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
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
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
**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
(2006年10月)近年来,我们**县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事业站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构建全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全面转变工作职能,竭力服务“三农”发展,取得可喜的进展。到目前为止,以“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完善村屯”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仅理顺了体制,健全了机制,而且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工作成效十分显著。我们的作法是:
一、主动探索,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突破口 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后,各站所普遍存在体制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人浮于事、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把原来的农技推广站并入农业中心,极大地削弱了农技推广工作。一是农技推广体系残破不堪,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农技推广体系的状况,可以说是,“网破、线断、人散”。所谓“网破”,就是县、乡、村、屯的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已不复存在,机构只有县、乡两级,不能有效覆盖全县;“线断”,是指村屯出现断档,农技服务工作不能延伸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人散”,是指大部分原来的农技推广队伍不稳,人员流失。机构改革后,我县10个农村乡镇中,8个乡镇都只有一名农技专业人员在岗,另外两个乡镇则没有专人抓。二是农业灾害频发的严重后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盲目施用化肥,加之对各种病虫害缺乏
有效的监控和预测,多种病虫害极易大面积发生。去年我县就发生了严重的水稻稻瘟病和大豆菌核病,由于农技服务力量弱化,防灾减灾措施无法落实到位,损失十分惨重。三是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科技、用科技,科学种田致富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农技推广体系断层,使农民与科技人员的联系缺失,农民群众渴望获得高水平农业科技服务的愿望难以实现。面对这种形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领包乡镇县领导,深入乡村进行了全面调研,并组织相关同志到辽宁省辽阳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和学习大家一致感到,必须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为此,我们确定了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入手,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趟路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
讨论修改,形成了改革方案,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今年年初,就扎实启动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
二、改管并举,在完善新的农技推广体系中探索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新途径 实践中,我们积极研究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运行规律,集中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上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摸索经验,为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积累经验。
1、改革体制,建立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一是优化县级。把县农科所并入县农技推广中心,重新明确工作职能,撤销原来分工过细的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新组建了测试中心、植保站、科研所和综合办。二是强化区域。根据行政区划和农产品区域分布,跨乡镇组建了上集、阁山、靠山三个区域中心站,分别重点研究推广水稻、大豆和瓜菜生产适用技术。从县推广中心择优选派12人,从原来各乡镇的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选聘15人,到三个区域中心站
工作。三是取消乡级。就是把乡镇农业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归属区域中心站。四是完善村屯。根据屯型大小,在每个屯选定2—3户科技示范户,每个村都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分别设会长1人。全县现成立农技推广协会76个,选定科技示范户307户。
2、创新机制,保证改革不流于形式。好体制必须有好机制才能健康运行。因此,工作中,我们在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机制。一是死编活人。对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各区域中心站的编制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以利于人员的补充和合理流动。二是竞聘上岗。县乡村屯四级农技推广人员均按照既定工作方案,经过严格选聘上岗。县中心核定编制37个,41人参加竞聘。对此,我们采取外地出题,封闭考试,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纪检委、人事局全程监控把关的办法,确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落聘的4人待岗,只发基本工资,三年内单位有空
岗,允许其参与竞岗,未能重新上岗者三年后交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三个区域中心站选聘的27人,也采取了类似的办法。对各乡镇落聘的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由乡镇政府安排其它工作,取消其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各屯科技示范户的选定,通过本人申请、群众举荐、村委会筛选、区域中心站考核的办法,层层把关产生。村科技推广协会会长,则由全体科技示范户选举产生。三是工资活发。对县乡村屯四级科技推广人员,我们都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办法。把工作完成情况与其12全文查看
第二篇: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
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
**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
(2006年10月)近年来,我们**县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事业站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构建全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全面转变工作职能,竭力服务“三农”发展,取得可喜的进展。到目前为止,以“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完善村屯”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仅理顺了体制,健全了机制,而且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工作成效十分显著。我们的作法是:
一、主动探索,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突破口
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后,各站所普遍存在体制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人浮于事、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把原来的农技推广站并入农业中心,极大地削弱了农技推广工作。一是农技推广体系残破不堪,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农技推广体系的状况,可以说是,“网破、线断、人散”。所谓“网破”,就是县、乡、村、屯的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已不复存在,机构只有县、乡两级,不能有效覆盖全县;“线断”,是指村屯出现断档,农技服务工作不能延伸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人散”,是指大部分原来的农技推广队伍不稳,人员流失。机构改革后,我县10个农村乡镇中,8个乡镇都只有一名农技专业人员在岗,另外两个乡镇则没有专人抓。二是农业灾害频发的严重后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盲目施用化肥,加之对各种病虫害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预测,多种病虫害极易大面积发生。去年我县就发生了严重的水稻稻瘟病和大豆菌核病,由于农技服务力量弱化,防灾减灾措施无法落实到位,损失十分惨重。三是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科技、用科技,科学种田致富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农技推广体系断层,使农民与科技人员的联系缺失,农民群众渴望获得高水平农业科技服务的愿望难以实现。面对这种形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领包乡镇县领导,深入乡村进行了全面调研,并组织相关同志到辽宁省辽阳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和学习大家一致感到,必须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为此,我们确定了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入手,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趟路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改革方案,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今年年初,就扎实启动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
二、改管并举,在完善新的农技推广体系中探索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新途径
实践中,我们积极研究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运行规律,集中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上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摸索经验,为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积累经验。
1、改革体制,建立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一是优化县级。把县农科所并入县农技推广中心,重新明确工作职能,撤销原来分工过细的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新组建了测试中心、植保站、科研所和综合办。二是强化区域。根据行政区划和农产品区域分布,跨乡镇组建了上集、阁山、靠山三个区域中心站,分别重点研究推广水稻、大豆和瓜菜生产适用技术。从县推广中心择优选派12人,从原来各乡镇的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选聘15人,到三个区域中心站工作。三是取消乡级。就是把乡镇农业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归属区域中心站。四是完善村屯。根据屯型大小,在每个屯选定2—3户科技示范户,每个村都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分别设会长1人。全县现成立农技推广协会76个,选定科技示范户307户。
2、创新机制,保证改革不流于形式。好体制必须有好机制才能健康运行。因此,工作中,我们在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机制。一是死编活人。对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各区域中心站的编制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以利于人员的补充和合理流动。二是竞聘上岗。县乡村屯四级农技推广人员均按照既定工作方案,经过严格选聘上岗。县中心核定编制37个,41人参加竞聘。对此,我们采取外地出题,封闭考试,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纪检委、人事局全程监控把关的办法,确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落聘的4人待岗,只发基本工资,三年内单位有空岗,允许其参与竞岗,未能重新上岗者三年后交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三个区域中心站选聘的27人,也采取了类似的办法。对各乡镇落聘的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由乡镇政府安排其它工作,取消其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各屯科技示范户的选定,通过本人申请、群众举荐、村委会筛选、区域中心站考核的办法,层层把关产生。村科技推广协会会长,则由全体科技示范户选举产生。三是工资活发。对县乡村屯四级科技推广人员,我们都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办法。把工作完成情况与其
第三篇: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东风公司作为中国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是推进公司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党建新成效推动公司新发展。
一、抓住精髓,把握重点,深刻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抓住了这一点,就是抓住了根本。
深刻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必须准确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出的我党执政六十年的“六条基本经验”。这“六条基本经验”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深刻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四个考验”。这“四个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由于当前国际环境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再加上执政党自身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就使得中国共产党面临这“四个考验”。这也就是为什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成为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基调。
深刻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必须重点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六大部署”。这“六大部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强调了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使命;发展党内民主,把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又高调强调政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四大要求,与时俱进地反映了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拓宽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途径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各项举措鲜明地体现了活力在基层组织、创造在基层组织、突破也在基层组织的创新理念;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作风建设着眼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更强调“倡廉”预防,把遏制腐败的关口前移,让党员干部不想去腐败,不愿去腐败。把“反腐倡廉”结合起来,体现了极大的创新性。这六大部署中,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始终,在制度安排、体制设计,包括理念培育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性的探索。
我们要充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特别是要重点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六大部署”,认真研究具体措施,扎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把各项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落到基层。
二、立足实践,注重实效,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公司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找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单位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立足实践,注重实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巩固和扩大本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长期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去追求,作为实践真理去坚持,作为行动指南去运用。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一核心目标和“重在取得实效”这一根本目的,认真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回头看”,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学习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今年8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确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快培养造就优秀社会主义企业家,创新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既体现了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又突出了党的十七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建立完善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公司党的建设,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好明年工作结合起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公司实现“三个跨越”目标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要加强对明年宏观经济环境的研究,科学、缜密地制定明年的事业计划,推动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务求实效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公司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为完成明年的工作任务,为实现“三个跨越、一方和谐”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探索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结合起来。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深化党内民主建设;如何开展“四强”党组织、“四优”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化“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如何以完善企业监督机制为保证,有效发挥监督机制的保证作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践行“讲究诚信,崇尚业绩,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等。
三、积极探索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东风公司按照“统一设置、集中领导、区域管理、自主创新”的原则,确立和完善了党组织分层管理模式,成功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两公开,两纳入”实践,按照“党委决定,程序表达,体现主张,依法决策”的原则,明确了合资公司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途径和机制。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积极探索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把企业党组织进一步纳入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是,确立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构建确保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公司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因此,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合资公司要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之中,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绝不能因为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而将党组织游离于公司治理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之外。
要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把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是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与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机结合的有效办法和体制保证。要按照有关规定,把企业党委成员依法推荐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工会组织中的党员负责人可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
要坚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公司在合资条件下促进企业重大问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保证,是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坚持把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决策机制相结合,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董事会、总经理依法用人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使党组织对企业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经营目标和产品战略制定、高管人员任免、员工合法权益维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公司各级党组织还要充分发挥保障监督作用,确保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合资公司依照《公司法》,结合企业实际,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的要求融入党委会、行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办公会等重要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之中。
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探索实现党内民主的方式方法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必须增强民主意识,树立民主精神,切实推进党内民主,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为构建和谐东风提供政治保障。
落实和完善党代表任期制。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扩大党代表任期制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职能作用的有效形式。认真总结推广公司内部试点单位的经验,尽早形成可以在全公司基层党委推广实行的制度和办法,务求抓出成效。改进和完善党代表提名、选举的办法,建立健全组织推荐、自我举荐、党员直选、党委审查的代表选举制度。明确党代表任期内的职责任务和权利,为党代表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条件。开展党代表培训工作,提高党代表参会履职、实行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党委民主决策机制。公司各级党委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坚持和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全委会的作用。班子决策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避免盲目决策、草率决策。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员工代表以及党代表等人才资源的智慧,确保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推行党务公开,畅通党内信息,敞开沟通渠道,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环境,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党代表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以《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关于在各级党组织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为指导,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分解相关流程,对本单位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以及形式等进行细化,切实增强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从而把十七大提出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落到实处。
五、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东风公司作为我们党执政经济基础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科学发展的实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培养学习型员工,把创建学习型企业落到实处。营造学习氛围。
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主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党组织成为广大党员共同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近年来,我们少数党员干部学习力、尤其是持续学习的能力有所下降,与公司日益加速的国际化进程不相适应。我们要进一步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学习融入党员干部自身的工作和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中,使学习成为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成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丰富学习内容。公司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理论作为终身任务,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解决企业科学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广大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完善学习制度。要建立有效的学习考评机制,把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统一起来,把“我要学”的自觉性同“要我学”的规定动作统一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与不学、学好学差一个样的难题,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
六、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四强”党组织、“四优”党员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强东风”党建工程
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后,中组部和国资委将在全国国有企业中部署开展以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四强”就是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四优”就是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研究制定公司争创“四强四优”活动的具体方案,明确活动的内容、方法与载体,明确活动的评价标准与操作流程,明确活动的领导体制与机制。
我们要以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党员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强东风”党建工程,提升党建工作对公司改革与生产经营的贡献度。
在“核心工程”建设方面,我们要善于总结“四好班子”创建工作的经验,紧密结合即将开展的“四强”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入探讨其中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班子建设工作,为建设一支充满激情与梦想的职业化、国际化管理团队而不懈努力。
在“堡垒工程”建设方面,我们要善于总结开展党支部“争先创优”主题竞赛活动经验,紧密结合“四强”党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基础,强化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明确基层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规范基层党支部进行的各类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先锋工程”建设方面,我们要善于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经验,紧密结合“四优”党员创争活动,进一步丰富党员活动的内容和载体,推动党员创新活动、党员岗位竞赛活动、党员优质服务活动、党员承诺制活动、党员联系群众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成为党员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改善的过程,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东风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徐平)
第四篇: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
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
实 施 方 案
(草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包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等单位<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7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职能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主要承担以下公共服务职能:
(一)农技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器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臵;农作物苗情监测,耕地质量及墒情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测;植物检验检疫;农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助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协助处理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二)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畜禽水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动物疫病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臵;畜牧、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优良种畜禽登记,水产苗种生产管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渔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三)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产地环境监管;基地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二、机构设臵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按乡镇设臵。在整合现有乡镇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臵,即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水利管理站、畜牧水产站(动物防疫站)进行重组和调整,综合设臵为“****乡(镇)农林水牧事务中心”,为乡镇直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在乡镇设立或县直部门延伸在乡镇的有关单方面的事业机构一律予以撤销,其服务职能整合划入综合设臵的乡镇事业单位,其行政职能上收至乡镇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对于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分离出去的经营性职能,可由原从事经营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并依法办理企业或社团登记,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完全脱钩,走市场化发展路子。
三、理顺职责
进一步理顺县级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在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切实做好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新进人员招录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编制限额内按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在农业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现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必须经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县域内调动乡镇农技人员,负责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和资产管理。在征得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负责人由乡镇任命;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考核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的党群团关系由乡镇管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必须完成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也要完成乡镇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核定编制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所需人员编制的核定,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总额控制,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在乡镇事业站所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解决;二是适度精简,纳入全县乡镇机构改革的范围,按照乡镇事业站所精简比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县级调剂,根据全县产业布局和工作需要,具体测算确定,并在本区域内调剂;四是履行程序,在乡镇机构改革重新核编工作中统筹安排,按规定程序报批。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专编专用。要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全民合同制工人纳入竞争上岗范围,不得将县级农口部门及其二级单位无编人员纳入改革占据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编制。在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各类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要合理,每个含种植业的农技推广机构配备1名植保技术人员。
五、经费保障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是县政府的基本事权。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实行财政全额供养,县级财政要将人员经费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公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省财政按照农村综合改革的统一政策并参照动物防疫体系经费补助办法,对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经费给予适当补助,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要落实好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按照现有政策解决好参保缴费问题。从事农技推广的公共服务机构编制内人员,按照属地原则,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执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编制外人员(含临聘人员等)统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原来未参保和已参保欠缴的,分别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相应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欠缴部分由县级财政补齐,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缴。已退休人员,按照原办法处理。各县市区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确保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
六、安臵分流人员
按照人员分流安臵政策,采取多种途径妥善安臵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中的富余人员。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要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国家退休人员待遇。对自愿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规定,发给经济补偿。对男年满 55 周岁以上(含 55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以上(含 50 周岁)的农技推广人员,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可提前离岗,享受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工资待遇,工龄连续计算,不占编制,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国家退休人员待遇。对领办或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场)或农业科技经济服务实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下派到村组任职的,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方便,帮助协调办理有关证件和手续,3年内保留原身份,人事关系不变,各项社会保险关系仍按原渠道和原办法办理。3年后,自愿辞去公职的,按国办发„2002‟35号文件办理;愿回原单位的,仍作为原单位职工安排。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和22个乡(镇)乡镇长组成的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本次改革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臵、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具体由县农业局会同编制、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各乡镇政府要及时调查掌握和反映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做好配合工作。编制部门要加强对改革过程中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设臵与编制核定等工作的管理。人事部门要加强人员竞争上岗与分流安臵等工作的指导,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财政部门要努力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推广经费和农技人员应有待遇的落实。
(三)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引导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发扬心系农民、献身农业、服务农村的优良传统,主动投身改革,找准新的定位,争取更大作为。要贯彻公平公正原则,合理制定方案,规范操作程序,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第五篇:关于当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的调查
关于当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的调查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为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湖北省于2005年对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推行“以钱养事”新机制。通过两年的实践,此项改革效果如何?近期,笔者对某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状
该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现有41名干部职工,其中:从专业职称来看,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6人,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人员比例分别为0.12∶0.88;从文化素质来看,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27人,高中学历8人,初中学历2人,人员比例分别为:0.1∶0.65∶0.2∶0.05;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23人,36~49岁17人,50岁以上1人。此外,该服务中心现有退休职工6人,改革后,退休金由区级养老保险机构直接支付。
2005年,镇农技站整体转制为经营实体,全站干部职工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序列。按照“经营职能走向市场,公益服务职能政府采购”的思路,经营职能由转制的民营服务实体依法依规独立支配,公益服务职能由镇政府招标采购,即推行“以钱养事”新机制。具体来讲,主要抓好“五制”: 一是项目预算制。对公益服务项目,镇政府纳入财政预算,区主管局和镇政府联合考评后,将考评结果通报财政所,由财政所按考评结果将服务经费直达服务主体的账户。二是资质认定制。对申请从事公益服务的人员,全区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区主管局颁发资质认定书。拥有资质认定书的人员方可参加公益服务岗位的竞标,没有资质认
定书的人员则不能参加公益服务的竞标。三是项目竞标制。对确立的公益服务项目,由镇政府对拥有公益服务资质的人员公开竞聘,择优聘用服务人员,一年一竞标。四是任务合同制。对农技推广公益服务,镇政府以书面形式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量化,与从事公益服务的人员签订合同,绩效挂钩。财政所先按全年购买金额的60%拨付给服务主体,其余40%按年终考核结果进行结算。五是考评民主制。对公益服务人员的考评,主要是农民说了算,通过组织农民对公益服务人员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直接与其收益挂钩。
通过一年的实践,该镇此项改革取得较好效果,达到了三个“比较满意”。一是政府比较满意。在保证为全镇农民提供公益服务的前提下,改革减轻了镇财政压力。公益服务人员绩效挂钩,干好干坏不一样,农技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明显增强。二是农民比较满意。通过改革,一方面农民需要的公益服务不用自己掏钱了,而是财政出钱,农民受益。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钱向农民提供的各项公益服务必须由农民认可方能生效,公益事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明显改善。三是公益服务人员比较满意。改革之后,多干多得,不干不得,收入较改革之前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公益服务人员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有了较大的自主权。
根据镇政府与从事公益服务主体签订的协议,该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内容为:一是制定本地当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计划,为本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品种定向、栽培管理等技术服务,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制定落实科学具体的防治措施,确保病虫防治、经济损失控制在允许指标之内。
三是组织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全年至少完成两项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任务,对大宗作物开展2~3个新品种试种、推广工作。四是全年开展农技培训不少于15次,完成1000人次的培训任务,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建100个科技示范户。五是开办《农业科技》频道,建立“农技110”服务台,组织“科技大蓬车”开展农技咨询,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田率。六是承办政府交办的其它公益事项。
二、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镇农技推广公益服务实行“以钱养事”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有些是机制上的原因,也有些是农技人员自身原因所致,主要表现为:
1、工作设备亟待添置。近几年来,由于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对基层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乡镇农技部门经费拮据,连从事推广工作最基本的设备都不具备,如:土壤速测仪、天平、显微镜、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使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农技推广手段还停留在“用牙咬、靠眼看、凭经验”的初始阶段,难以适应“一优两高”农业发展需要。
2、农技人员待遇偏低。据调查,镇政府按照“人员竞聘上岗、项目合同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的改革要求,通过“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式,聘请5名具有专业资质的农技人员承担全镇农技推广公益服务。该镇现有61个村,321个组,农业总人口102053人,农业户数23598户,耕地面积118822亩,2005年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18.41万亩,其中:水稻面积7.81万亩,小麦面积
6.67万亩,蔬菜面积2.5万亩,麦冬面积1.43万亩。农技人员人均服务农作物播种面积3.68万亩、服务农户4720户。从农技人员数量及承担的工作量可以看出,现有的农技服务人员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技术指导、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等公益服务。全镇今年农技推广服务费为4万元,每个农技员人平年收入0.8万元,剔除下乡服务所需的汽油费、电话费等工作成本,人平年纯收入约为0.7万元,与当地公务员或教师的收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一些农技服务人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经营性创收,对农民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不够到位。
3、农技人员素质不高。目前该镇农技推广队伍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仅占10%,中级技术职称的仅占12%,而且由于单位经费不足,农技人员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一些农技人员知识老化,所拥有的技术多为常规作物栽培管理,真正掌握名优新品种种植技术的不多,跟不上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加之1992年以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乡镇管理,乡镇政府安排的非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使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三、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1、合理核定职数,保障服务经费。一方面,合理核定农技人员职数。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有效运作,业内人士建议:定员时应以切实履行好各项公益性职能为前提,种植业应以农作物播种面积或服务农户数为量化指标,一般乡镇可以按每万亩定0.5个编或每万户定5个编的标准进行确定,山区、重点病虫害区可适当增加编制。按此标准计算,该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人员定为10人较为适宜。另一方面,合理核定公益服务经费。乡镇政
府在核定公益服务项目所需经费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开展公益性服务项目必要的物化投入。二是按照承担公益性服务任务的多少及工作量的大小,合理核定直接承担公益性服务项目人员的劳务报酬。对农民增收贡献大、公益服务干得好的服务人员,其收入可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服务主体,乡镇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对考核合格的服务主体,在下一轮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的竞标中,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
2、实施培训工程,改善推广条件。一要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上级财政应下拨适当的经费,协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不断提高农技推广的现代化水平,使农技人员办公有场地,工作有设备,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二要加强技术培训。基层农技服务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一线,直接为“三农”服务。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基于目前县乡财政困难的实际,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经费,建议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技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现有从事公益服务的农技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再教育,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此外,应选拨一批优秀中青年农技人员赴农业院校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学习,加速培养一批高级农技人才,使其成为基层农技推广带头人。三要确保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对试验示范、培训农民、农情监测预报等公益性的基础工作,应有固定的专项经费,以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制订优惠办法,放活经营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富余的农技人员应“围绕服务抓经营,抓好经营促发展”,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兴办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门市部,在服务农民的同时,获取正当的经营利润。同时,政府部门应在工商管理费、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办法,“扶上马,送一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经营积极性。
4、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法。要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以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方式。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镇电视差转台覆盖面广的优势,适时发布农情监测预报及施肥、用药技术等,直观、快捷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另一方面,应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