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稿)乔司镇中学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实施方案
乔司中学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实施方案
(2010年1月-2014年12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发展的全局,着力于均衡、优质、和谐、创新”,以“三句话”——“让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更多的人的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学习更自信、更快乐”作为办学愿景,切实构建“三个快乐”——“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学校文化,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执教水平,切实打造一支“德高身正、言传身教;爱满天下、甘为人梯;因材施教、轻负高质;互助合作、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深入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平台、新策略,切实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总体目标
1、提升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落实“教与学”常规的的能力和水平。
2、提升教师施行有效性和艺术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教师科研兴教意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教师辅优补差和应试指导的能力与水平。
5、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力及德育能力和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提升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落实“教与学”常规的的能力和水平。【能力分解】
1、提升全体教师依法治校的意识和依法施教的水平;
2、掌握、运用和宣传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
3、提升教师执行教学常规“六认真”的能力和水平;
4、提升教师有效管理学生学习和作业的能力与水平。
【发展举措】
1、切实开展“五六“普法活动,学习、掌握、运用和宣传涉及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诸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合同法、教师资格条例、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师德规范等。
2、组织教师开展安全演习、应急救治等活动,让教师掌握、运用和宣传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诸如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水电安全、传染疾病防疫以及基本的应急救治知识。
3、严格执行省市区有关规范办学行为、“轻负高质”的有关规定,不迟到、拖堂,不酒后上讲台,不在课堂内使用通讯工具,进入课堂关闭通讯工具。控制教辅资料,不占用任何非中考科目的课时,不占用学生教育活动时间,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 学生练习时间。
4、开展《教师工作条例》、《学科教学常规》的学习与落实。落实“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和学科竞赛辅导,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切实提升依法施教的水平;
5、切实抓好“备、教、批、辅、考、评、研、补”等各环节,精心备课、精讲多练、精选作业、细心批改、耐心辅导、考察诊断、及时评价、及时反思、深入研究,提升教学常规的执行能力和水平。
6、定期开展教学常规的督查,开展学生民主评议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调研,接受学生监督评议,组织教师自评互评,将调研评价的结果纳入到名优教师的评选和考核中,纳入到教师评职晋升和年度考核中。
7、开展学生学习有效管理的研究交流活动,邀请名师举办讲座,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论坛交流,强化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提升教师的学法指导水平,并着力于学习习惯、兴趣的培养。
8、提升教师的学生作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教师精选或原创作业,凡是学生书面作业,教师必须做、必须及时批、必须及时反馈,并适量进行面批;针对批改反馈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辅优补差活动。
(二)提升教师施行有效性和艺术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能力分解】
1、提升教师深入解读、执行课程标准以及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2、提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与目标有效达成的能力和水平;
3、提升教师驾驭课堂、及时调控和学生有效评价的能力和水平;
4、强化教师研究反思的能力,切实提升观察、诊断、反思、改进的能力和水平;
5、借鉴运用先进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并形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发展举措】
1、切实开展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建设,深入开展问题化、主题化的校本研究,诸如课标解读、教材处理、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作业布置和管理、辅优补差、说课、“出”“说”试卷、教学过程设计与目标有效达成、质量监控研讨等,探索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机制和策略。
2、每月组织主题化的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以“三阶段两反思”、“同课异构”为范式,以教学有效性为研究目标,组织教师开展“课前研讨”、“集体备课”、“研制观察表”、“观课诊断”、“反思改进”为主的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切实提升观察、诊断、反思、改进的能力和水平。
3、深化高级教师工作室建设,组织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高效性为主题的高层次的实践和研讨活动,推荐高级教师外出参加省市研讨活动,邀请市区名优教师来校指 导和研讨,打造高级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区学科带头人。
4、不断挖掘和整合校本资源,实践和探索“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学校”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开展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出”“说”中考试卷、课堂教学诊断改进、学生评价、作业布置和管理、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课堂文化建设、辅优补差、反思案例等为主题的培训活动,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5、开展多媒体教学辅助与提升教学效率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组织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倡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评比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评选等活动,充分高效地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开展以教育教学小问题为主的微型课题研究,组织校区级名优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设立校区级的微型课例研究;加强微型课题的中期监控,定期举办学校微型课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7、适时组织举办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或说课比赛,如青年教师优质课或说课评比、骨干名优教师优质课或说课评比展示,推荐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片级优质课或说课评选,切实打造骨干名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地区知名度。
8、开展打造教师“拿手课”活动,组织发动教师人人“磨”出一堂或多堂“拿手课”,借鉴运用先进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并形成个性化教学,适时组织开展不同层次教师的“拿手课”评比展示活动,并不断打造更多的“拿手课”,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9、开展“轻负高质”典型教师评选,以“轻负高质”典型经验、有效课堂、学生满意率测评、教育教学实绩为主要评价内容的“轻负高质”典型教师评选,以此营造“轻负高质”的氛围,促进学校“轻负高质”特色的打造。
10、打造有效的师徒结对帮教平台,开展青年教师、班主任与骨干名优教师、班主任的结对互助,深入探索师徒结对的有效性、针对性,深入探索结对互助的监控、评价机制和策略,打造开放和沟通、包容和欣赏、豁达和乐观、合作和互助的教师协作文化。
11、学术委员会协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高级教师等,适时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调研,举行听课、诊断、学生评议教师课堂教学等活动,以调研为手段,督促教师规范教学行为,诊断改进课堂教学。
12、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习惯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深入了解学情,并艺术化地处理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多样化地运用教学手段,分层布置作业,最大可能的开展“因材施教”活动。
13、切实构建和完善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评价体系,深入探索研究学生评价的内容、形式、频率、策略,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评价的结果,探索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构建较为有效的诊断性、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体系和策略。
14、开展情境创设、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多元评价等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着重开展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培育和构建质疑问难、合作互助的课堂学习文化,构建生成探究、平等民主、扎实高效的课堂文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施学生诊断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营建多元、发展的评价文化。
15、深入探索教师业务评价机制和策略,不断优化青年教师“成长进步奖”的考核评价,不断优化名优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不断优化班主任队伍的考核评价,不断优化高级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以评价考核促进教师执教水平提升。
(三)强化教师科研兴教意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分解】
1、能独立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掌握教科研的一般知识和方法,撰写教科研论文、报告或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能力和水平;
2、具有设计微型教学课题方案,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实践探究,切实解决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有效性的能力和水平;
3、通过学习研究,与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比对,提升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差距、不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探求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构建学科课堂文化、班集体文化、学风班风、特色文化等,具备将教科研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举措】
1、宣传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大力宣传“德高身正、言传身教;爱满天下、甘为人梯;因材施教、轻负高质;互助合作、持续发展”的名师标准,树立和发扬学校师德的核心价值——“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贵在吃苦、贵在坚持、贵在创新” 的“三感三贵”精神,宣传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2、举行读书沙龙和征文比赛等活动。深入实行“书香工程”,倡导“五个一”,即每年至少读一本理论专著,每月写一篇理论月记,每次理论学习结合自己实际写一段感想,每周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每年撰写一篇有研究价值的实践论文。
3、利用校园网,建设教育科研平台。广泛收集教育科研最新成果和教育先进理念,引导教师借鉴和吸收先进理念和教育成果,争取最大迁移效果,以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过程、方法和步骤的认识水平,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4、每学期举办一届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评选或论文成果评比。大力倡导教学反思,举办主题化的教科研论坛,营造科研氛围,展示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共同提高研究水平,深入推进“轻负高质”。
5、每学期举办一次“轻负高质”论坛。聚焦课堂教学,探究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阐述课堂教学的认识、做法、体会和建议,关注每一节家常课,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6、基于学校发展瓶颈和发展愿景,设立学校发展总课题。以“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创建”、“轻负高质行动”为发展主题,分解出主干课题和子课题,组织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广大家坡是的研究水平,着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景。
7、开展微型课题(小问题)研究。引导名优教师人人设立微型课题或者参与学校总课题、主干课题的研究。以教育教学小问题为切人口,把遇到的困惑研起来,把研究的设想试起来,把尝试的结果理起来,把整理的成果升起来,体验“研究——实践——梳理——提升”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8、开展微型课题的过程监控和中期研讨。引导教师实现“开展自已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并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9、以区级以上重大课题为单位,成立多个课题组。着眼于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以“个人系统总结——个体小组汇报——集体质疑论辩——形成调整意见”为程序,每年举办1-2次学校课题开题论证会,为科学有效地实施学校重大课题而群策群力,从中提高全体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10、每年举办一次区级课题成果展示研讨活动。以说课题研究的经验、感受,说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实效,开设展现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活动,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培养教师自主发现和提取问题能力、创新确立课题能力、编制研究方案能力、实施课题研究能力、课题总结能力、创新开发课题能力、推广成果课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1、开展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校本课例研究活动。以教学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教、学、研、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分析和改进能力,并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
12、深化校本研训主题活动,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转移到“中考出题出卷”、“辅优补差”、“学法指导”、“教法研究”、“兴趣爱好培养” 等核心主题的研究上来,“寓科研于教研之中,融教研于科研之内”,引导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科研成果,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13、抓教育科研资源挂靠,联谊教育科研部门。定期邀请教育科研的专家来校讲座指导,根据学校的研究重点,让专家定期面授,实地课题解剖分析,充分发挥专家智力资源,实施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国内外科研动态、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认识能力。
14、尝试教师科研行为基本模式的构建。实施“研摩范式——初步尝试——个人 体验—— 集中反馈”,以此引导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对教育科研的操作有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学校根据反馈定期对教师的实践活动进行调控,丰富教师对教育科研实践的整体认识。
15、加强教育科研成果和人物事迹的宣传。每年精心刊出校刊《管理与科研》,及时展示教育教学的反思、体会、经验和成果,宣传教育科研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每学期刊出学校宣传橱窗,着力教育科研的宣传,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浓厚氛围。
16、实施名优教师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以学校名优教师年度评选和考核为平台,将名优教师的科研评价纳入年度评选和考核中,以评带促,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促进名优教师持续发展。
(四)提升教师辅优补差和应试指导的能力与水平。【能力分解】
1、学会试卷双向细目表的编制,能出高水准的试卷、练习,特别是中考模拟试卷,并能够进行高水准的“说卷”;
2、提升中考试卷的解读、分析的能力与水平,并能将教学重点、难点和中考考点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或复习教学之中;
3、具备有效培养学习兴趣、良好习惯的能力和水平,具备开展学法指导的较高能力与水平,具备较高水平的解题指导能力和应试指导水平;
4、提升因材施教的能力与水平,具备较高水准的竞赛辅导的策略和能力,具备有效帮教辅导后30%学困生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举措】
1、提升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升教师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与有效达成的能力和水平,倡导学会中考出卷的双向细目表的编制,能出高水准的试卷、练习,特别是中考模拟试卷,并能够进行高水准的“说卷”,提升教师出卷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组建学科中考试卷研究行动小组,强化中考试卷考点的分析、整理和归类,以及预测和把握中考出卷的趋势和变化,加强中考试题的评析及理答指导策略研究;研究分析中考考点、中考复习知识点在中考复习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的新思路、新策略。
3、调查、分析和整理尖子生在学科学习突破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点,研究制定尖子生辅优的有效“套餐”和“药方”,包括练习研制、解题能力培养、应试策略、学法指导、学科思想指导等,总结一套系列化的辅优策略,提升教师辅优的能力和水平。
4、利用学科教研组课例研究、备课组集体备课等平台,开展以中考复习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例研究和实践活动,包括中考考点、知识点落实,综合题型知识点的联系整合,规范解题与解题策略研究等。
5、组建学科竞赛辅导研究行动小组,针对数学、科学、作文和英语竞赛,特别是 省市数学、科学竞赛试卷,定期研究各类竞赛试卷的考点、知识点及其综合运用,组织优秀学生开展学科竞赛辅导的实践与研究,着力提升教师学科竞赛的指导能力。
6、教师学习、整理、借鉴并掌握先进实用的各类学习方法,具备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方法的能力。特别帮助重视学生错题订正,帮助学生树立改正错题的意识,帮助学生用好“记错本”,并面批每一位学生改过的错题。
7、教师具有帮助学生树立错题纠错的“五问三思”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五问”:“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如何想到的,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一题多变看看怎么样等针对错题”,“三思”:“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符合什么条件,错误的答案才能变成正确的答案”。
8、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兴趣等,分析研究新时期学生课堂学习和课余生活的状况,探索学生两级分化的内在原因,提升针对后30%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态度、兴趣、习惯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提升夯实后30%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能力,探索新时期后30%学生补差的新思路、新举措。
9、着力提升音体美劳科技信息技术等竞赛辅导的能力和水平,以竞赛辅导和兴趣小组活动为研究实践的平台,探索以竞赛辅导为主要形式,以提升竞赛获奖层次、打造素质教育品牌为主要目标的竞赛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断积累竞赛辅导的经验,着力提升教师竞赛水平。
10、加强教师精心编制分层作业与作业反馈讲评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练习,并针对作业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开展针对性的作业纠错讲评;教师具备指导组建学习小组,开展有效的“生生互动、结对帮教”的能力和水平。
(五)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力及德育能力和水平。【能力分解】
1、培养教师具备处理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能力;
2、具备走近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能力;
3、具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的能力和水平;
4、具备有效帮教转化“行为偏差生”的能力;
5、具备有效疏导解困“心理问题学生”的能力;
6、具备构建先进的班队文化、学科课堂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发展举措】
德育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的影响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
1、建立学习、研修、交流、反思等平台,培养德育工作者三个观念: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法治教的执教观、以德育人的德育观;强化三种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培养三种精神: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2、建立暑期师德研训平台。以每年度暑期师德培训为平台,通过讲座、学习、反思和考核,强化师德规范的落实和执行,培养教师具有德高身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素养,以个人品质、境界、道德水准等提升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能力。
3、开展主题化的暑期师德论坛,邀请德高身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举行演讲,共享育人的先进理念、实用经验和有效策略;以德育创新沙龙为平台,组织邀请有关教师谈谈身边师德楷模的感人事迹,树立榜样和典型,营造育人氛围。
4、举行德育典型案例评选。以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者学科教师,开展以行为偏差生、心理问题生或学困生的帮教辅导,以行为规范教育、学风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设计、师生关系构建、生生互动学习等主题的德育典型案例评选,或学科德育教学案例评选。
5、以年级组或政教处为单位,利用班主任会议时间,组织班主任开展主题化的经验研讨,如行为偏差生、心理问题生或学困生的帮教辅导、行为规范教育、学风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设计、师生关系构建、生生互动学习、班干部培养等主题。
6、重视班级三年建设规划研制并优秀班级建设规划的评选,举办主题班会课教学方案设计评选,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优质课切磋、评选或观摩活动,以主题班会设计与实践为着力点,着力提升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和水平。
7、研制和开设班主任校本研修课程,设置班主任工作常规、典型案例评析和研究、学生发展观重构和班主任形象转换、师生沟通技巧、主题班会设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组织班主任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8、举办班主任德育经典著作读书征文活动或论坛沙龙,邀请市内外专家教授和优秀班主任来校讲座辅导,在不断学习、反思中借鉴先进经验,开拓德育新思路,创新德育新举措,着力提升育人水平和能力。
9、有计划地有梯队地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进修。推荐班主任参加国家班主任远程教育培训和市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组织班主任参加杭师大班主任网络培训,着力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理论素养、育人先进理念德育和举措,学习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提升有效疏导解困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10、建立年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援助机制,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帮教活动,以老带新,以骨干带新手,传授德育经验和有效策略,或为年轻班主任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或策略,实现共同发展。
11、设立育人微型课题(问题解决),开展诸如行为偏差生、心理问题生或学困生的帮教辅导、行为规范教育、学风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设计、师生关系构建、生生互动学习、班干部培养等德育课题研究,切实提升教师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12、强化学习、研讨、反思,树立尊重、民主、平等、服务意识,以案例剖析、反思等为策略,培养教师具备处理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能力,以提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人格魅力的影响力。
13、开展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兴趣爱好、习惯学法、教育教学需求等为主要内容的调查研究,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座谈、沙龙活动、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以及利用好家校通等先进快捷的沟通渠道,着力提升走近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能力,并以此作为实施因材施教的第一手信息或材料,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4、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案例评选或论坛活动,将学科德育渗透作为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使教师具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的能力和水平。
15、树立和强化针对学生的激励发展、诊断改进的评价意识,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倡导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实施德育12+1系列评价,开展文明生、学习标兵等评选,探究、尝试学生学习过程性、诊断性的日常学习评价,充分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推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提升教师选择、借鉴和运用评价先进评价策略的能力和水平。
16、提升教师构建先进的班级文化、学科课堂文化的能力和水平。以打造“一班一品”为突破口,以构建良好的班风学风为着力点,推进班级文化的构建;以师生关系构建、学习态度习惯兴趣培养、学法指导、课堂评价为内容着力点,推进学科课堂文化的构建。
17、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挖掘和整合校本德育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德育主体化、活动化、生活化、系列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使教师在教育中更具个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8、建立班主任聘用、发展性评价考核、教师师德考核和学生最满意教师评选的有效机制,完善有效的班主任评价体系和表彰制度,通过班主任业务考核措施,提升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和水平,促进班主任的快速成长;宣传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德育名师,营造全员育人的文化氛围。
余杭区乔司镇中学
二0一0年六月
第二篇:乔司镇网组片工作小结
乔司镇“网、组、片”工作情况小结
为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结合乔司镇实际,乔司镇党委决定自2010年1月起在全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自“网组片”工作部署开展以来,“网格”织成了一张覆盖全镇、遍及每家每户的“大网”,使全镇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服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穷活力。现将今年我镇“网组片”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组织保障,加强领导。
按照区委有关文件要求,乔司镇认真研究并出台了《关于乔司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为切实加强领导,乔司镇成立了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镇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各村(社区)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组,由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组长。
1月下旬召开了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机关全体成员参加的动员大会,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域统筹、上下联动、网格覆盖、分片定责、组团服务”为主要内容,努力在全镇构建以居(农)民户为基点,以基层党组织为龙头、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全体党员为骨干,覆盖辖区全体人民群众的民情联系机制。
二、构建网络,全面覆盖。
根据“划片管理、责任包干、党员示范”的目标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党员、(农)居民户等基本情况。根据村(社区)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建立了“机关干部联系村(社区)、村(社区)干部联系片组、社区党员联系居民户”的三级网络覆盖机制,为全面开展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打好基础。根据调查结果,全镇13个村(社区)共划分为58个片区、172个组,共有732名民情联系员联系10197户,其中重点户626户。同时下派91名机关干部进行联系片组工作,并由村(社区)班子成员担任各片片长,分管片区内的组。每个片以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员骨干为主要负责人,每个组由7-10个联系员组成服务团队,片组内党员以1+X的模式开展分户联系服务。截止目前,已发放民情联系卡10200余张,确保联系服务机制覆盖全镇所有农(居)民户。
三、完善方法,提升服务。
根据“网组片”工作要求和服务特点,实行“161”工作机制。即构建一个民情联系工作网络,采取六项工作措施(建立一个民情联系接待室,设立一个“民情联系箱”,公开一条民情服务热线,发放一张民情联系服务卡,开展每周一次的民情分析会,记好一本民情联系台帐),建立一套民情联系机制。努力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求,必有所为;民有所忧,必有所谋。
坚持分类管理、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原则,建立民情分类走访联系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及时反映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十个必报”制度。截至目前,全镇各片区累计走访农户67949户次,召开片组例会902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1人,发现问题2903个,解决问题2037个,受惠群众14150人。
基本制度得到完善的同时,各村(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在“161”基本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工作方法,拓宽联系渠道,完善服务质量。在建立民情联系接待室、发放服务联系卡、设立民情联系箱、公布民情服务工作热线等措施的基础上,部分村(社区)还增设村级网站留言板、QQ平台、村级报刊、村民小组宣传公开栏、民情联系手册、百姓档案、数字兴农等措施,增强党群互动,提高联系成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工作交督办制度,使问题反映后及时得到反馈和落实,以确保问题件件有着落。
四、注重结合,形成特色。
(一)结合党员争先创优活动。
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网组片”工作。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明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强化党员为人民更好服务的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党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
(二)结合综治维稳工作。
近年来,随着乔司镇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计划生育、文教卫生、劳资纠纷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并逐步影响到全镇综治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镇党委政府和镇综治委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如何挖掘创新,改变管理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并将“网格化管理”的思路逐步运用到综治工作中。通过组建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管理方式,整合现有资源规范人员队伍,建立巡查队员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措施,将综治、维稳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以逐户走访,传达政策,摸清民情,强化信息收集,对重点人、重点事开展排摸,做到不留死角、不遗漏洞,出色世博会安保工作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三)结合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来,随着乔司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镇重点项目数量多、范围广、涉及群众利益多。我镇党委政府以“网组片”活动为载体,围绕重点项目推进,在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建设”的活动。通过及时了解民情、反映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了项目推进的整体进程,并加强了对项目推进的指导督查。镇班子成员带头做好对各自联系的重点项目的检查工作,广泛宣传、深入推进,对进展薄弱的项目采取倒排时间的方式,通过各责任主体之间争比“抓施工、抓进度、抓额度”的办法,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每月发布“网组片”工作简报,张贴于党务公开栏;并向各村(社区)网络发放,将“网组片”工作开展效果及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宣传,让大家知情、了解、从而支持配合,并积极地参与进来。
(二)利用党员学习、小组长、代表会议等机会,进一步宣传网组片工作,发挥党员和小组长、骨干力量的作用,通过口口相传,扩大知晓范围,作好解释工作,为串门入户争取了群众最大范围的支持和互动,为“网组片”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网组片”工作不仅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党员代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也为改善民生拓宽了途径,为提高为民服务创新了思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第三篇:澄海实验高级中学提升办学水平实施方案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提升办学水平实施方案
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坐落于美丽的韩江之滨,花果山下,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表彰绿色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10年6月,学校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学校以“正心博学”为校训,以“以人为本,绿色教育,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努力打造“绿色教育,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特色品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特制定我校提升办学水平实施方案。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已有发展基础
1、办学历程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94年澄海师范学校,2002年转制为普通高中后,即确立了“高起点、专业化、重质量、有特色”的发展思路,九年来,学校风雨兼程,抓住发展机遇,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
学校以“身心两健,德艺双馨,持续发展”为德育理念,成功构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努力打造“绿色教育,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特色品牌。学校坚持“有效教学,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根本,以常规打基础,以课改创特色,以质量求发展。狠抓学风、教风建设,着力开展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学几年来,学校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取好成绩;所承担的国、省、市立项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高考成绩稳步提高,初步形成“文化学科培育优势,艺术体育渐显特色”的良好局面;今年高考取得新突破,有四位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2、占地与建筑面积
学校占地82004平方米,建筑面积46718平方米。她依山临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秀丽安谧。
3、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79人,其中有大学本科学历177人,有高级教师34人,中级教师70人,教师合格率99%。全体教师对本校的地位和我区教育发展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拼搏,勇于争先。近几年来,学校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进取精神、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师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4、设施设备
我校配置符合省规定标准的实验室10个、专用室 6个等教学设施。有40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直道的塑胶田径场1个,1137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1个,独立的标准篮球场6个,排球场3个和羽毛球场5个,乒乓球室1个, 乒乓球场1个,台球室1个。1500平方米艺术楼1座,钢琴房26个。建有1000兆主干校园网,所有的教室、电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平台或实物投影,目前我校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平台共有66个,各种用途电脑共592台。
5、图书资料
我校有图书馆一座,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学生阅览室1个,教师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电子图书15万册,有藏书室4个,藏书96871册,各种参考书、工具书536种,有报刊杂志192种。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教学班52个,学生3300多名,教职工214人,两年后班级数将达60个,学生人数超过3600人。目前,生均教学、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仍低于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运动场地、学生宿舍、行政办公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功能室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宿舍床位紧缺;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数量不够。这些问题仅靠学校自身无法解决,需要上级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一并解决。
2.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随着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情况。我校办学历史不长,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化,近年扩大了招生规模,大批新教师走上教育岗位。这样,为满足教学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及培养体系,逐步形成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学科名师和教育专家培育通道。
3.总结提炼,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作为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但要在教育现代化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而且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如何把学校 “做特”,挖掘优势项目,延伸特长档次,提升学校实力,进一步强化和突显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打造学校品牌,仍要继续努力。
二、项目实施目标和主要内容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上级政府建设教育强市以及优质高效发展高中教育的要求,结合广东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反馈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完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动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切实提升办学水平,总结学校特色文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强人才培养、全力打造汕头教育高地,共创幸福汕头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一)完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
1、继续改建扩建校舍,适应规模发展需要。投入资金约1700万元,拆除两层老食堂,建设7600多平方的包括有26间实验室、仪器室,8间行政办公室,5间会议厅、多功能报告厅、校史室等功能的六层教学综合楼;投入资金约300万元,在校区西北角建设约2000平方的教工食堂综合楼,解决因学生增加而造成食堂拥挤的问题,改善了教师的在校生活条件;准备投入资金约300万元,在原科学楼续建位置建约2000平方的图书馆并把原科学楼改为艺术楼。
2、完善教学配套设备,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投入70多万元,增建两间电脑室,为信息课教学及英语听说训练考试提供硬件支持和保障;投入约30万元,增建多媒体教学平台,满足扩班的教学需要;投入约20万元,改建高考监控系统,保证与省互联互通;投入103万元,建设学生宿舍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使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投入约200万元,改造学校供电系统和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用电设施,同时为全部学生宿舍装配空调;准备投入约60万元,增购图书并充实完善理化生教学仪器设备,建设独立的物理、化学探究实验室各1个,以满足学生探究实验的需要。
(二)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教师成长培育通道
根据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专家组关于“学校要进一步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青年教师和名师成长,建设品牌学科,深入开展校本研训,探索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策略,不断充实、丰富办学特色的内涵” 的反馈意见,切实落实督导整改措施,大力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在2010—2011学开展“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及培养体系,逐步形成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学科名师和教育专家培育通道。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化成长制度及培养提升长效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名师、学科带头人培育、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
2.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建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职业归属感相结合的教师综合评价机制。
(三)继承创新发展,擦亮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1.学校转制至今已近10年,有着纯粹优良的教风学风,办学成绩斐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于2010年6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准备迎接终期验收工作。要发扬成绩,深入贯彻落实办学理念,继续丰富“绿色教育”内涵,围绕教育核心价值,建章立制,进一步细化微观管理,优化教育教学行为。
2、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在绿色校园文化、绿色行动、绿色心理等方面强化绿色育人功能,做强绿色德育特色,铸造学校特有的教育品牌。
3.在继承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构建多样化、特色化校本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擦亮特色品牌,形成特长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加强艺术科教学教研管理,丰富校园艺术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进一步探索我校体艺类学生培养的机制、方法,建设体艺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强“汕头市艺术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开展扎实开展艺术教育科研实验,发挥实验基地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
(2)完成省级课题《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中课程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工作,总结提炼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汲取民族优秀文化营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3)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的研究》研究成果,举行“有效教学”开放交流活动,将重点对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进行探讨。
三、项目实施进程安排
(一)项目一:完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
负责人:林洽仲
参与人员:总务处各位主任及后勤工作人员
实施计划:
①2011年7月~2012年7月,完成新建教学综合楼和教工食堂综合楼。②2012年10月前,将原科学楼改造成图书馆、艺术楼。
③2011年7月前完成新增电脑室、多媒体教学平台、高考监控系统省互联互通、建设学生宿舍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学校供电系统和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用电设施改造及学生宿舍装配空调的建设。
④2012年10月前,完成独立的物理、化学探究实验室建设及增购图书充实完善理化生教学仪器设工作。
(二)项目二: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教师成长培育通道
负责人:许守武
参与人员:教务处各位主任及各学科教研组长
实施计划:
①2011年7月~2011年9月,落实“教师素质提高年”方案,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②2011年9月~2011年11月,对我校教师进行分类调研,分析教师结构情况,修订“名师工程”建设方案,进一步健全教师综合评价制度。
③2011年9月~2012年7月,开展校本研训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青年教师和名师成长。
(三)项目三:继承创新发展,擦亮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负责人:侯庆生
参与人员:各位副校长、各处主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
实施计划:
①2011年7月~2011年10月,开展课程开发研究,完成《潮汕地区“非物
质文化遗产”引进高中课程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结题评审工作;
②2011年10月~2011年10月,举行区域“有效教学”研讨活动,推广国家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③2011年9月~2012年7月,加强“汕头市艺术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建设,进一步探索我校体艺类学生培养的机制、方法。
④2011年9月1日~2012年7月,深化绿色校园文化、绿色行动、绿色心理工作,总结提炼学校绿色德育特色,举行区域“绿色德育”开放展示及研讨活动。
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2011年7月
第四篇:马路镇中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实施方案
马路镇中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2011年4月25日由教代会通过)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称评定的积极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切实搞好我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职称评定的政策以及职称评审积分办法,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完善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紧密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创新评价机制,强化政策导向,突出实绩与能力,完善评审标准,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职称评审工作,成立学校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唐汝党
副组长:王健仇盘石
成员: 韩小华邓献春熊卫军邓铁乔龚赛云邓小岩邓祝兰
(参评者不担任领导成员,根据情况由九人担任)
三、申报评审原则
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德才兼备,注重实绩,不论资排辈,从严把关的原则。
四、实施程序
1、制定方案,通过方案。学校在职评之前,依据县市制定的评审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评审程序开展职评工作。
2、宣传发动,个人申报。学校将召开教师会,学习相关文件,广泛宣传,对符合任职条件的教师进行摸底,由教师个人向学校考评小组申报,并交验有关材料,进行自评。
3、评审小组通过审核申报人职评材料初步确定参评对象,对参评对象量化积分,将积分情况张榜公布,听取各方意见。
4.校评审小组对申报人员材料进行复查排序,按县局给定名额确定推荐人选,并予以公示。
5、协助被推荐人员收集整理评审材料,按时上报。
6、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学校评审小组要把职称评定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好,对在职评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个人,将依据县局文件精神,作出相应处理。
五、时间安排
1、依据市县文件精神召开会议,安排职称评审工作;
2、对所有申报人员量化积分,并将情况予以公布一周;
3、将推荐人选的情况公示一周以上;
4、按规定的时间上报评审材料。
第五篇:小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方案
XX小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评与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检查调研的通知》(粤教体办函[2018]81号)和《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揭市教[2018]140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依据《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揭市教[2018]140号)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现代目标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全校各方参与的学生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全校各方共同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2018——2020年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方针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行动举措
(一)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的早操,每天上午安排一次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逐步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要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选项课和训练队),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至少学会一项体育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导处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
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5、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
(二)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
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
1、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 月至 10月,结合体育课考核与体育活动课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常态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1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四)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
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学校将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小学以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为主。
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 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式,对制约本校体育卫生和学生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开展攻关,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学校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体育健康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督促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育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开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三)深入调查研究。
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作为我校教育研 究的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 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 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四)开展宣传活动。
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五)加强督导评估。
学校将对各项实施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达到指标要求的班级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典型引导,带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全面展开。
XX小学
2018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