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公务员考核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务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也存在着若干缺失,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现有制度的优势,努力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失,以使公务员考核制度日臻完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程度不断得到增强,惟其如此,才能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在公务员人事管理活动中产生更大的作用。现在有关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集中从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公务员考核制度,具有颇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公务员;考核;问题
目录
摘要..................................................................................................................................................1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3
1.1考核制度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还显笼统宽泛.....................................................................3 1.2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3 1.3评定的手段上存在的问题.................................................................................................4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5
2.1没有树立正确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价值取向.....................................................................5 2.2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5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应采取的对策...............................................................................6
3.1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内容.............................................................................................6 3.2进一步健全公务员考核种类.............................................................................................7 3.3进一步增强考核结果的实效性.........................................................................................9 参考文献.........................................................................................................................................10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考核制度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还显笼统宽泛
我国当前公务员考核内容包含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这五项内容实际上是公务员道德导向和绩效导向的混合。其中“德” 和“廉”属于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品德范畴;“勤”和“绩”属于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范畴;“能”则属于公务员的能力素养范畴。但这些范畴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在不同职务、不同职类和不同职位上的公务员是有明显差别的,但现在的考核内容还是过于宽泛了,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考核内容的总体设计,还没能更好地体现出德、能、勤、绩、廉的全面性;二是考核内容设计的指标或要素还没能充分体现出考核工作实绩的重点;三是考核内容的设定还没能准确体现不同类别公务员的特点;四是对县(市)级以上政府组成人员考核内容的指标或要素的设定还没有同中央政府工作目标完全结合在一起。
由于公务员考核内容存在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使一些机关单位在设定体现考核内容的测评要素时比较随意,其测评指标也比较笼统,其结果使考核难以准确地衡量出不同职务、不同职类和不同职位上的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具体真实的状况,就容易使考核流于形式,甚至是走过场。
1.2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种类或方法有两种:即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也称年度考核)。现在平时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刚性的约束,使平时考核在一些单位受到忽视,甚至流于走过场;定期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负责定期考核机构的设置大多是非常设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定期考核的效果。这两方面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于我们在有关考核种类或方法上的法律法规建设存在欠缺,现有的相关条文大多为原则性的内容。这就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以使公务员考核的种类或方法更加完善起来。此外,除这两种考核种类或方法外,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引进新的考核方法。1.3评定的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考核结果各档次评定手段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考核结果所设各档次的评定手段还没有真正做到量化和定性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在评定考核结果档次时虽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的手段,这就是通过打分的方式对公务员的评定实行量化;通过写评语或鉴定的方式来定性。但这两种方式往往各自孤立地进行,缺乏有机地结合,因而应该进一步认真探讨和研究考核结果评定的定量和定性两种手段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充分发挥其各自的效能,又能互为补充。
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在职务升降管理环节上的权威性还存在欠缺。公务员考核评定的等次在公务员职级工资晋升、降职和辞退等管理环节上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这些管理环节的客观依据,但在职务升降管理环节上,考核档次的作用体现的还有缺失,其权威性也有待强化。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
2.1没有树立正确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旨在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是公众驱动、“顾客导向”的政府,而在这种大背景下绩效评估工作也必须以服务质量和对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程度做为第一评价标准。从绩效评估指标来看,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的设定要看这些内容的设定能否覆盖公众对公务员各项能力的期待,而具体分值赋予的高低要看所做的事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需求,要完全从公众视角进行审视而非仅仅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2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
公务员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通过绩效评估工作对公务员在评估周期内的工作状况和绩效进行打分和排序,而是希望推动和提高公务员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绩效,更好地实现政府部门的职能目标。而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通常被认为是对公务员绩效的评定,是对公务员业绩进行管理的工具,而没有将其纳入整个政府绩效管理的大背景和大框架之下。因而会出现考核内容与被考核者所具体承担职位的职责脱轨,个人绩效与组织战略目标分离的情况,无法使公务员通过绩效评估工作明确看到本职工作与本职能部门的目标、愿景和总体目标的联系,也无法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阻碍和制约组织长足发展的方面。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3.1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内容
针对上述考核内容笼统宽泛实践中难以确切把握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是加强考核内容的总体设计,使所设定的考核要素,尽量详尽明确,以便于能够全面衡量出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我国各级政府公务员管理机关一定要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化,这就需要把我们国家对公务员在这些方面的要求,通过详尽的指标要素的设定,明确清晰地体现出来,通过这些指标要素的测定就可以把每位公务员在这五个方面的差别衡量出来,从而使考核对每位公务员的综合评价做到既全面,又符合实际。
二是考核内容的设计要突出考核工作实绩的特点。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内容虽然也强调以考核工作实绩为重点,但在具体要素的设定上却没有真正体现出这一特点。这就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完善。美国公务员考核内容的设计也曾出现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他们最初设定的考核内容虽多达 31 项,但并没有真正突出对公务员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考核。加之年终考绩表一般由单位主管领导依据平时工作记录与考绩表所列项目逐项考评,并评出优异(以“+”号表示)、中等(以“V”号表示)、低劣(以“—”号表示)三个层次,最后上报行政长官核准后最终确定考绩成绩。这种统一的考绩法较多的依赖于行政长官或考绩员的主观判断,不够精确客观,对提高行政效率作用不大。因而美国通过改革实行工作考绩制度以后,考核内容的设定特别着重于对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考核。具体考绩项目包括: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潜在能力鉴定、工作职责描述、工作成果评价、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工作数量分析(指工作时间长短、工作任务轻重、差错多少等)和工作质量的分析(工作精确度、质量高低、协调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强弱等)。
美国考核内容的设定十分注重于考核公务员的工作实绩,这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我国公务员考核要突出考核工作实绩的重点可尝试设计单独的表格专门对公务员的实绩进行测评,美国上述表格实际就是专门用于公务绩效测评的,而不涉及公务员其他方面的表现。
三是加强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建设,使考核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现在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虽已推行,但还亟待细化。下一步应针对不同类别与层级的职位撰写详细、具体、易于操作的职位说明书。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应根据其职业说明书确定的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考核的内容真正体现出不同职务、不同类别、不同职位的差别。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的设计至少应按照《公务员法》划分的三个类别,即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分别设定考核内容,紧紧围绕这三种类别公务员的职业特点,设定特色鲜明的考核要素。否则如果失去了职业类别的区分,考核设定的内容必然会泛化、笼统化或一般化,也难于对考核对象做出客观公正、明确具体的区分,考核这一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就失去其操作的意义。
四是对县(市)级及其以上政府组成人员的考核应紧紧围绕其工作目标来设定,而且要与党中央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起来。而不能象现在这样只是把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考核内容简单地设定一些笼统宽泛地要素,这既缺乏针对性,在实践中也不易于操作。为此政府人事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来完善政府组成人员的考核内容。
3.2进一步健全公务员考核种类
根据我国公务员考核种类或考核方法方面现存的问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我国公务员考核的种类或考核方法更加完善起来。
一是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平时考核的规范性问题。针对我国平时考核流于形式和比较随意的缺欠,有效的作法就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发达国家大多已经把公务员的平时考核的具体内容、操作的方法及其作用用法律法规明确下来,从而把平时考核上升到法制层面。如美国《工作考绩法》规定:公务员实行每周 5 天工作日制,每天工作 8 小时,上下午各有一刻钟休息时间。同时规定办公时间禁止聊天、会客、看报、写信与吸烟。各单位均有签到簿或公务卡,考勤人员负责记载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上下班和休息时间,每位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将处理的事务写成日工作报告交行政主管领导审阅保存,作为全年考核依据。凡是平时考核做得好的国家都是把平时考核作出了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
近年来,国内有些省市也开始注重用明确具体的法规规定来强化公务员的平时考
核。除此之外,解决考核种类或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还可探索实行更有效的新的考核种类或新的考核方法。香港特区政府实行的新的考核方法,即人事考核与目标面谈制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尝试。所谓人事考核与目标面谈制就是在新的年度即将开始之际,主考者与受考者一起来设计考核的目标与标准,以及达到目标的步骤。此后,双方每季度会面一次,就所设定的目标和标准的进展情况加以检查、记录。年终召开考评会,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受考者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改进缺点的方法,还要评定出分数,作为公务员管理的客观依据。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是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实现了主考者与受考者之间的沟通,也更能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在探讨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种类或考核方法的问题时,引进先进的新的考核种类或方法,并能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实施也是一种明智的对策选择。
二是强化定期考核的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权威性。如上文所述我国定期考核机构的设置大多是非常设性的,这不利于定期考核的进行,也难以达到定期考核预期的目标。考核作为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只有设立常设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才能真正发挥这一制度的管理效果。凡是公务员定期考核实行得卓有成效的国家,都设立的专门的负责机构。
如美国负责每年进行定期考绩的专门机构在中央为人事管理总署辖下的人事考绩部;政府各部门负责定期考核的是考绩委员会与复审委员会。考绩委员会负责人由主管首长充任,复审委员会负责人员由该部门的机关主管首长充任,复审委员会负责人由功绩制保护委员会的首长充任。其各委员会的职责是:考绩委员会负责审核各单位执行考绩法规的情况;复审委员会负责复审相关公务员对考绩事项的申诉意见,并负责做出公平客观的处理。
我国也应设立负责定期考核的常设机构,并明确这些机构各组成部门的职责,把公务员的考核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来管理,这将促使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加规范、更加完善。
3.3进一步增强考核结果的实效性
我国在评定公务员考核档次时,在量化手段和定性化手段结合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和以上经验,使我国考核评价的定量和定性的手段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实行法国平衡打分法加强我国量化测评手段的有效性;可以借鉴香港特区政府考核形成 3 份文件的做法,使我国定性考核的文件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如果真正把这些对策付诸于我国公务员考核档次评定的实践中,所评定出来的公务员考核结果就更符合客观实际了。
如何使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更具权威性。所谓权威性是指公务员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切实成为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升降、职务任免、工资晋升、奖励、培训的客观依据,从而更加推进公务员管理法治化的进程。
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努力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公务员考核内容的设定必须具有鲜明的、易于把握的行业特点,以利于对考核对象做出更加准确具体的区分或评价。考核形成的书面文件和考核等次的划分应更加详细具体。如果只有 1 份考核文件,或考核等次过少,则不利于对公务员做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也不利于在公务员之间做出更为细致的区分。
第二,就公务员绩效评价的性质而言,我们应该使公务员的考核制度由原来的与其他人事管环节几乎无关的孤立活动,变成为与机构内整个人事管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活动,并与其他人事管理环节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第三,就绩效评价的目的而言,我们应该使考核制度由过去的旨在检讨被考核者的工作中所出现的偏差以及确定其工资水准,变成为旨在确定其未来绩效的目标,从而通过考核把个人的成长与机构效率提高联系在一起。
第四,就绩效评价的周期而言,我们应该把考核由过去的每年评价1次(至多2次),变成为一种连续不断地经常性的活动。
第五,就绩效评价的标准而言,我们应该把考核由过去的主要是衡量被考核者的能力和潜力,注重表现或个性的消极方面,变成为衡量被考核者的工作实绩,并且既注意其表现的积极方面,也注意其消极方面。
第六,就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方式而言,我们应该使考核由过去的单向沟通过程,变成为双向沟通过程。参考文献
[1] 黄达强.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 李德志.人事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俊生.公共人事管理比较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马建川,翟校义著.公共行政原理[M].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5] 钱再见等著.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6]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6 [7] 徐银华等编著.公务员法要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8] 李和中著.比较公务员制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9] 李德志,张顺,马力.公务员制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0] 孙彩红.公务员考核内容标准问题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01)
第二篇:浅议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议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公务员绩效考核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管理权限,根据《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对所属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廉洁状况等进行考察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培训、辞退、轮岗、使用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在知识和信息全面发展的时代,在公共部门及其人员发展中,公务人员绩效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对公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不仅为个人提供了其工作情况的反馈,而且也使得组织的目标更加清晰;同时,这种考核对公务人员的能力和努力也做出了更准确的评价,因而也产生了更加有效的引导。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是改变我国旧的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力求通过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对国家公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建立起精干、高效、灵活的政府人事管理新体制,形成具有生机活力的新陈代谢机制、公开平等的竞争激励机制、勤俭廉政等保障体制等。但是我国公务员制度推行的时间短,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障碍和困难,离完善的公务员制度还有相当的距离。公务员的绩效评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公务员制度完善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公务员的绩效考核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公务员的执行力。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找出存在绩效考核不佳的原因,并针对此提出应对策略。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绩效评估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对公务员完成岗位目标的过程进行考察,对其成绩和贡献作出评价,并根据这种评价对公务员进行管理的一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强和完善公务员绩效评估对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结合其含义,经过文献梳理和调研,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
(一)考核标准设定模糊
公务员法》是公务员考核的指导性规范,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均制订了相关实施办法,但共同的缺点是内容含糊,可操作性不强。公务员考核要起到维持公务员队伍秩序的目的,关键在于考核的客观性,而考核的客观性又依赖于考核的客观标准,当前执行的“德、能、勤、绩、廉”标准笼统主观模糊。《公务员法》增加为四个档次,标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不同种类的公务员,既没有建立职位分类基础上的区别考核,也没有严格依据公务员岗位责任制基础上的考核鉴定。由于考核缺乏具体内容,缺乏量化标准,“公正客观”的考核最终结果只能依据主管人员和考核官员的主观判断。
一些单位和部门把公务员考核等同于过去的年终评先进,考核方法上只重视考核,而忽视平时考核。有关部门要么很不重视平时考核,要么平时考核方法繁琐难以适用。优秀等次的人数受限,一般单位又将名额分配,结果挫伤公务员的积极性。由于考核等次的确定要与职务升降、工资高低挂钩,有些领导就采取或默许先进轮流的作法。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老好人容易被推选为优秀等次现象。或
者到考核期前个人拉帮结派,请客吃饭进行拉票。公务员考核工作中流于形式使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考核工作认识不深,宣传不到位,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在考核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而是个人说了算,凭个人的好恶搞内定,结果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部分单位领导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将优秀等次的确定交由群众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相反,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
实际考核工作中却因为行政环境,出现了许多不公正、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可信程度不高。监督功能不到位,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监督,也很少有具体而且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公务员考核为选拔人才和监督官员服务,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务员对考核工作的参与热情不高,直接影响考核后续程序行使的效能。方法上较多依赖考察谈话,往往难以获取准确情况,并直接损害了本应由考核制度强化的行政长官负责制。公务员考核的结果本因成为公务员奖惩、升降等管理活动的依据,然而实际工作中却受到传统行政体制的制约,没有实现其应有的管理功能。激励作用不足,公务员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晋升中的德才兼备、以绩为主原则得不到贯彻。公务员考核是一种过程,是一种行政监察手段,其结果需要得到运用。离开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制度即成为形式,但实践中结果运用相当困难。公务员考核除了影响年终考核奖金增发或减发外,其他对于晋职、晋级、晋升工资的影响较为微弱。在规范不全、标准模糊的状况下,各地采取了诸多的变通手段。应该承认有些变革举措合乎规范总体要求,在促进考核科学客观的进路中走出了一步,但进一步的探索和制度化做得不够。在考核程序的公开性方面也作了相当多的尝试,民意测验、公示公告被广泛地运用,但效力问题尚未确定。
(二)信息不对称,考核结果不理想。绩效考核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要求考核主体与被考核者之间保持信息的相对对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但在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人事部门对公务员的绩效考核通常都是在不公开、不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的考核就很容易产生考核主体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考核结果的失真。现行的考核方式是人事部门将个人的绩效考核表下发到每位公务员手中,先由个人作出自我鉴定,然后交由直接领导作出综合评价,最后再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人。这一过程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换,也缺乏信息的公开透明,被考核者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接受考核主体的单向评价。也就是说,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模式中,考核主体掌握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被考核者所知道的信息。这种沟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但容易造成对考核结果的误解和分歧,而且也容易导致考核的不公正和腐败的滋生。
(三)手段陈旧,结果中庸。绩效考核重点在于“它力图开发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精确地测量个人的绩效,以便将一个员: 阳另一个员工区别开来。”绩效考核的这种技术性特征要求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手段也要不断进行创新,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然而,我国现在的绩效考核手段还处在传统的低水平上,严重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对考核结果而言,我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罔前还在“称职”与“不称职”之间增设“基本称职”等次,一些单位还同时规定了评为优秀的比例为10%,最多不能超过15%,其他等次则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基本称职”“、不称职”的人员也在极少数,大部分
人员都在“称职”等次。一些部门由于人数较少,优秀等次的名额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绩效考核难以真正做到奖勤罚懒的作用,更严重的情况是造成部门优秀人员的大量流失。
二、提升公务员绩效考核水平的策略
公务员考核的问题,主要是由考核主体、考核客体及考核手段等几个方面决定的。要提升公务员的考核水平,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制定科学、有效、详细的公务员考核标准
在公务员考核中,考核标准是考核工作的评价依据,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考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说,合适的考核指标应该是基于工作分析之上的,不同部门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应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
我国《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虽然比《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所进步,增加了一个方面即“廉”,相比英美国家来说,也还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标准过于笼统,只有大的方面,没有细化,没有把这五方面量化。没有具体化、数量化的考核标准,不仅会使考核要注重实绩这一原则无法落实,而且在考核实践中也很难把握。要建立标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设立指标。对每个机构的职位先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职位的具体职责,然后再结合该部门的战略目标和所属的系统设置指标。其次,要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考核内容要和岗位职责一致。不同级别的公务员要求不尽相同,如果根据职务性质和业务要求,将对公务员的考核与不同岗位责任制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依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就能够使考核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然后,要建立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绩效评估体系。不能局限于德、能、勤、绩、廉大致方面的考核,而应制定考核测评表,细化为许多小的方面,成为可量化的指标。绩效指标的设立应实事求是,能予以量化的,均用数量化表示,不能的则采用描述表示。最后,考核指标的制定应由考核专家和考核对象共同参与。考核专家应充分听取被考核对象的意见,在正式确定考核标准之前,应尽量争取他们的同意。只有这样,制定出的考核指标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更易为考核对象所认同,自觉接受考评。
(二)加强对评估主体的培训。为了减小评估者误差,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可以对评估者进行培训。首先,通过培训,转变评估者的不良观念,树立公正、客观的评估观念。考核制度只是为公务员评估提供了客观的基础,要使评估工作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转变评估者的观念,坚决抵制关系风、人情风,严格按照客观标准进行评估。其次,通过培训,使评估者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对工作目标、标准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其克服个人偏见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最后,通过培训,提高评估者的素质和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评估技术和方法,减少误差,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发适宜的绩效评估工具。
(三)建立标准化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政务类与事务类公务员之间的本质差异和管理需求差异,确立不同的考核维度。政务官的绩效主题以负责、公正、最大限度满足民众的利益要求等为核心;事务官则首先侧重工作效率、政策执行力、工作态度等维度的考察,其次是建立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定量化的指标比较明确便于比较,客观性强,更有说服力,所以应该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以标准化的量化指标为主。与企业员工的考核不同,公务员的工作绩效由于目标多元,产品复杂而具有较大的伸缩性,难于进行完全的客观量化,所以一般采用主观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但主观指标的设计并不意味着只要原则性的指标就可以了,主观指标同样应该进行标准化的设计和量化。例如对工作态度的考核,可以将其细化为工作纪律性、协作性、积极性和责任心等;对工作能力可从文化水平、业务知识熟悉程度、岗位经验、表达力、理解力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西方国家已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量化指标,且已形成了一套标准的指标模型对我国的指标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英国在公务员年终考核指标报告中明确列出了评价文官工作表现的十个考核项目;日本的考核的内容有四个大的方面:工作、性格、能力、适应力,每一项都有细化的指标。这种考核的标准化做法,有利于实现考核的科学化、现代化,减少主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四)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首先,既要做到领导考核为主,体现行政首长负责,提高行政效率;又要贯彻群众路线,避免唯长官定论或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其次,坚持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是考核的重要基础。平时考核必须形成规章制度,要详细记录公务员的平时表现与T作实绩,在此基础上,做到定期考核,包括进行季考核和半考核,为考核提供依据,真正做到考之有据。最后,考核的方法要简便易行,考有成效。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评估准则和评估目的,选择不同的现代绩效评估方法,如书面评估报告、关键事件法、图表式等级评估、交替排序法、配对比较法、目标测评、行为定位评定量表等,以提高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效率。
第三篇: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法学院社会工作081班 080301110092 张松群
摘 要: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公务员的管理流程中,它将职务任免、职务升迁、奖励、惩戒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将涉及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等管理活动。公务员考核如此重要,那么对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文章从我国当前公务员考核机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总结出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考核机构 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方法 问题 对策 正 文: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核通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评价的行政组织活动。英美等国称公务员考核为“考绩”,法国成为“鉴定”,日本称为“勤务评定”。各国对公务员考核的称呼虽然没不尽相同,但都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公务员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公务员考核是指各级机关按照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等国家或地方颁发的公务员考核法律法规或政策,对管理权限以内的公务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察审核,以此作为奖惩、培训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行为。这说明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专管机关是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考核的实施对象是各级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考核必须按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考核的结果是合理使用公务员的依据。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从大的方面看,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是以干部考核制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酝酿阶段(1985—1989)。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建立公务员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5年起草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1987年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89年中组部与人事部联合下 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方案(试行)》,使干部考核走上正确的轨道,同时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2)试点阶段(1989—1993)。1989年国家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和国家建材局率先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和深圳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国家机关和地方上的试点为推广公务员考核制度提供了经验。
(3)全面实施阶段(1993年至今)。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1994年3月《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颁布,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
1.1.1考核注重绩效,致使当地官员在“民生工程”与“政绩工程”之间艰难地徘徊。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较为注重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又较注重量化指标。现在各地区都争相出现“新官上任多工程”的现象,每一任官员都想“雁过留痕”,于是在自己任某一职位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有的官员或许将政绩与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于是在自己当政期间不仅得了上级的赏识,也得了当地的民心。但有的人则一心只想搞出点成绩来应付上级的考核,将政绩与民生割裂开来,虽然得了上级欢心,却失掉了民心。这种严重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绩工程确实与当前我国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原则格格不入。
1.1.2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有些单位在考核中缺乏对群众参与的重视,致使民主程序徒有形式;有些单位用写条子或举手等十分不规范的方式确定公务员的考核等次;有的单位虽然搞了民主测评,却缺乏明确的制约性规定,使民主测评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最终导致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此外,我们应当思考:在民主测评时,群众对被测评者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在实践中,很多政府公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大多只知道当地一把手、二把手的名字,了解他们在任职期间做过什么事情,但是他们长什么样、人品如何、执政是否廉洁等等人民群众很难知道,更不用说其 他的政府公职人员。在民主测评时,如果人民群众对被测评者了解不够,那测评出来的结果必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从而测评的出来的结果并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
1.1.3忽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大多注重定期考核特别是年末突击成普遍现象。当前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不完善,操作欠规范,一些单位自行设计平时考核的方法,但要么较为繁琐,加重了工作的负担;要么与考核相脱节,不能成为定期考核的依据。平时考核流于形式,多数人对待平时考核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到了定期考核的时候,大家才匆匆忙忙应付。特别是现在突击检查现象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253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9.7%的人认为年末突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突击现象普遍的原因是什么?76.5%的人首选“重结果,轻过程心理作祟”,其次73.3%的人选择“缺乏长期、长效的考评机制”。只重定期考核轻视平时考核必然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不符合客观事实。而突击的后果也往往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1.2考核机构方面的问题
1.2.1考核机构不是常设机构致使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当前各单位的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一般是定期考核前组建,定期考核结束后便中止工作,这致使公务员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在公务员考核机构大多为非常设机构的情况下,平时考核形同虚设,这就导致在定期考核的时候无据可依,那么定期考核也就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1.2.2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意见不一。当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但是在实践中到底要采用哪一种领导体制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应该采用首长负责制,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由考核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前一种理解容易使考核产生偏颇,失去公正;后一种理解则容易产生矛盾多、分歧大、争执时间长等负面效应,效果也不能让人满意。1.3 考核指标体系方面的问题
1.3.1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特殊性缺乏适度联接。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实际做法是: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考核指标体系做出较为原则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各机关和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不同,具体考核指标由各单位自行设计。这种做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首先,相关法律法规对德、能、勤、绩、廉的内容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等级和标准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过于笼统;其次,各单位均自行制定本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多过滥,变化频繁,规范性不足。二者之间缺乏较为合适的联接。
1.3.2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未能实现良好结合。实践中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在考核内容表述方式上过多使用定性化描述语言,如“工作中积极努力”、“工作效益高”、“服务态度好”等,缺少能够反映具体事实的量化指标,使考核工作随意性较大,不同等次之间缺乏公平性和信誉度;二是一味追求量化指标,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于繁琐,考核工作量过大,给机关业务工作和公务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1.3.3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考核指标应在职位说明书的基础上设定,但是当前多数单位没有规范的职位说明书,或者虽曾制定过职位说明书,但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原来的职位说明书已经很难适合当前情况。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这成为当前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完善的深层次原因。
3.完善公务员考核考核制度的对策
3.1要注重全方位的考核公务员,不能只偏重绩效考核,公务员考核要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在品德方面要注重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事,此外,要严格考核公务员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办事的出发点。在能力方面,不仅重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还要重视公务员是否具备联系群众的能力。在勤政方面,不仅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做了什么,还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外做了什么,有没有在群众中做广泛的调查,是否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在绩效方面,不仅要看当政者办了哪些工程,最重要的要看这些工程是否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在廉洁方面,要严格对公务员的要求,严厉打击腐败,严厉惩处侵害国家、集体、人民公共财产的人。在公务员考核中,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这无异于“自家人评价自家人”,容易放松标准,这种现象要严厉杜绝。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周光权曾表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率先垂范,其行为才有公信力,对他们的道义要求高于一般人是没有问题的。
3.2加强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那么,就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这不仅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路上少些坎坷,还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政府公职人员在实践中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在民主测评环节发挥监督者的功能,促进民主测评的发展,促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好的得到完善。
3.3加强平时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实施考核。在此方面的具体建议如下:一,各部门都有平时工作记录,而且有些部门还有群众举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所以加强平时考核应转变思路,这一工作并不是没有基础,关键是要把现存的记录和机制利用起来。二,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核。三,按照规定进行考核要处理好主管领导的评价和群众民主测评的关系问题。在现行制度下,要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基础在于民主测评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完善民主测评的机制。3.4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理顺考核领导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不设专门的考核机构和人员主要是为了不额外增加机关的工作量,不使考核工作成为机关业务工作的阻碍,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这些考虑是合理的,但问题是由于考核机构和人员的非常设性,导致考核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无人负责。结合考核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和部门来看,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尽量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具体而言,一,在公务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直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并配合专门人员负责考核工作。二,在人员较少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职责的相关性设立联合的考核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三,各机关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党务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和业务工作三大类,其中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则具有相异性。可以试行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统一进行,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的考核分散进行。四,关于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的问题,应主要通过完善考核程序和考核方法的方式解决。因为科学合理的考核程序和方法可以使考核中的各方各负其责,从而就理顺了领导体制。3.5实现一定范围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编制职位说明书。在考核指标体系方面,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有些地区和部门已经探索出较好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指标体系。当前的问题是,由于考核指标体系都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分散制定的,总体看来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考核指标体系的成熟水平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一,应继续提倡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探索适合于自身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系。二,公务员管理部门应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及时总结,对典型的指标体系及其实施方式进行推广。三,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在确定比例的基础上,优秀等次的名额可以进行一定的有条件浮动,这有利于各部门灵活掌握并调动公务员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关键是要明确基本称职的评定标准,使其和称职、不称职区别开来。四,应抓紧制定并定期修改规范的职位说明书。即使机构进行改革,基本的职责和职位设置还是不变的,而且定期修改职位说明书可以克服职位说明书不适合改革之后的情况这一问题。
第四篇: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公务员的管理流程中,它将
职务任免、职务升迁、奖励、惩戒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将涉及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等管理活动。公务员考核如此重要,那么对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文章从我国当前公务员考核机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总结出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考核制度 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方法 问题 对策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核通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评价的行政组织活动。英美等国称公务员考核为“考绩”,法国成为“鉴定”,日本称为“勤务评定”。各国对公务员考核的称呼虽然没不尽相同,但都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公务员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公务员考核是指各级机关按照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等国家或地方颁发的公务员考核法律法规或政策,对管理权限以内的公务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察审核,以此作为奖惩、培训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行为。这说明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专管机关是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考核的实施对象是各级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考核必须按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考核的结果是合理使用公务员的依据。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从大的方面看,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是以干部考核制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酝酿阶段(1985—1989)。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建立公务员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5年起草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1987年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89年中组部与人事部联合下
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方案(试行)》,使干部考核走上正确的轨道,同时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2)试点阶段(1989—1993)。1989年国家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和国家建材局率先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和深圳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国家机关和地方上的试点为推广公务员考核制度提供了经验。
(3)全面实施阶段(1993年至今)。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1994年3月《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颁布,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
1.1.1考核注重绩效,致使当地官员在“民生工程”与“政绩工程”之间艰难地徘徊。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较为注重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又较注重量化指标。现在各地区都争相出现“新官上任多工程”的现象,每一任官员都想“雁过留痕”,于是在自己任某一职位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有的官员或许将政绩与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于是在自己当政期间不仅得了上级的赏识,也得了当地的民心。但有的人则一心只想搞出点成绩来应付上级的考核,将政绩与民生割裂开来,虽然得了上级欢心,却失掉了民心。这种严重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绩工程确实与当前我国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原则格格不入。
1.1.2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有些单位在考核中缺乏对群众参与的重视,致使民主程序徒有形式;有些单位用写条子或举手等十分不规范的方式确定公务员的考核等次;有的单位虽然搞了民主测评,却缺乏明确的制约性规定,使民主测评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最终导致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此外,我们应当思考:在民主测评时,群众对被测评者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在实践中,很多政府公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大多只知道当地一把手、二把手的名字,了解他们在任职期间做过什么事情,但是他们长什么样、人品如何、执政是否廉洁等等人民群众很难知道,更不用说其他的政府公职人员。在民主测评时,如果人民群众对被测评者了解不够,那测评出来的结果必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从而测评的出来的结果并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
1.1.3忽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大多注重定期考核特别是年末突击成普遍现象。当前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不完善,操作欠规范,一些单位自行设计平时考核的方
法,但要么较为繁琐,加重了工作的负担;要么与考核相脱节,不能成为定期考核的依据。平时考核流于形式,多数人对待平时考核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到了定期考核的时候,大家才匆匆忙忙应付。特别是现在突击检查现象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253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9.7%的人认为年末突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突击现象普遍的原因是什么?76.5%的人首选“重结果,轻过程心理作祟”,其次73.3%的人选择“缺乏长期、长效的考评机制”。只重定期考核轻视平时考核必然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不符合客观事实。而突击的后果也往往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1.2考核机构方面的问题
1.2.1考核机构不是常设机构致使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当前各单位的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一般是定期考核前组建,定期考核结束后便中止工作,这致使公务员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在公务员考核机构大多为非常设机构的情况下,平时考核形同虚设,这就导致在定期考核的时候无据可依,那么定期考核也就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1.2.2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意见不一。当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但是在实践中到底要采用哪一种领导体制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应该采用首长负责制,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由考核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前一种理解容易使考核产生偏颇,失去公正;后一种理解则容易产生矛盾多、分歧大、争执时间长等负面效应,效果也不能让人满意。
1.3 考核指标体系方面的问题
1.3.1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特殊性缺乏适度联接。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实际做法是: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考核指标体系做出较为原则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各机关和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不同,具体考核指标由各单位自行设计。这种做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首先,相关法律法规对德、能、勤、绩、廉的内容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等级和标准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过于笼统;其次,各单位均自行制定本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多过滥,变化频繁,规范性不足。二者之间缺乏较为合适的联接。
1.3.2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未能实现良好结合。实践中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在考核内容表述方式上过多使用定性化描述语言,如“工作中积极努力”、“工作效益高”、“服务态度好”等,缺少能够反映具体事实的量化指标,使考核工作随意性较大,不同等次之间缺乏公平性和信誉度;二是一味追求量化指标,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于繁琐,考核工作量过大,给机关业务工作和公务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1.3.3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考核指标应在职位说明书的基础上设定,但是当前多数单位没有规范的职位说明书,或者虽曾制定过职位说明书,但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原来的职位说明书已经很难适合当前情况。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这成为当前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完善的深层次原因。
3.完善公务员考核考核制度的对策
3.1要注重全方位的考核公务员,不能只偏重绩效考核,公务员考核要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在品德方面要注重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事,此外,要严格考核公务员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办事的出发点。在能力方面,不仅重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还要重视公务员是否具备联系群众的能力。在勤政方面,不仅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做了什么,还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外做了什么,有没有在群众中做广泛的调查,是否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在绩效方面,不仅要看当政者办了哪些工程,最重要的要看这些工程是否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在廉洁方面,要严格对公务员的要求,严厉打击腐败,严厉惩处侵害国家、集体、人民公共财产的人。在公务员考核中,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这无异于“自家人评价自家人”,容易放松标准,这种现象要严厉杜绝。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周光权曾表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率先垂范,其行为才有公信力,对他们的道义要求高于一般人是没有问题的。
3.2加强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那么,就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这不仅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路上少些坎坷,还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政府公职人员在实践中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在民主测评环节发挥监督者的功能,促进民主测评的发展,促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好的得到完善。
3.3加强平时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实施考核。在此方面的具体建议如下:一,各部门都有平时工作记录,而且有些部门还有群众举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所以加强平时考核应转变思路,这一工作并不是没有基础,关键是要把现存的记录和机制利用起来。二,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核。三,按照规定进行考核要处理好主管领导的评价和群众民主测评的关系问题。在现行制度下,要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基础在于民主测评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完善民主测评的机制。
3.4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理顺考核领导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不设专门的考核机构和人员主要是为了不额外增加机关的工作量,不使考核工作成为机关业务工作的阻碍,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这些考虑是合理的,但问题是由于考核机构和人员的非常设性,导致考核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无人负责。结合考核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和部门来看,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尽量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具体而言,一,在公务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直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并配合专门人员负责考核工作。二,在人员较少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职责的相关性设立联合的考核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三,各机关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党务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和业务工作三大类,其中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则具有相异性。可以试行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统一进行,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的考核分散进行。四,关于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的问题,应主要通过完善考核程序和考核方法的方式解决。因为科学合理的考核程序和方法可以使考核中的各方各负其责,从而就理顺了领导体制。
3.5实现一定范围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编制职位说明书。在考核指标体系方面,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有些地区和部门已经探索出较好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指标体系。当前的问题是,由于考核指标体系都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分散制定的,总体看来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考核指标体系的成熟水平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一,应继续提倡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探索适合于自身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系。二,公务员管理部门应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及时总结,对典型的指标体系及其实施方式进行推广。三,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在确定比例的基础上,优秀等次的名额可以进行一定的有条件浮动,这有利于各部门灵活掌握并调动公务员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关键是要明确基本称职的评定标准,使其和称
职、不称职区别开来。四,应抓紧制定并定期修改规范的职位说明书。即使机构进行改革,基本的职责和职位设置还是不变的,而且定期修改职位说明书可以克服职位说明书不适合改革之后的情况这一问题。
第五篇:公务员考核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和有效手段。而当前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制约了考核应当发挥的作用。巫山工商局对公务员考核现状进行了的调查,对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建议。
一、公务员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程序形式化。一是考核方法和程序不统一。个别单位重考核结果,轻考核过程,对考核过程的规范性要求不严,疏于监督检查,致使考核过程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被弱化。二是考核敷衍了事走过场。存在情面观念重,怕得罪人,挖空心思搞平衡;不细研公务员考核政策,考核结果失真;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在写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时三言两语,得过且过;考核中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以民主的名义,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而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致考核结果失去公信力。三是考核等同于年终评先。上大多数单位和部门都将公务员考核看成了评先选优,把考核的重点放在评“优秀”的等次上,考核变成如何分配“先进优秀”指标了。
(二)定量考核难以推行。首先,考核指标设置上缺乏层次性。没有根据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一般干部之间在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模式制定过于统一,缺乏层次性,导致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不高。其次,“量化考核”缺乏明确性。第三,考核结果评价上缺乏科学性。定性与定量怎样结合没有统一标准,对同一个人的考核,会因为考核中偏重定性或是偏重定量而出现不同的考核结果。
(三)考核流于形式。一方面参与意识不强。考核只强调考核者考核被考核者,没有听取被考核者意见,也不利于全面考核其业绩;参与考核的人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群众评议流于形式,群众认为请他来是形式,做顺水人情,失去群众评义的本意。另一方面规范意识较差。表现在:主管领导考核中不坚持原则、不坚持标准,按“亲近疏远”来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考核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面通知,导致被考核者得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是结果后面的为什么,因而被考核者无法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也就使考核失去了促进工作的意义。
三、全员考核对策探讨
(一)树立公平公正考核理念。1.切实提高主管领导的公正意识。要引导其树立把公务员考核作为加强队伍建设和从严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公务员考核工作责任追究制,规范主管领导者的行为;要加强考核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主管领导最大限度地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2.保证考核过程的公正,提高考核客体的参与意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说明考核的时间、考核程序、考核内容以及考核办法,考核程序一旦启动,就要严格公开、公正执行,不能随意改变。
(二)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考核应从 “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入手,量化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划分考核权重。1.以岗位职责为依托,量化考核“绩”。科学的分解和设立岗位职责和任务是前提条件,必须要以各岗位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为考核内容,指标设计要倾向于可量化。在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据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2.以群众评判为主,量化考核“德”。防止“德”的考核空泛化、简单化、公式化,变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多个子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同时,立足于全面性和针对性,将评判的主体分为领导、同事、与之密切接触的工作对象以及本人等多个方面。3.以日常考核为主,量化考核“勤”。
认真记录公务员考勤情况;加强执行力考核,对临时交办的工作是否认真去办,是否推诿,认真记录工作态度;对一个时期的“勤”的考核结果要定时公开,做到信息透明,起到警示作用。4.以自我素质提升为主,量化考核“能”。按照《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的要求,与公务员日常教育培训相结合,以培训考核结果为依据,实施定量考核;以参加学习的情况为依据,实施定量考核;按年实施能力测试,以测试得分作为考核依据;对处置突发事件单独进行考核,处置出现严重错误的应当予以一票否决。5.一票否决“廉”。因此“廉”的考核应当是两个层次的,一个层次是本单位、部门,另一层次是司法部门。从严格意义上讲“廉”是绝对的,只有“廉”和“不廉”两种,而绝对不会也不应该存在“基本廉”、“很廉”的情况,所以对“廉”的考核,应当以采取“一票否决”的方式。
(三)考核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必须将公务员考核工作纳入单位目标管理总体框架之中。对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使命、战略、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设定工作目标,根据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对于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的情况,对其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2.必须加强平时考核。平时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是公务员考核的方法之一,是考核的重要基础。平时考核根据实际需要, 采取自我记载和单位考核的方式进行,即由干部个人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客观、公正地填报《个人日常工作记录本》,定期送交主管领导审核;单位人事机构建立《公务员平时考核记载表》,对考核内容涉及到的情况予以收集、登记,为考核奠定基础。3.必须加强考核回馈工作。及时反馈,接照考核的公开性要求,及时将考核结果准确地反馈给公务员,使公务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调整,推进工作。坚持书面反馈与谈话反馈相结合。书面反馈侧重于考核结果、个人考核位次,让公务员正确定位自我,自觉地完善自我,激发工作干劲。谈话反馈侧重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帮助公务员改进工作方法、措施。4.必须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一是分档发放考核奖金。依据考核量化得分结果,精确计算每分值对应考核奖金标准;二是适当调整考核各等次的比例;三是量化、细化、硬化基本称职与不称职等次确定的标准、条件,使之标准明确、具体、可操作,并发挥警示作用,增强公务员的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