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克州中小学教师践行现代文化行为准则
克州中小学教师践行现代文化行为准则
爱党爱国爱家乡
政策法律记心间 坚持五观四认同
牢记三个离不开 民族团结要争先
忠诚教育矢坚持
以校为家乐奉献
援疆干部为榜样
立足课堂抓特色
突出德育重中重
管理学生严与慈
衣着得体举止端
不戴围巾不戴帽
新疆效率我践行
助推经济创辉煌
同事交往尊礼俗 新疆精神着力扬 廉洁从教不谋私 终身学习理念融 教学质量不放松 培育四有好学生 家校互通成制度 奇装异服不相宜 不化浓妆不蓄胡 紧贴发展育人才 携手共建幸福州
第二篇:克州2011年秋季文化科技卫生
克州2011年秋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服务
启动仪式在在库兰萨日克乡隆重举行
(郭晋)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克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月13日,由克州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统一组织协调州、县40个部门、单位开展的2011年秋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示范活动在库兰萨日克乡举行。县委副书记张金枝,参加活动并作讲话。她指出,此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农村突出问题,提高农民素质、满足农民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州党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州教育、卫生、科技、司法等19个部门、单位开设了咨询服务台,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卫生、法律等多项服务。
启动仪式现场,农业、农机、畜牧、卫生、计生、统战、民宗、群众团体等单位、部门以悬挂横幅、设立宣传台、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图书、宣传品展示、向农牧民群众宣传科技、农业、教育、卫生等科普知识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法律咨询服务点”、“计划生育服务点”、“医疗义诊服务队”、“宗教事务条例宣传队”、“广播电视‘三下乡’宣传服务队”等字样的横幅格外醒目。各个服务台前人声鼎沸,农牧民群众纷纷前来询问致富信息、农技科技、医疗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耐心地向群众宣传涉农涉牧政策,讲解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一边忙着免费发放医疗品和宣传册(单),受到农牧民的热烈欢迎。克州歌舞团准备的精彩文艺演出吸引了库兰萨日克乡各村的农牧民达1000余人,精彩的歌舞表演赢得在场群众热烈的掌声。
据统计,整个活动共发放农牧业科学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法律法规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民族宗教政策、文物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外出妇女劳动力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图册、图书、宣传单等),悬挂横幅20余条,发放免费药品价值2500余元,义诊100余人,共有1000余名群众受益。
第三篇:克州“现代文化与青年同行——移动杯”青年教师足球联谊赛隆重开幕
克州“现代文化与青年同行——移动杯”青年教师足球联谊赛隆重开幕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和第29个教师节之际,为提高克州青年教师的身体素质,增强各学校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展现当代教师青春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教职工的课余文化生活。州团委、州教育局、州文体局以及中国移动公司克州分公司联合举办了克州‚现代文化与青年同行——移动杯‛州市两级学校青年教师9人制足球联谊比赛。州一中、州二中、市二中等11支队伍参加此次足球比赛。
9月17日上午,足球联谊赛在阿图什市一中足球场隆重开幕。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崔劲松、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教育督导室主任贾成礼、州教育局副局长滕洪涛、州文体局副局长艾尼瓦尔、移动公司克州分公司副总钟波、市一中党委书记许丛玉出席了本次活动。开幕式由克州团委副书记库尔班江〃买买提主持。
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身着蓝色球衣的阿湖中学代表队和身着红色球衣的市二小代表队开始了激烈的比赛。队友们个个身手敏捷,毫不示弱,紧跟、围堵、铲球,比赛变得紧张而刺激。第一场比赛最终以阿湖中学代表队3:0大胜市二小代表队结束。‚我们为这场比赛做了充分准备,希望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除了比赛之外,还能和其他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不仅娱乐了我们身心、,更把足球运动所需的‘团结、自信、拼搏’精神带到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阿湖中学的参赛老师木合塔尔江〃卡米力如是说。
第四篇:克州一中音乐教师个人成长规划
克州一中2017-2018学年
个人成长规划
当今,新课程、新课标、教育现代化等关于教育改革的新名词不绝于耳。随着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既要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具有丰富音乐知识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拥有发展的意识和满足课程改革的专业技能。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水平进一步发展。成为学生喜爱的音乐教师,依据个人实际制定了个人自我研修计划。
(一)成长计划
1、第一阶段: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1)加强师德修养,坚定做终身学习者的信念。
(2)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加强业务学习,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正确贯彻教学原则和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注意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每学年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4)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第二阶段:努力成为一名学校骨干教师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师德好,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端正,能承担校内的教育教学研究任务。
(2)个人角色发生转变,要完成从传道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3)按照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要把有益的经验提升为理论。
(4)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自己各方面能力符合做骨干教师的要求。
(二)专业研修途径
1、在培训中成长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我要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努力向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特别是认真学习优秀教师在课堂中语言的运用,关注他们的激励性评语。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2、在读书中成长
读书是实现教师自我“充电”的最佳途径。读书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音乐教师创造的灵感。我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多读书,读好书,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更应该要读书,汲取书籍的乳汁,积淀文化内涵。新学年又开始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①、树立“以书为友”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恰当结合,努力提高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素质。
②、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火力的小学教师。
③、通过读书活动让自己能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④、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⑤、读书选择。积极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制定好学习计划。《2013版音乐课程标准》《音乐与鉴赏》《戏曲唱腔赏析》。⑥、避免形式主义,走过程,紧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注重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作为教师教育生活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始终如一;将阅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习成效;将专业阅读和多元化阅读统一起来,注重提高综合素养。
⑦、经常积极主动参与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专题讨论会等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之间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让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研讨的氛围。
⑧、促进深刻反思。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反思等。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等活动,及时消化,及时反思,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智慧,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3、在反思中成长
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成长,为此我想反思应陪伴我每一天。坚持写教学后记反思,在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及反思。经常上网查找相关音乐教学录像,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愿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在实践中成长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机会上好公开课,给自己展示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
5、在总结中成长
争取每学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理清得失,每学年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叙事。
(三)发展措施及策略
(1)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2)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阵地,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根据音乐课特点做到:
1、备课:了解教材内容、编排体例和编者意图,从音乐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感情三方面确定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课后要进行教学效果自我剖析,小结得失,做好音乐课的技能准备,包括范唱、范奏、伴奏、指挥等。
2、上课:要遵循本学科的特点,把握音乐艺术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美的熏陶。
3、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舞蹈队、少先队鼓号队,多方面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3)积极参加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利用网络的优势,多给学生一些音乐的营养。
总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面对新课改,我时刻告诫自己追求卓越,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2017.9.1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文化解读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文化解读》
中国教师,2005,(11).文/刘平
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认识。如:有从“经济人”的角度分析,认为教师流动与经济利益相关,是一种趋利性流动;有从教师市场的角度分析,认为教师流动是教师市场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是竞争性流动;有从人事制度的角度分析,认为教师流动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制度性流动;有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认为教师流动是学校管理失衡的重要信号,是自由性流动。这些分析从外部因素入手,丰富了人们对教师流动的认识,但还没有深入到教师流动的内部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事实上,教师的学校文化生存状况与教师的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个体的文化认同和主体的文化归属感是影响教师流动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教师外流,还是教师回流,某种程度上是教师遭遇学校文化生存困境而进行抉择的行为。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命脉,也是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学校文化具体表现为学校多数成员在学校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与态度。从性质上讲,学校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形态,它对师生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功能上讲,学校文化存在着“文化场”与“文化力”,它具有陶冶情操和凝聚力量的作用。在学校生活中,学校多数成员具有比较一致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体现出相对一致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判断,如对“好教师”、“好领导”应该是什么样子,大家基本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教师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态度与价值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教师文化,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如果教师个体不能适应一所学校的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教师文化,就会在学校文化认同上产生困难,往往导致缺乏文化归属感,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维持现状呆下去,还是另谋出路,许多教师都选择了后者。
据2004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统计,2003年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6%,因学校工作因素辞职的教师占全体流动教师的23%,其中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达87.3%。在工作因素中,有将近一半涉及到学校文化认同因素,其中一些工作业绩比较优秀的教师选择辞职,并不是工作待遇不理想,而是对学校文化尤其教师文化中的消极文化不适应。消极文化就是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在看待教师群体中的出类拔萃的教师的时候,许多人觉得他扎眼、另类,往往采取孤立、排斥、对抗的方式来对待他形成消极文化的原因,主要是在学校长期发展中,教师群体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工作形成消极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形成了“凑合过”的习惯和态度普遍认为这所学校“是个‘凑合过的地方”“、任何教师做出努力都是没用的”“、与其出类拔萃,不如随波逐流”。生活在这种消极文化中,一些教师倍感压抑、失落和彷徨,对学校发展远景和个体前途产生迷茫和困惑,不能认同这种行为方式与态度产生个体的文化认同危机,被迫选择了主动流出这条路。
在教师流动过程中,许多教师选择从西部向东部、从乡镇到城市从薄弱校到重点校,从待遇低的学校到待遇高的学校,这是当前教师流动中的普遍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教师回流现象,即流出的教师又重新回到原来学校,究其原因并不是新学校待遇差,教育教学环境不理想,而是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学校的文化。
我们知道,学校文化与所处区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特质的区域差
异直接影响了学校文化的具体形式。譬如城市与乡村中小学之间在管理模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就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同时,不同学校在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学校文化传统,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校风、校貌等方面,这是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教师流动实质是对具有不同地域性、历史性的学校文化的选择。
在新的学校情境中,他们要适应与原来学校文化存在区域性与历史性差异的新的学校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对新学校的管理模式、风格的适应,既适应学校管理文化,同时还要适应新学校的价值观、行为模式,迅速融入到新教师群体当中,认同学校群体文化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只有如此,才能顺利被新学校的文化尤其是教师文化吸纳、同化。事实上,对教师而言,马上熟悉新学校的业务并没有多大困难,困难的是认同新学校的文化。有些教师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学校的管理与组织文化,导致在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上遇到了困难。一方面他们受到新学校文化的排斥,心理上产生被边缘化的感受,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自身也对新学校文化产生拒斥,出现文化认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教师被迫采取重新流动的策略,或选择新的学校,或回到原来的学校。
总之,通过文化视野透视教师流动问题,关注教师的文化认同与适应问题,无论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还是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的流出和回流,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学校文化适应问题存在关系。作为教师个体,在决定职业流动时,要考虑到对新学校的文化适应问题,在新的学校文化中工作时,要主动、积极调整和适应新的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吸纳优秀教师,建设优秀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要加强学校的管理文化与组织文化建设,形成民主、开放、合作、团结的学校文化,构筑教师的文化家园,使新教师在新的学校文化中找到“家”的感觉,为他们安居乐业提供扎实的学校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