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环办〔2009〕9号)(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2:5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环办〔2009〕9号)(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环办〔2009〕9号)(范文模版)》。

第一篇: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环办〔2009〕9号)(范文模版)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发布文号】环办〔2009〕9号 【发布日期】2009-01-19 【生效日期】2009-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

(环办〔2009〕9号)

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的指导与协调,更好地发挥期刊在推动环保历史性转变中的作用,我部制定了《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二○○九年一月十九日

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对环保期刊的指导和协调,提高期刊质量,更好地发挥期刊在推动环保历史性转变中的作用,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期刊管理办法》和《 环境保护部工作规则》的具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保期刊是指主管单位为环境保护部,主办单位为直属单位或派出机构,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家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的正式期刊。

第三条第三条 环保期刊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展示环保工作进程,进行环保学术交流,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第四条第四条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归口指导环保期刊,负责制定并实施环保期刊发展规划及期刊的申报审核、阅评审读和监督指导等工作。

第二章 期刊审批

第五条第五条 创办环保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期刊重复的名称;

(二)有期刊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明确的主办单位。主办单位须为环境保护部直属单位、派出机构;

(四)有确定的期刊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确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第六条 申办环保期刊,除须符合第五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优先考虑我国环境领域新兴、领先和重点学科以及某些能填补空缺、空白或边缘专业的期刊;

(二)兼顾期刊的专业结构分布;

(三)相同学科、专业、内容和读者对象原则上不重复办刊。

第七条第七条 环境保护部直属单位及派出机构申请创办期刊,必须首先向环境保护部正式行文申请,经宣传教育司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部领导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两个以上主办单位合办期刊,须确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并由主要主办单位提出申请。

第八条第八条 环保期刊变更名称、主办单位、登记地、业务范围的,按照新办期刊的申请和登记程序进行;变更刊期由期刊主办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提出申请,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变更开本、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变更地址的,由主办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提出申请,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第九条 环保期刊需要出版增刊的,应提前向环境保护部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拟出文章编目、印数、定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经审批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办理“期刊增刊许可证”。增刊的内容必须符合正刊的业务范围,开本和发行范围必须与正刊一致;在版权页上应刊印正式刊号、增刊编号,在封面上应刊印正刊名称并注明“增刊”字样。

第十条第十条 环保期刊休刊,须经环境保护部审核同意,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说明休刊理由和期限。期刊休刊时间不得超过一年,若超过一年,新闻出版总署将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环保期刊终止期刊出版活动的,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其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注销登记的环保期刊不得再以该名称从事出版、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统一办理在京环保期刊的年度核验,各期刊单位须按有关文件要求按时向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报送年度核验材料。登记地为北京以外地区的环保期刊,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实施年度核验,并将核验结果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备案。环保期刊应尽快对年度核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自收到整改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环境保护部递交整改报告。

第三章 监督指导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环保期刊须按时向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报送期刊样本。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环保期刊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和环境保护部的保密规定,不得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内容进行核实。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环保期刊主办单位应建立办刊资金保障机制,以保证期刊的健康发展。环保期刊出版单位经环境保护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同意后,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广告经营许可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环保期刊刊登广告,须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验明有关证明、批件,防止出现虚假广告,有损环保系统形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环保期刊经营业务须与采编业务严格分开。期刊不得刊登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严禁期刊利用负面报道要挟被报道对象做广告、提供赞助、加入理事会等。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期刊出版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职业资格条件。期刊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任职资格和条件。期刊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新任社长、总编辑须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并报宣教司备案。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为防止出现“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现象,提高环保期刊公信力,环保期刊应建立公开的查验平台,在官方渠道上公布本单位正式人员名单和信息,方便社会各界查验辨别。

第四章 期刊审读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环保期刊的指导和协调,提高办刊质量,规范办刊行为,环境保护部实行期刊审读制度。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审读内容:

(一)在政治观点上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否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并遵守宣传出版工作规定;

(二)是否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失密、不泄密;

(三)是否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

(四)是否坚持本刊的办刊宗旨及业务出版范围;

(五)是否宣扬凶杀、暴力、色情、迷信和伪科学;

(六)是否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

(七)检查环保重要选题和重要稿件的政治性,整体策划的创新性,报道内容的学术水平等;

(八)检查期刊的总体设计、印装质量是否良好,是否按期出版。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审读形式:

(一)期刊出版单位要建立期刊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报部宣传教育司;

(二)组织专家审读;

(三)采取全年刊物审读、随机抽样审读、专题审读相结合。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组织对期刊的集中审读,编发审读意见,作为有关评比奖励、处罚及年度核检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对各样刊进行常规性审读及日常办刊质量监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环保期刊主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期刊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环保期刊违反本办法,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根据环保期刊的整体发展布局和结构需求,宣传教育司可根据实际办刊情况,对违反办刊原则、质量不佳的期刊,向部领导提出调整期刊主办单位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8号)[定稿]

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

(环办[2014]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自愿参与环境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事务以及与环境相关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等活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维护和实现公民环境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对创新环境治理机制、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推动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共同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二、基本原则

(一)畅通渠道、接受监督。积极搭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平台,畅通联系渠道,及时公布涉及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环境决策、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依法有序、理性有效。不断规范公众参与程序,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各项公众参与活动有法可依、有序开展;积极探索参与的形式和方法,使公众参与切实有效。

(三)平等自愿、公益优先。坚持公众在参与环境事务过程中自主自愿,参与主体地位平等,参与多元、广泛。鼓励出于公益目的的参与行为,推进环境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宣传动员。培育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推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积极履行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社会责任,培养公众的环境伦理和道德,使公众理解并支持环保政策,知晓环境知识,提升环境素养,掌握参与技巧,提高参与能力,推动公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环保事务。

(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是公众参与的前提,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得公开的环境信息外,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完善环境信息发布机制,细化公开条目,明确公开内容。通过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报刊、手机报等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和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环境管理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环保热点和焦点问题。积极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定期公布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监督企业公开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信息。开展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定期公布评定结果。

(三)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建设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对话机制,开辟有效的意见表达和投诉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和沟通的对接平台。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化解环境矛盾与纠纷的作用,为百姓分忧,为政府助力。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合法、理性、规范地开展环境矛盾和纠纷的调查和调研活动,对其在解决环境矛盾和纠纷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沟通、对话协调、实施协议等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明确公众参与的范围、内容、方式、渠道和程序,规范和指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保护。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调沟通,加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司法保障。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报人,避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在公众向人民法院提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环境污染损害取证等事务给予支持。

(五)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环保社会组织服务记录制度,对环保社会组织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加强与环保社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理解与互信。坚持服务与培训并重的原则,在通过项目资助、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形式促进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同时,对环保社会组织及其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公益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公众参与的中坚力量。积极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咨询服务、环境违法监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参与环境政策、法规、规划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中的咨询与参谋作用,鼓励他们为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积极建言献策。

四、重点领域

(一)大力推进环境法规和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在环境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的制定、修改过程中,应依法在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当地主流媒体上公布草案,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意见的征求、采纳情况及时予以公布。

(二)大力推进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提高环境决策透明度,鼓励建立环境决策民意调查制度,把民意支持度作为是否决策的重要参考。建立健全专家论证会制度,发挥专家的专业支撑作用。鼓励公众、社会组织全程参与环境规划的实施与考核,提高环境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大力推进环境监督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环保社会组织代表担任环境保护特约监察员,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执法工作进行监察;可以聘请环保志愿者、环保社会组织代表担任环境保护监督员,监督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事务。对公众反映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信息。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四)大力推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并召开专家论证会、公众听证会,充分、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或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后,要向公众公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的有关信息。在作出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决定后,应将审批或审核结果进行公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重点工业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完成时,要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予以采纳。

(五)大力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的公众参与。严格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及相关政策,引导公众和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环境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深度合作,发挥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环境信息,解读相关政策,为公众解疑释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把做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工作计划,逐级落实责任。要加强工作机构建设,已经设置专门机构的,要加强力量配置,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配置到关键岗位;尚未设置专门机构的,要明确专人负责,并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与当地宣传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信息互通互享。

(二)开展业务培训。要建立培训工作常态化机制,通过集中授课、解读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负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把握能力、解疑释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反馈引导能力。

(三)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相关制度,完善考核、检查等工作措施,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联动,及时协调解决公众参与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4年5月22日

第三篇: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办法(试行) 环办[2010]128号

环境保护部出台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环保审查工作具体办法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7日】 【来源:原材料司】 【字体:大 中 小】

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工信原公告105号),9月20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简称《通知》),对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环保要求符合性审查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审查工作的程序、时间及内容等。《通知》的出台为全面开展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工作提供了配套条件,对促使规范管理工作按计划推进具有积极作用。现转刊在我部网站上,请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和钢铁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文件精神,按照我部发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和环境保护部的《通知》的要求,积极开展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工作。

附件:1.现有钢铁企业环保核查办法(环办[2010]128号).doc

http:///gkml/hbb/bgt/201009/t20100921_194880.htm

索 引 号: 000014672/2010-00726 分类:环境管理业务信息污染防治

发布单位:污染防治司生成日期:2010年09月20日

名称:关于开展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

文号:环办[2010]128号主 题 词:环保 钢铁 核查 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

环办[2010]128号

关于开展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要求,提高现有钢铁生产企业污染防治水平,我部决定开展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现将《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我部将依照《办法》定期分批对现有钢铁生产企业开展核查。各省级环保部门应于2010年10月15日前将辖区内第一批钢铁生产企业预核查结果及相关材料(附光盘)报送环境保护部。我部将于2010年11月底前审查发布第一批环境保护核查合格钢铁生产企业名单。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王晓密

电话:(010)66556277,(010)66556244(传真)

信箱: wang.xiaomi@mep.gov.cn

附件: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办法(试行)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

主题词:环保 钢铁 核查 通知

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各有关钢铁企业。

附件:

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要求,提高现有钢铁生产企业污染防治水平,指导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现有钢铁联合、冶炼企业(以下简称“现有钢铁生产企业”)。

现有钢铁生产企业,可以向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核查。

二、申请及核查程序

钢铁生产企业向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环境保护预核查的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单位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核查,并进行现场检查。对辖区内预核查符合条件的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出具环境保护预核查钢铁生产企业推荐表(附一),附现有钢铁企业生产及环保设施基本情况表(附二),一并报告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在环境保护部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对经公示无异议的,列入环境保护核查合格钢铁生产企业名单并予发布。

三、核查时间和频次

环境保护部每年组织两次现有钢铁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应依企业申请定期对辖区内的现有钢铁生产企业进行核查,并于每年4月15日和10月15日前将核查结果报送环境保护部。

四、环境保护核查内容和核查规则

钢铁生产企业应当同时满足下列八项条件,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出具预核查合格证明。

(一)依法执行了建设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

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取得相应级别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建设项目竣工后,取得相应级别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环保验收批复;

3.未依法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钢铁生产企业需要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办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并取得相应级别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二)达标排放

1.过去一年废水、废气、厂界噪声等各项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附近居民无关于噪声或无组织排放等环境问题的投诉,或投诉问题已得到解决。

2.排放执行行业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全指标监测;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地方环保部门指定的指标监测。

3.废水、废气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初次申请核查的现有钢铁生产企业,还应提供三个月以内由省级或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出具的监测报告。

(三)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利用或处置

1.钢铁生产企业产生的含锌废物、含铬废物、废酸、废油和焦化产生的焦油渣、再生器残渣、生化污泥等属于危险废物的,应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置。需要转移的,应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2.自行处置或利用危险废物的,其专用设施需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他人代为处置的,须提供处置单位资质证书。

3.钢铁工业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须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进行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第1款要求进行处置或利用。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处置或综合利用的,应当提供最终排放去向说明或与综合利用单位的合同。

(四)污染物排放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1.企业排污量符合所在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分配给该企业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2.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五)按期足额缴纳排污费

(六)主要污染物产排污强度符合以下要求:

吨钢污水排放量不超过2.0m3,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0kg,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8kg。

(七)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八)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

1.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并通过了清洁生产评估验收;

2.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中规定,每三年滚动实施一轮清洁生产审核。

五、监督管理

对于未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核查的钢铁生产企业,地方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各督查中心应加强对其监督检查力度。

环境保护部定期对通过环境保护核查的钢铁生产企业进行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本核查办法的,将取消其环境保护核查合格资格并予发布。

附一:环境保护预核查钢铁生产企业推荐表

附二:现有钢铁企业生产及环保设施基本情况表

第四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的通知(环办函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发布文号】环办函〔2009〕777号 【发布日期】2009-08-03 【生效日期】2009-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的通知

(环办函〔2009〕777号)

各有关上市公司:

上市环保核查是工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整体环境保护水平。为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环保承诺,持续改进环境行为,现决定对2007-2008年通过我部上市环保核查的公司(名单见附件)开展环保后督查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公司对照本公司在环保核查期间承诺的环保整改计划和我部提出的环保整改要求,认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对于整改完成的问题,请提供证明材料;对于未按期完成的整改要求,请说明原因和实施进度。

二、请各公司先行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于2009年9月30日前报送我部,同时抄送各企业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

三、我部将对上市公司组织现场抽查和检查,并适时公布后督查结果。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 王晓密 陈洪波

电 话:66556089,66556277,66556244(传真)

邮 箱:csc@mep.gov.cn

地 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 编:100035

附 件:后督查上市公司名单

二○○九年八月三日

附件:

后督查上市公司名单

序号

上市公司名称

总部所在地通信地址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东路2号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火炬街21号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19号楼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北路康家园4号楼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 16 号洲际大厦 4 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A座19层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5号中国五矿集团大厦B座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甲11号中国建材大厦17层

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国兴家园4号楼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4层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黄寺大街1号

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南大街2号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顺义区双河路9号

北京京能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天银大厦A座西区

中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北顺城街11号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129号金隅大厦21、22层 天津信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区华山路26号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393 号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林荫路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393号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2号

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工业大道1号

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河曲县文笔镇大茂口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达拉特南路102号

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

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大街26号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凌源市钢铁路3号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 1228 号嘉利大厦 33 楼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宝山区牡丹江路1813号宝山宾馆

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四川中路63号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逸仙路768号

淮安嘉诚高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化工路1号

南京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大纬东路188号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中市明珠广场

江苏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塘市镇中路018号

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镇山东路

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城头巷128号

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锦城

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杨家埠工业区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

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兴市东方路禾欣工业园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新安东路555号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城西西路1号

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开发区永椒路8号

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马鞍池西路112号康乐大厦

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工业区三期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红枫路6号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芜湖市白马山

福建天宝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136号中银大厦27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路紫金大厦

厦门金达威维生素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新阳工业区新昌路35号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贵溪市冶金大道15号

江西永盛矿冶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新余市团结西路杨家山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香港中路五四广场青岛啤酒大厦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西首晨鸣工业园

山东圣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章丘市化工工业园

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诸城市棉织街7号

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沂河路11号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21号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梅元庄

广东博信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登封市中岳街288号

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鹤壁市春雷南路

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三门峡市东风南路十号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甲1号

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永城市光明路16号

湖北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关东科技园高科大厦17层

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襄樊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清河路33号

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劳动西路342号有色大厦A栋11楼

湖南金大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泸阳镇工业区

广东万兴无机颜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丰岗收费站旁

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613号振兴商业大厦四楼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工业区东诚片康达路8号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东路磨碟沙大街118号

广州路翔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天河北路890号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塔牌大道塔牌大厦

广东皮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工业区11R2-2片区第1、2座

安徽飞亚纺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5022号联合广场B座14楼

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新中心区兴华路5号荣超滨海大厦A栋20层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桃花路1-3号达升物流大厦8层

广西方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109号广西投资大厦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省桂林市金星路一号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锦里西路107号锦江时代花园二幢18、19F

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桐梓林北路2号3栋28/29楼3号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德阳市蓥华南路10号

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泸州高坝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攀枝花市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宾市下江北

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新添寨北衙路

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大理州经济开发区上登工业区

云南永保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阳宗海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路51号高新大厦

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力行新村 3 号祁连山大厦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高新开发区张苏滩808号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柴达木西路52号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52号

宁夏赛马实业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新小线二公里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环办〔2006〕81号)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环办〔2006〕81号 【发布日期】2006-07-08 【生效日期】2006-07-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

(环办〔2006〕81号)

总局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

根据中央编办批复精神,总局设立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现印发《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尽快开展组建工作。组建后试运行一年,请遵照执行。

附件:《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

二○○六年七月八日

附件: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

一、机构性质与主要职责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以下简称督查中心)为总局派出的执法监督机构,是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受总局委托,督查中心在所辖区域内承担以下职责:

1、监督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执行情况;

2、承办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办工作;

3、承办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

4、参与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的督查工作;

5、承办或参与环境执法稽查工作;

6、督查重点污染源和国家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

7、督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执法情况;

8、负责跨省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来访投诉受理和协调工作;

9、承担总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机构设置

1、设立地点。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督查中心分别设置在南京、广州、西安、成都、沈阳。

2、单位建制。督查中心均为司局级建制。

3、内设机构。各督查中心目前暂内设3至4个机构,由督查中心与环境监察局(以下简称环监局)共同提出意见,报总局批准。

三、人员编制与领导职数

1、华东、华南2个督查中心,近期各暂按30名人员编制配备;分别核定西北、西南、东北3个督查中心人员编制30名、40名、30名,近期各按照60%控制使用。

2、分别核定各督查中心领导职数1正3副共4名,筹建期间先按1正1副配备。

3、中层领导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四、运行机制

1、督查中心受总局领导,对总局负责,受总局委托开展工作,但不指导地方环保部门业务工作。

2、督查中心人事、财务及资产管理按照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3、督查中心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报经总局同意后执行;临时重大活动需事先报经总局同意后方可执行。

4、督查中心纳入总局环境应急响应体系,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随时保持与总局环境应急办公室的通畅联系。

5、督查中心由环监局归口联系和业务指导;督查中心受总局委托开展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办工作,有关查办结果与处理建议报环监局,由环监局提出处理或处罚意见。

6、督查中心环境应急工作,由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使用总局环境应急办公室名称进行业务指导。

7、督查中心的党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五、工作制度

1、督查中心主要负责人参加总局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等各类重要会议与活动,以及涉及该区域的环境保护专题会议和活动。

2、总局普发性文件发至督查中心。

3、督查中心定期向总局汇报工作情况;重大事项及总局交办的其他事项应及时向总局报告,同时抄报环监局。

六、督查中心的监管区域

华东督查中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华南督查中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西北督查中心――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西南督查中心――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东北督查中心――辽宁、吉林、黑龙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环办〔2009〕9号)(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环办〔2009〕9号)(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