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11: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草稿)为适应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形势的发展,更好地做好我中心教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职工的总体素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暂行本办法如下:

一、申请参加继续教育的条件

(一)申请继续教育的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在岗期间,自觉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踏实,能够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接受本规定并承诺学成后按规定继续为中心服务;

(二)教学部门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应按照本部门继续教育计划进行,报考或进修的专业应与所从事的专业相符;

(三)除因工作岗位变化外,职工不得申请与现有学历、学位同层次的学历、学位教育;

(四)教职工接受继续教育一般应满以下服务期:

1、本科生申请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应在校服务满3年。

2、研究生申请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应在校服务满5年。

3、所有人员申请非学历、学位教育应在校服务满2年。

4、因工作需要由中心派出学习的人员不受服务期限制。服务期未满经中心批准参加继续教育者,其学习前所缺服务期与学成后服务期合并计算。

二、审批程序

(一)教职工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所在部门根据中心有关规定以及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岗位工作需要,签署意见后报综合管理办公室审批,报中心领导审批 ;

(二)教师申请1年以上进修、攻读学位,由综合管理办公室审核,报中心领导审批。

三、继续教育的费用和待遇

(一)学习费用

1、继续教育费用只报销学费,其他费用自理;

2、教学部门人员进修学历学位的学费报销标准由中心领导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非教学部门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学费按2/3报销,最高报销金额不超过2万元;

3、经批准派出参加非学历、学位教育人员的培养费用由中心按规定报销;

4、因工作需要由中心派出学习的人员全部费用由中心支付;

5、参加学历、学位教育人员的学费,在取得学历、学位后报销;

6、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如不认真学习或年度考核不合格,中心不给予费用支持。情节严重者中心将向当事人追回已支付的培养费用。

(二)学习期间的工资待遇

1、在职学习。在接受继续教育期间仍在岗工作,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考核合格,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在岗人员一样;

2、脱产学习。在脱产学习期间(不包括延长学习时间),享受职务等级工资、津贴、职务补贴、住房提租补贴等。

四、办理手续

(一)申请继续教育者,须填报《山东省船员培训中心教职工继续教育申请表》。完成申请程序后,交综合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申请继续教育者被录取后,须在入读前持有效证明文件到综合管理办公室登记;

(三)继续教育受教人员毕业(结业)后,须将进修成绩、毕业(结业)证书等材料交综合管理办公室验收并放入本人档案。

五、服务期与违约赔偿

(一)教职工参加各类在职继续教育学习后,必须回中心服务一定年份。参加1年以内进修培训的,回中心服务期至少2年;参加1年以上(含1年)进修培训的,回中心服务期至少3年;公派出国留学的,回中心服务期至少5年;参加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并取得学历或学位的(含同等学力班),回中心服务期至少10年;

(二)服务期未满或未完成学习、培训任务即申请调出、辞职、离职或自费出国留学的,需向中心交纳培养补偿费和违约金,交纳标准为:培养补偿费=学习期间中心支付的费用,违约金=每年违约金1万元×服务未满年限。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前后未完成的服务年限,累加计算违约金。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山东省船员培训中心 二〇一〇年XX月XX日

第二篇:30泾川县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

泾川县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全县教职工队伍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编公办教职工。

第二章 任用

第三条 教师任用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按照“编制管理、公开招考、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采取考试、试教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补充教师必须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岗位、学科需求择优聘用,聘用对象以当年毕业的属国家任务招生的本县籍师范类毕业生为主。

第五条 任用教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县教育局制定招考录用计划并报请县政府批准,成立招考工作领导机构;

2、发布招考公告;

3、由县教育局组织报名并会同县人事部门进行资格审查;

4、对资格审查合格者由县教育局组织考试、考核;

5、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

6、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7、由县教育局对正式录用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

8、县教育局对新录用人员分配工作;

9、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条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每年可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本县籍毕业生不能满足学科需求的前提下,少量引进紧缺专业的外县籍师范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来我县任教。

第七条 对新上岗的教师,均实行一年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含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经考察考核合格的,转正定级;不合格的,延长试用期。

第八条 从2009年起,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推行岗位设置管理,教师试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由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转向合同用人。

第九条 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职务聘任制度。按照核定的教职工职务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职务岗位,实行一岗一聘。

第三章 培训

第十条 教职工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泾川县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的有关规定要求,积极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

第十一条 把教职工的培训纳入业务考核之中,并实行专项奖罚。教职工必须按照本人所属的培训类别,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岗位培训,并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对未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教职工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1-

培训的教职工,不予晋升或续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得竞聘工作岗位,按待岗提高培训对待。

第十二条 教职工通过自学考试、在职函授、业余学习等途径取得与本专业一致的高一级学历,单位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 教职工的离职进修,必须是师范类急需对口专业本科以上层次。学校根据学科需求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发展期教师离职进修。离职进修由个人写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加注意见后,报县教育局批准并备案。进修期间学费自付,发给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的30%作为生活费,其余70%作为保证金由学校暂存,待回单位工作后视其培训完成情况发给。教职工进修期满后,要及时回县教育局报到。对无故不报到者,从进修期满取得学历证书日期的下月起停发工资并按旷工处理。未经学校同意、县教育局批准,擅自离职进修的,停发本人工资,并按旷工处理,直至除名。

第四章 考核

第十四条 对教职工的考核,包括师德师风考核和教育教学业务考核。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教职工学年末综合考核。

第十五条 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组建考核机构,在校(园)长或教育办主任的领导下对教职工进行考核。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在个人自评的基础上,采取领导班子与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实行考核结果公示制度,如本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

第十七条 考核结果要上报县局审查和备案,作为教职工岗位竞聘、职称评聘、工资晋升、奖惩流动、待岗培训、职务调整以及解聘辞退的主要依据。

第十八条 教职工的师德师风考核按照《泾川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进行。

第十九条 教职工的业务考核按照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工作考核办法》进行。

第五章 工作任务及定额

第二十条 中学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每人周授课十至十四课时;其他学科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第二十一条 县直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承担主课教学任务的每人周授课十四至二十课时,其他学科或农村小学根据班额和学科适当增加课时量。

第二十二条 跨年级跨学科任课、承担复式班教学,或兼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会干部、团干部,以及长年负责课外艺术、体育、科技活动的教师和承担毕业会考科目的教师,其工作量可结合学校实际,统筹平衡。任课量不足的教师,学校可安排其他工作补足工作量;超工作量的教师,可适当给予补助。年老多病的教师可适当予以照顾。

第二十三条 凡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原则上必须任课。有专业技术职务且教学效果好而未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回归教学岗位。今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必须优先考虑教学一线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续聘逐步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兼任与本专业一致的课程,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学校应对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班子成员明确提出指导教学、听课评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乡(镇)

教育办人员要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检查指导工作,规范学校管理,保证辖区内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教育办主任每学期听课应不少于20课时,教研员不少于30课时,教育办其他人员不少于15课时。

第六章 流动

第二十五条 高中教师实行末位分流或待岗提高培训,初中、小学教师实行末位待岗培训和适当调整岗位。每学年按照教职工综合考核情况,调整工作岗位或组织待岗提高培训,培训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可重新竞聘上岗,允许参加低一级岗位竞聘。培训不合格的,可根据空岗情况调剂到低一级岗位或继续参加待岗提高培训,二次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辞退。教职工在待岗提高培训期间,只发给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所有培训费用均由参加培训的个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配备严格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以及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调配,教职工的流动严格按照《泾川县教职工调配管理办法》,由县教育局和乡镇教育办按管理权限统一调配。

第二十七条 城区学校除特殊专业和紧缺学科外,原则上不分配新教师,补充缺科教师要通过公开选招的办法由县教育局从基层学校选用。

第二十八条 教师调离本系统或本县,必须征得县教育局同意,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未经教育局同意,私自联系工作单位的,不予办理调动手续,按自动离岗处理。

第二十九条 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基层学校支教制度,城区学校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的任教经历。

第七章 考勤

第三十条 教职工因病、因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病、事假:小学三天以内,由小学校长严格审批;中小学七天以内由中学校长或教育办主任审批,但每学期累计请假不得超过一个月;一次请假七天以上或本学期累计请假超过一个月,由中学校长或教育办主任严格审查、签注意见、单位盖章后,携带相关证明材料报县局审批,每学期病事假在一个月以内者,由分管局长审批;一个月以上者,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后,由分管局长批准。中学校长、教育办主任和城区校(园)长因公出差必须向县局分管领导说明事由,经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开;病事假三天以内由县局批准,三天以上报县委组织部门批准。私自外出无论因公(私)均按旷工论处。

第三十一条 教职工因事每学期请假累计超过3天者,超出部分按天扣发本人日津贴、补贴工资;每学期事假累计满25天,扣发本人半年津贴、补贴工资和全年奖励工资,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不得参与评优选模,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全学年事假超过一学期的,扣发全年津贴、补贴工资和奖励工资,当年考核不得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工资,不得参与评优选模,并按待岗提高培训对待。

第三十二条 教职工因伤、病不能坚持工作,请假七天以上、一个月以内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或住院证明以及住院病历资料,方可办理请假手续。一个月以上病假必须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方可办理请假手续。病假期间的待遇按以下规定办理。

1、一般疾病一学年累计请病假7天以上,一个月以内者,从病假第8天起按天扣发本人日津贴、补贴工资。

2、一般疾病一学年累计请病假一个月以上者,当年不得参与评优选模,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除扣除全年奖励工资外,发给本人其它工资的80%;工作年限满10年的,除扣除全年奖励工资外,发给本人其它工资的90%。

3、因重大疾病,连续请假超过六个月的,扣发全年奖励工资。当年不得参与评优选模,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4、教职工请病假,一次最多只能请一个月。

5、各单位要严格教职工考勤管理,严格审查请假事由,坚决堵绝小病大养、占编不上岗、从事其他活动或有意逃避工作任务的现象。

第三十三条 教职工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可准给不超过10天的婚假;晚婚(男25周岁,女23周岁)的可准给不超过20天的婚假。

第三十四条 计划内生育一个孩子的女职工,正常产假为56天;晚婚晚育的产假为105天;晚婚晚育又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产假50天。计划内生育二胎的,享受正常产假56天。职工产假从产后护理之日起计算,以医学出生证明为准。计划外生育的,一律不准产假,所占用的时间按旷工论处。

第三十五条 教职工因直系亲属去世,可准给不超过10天的丧假。

第三十六条 教职工请病、事假(含产假)期间,若遇节假日,一律连续计算,不再另行延长假期。请假期满后,必须及时办理销假手续。

第三十七条 对未办理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岗或请假超假的教职工,均按旷工论处。教职工因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等引起住院的,不按病假对待,一律按旷工论处。

第三十八条 教职工旷工按天计算。凡在学校规定的工作时间内,累计旷工4课时,按旷工一天处理;迟到、早退累计4次按旷工一天处理。非教学人员因脱岗每造成工作失误1次,按旷工一天计算。

第三十九条 教职工旷工期间,扣发全部工资。其中,旷工一天以上者,当年不得参与评优选模;三天以上者,当年不得参与评优选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七天以上者,当年考核不得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连续旷工十五天或年累计旷工三十天以上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第四十条 教职工旷工、请假扣发的工资,全部纳入本单位绩效工资中统筹使用。

第八章 奖励

第四十一条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和《泾川县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职工给予奖励。

第四十二条 全县教育系统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等每学年评选推荐表彰一次,市级以上奖励按分配名额推荐上报。特别优秀的中青年教职工,可推荐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库。

第四十三条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教职工奖励制度,每学年根据考核结果奖励一次。并将奖励情况载入教职工个人工作档案。

第四十四条 根据新的工资制度,将绩效工资与教职工的实际工作数量、质

量挂钩,向一线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改革收入分配办法,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多种兼职工作。

第九章 工作纪律

第四十五条 教职工应当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廉洁从教。教职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1、散布有损党和国家声誉和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参与邪教等非法组织及反对党和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罢课等活动的;

2、酗酒滋事、打架斗殴或恐吓威胁单位领导,严重扰乱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3、向学生乱收费、乱罚款,乱搭配或变相搭配教辅读物的;

4、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差生和弱智儿童,随意谩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或其他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5、在校外举办有偿辅导班或从事家教等第二职业经批评教育不改正者;

6、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或教学责任事故的;

7、不服从工作调配和管理,或搬弄是非、制造矛盾、破坏团结的;

8、衣着不整进校园、进课堂或在课堂内吸烟、接打电话经批评教育不改正的;

9、参与赌博、色情、吸毒、迷信等违纪违法活动的;

10、其它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 教职工行政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六种。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改正的,可免于处分;违纪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受处分的时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教职工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评优选模,不得提拔任用,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处分的,扣除本人全年奖励工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第四十八条 教职工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提前解除处分。受处分的教职工处分解除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四十九条 教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所在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教育局核实,按管理权限报请相关机关审批后,予以解聘或辞退:

1、连续两年综合考核或专业技术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

2、连续两次待岗提高培训仍不合格的;

3、不履行教职工义务,不遵守单位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的;

4、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渎职等原因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学生死亡的;

5、品行不良,道德败坏,侮辱猥亵学生的。

第十章 退休、病休

第五十条 教职工退休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即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应当退休。

第五十一条 教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本人申请、教育局审核、报人事局批准,可以退休:

1、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的干部或男年满

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工人;

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

3、因工致残,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

第五十二条 确因患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经县级以上人民医院的住院病历资料和相关证明材料证明,需离岗治疗,连续病假一年以上者,按病休对待或提前退休,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对不符合退休条件,或达到提前退休条件本人不愿意提前退休的人员,必须坚持正常上班,按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对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长期不上岗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条款处理。

第五十三条 教职工退休、病休后,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相关工资及福利待遇。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代课教师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单位,指全县公办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为全县教育系统教职工管理的根本办法,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二OO九年三月一日起执行,以前县、校制定的与本办法相抵触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一律废止。本办法在执行期间,若遇国家出台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政策规定,则另行修订完善。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青岛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青岛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6号)、《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鲁财会〔2005〕33号)《山东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鲁财会[2006]23号)、《青岛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青财会[2005]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会计用人单位、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开展继续教育应当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和保证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管理严格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升会计人员政策、业务水平和会计操作技能,培养一批具有熟练会计操作技能的初级人才,具有综合分析和参与决策能力的中级会计人才以及专业精深、熟悉国际惯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强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

第二章 会计人员

第五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六条 参加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单位应支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保证学习时间,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安排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其工资、社会保险等待遇与本人在岗时相同。

第七条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在会计人员职称晋升、考评时,应将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调动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第三章 教育形式和内容

第八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分为培训和自学两类,以培训为主。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接受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得少于24学时。培训形式有:

(一)由财政部门组织举办的会计人员专题业务培训。

(二)经财政部门登记公告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以下简称“社会培训机构”)。

(三)在财政部门登记的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会计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

(四)经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同意举办的其他形式培训。

第九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三个层次。

(一)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已取得或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

(二)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

(三)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和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尚未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以及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但尚未进行上岗的人员。

第十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使用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纲,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

(二)财务、会计、审计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制度;

(三)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四)内部会计控制;

(五)会计电算化知识;

(六)经营、管理知识;

(七)其他法规制度和相关知识。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同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培训学时。

(一)内完成一项通过市级以上(含市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或会计学术组织认可的会计专业课题研究,或在省部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一篇会计类学术论文。

(二)正在大中专院校或职业教育院校接受国家承认的会计类专业学历教育。

(三)通过本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或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任何一个科目。

(四)参加市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知识比赛并获得奖项者。

第四章 培训机构和师资

第十二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应当具备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设施、师资队伍、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力量等条件,并经属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评估、登记,由市财政局公告后,方可组织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须经市财政局评估、登记并予以公告。

(一)开展经常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均需向属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对培训单位的办学资格、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定其是否具备承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能力,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业务主管单位举办本系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应根据财政部门继续教育规划,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进行相应层次的继续教育。在每次办班前,要将培训计划、拟聘请授课教师名单及其职称、学历、所在单位、培训内容、参加学习会计人员名单,报主管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核准。

对经评估符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条件的单位,由属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汇总上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在下达培训计划时予以公告,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系统中进行继续教育机构登记,并配置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软件。对经同意自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行业或业务主管单位,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为其临时配置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软件。

第十三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办理工商、税务、物价登记手续。

(二)具备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固定教学场所、设施。

(三)具备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

(四)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五)严格按照财政部教学大纲和市财政局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培训,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

(六)严格按照物价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

第十四条 申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办报告。

(二)工商、税务、物价登记手续。

(三)培训机构情况介绍。

(四)用于培训的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五)主要负责人和拟聘教师资格证明文件。

(六)拟办机构的章程和发展规划。

(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八)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实行持证上岗、登记管理。担任培训教师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教授职称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或为相应水平的会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二)承担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或为相应水平的会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三)承担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或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或为相应水平的会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授课教师登记实行动态管理,经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从登记教师名单中移除,并收回其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将承担的培训任务转给未经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评估、公告的单位或个人承担,不得出借本培训机构名义给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

第十七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教学活动时,应当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选聘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教师,重视教材的选用,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第五章 注册登记

第十八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当统一使用财政部门配置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软件进行注册登记,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档案,按要求如实上报继续教育开展情况记录、培训工作总结。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根据教学质量评估、学员意见反馈及考核情况确认培训的有效性,对达到培训质量要求的培训机构予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注册登记。

第十九条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且考试合格的,由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统一代为申请继续教育注册登记;符合第十一条所列情形视同完成当年继续教育的,在岗人员由所在单位代办,持证不在岗人员由所在单位代办或由持证人员本人凭有关证书、刊物原件或其他有效证明,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财政部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申请继续教育注册登记。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 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规定、办法。

(二)制定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指导计划。

(三)指导、检查各区市、各部门继续教育工作。

(四)负责管理市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部分重点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主管部门、驻青中央及省属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各区(市)财政局会计管理机构根据市财政局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和检查、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和业务主管单位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对违反本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或在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中因管理不当不能保证培训质量的,由主管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不予受理其培训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登记;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在各培训场所设立“会计培训监督箱”并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向学员发放“学员意见反馈表”,并将学员意见作为考核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会计学术组织等社会教育资源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作用,逐步建立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

第二十三条 按规定应参加而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除第十一条所列情形外,财政部门及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会计人员,不予办理会计从业资格注册登记;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弄虚作假骗取继续教育登记的,由主管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在诚信档案中予以记载。

第二十四条 因故未能按时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单位证明、注册所在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并办理离岗登记手续后,其参加继续教育时间可以顺延至下一完成:

(一)内在境外工作超过六个月的。

(二)内病假超过六个月。

(三)生育。

(四)其他特殊情况。

第二十五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收费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青岛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青岛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汇总表

2.青岛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授课教师登记备案汇总表 3.青岛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授课教师申请登记备案表

第四篇: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扬府办发〔2012〕69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与考核,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根据《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6号)等有关规定,现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与考核,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根据《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继续教育对象,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本办法所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进行的以补充、更新、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专业技术人员享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同时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四条 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政策制定、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公共服务、示范培训、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二章 内容、形式和时间

第五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第六条 继续教育形式,按照分类分级的方法,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及条件,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五)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关考核的自学;

(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第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72学时,其中公需科目不少于24学时,专业科目不少于48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学时,原则上公需科目不少于12学时,专业科目不少于28学时。

第三章 基地、师资和经费 第八条 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组织和协调各种社会力量,依托各类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建立继续教育基地,作为实施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的施教机构。第九条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有与培训任务相适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有与进行培训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四)有与其培训活动相适应的经费;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从事继续教育活动,应当如实向社会公示其培训范围、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教师、培训方式及培训地点等情况。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的培训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进行欺骗和误导。

第十一条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应当执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学习指南,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培训质量,执行经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培训结束后,及时准确地记载参训学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起止时间、学时)以及考核(考试)结果等信息,如实出具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证明。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的教师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由各专业领域内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

第十三条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继续教育经费按国家规定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1.5%。专业技术人员经单位批准脱产学习的,脱产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受影响,其学习费用根据单位条件可以由单位全部负担,也可以由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分担。第四章 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十四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行业组织研究本市继续教育的目标和措施,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科目指南,指导全市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构建覆盖全市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远程继续教育网络,统一组织实施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

第十五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组建由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和有关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小组,从事继续教育的政策、规划、科目指南、项目实施、课程设置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研究、咨询及评估工作。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核准、评估、验收工作。对申报市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施教机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和确认。对申报县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施教机构,由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未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的施教机构开展的培训,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时不予认可。第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定期对审核的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的办学情况、管理情况、建设发展情况、培训效果和质量情况、证书登记情况等进行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合格的,予以确认;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经整改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取消其施教机构的确认,并在媒体上公告。

第十八条 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协调、指导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的培训活动;指导、检查本地各行业主管部门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工作;组织、指导公需科目的学习、学时认定和年检工作;指导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工作等。

第十九条 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按照全市继续教育规划和政策要求,开展本部门、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工作。

第二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继续教育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执行继续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本单位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和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其他条件;

(四)登记、考核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上报有关的统计资料;

(五)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第二十一条 无行业主管部门的单位应当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做好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的登记和考核工作。第二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国家、省和市县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

(二)履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服从单位继续教育的学习安排,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三)接受和配合继续教育的考核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公需科目培训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实施,采取网上学习、网上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合格,由施教机构登记并颁发《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合格证》(以下简称《公需科目合格证》)。

第二十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在施教机构完成的专业科目培训,考核合格,由施教机构负责登记,并颁发《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证明》(以下简称《专业科目学习证明》);专业技术人员以其他规定形式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本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所在单位初审后统一登记报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合格的颁发《专业科目学习证明》。

第二十五条 按照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下继续教育制度:

(一)《继续教育证书》年检制度。每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对《继续教育证书》进行集中验证。企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初核并签署意见。核查的主要内容是:是否参加本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培训并通过考核,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学习登记的内容是否真实。初核后,将《公需科目合格证》、《专业科目学习证明》和《继续教育证书》,连同相关证明材料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集中审验确认。

(二)继续教育评估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组建继续教育专家评估小组,对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施教机构的继续教育总体情况实施评估,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效果。

(三)继续教育奖惩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行业、企事业单位、施教机构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力、管理不规范,把关不严、登记失实及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或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第二十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是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级和职业资格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二十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登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取消其当年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职业资格再注册的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各职称申报和职(执)业资格注册受理机构、各施教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应根据各自职责进行认真审核,不得弄虚作假。否则,将依法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

第二十九条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自2012年3月27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 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主题词:继续教育 办法 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3月29日印发

第五篇:黄陂区教育系统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黄陂区教育系统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做到依规管理、从严治教,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权限

1.区教育局是全区教师队伍的主管部门,负责教师的日常管理。各区直学校、各街乡场教育干事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负责本地、本校教师队伍的常规管理,各街乡场中小学(幼儿园)在区教育局和教育干事的领导下负责本校教师队伍的常规管理。各级教师管理要依法、严格、规范、公平,要建立良性健康的管理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创先争优的工作环境。

二.任职资格

2.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和资格要求,取得相应学段学科的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

三、教师聘用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

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关系随机终止。

4.教职工的聘用办法和岗位责任目标的管理办法由各学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拟定,经教代会通过后由学校校长组织实施。

5.创新教师聘用的思维与办法,激活用人机制。要在上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盘活教师存量,用足教师存量,尝试和逐步推行“无校籍管理”、“区管校聘”的人员聘用与管理模式,增强教师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最大限度地管理好和使用好教师队伍。

6.在实行事业单位人员全员聘用的大背景下,教职工的内部管理和工作安排按照“双向选择、逐级聘用”的内部人事管理办法进行。因落聘而本校无岗位安排的教师,实行顺向流动。直属学校教师由区教育局负责统一调配;初中、小学教师由街乡场中学总支负责调配。对不服从安排的落聘教师,实行待岗,时间控制在3个月以内,待岗期满仍不服从安排超过1个月的,先停发工资,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直至解除聘用合同。

7.新教师招聘严格按照人事部《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操作。通过招聘录用的新进教师转正定级后方可参加聘用。

8.受聘教职工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待遇。9.严格控制学校聘请临时工(含临时代课教师、临

时工勤人员)。确因工作需要聘请的,应从严规范操作。在条件上,学校严重缺编及街乡场干事无法调剂人员,所聘人员必须具备承担相应工作的资格(具备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和学历);在程序上,直属学校直接向教育局提出申请,其它学校经街乡场教育干事审核向教育局提出申请,经教育局人事科确认后聘请;在方法上,不与当事人直接建立聘用关系,而是与具有资质的

和非教学工作。工作量的测算单位为“课时/周”,测算办法为:一是教学工作量的测算办法:其一,课堂教学工作量的测算,按公式M=∑(Xi*Ki*Ni/Y)计算。其中Xi为

中、幼儿园岗位设臵管理的指导意见》鄂人社发鄂人社发[2009]14号和《关于印发<武汉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试行)的通知>》武人社发[2015]81号文件精神。

14.岗位晋升要在单位的组织下进行,要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并结合学校实际设岗,符合岗位晋升条件的教师要在有空岗的前提下参与竞争,并按顺序依次晋升。

15.岗位认定工作要动态管理,依事设岗,依岗设人,岗变薪变。

五.人员调配

16.区教育局在核定的编制数内负责统一调配教职工。调配要做到有利于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有利于学校编制管理,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区内教师调动一般遵循从城镇到乡村、从高学段到低学段、从超编到缺编、从发达地区到偏远地区的顺向流动原则,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到农村、山区、边远地区学校任教。

17.教职工申请调动的,按下列有关程序和要求办理:

(1)区内跨乡镇间的调动程序:个人书面申请,调出单位(学校和总支)签意见后呈报局人事科,局党委研究决定。口头申请或没有签署意见的申请不予受理和研究。

经研究同意调动的,由人事科通知相关单位并办理调动手续。

(2)街乡场内教师的调动程序:由各街乡场教育干事根据需要在核定的编制数内进行调配,并报局人事科备案。

(3)调出或调入我区的教师,严格按有关文件精神办理,在程序上先由局人事科提供请调教师的基本情况,局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最后按规定办理手续。对提出调出申请的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要从严把握。调入我区的教师,应以补充教学骨干和紧缺学科的教师为主。调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能胜任相应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原则上安排到缺编学校任教。对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岁的人员,原则上不接受调入。凡调出黄陂的教师,应在我区所属学校工作至少5年方可以提出调出,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跨区、跨系统调入我区教育系统。

18.前川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补充从严控制,确因工作需要调动的,可从有需求的超编街乡场学校教师中考核择优补充。超编的街乡场学校的教师只出不进。

19.严格禁止各级各类学校擅自借调教师,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擅自借调教师的,将追究双方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

20.教职工申请调动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本

职工作。单位未同意调动或教育局党委未研究通过调动的教师,必须安心工作,遵守工作纪律,维护教育管理的正常秩序。未办理正式调动手续的不得无故离岗,否则按旷工严肃处理。

21.严格控制教职工擅自离岗现象。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任何教职工不得擅自离岗,也不允许擅自放松对在岗教职工的出勤管理及工作要求,未得到学校允许的任何离岗行为均视为旷工。教职工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学校可在区教育局同意后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终止人事关系。单位不得批准不正当离岗,也不得对不正当离岗隐瞒不报,否则追究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于造成重大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将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22.教师调动必须严肃纪律。手续不齐全的不上会,未经研究的不办理手续,未经人事科办理调动手续的私自调动无效,对违反人事工作纪律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六、教师交流

23.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区教育实际,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交流机制。在交流的学校范围上,全区所有中小学都纳入其中;在交流的教师对象上,符合交流条件且身体健康的教师均有交流义务;在交流层次上,有乡镇内部学

校交流、全区内学校交流、跨区学校交流等;在交流的性质上,有轮岗式交流(不论本校教师是否富余)、支教式交流(有人员富余的学校向人员紧缺学校交流、城镇优质学校骨干人员向其他学校交流);在交流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上,由教师原所在学校和现交流学校共同考核并以现交流学校意见为主。

七.请假

24.教职工病事假有关规定参照 《关于全省国家公务员病、事假及病、事假期间有关待遇问题的通知》鄂人险[1998]108号执行。

25.(一)病假及病假期间的有关待遇

(1).教职工患病,需要休病假,应有指定的医疗机构证明,并经有关领导批准,报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备案。

(2).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1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项之和,下同)全额发给。

2病假超过两个月不满六个月的,从

70%;工作年限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80%;工作年限二十年及二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

1、○

2、○3项中,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上述○府和由人事部与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人员,仍然保持荣誉的,病假期间工资可提高10%。国家各部委与人事部联合表彰奖励的非劳动模范的人员;省、地、市、州政府(行署)名义给予综合性表彰奖励的人员;省直各部门与人事厅联合给予综合性表彰奖励的人员;曾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非战斗英雄称号的人员,仍然保持荣誉的,病假期间工资可提高5%。

(3)教职工在病假期间除按上述规定计发基本工资外,可继续享受有关生活福利待遇。

(4)教职工在休病假期间不得从事有经济收入的活动,否则,应停止享受病假期间的一切工资福利待遇。

(5)教职工未经批准而自行休病假的,应以旷工论处。

(6)教职工病假期间的工龄计算仍严格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26.(二)事假及事假期间的有关待遇

(1)教职工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之外,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本人工作时间办理私事的,可以请事假。

(2)教职工的事假,应由本人申请,经单位领导批准,报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备案。

(3)教职工请事假,一年内累计最多不得超过十五天,其中工作年限满一年不到五年的,假期不得超过七天;工作年限满五年的,假期不得超过十五天。在规定的假期期限内原工资照发,超过规定假期的,要扣发基本工资,具体扣发办法按每月二十一天半除以月基本工资的日工资进行扣发。

(4)教职工的事假由单位人事(干部)部门进行登记,年终进行公布,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规定期限的,原则上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5)教职工未经准假而不到单位上班的,以旷工论处。八.辞职

27.教职工由于个人的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由本人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学校和街乡场教育干事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签署意见、教育局领导签署意见,最后由局人事科备案和办理停发工资、核减编制、辞职手续。

九.考核

28.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教师考核工作。要将教师考核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评出先进,通过考核查找不足,通过考核促进进步。要消除敷衍应付考核的现象,克服将考核当作工作负担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杜绝将“优秀”送人情的问题。

29.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规范管理程序。教职工的师德考核和考核按照相关的文件组织实施,每学考核一次,两种考核均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同时报送局人事科审核,并做到及时归档。

30.要进一步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将考核结果与教职工的评先评优、聘用晋级、绩效工资挂钩,做到一个考核结果多次使用。

九.进修培训

31.区教育局根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的安排,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区进修学校结合本区实际进行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时、学分。各学校坚持搞好校本教师培训并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把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教师续聘、考核、晋级、奖惩的依据之一。

32.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对需进修人员给予鼓励支持。加强对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新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

33.在职教师原则上不脱产进修高层次学历。若要进行脱产培训,须由单位签署意见并上报教育局。教育局同意后按相关脱产培训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十一.奖励和处分

34.教职工的奖励。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及在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人民

生命财产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可予以表彰奖励。

(1)奖励的称号主要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

(2)奖励的等级分为:区、市、省、国家级。市级以上级别的由区教育局按有关政策和程序分别向市、省、国家推荐。

(3)奖励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受奖者在评先、评优、聘用、晋级等方面在同等情况下优先予以考虑。

35.教职工的处分

(1)教职工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错误行为的,将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处分由局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条例提出处理意见,局党委或局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后作出决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相关规定予以赔偿。

(2)凡受到处分的教职工,其考核、师德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认定、评先评优、工资晋升以及人事关系是否终止等均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十二.工资与福利

36.教职工在依法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依法享受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工资与福利待

遇。教师享受的各项津贴、补贴按照政策规定的渠道及时足额发放。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要加大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的力度。

37.新进(招聘)的大学毕业生自报到之日起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教师的转正定级由区教育局办理,教师工资及工资调整由区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时办理。

38.教职工的正常离休、退休、退职、死亡,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待遇。在办理程序上,先由单位及时以书面形式呈报(并附相关材料),再由人事科审核后落实。

十三.档案管理

39.各单位要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按照要求配备政治业务素质好的干部管理档案,既要做好教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也要做好教职工业务档案和师德档案的管理。

40.教职工分配录(聘)用、转正定级、进修培训、晋职晋级、任命聘用、奖励处分、入党入团、参加非党组织、考核鉴定、离休退休等有关材料,必须及时整理归档,不得遗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抽减、添加、涂改、销毁档案资料,如发现以上情况,必须严肃处理。

41.本规定的适用范围为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

及局直属单位。

42.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国家和省、市另有新的规定,或与此相矛盾,以国家和省、市的规定为准。

43.本规定的解释权在区教育局。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2017年3月24日

下载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职工党员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精选五篇)

    中共XXXXXX学院委员会 教职工党员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教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教职工党员在学院改革、建设......

    甘州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管理暂行办法[★]

    甘州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加强校长教师队伍管理,严明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妥善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1

    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全省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1 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强化继续教育在推动我省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根......

    潘塘街初级中学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

    潘塘街初级中学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师队体伍素质,从严治教,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根据《新洲区教育系统教职工......

    武威职业学院教职工婚丧嫁娶事宜管理暂行办法

    武威职业学院教职工婚丧嫁娶事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随着学院规模的迅速发展,人员越来越多,员工及其亲属红白喜事活动的日益增多,为了凝聚教职工合力,体现学院“以人为本”的人......

    教职工义务献血暂行办法(合集5篇)

    ****教职工义务献血暂行办法为响应国家义务献血号召,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指令性献血任务,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全体教职工 (男18-50、女18-45周岁)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重庆市二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渝建发〔2012〕159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二级注册建造师 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