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财务报表信息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共)
浅谈财务报表信息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针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税务管理、提供纳税服务,充分运用数据信息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的一种方式。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的晴雨表,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是否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税务机关如果能够充分将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应用于纳税评估工作中,有利于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促进税收遵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财务报表信息对纳税评估的意义 现行制度下,纳税人日常工作中需向税务机关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整体反映,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是进行财务会计分析的基础。税务机关作为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部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及法律遵从等情况。在纳税评估这一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主要是依托税务系统的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评价,比对分析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资料,查找纳税人存在的疑点情况,针对风险点逐一进行排查,综合判断其纳税遵从风险程度,并做出相应处理的税收服务与管理行为,最终实现税源足额入库。而财务会计报表信息是目前唯一能系统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靠信息,能综合反映一段时间内的企业经营行为、资产负债情况及现金变动情况,因此应当成为纳税评估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不但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纠错、调整经营方向外,还可以让所有阅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勾稽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企业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体思路,予以适当排列,反映企业的总体规模和构成。利润表主要反映企业一段期间经营成果,能够分项列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及损失,并结出当期的净利润。可以衡量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数据。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部分,可用于分析企业在短期内现金是否充足。应用过程中需填报现金流量表的企业较少,因此其在纳税评估工作中较少被应用。实际工作中,如能将上述报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对分析,并结合纳税人报送的增值税申报表和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便可以对其中存在的税收风险点有了大致轮廓,再通过约谈或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确认,最终实现税收风险点的有效落实。
二、具体案例分析 开展纳税评估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对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内部存在的关联、勾稽关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排查、确认,最终达到加强税收征管、降低税收风险,促进纳税遵从、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具体方法通过案例进行说明。案例一:XX某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于2005年5月30日办理税务登记,系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739.5万美元,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经营范围:许可经营第三类低、中压容器的制造,一般经营石油化工设备生产、安装、修理及改造。综合数据系统提示纳税人存在以下疑点: 1.该公司增值税税负较低,2010年增值税税负0.60%,行业税负为1.24%,2011年增值税税负0.57%,行业税负为1.25%; 2.该公司所得税贡献率自开业以来一直为零,明显偏低; 3.该公司2010、2011年度往来账款交易额较大。评估人员对上述疑点进行了全面分析,经查询企业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信息知,2010年,该公司申报全部销售收入8879936.86元,缴纳增值税53551.67元,企业所得税亏损1195366.28元;2011年,申报全部销售收入16769605.98元,缴纳增值税231961.36元,企业所得税亏损2932802.04元,2012年3月企业当期留抵税额为499940.63元。企业2010年前11个月各数据指标均比较正常,但12月存货环比增长7.4%,应收账款环比增长21.07%,应付账款环比增长53.14%。企业应付账款陡然增大,扣除存货增长因素,企业还存在何种应付账款? 该企业注册登记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一般交易额较高、生产周期较长,按常理推断交易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进行,但企业的收入情况极不规律,企业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时间确认收入的问题?6月份收入成本倒挂严重,企业是否存在成本费用列支不实问题? 针对上述疑问,评估人员于2012年发出约谈通知书,请企业对疑点问题进行解释。企业财务负责人介绍了基本情况,该企业主要生产石油化工用设备----电塔,该设备主要生产工艺为:将原材料钢板排版下料—制桶—焊接—各部件组装—喷砂、喷漆—水压试验—完工出厂,生产由两种形式构成,一种是设备生产周期短且质量要求高的部分,由企业自己生产、销售、安装,一种是生产周期长的,先通过外协加工完成部分构造,企业收回后进行再加工、销售、安装。针对增值税低税负的问题企业财务负责人回答是由于设备生产周期较长,一般为12个月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有时还要依客户要求改变产品一些性能,并未全部按合同约定履行,另外,产品完工后安装使用还有一个质保期,客户也有可能以产品质量无保证为由,拖款压款,考虑到资金的问题,他们一般是应客户要求开发票后才做收入。针对所得税贡献率低的问题,企业财务负责人回答是因为一直以来管理不善,导致年年亏损。通过以上约谈,增值税税负低的问题基本得到印证,而所得税贡献率低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核实。为进一步核实疑点,评估人员对企业举证提供的电子账簿进行了查阅与分析:该企业2011年12月、2012年2月均存在未按合同约定确认增值税收入情况;该企业进行外协加工业务账务核算时,企业未按规定结转成本,外协加工业务收回的半成品均未取得发票就列支了生产成本,并将该批设备由生产成本结转到产成品继而结转到销售成本。针对上述问题,评估人员再次约谈了企业财务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确认,并向企业下发了《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企业及时进行自查与整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四款之规定,该企业增加申报补缴2011年12月增值税432713.92元、2012年2月增值税281683.17元,并分别缴纳滞纳金19688.48元和4929.46元(该企业截止2012年3月期末留抵税额为499940.63元,可以进行留抵抵缴欠税,实际入库增值税和滞纳金239074.40元)。经评估,该企业2011年度税负由原来的0.57%上升为3.44%,较原税负增长了4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之规定,该企业还对2010年度所得税进行了调整申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10557.23元,亏损额由原来的1195366.28元降为 784809.05元,下降幅度为34.35%,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在汇缴期内自行调整。案例二: XX某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系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60万元,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经营范围:机械配件、汽车配件、铸造件生产、销售。综合数据系统提示纳税人存在以下疑点: 1.2010年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成本倒挂; 2.2011年全年有6个月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之和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超过20%。企业2011年存货变化较为平稳,应收账款则波动较大,其中存货12月环比11月增长102.94%,同时期应收账款仅减少44.27%,应进一步进行核实。评估人员对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于收入成本倒挂情况,企业财务人员答复:因管理及技术原因,索尼548出现大量的次品,造成上述现象。当继续追问次品去向时,企业财务人员回答说:被车间领用再次回炉重加工。经分析,既然再次回炉重加工,结转的销售成本就只能是正品的成本,而不应包含次品的销售成本,次品随着领用重新回到生产环节,再次加工成正品后,才能随产品的销售结转成本。对于应收账款占销售额比重过大的问题,纳税人承认有可能存在未按合同约定时间确认收入的问题。针对上述,评估人员再次约谈了企业财务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确认,并向企业下发了《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企业及时进行自查与整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四款之规定,该企业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确认收入的问题补缴2011年1月增值税398119.66元,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21100.34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之规定,该企业对未按规定结转成本问题调减亏损1170118.45元,其中,2009年度调减379074.06元,2010年度调减791044.39元。
三、通过案例分析得到的启示 结合上述案例,评估人员以点带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利用近3个月的时间,对辖区内专用设备制造业按照“年销售收入1000-5000万元、增值税税负低于同行业、所得税贡献率低于同行业”的口径进行筛选,开展了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风险评估,截止目前,完成10户企业的评估,入库税款(含滞纳金)181.5万元,进项税额转出49.9万元,调减亏损158万元,问题率达100%。目前,税收征管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多体现于纳税人本身税法意识淡漠,经营环境不规范,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税收征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纳税评估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税收理念,既保持了纳税服务的一面,又缓和了税务稽查的刚性执法,有利于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出现的纰漏,也有利于税务机关采取进一步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因此,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学习财务、税收方面的知识,提高税法遵从。同时,加强辅导,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从规范原始凭证着手,加强对往来账款的管理,完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出入库制度,健全成本核算,正确处理税法与会计差异,确保税款应交尽交。
四、关于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评前分析是增强纳税评估针对性的有效途径。评估人员要有效利用纳税人财务报表及各项涉税信息,对评估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纳税评估,才能减少税款流失,降低了纳税人涉税风险。
(二)谈前拟纲是纳税评估的关键。纳税评估中,在约谈前要认真拟定约谈提纲,做到心中有数,要有职业敏感性,才能面对企业人员的“合理”解释后,继续追根问底,达到纳税评估的真正目的。
(三)评中辅导是有效提高纳税人自查质量的主要举措。纳税评估是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的中间环节,目的是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因此,评中纳税辅导,对企业详细辅导税收政策、法规,把税收宣传作为一项任务,让纳税人了解税法知识,对普遍性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是保证纳税评估质量和效率的保证。在纳税评估工作中,既要求评估人员有熟练的会计、税收知识,又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巧,给评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以保证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篇: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企业管理需要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而合理应用财务报表分析,则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问题和对策展开了分析,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应用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应用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利用资产负债表对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目前,国内资产负债表采取的是账户式结构,报表由左右两方构成,左边将进行资产列示,右边则会进行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列示,而企业的资产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利用资产项目,则可以了解企业拥有的资产项目金额和种类,所以能够将企业在该段时间的价值反映出来。对企业资产进行观察,则能够帮助管理者知晓需要重点经营的资产,并且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总资产周转率等比率,则能够了解企业目前资产利用情况。观察报表右侧,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来源。在企业负债比率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债权人投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如果流动资产比率有所增加,企业就可能面临偿债风险。因此,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将能帮助管理者对企业拥有的资产和负债等情况进行理性看待,在制定决策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利润表分析的应用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分析利润表了解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在该报表中,可以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和费用相互比较,而报表本身是按照项目分类完成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编制的。不同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不仅能够进行企业财务业绩的反映,还能够体现企业在该段时间内的盈利状况。分析利润表,可以对企业在该段时间取得的经营收益、生产经营成果和成本耗费有所了解。根据利润表中企业盈利状况变化趋势,也能够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利润发展情况进行总结预测。根据报表中不同时间段的数据,也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但是,在具体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管理者想要提高企业盈利水平,还要根据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和经营环境采取相应的策略。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对影响利润提高的因素展开分析,才能够完成财务管理活动经验的客观总结,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发挥财务管理的经营预测作用,继而使企业的盈利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1.缺乏可靠数据
实际上,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人员多数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表中的部分数据将缺乏准确性。同时,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财务报表数据与真实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至于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将会有所下降,继而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此外,在财务报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完成大量数据资料的比对,以便对企业各项指标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就目前来看,受计价标准、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数据资料将失去可比性,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受到影响。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文件缺乏可靠性,管理人员将无法实现财务报表的准确分析,因此将无法实现财务报表的高效利用。
2.数据滞后性强
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展开分析,目的是根据企业在近期表现的经营情况完成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从而制定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围绕着发展目标,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制定科学的决策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继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一些企业使用的财务报表资料为旧有的数据文件。而对这些早期数据进行整理搜集,得到的财务报表无法反映企业现有的财务水平。受这些数据的干扰,财务管理人员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得到的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将因数据滞后而降低,继而给管理人员制定决策埋下隐患。
3.分析方法单一
在财务报表分析方面,财会人员采取的分析方法都较为单一。目前,一部分人员侧重于采取比率分析法分析报表。而采取该种方法带有事后分析的性质,将使用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数据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所以将导致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采取该方法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报表展开分析,仅能够完成一个阶段内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如果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财务报表,则将对财务报表产生较大依赖性。但是,由于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数据会因计算方式不同和通货膨胀的发生而出现变化,所以采取趋势分析法得到的分析结果准确性不高。此外,也有一些人员使用比较分析法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展开分析。但实际上,受到行业和区域的影响,将很难进行这些指标的对比,因此也不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实现财务报表分析的高效利用。
三、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1.增强报表客观性
为增强财务报表的客观性,企业财会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还要实现各种数据分类工作的优化,以便完成对比数据的统一收录。采取该种措施,则能够避免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错误,从而在增强报表分析的准确性的同时,增强数据的可比性。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讲,在分析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则需要加强报表的客观分析,避免将个人因素掺杂到工作中,以便完成报表内容的客观分析。而通过增强报表分析的客观性,则能够帮助管理者加深对各类财务信息的了解,并且也能够为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报表信息,从而为企业投资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2.确保报表时效性
在利用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制定新的经营决策时,还要确保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达成这一目标,企业还要实现财务软件的更新升级,并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的培养,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保持较高的效率,从而为增强报表的时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开展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时,企业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学习先进的财务报表处理方法,以便使企业财务信息的搜集速度得到提升,继而尽快完成报表的出报。在制定决策时,管理人员则需要利用最新的财务信息展开分析,以便使财务报表出报的时效性得到切实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现金流量指标的使用。利用最新的现金流量指标,财务管理人员将能够完成企业具体偿债能力的准确判断,并且获得现阶段的企业盈利信息。因此,不仅能够改善财务评价指标,还能够完成企业未来运营情况的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财务报表分析才能发挥确保企业决策制定的客观性的重要作用。
3.全方位分析报表
就目前来看,可以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较多。而强调方法使用的全面性,才能够完成财务报表的全方位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主要报表的分析,还要关注报表中的附注信息。而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时,还要使用整体数据完成各部分信息的分析。比如在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展开分析时,不仅需要完成应收账款的分析,还要对应收明细和料工费等生产成本数据展开分析,以便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而这类信息包含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能够对报表进行说明和补充。通过全面考虑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且完成企业长期发展信息的搜集,才能够结合企业短期的财务信息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从动态分析的角度合理进行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继而更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结论
总之,为更好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还要重视财务报表的分析问题,寻求途径增强财务报表的客观性、时效性和分析的科学性,以便对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负债能力等多种能力展开全面的分析,继而更好制定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季妍池.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J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132-133.[2]赵怡然,郭小婷.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者经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30:167-169.[3]李?F?D.浅谈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6,03:200-201.[4]陈瑛瑛.关于企业管理财务报表的解析[J].金融与经济,2014,11:49-51.
第三篇:纳税评估中的约谈技巧(范文)
纳税评估中的约谈技巧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附报资料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并结合日常掌握的各种税收征管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申报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处理的过程,是稽查选案的主要来源。而约谈是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纳税评估部门验证审核分析结果,了解问题真相的重要渠道。因此评估约谈的作用不可忽视,约谈技巧又是纳税评估人员必备的基本功,约谈人员就必须全面地掌握和运用约谈技巧。评估约谈要借鉴审计、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先进经验,结合心理学,灵活运用各种约谈技巧,找准突破口。实践证明,事半功倍,现从有关的评估案例中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约谈技巧,以飨读者。
一、换位思考,事先堵其退路。
对于一些疑点问题,要换位思考,要从纳税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把所有的可能性尽最大可能想全面,先找出对方是否存在可以解释的合理原因,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再将疑点正面抛出,使对方无法自圆其说。某制刷厂主要从事收购猪毛、木材,生产毛刷,经资料分析,其存货余额达90万元,应付账款余额达80万元,可能存在虚增存货的行为。在约谈时,约谈人员先问其收购时是否全是采用现金收购?欠不欠别人的收购材料款?别的方面欠不欠款项?被约谈人答:“我们收购时全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别的方面也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倒是别人欠了我们不少的货款钱。”此时,再问其为什么应付账款余额这么大?由于事先堵住了其退路,最后被约谈人只得承认了虚开收购发票虚增存货,多抵扣进项税款的事实。
二、漫谈散聊,捕捉有用信息。
对于一些疑点问题而一时又难以直接求证的,在约谈开始可不做笔录,先与被约谈人拉拉家常,聊聊经营情况和经营的难处,拉近与被约谈人的距离,让其放松戒备。尽量多从被约谈人的叙述中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当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后再开始做笔录,使被约谈人无法抵赖。如某商贸企业销售变动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异常,春节旺季月申报销售收入才100万元,企业的经理被约来后,约谈人员先和他聊聊企业的经营情况,经营毛利有多少?每天营业情况怎么样?春节期间销售形势如何?经理讲:“平时一天销2-3万元,春节期间还可以,三天就销售100多万元。”此时约谈人员立即指出其元月份总共才申报销售收入100万元,让其解释具体原因,经理哑口无言,只得道出实情,原来是元月份的销售收入没有全部入账。
三、攻其要害,直接切入主题。
对于已明朗的、纳税人无推让余地的疑点,要抓住其要害,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迅速突破其心理防线,提高约谈效率。例:某木制品厂,其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借方余额连续几个月均为28.48万元,约谈人直接问其是否有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是否有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购销合同、商品是否已全部发出。被约谈人无法举证,只得承认了没有与购货方订立有关合同而货物已全部发出未计销售的事实。
四、各个击破,不让其有串通的时间。
约谈时可将企业的法人代表和会计同时约到税务机关,先询问其中一人,让另一人在一旁等候,谈完后再交换,不让他们有单独接触的机会。此时可利用他们惧怕对方禁不住询问,先承认违法事实的心理,各个击破。如某摩托车经销单位因税负较低被纳入评估对象,评估人员事先通过缜密分析,认为目前购摩托车者在上牌照前均要根据购车发票金额缴纳车购税,可能存在购车发票上的金额低于实际成交金额双方均得利的情况。于是将该企业的法人代表和会计同时约到税务机关谈话,先和法人代表谈,让会计在另一房间等候,由于法人代表不知会计是否会承认,会计也不知法人代表是否已承认,最终两人均承认有未按实开具发票漏记销售收入的行为。
五、政策攻心,防止因小失大。
如遇到对疑点问题解释不清却又百般抵赖的被约谈人,要采取政策攻心。向其宣传税收政策,强调税法的严肃性,明确告谕违反税收政策的危害性,坦陈纳税评估的合理性,适当列举一些被公开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威慑力,抓住被约谈人趋利避害的心理,教育和引导被约谈人主动终止税收违章、违法行为,从而放弃隐瞒税务违章、违法真相,坦白问题所在,自觉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争取宽大处理,从而减轻因税收违章、违法带来的损失。如某纸盒厂因税负异常被列入评估对象,评估人员找其法人代表约谈,在与其正面接触后从其谈话中发现明显的异常信息,并且评估人员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事实,可该厂长凭借其社会阅历较深,狡辩说原先讲错了,评估人员耐心地向其宣讲税法,强调法律后果,时不时地举出一些已被处理的正反典型,终于使他承认隐瞒销售收入的事实。
六、虚实结合,做到游刃有余
对于一些疑点多、线索不清而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又不怎么规范的评估案例,约谈时要虚实结合,先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多次约谈,被约谈人必定全力以赴来应对,那么他对其他的问题必定是无暇顾及,评估人员立即再就另外一个问题进行约谈,如此反复,使得被约谈人闹不清楚哪儿出了问题,更闹不清楚哪个问题该重点应付,从而不断地调整力量进行反约谈,那么其精力就分散了,这样他也就处处被动,事必容易暴露出好多问题。某棉花加工企业因长期负税负且期末留抵税额较大,被列入评估对象,评估人员专门就售价问题先和企业会计进行约谈,会计当时无法说清楚,说回去看看,会计回去后立即向法人代表汇报此事,他们认为评估人员提出的售价问题非常重要,于是专门组织了一班人马研究对策,评估人员再次约谈时,会计对售价这块解释得比较合理;评估人员又针对加工耗电量与产成品的配比关系进行约谈,企业又集中兵力全力以赴应对这块;评估人员又针对工资的发放等问题找企业约谈,这样企业忙于分散人力、精力应付各种约谈,最后评估人员再就收购发票的开具问题找企业约谈,这时企业已无法再集中人力、精力来自圆其说,乖乖地交待了有开具收购发票不规范行为,主动作进项税额转出十多万元。
七、速战速决,以免节外生枝
在评估约谈中对那些已经有突破口的案例,就应该乘胜追击,速战速决,免得节外生枝,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某厂因为当月进项税额抵扣异常被列入评估对象,评估人员迅速找该厂的法人代表进行约谈,法人代表承认本月有不少的固定资产购进,但有多少说不清楚,会计应该知道;评估人员立即找该企业的会计进行约谈,会计说本月确有固定资产购进,但是否已经列入当期进项税金抵扣还需要问助理会计,因这块是助理会计具体负责的;评估人员又赶紧找其助理会计进行约谈,助理会计如实交待本月有购进固定资产列入进项税额抵扣近两万元,这样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一疑点问题就圆满解决。
在实际约谈中还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迂回出击、反其道而行之、循序渐进、请君入瓮等技巧。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时也可以同时运用几种方法
第四篇:纳税评估中的风险问题(定稿)
纳税评估中的风险问题浅晰
一、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根据纳税人申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再结合其他调查验证,从而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准确与否作出初步判断的工作。目前,纳税评估被看作是税务机关强化税源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但不是一种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由于法律缺位,纳税评估在工作权限、流程、要求、效力等方面没有出现象税务稽查一样的规范性,这种模式的内在不足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
二、纳税评估中的若干风险
1、纳税评估职能的模糊。纳税评估开始是作为税务约谈的一项前期准备工作,是围绕约谈目标而作出的专项分析,为后续的约谈提供参考依据。后来因为评估具有发现纳税人少报税款功能,于是逐渐上升为一种介于管理与稽查之间的手段,用于堵塞征管漏洞,征收税款。这种变化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使纳税评估的职能产生了模糊,即纳税评估工作究竟是以取得税收收入为导向,还是以评估税源客观状况为导向?如果是过于强调评估要取得税收收入、加强对纳税户的对点管理,那么很可能会使评估成果片面化,以部分指标评估掩盖其他方面评估,产生潜在的风险。
2、纳税评估侧重于宏观指标比对,不容易发现具体问题。因为纳税评估是案头审计,工作的重心在于财务数据分析,因而对纳税人少缴或不缴税款的行为难以准确锁定与定性,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源。受会计各项原则影响,核算健全的纳税人的财务资料还是有一定的配比性,除非出现重大的帐外经营或者政策理解错误,其财务指标通常不会出现大的失衡。对核算健全的纳税人评估,必须对纳税人的应税行为进行详细调查,显然,这需要法律的授权,拥有强大权限的税务稽查比纳税评估更有效胜任。实际工作中,为确认问题,我们一度出现采取类似稽查的强制性调查手法,以查代评,严格来说,这是不符合法定权限及程序的,亦有违纳税评估的初衷。
3、纳税评估的作业流程冗长,容易导致评估主办人员的庸懒作风。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我们对纳税评估的作业流程设臵了评估指标分析、评估对象确定、管理员评估、科室领导审核、主管局长审核、评估处理等环节,从客观上看,串联的诸多工作环节是缺乏效率的。对评估指标群的理解是
因人而异的,评估的主办人员拟出初步的报告后,领导岗位的审核人员通常会作出增补意见,这些意见的协调与落实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加,甚至观点的推倒重来,对于重在评估而非核实的工作性质而言,没有很大的必要。长期下去,难免会影响评估主办人员的工作热情,助长其畏缩不前的庸懒作风,遇到难题倾向于回避或者消极等待指示。
4、纳税评估的执行机制不科学。欠税清理情况是考核征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评估不仅要发现问题,也要保证发现出的问题得以及时处理,否则,一旦出现欠税,反而得不偿失。慑于执行难度,评估人员不得不采取诸如先入库后出报告、分次出报告等变通措施。在纳税人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变通措施也不见得绝对保险,虽然降低了执行难度,但又产生了其他新的风险。纳税评估的主办人员也是执行人员,评估出来的补税款项也得靠主办人员去执行入库,这种主办和执行不分离的机制也会反作用于评估力度。由于评估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一定的模糊空间,为了降低入库难度,评估人员可以有选择地采取告诫、责令改正方式处理问题。
5、纳税评估是一种规范化程度不高的工作,其自身的规范化颇具困难。纳税评估具有工作成本较低,操作较灵活的优点,这种优点同时也揭示了评估工作中存在规范化程度不高、内控机制不严密的弱点。纳税评估的工作模式缺陷,使到评估人员有了很大的裁量取舍空间,对评估人员廉政执法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自律要求,从暴露的案例看,纳税评估已经成为诱发廉政风险的高危领域。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即明文规定,评估一经发现有少报税款迹象,立即移交稽查部门处理,这样可以有效杜绝评估人员以权谋私等陋习,但稽查的工作量却因之倍增。
三、控制风险的建议
1、加强立法层面的指引工作,通过立法对纳税评估作出概念上的明确,从而厘清纳税评估的职能,规范操作层面的做法,减少其模糊性。
2、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建立沟通机制与监督机制,促进处理共识的形成,减少评估中的操作分歧,提高评估的工作效率。
3、构建科学的纳税评估体系,一方面促进纳税评估工作的自身完善,另一方面又促进纳税评估与其他执法活动的衔接,提高税源管理的综合效果。
4、从严管理纳税评估队伍,既要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更要提高其廉洁办事意识,对评估工作中出现的徇情枉法行为要坚决从严惩处。
深圳市龙岗区国家税务局横岗税务分局 陈标
第五篇:纳税评估试题
纳税评估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
1、纳税评估工作是主管地税机关对分管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的一种监控手段,2、在规范日常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高税务机关税源监控能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根据《蚌埠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制度》和《蚌埠市纳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日常评估是税收管理员的六项工作职责之一。
4、评估期限以纳税人当期申报纳税事项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年。
5、通过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
6、实施纳税评估的税种范围,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的所有税种(不包括基金、费)。
7、纳税评估数据信息采集录(导)入是纳税评估的基础工作。
8、财务会计报表为季度报表和报表,必须按季采集。除纳税人确实不发生的报表外,不得随意删除sheet页,暂时未发生的可补零填列。
9、季度报表采集完成时间为季度结束后15日内,报表采集完成时间为结束后60日内,当期采集的信息应当按照规定在采集后10内全部录(导)入纳税评估系统。
10、税收管理员在报表采集完毕后,要认真进行人工审核,对数据录入不全的,应及时补录相关数据;对数据录入错误的,应及时修改相关数据。
二、选择题
1、我市实施纳税评估的纳税人范围,是各基层税务分局管辖范围内的下列纳税人:(1、2、4)
(1)房地产企业(2)建筑企业(3)实行核定征收的工业企业(4)其他正常经营、实行查账征收、且年纳地方税总额在8万元以上的企业纳税人。,2、主管地税机关(2)负责日常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1)分局长(2)税收管理员(3)副分局长(4)综合科长
3、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纳税评估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2、3)(1)日常评估(2)专项评估。(3)特定评估。(4)专案评估
4、纳税评估需要采集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1、2、3、4)
(1)纳税人提供的信息。(2)税务部门征管信息。(3)其他部门交换的信息。(4)其他需要补充采集的有关信息。
5、在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1、2、3、4)
(1)纳税人拒绝主管地税机关税务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2)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3)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4)其他需要实地核查的情形。
6、实地核查是指评估人员对通过(1、3)无法排除和确认的疑点问题,到生产经营场所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核查过程。
(1)评估分析(2)询问(3)税务约谈(4)协查
7、评估工作完成后,评估人员依据《纳税评估报告》,制作并向纳税人下发(2),对纳税人存在的问题逐项提出整改建议。
(1)检查结论(2)纳税评估建议书(3)税务处理决定书(4)税务处罚决定书
8、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哪些一般性问题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1、2、3)
(1)计算和填写错误(2)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3)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的(4)隐瞒收入项目的
9、纳税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转入日常检查(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