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对策(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1: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对策》。

第一篇: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对策

摘 要: 家园合作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视自己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共同教育孩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和当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农村地区进行家园合作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以便为农村幼儿园进行家园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园合作 农村幼儿园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教育的发展,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作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014年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1]。幼教名家史慧中教授在“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课题研究调查中发现:家庭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影响力处于首位,幼儿园的影响力次之;并且家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这些都说明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家庭部分的缺失较严重,尤其是经济水平较差的农村地区。然而,农村经济水平低下、教育观念落后和硬件设施缺乏等原因使得家园合作模式在农村地区很难顺利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改变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实行家园合作新模式有利于完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功效。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从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看,农村幼儿园入学率低是各地区的普遍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农村学前教育目标是:到2020年将学前3年的幼儿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0%[3]。在农村,幼儿入园率如此低,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若仅仅靠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那没有入学的孩子岂不是就缺少幼儿教育这一块?所以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发挥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合力,满足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

2.从幼儿园的需要看,家长对老师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下,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再加上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孩子若在幼儿园受到细微伤害,家长甚至会辱骂老师。加强老师和家长间的交流,赢得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满意和尊重,才能进一步开展好幼儿教育工作。

3.从家长的需要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愿望。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父母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教育子女。在教育方式上,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往往不是溺爱就是打骂,这两种方式都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利。在教育内容上,农村家长总是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往往扼杀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和兴趣爱好,最后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家园合作模式可以减少这些危害,老师可以主动跟家长沟通,给予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一些正确的建议和帮助,纠正家长的一些错误观念,给孩子良好的环境,促进自我成长。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幼儿园需要和家长需要,对提高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园合作模式能促进幼儿教育良好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幼儿教育观念、教育条件落后,教育发展缓慢,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幼儿园老师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家园合作意识。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幼儿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共有2962人,农村68人,仅占2.3%,本科207454人中农村占7.1%,而高中及高中以下农村则分别占23.8%和37.6%,未评职称的998381人中农村幼儿教师占18.6%,而中学高级只占6.5%,小学高级占11.6%[4]。这则数据反映了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水平不高的状况。教师素质差是缺乏家园合作意识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有的老师认为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观念、思想落后,没有必要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人为地造成与家长的沟通障碍;还有的老师视自己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指导方面足够权威专业,认为家长应该单方面地听从自己的建议,几乎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感受。另一方面,部分老师为了迎合家长,过于迁就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按家长满意的教学方法教育孩子,完全有悖于幼儿教育原则和思想。教师的这两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得其难以做到与家长平等、顺畅地沟通,极大地阻碍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2.家长素质偏低,缺乏家园合作意识。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家园共育的意识。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村幼儿家长习惯性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即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学习就是幼儿教育,与家长无关。绝大多数家长还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切工作和教育事项都由老师负责,而自己的责任就是供孩子吃好、穿好、有学上就可以了。甚至还有的家长之所以送孩子到幼儿园学习,是因为家里农活多没有人照顾小孩,或是为了生计自己在外奔波只留下小孩和老人在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既省心又能让孩子学东西,两全其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低导致教育观念落后,他们认为幼儿教育不重要,上小学之前都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不用花太多心思,更用不着与老师经常交流沟通,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了。即使有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幼儿教育也很重要,不能让孩子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但他们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向幼儿园提供有效建议,因此百分之百地依赖幼儿园,不会主动与幼儿园老师沟通。

3.老师与家长教育观念不同,沟通不顺畅。老师与家长由于在素养、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有些家长家教观念陈旧,溺爱孩子,舍不得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孩子若是在幼儿园受到细微伤害,家长就会找老师“算账”,甚至殴打老师。这点在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有“重男轻女”思想且只有一个男孩的家庭尤其明显。教育观念的不同导致交流不顺畅,家长与老师之间互相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方沟通的积极性,而老师及家长消极的态度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农村经济条件差也是开展家园合作模式的一大阻碍。幼儿园资金、设备及场地等的缺乏导致家园合作模式难以进行。原本因特网、智能手机等的发明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老师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但农村家庭收入不高、家长受教育水平低,既买不起这类电子设备又不会使用这类产品。与城市相比,农村幼儿园老师与家长间的交流方式太少。总而言之,农村在开展家园合作模式的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四、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发展对策

家园合作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针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农村地区顺利开展家园合作模式。

1.转变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园老师要意识到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之一,是他们最好的合作者。幼儿园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信任、理解和积极配合,才能成功开展家园合作,取得好的成效。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落后,老师作为有知识的文化人,应与时俱进,树立时代最新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主动接近家长,给予家长帮助和指导,转变幼儿园管理人员和老师的落后教育观念,使其成为家园合作过程中的主动者、引领者。另外,在合作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沟通技巧,考虑家长提出的建议,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取得家长充分的支持和信任,以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交流平台,为家园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家长应该意识到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自己也应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首先,家长要转变早期教育对孩子不重要的观念;其次,家长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认为自己受教育程度低就没有能力教育孩子。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就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孩子的事业中,如家长可以抽时间参与学校的亲子互动活动、晚上睡觉前多给孩子讲讲故事或读故事书等。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碰到问题或孩子犯了错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教育孩子时,可以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用文明、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3.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辅助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多提供资金、设备和场地等鼓励家园共育模式的开展。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资金开办公办幼儿园,减少上学费用,让更多孩子有进入幼儿园的机会,提高农村幼儿入学率。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给农村幼儿园老师更多补助的政策以鼓励更多老师去农村地区教书。政府的政策支持能保证家园合作的物质需要,一定程度上给家园合作提供实质性帮助。

五、结语

开展家园合作模式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和家长都应该把家园合作当做自己的重要工作,并认真思考、研究家园合作的方式,努力克服家园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要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搭建良好平台,创造有利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信任幼儿园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把焦点由经济逐渐转移到了教育上。教育乃建国扩国之本也。然教育中不得不提得学龄前的教育既——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就是家园合作,显然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占主导地位,然而幼儿园又是怎样发挥主导地位的呢?

家园合作的第一步幼儿园的表现:幼儿园主动要求家庭配合,共同创造适于幼儿的环境。就拿一天生活来说吧!早上孩子来到幼儿园时他们已经产生了焦虑,老师作出的第一反应都是主动安慰幼儿这已经成为了教师的本能反应了。在老师安慰幼儿的同时家长应该马上离开,配合老师,而不是过多的心痛孩子,怕幼儿哭闹,而不愿离开。幼儿来幼儿园就是在与群体接触,是家庭和学校的过渡阶段,幼儿园在帮助家庭指导教育的一个过程。幼儿园会主动要求家庭配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再好,教具再多,准备再充足,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就等于一个华丽的艺术品却没有人来欣赏。试想:在幼儿园的生活里老师们努力的去教育幼儿,努力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精神文化水平,家庭却不配合,学习效果如何呢?结果可想而知。那应该为孩子创造一种怎样的环境呢?我认为,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互相合作,相互配合,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创造。

第二步:对家长进行平等尊重的指导教育讨论会。幼儿园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开家长会议,一方面对家长进行幼儿在园情况进行说明,一方面对家庭怎样教育幼儿进行指导,以及家庭怎样来巩固在园学到的知识的方法,和怎样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讨论。等等。

幼儿园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的使命,为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尽了最大的努力。

所以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一切,请相信幼儿园,信任幼儿园。家庭和幼儿园一起为幼儿着想,努力。

第三篇: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承载着乡村幼儿教育重任的农村幼儿园也不能缺少这条有力的臂膀。基于此,笔者通过了解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开展的情况,并结合农村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其成因,提出提高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的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改善农村幼儿的教育现状,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

2007年10月,教育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了2006年我国幼儿园园数的统计数字,2006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3.05万所,农村有幼儿园6.47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49.6%,可见,农村幼儿园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家园合作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幼儿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幼儿健康的成长。为了了解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基本情况,笔者于2008年底对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桃花乡、小黑河乡、西菜园乡的9所农村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走访。根据调查资料,笔者对目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合作态度:初步认同,缺乏广泛合作

在调查中发现,各幼儿园均开展了家园合作工作,并纳入了幼儿园工作计划,并且教师与家长对开展家园合作的赞同度达到了89.4%,这说明家园合作在农村已经受到了关注,教师和家长也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是,意识上的认同并不代表现实中的实施,应该注意到这种合作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个家庭中,家长们也没有完全参与到家园合作的活动中去,只是在态度上有了合作的意识,缺乏真正的广泛合作。(二)合作程度:形式单一,缺乏双向交流

家园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定期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宣传栏等。然而,目前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以家长会进行的,其他的形式或被视而不见或被束之高阁。家长会的内容也多半是教师或园长讲一下孩子的表现和提一些要求,最后礼节性地请家长提意见或建议,这种缺乏双向互动的家园合作,不仅不能让家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没能针对性的给予家长以指导,没有真正提高家长今后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合作效度:浮于表面,缺乏深层合作

调查中反映,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情况很不乐观,家园合作中实质性的合作方式几乎没有开展。如公办园只是在学期初公示教学计划,每月、每周的教学计划都没有公示,并且这种教学计划也就是课程表的展示。私立园则根本没有公示教学计划。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功效,因此,深层的、实质性的合作是急需开展的。

二、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因素(一)幼儿园方面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长期不足,幼儿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近十年间均在1.3%左右,且仅有的财政性幼教经费主要投向了城市。因此,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是少之又少,迫使私立园成为了农村幼儿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笔者的调查中,9所幼儿园中,6所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私立园大部分是家庭式幼儿园,这些设立在农户家里的幼儿园普遍采用低成本、低收费、低质量的运营模式,许多举办者为下岗的民办教师,根本未经过专业的办园学习和培训,不了解国家的幼教法规和幼教基本规律,家园合作活动组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比皆是。可见,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这样的办园状况根本难以保证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何以谈的上合理的组织和开展家园合作活动?(二)教师方面

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数由小学教师转化而来,或中师所学为其他专业,并且未接受后续的幼师专业课程培训,这就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能满足教育需要的现状。因此,家园合作作为一项要求教师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活动,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多数都处于一种表浅层次上。从调查看,农村幼儿教师对于家园合作的理解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认为家园合作就是将自己的工作向家长汇报情况,结果,家长会就成了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主要方式,双方很少会主动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或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更多的是有事时的交流,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成为了单向的信息输入。(三)家长方面

目前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教育,改善处境。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们都习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既然幼儿园包办了幼儿教育,家长只需要努力干活给孩子按时交足学费就行了。同时,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剧增。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监护和照料,这种隔代监护照料者在年龄、健康状况和教育程度方面都不能充分满足家园合作的需要。因此,这也是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一大障碍。

三、提高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的建议(一)增加财政投入,提升办园标准

农村幼儿园占有的教育经费极少,作为农村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政府应加强对其的投入与扶持。对于占农村幼儿园绝大部分的私立园,可以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对于不具备办园条件的,要给予资金筹措上的政策支持;对于办园资金不足的,要联合政府、乡村和个人的力量,加大投入,共同建设;对于那些不符规定又不及时整改的,要责令其停办整顿。可见,严格要求和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标准迫在眉睫,只有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办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督导、教学评估以及考核,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为农村幼儿园开展和落实家园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规范教师队伍,加强职后培训

稳定而专业的教师队伍是解决农村家园合作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该建立和健全农村幼儿教师任用制度,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切实把好教师的“入关”口,真正做到岗位考核、择优录用。其次,应该落实职称评定制度,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提高其工资待遇,真正激发其积极性,建立稳定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该制订和落实师资培训规划,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幼教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诚赢得家长的理解与合作,提高家园合作的水平。(三)加强教育培训,改变家长观念

对于农村幼儿家长,首先,应该考虑家长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把家访作为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家访过程中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家长的需要和想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家长的双向交流,确保家园合作的成效。其次,幼儿园要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做好新《纲要》和《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宣传,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园合作是家园双方的交流和沟通,认识到家庭与幼儿园是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家长形成新的教育观,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做到家园合作真正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总之,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园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农村幼儿早期教育质量、巩固早期教育成果的有力措施,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鼎力配合,需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家园合作方式,需要开发和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农村发展模式

对我国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2-15 浏览次数:15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阐明了农村经济问题在全党工作中的战略地位,也充分说明了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到实践真正的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3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全国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就是我们取得的成就的真实写照。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近几十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状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与此同时,城乡差距不断的拉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上,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左右,扩大到3.1:1,城乡二

元结构的问题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符合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的,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很紧迫的任务。

二、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这种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按照我国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要求,到这个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农业现代化更是必不可少的了。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目前的我国现状来说,单靠农民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恐怕在几十年之内是很难解决,建议可以灵活的适当改变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在农民承包优先的条件下,把多余的大片土地承包给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团体或个人,推行农业生产的“招商引资”。但他们承包后要求他们必须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这样不但能提高农业产量,而且他们所拥有的对市场的考察能力是单个农民所无法匹及的,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适时改变他们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又解决了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同时原有的农民可以继续呆在农业内部帮助农业生产,这样农业利润提高了,原有农民的收入比单个生产时还要高,同时又避免了单个农民生产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在这同时恐怕又要求全社会能够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要以为动摇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像丧失了一切,失去了做主人的地位,可能还有人怕误入了资本主义的制度,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城市的广大工人阶级不是也没有土地吗,但事实上他们比现今的农民生活得更好,更有社会主义主人的荣誉感。

(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

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那么未来从事农业的人口的生活方式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和城市的从事工业生产或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居民没有区别,他们在农业承包商的农场或农副业生产基地工作,或者自己承包土地来进行农业生产,总之让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他们白天去上班,晚上回他们在“城市”的家。他们的收入分配基本遵循平均利润率来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未来将没有农民的概念,换之以从农人员。现今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将来会逐渐淡化至消失,变之为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桎梏必须要打破,这就要逐步实现城市化。

(三)由市场调节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生产结构,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我们吃过了计划经济的苦头,也初尝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实践证明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市场也是经济发展平衡的自动稳定器。在未来的经济中,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土地承包者必须全面掌握市场的变化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的品种、规模;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发展规模和特色农业。在市场的指挥棒下,土地承包者也会根据需求来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现今的农产品积压低价的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同时,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在将来完全可以有较大的减少,农产品保护价以及对农业税的减免和粮食购销体系等制度完全可以取消,让农业在竞争的环境下发展得更好;同时又减少了国家对农业的大量投入,增加国家的税收。

(四)现有的五级行政区划设置改革成三级模式

现有的五级行政区划有着很多弊病,人员冗繁,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而且行政权力过大,阻碍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已经显示了很大的问题。当前农村经济中的县乡(镇)二级政府已经面临很大的问题,债务负担太重,政府正常运行都到了一定的影响,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行政管理人员过多不能不算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平均是8000多人养一个官吏,唐朝时5000多人养一个官吏,到了清朝时期,是1000多人养一个官吏,而现今,平均是40多人养一个政府官员,这样的比例不改是不行的。

对于在未来的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城市化的背景下,县乡(镇)二级政府是没有设立的必要的,甚至还会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因为在普遍城市化的背景下,乡镇级城市在机构设置方面会有很多麻烦,也不便于行政管理,同时农业现代化实现以后,也不再需要那么多政府来管理农业,政府的职能将聚集在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我认为未来的行政

区划应该设置为三级,即中央、省和市,将市的规模变小,这样不但解决了政府人员冗繁的问题,也能提高政府效率,更便于行政措施的施行,不会出现层层弱化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三、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对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出路问题,对照上面的设想,大致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将其总结为“四个重视”:

(一)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农业人口再就业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话题,而所谓农业人口的再就业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数很多,而且要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剩余的劳力将更多,如何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多少。实践证明,引导农民到城市就业是一个很好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当今农民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源于非农产业。同时,实践也证明,农民在城市就业能够与城市居民形成互补,并不怎么影响城市人口的就业。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力向城市就业的引导工作,并逐步稳定在城市,为将来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好准备。事实上,我国现在已有很多的农村劳动力都在城市就业。资料显示,2002年底,我国商业就业总人数为4970万,农民工1997万,占就业总人数的40%;建筑业就业总人数为3893万,农民工2959万,占76%;制造业中乡村劳动力4506万,占总人数的54%。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已经在各行各业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要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再就业,就必须为他们在城市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享受和城市劳动力一样的待遇和福利并平等就业,同时,也要为他们在城市定居提供便利,改革户籍制度就是必须的了。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所幸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实施了最大的政策便利。同时,要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为农业人口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引导他们合理的流动,以防过多增加城市的压力。

(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建议改革土地承包制,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

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有一定的对市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要进行农业招商,也需要进行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把农民手里富余或生产效率极低的土地承包给承包商,让他们进行现代化耕作或者是多种形式的农业型生产活动。这项措施和吸引人才入农业交相呼应,那些大中专毕业生可以进入这些承包商的门下,进行技术研究指导或者是市场开拓。同时,小城镇的建设也要鼓励招商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化途径,江苏和浙江一带就有很多通过这种方式而成长起来的城市,都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好方法。

(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总之,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第五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推荐)

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截止2002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1.2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00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近10万美元:2004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近30万美元。

1.3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04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1.4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1.5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00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效果

2.1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01年的6.3:3.8调整为2002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01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2.2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04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2.3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

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2.4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2.5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系的进一步完善如灵璧县林汇种鸡场场长张良林创办的“虞姬乡养殖协会”,几年来发展本省及河南、山东等地农民会员800多人。实践中,协会出“五统、二分、一扶持”的养鸡模式。“五统”,即统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3.1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3.2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3.3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政府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3.4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4几点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4.2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4.3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4.4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e9q

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2.4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2.5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系的进一步完善如灵璧县林汇种鸡场场长张良林创办的“虞姬乡养殖协会”,几年来发展本省及河南、山东等地农民会员800多人。实践中,协会出“五统、二分、一扶持”的养鸡模式。“五统”,即统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3.1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3.2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3.3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政府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3.4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4几点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4.2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4.3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4.4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第2页)。e9q

下载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对策(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对策(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2007-12-12 17:40: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农村合作经......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

    幼儿园家园互动模式研究方案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家园互动模式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纲要》同时又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精选五篇)

    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

    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

    优化管理,促进苏南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双凤幼教中心双凤幼儿园 阙正荣摘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制约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化管理,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要......

    2017年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总结

    2017年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总结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

    论文2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 姓名:冯洁 学号:12102809007009 班级:10秋学期教育(本科) 指导老师:张婕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

    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幼儿园视家长为促进其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者,保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