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11:5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

袁凯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障碍,特别是农民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担忧,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的小学教育多方调研,深感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1、学校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与城市小学有天壤之别。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教学点90%以上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近年来所配备的白板更是无从谈起,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有的根本就没有,体育器材只有一些简单的,坏了也因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在村小很多老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在上课,孩子的教育公平简直是无从谈起。

2、教师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超过45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还是民师转正的,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课改虽然轰轰烈烈地搞了这么多年,但对他们来说客观的讲改进不大,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加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是幸事,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们的不思进取,在各类课堂大奖赛中农村小学教师获奖的比例是越来越少。

3、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基本上是兼职的,有的村小甚至曾在课程开不齐的现象。大多有专长的年轻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小学教育,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选调挤得头破血流也要进县城,农村的教育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跳板,一拨又一拨的人走了,带走了无数家长的期盼,留下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悲哀。纵观这几年来的毕业生情况,小学教师中男性比例要来越少,这个社会化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4、应试教育魔力不减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家长更是把成绩作为走出黄土地的重要途径,甚至看作是惟一的途径,所以要改变家长的思想更不是一朝两朝的事,这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事情,仅靠学校是不行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少先队组织成为一种摆设,有的村小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开展过愉悦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5、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农村的办学无特色,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来,我们农村的不少中心学校也在轰轰烈烈地搞特色教育,但真正要形成品牌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导致了农村小学教育在逐步萎缩,现在大多数的乡镇学生数每年上百位数的递减,学校数递减的速度同样令人咂舌,不久,每所乡镇将只会就有一所学校。

二、问题成因分析

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尽管这两年财政供力度较大,但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待遇有待提高。为什么教师都愿意往县城调,有的甚至想上市区,归根到底还是县城的教师待遇较好,如果有更大的政策倾向,或许会有所改观。

3、教师的培训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专业化水平低,骨干教师少。

三、解决策略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2、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一定的年限。三是结对帮扶活动要真正落在实处,不搞形式,不搞过场。

3、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彻底改变“教师碗是铁饭碗”的思想。

4、切实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配齐各门类教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这样才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5、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得教师能够按时得到培训,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时刻开阔教师的视野,不断完善优化教师队伍。

6、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给予农村学校教师评优评级的“特权” 在评优评级中,对农村教师制订特殊政策。评优上,设立符合农村教师实际的评优项目,评选农村教师带头人、教学骨干,并提出已从教年限,服务年限等方面的要求。评职级上,对农村中年以上的教师,执行更宽松的降格要求,促使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安心工作。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的小学教育是均衡教育的重中之重,衷心期盼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有所改观,相信农村基础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枣强镇宅城中心小学 步绍更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近日参加了全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受益匪浅。特别是结合国家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理论和我单位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觉得感触颇深。我作为一名基层校长,过去曾对农村小学教育深感忧虑,现在通过学习规划纲要,对未来农村小学教育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就我学区教育现状作简要分析。一.办学条件失衡

我学区有两处完小,两处初小。学区内人口约1万,大约450名学生。按照办学条件,我学区小学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中心小学所在地的完小,交通相对比较便利,教学设施较强,通过近几年的普九达标验收,各功能室基本齐备(电子备课室和语音室没有),硬件建设基本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第二类是村级完小,教学设施较落后,只有一个微机室,但电脑早已淘汰,学生的微机课只是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室。光盘播放室和卫星接收室的设备在教室安装着,很不方便,设备经常出毛病,不能正常运转。没有篮球架,只有一个乒乓球案,还是今年刚刚上马的,有图书而没有图书室,还好,最近购置了图书架,图书进了教室。第三类是村级初小,教学条件更差。我学区现有两处初小,其中一处是一至三年级,硬件建设基本和村级完小一样,另一处是一至二年级,没有任何功能室和教学设备,只有两名教师。

从办学条件(硬件)看,我学区存在着巨大差异,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政策。二.师资力量堪忧

1.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老龄化严重。

我学区共有37名教师,分散在两处完小,两处初小。其中有三处学校的一二年级还是大包班,另一处接近包班。我学区近十年基本没有增添教师。相反,陆续有很多教师调入县城。现在我学区教师数量是全镇各学区最少的。近三年将有五个教师退休,上级补充教师的可能性也不大。现有教师中,50岁以上的5人,45—49岁的16人,40-44岁的9人,35—40岁的7人。没有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教师素质较低

我学区小学教师的起始学历较低,知识结构不完整,观念陈旧,专业化程度极低。第一学历是初中的有5人,第一学历是高中且属于民师转正的25人,第一学历是中师的7人。没有一个专科毕业的。虽然现在95%的教师达到了专科或本科,但文化素质远远不够,学历与能力极不相称。由于教学点分散,教师数量较少,很多教师担任多个学科,两处完小都只有一个英语教师(三至六年级一个人教,还担任其他工作),音体美微机和各功能室没有专职教师。教师专业水平低,严重影响教研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育观念滞后

尽管现在各校在大规模地开展新课程改革,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学校成天叫喊素质教育,实则还是搞的应试教育,没有理解新课改的实质,只学到了新课改的模式。有的教师嘴上满挂课改,实际还是满堂灌,什么研究课、教改课等,只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而已,微机,多媒体语音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除少数教师使用以外,相当部分教师从未沾边。

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少且素质低,教学点分散成为阻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桎梏。合班并校不失为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和师资的好办法,但合班并校并非易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群众的认可,更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解决教室、交通,食宿,安全及师资等系列问题。盲目的合班并校,搞大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可能会引发综合症。

为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加强和巩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推动全县教育均衡科学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有效投入。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切实把教育列入基层党政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考察、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财政预算中,要优先保证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要逐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的配置。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继续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要改变拨款方式,变通拨款途径,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校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壮大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目前,我县已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这一制度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今后,还要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发放特殊津贴,提高收入水平,鼓励农村教师扎根基层,多作贡献。严格控制教师的无序流动,特别要严格控制农村走向城里的所谓“借调”,从而使教育师资水平趋于相对平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争取尽快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在新招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考虑让一部分教师转岗培训,拨专款用于农村小学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师的脱产进修,从而满足农村小学教育需求,使“开足开全课程”能成为现实,使学校教学设备能有效利用。可以探索推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和优秀教师共享制,制定县城富余教师支持农村的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我县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教育给予更大关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才能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次通过学习规划纲要和专家讲课,我的眼界大开,对未来农村小学教育充满希望。我决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普九以来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目睹这些,特别是从2006年后省综合督导评估后,农村教育确实有了以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落后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许多学校幼儿园与小学仍然同校,功能教室严重不足。例如:部分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村镇小学没有微机室及微机,即使有微机室也是多年前的并没有更新,教师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及;图书室的书籍大多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可以不负责任的都是按斤买来的使用率也极低使用价值根本谈不上大多数是面子工程。乐、体育器材贫乏,很多设备纯属摆设。

二、教师队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缺乏后来之人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虽然我县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以我乡为例,大部分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甚至部分老师仅仅是完小毕业生,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老教师取得了大专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三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好容易来了几名专业教师,也变成了“全能型”老师。专业教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四是教师分布不平衡。县城及周边乡镇小学人员超编现象严重,而那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却缺乏人手。据了解,个别学校老师太多,上课不得不实行“轮休制”。缺编严重的学校,老师只能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不高,反而是看的看,干的干,更让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

三、教师待遇低下,难以体现教师的价值。

从我县的教师待遇来讲,09年上半年的绩效工资还没有落实。并且绩效工资的底数太少,工资也很低,现在大多数四十岁以下的教师工资在1500元左右,1

马上要入冬了取暖费依然是30元5角。在物价飞涨的今天都是典型的月光族,买房子那只是梦里的想法。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包班,工作累领导还要要求各科都上,从单一变全能,老师的总体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上进心也非常的低下,现在讲老师的压力大,待遇低,老师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所以农村的教育堪忧。

四、素质教育难于实行,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十来年了,但当今农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们却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及主管部门也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加之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这种“应试教育”还将继续下去。素质教育手册的填写都是公式化的,目的是应付检查,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大多数根本就没有开设没有教师,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师工作效率低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许多的学校甚至教育局这个行政机构都是外行管内行,大多数并不是教学优秀或者多年的优秀基层管理人员出身的管理人员。从而难以形成管理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从而造成教师和学校的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实在是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牢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早日腾飞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四篇:东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在暑假期间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活动。在这调查活动中,我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近年来,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党的报告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在调查活动中我发现东莞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如下问题:

一、当前东莞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东莞农村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但和城市小学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2.东莞外来就业人口多,教育制度不完善

东莞外来人口众多,而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目前还是采取积分制入读公校方式,今后将逐步加大公办学位供给量,造成外来人员子女上学教育费用高,甚至上不了学。而民办小学费用普遍较高。市教育局应该逐步加大公办学位供给,扩大学校的规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扶持民办学校。并且加大小学建设,增加公办学校,减小外来人员负担,让外来人员子女都能上得了公办小学。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二、东莞政府对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工作措施有:

(一)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2007年1月起,我市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由三级办学管理转为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收归市政府统筹办学管理,市财政承担全部办学经费;初中由市、镇街共管,以镇街为主,市财政承担90%经常性办学经费,其余经费由镇街解决;小学由镇街统一管理,并承担其办学经费,村(社区)不再负责学校办学和管理。实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后,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了各级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二)统发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我市从2006年9月起,由市财政委托银行统一按市属学校标准发放全市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2007年我们又将教师住房

津贴纳入市财政统发。这两项改革,从根本上保障了镇街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了全市在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调动了全市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教师队伍。

(三)实施完全免费义务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我市从2006年9月起,免除本市户籍(包括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2007年,实行免收本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2008年,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学生完全免费教育。在此基础上,2009年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非本市户籍学生借读生书杂费,让其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四)采用积分制解决新莞人读书问题。我们把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采取公办中小学挖潜扩容和鼓励兴办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有效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9年,我们出台了《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通过积分制办法,接收符合条件的新莞人子女入读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采用积分制办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地级以上市。今年1月,我市再次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强化操作,降低门槛,形成长效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新莞人。2010年,共有1.4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起始年级。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52.86万名新莞人子女入读,其中,12.6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

(五)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我们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民办学校,并加大管理力度,清理整顿无牌无证办学和跨层次招生等无序竞争行为,对民办教育开展年检,实行民办学校星级管理(即将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划分为“三星级、四星级、市一级”三个等级),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创强评优,提高办学水平。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优惠政策,保障民办教育权益。2010年,出台《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从2010年起至2014年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新莞人子女从“有书读”向“读好书”的跨越。2010年,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252所。

(六)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认真落实汪洋书记关于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指示精神,制定《东莞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方案》,采取“通过考试、考核在代课教师中选招聘用合同制教师,辞退不符合招录资格或未通过考试、考核的代课教师,根据学校空编情况逐步理顺合同制教师的入编问题” 三步走的办法,分类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并切实提高聘用合同制教师待遇。通过招录考试,共录用聘用合同制教师2140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比2008年代课教师增加1万多元;逐步为符合调入条件的教师办理入编手续;对不符合选招条件和选招落选的代课教师,认真做好经济补偿、理顺社保关系和推荐就业等工作,妥善解决其分流问题,确保我市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有关工作平稳、顺利推进。为防止代课教师现象反弹,我们采取了“先规划,后招人,逢进必考”、“临时代课最长不超过一年”等措施,严把教师进口关。

(七)深入推进“三名”工程。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名教师、名校长”,创设激励性专业职位,构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2009年,我们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第一批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评选工作,共评出学科带头人120名;选拔出首批290名骨干教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申报了10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3个名校长工作室。今年,我们

继续评选出第二批学科带头人146名,选拔出骨干教师685名,并设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30个名师工作室,为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工作与展示平台。

(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平台;不断调整招生政策实施均衡招生;加大违规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力度,切实为学生减负;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生成长环境;大力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2010年,我市学生在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艺体竞赛中,共有449人次获奖。此外,我们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公民意识培养、法制、安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加快学校专职专业心理教师配备,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发展。

(十)高标准创建教育强市。1996年,东莞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2000年,东莞市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2001年又将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2005年,东莞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列入十项民心工程,并于该年5月召开了冲刺动员大会。从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目标以来,东莞市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教育发展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创建省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2005年底,东莞的省教育强镇总数达23个,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继深圳、佛山、中山之后的第四个省教育强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东莞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在财政、政策、经验上给予支持,2004年至2007年,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重点对9个未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镇进行补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镇顺利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谢岗、望牛墩等5镇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三、下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一)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等级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通过进一步探索建设优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强化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加强对优质学校建设成效的评估和对薄弱学校的整体改造,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提高省、市一级中小学比例,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

(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市、镇、村共同承担公办幼儿园办园经费投入机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鼓励村(社区)举办幼儿园,加强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实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落实绩效工资,严格按照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配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名师”、“名校长”,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研究意识和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巩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成果,严把教师入口关,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继续改革考试与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学校体卫艺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三、促进东莞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1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初等文化教育落后,长期以往造成城乡二元分化加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

【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以及各级政府努力完善教育体制的作用下,农村小学教育更进一步发展。但同时由于地域及环境的影响,与城市相比,教育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文化素质低下等诸多需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当今社会如此大的生活压力,农民迫切希望子女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未来,因此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关心程度特别高。针对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系列问题,辽科大与沈阳两所高校的下乡联队对海城市高坨镇小马村进行了一周的调研活动,首先通过领导、老师了解了该地小学的基本情况,又通过对小学生的支教与家长进行反馈、访谈,全面了解和探讨了当地小学教育的现状及突出问题。下面我再结合我国农村教育情况与大家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头和难点也都在农村。

从国家近十年来出台的针对农村教育的政策中可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农村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还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后来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也全部实行免费。中央和各地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有力地推进了“两基”攻坚。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6%,西部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等新举措将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据了解,在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均把发展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原有教育资源进行整改,努力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调整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水平。教育资源整改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各地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校基础设备差。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及信息交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农村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远远不及城市学生,这将直接影响今后升学。另外,乡镇级以下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老化程度严重。有的教师一人教授几门课程,且绝大多数教师工资待遇

极低,基本没有其他福利保障。有些农村教师甚至因不能按时领到工资,不得不维持半耕半教状态。更有甚者利用课余时间强制小学生补课从而肆意谋取金钱,久而久之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和师资严重流失。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占GDP比重比历年平均水平高出近2%,但这一比例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世界上120个国家平均为5.2%)。我国西部地区工农业相对萧条,生活环境艰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因此无法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吸引优秀人才。

2.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虽然国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据媒体了解,在山东、安徽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父母大多放弃免费的公立学校,而选择年费用二千左右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数量飞速增长,这使得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据部分家长反映,很多公立学校教师存在教学水平低,缺乏责任心和竞争意识,不关心学生等问题,公立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也不如私立学校。很多私立学校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喜好和特长开设钢琴班、书法班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竞争力。这对公立学校是很大的冲击。

3.教师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农村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大多是大中专及以下文化水平,没有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缺乏教学技巧和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因此不能有效扩展学生思维方式,教学质量普遍较差。

(二)教育观念。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想提高综合国力,必须首先提高全民素质。加大教育投入、义务教育免费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正是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实行的新举措,而多数家长不惜花费大笔资金,投入子女教育的事实也证明“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然而在部分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许多父母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使得许多女孩初中毕业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而外出打工。在某些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后大多被送去打工,供家里的男孩上学,而男孩看到早早赚钱的同龄人,失去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蠢蠢欲动。“女孩没学上,男孩不愿上”,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更有的地方赌博之风盛行,父母的赌博行为影响到孩子,甚至出现了一家人靠赌博营生的情形。

【小马村小学教育情况分析】:

1.小马村基本信息:小马村座落于海城市高坨镇西北部,地处浑、太两河之间,东临鞍山,北接辽阳市,西连台安县。全村面积7400亩,村庄占地面积800余亩,耕地面积占6340亩(其中4000亩水田,2340亩旱地)人均耕地2.2亩。全村共分为15个村民小组,720户共2870人,男女比例2:1。儿童、青年、壮年1300余人,中年1000多人,60岁以上400人。村中有贫困户17户,农村医疗保障已覆盖80%。村民文化程度基本为初中文化。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地,村中有外出务工人员600~700人,多数为短工,占人口40%。当地共有10个鱼塘,总面积45亩。鱼产品以食用销售为主,剩余的部分鱼用来供人们垂钓,30元/小时。小马村耕地较多,而且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加之又有浑河、太子河两大河流流经境内,水源丰富。有了这样优越的条件,小马村的种植、养殖业发展迅速。种植业有主要水稻、玉米和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养殖

业主要有黄牛、蛋鸡、生猪、淡水鱼等。全村共有温室大棚200多个,占地240亩,第一个温室大棚在1996年建成,2006年初具规模,近几年以50个/年的速率增长,并且温室大棚主要分布在公路两旁,交通方便,销售便利。温室大棚主要生产各种常规蔬菜和新品种蔬菜,例如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等作物等。小马村养鸡业起步于2000年,规模多在1000-3000只,最多达10000只。村中现有鸡舍120座,以养殖蛋鸡为主(占95%以上),肉食鸡为辅。除2005年受禽流感影响外,鸡舍数量每年都有增长。村中有一宇神饲料厂,产品畅销当地及周边城市。村中小学小马小学建于1950年,学校现有7个年级,124名学生。教师12名,平均年龄46岁。村中现有秧歌队、舞蹈队作为业余文化队伍,村委建有文艺广场,村级文化站,图书室。

2.小马小学教学条件:小马小学建于1950年,现已走过了61个春秋。学校刚建立初期由村委会负责管理,后划分到海城市教委管理。全校占地22000平方米,共有教室12间,实验室1间,图书室1间,音乐室1间,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现学校有7个班级,学生共计111人。实验室建于1992年9月,占地45平方米,实验仪器价值4600元。图书室占地60平方米,音乐室占地60平方米,学校还有电脑,投影仪、收音机、DVD、电视等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另还拥有农村远程教育设备。小马小学为高陀镇第二大小学,在2001年被海城市教育局授予“办学特色教育学校”称号。在进三年中,小马小学一直坚持“以体强身,提高健康水平,以体辅德,提高道德素养,以体增智,提高文化素养,以体益美,提高审美能力,以体传教,提高教学品味”为特色的办学宗旨,以一育促诸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同时,学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海城市教育局关于特色学校教育建设的文件精神,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小马小学师资力量介绍

小马小学共有教师12名,其中9名为外地教师,7名党员,教师平均年龄为46岁,多数为中专以上文凭。

小马小学教师信息一览表

姓名 吕晓红 范崇宝 张文东 张丽凤 经茹栋 高殿武 吴荣贵 顾玉兴 性别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出生年月 1964.4.20 1967.1.15 1977.10.26 1970.12.19 1953.7.21 1962.8.6 1967.9.9 1957.1.1

参加工作时间 1984.7.1 1984.3.1 1998.7.1 1986.3.1 1976.3.1 1976.3.1 1984.8.7 1980.12.1

毕业院校 鞍山师院 鞍山师院 鞍山师院 鞍山师院 海城进修 海城进修 海城进修 海城进修

学历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中专 中专 中专 中专

所任学科 语数 自然 语数 语数 自然 体育 自然 自然

政治面貌 群众 党员 党员 群众 群众 党员 党员 党员

陈来芳 张金玲 李长松 戴思萍 女 女 男 女 1955.4.25 1951.11.27 1980.11.22 1970.9.4

1976.9.1 1971.9.1 2000.9.1 1982.3.1

海城进修 海城进修 鞍山师院 鞍山师院

中专 中专 大专 大专

语数 自然 语数 语数

党员 党员 群众 群众

数据来源:小马小学档案室

小马小学学生情况

如今小马小学有7个班级,共计124个人,平均每班17人,达到了历史最低值。近年来小马小学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学校班级个数也在不断减少。从建校之初到今天,小马班级个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1950-2010年各时间段内小马小学班级个数图

<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数据来源:小马小学

通过小马村的基本信息我们可以得知,高坨镇小马村应该是辽宁省有名的富裕村,那么为什么该地小学的教育条件还没有完全改善,学生人数不如从前呢?对此,我们对部分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访谈,下面是这个访谈的一个总结:

第一,当地的儿童的数量增多的趋势并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因为村民反映,在现有的社会形势下,养一个孩子的负担太重,光教育方面的支出就要花去很多,甚至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今后的出入更不敢去想。

第二,小马小学的教风特别不端正。教师的文凭普遍不高再加上平时上课期间不十分负责,讲课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学生课后的学习更是不管不问,据村民反映,学生的课后作业只是语文作业,并且都是机械式的重复书写,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马晓宇同学是个懂事的孩子,曾对我们说,他对老师十分不满意,上课讲课的速度太快,后来向老师提出了建议,但老师只是口头答应并没有付诸行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还理直气壮的占用学生应有的中午休息时间在学校强制性的补课,每个月达100元,效果如何很难说,校长也不管,补了两个月,家长把老师告上教育局之后才停止这种无效的补课。最令人气愤的是,该小学的作弊现象特别严重,老师对这种可耻的行为并没有正确说服教育,真正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反而使得学生以作弊为荣。由于学校从来没有家长会,老师也从不与家长沟通,致使许多原本就很关心子女的教育的家长更加担忧,他们不想再让下一代去经历自己的那份劳累与辛酸。因此,有能力的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初等教育,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镇一级的小学,条件特别好的送到市里的小学,基础特别差的孩子家长还会找比较好的补课老师在周末进行详细的辅导。

第三,教师的师德存在问题。有个张丽教师对不听话的孩子的管理方式违反了正常的教师师德,虽然打孩子对淘气的孩子有效果,但她打的孩子受了轻伤还不让告诉父母,父母发现后非常心疼,曾去找过她,她也表示歉意,但还是时有发生,后来因怕家长告教育部门才收敛。第四,教学资源仍严重不足。虽然从教学条件资料中我们能够看出现代一些先进教学设备正在投入使用,但利用率不高,基本成为摆设,很多都是别的学校捐助的,最为典型的是海城市西官学校最近几年举办的“手拉手送教下乡”活动,在支援教学设备的同时,为学习优异和家庭贫困的学生送去最实在的礼物和课外书。然而,有些孩子的父母错误的认为只要把作业做好就能取得好成绩,当问及课外书时都说没有,较好的学生也就仅仅几本,每个学生都在学校订了报刊,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殊不知他们已经落后了许多。

第五,辍学的学生人数继续增加。小马村的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个别学生的家境不是特别好。2.受电视、网络游戏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听父母管教,整天无所事事。3.现在社会就业压力的剧增,使得对孩子未来的出入感到迷茫。

虽然小马村的小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但据了解,过去的几十年里也走出不少的优秀学子,有清华等重点大学毕业的学子服务祖国各行各业,相信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正确引导下,小马村的初等教育一定会进一步发展,为小马村的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和骨干力量。下面针对小马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解决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落实依法治教是根本。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全面推行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鼓励高校师范毕业生去农村支教,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

(二)建立稳定的教师供给渠道。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弥补年龄结构不均衡的弊端;二是从城镇学校过剩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

(三)加强教师专业和师德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现代先进手段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同时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做到文明育人,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使教师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四)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农村小学教育要健康发展,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学校校长、教师、家长,都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真正学以所用为目的,让孩子有一技之长,终生受益。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将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

(五)建立城乡之间合作机制。由于农村的特殊地理环境,信息的交流比较迟缓,因此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应该达到双向主动。市里的专家、名师可组团到农村学校讲学、指导,或提供一些必备的基本教学设备,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也可以到城里学校学习工作,形成城乡之间资源共享和交流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沟通。素质教育应该是父母与学校有效结合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定期开家长会或进行家访,让家长明确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日常表现。政府还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教父母如何了解、关心和教育子女,主动为家长的家庭教育出主意想办法,要适时矫正家长教育的偏差,督促家长以身作则,不给孩子带来不良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间的沟通,合理促进素质教育。

结束语:初等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能及时发现农村教育的问题,就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只要我们能迈出一小步,最终就会取得一大步的成果,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取我们的意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下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上传: 施灶炎更新时间:2012-5-10 9:34:43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可谓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中职教育仍然存在......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精选合集)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摘 要】体育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步入21世纪,体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可是在农村地区体育被遗忘甚至丢弃。基于此,本......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5篇材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实践调查报告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题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姓名:缪宇1152100216曹烨1152100202涂文伟 1152100215曾嘉伟 115210......

    我县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非常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纵观我县的教育现状,使我思索良久。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从事学校管理也有十五年之久,担任校长十余年,亲......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

    农村医疗现状调查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1年6月尹立龙学号***9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摘要】调查分析表明,湖南某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全面发展起来,产生了良好的......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工作在乡村小学已全面铺开。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更新,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临改革大潮,农村中学贯彻实施新《英语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