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精图治建名校 跨越发展铸辉煌
励精图治建名校
跨越发展铸辉煌
——富县北教场小学创建省级示范小学办学
情况综合汇报
邬学广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一千三百多名师生员工向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真挚而热烈的欢迎。
学校概况与发展创业
富县北教场小学地处县城以北,太和山下,是富县富城镇北教场行政村村办的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10000.5平方米(合15亩多),其中硬化校园6700平方米,美化面积560平方米。有教学楼三栋,办公楼、教师公寓各一栋,总建筑面积4090.9平方米。现有教师6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大专学历43人,中专学历17人,学历 达标率100%。有教学班24个,学生1257人。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素质第一,育人为本”的办学目标,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北教场小学已成为一所布局合理,环境幽雅,部室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完全小学。教学质量连续6年居全县小学第一,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6年居全县第一。2002年全市首届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中居全市88所中小学第一。同时,学校先后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校园”和“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延安市教委命名为全市首批“示范小学”;延安市关工委授予“延安精神教育先进集体”;被团省委评为“红领巾示范学校”;省爱委会授予“卫生先进单位”;省教科所确定为“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省体育局、教育厅确定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3年2月省委、省政府又授予“文明校园”。
跨越发展与励精图治
我校创建示范小学以来,在省、市、县、镇、村的重视支持下,在校长王保健的带领下,我们审时度势,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锐意创新求发展,励精图治创名牌。首先狠抓内部 管理改革,质量立校办学思想,把精力集中在学校事业发展上,把功夫用在不断丰富办学内涵上,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彻底改观,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村办小学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之路,在全市铸就一道独特靓丽的小学教育风景线。
一、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
1、全面创新办学理念
北教场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创造、会审美、会健体、会生活、会报国”为校风,以“严谨、博学、爱生、善诱”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学、进取”为学风,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我们进一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观念,通过办学目标,管理机制的重新探索,不断丰富和 发展“三风”的文化内涵。坚定确立了“素质第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使办学理念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我校在四个层面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一是德育工作创新。开展了“周有主题,月有核心点击”德育教育系列活动,设计了班队会操作手册,实行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丰富办学理念的内涵。二是教学工作创新。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坚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拓展与延伸课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发展理念的内涵。三是管理创新。确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发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设立了“红领巾值 岗制”、校领导“值日制”和“家长接待日”等,进一步完善办学理念的内涵。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致力于创建学习型、思想型校园文化,以文化橱窗、名人画像、体育壁画、“红领巾”播音室等为内容,力图让校园的块块墙壁能说话,一草一木能表情,以此来深化办学理念的内涵。
2、制定近、远期发展目标
我校从富县的实际出发,站在21世纪大教育观发展的高度,经过认真分析论证,适时提出抢抓发展机遇,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2001年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即2002年争创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03年争创省级“文明校园”,2004年争创省级“示范小学”,三年三大步。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优化队伍,抢占教育制高点,再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优先,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学质量优良的省级名牌小学。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创建一年多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以学科为组织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定期开展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以茶坊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基地,以北教场苗圃为绿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桥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网络教育。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抓关健、打基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是争取省级“示范小学 ”的基础,其中领导班子和师资队是关健。对此,我们首先狠抓了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为我校的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领导班子率先垂范
我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人员精干,精通教育教学业务和学校管理业务,勤政廉洁,具有很强的疑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校长王保健,43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省小学数学学会会员,市级优秀校长。素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脚踏实地,目光远大,精于筹谋、处事果断著称。副校长邬学广,35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本科在读,小学高级教师,业务强,素质高,教育科研工作在全市成绩突出,所设计的《实验流程记载》在全市150多所实验学校推广应用。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人,都是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业务精、能力强。在班子建设中,领导成员在作风上做榜样,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在政治上做表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面;在业务上当骨干,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切实提高指挥效能;在服务中做公朴,密切联系群众,做师生的贴心人。班子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协调一致,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不推诿、不拖拉,办事效率高,是一个团结和谐,务实奋进,锐意创新的领导集体。
2、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创建省级“示范小学”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建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规划,确立了切合实际的培养模式,落实了帮学责任,加快了教师成长步伐。
(1)确立梯队结构,实施层次推进,加快骨干体系建设。一是根据《北教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全校赛教活动,每年根据赛教和工作绩效全面考核评议,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确立梯队结构,实施层次推进。通过师徒结对,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帮学责任。使得每个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使各层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都能适时提高。二是建立骨干体系培养机制,主要采用赛场选马的竞争方式,促使教学骨干很快脱颖而出。通过这种激励机制的完善,对教师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采取动态管理,确保了骨干体系应有的质量。
(2)多种形式练兵,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一是观摩课模式。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名优教师课堂实录或邀请外地、外校名师来我校上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先后邀请省教科所张载锡教授、宜兴市在我县支教的吴永良、申志云老师和在延安东关小学支教的丁老师,延安教育学院杨广广老师等来本校上课或作专题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公开课模式。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公开课150多节。三是赛教模式。通过组织层层赛讲,培养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锤炼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组织撰写论文模式。五是教研活动交流模式。六是外出培训教师回校汇报模式。七是课题牵动模式。我校先后承担了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多项课题的研究,近三年来有
32名教师的43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和交流。并汇编了《教海探航》等教学成果专集。
(3)建立外出学习培训和考察机制,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继续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一项战备措施。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在职函授,不断增加知识储量,自我“充电”,自我提高。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和考察,先后安排教师96人次,赴延安、铜川、西安、无锡、杭州、深圳、云南等地进行培训考察。目前,已有90%的教师接受外出培训。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形成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培养了本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60名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43人,中师学历17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 高级教师39人,占教师总数的65%,一级教师以上职称58人,占教师总数的96.7%。教师中省、市、县级讲课能手11人。6人次获国家、省级优秀论文奖。11人次获国家、省、市先进个人奖,56人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
3、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北教场小学原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仅有6个班180名学生。随着富县城镇建设的加速,“普九”达标的实施,特别是我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年生源骤增,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有教学楼三栋,办公楼,教师公寓各一栋。在校学生1257名,24个教学班。根据市、县布局调整规划,从2004年秋季起周围5个村的三、四年级都要集中到北教场小学,到时我校办学规模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4、设施设备全面改观
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我校不断维修、改造、扩建。特别通过创建市级“示范小学 ”和实施“普九”达标,我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区分明显,布局更加合理。校园整洁,环境优美,道路通畅,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创建省级“示范小学”以来,学校更是抢抓机遇再创业,艰苦奋斗上台阶。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对照省级示范小学硬件建设标准,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保证硬件建设一步到位。一年多来,完成大的校建项目4个,即教工公寓楼工程;北教学楼,办公楼外墙贴瓷及办公室、教室内粉工程;新建大门、巷道铺油工程和校园硬化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部室建设,建成“一部十五室”,即:少先队部1个;微机室1个、语言室1个、音美案1个、自然室1个、仪器室1个、会议室1个、播音室1个、档案室1个、课件制作室1个、图书室2个、阅览室2个、体育器材室2个。现有藏书31654册,生均28册,师均32册,实行开架借阅。体育器材和各类仪器均按国家颁布的I类标准配备,并按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组织实验,自然教学和分组实验开出率为100%。同时我们还安装了校内程控电话14门,教师办公电脑17台,开通了教育宽带网,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网络化,教师办公自动化。
三、抓改革,求实效,努力建立现代教育管理新模式
1、全面推行“四制”改革
按照市、县“四制”改革要求,学校全面推行了校长聘任制,教职工聘用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改革。一年一聘,有进有出。两年多来,共聘进教师14人,落聘教职工4人。通过改革,学校建立起了领导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全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稳步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确立了低重心三级管理体制,实行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三级管理。一方面赋予年级组、教研组组织教育教学、检查、考核、评价等全面管理的职权,另一方面加大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年级组、教研组的工作考核,逐步形成科学性、规范性和责权利相统 一的管理体制。二是实行了教师集体办公制度。集体办公有利于教学管理和组织,有利于教学研究和交流,有利于班级学生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校行政管理。三是实行领导蹲教研组制度。要求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参与教研教改,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和实情,并给予必要的和有力指导。四是实行领导包抓年级制度。要求蹲级领导务必摸清年级现状,及时协助班主任做好特殊学生的管理和思想转化工作。五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六是建立警校共建文明校园制度。定期请交警队、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同志来校进行法制教育,消防知识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并对学生进行军训。
3、强化和创新德育工作,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素质第一,育人为本”是我校的办学宗旨。育人德为首。因此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思品教师、班主任、少队辅导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把如何上好思品课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各科教学相互渗透,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育之中。逐步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德育教育氛围,使德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落的实,效果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我们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各种高品位、特色化系列性德育活动为载体,诸如开展的“三规范”教育活动,“五个一”活动等。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学校还利用清明节,“六一”、“七一”、国庆、元旦等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定期邀请关工委、团县委、公安局、家长委员会的同志作各类专题报告。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寓思想教育于乐,对学生潜移默化,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高尚情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日益提高。爱 集体、爱学习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几年来,全校累计做好事30000多件,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特别创建省级“示范小学”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德育工作,逐步变教师管理模式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行学校管理上的“红领巾值岗制”和“巡回检查制”,即少先队员坚持在校门口每天四次值岗,检查学生个人卫生、仪容仪表及到校情况;少先队大队部每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各班教室布置,室 内卫生、个人卫生、文明礼仪等。此项活动开展 以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体现,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自己就学习、做人、生活等方面行为进行自我评判,自我管理,大大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4、不断创新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包括过程管理、课题管理、活动管理所组成的新的管理体系。
(1)过程管理,突出重点。一是备课管理,主要是落实组内集体备课,设计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表格式教案,采取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三级检查制度;二是质量管理,以考核为手段,对质量进行验收。
(2)课题管理,重在到位。实行行政分管,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制。组内推行《实验流程记载》跟踪制,开展“一周一自学,两周一汇报,一月一小结”活动。实验教师每阶段要做到“六个一”:阅读一本理论专著,上一节研究汇报课,完成一份优秀教案和一篇研究论文,写一份实验体会和一份总结。
(3)活动管理,注重实效。我们坚持新聘教师必须上一节“汇报课”,外出学习考察教师回来必须上一节“观摩课”,每学期每个教师必须上好一节“公开课”。同时开展“两课一会”活动,即实验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改经验或优秀论文交流会。通过过程管理,切实落实教学责任;通过课题管理,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通过 活动管理,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创造性。三者有机结合,在教学管理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科研兴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要实现教学的高质量,不仅要重管理,更要精心研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我校的做法是:一是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科研意识;加强科研知识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掌握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二是规范实验管理,狠抓环节落实。坚持开展“三个一”活动 和“两课一会”活动,实行《实验流程记载》跟踪制。三是及时总结推广,点面结合,全校开花。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市级课题“愉快教育”的研究,省级课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减负的研究”,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家庭教育与学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等。通过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随之,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在全县教学质量调研考查中,我校连续六年名列第一。小学毕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去年有11名毕业生考入延安实验中学。(全县指标 28名,占39.3%)。
6、贯彻“两个条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对体卫工作十分重视。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都要全面规划,合理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并不断完善体卫规章制度,严格考核落实。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坚持开好两课两操,保证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总量。同时成立传统项目专项训练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和竞技水平。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在全省两届少儿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比赛中获延安、榆林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第二名。
在卫生工作方面,学校建立了各种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对学生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年都对教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同时,我们还通过广播、文化橱窗、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季节性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2%以下。
7、强化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创建活动以来,我们建成了音美室,并投资15622元购置、充实了美术、音乐设备和器材,进一步加强了音美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尽量体现以美育人的功能,营造美的氛围。同时通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书法美术作品展览、手工制作、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美、审视美的能力。
办学效果与办学实绩
1、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校在提高德育实效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思品课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特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涌现出县优秀少先队员 6名,市 “十佳少年”2名,省优秀队员1名。六二中队获市“优秀中队”,大队部被省团委命名为“优秀红旗大队”。市关工委授予学校“延安精神教育先进集体”;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团省委授予“红领巾示范学校”,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延安日报》
2003年第9268期以“步步登高”为题对我校作了专题报道。
2、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素质第一,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明天”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成立了数学奥林匹克班、声乐兴趣小组、鼓号队、田径队和电脑制作小组。经常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以及各种技能展示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使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挥,素质得到提高。在近年的各种比赛中,我校学生有130人(次)获国家、省、市奖励,110人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20人在作文竞赛 获省、市奖励。常明同学获全国奥赛数学一等奖,赵丹、任丹同学获全国小学 书画竞赛铜奖。2003年全县首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大赛中我校48人获奖。在全县“素质教育展示”活动中,17名学生的书画作品获一、二等奖,学校获团体一等奖。《延安日报》2003年10月21日以“春风花雨育新苗”为题对我校推行素质教育作了记实性报道。
3、教师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教育科研成为延安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校走内涵发展 为主道路。在加强师德教育,推进校本培训,确立梯队结构,实施层次推进的同时,我们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不仅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力。随着教育和科研的深入开展,教师更加刻苦钻研,敬业爱岗。他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全县乃至全市 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为教育质量稳步推进的坚实基础。在全市2003年9月安塞召开的“两改”现场会上,我校以“树科研兴教战略,走科研兴校之路”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受到市教育局和市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科研兴教、兴校的经验正在全市150多所实验学校中推广应用。
4、办学特色独树一帜
北教场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经历了集资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建名校的创业历程,创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村办小学 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那就是“素质第一,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理念;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办学精神;勤奋钻研,不断创新的教风;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和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将以本次评估验收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把我校创办成名副其实省级示范小学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励精图治争创一流 呕心沥血再铸辉煌
励精图治争创一流 奋发拼搏再铸辉煌
——2005-2006学年下期工作总结
故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2006年7月
励精图治争创一流 奋发拼搏再铸辉煌 ——2005-2006学年下期工作总结
去年一年,我校全体师生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教体局、镇中心学校的悉心关怀和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和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办学以人才为本,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实施“特色兴教,特色兴校”战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效益日益凸显。2006年中招我校再传捷报,被省级示范性高中统招录取25人,其中音乐特长录取2人,体育特长录取1人,择校、分校录取51人,二高、三高、五高录取232人,高中录取率达85.8%。初
一、初二期末考试科平80分学生分别达到140人、142人,与兄弟乡镇学校相比,优势彰显,成绩连连攀升,为全镇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狠抓队伍建设
强化素质提高
1、加强师德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本期我们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三个面向”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在教师中弘扬“四种精神”: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科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落实两项硬性制度:《灵宝市教育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十条规定》和《三门峡市教师二十不准》,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原则,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先后召开师德学习讲座、教育法规学习会等5次,认真解决好了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2、针对我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好,以师德为先决,以业务素质提高为核心,继续探索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校本研修,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业务培训,积极为教师搭建成才平台。全期我们共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专业素质测试3次,全校教师完成进修练习试题800多套,撰写教学反思796篇,今年6月我校又有12位同志获得了本科学历,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为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效益,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责任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建立师德评估档案和教学业绩档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校教师个个思教,人人思进,精神面貌昂扬奋发,教学工作精益求精。
4、充分发扬民主,虚心接受批评监督。本期我们分别于期中和期末两次,开展“教师评议学校工作”、“教师评议领导班子”、评选“最受欢迎的教师”等活动,调查收集家长、师生意见建议23条,虚心改正,及时反馈,有力促进了学校工作不断完善。
二、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本期教导处坚持对教学工作认真检查,严格考核,做到“备课求细、上课求活、辅导求实、练习求精”,学校领导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教师的听课学习、教案撰写、作业批改等情况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的依据,与二次分配挂钩。
2、以“惜时增效,轻负高效”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全方位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本期我们先后组织“校—乡”教研、校本教研等教研活动25次,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议、研,有效提高了教学艺术水平。本期我们还将周六综合活动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培养综合活动课骨干教师,发挥典型引领,骨干带动作用,整体推进新课程进程,提高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水平。
3、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把“知识当堂学会,技能当堂掌握,问题当堂解决,训练当堂完成”,作为最佳课堂教学目标。学校组织科任教师上达标课、优质课,搞好讲、听、评、议,打分评级,摸索实践,通过校内日常教研活动的推动,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立足课内,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期我们继续认真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身活动。加强音乐、美术教育,搞好特长生培养工作,在中招专业考试中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A等上线学生数分别为5、5、2,均有新的突破。
5、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的育人环境,准确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争创建特色学校。
6、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对社会、对家庭、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潜能生转化方案,把潜能生转化率和巩固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抓紧抓实。教师定员指导,师生结对帮扶,生活扶助、心理辅导、学业指导,深入细致。转化效果明显,本期期中、期末进步学生大幅度涌现,受表彰人数先后达到120、224人次。
三、以“三理教育”为载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灵宝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三十条》,以“三理教育”(伦理、生理、心理教育)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切实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拓宽渠道,丰富载体,落实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2、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加强诚信教育、爱国教育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课内课外一起抓,校内校外相结合,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经常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反邪教、反毒品、反暴力、反色情、反迷信的斗争,用先进文化占领中小学生的思想阵地。
3、加强“三理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三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行事历,完善档案,发挥团支部、班集体和政教处的作用。大力开展“三树一讲”(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4、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先后组织“知荣辱,树新风”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继续开展学习新守则、新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本期,我们还针对学生思想动向,精心设计,开展了感恩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心灵荡涤,思想净化,收到了良好效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开展“五告别一远离”活动(告别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远离毒品),增强了中小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群团、职能等其他工作
本期我们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目标责任制和各项安全制度,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在校园醒目处设置安全警示语15幅,利用学生集会、报告会、板报宣传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12次。学校领导定期组员排查安全隐患,全面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校历来重视学校工会、职代会的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学校团队工作、女工工作、计划生育等工作。本期我们先后召开职工座谈会、评议会等4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条,筹资改善师生学习、办公条件,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慰问患病教师、离退休教师6人次,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
同时我们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进一步搞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安装了大型标语牌6块,富有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电化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学校审时度势,继续加大电教等方面的投资,接驳光纤,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不断完善学校硬件建设,争创乡镇一流学校夯实了基础。回首昨日豪情犹在,展望明天志气弥坚。一学期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领导、群众给了我们充分的肯定,新的一学年,我们将牢记人民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殷切希望,奋力前进,再创辉煌!
故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2006年7月
第三篇:励精图治谋发展 工业强县铸辉煌(最终版)
励精图治谋发展 工业强县铸辉煌
近年来,天全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中,突出工业化思维,实施“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工业化进程提速,经济发展已经跨入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重要关口,进入了经济起飞阶段,步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加速期。下面就对我县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具体做法作一小结。
一、天全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一)“十五”期间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十五”以来,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2%,比“九五”时期年均增长快3个百分点,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7.8%。2005年与2003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1.4%,年均增长24.1%,比GDP年均增长快9.7个分点。
(二)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十五”以来,工业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工业始终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2000年财政收入的72%来源于工业,2003年达到了73%,2005年达到了75%,大大高于其他部门。工业为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装备和支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5%,比2004年提高4.1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4.8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6%,拉动全县经济增长8.4个百分点。2005年当年新增就业人员66%为工业所吸纳。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真正体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三)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十五”期间我县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由初级、低度化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天全工业主要靠几家国有工业企业主打,乡镇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4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2%。九十年代,依托县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步形成了五大国有工业企业集团,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两年,天全在深化改革、加速工业发展方面,思路新、步子大、取得的成效更显著。2004年天全县委、政府发出了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发展工业的“5612”工程,工业的发展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景象。一是形成了多种经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国有工业在全部工业中比重迅速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国有及
1国有控股工业与非国有工业增加值之比为8:92,与2000年相比,非国有工业比重上升了22个百分点,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16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迅猛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轻重工业的调整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而变化。规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2000年为0.7:99.3,2005年为4.2:95.8,2005年与2000年相比轻工业上升了3.5个百分点,2005年与2003年相比轻工业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三是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带动作用增强。2005年电力、建材、化工、高耗能、煤炭、绿色食品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3.6亿元,占到全县工业的71%,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8%。
(四)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国企改革取得可喜成绩。“十五”期间,我县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体制障碍,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增强了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7%;资产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润421万元,分别占规上工业的39%、24%和9.5%。非公有制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递增18%,与2003年相比 年递增20%,增速居各类型工业之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形成了公有与非公有经济争妍斗艳、共竞风流的发展格局。
(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有了明显积极的转变。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是在买方市场下、在新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在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中进行的战略性调整。天全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需求弹性高、利税高的行业和产品,使之成为我县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工作成效在2005年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七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为147.8,比2000年的112提高35.8点,比2003年提高26点;实现利税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8.3%,2003-2005年年均增长27.5%;实现利润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十五”时期年均增长36.7%,2003-2005年年均增长37.3%,增幅比“九五”时期的12.1%高25.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率0.6%,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2003-2005年期间,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率0.8%,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9.2%。
(六)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对资源的依赖度有所降低。工业产品面向县外是推动天全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我县80%以上的工业产品都要出县外销,产品市场在外是天全工业经济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我县工业产品结构逐步朝精加工、深加工、附加值较高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建材、化工、人造晶体、绿色食品为主,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比较优势的产品体系,逐渐改变了天全工业产品笨、大、黑、粗的传统形象。通过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大力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工业企业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和保护,新产品、名优产品不断涌现,二郎山牌森林
蔬菜、天蜀牌森林蔬菜、飞仙牌水泥、喇叭河牌水泥、昂洲河煤炭、晶洁牌活性炭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走向四方。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12.7%。这些新产品,对我县工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带动了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了我县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面对能源、资源的紧张和短缺,2005年我县决定原则上不再上高耗能工业项目。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源性和易污染、耗能大产品的增速下降,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由2000年95%下降到2005年80%左右。
二、主要做法或经验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办是经济发展催生的产物,是“小政府,大服务”发展的需要。按照县委领导提出的“综合、协调、统揽、服务”八字方针,整合资源,集中精力,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重心,工作思路,结合天全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盯紧项目,抓好协调服务,提建议、举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3、4、5、6、积极进行工业发展思路和产业政策研究。做好调查研究,强化指导工业经济的工作力度。参与项目引进和技改增量。加强对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做好县级领导联系工业性项目和部门工业工作的协调。加强跟踪,优质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程优势服务,做到了引进服务、跟踪服务、运行服务。
(二)坚持走市场化道路,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配置生产要素,建立竞争平台。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我县在经济发展上坚持按市场配置资源,实现了资源向资本转变的历史性跨越,达到了国有资产收益取大化。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2003-2005年成功出让国有资产96宗,总成交额达4.58亿元,其中,昂州煤矿资产出让价格达7030万元,是评估价格的3倍,出让价居全省矿业出让之冠。清理整顿土地市场,依法收回闲置土地5宗、面积40.47亩,以出让方式供地48宗、面积196亩,土地收益1929万元。加强电源点清理工作,对清理出的电源点全部实行“招、拍、挂”,收回电源点资源补偿金1306万元。有偿出让探、采矿权7宗,收取矿权出让金65.87万元,办理延续登记12家,收取矿权出让金238万元。
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有所加强。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全面激活了发展动力,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并解决了改革发展中遗留的大量历史问题。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矿序整顿。按照省委、市委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了矿产资源整顿。依法收回白沙河、交脚河等5个违法出让的原国有电站,规范了乡镇电站8家、各类矿山21家,依法查处了17宗、7.5公顷各类土地违法行为,进一步理顺了全县矿业秩序和经济
秩序。深度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顺利出让白沙河、龙池口等4个电站和部分城区国有土地、闲置资产,实现了资源配置市场化和效益最大化。
(四)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县工业经济的增长有30%以上的增量要靠新上工业项目拉动,对地处内陆一隅的我县,增大工业投资是驱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轮子。不断做大工业总量注重了对外延的扩张。在项目工作中,在营造环境、服务上寻求新的突破,在加强工业发展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狠抓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强化为企业服务和为工业经济服务意识,尤其是在搞好主动服务,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创造了良好氛围,为企业排忧解难。招商引资工作中采取了组团招商、会展招商、引客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吸引了市外、省外大量资金到天全安家落户,取得了较好效果。从2003-2005年引进项目98个,到位市外资金18.1亿元。禾森电力、318治权水泥、福建金得利、天民煤业等一批大企业到天全安家落户,形成天全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依托天全在水电、煤炭、硫铁矿、芒硝、石灰石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步伐,培育起了电力、建材、化工、高耗能、煤炭、绿色食品六大工业体系,六大工业行业占到了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71%。我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9家,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形成了一批在全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六)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新一届县委、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不遗余力。2003人-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达17.1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77.4%。2005年29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38.2%,占全县GDP比重的24.2%,上缴税金4850万元,增长3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5%。
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5217万元,增长21.1%,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1%,增速居全市第二。天全民营经济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山区第二名。
(七)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工业小区。天全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各地资源禀赋各异,经济基础迥然不一,工业的布局不仅考虑工业生产发展要求单个企业、成组企业和集团企业布局的经济利益,还要求进一步根据产业链的有序连接与顺序加工利用,建立起地域工业体系,以寻求与生产、生活、生态相联系的更加宏观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我县在原有工业发展基础上,根据各地资源分布情况,综合考虑资源、环保、经济整体功能的发挥,初步建成了青石、小河、脚基坪、思经、始阳工业小区。从目前情况看,五大工业小区的工业企业个数和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县7成以上,基本形成了一定粘合度和集聚效应,推进了全县产业集聚、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第四篇:励精图治 再创辉煌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来,xx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体上呈现着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态势,既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也有过令人痛心的失落,励精图治 再创辉煌。本文拟在对以往综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就如何振兴xx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创xx综治新辉煌提供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综治十年成绩巨大xx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起步就实现了高开高走,赢得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归纳起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成绩。一条经验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中期,双塘街道高岗里社区针对老式大杂院多、小街小巷多、基础设施不齐、居住条件差等实际情况,自发组织党员、离退休职工和居民积极分子,佩戴袖章、手拿摇铃,走街串巷进行治安义务巡逻,提醒邻里关好门窗,夜间巡更摇铃示警,10余年不间断,1998年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曹志率全国执法检查组到高岗里社区实地考察,给予高度评价,并将考察情况归纳成“高岗里经验”写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向全国推广。两度荣获省级先进。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是全省社会治安方面的最高荣誉。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进行表彰。1991——1993全省首次评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我区即高中红榜,之后于1997——1999再次捧得桂冠。三项工作连创新高。
1、贯彻领导责任制一丝不苟。多年来,我区一直坚持由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与各街道、各系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这种形式,10余年不变;我们还在全省全市首次组织召开党政一把手贯彻综合治理责任制经验交流会;举办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制专题培训班,上述一把手与一把手签约、召开一把手经验交流会、举办一把手培训班曾被市综治委肯定为“xx模式”在全市推广。
2、政法部门参与综治异常活跃。90年代初,区法院在充分履行审判职能的同时,结合法院自身工作的特点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审判庭与一所学校、一个社区居委会、一家工厂进行结对共建,送法到校园、到社区、到企业,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区法院也因此连续五年获得省级先进。在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中,公安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广大基层干警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全市率先创造了物业管理、家委会、居民自管等五种创安模式,上级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多次来我区召开现场会和学习取经。区检察院办案一线的检察官把自己经办的典型案例精编成若干法律小故事,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巡回演讲,开创了法制教育进社区的先例,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3、社区禁毒工作不断跨越。中华门街道在对涉毒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禁毒与社会化帮教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既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又有推广价值的禁毒帮教工作新路,受到国家和省市禁毒委的充分肯定。不容否认,近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特别是由于极少数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创先争优的意识淡漠退化,导致了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在全市排名位次逐年靠后的困难局面。··· 励精图治再创辉煌面对目前困难落后的局面,消极悲观于事无补,怨天尤人更不足取,惟一的选择,就是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承认落实,不甘落后,在困难中求出路,谋发展,树立进位争先,敢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工作汇报《励精图治 再创辉煌》。如何实现xx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飞跃,笔者认为,当前应当着重组织实施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1、找准功能定位。一是要服务大局。综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一年面貌大变,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创辉煌的发展思路,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跳出综治看综治,摒弃就综治论综治的陈旧观念,克服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的落后思想,主动贴近大局,热情服务大局,把服务第一要务作为综治工作的神圣职责,自觉地把综治工作溶入全区发展的大局中去,充分履行保驾护航的职能,努力为改革建设与发展创造日益安全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二是要造福群众。综治工作的最终受益者应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归结于人民群众,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惟一标准应当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要通过我们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广大居民群众真正安居乐业。三是要勇创一流。各级综治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进位争先、争创一流的意识,以全市全省甚至全省的先进为目标,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力争在一两年内重新跨入先进行列。创先争优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观念的障碍,当前迫切需要破除固步自封、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的桎梏,焕发敢为人先、敢闯敢干、敢创一流的斗志和决心。
2、构建品牌特色。我区的综治工作,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创造过许多经验,形成过许多亮点,为南京市、为江苏省争过光。在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的各级党政组织、政法综治部门以敏锐的思维和眼光,注意和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拓展新领域,构建新特色,创造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品牌。一方面,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我区历年综治工作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组织发动群众工作做得好,现在虽然住房成套率提高,但门东门西地区仍有大量的老式平房,群防群治仍大有作为,即使将来老城改造全部完成,群众工作传统还是不能丢,群防群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另一方面,大力开拓新的“热点”。当前,社会治安防控的运作机制、组织网络、保障制度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改革创新,力争在基层治安防范等工作中当好领头羊。
3、科学整合资源。目前,用于社会治安防范的力量比较多,但也比较分散,除了公安民警、社区保安之外,还有治安志愿者、专职保安、物管保安、企业内保等等,如何把这些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为这些人员所在部门不同、职能各异。目前,各街道普遍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街道一级综治工作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发挥街道综治委的领导、管理、协调作用是必然的选择。笔者认为,将上述人员逐步实行街道一级的属地管理,由街道综治办进行统一的指挥和调度。特别是社区保安,可以考虑将其人事和财务关系以及管理权限转移到街道。
4、严格责任考核。实质性的内容就是要实施重奖重罚。年初,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创建无刑案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等几项重点工作单独向区委、区政府订立了不丢分承诺,并缴纳了风险抵押金,这一做法应当向各街道和其他责任单位延伸,综治工作好坏必须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综治工作成绩突出或者为全区赢得荣誉、获得加分的就应当重奖,反之责任人就应当承担经济上的责任,直至给予一票否决。
5、加大经费投入。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年1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应根据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适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经费始终是社会治安防范的一个瓶颈,政府对治安防范的投入是必需的,但又是有限的,必须协调方方面面参与治安投入的积极性,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的治安防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创新运作机制。汲取外地治安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我区治安防范机制市场化的有效途径,把治安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用双赢。目前可以先进行试点,选择一两处条件比较成熟的社区、行政村进行治安承包责任制竞标,待时机成熟后逐步推广。
7、规范队伍管理。去年区委、区政府拨出了130余万元专款招聘了264名专职社区保安,总起来看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效果也是明显的,目前除了对社区保安队伍的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外,数量上还要做适当的扩充,社区保安队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还要有新的提高。要用职业化、市场化的原则规范管理建设防范队伍。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社区保安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要加大保障力度,在财力许可情况下逐年提高社区保安的生活福利待遇。
8、优化组织协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在组织,在领导,在人。一是要充分发挥纪检、组织、人事等五部门的核心主导作用,五部门需建立正常的议事制度,行使好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的主管部门,在治安防范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必须在坚持严打整治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基层治安防范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综治组织的综合协调作用。把区街两级综治办建设好,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提高服务的职能,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各级党政组织要关心支持综治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综治干部要确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创造性地完成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
9、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是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传统优势所在。传统不能丢,优势更要优。根据老城改造进度加快,老式大杂院、旧式平房越来越少、高层建筑新式楼幢越来越多的实际,组织发动群众工作也需有新的载体。可以通过楼幢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等形式来开展群众工作,还可以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奖励见义勇为行为等机制来开展群众工作。总之,应当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人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为建设安全城区而努力。
第五篇: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自中共中央、xx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来,xx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体上呈现着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态势,既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也有过令人痛心的失落。本文拟在对以往综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就如何振兴xx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创xx综治新辉煌提供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领导决策时参考。综治十年成绩巨大xx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起步就实现了高开高走,赢得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归纳起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成绩。一条经验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中期,双塘街道高岗里社区针对老式大杂院多、小街小巷多、基础设施不齐、居住条件差等实际情况,自发组织党员、离退休职工和居民积极分子,佩戴袖章、手拿摇铃,走街串巷进行治安义务巡逻,提醒邻里关好门窗,夜间巡更摇铃示警,10余年不间断,1998年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曹志率全国执法检查组到高岗里社区实地考察,给予高度评价,并将考察情况归纳成“高岗里经验”写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向全国推广。两度荣获省级先进。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是全省社会治安方面的最高荣誉。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进行表彰。1991——1993全省首次评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我区即高中红榜,之后于1997——1999再次捧得桂冠。三项工作连创新高。
1、贯彻领导责任制一丝不苟。多年来,我区一直坚持由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与各街道、各系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这种形式,10余年不变;我们还在全省全市首次组织召开党政一把手贯彻综合治理责任制经验交流会;举办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制专题培训班,上述一把手与一把手签约、召开一把手经验交流会、举办一把手培训班曾被市综治委肯定为“xx模式”在全市推广。
2、政法部门参与综治异常活跃。90年代初,区法院在充分履行审判职能的同时,结合法院自身工作的特点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审判庭与一所学校、一个社区居委会、一家工厂进行结对共建,送法到校园、到社区、到企业,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区法院也因此连续五年获得省级先进。在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中,公安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广大基层干警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全市率先创造了物业管理、家委会、居民自管等五种创安模式,上级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多次来我区召开现场会和学习取经。区检察院办案一线的检察官把自己经办的典型案例精编成若干法律小故事,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巡回演讲,开创了法制教育进社区的先例,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3、社区禁毒工作不断跨越。中华门街道在对涉毒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禁毒与社会化帮教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既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又有推广价值的禁毒帮教工作新路,受到国家和省市禁毒委的充分肯定。不容否认,近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特别是由于极少数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创先争优的意识淡漠退化,导致了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在全市排名位次逐年靠后的困难局面。励精图治再创辉煌面对目前困难落后的局面,消极悲观于事无补,怨天尤人更不足取,惟一的选择,就是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承认落实,不甘落后,在困难中求出路,谋发展,树立进位争先,敢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如何实现xx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飞跃,笔者认为,当前应当着重组织实施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1、找准功能定位。一是要服务大局。综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一年面貌大变,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创辉煌的发展思路,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跳出综治看综治,摒弃就综治论综治的陈旧观念,克服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的落后思想,主动贴近大局,热情服务大局,把服务第一要务作为综治工作的神圣职责,自觉地把综治工作溶入全区发展的大局中去,充分履行保驾护航的职能,努力为改革建设与发展创造日益安全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二是要造福群众。综治工作的最终受益者应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归结于人民群众,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惟一标准应当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要通过我们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广大居民群众真正安居乐业。三是要勇创一流。各级综治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进位争先、争创一流的意识,以全市全省甚至全省的先进为目标,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力争在一两年内重新跨入先进行列。创先争优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观念的障碍,当前迫切需要破除固步自封、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的桎梏,焕发敢为人先、敢闯敢干、敢创一流的斗志和决心。
2、构建品牌特色。我区的综治工作,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创造过许多经验,形成过许多亮点,为南京市、为江苏省争过光。在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的各级党政组织、政法综治部门以敏锐的思维和眼光,注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