地监管体系缺乏的问题,2011年,开展重点流域/区域主要污染物控制途径与减排策略研究,选择若干重点行业开展污染减排技术筛选与评估研究以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和管理技术研究。
三、土壤环境领域
针对我国当前突出存在的农田土壤农用化学品环境污染问题,2011年重点研究化肥、农药和农用高分子材料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途径和控制方法,尤其是设施农业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环境风险和关键控制技术。
针对我国城市工业场地土壤中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问题,面向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的紧迫需求,2011年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土壤中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管理技术。
针对石油、化工、工业废物处理处置等典型高风险污染场地环境监管问题,2011年重点开展场地特征污染物快速识别和监测新方法、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和场地修复技术规范研究。
针对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刚刚起步,国家土壤环境监管支撑技术体系建设不完整的实际需求,2010年重点开展系统的前期研究,研究制定我国土壤环境保护专项技术中长期研究计划,并提出重大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建议。开展支撑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
四、生态领域
针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等问题,以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2010年重点研究三江源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综合监测与评价以及管理技术。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和重大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扰动与破坏等问题,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2011年研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和重大工程生态风险评价、环境应急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重建关键技术体系。
针对农村生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保护和恢复农村自然生态功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2010年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筛选与评估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五、固体废物及化学品领域
针对危险废物、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特殊危害、现有污染防治与管理水平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差距,2010年重点开展医药废渣、煤化工残渣、有色金属矿渣及其冶炼渣等影响面较大的特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过程及其再生产品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和环境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水泥窑、电厂锅炉、炼铁高炉等工业窑炉以及生活垃圾焚烧炉共处置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最佳管理模式和环境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有毒化学品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研究。
针对居民生活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2011年重点研发生活垃圾、电子废物和城市污泥处理处置过程对周围人群健康风险和环境生态风险的长效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监测与社会监督技术体系。
针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低、环境威胁大的现状,以有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目标,2010年重点开展尾矿渣、冶炼渣、化学石膏等废物的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生态恢复及其无害化管理技术研究。
针对国际履约的技术需求,2011年重点开展汞和新增POPs的产生与排放、迁移转化和降解机理及其环境影响和控制技术研究,以及履约过程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成本评估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废物进出口体系,开展贸易全球化形势下国际资源大循环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与管理模式研究。
六、核与辐射领域
针对核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不健全的问题,要实现建立自己完整的核电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的目标,2010年重点开展支撑我国先进核电厂核安全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技术研究。
针对核与辐射监管信息平台、省级和地级市监管机构信息系统、核应急响应平台系统等条件不足的问题,以实现核与辐射监管信息管理现代化为目标,2011年重点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七、重金属污染控制专题
针对我国汞、铅、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的紧迫形势和污染来源不清楚的现状,以实现准确判断污染来源为目标,在2010年重点研究重点地区或典型行业的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与污染过程分析。
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重金属健康风险和污染范围等问题,以保障人体健康为目标,在2010年重点研究重金属污染健康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重点防控区域划分及风险分级技术研究以及健康损害标准补偿指标体系。
针对我国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体系不完整的现状,以实现重金属及时准确监测为目标,2011年重点完善常规监测及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开展重金属在线监测和核查技术研究,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预警和预报技术研究。
针对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涉及重金属行业监管体系,以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管控为目标,2010年重点完善不同行业重金属排放标准、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支撑技术,重金属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健康标准及其兼容性研究,完善重金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
八、环境基准专题
针对我国尚无环境基准体系,环境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的现状,通过开展环境基准的方法学和关键支撑技术预研究,初步实现构建我国环境基准体系框架的目标。2010年主要开展:调研发达国家的环境法规和环境基准体系构架、基准方法学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筛选适合我国借鉴的参考数据和技术方法。进一步确定我国环境基准的基本类型以及水、气、土各类环境基准的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研究环境基准目标污染物的筛选、基础数据需求和获取、以及基准推导和计算模型等基准方法学;研发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紧迫需求的各种风险筛查、分析监测、毒性测试、效应筛选、暴露评估等关键支撑技术。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构建我国环境基准目标污染物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框架和技术支撑平台,制定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研究的中长期路线图,提出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方案建议。2011年开展针对水、气、土不同环境介质的特征污染物的环境基准典型案例研究。
九、其他
针对当前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以及突发性环境事件等其他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
第四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环办〔2006〕81号)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环办〔2006〕81号 【发布日期】2006-07-08 【生效日期】2006-07-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
(环办〔2006〕81号)
总局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
根据中央编办批复精神,总局设立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现印发《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尽快开展组建工作。组建后试运行一年,请遵照执行。
附件:《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
二○○六年七月八日
附件: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
一、机构性质与主要职责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以下简称督查中心)为总局派出的执法监督机构,是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受总局委托,督查中心在所辖区域内承担以下职责:
1、监督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执行情况;
2、承办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办工作;
3、承办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
4、参与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的督查工作;
5、承办或参与环境执法稽查工作;
6、督查重点污染源和国家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
7、督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执法情况;
8、负责跨省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来访投诉受理和协调工作;
9、承担总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机构设置
1、设立地点。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督查中心分别设置在南京、广州、西安、成都、沈阳。
2、单位建制。督查中心均为司局级建制。
3、内设机构。各督查中心目前暂内设3至4个机构,由督查中心与环境监察局(以下简称环监局)共同提出意见,报总局批准。
三、人员编制与领导职数
1、华东、华南2个督查中心,近期各暂按30名人员编制配备;分别核定西北、西南、东北3个督查中心人员编制30名、40名、30名,近期各按照60%控制使用。
2、分别核定各督查中心领导职数1正3副共4名,筹建期间先按1正1副配备。
3、中层领导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四、运行机制
1、督查中心受总局领导,对总局负责,受总局委托开展工作,但不指导地方环保部门业务工作。
2、督查中心人事、财务及资产管理按照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3、督查中心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报经总局同意后执行;临时重大活动需事先报经总局同意后方可执行。
4、督查中心纳入总局环境应急响应体系,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随时保持与总局环境应急办公室的通畅联系。
5、督查中心由环监局归口联系和业务指导;督查中心受总局委托开展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办工作,有关查办结果与处理建议报环监局,由环监局提出处理或处罚意见。
6、督查中心环境应急工作,由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使用总局环境应急办公室名称进行业务指导。
7、督查中心的党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五、工作制度
1、督查中心主要负责人参加总局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等各类重要会议与活动,以及涉及该区域的环境保护专题会议和活动。
2、总局普发性文件发至督查中心。
3、督查中心定期向总局汇报工作情况;重大事项及总局交办的其他事项应及时向总局报告,同时抄报环监局。
六、督查中心的监管区域
华东督查中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华南督查中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西北督查中心――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西南督查中心――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东北督查中心――辽宁、吉林、黑龙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监管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环评有效性和完善性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许多地区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工作,有的地区已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纳入地方相关法规。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总体尚处于试点阶段,对其定位、作用和范围还不够明确,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还不够完善。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现就推进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的数量明显上升,环境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和设施“三同时”落实不到位、未经批准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等违法违规现象仍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有些环境影响不可逆转,有些环保措施难以补救。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有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检查,使得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投产后集中体现,给环保验收管理带来很大压力。通过推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有利于实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由事后管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变,由单一环保行政监管向行政监管与建设单位内部监管相结合的转变,对于促进建设项目全面、同步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内涵,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一)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定位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环境监理合同等,对建设项目实施专业化的环境保护咨询和技术服务,协助和指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
(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主要功能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全面核实设计文件与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的相符性任务;依据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督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建设期环保宣传和培训,指导施工单位落实好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环保“三同时”的有效执行,以驻场、旁站或巡查方式实行监理;发挥环境监理单位在环保技术及环境管理方面的业务优势,搭建环保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环保沟通、协调、会商机制;协助建设单位配合好环保部门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三)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1、涉及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
2、环境风险高或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包括石化、化工、火力发电、农药、医药、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水泥、造纸、电镀、印染、钢铁、有色及其他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3、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包括水利水电、煤矿、矿山开发、石油天然气开采及集输管网、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码头、港口等建设项目;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开展环境监理的其他建设项目。各省级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建设项目行业和区域环境特点,进一步明确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重点关注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除按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要求开展外,还应对如下内容予以高度关注:
1、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性质、规模、选址、平面布置、工艺及环保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2、主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步性;
3、环境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设施与措施的落实,如事故池;
4、与环保相关的重要隐蔽工程,如防腐防渗工程;
5、项目建成后难以或不可补救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如过鱼通道;
6、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的防范措施和要求,如施工作业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7、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与公众环境权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环保措施和要求,如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
8、“以新带老”、落后产能淘汰等环保措施和要求。
三、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制度,提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质量
(一)加快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建设
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事业健康平稳发展的保障。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需求和环境监理工作开展经验,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范围、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准入条件,加强对环境监理单位的监督与考核;所有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人员应持有相关业务上岗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并定期参加环境监理业务培训。
(二)保障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质量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步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体系,统一建设项目环境 监理技术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推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技术审查是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质量和为“三同时”验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环节,各地应积极探索并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和技术报告审查制度。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内部管理和业务水平。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应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的落实情况及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对环境监理结论负责。
(三)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监督实施
环评批复文件明确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将环境监理作为该项目的一项重要环保要求予以落实,并将环境监理费用纳入工程概算。同时,建设单位应定期向负责“三同时”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弄虚作假的,要对其进行处理。
四、加快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
在辽宁、江苏两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开展情况,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所报试点工作方案,我部同意将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陕西省、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列为第二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省。上述地区应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建设项目特征和环境管理实际需要,就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和技术规范体系、环境监理市场化运作方式、环境监理机构准入、环境监理队伍建设、环境监理收费等进行全方位探索。试点工作期间,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每半年向我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尚未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地区,也应根据环境保护管理新要求,尽快启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逐步建立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制度、环境监理队伍和技术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