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短板在教师

时间:2019-05-12 11:1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短板在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短板在教师》。

第一篇: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短板在教师

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短板在教师

编者按:自2004年,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启动以来,高中课程在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变化之一即新增了“技术课程”。技术课程分为信息技术课程与通用技术课程。4年多来,通用技术课程在实践中走过了艰难但又振奋人心的历程。本刊将约请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管理者与通用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分两期探讨通用技术课程的现在与未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来概括通用技术课程在我国的开设、实施情况,并不为过。

2001年,“通用技术”作为“技术课程”之一,被写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方公认,设置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目标的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同时也是改革的难点之一。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颁布。2004年,第一批通用技术教材出版。2005年暑期,先期进入高中新课程的4省区,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精心准备下,挑选出了首批担任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分别接受相应的课程培训。从2005年秋季起至今,已有19个省、市陆续开设了该课程,开课率不断上升。其中,海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开课率更是排名前列,为全国继续深入推进通用技术课程作出了表率。

通用技术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成绩,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这门课程在我国缺乏相应的基础,导致了课程推进中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如缺乏相应的师资、配套设备,教材的编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设备配置和教材修订等物质条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完善,但师资问题却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它对教师的个人素质、知识视野、技术水平和技术素养要求很高。但在我国的师范教育培养机制内,并没有可以直接胜任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范生。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了引入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或其他高等院校的工科毕业生,有的学校将劳动技术或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师转岗为通用技术专职教师。在另一些学校,由于校领导对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到位,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完全没有技术或理工背景的教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转岗成专职通用技术教师。而在一些教师严重缺编的学校,更是只能让其他科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兼职担任通用技术教师。

尽管各地教育部门为通用技术教师组织的各层次培训或教研活动,对保证课程的正常开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北京市在课程实施之前,为每位教师编写了详尽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设计。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该课程深入发展的桎梏。同时,这一不利因素极易与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更复杂的实践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素养缺失。通用技术课涉及电子、设计、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一位通用技术教师要兼具综合功底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培训后担任“必修1(技术与设计1)”、“必修2(技术与设计2)”的教学还勉强能够胜任。但在进入选修课阶段,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及其设计、简单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等7个复杂领域,教师的个人能力逐步分化,有些教师的知识积累、技术水平、认识程度完全胜任不了选修课程的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一些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只能不了了之。这样的现实状况严重违背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目标的追求。

教学能力单薄。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对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亲自动手设计、操作对学生将起到极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然而,通用技术教师群体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的情况。另外,受到原有学科教学习惯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仍然满足于原有的知识传授形式。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成了一些通用技术课堂的怪现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广大通用技术课堂。一些教师缺乏“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意识,不敢灵活调整教材布局,导致了一门技术课上了大半年还是从理论讲到理论。

技术理解盲区。目前,许多通用技术教师在“设计”与“技术”关系的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盲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搭建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而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一些教师忽略“补缺、补漏”的过程,就直接对学生进行设计方面的引导或教学。“重设计、轻技术”,导致学生在设计学习上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盲目求新求异,导致技术学习缺乏实效性。

面对上述误区,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情况不是教研部门的短期培训或长期教研活动所能够改变的,它涉及到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从“根”上抓起。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顾建军教授认为,当前,我国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已由基本的“开出”向“开足、开好”迈进。在课程不断大踏步向前推进的同时,补齐师资这根短板,是当务之急!

第二篇:农村教育必须补齐“教师短板”(范文模版)

方问禹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在对全国9个省份、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农村教师中,中老年男性占了主体,他们的知识水平普遍落后,授课专业的对口率低,年轻男性则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农村当教师。(1月23日 《中国青年报》)

“当教师不如当小时工”,这样的比较令人痛心。笔者以为,任凭时代变迁,教师依然是“园丁”、“蜡烛”、“春蚕”,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相信每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都对农村教师有一份特殊的情怀。但农村教育的现实却着实让人忧心,优秀教师“下不来,留不住”已经成了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顽瘴痼疾。

“农村缺乏好教师”,这样的问题必须重视。一方面,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对全社会道德水平、专业技能、文明意识有着直接影响。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教师短板”,是起跑线的差距,是人为的不公平。正如专家所说,“如果保留了学校,而无法配备优秀的教师,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子女就只能接受劣质的教育,在‘知识改变命运’和‘教育蕴藏财富’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分层化的教育无疑是对社会公正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人口多,农村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全局。可以说,目前经济社会诸多领域面临的许多突出问题、负面现象、掣肘因素,根源在农村,蔓延在农村,解决之道也在农村。如果继续默许农村教育荒芜,罔顾“当教师不如当小工”、“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处于劣势、荣誉体系处于末端”等冷冰冰的事实,任凭“生而不平等”积累更多的社会怨气,有关部门不仅是失职,恐怕还要背负沉重的历史骂名。

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将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置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更有魄力地向农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给农村孩子多一点机会。(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文章来源:西安人事考试网(xian.offcn.com)

第三篇:倾听:教师成长的“短板”(本站推荐)

倾听:教师成长的“短板”

李玉民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决定其容积大小的,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众多。但在众多制约因素中,什么是教师成长的那块“短板”? 有人说:倾听是教育开始的地方。我以为,能否重视倾听,能否学会并善于倾听,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倾听”无疑就是教师成长的那块“短板”,倾听就是教师成长的起点。为何做出如此的判断呢?

君不见,当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观摩时,不是常常听到“不过如此”、“有什么可学的”、“讲的和我差不多”的话吗?我要问的是:“你真的注意倾听了吗?” 君不见,当老师们面对教研员听课后提出建议时,不是往往在心里嘀咕吗?“你有什么资格给我指毛病?有本事来上课试试啊!说不定还不如我呢!”我要问的是:“你能否耐心地倾听一次?他们说的对你是不是有益?”

君不见,当面对学生的疑惑、质疑时,不是常常还以训斥,或不屑一顾吗?“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啊?”“你懂什么?”“就你能啊?”“就按我说的先给我记住!”这不是我们常常要说的话吗?学生到底想表达什么?他(她)说的是否有道理?你认真倾听了吗?让他(她)说完了吗?听清楚了吗? 君不见,当老师们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不是常常带着排斥和挑毛病的心理去听吗?边听还在心里说:“你就会讲这些大道理!大道理谁不知道啊?有本事你讲讲怎样具体操作!”我想问的是“你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过吗?是不是对你真的没任何启迪?” „„

在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如果像历史上的皇帝一样堵塞了言路,听不进善意的批评和良好的建议,听不得“逆耳”的忠言,终至肌体腐败那样,我们的老师听不进专家的教导,不认同理论的引领,漠视领导的要求,藐视同事的“故事”,排斥学生的意见,忽视专业人员的指导„„,开会时不听领导的讲话,听课时听不进教师的授课;专家的不听,学生的不听„„如此不重视倾听,教师犹如病态的“瞎子”,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措施不硬,如此的话,教师还会有提高?教师怎会有发展?

不同的对象,话题不同,表达的意愿不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用力点和作用力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我们到底应该倾听什么,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专家的讲座,我们就要倾听“新鲜”,给我们的大脑充电、充氧;观摩同事的课,我们就要学会“品味”、“发掘”,供我们学习、借鉴;学生的意见,我们就要听“直言不讳”,从看似“幼稚”与偏颇的话语中,匡正我们的教学与教育„„

春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倾听,故有“高山流水”之美谈;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天下贤士,才有“礼贤下士”的佳话。何况我们既无“居高之官位”,更无“过专家之水平”呢?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何理由不去倾听呢?

倾听大师的声音,丰富学养。教师的成长,不是上一次公开课、发表一篇文章所能实现的,要靠扎实深厚的学养。走进经典,与大师对话,倾听大师的声音,从大师的经典话语中,汲取他们的智慧,领悟他们的思想,感悟他们对人生、对世界、对教育的哲思,在不断积累、感悟中丰富自己,丰满自己,改变自己。倾听学生的声音,学教相长。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是一本耐读的书。学生的疑惑,学生的盲点,学生的拥护,学生的反对,学生的反叛,学生的故事,学生的喜怒哀乐,无疑都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善于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语,在悦纳学生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在理解学生中得到学生的拥戴。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在倾听他们的故事、指导和解决学生的困惑中学会思考,才能找到开启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才能在接纳意见、改进工作中学会完善和发展,进而实现学教相长。

倾听专家的声音,把握导向。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必有过人之处,必有一专之长。他们理论丰富,专业精深,他们的学术报告、学术思想,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明显的导向性。倾听他们的声音,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可以引发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深度思考,可以更好地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改革,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

倾听学校的声音,找准归属。一个教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是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分不开的,是与学校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教师的成长不可能离开学校这个家园,不可能离开学校所搭建的发展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以为,教师要悉心听取学校的声音,关心学校的命运,关注学校的发展,将自己自觉融入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大潮之中,在发展学校的同时发展、提升自己

倾听家长的声音,多元参照。家长的声音,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以启示,会给我们提供思考教育问题的不同视角,往往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诊断,他们的观点、看法、教育孩子的做法,以及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都为我们改进工作,改进教学,改进丰富,提供多元参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教学品位。同样推动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倾听同行的声音,提供借鉴。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我们固步自封,甚至孤芳自赏,不善于倾听同行的声音,不善于观摩同行的课,不善于虚心求取教育教学的真经,不善于接受同事的建议,那么,我们的专业化道路是走不远的。因此,要多听他人的意见,多观他人的行动,多思他人的行为,在比较、反思、借鉴中丰富、改进、完善和提升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完善提升。“吾三省吾身”。反思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成长的加速器。我们要常怀反思之念,倾听发自心底的声音,欣赏成长的脚印,反省自己的教育活动,反思自己的课堂,体悟自己每天的得与失、成与败、酸与甜、苦与乐,感悟自己的收获、喜悦、成功与成长,促使我们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浮躁走向从容,从奉献走向享受”。

第四篇:通用技术课程开设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

1、通用技术课程与劳动技术课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与以前的劳动技术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第一,课程目标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注重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通用技术课程则以技术素养为总体目标,重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使用、技术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重在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的差异。劳动技术课的内容是以技术项目如“家庭电工”、“农作物栽培”等为依托,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技术点的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的多次反复,注重模仿。比如,学做一个小锤头,学生按照金工的操作要领、要求和顺序,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最后大家做出一个统一要求、统一尺寸和统一材料的小锤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为丰富,由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为内容展开,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例如同样是“小锤头”的设计制作,首先要根据要求进行方案的设计创意,提出若干设计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还需设计一些技术试验对作品进行技术测试,比如要测试锤头与锤柄之间连接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后得到的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个性化设计方案的小锤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教学方式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多次反复、由简到繁的训练,通用技术课教学方式更为丰富,是技术习得、技术探究和技术设计并重的教学。

2、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要求高中学校配备哪些设施?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有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有技术与设计的实践。所以,教学中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包括两类,一是通用技术试验室,需要配备若干工作台,基本的金工和木工工具、简单加工材料、简单加工设备如教学用微型车床等,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内学习技术工具使用,进行设计作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进行各种技术试验、技术操作、技术装配等;二是技术设计室,需用配备少许制图工具,若干台能够进行简单绘图或者辅助设计的电脑等,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各实验省区均有不少学校在课程开设的同时,配备了适合本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专用教室。目前,对于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并没有统一装配标准,各学校可本着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配备。比如,某校在开设通用技术课同时,配备了一间简单实用的专用教室,工具材料有:钳工工作台4张、小台钳16个、金属锉刀(平锉和三角锉)各10把、木锉10把、手锯(锯金属用)10把、板锯(锯木料用)10把、手锯锯条40条、小锤10把、小手电钻2个、什锦锉2套、粘胶枪10把、与粘胶枪配套的固体胶若干条、工具柜2个、消耗材料若干,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备少量的微型车床、微型钻床、台式砂轮机等,投入经费1万元左右,这只是满足最一般要求配备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提高配备水准和数量。

3、通用技术课的教师从哪里来?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教师是关键。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承担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教学任务,有一部分选修模块可配备兼职教师上课。

在目前师范院校尚没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情况下,通用技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有:

1、学校原来任教劳动技术课的教师,2、校内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3、校内具有物理教学背景的教师,4、来自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教师,5、工科类或职业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6、面向社会招聘的相关专业人士。无论是来自什么专业背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再学习、再提高,以补充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都是必须的。

4、有哪些资源能帮助通用技术教师迅速熟悉、驾驭这门课程?

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对教师的要求都是不培训不上岗,通用技术课教师也不例外。各省区统一组织的省市各级教师培训的时间必竟不长,多则8天少则3天,不可能指望这种形式的培训解决通用技术课教师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和困惑,也难以满足每位教师的对培训需求,教师们还可以借助其他资源和途径,使自己尽快的熟悉、驾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1)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方式,通用技术课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机会。2007年秋季大规模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活动就为通用技术教师提供了一方活跃的学习、互动的舞台,教师通过学习视频专题、专家文稿、相关文章,与专家、学员进行在线交流、研讨,定时提交作业等方式,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实现经验的提升和超越。教师们今后仍可以借助这一研修平台,利用假期积极参加远程研修活动。

(2)积极参加通用技术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建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是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从模块教学的同步资源到学业评价的方案和试题,从聚焦各路观点争鸣的“每月在线”到汇集多种思想锋芒的“每月话题”,从展示教研活动过程的“评比活动”到及时讨论疑问的“答疑解惑”,都是贴近教学实际、跟踪教学和评价过程的信息,教师们可以便捷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问和交流,使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在此得到分享、困惑在此得到及时回应。建议教师们多借助通用技术课程网站进行学习交流。

(3)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和校际的多种资源学习提高,如定期与周边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联系,遇到困难向周边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士请教。

(4)规划发展生涯,制定学习计划。认识和分析自己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优势、劣势、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学习计划,每学期读几本与技术、教学相关的书籍,并记录学习心得,拓宽专业视野、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渠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5、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这门课程本应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挖掘课程价值、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衰退或丧失。曾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开始几节课还有兴趣,越往后学兴趣越少。分析其中原因,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在以下方面偿试:

(1)创造丰富的技术学习情境。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产生,再生涩的技术原理都有它生动的应用之处。教学中可以从技术应用着手,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例子,天津的姜腾老师在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时,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请三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手电钻、手摇钻和木锥三样工具,钻相同厚度的木块,看谁先钻穿,由此引发关于不同工具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教师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哲学”的内容的课上得丰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如果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囿于如同语言类、文史类学科一般以讲述、提问充满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依据通用技术课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中体验技术与设计,由技术感性到技术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学生必会被深深吸引。我们经常看到,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们为了一个台灯的设计创意而争执不下,为了相片架与相片框连接牢固而紧张的忙碌,为了自行车车轮上辐条的松紧对自行车行车影响的测试方案而冥思苦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中,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

(3)精心选择和制作各种教学资源。通用技术课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准备、制作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技术产品、技术工具、图纸、图片等,还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教具和学具。例如,海南省白沙县中学黎永生老师的“流程的优化”一课上,面对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调整了教材上原有的载体,重新选择了学生极为熟悉的“水稻的种植流程”作为教学载体,并在课前采用木板等材料精心设计制作了很有乡村特色的“水稻的种植流程模型”教具,学生们虽然不能直接到水稻田里体验其种植流程的优化,却能够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共同演示这一教具,体验到水稻种植的流程优化的过程。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4)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信息量的丰富、形式的新颖。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都在趋于成熟。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给高中学生以思维的挑战、能力的挑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相反,节奏拖沓、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的技术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6、如何对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关于动手与动脑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学习和应用。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参与行为,以及对其获得的经验进行体味、回味并总结归纳。显然,体验的过程虽与动手和动脑有关,但是,如果仅用一个简单的“动手”或“动脑”这样单一的行为词汇,用非此及彼或者此多彼少的语言来描述或概括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的体验行为,是不够准确的。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任何一部分内容或一个环节,都与动手和动脑相关联。所提的“通用技术课教学是动手多还是动脑多”的问题,其中“动手”、“动脑”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向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问的是“通用技术课是讲授为主的课多还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多”。回答是显然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技术、体验设计过程,从而提高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从《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教学内容来看,其中既包含了显性的能使学生参与体验的内容,如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图样、模型的制作、简单结构的设计、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等,又包含了比较抽象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内容,如技术以及性质、设计的一般原则、流程的优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对于前者,教师能够较为方便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后者则容易使课堂教学偏重于“理论讲解”。如何使学生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有所体验,并对这些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和有所创造,设计必要的“转化环节”,使抽象转化为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类型”的关于“壳体结构”的教学内容,限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不可能运用复杂的受力图表达壳体结构的受力特征,学生仅凭概念的文字表述又不能对其产生深刻印象。于是,有的教师就将技术试验搬到课堂,让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鸡蛋承受石板压力”的技术试验,学生在亲历了这个试验之后得出结论:通过将负载的受力均匀传递到壳体表面,就使得壳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技术试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象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技术的机会,不仅课堂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技术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也将得到深化。

7、如何看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难”与“易”?

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尤其是《技术与设计1》,学生看了就知道;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内容难懂,尤其是《技术与设计2》,学生难以理解。怎样看待“难”与“易”?

(1)从教学内容自身的规律理解。教学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从易到难,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规律,“易”是“难”的基础,“难”是“易”的深入。通用技术课程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同样遵照这个规律。《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及所有选修模块的学习基础,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技术与设计2》是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为线索组织的教学内容,其中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并且包含了一定的技术原理,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有一些难度。

(2)从不同地区不同水准的差异理解。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难与易自然各有其说,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区差异、教师水平差异、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等,都会构成对教学内容的截然不同的理解。

(3)从对课程教学的把握来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目标并不是期望在必修模块的短短几十学时内教会学生学会某项具体技术、技能,或者教会学生设计制作一种具体的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使他们走近技术、了解技术与设计、掌握技术与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方法和过程,有了这些基础,当他们将来面对未来的技术时,便不再惧怕、不再束手无策;当他们面对未来人生困惑时,还可以运用技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使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吃透并从简单的技术中归纳、总结出其有用的方法和思想,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对于学生而言,就非常有价值了。

8、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主要指,一是模块学分评定,二是学业水平测评。

(1)模块学分评定

模块学分评定的方案由学校制定。从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通用技术课程学分评定的做法看,学分评定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过程性评价:包含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表现记录、技术试验的成绩、设计制作作品的成绩等;

终结性评价:包含模块学习完成后的书面测试、操作测试、设计作品测试。

根据以上各项的记录,对其进行加重处理,得到一个分数或等级,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获得该模块学习的学分。

(2)学业水平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是指高中阶段学完通用技术课程之后,进行的考查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的形式可以以纸笔测试和作品测试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也有的实验省区因为进入实验时间不长,作品测试的条件尚不具备,暂时只进行纸笔测试。

无论以什么形式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此基础上可制定省级(或市级)“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对测试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时间、题型等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之后,应对测试的试题、试卷、答题情况以及学业水平测试对今后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若干方面进行分析,以利于不断修正和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的工作。

9、目前已出台的高考方案中怎样体现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关注?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实验省区高考方案看,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注。

海南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合为一卷(满分100分),作为2007届、2008届全体高中生在高二年级末必考的基础会考的科目,其中通用技术试题占50分,并将考生考试成绩以10%的比例折算记入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总分;

山东省将通用技术作为2007年高考考生必考的“基本能力”测试试卷中的一部分内容,满分为4分;

江苏省将通用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的必修科目;

广东省和宁夏自治区将通用技术纳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进行评定;

浙江省将通用技术作为高中会考的必考科目,并有可能作为高招第四批录取院校的高考科目,目前新的高考方案还在拟定中。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设课程,理性、谨慎的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的稳步和持续的发展。

第五篇:通用技术课程自查报告

武胜飞龙中学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和《四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川教“2010”136号)等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贯彻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一、学校充分认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通用技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该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校充分认识到该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在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将来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高中课改的全面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既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更好地适应将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课程价值

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技术。这里,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传意技巧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意念的表达与传递。信息技术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对大众信息文化的理解能力。贯穿于技术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交流与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四、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这科全新的课程,学校无此专业学科的任课教师,学校安排本校物理、生物、化学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中具备条件的教师、选用适合从事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担任兼职教师。现有兼职教师1名。

通用技术课程任课教师名单:

邓君 物理专业 物理教师兼职通用技术教师

(一)切实做好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2011年6月13日—16日,我校经认真研究讨论,确定了1名教师参加了四川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远程培训,承担了高二年级的8个班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二)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科学地使用教材。认真检查通用技术课程老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通用技术教师互相观摩听课,共同讨论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模块建设。

三、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校于2011年秋季高二年级首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务处随即开始筹划新课程的实施。

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教学课时。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在高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确保每周每班2课时的教学课时。

六、模块评价

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活动的通用技术学科,其评价也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学习的时间为36学时。每个课程模块评价时,要求同时考查“修满学时”、“过程表现”和“终结性测验”,三个方面均合格者方可认定该模块学分。下面是各评价项目的具体要求,供实施过程中参考。

(1)修满规定的学时

该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应通过考勤登记和对学生听课记录的检查等方式进行鉴定。参照模块学习时数的规定,学生学习时间至少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5/6以上。本项鉴定比较简单,凡是缺课在6节以下的为合格;缺课7节(含7节)以上的为不合格。

(2)学习过程表现

该项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单元阶段性知识与能力的测试。该项目最终的评价办法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执行。学习过程性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自评、同伴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三者结合起来。本项鉴定结果,以等级“C”以上或分数“60”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的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3)模块终结性测验成绩。学生的模块终结性测验,应根据某模块的具体内容和性质,采取纸笔测试、操作技能考察或二者结合。模块终结性测验一般以百分制计算,60分以上为合格。

建议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可认定模块学分。

①修满规定的学时。该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生出勤记录为评定依据。学生学习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课时4/5以上,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②基本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应按规定基本完成学习过程布置的作业或作品。对于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应经小组评议达合格以上。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③总结性评价达合格以上。学生在模块学习结束,经终结性测验(书面测验、操作考查等),结合小组评议,过程评价,教师给出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未达合格的(评为D级),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七、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薄弱

任课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职而来的,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培训才能正常上岗。

(二)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场所严重缺乏

目前我校的通用技术实验室与实践室的建设既无场地,也无设备。教师们上课仅靠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纸上谈兵。任课教师也无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虽进行多方举例,但学生无法进行实验与实践。对于一门以实验、实践和操作做为重要特征的学科来说,没有实习实践这个重要环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顺利完成最终教学目标的。

(三)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人事部门建立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研究制定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办法及标准,将通用技术作为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一门学科。要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促使教师尽快成长,不断壮大通用技术教育专业队伍。

(四)教师们期待出台该科学业评价指导性的方案。

八、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在人们的意识中,高中教育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目标,高考就是效益,高考就是一切。目前这门学科学生也不够重视。不少学生及认为高考不考的学科,学生不学。学校与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新课改精神的宣传与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通用技术这一门课程的认识。要真正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就要把通用技术课置于整个高中课改的大局中去认识,尤其是学生适应将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培训,建立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

各校现有的通用技术课教师普遍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专业教师更是严重缺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彻底解决师资问题的途径:一是教育科研部门应举办更加贴近实际教学需要的师资培训活动,使转行过来的教师尽快能够正常上岗;二是师范类高校尽快依据我省中学需求,开设或创办通用技术专业学科或系,培养大批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人才,不断充实师资队伍;三是要稳定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中增加通用技术专业学科系列,使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能够安于现职,不必担忧将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影响。

(三)政府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实验场所设施建设

《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试验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实践与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相应的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实践场所的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立通用技术实验室,确实是很大的一笔费用,学校确实有难度。怎样来解决这些资金,需要政府落实专项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来解决。

飞龙中学校

2011年11月1日

下载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短板在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短板在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中,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及应用》是电子信......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反思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反思 本次,我参加了2011年重庆市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 - 石柱县石柱县培训班,通过本次的学习,收获很多,感慨很多。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

    郎平:为了队员健康宁可输球 一传仍是最大短板

    0比3不敌巴西女排,“郎家军”遭遇赛季首败,自郎平上任以来的19连胜至此画上句号。不过,在经历了伦敦奥运周期的起起伏伏后,中国女排时隔6年再度拿到大奖赛亚军,也算是为里约奥运......

    教育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 云梦县隔蒲潭中心小学胡艳林摘要: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自此,对......

    技术派创业者必须克服的4大短板

    技术派创业者必须克服的4大短板初创互联网公司很多主导创业的都是技术出身,一方面是技术人员普遍关注新技术及产业变革,更容易发现创业机会,另一方面技术人员本身具备开发能力,......

    在幼儿学习课程中,数学是教学误区最大的课程

    在幼儿学习课程中,数学是孩子进入小学后衡量成绩好坏的第一把尺子!自然也是家长最看重、最操心的课程!同时也是家长辅导误区最大的课程!故在学前引导孩子上路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为了确保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培训方案。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为了确保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培训方案。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