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性建设电力专业建设总结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前言:专业现状与成就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是我院第一批开办的高职专业,也是我院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该专业是在中专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基础上开办的,是我院的骨干传统专业之一。自57年开办该专业以来,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共为社会培养了8400多名全日制大专、函授大专、全日制中专等各种层次的技术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电力行业和水电行业的技术骨干。多年的办学历史,也为我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造就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师队伍,电气类专业基础课教师、专兼职教师45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人;实践指导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1人在读),双师型教师15人(具有工程师资格8人)。专业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11人,专任教师中有9人具有电气工程设计的经验;外聘兼职教师21人,其中3人具有高级职称、8人具有中级职称。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其中1人具有正高职称。专任教师中有1人担任高职电力类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水利部高职机电类专业组组长、有2人是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是全国水利职教名师 ;1人是福建省水利学会理事,1人是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1人是水利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是中国水利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分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会副主任,1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学术委员会(高职高专)”学术委员,3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学院师德之星。
为做好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我院建有齐全的该专业所必需的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场地,建有电工试验室、电子试验室、电机试验室、单片机试验室、电工技能实训中心、电气设备检测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实训中心(扩建)、水电站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拟建)、电气技术仿真中心、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专业基础和配网自动化实训中心(与供用电专业共享);建成电气照明安装、电工工艺、二次安装实训场。并建有福建华投西门电站、清流县关公凹水电站、清流县鱼龙岗电站、福建省安砂水电厂、永安市贡川水电有限公司、永安市供电有限公司、建阳市供电有限公司、武夷山市供电有限公司、许继集团等校外实习基地。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在校学生共600余人,根据学院规划,该专业计划每年招生150~200名,专业规模稳定在600左右,近三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建设专业,该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该专业所在的教研室被评为省级师德先进教研室。目前本专业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门省级精品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2004至今主编教材20本、参编10本,其中2本校企合作教材;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两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一、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
1.1 建设目标与思路 1.2 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条件
2.1实践教学条件
三、改革建设与管理
3.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自2006年以来,电力专业共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目前主持2008年度省级重点教改课题《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电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的研究工作。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结合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特点,持续改革,实施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同时通过电力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结合每年召开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对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设计课程结构及内容。
3.1.1 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基础理论适度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强,结构合理。
(1)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本专业每年都在广泛的收资调研基础上,通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方式,根据行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和安排。
(2)根据电力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改,做到适时完善。
(3)通过积极组织调研,把握生产一线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应用情况,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生产技术发展实际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4)按“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训课程、实践课程根据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不断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环节与生产技术的发展接轨,增强了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5)教学中主要采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设立实训专用周,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要求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已推行的证书有:变电检修、变电值班员、继电保护工、装表接电工、送电线路工、电气试验工、电测仪表工、电气值班员等资格证书。
(6)改变理论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电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7)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实习基地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如福州大学的徐启峰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讲座,增强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
3.1.2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新要求。
(1)对电力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对“电路”、“电机学”、“电子学”课程整合为”电工技术”;根据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安排了《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改革实现理实一体;为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二次安装实训》、《电工实训》、《继电保护调试》等课程,这些实践性课程同时将“电气二次”、“电工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综合在里面。这些课程的综合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通过对其的内容实质、知识相关性、教学与实践的实际状况来安排并综合的,具有系统性、相关性、实用性与易学性。
该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性环节并重,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使学生能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之外,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使学生具有“多能”的能力。
(2)将部分的教学地点安排在实训场及生产现场,“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相结合,进行全体与分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互动;教师对学生既有理论与实践的讲解和示范,又有对学生个体的具体辅导;同时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例如举办讲座、参加行业展览会,外出参观实习等接触行业信息。
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件的加工过程,能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并对学生个体知识面的拓宽创造条件,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就业实践后才渐渐理解本专业的真正含义的情况。
3.1.3 开设选修课,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本专业学生学习期间,积极的选修学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如应用文写作、时事报道、武术、影视作品欣赏等,除此之外,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开设专业选修课如工程测量/电气运行管理、输变电线路设计基础/水轮机及辅助设备、概预算/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等选修模块。
3.1.4根据课程性质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1)对专业基础类课程如《电工技术》,采取全系统考的方式进行,尽量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大纲的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实作等方式;
(3)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过程考核与结果(作品)考核相结合,以实作能力来确定考核成绩。
3.1.5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
组织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本专业现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继电保护》),2门省级精品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3.2 教材建设
3.4 教学管理 0 电力专业各教学环节严格按照学院质量标准认真贯彻执行,认真落实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根据学院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了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教师信息员、学生信息员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教学质量控制的指挥、执行、评价、反馈、再指挥执行,使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教学管理的闭环控制,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3.5 合作办学
专业依托行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与福建华投西门电站、清流县关公凹水电站、清流县鱼龙岗电站、福建省安砂水电厂、永安市贡川水电有限公司、永安市供电有限公司、建阳市供电有限公司、武夷山市供电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三、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1、教学过程注重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2、強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引进行业资源协同教学
4、教师积极参与省内外的学术交流、培训活动,拓展视野
5、建立了互聘机制,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要探讨如何使企业主动介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校企合作的双赢、长效机制研究。
2.学生评价体系待进一步完善。今后要加强以能力考核、社会评价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3.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今后要加大人才的引进机制,以能力考核为主师资培养队伍,同时双师结构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努力方向
以专业建设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教学模式、课程标准、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在校企合作机制、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探索。巩固现有成果,深化专业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专业特色,把专业做强、做精。
第二篇: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情况汇报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情况汇报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认真贯彻执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推广、应用示范建设成果”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示范性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具体说来,在深入推进示范性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1)修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志,专业建设进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阶段暑期期间,物流专业部分老师先后先后到河南省长通物流公司、青岛宏川物流公司、丹尼斯配送中心、上海联华物流配送中心等企业或部门走访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总如下:
一、统筹计划,做好示范性建设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
接到通知后,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学习、总结国家示范性建设的经验,深入人才培养市场,调查物流专业未来发展方向,重新对专业进行分析定位,为此我们确定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技能标准和认证考核建设方案和核心技能课程建设三项任务,先期建设开发《采购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和《现代物流管理》三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设任务制定了教学改革与教学文本建设进度表,组成了以龙瑞红、刘晓静和文静三位老师作为负责人的三个课程开发小组,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严格按进度推进。教学团队计划十月底前组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与企业专家一起讨论、分析专业
定位和专业岗位技能标准,完成专业分析,同时着手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方法;十二月底前根据完成对原有课程教学文本的完善和修订工作,并开始着手建设课程网站,明年四月底建成网站,并着手分析专业改革前后的变化,整理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源,明年六月底前完成对课程网站的最后完善工作,并组织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二、安排暑期调研,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暑期开始前,教学团队多方联系,确立了河南长通物流公司、丹尼斯配送中心、海尔配送中心、青岛宏川物流公司和上海联华物流配送中心等多家企业作为调研目标,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团队教师走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还到河南长通物流公司、丹尼斯配送中心和豫鑫物流公司等用人企业了解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专业定位与分析,以及核心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通过与这些物流企业走访联系,先后又与河南腾达物流公司、贰千家物流公司、开封圆通快递和大兴物流达成了合作意向,进一步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三、修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志,专业建设进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阶段。
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工作,教学团队确定了服务地区经济,面向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为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汽车、建筑、食品等工商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稿。《采购管
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已经完成了课程标准、教学文本和课件,活页教材(讲义)正在制作修订中;《现代物流管理》已经完成了课程标准和课件,有关教学文本、活页教材(讲议)正在修订中,专业建设进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阶段。
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课程)深入人心,讲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推广。
教学团队以三门核心建设为契机,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讲学做练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将教学课堂移至实践教学场所和工作现场,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例如在采购管理课程中,将招标采购设置成具体任务,给出具体的采购项目,让学生分组制定招标方案,制作招标文件,并模拟招标流程。老师在现场进行指导,给学生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深入广泛的思想启迪和生动活泼的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目前讲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引入到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反映良好。
四、结合示范性建设,积极组织说课比赛
学校说课比赛有关文件下达后,教学团队迅速组织三门核心课程负责人老师准备说课内容,并帮助三位老师共同解读说课比赛标准,强调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组织教学,推进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团队于
10月21日首先组织对老师说课内容进行了初次评审,提出了改进意见;10月28日组织教师进行说课比赛,第二次提出改进意见;11月1日对教师说课内容进行评点;11月4日再次组织教师说课比赛,第四次提出改进意见。经过比赛选拔,推举文静老师参加全系说课比赛。
第三篇:专业建设总结
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为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本着“打基础、抓内涵、创特色”的思想,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现将护理专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教学和管理机构
目前,护理专业共有专业教师9人 ,我们深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对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们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适 度”的原则和“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强化实践”的原则。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是加强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新思想和新要求;二是坚持借梯登高,我们先后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进行考察、学习,充分借鉴院校护理专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 三是积极聘请当地的专家和学者来学院进行论证和研讨,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把脉。
最后制定出护理专业三年制中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先后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和完善,从最初层层递进的三段式模式到立足临床需求、增加专业学时、压缩基础课时、拓展学习领域的模式,再到突出护理技能操作培养、加大护理技能实训力度、大幅度删减公共课时、充 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目前已进一步完善为以护理专业课程为核心,以公共课程和专业拓展领域课程层层包绕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突出护理岗位核 心能力的培养,更加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特点。当前护理一线工作强调人文护理,整体护理,所以我们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的比重,如增加心理与精神护理、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人际沟 通等课程。
2.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当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来抓。主要从工作制度、科室职责、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三个层面来进行制度建设。(1)围绕教学和管理,加强工作制度建设
在教学方面,我们认真制定了《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障、考核、评价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考试纪律要求及处理办法》、《教师上课情况抽查登记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各实训室的《实训室管理制度》 ;完善了护理专业《教师上课签到表》、《教师教学信息卡》、《教学工作一日流程》、《实训室使用登记制度》 等教行制度; 配套制定了护理专业教师听课制度、备课制度、教研制度等。
坚持通过《任课教师评学表》、《学生评教表》、《作业检查登记表》、《教 师教案检查登记表》,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考核、信息反馈和 整改。
在管理方面,我们认真制定并实施了《综合值周制度》、《护理专业工作例会制度》、《护理专业干部联系班级制度》等。对全体学生实行每 周一早集合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实行晚自习签到制度和班主任的坐班制度。(2)夯实责任,认真落实科室职责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医学护理系的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护理专业教学科工作职责》 以及《护理专业教研室工作职责》 等科室职责。同时,制定了护理专业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通过制定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分工、明晰责任,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 人管,努力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截止目前,护理专业拥有9名专兼职教师,有“双师型”教师 3 人。另外,还外聘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级齐河县人民医院的高级护理人才,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对于护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我们一直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培训新教师,对于新引进的年轻教师注重培养:如岗前培训、医院顶岗培训、讲座培 训、集体备课、说课、试讲、随堂听课、少量代课等方式使他们尽快成长。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使任课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着力突出重实践、重操作、重技能培养的职教特色;在教学效果上,加强教学督导工作,通过加大检查、抽查、评比、评教力度,通过开展教案展览、课件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以及教学效果考核、评比、信息反馈等形式,督 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现有护理实训办公室 护理示教室 外科护理实训室 无菌操作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我们与县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医教联盟”式的 校院合作关系,着力建立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在校外建立了齐河县人民医院医院的校外实训基 地,可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
三是狠抓学风建设。
护理专业技能性强、对学生素质要求高,我们从一开始 就下功夫狠抓学生的学习风气。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召开专题班团会、增加中期考试、严惩考试作弊、严把结业课程考核关、严肃生活作息制度、坚持课堂考勤考核、坚持按时上晚自习等方式,努力引导学生转变“自己是中考落伍生,混张文凭度一生”的思想,提高“就业要靠真才实学,人类健康高于一 切”的认识。对考试不及格的挂科学生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安排课程重修。每学期期中、期末和学生实习前,学生毕业前都要对学生所学实践操作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的操作水平也逐渐娴熟。
第四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示范性建设专业实施意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示范性建设专业实施意见
粤科职院教字〔2008〕9号
为加强我校专业建设,积极培育示范性专业和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在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关于加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建设为宗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形成我校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二、建设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和岗位技能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专业特色。经过3-5年的努力,使学校大多数的专业都达到合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一定数量的校级、省级、国家级示范性专业。
三、建设原则
1.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专业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专业建设的规律,主动改造旧专业,积极培育新专业,形成若干个专业群;要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动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度控制专业数量,优先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设置陈旧,社会需求不大,就业率低的专业减招或停办。
2.合格专业建设与示范性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要依据学校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和定位,把建设合格专业与建设示范性专业相结合,有步骤分阶段逐项落实。对传统老专业要加强整合与改造,对新办专业要进行规范与提升;对基础条件较好、社会适应面广、办学特色鲜明、招生及就业
形势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
3.专业建设与教学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专业办学目标,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4.坚持“四项结合”与“四个有机统一”的原则
要坚持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需求与质量保证有机统一、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有机统一、整体稳定性与适度灵活性有机统一、适度超前性与切实可行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四、建设标准及分类
1.建设标准
以《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和示范性建设专业遴选方案》(以下简称“遴选方案”)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作为建设标准。
2.建设目标的类别
根据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质量的不同,分为合格专业、校级示范性专业、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合格专业:根据“遴选方案”,经评估达到校内规定要求的专业。
校级示范性专业:被评定为合格专业,且专业建设状况处于学校领先水平,根据“遴选方案”,经学校评估达到校内规定的校级示范性专业要求的专业。
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对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要求,在校级示范性专业中,对达到“遴选方案”规定的良好及以上标准的,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评审并通过遴选的专业。
省级示范性专业:被遴选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经过建设后,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的专业。
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在学校处于先进水平,在全省有一定影响,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的,学校推荐参加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评审并通过遴选的专业。
五、建设的内容与任务
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等。专业建设的任务以“遴选方案”中不同遴选等级标准内容为依据,与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遴选方案”内容的调整同步变化。
六、立项、检查与评估验收
1.立项
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实行项目管理制,由学校统一组织立项,每三年进行一次,建设周期原则上为2-3年。鼓励各学院与企业共建,以学院为单位提出申请,经学校专家组评审论证后,由学校审批。
2.检查和终结验收
每年各专业在各学院自查的基础上,向学校报送进展报告,由学校对立项的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进行阶段检查,并视检查结果下拨下建设经费。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评估与验收参照省级示范性专业评选方式进行,每年一次。凡到期验收的专业,在自评的基础上,以书面方式向教科处提出申请,教科处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未通过验收的,可在下一再次申请验收,如仍未通过验收的专业三年内不得申报校级及以上示范性建设专业的立项。
3.立项与验收指标体系
学校依照“遴选方案”的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对申报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进行立项与验收,学校不再制定相关标准。
4.评估与验收程序
(1)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自我评估,整理好相关材料,并按要求撰写自评报告。
(2)所在学院组织专业评估小组对本部门专业评估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结论性意见后报教科处申请学校评估与验收。
(3)教科处组织学校评估与验收专家组进行实地评估,并作出最终评估结论。
七、运行管理
1.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以各学院为主,实行专业负责人与院长负责制 各学院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具体组织和实施专业建设工作。为保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预期效果,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与学院院长负责制。专业负责人必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具备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专业负责人在学院领导下,组建专业建设项目组,组织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安排专业建设资金,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主持完成专业建设任务;学院院长全面负
责本部门合格专业和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检查、协调、评估与验收等工作。学校负责专业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估和协调等工作。
2.学院应制订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各学院应在研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校及本部门的实际教学资源情况,科学制订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每五年内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内容、具体措施、预期效果等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规划报教科处备案。
3.各个专业应制定专业建设方案
在各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专业建设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本专业具体建设方案,按照专业建设的内容与任务要求,确定本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明确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4.专业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专业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由各学院负责。各学院应以学期为单位,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教科处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学院及专业负责人进行整改,并视情况有权终止项目建设。
八、倾斜政策
1.学校对列入校级及以上级别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的专业,在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投入上的倾斜,保证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凡列入校级及以上的示范性专业项目,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专业建设的成果,可以直接参加学院教学成果奖及其他教学奖项的评选,同时优先推荐参加上一级教学奖项的评选。
3.合格专业项目的负责人和校级及以上级别示范性专业项目的专业组成员,在参加教学名师和其他教学奖项评选时享有优先条件。
4.对在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中有重大贡献的教师或专业负责人,按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
九、专业建设的经费及管理
1.专项经费
凡被确定为学校示范性建设专业的项目,学校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分拨给相关立项专业,实行专款专用。
2.经费使用
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经费使用范围及经费管理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专业建设项目以外的开支。
3.经费管理
教科处和资财处共同负责专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凡获得资金支持的专业,其专业负责人必须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报教科处审核备案后方可使用。专业建设经费的开支,由教科处、资财处进行审核后报帐。
十、本实施意见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教科处负责解释。原有关规定与本文件不一致的相关内容以本意见为准。
附件:
1.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和示范性建设专业遴选方案
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示范性建设专业立项申报书
第五篇:电力班组建设
诚信、责任、敬业、奉献
宗旨: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心全意为电力客户服务 班组精神:汗水与智慧结成钻石品质
班组理念: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忠诚企业、奉献一生 价值观: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共同成长 奋斗目标:创建一流班组、建设一流电网
实干(兴邦)、苦干(勤奋)、巧干(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