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时间:2019-05-12 12:0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第一篇: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摘要:本文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进做了两方面的探讨:将创新概念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改进,从五个方方面阐述了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提出了将大创项目与实验课相结合的观点和方法;对将师范生的校外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的实践实施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大创项目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本科专业的创新定位是通过新教育模式的运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学生自

[1-3]主创新能力培养在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有各种形式和途径,但在根本上还没有突破传统模式,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仍是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实践教学是本科师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实验、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方面。其中基础实验课通常是针对理论课而言的,实验课程的内容是为了验证并巩固和加深对本门理论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理解而开设的,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训练使用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师范院校的基础实验课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和完成的。实验课完成的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内容。既然实验方案有课本统一给出,也就避免不了实验内容单调一致,实验结果雷同,实验报告的撰写枯燥乏味等缺点。尽管学生认真听了,做了或者说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实验内容相同,还为一些不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了方便,照抄照搬他人的实验报告。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师范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师范生所学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学科素养的检验尺,同时也为师范生未来的教师生涯奠定基础。教育实习以教育见习、实践实习、研习为主要模块,其中实践实习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明确规定,师范生教育实习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目前,各师范院校均通过延长师范生在中学里的实践实习时间,来保证教育实习的时间。师范生的实践实习时间由原来的5-6周增加为10-12周,由于实习时间的增长,给实习中学带来了很多不便。特别是中学新学期刚开始,实习生就进入实习的地点,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班主任的更替和任课老师的讲课方式和风格的改变,都不利于新生的学习和管理。特别是实习生缺乏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及教学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而言,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有力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也不利于良好班级班风的养成。这也是中学并不是很欢迎实习生进行长时间实习的主要原因。探索教育实践实习的新[4]模式很有必要。

一、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创新”概念?

近年来,各师范院校都在尝试各种教学改革和改进,努力探讨适合自己院校的教学模

[5-6]式,争取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能有所突破,但在基础化学实验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多是从教师教学方面进行调整,比如改变“填鸭式”教学,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微课等,同时针对课本内容,减少验证试验,增设综合性实验,但上述普遍性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经过摸索和初步探索,将实验教学与大创项目相结合是一副针对上述弊病的良药。大创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也可以看成是实践教学中的一部分。将创新项目的形式和内容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需要换个角度理解“创新”二字。

大创项目即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何为“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作者简介:张丽霞(1970-),女,汉族,河北藁城人,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6JGA256)的研究成果。*联系人:huangcs@gxtc.edu.cn 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其重要的含义是创造新的东西。但是对于本科生而言,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知识的丰厚、科研工作的深度等等远远不够,创新的可能性可想而知。但从创新的哲学的要点来看,创新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更有广度、更有深度地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创新同时也是人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必然推动自我的行为的发展,[7]推动自我生命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大学生创新项目,创新项目中的“创新”二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组织形式创新。本科生实验,通常独立或按学号分称两人或三人一组完成试验,。学生几乎没有自由选择搭档的机会,更谈不上与志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合来完成实验内容,缺少了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然缺少了积极性和能动性。而大创项目的成员,是通过相互了解和沟通,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自发的组成的一个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并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一个小团体。在积极性和能动性方面就略胜一筹。

2.指导形式创新。本科实验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几乎全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并在老师进一步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的基础之上来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并且实验用到的试剂、溶液及材料全部是实验员准备好的,学生几乎不用思考溶液如何配制,配制时应注意什么事项、实验为何如此设计,为何要测量某些数据等等,甚至实验现象都懒得观察,因为书中可以查到。而大创项目却不同。大创项目的实验内容来源于老师的项目课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内容新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角色上看,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多起辅助作用,是宏观调控,是项目顾问。学生是主角,从课题的准确定位,文献资料的查阅,项目方案的确定,试剂的配制,实验项目的执行,实验的结果的处理与分析,人员的分工,项目的进度及课题的研究工作时间的安排,中期研究结果的回报,最后研究结果的呈现,全部由项目组成员思考讨论后完成。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得老师的主观指导变成了与学生的平等商讨、交流和建议,这种指导形式更能树立学生的自信,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3.工作平台创新。课程实验一般按照课本上固定的方案,在固定的实验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受到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实验时间的限制。而创新实验的内容是学生根据课题相关资料,融入了自己的智力活动,经过仔细推敲设计的方案,且实验结果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断根据试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新问题的出现,项目成员会养成“做中学”“学中做” 边做边思考的积极工作态度。在时间安排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项目实验内容,既体现了个体的自由,又呈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

同时创新项目搭建了科研交流、工作学习的平台。创新项目通常都是在有科研经验的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导师会进行不定期的相关科研工作讲座,不管是在学术水平还是道德修养,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有创新实验经费的支持,提供了学生外出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大开眼界,同时能够更广泛的了解自己学业方向和学科前沿及就业方向;同时大型仪器的开放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最佳平台。

4.学习方式创新。在创新活动中,项目完成的过程会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会不自觉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具体包括:1)直接式学习法。就是根据创新项目的需要而自己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项目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加快知识提升的进度;2)模仿学习法。学生按照文献资料提供的方案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获得一定技能和思维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高,换句话说就是从“模仿”到“创新”;3)探源索隐学习法。学生为了更系统的掌握知识,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探源索隐学习法对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大有益处;4)创新性阅读法。学生在文献和资料的查阅中,有可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能超越作者和读物,产生出创新思考获取新答案的阅读方法。课程实验提供的学习方式仅仅只有一次性的模仿学习,味同爵蜡。正如学生所言,学习方式的创新是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与课堂学习最大的不同与收获。

5.活动载体创新。课程实验以课本为媒介,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载体,不具有灵活性,也不能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淡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责任感。创新项目多以老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项目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研读参考文献中发现新的思考点,在项目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检验思维的合理性,增强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同时项目完成的曲折性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及团队协作精神,对项目各尽所能培养了每个成员的责任感。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若将大创项目的形式应用用于课程实验教学,必定弥补实验课堂形式僵化、教学活动缺乏活力的不足。若只是采用形式,对实验内容不做任何更改,形如换汤不换药,效果未必好。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验的内容越具有挑战性,对学生的求知欲及创造力的激发就越大。若将大创项目的成果进一步提炼,并转化为本科生的拓展实验,适时的应用于内容实验教学,做到不断地推成出新,必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也必定会弥补实验课本上内容陈旧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照搬照做课本实验带来的种种弊端。

二、创新实践探索 1.实验教学的创新

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二级学院构建了国家、省级、学校三个层次的创新项目体系,将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的创新项目,并鼓励学生通过研究学习发现有价值的自拟课题。大学生在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后,就可以自主选取感兴趣的老师和课题,或自拟课题,利用开放实验室和科研室与导师或学长进行相应的交流、学习和项目实验,体验开展科学研究的乐趣,在不断研磨文献、反复实验和与导师的相互探讨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并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大创项目确实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但也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大创项目,并不能覆盖百分之百,尽管学生可以有多次机会进行选题,但总有部分学生落选。如果能将大创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的实验拓展课程的内容,就会惠及每一位学生。

经验告诉我们,新颖的实验研究课题能吸引学生开展实验设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在经过几年大创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积累后,可以从实验结果中整理出适合本科生实验的内容方案,作为本科生拓展实验的内容。拓展实验的完成采取大创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研究的乐趣,并认识自身知识的不足,成为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为了防止出现实验内容的僵化和陈旧,采取确定实验内容的方向,不确定实验具体内容的方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开放必要的实验室和仪器室。例如大创项目中很多涉及到了功能材料,根据具体的研究方向,可以设计不同的几个选题:防火材料的制备研究或改良,发光材料的制备和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等等。在选取了研究方向如发光材料的制备及表征后,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确定更具体的研究论题,如红光还是绿光?是无机发光材料,还是有机发光材料,还是稀土发光材料等等,不做限制;表征的手段也不限制,包括元素分析、XRD、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学生在确定了研究方向的前提下,查阅资料,确定自己的实验内容和方案,同一个组内的同学又可以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大家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同中求异,异中又相互协作和帮助,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同时

[8-9]允许学生可将拓展实验内容与大创项目的内容或毕业论文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知识研究的内容可更高一个层次。这样实验的内容既具有传承性、综合性、又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时代性,还能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当然,任何一项新的措施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我们坚信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也希望我们所做的微薄努力,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它是学科科研的基础和科学发现的眼睛,也是培养学生对学科感兴趣的敲门砖,是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基础课,学生所获取的实验技能也是开展大创项目的基础技能,没有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安全操作须知和实验室安全的知识,大创项目变成了空中楼阁,就无从开展;若只按照实验课本进行实验教学,就会淡化实验课程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大创项目的开展是基础实验课的延伸和提升,也是实验基本技能的进一步实践和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能够把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育实习工作的创新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和进行有效的教育实习需要因地制宜和不断的改进。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探索,我们二级学院在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实习还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

(1)校内实习工作的创新开展.主要表现在:①实行 “责任到人”,将校内教育见习与研习贯穿于师范生的整个培养全过程。具体做法是,将师范生入学半年后分组到具有丰富指导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老师名下,从大一的下学期开始,进行不定期的试讲及相关训练,包括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研磨、课堂语言表达等等,保证每个师范生校内见习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并积极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板书和试讲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②积极探索和建设“互联网+”时代的校内实习的新模式,充分利用校内的教育资源平台,创设网络实习的平台,通过网络实习的平台拓展学生的各种教学技能,包括教案设计,微格教学,微课的制作,中学优质课的观摩,教学模拟等;并通过优秀班主任案例、班级管理的优秀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师范生的管理班级能力等。③实行“以老带新”制度,校内实习小组既含有参加过一次实习的老生,又含有未参加过实习的新生,新生在老生的影响和帮助下,能较快的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准实习生。

[10](2)建立与实习中学的多渠道联系。通过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与中学的合作力度;通过常年在中学聘请优秀教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加强实习生与一线教师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有效指导机会,以获得教学及管理班级的经验;除正常的教学见习外,鼓励学生自主合理利用假期时间,参与中学一线老师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探讨活动,培养师范生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协作精神,为日后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鼓励学生与中学生利用网络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实习班级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的整体表现,与实习班级建立良好的关系。

(3)及时合理的调整教育实习的时间。根据教育部文件,在调整教育实习的时间后,连续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对中学的教学还是师范生的本科教学都有一定的压力。在认真做了调研后,将一次教育实习调整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三的第一学期,实习时间为35天,第二阶段为大肆的第一个学期,时间为35天。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实施,我们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调查,根据学生反馈的调查结果,分阶段教育实习更具有优势。学生实习后,总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若只有一次实习时间,尽管有两个月的时长,实习生很难静下心来及时总结和反思,也很难做出教学上的调整,及知识、教学技能方面的补充;实习回校后又面临毕业论文及找工作两大任务,很少有学生抽出时间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反省。分两个阶段实习的师范生,第一次实习回校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反思,包括教学技能,知识的层次,管理班级知识的欠缺等等,学生会在原来实习的基础之上,查漏补缺,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加强练习,提高教学技能,为第二次实习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据实习学校的反馈,第二次参加实习的学生的实习效果明显比第一次参加实习的学生的效果好。实习生本人也反馈在第二次教育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获颇丰。分两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工作即避免了长期打扰中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并维持两个学校的良好关系发展,更有利于实习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实习。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教育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更应该尝试和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教学各方面的改进或创新尝试,来日方长,教育工作者的点点努力和尝试,终究会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雅静。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新校园:上旬刊》2016(3):140 [2]张国梁,朱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45 [3]张鹏,于兰,刘助柏,张岩岩。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 ,2005,91(3):50-53 [4]吴波,柳和生。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247(1):12-14 [5]吕学举,刘晓丽,周伟红。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34,270-273.[6]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121(5):24-26 [7]甘自恒,阳国亮,余瑾,李继冰。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0-270 [8]石贵玉,冯佳斌,刘灵,梁士楚。依托科研课题培养高师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23-224 [9]周振军,张君维,赵志伟,王武生。高师院校本科生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5):124-128。

[10]陈梓云。高校和地方合作提升教育实习质量II.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13-114

第二篇:工作改进与创新

工作改进与创新

我认为工作改进就是在工作中使用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工具,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改进措施。

首先来谈谈为什么要进行工作改进,只有持续不断的改进工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才能促进业务的发展;才能合理的完成工作目标;才能是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这里浅谈今年我们市场部的工作改进。客户管理工具的使用

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我们一直沿用自己设计excel表格了进行记录,刚开始感觉比较实用,效率也很高,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和保险公司、医院等接触进行业务沟通,这使我部门陷入大量的客户关系管理和沟通纪要整理的复杂工作中。后来通过在网络上的学习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在网络中找到一款符合市场部使用的一套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而且是免费的。我部门就将客户的相关信息及既往沟通纪要录入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中,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

通过此工具的使用,改进了我们以往对客户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提高了我们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高效的处理;  方便记录与客户的沟通纪要;

 为市场部的同事方便的去查询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的沟通情况,提供了一个支持平台,使我们对客户的情况掌握更加准确;  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 对部门内部人员分项目、权限,进行客户信息查询管理。驻院代表工作方式的改进

以往驻院代表的工作是促进上线医院的使用,提高医院的使用量,其实际工作就是自己在医院前台询问客户,操作前台软件,这样的工作方式就目前的人员配置和上线医院数量,都感觉很吃力,更不要说再增加新的上线医院,那将继续补充驻院代表,增加公司的人员成本。仔细分析,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成本高,工作效率低,重复低附加值的劳动,对促进医院的使用工作毫无意义。

通过与市场总监的沟通和协商,对驻院代表的工作职责进行简单分析:  驻院代表实际是我们公司与医院的关系维系人员,其工作的本质应该是通过与医院建立良好的业务管理,来使医院的操作人员自主的询问患者是否购买商业保险,自行为其提供实时报销服务;

 对实时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协调医院、患者、保险公司三方的工作;

 发现医院的潜在需求,为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

由此,我部门针对目前的驻院代表工作情况,提出如下改进措施的思路,让驻院代表自己寻求方式和方法来解决。

 解放自我,使医院自行进行业务的处理和操作;  协调医院中层领导对促进医院使用进行解决;

 对目前系统的操作和业务流程,需求医院操作人员的意见,优化系统和业务处理流程;  发散思维,寻求新的促进方式。

通过以上的指导思路,今年驻院代表的工作有了明显改观,改进方式和方法层出不穷,还有不少的小创新。工作改进与创新的关系

接下来谈谈工作改进与创新的关系,事业部去年就提出创新的公司文化理念,不论是在技术、业务,还是在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创新。总经理办对此也很重视,特别设置创新基金,以资鼓励那些在工作中有创新意识的同事。工作的改进,需要我们对工作进行定期的总结,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因和症结,需求新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需要我们具备创新意识。工作的持续改进,极大的促使我们在创新意识上,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好的方式,去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工作的改进,必然有创新的方法、方式、工具等,改变我们以往形成的固有工作模式。打破常规,改进工作,需求创新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成为现实。

综上所述,工作的改进,必然有创新的方式和方法,这也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意识,从小事着手,增强我们的服务和创新意识,使我们不断改善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事业部的综合竞争力,使事业部与时俱进的发展。

第三篇: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曾德江(机械职业教育.ISSN1007-1776.2002(7))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及实施,实践表明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思维;方法策略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造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想过程。这里的新可以是新观点、新证据、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应用方法、新的研究角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职业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只有将创新思维时刻融入教学中,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针对这一课题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已惯用“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类教学方法主要强调 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讲得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较小,因而造成学生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不扎实,最终阻碍了他们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在讲授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与之相关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有:问答法、思路法、分解法、对比法、讲练接合法、课堂讨论法,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法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由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无形中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起到推动作用,这一切为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授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讲授完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经考评学生这部分内容掌握情况完全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一牵涉到要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题目时,许多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有许多,但考虑到本门课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主要传授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

1. 脑力激荡法

利用集体思考的方式,使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创新思考的方法。

如: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允许自由想象,并注意暂缓评论,鼓励提出更多的意见,然后将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列出,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2. 逆向思维法

正常的思维方式是在已知条件下根据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推导和判断出未知的结果。而逆向思维则 与之相反,往往是根据结果反推实现结果的各种可能性。

如:在平面连杆机构概述中有这样一个课目,一台简易冲床由四个构件组成原动件个数为一,让学

生判断此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无确定的相对运动应该怎样修改此机构?经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为 零,即意味着机构无法运动。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则必须使机构原动件的个数与机构的自由度个数相等,此题目采用逆向思维法考虑,据所学知识反推即可知实现这一目的的思路有两种:方案一机构中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增加一个低副,机构即可实现预期的运动。方案二机构中活动构件个数不变,减少一个低副增加一个高副,机构即可实现预期的运动。按以上两种思路考虑,最后得出的设计方案竟有八、九种之多。

3. 系统搜寻法

针对设计要求,先系统地找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评价择优确定设计方案。

如:根据木锯锯木料的动作,设计一台金属棒料的锯床机构。采用系统搜寻法,很快便知满足这一设计要求的机构有双曲柄机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正弦机构、正切机构、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八、九种方案。

4. 类比法

比较类似的情况,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做适当的比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设计思路。

如:课程设计中减速器箱体的设计既可采用类比法进行,参考的资料可以是各种图册、设计手册等,通 过类比并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可设计出既满足设计要求又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作品。

5. 组合法

按照一定的功能需要选择若干成熟的技术加以组合。

如:要设计一台两轴中心距较大传动机械,其工作要求是传动比恒定并传动平稳。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带 传动适应于具有较大中心距并传动平稳的场合,但在传动中会发生打滑而造成传动比不恒定,齿轮传动能满足传动比为恒定值,但其传动中心距较小。综合两种传动的优缺点知采用齿轮带传动即可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创新思维方法和策略的训练,创新意识有所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能提出一些 出人意料并颇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

三、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为创新意识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局限性,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思路窄、层次低。为了 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安排学生到工矿企业、高新技术展览会参观、学习。也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现代设计方法如:摩擦设计、可维修设计、绿色设计等。只有不断地扩大信息存储量,才能开阔他们的思路和视野,才能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良好实践条件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纸上谈兵,很少有实践的机 会,为了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以实现,应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采取的措施有: 1.课外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实验。

2.教学中,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布置课题,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课题进行与本课程相关的制作。3.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台钻、砂轮机、车床、台钳等供学生使用,通过这个过程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以实现。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创新思维时刻融入教学中,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才可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篇: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

摘要:地方师范院校的传统优势日趋减弱,地方性,师范性,缺失现状比较严重,本文尝试从社会本位的视角和个人本位的视角,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解决地方师范院校以及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共同面临的困境。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把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少数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师范大学;第二层次是部分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师范大学;第三层次是大量的地方师范院校。地方师范院校数量众多,多年来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同时也承担了地方在职教师的培训任务,可以说为基础教育、至乃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地方师范院校不论是从社会本位的视角还是从个人本位的视角,都没能充分重视地区性与师范性。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如何在困境中找到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向,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极为关注的问题。

要解决地方师范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为自身准确定位是关键,越是深刻理解地方性与师范性的内涵,就越是容易准确定位,越是容易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一 ·地方性

地方师范院校多由地方政府举办,生于地方,长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地方性可谓是地方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因此,从社会本位的视角,地方师范院校是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根据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因此,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这些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紧密围绕地方师范院校的地方性展开。同时,从个人本位的视角,地方师范院校充分利用地域经济特色和自然资源特色开展专业建设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对口专业无优势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二 ·师范性

综合性虽然是地方师范院校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但师范性自始至终都应是确保自身特色的立校之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以优质的教师教育为基础,以强化师范专业为目标,努力为基础教育服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以理论研究型为主,缺乏一定的实践和应用经验。因此,培养“能讲会做”的“双师型”特色教师才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工作重点,也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终极目标。从社会本位的视角,社会,地方需要的是有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情怀并且具备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者,注重师范性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地方优秀教师的需求。从个人本位的视角,光说不练,纸上谈兵的教师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个人师范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不容忽视。

那么,究竟如何能将地方师范院校的地方性和师范性融入到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呢?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这说明了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力求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师资,就成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正确办学方向。所以,本文作者拟通过实践教育体系的思路,将地方性,师范性贯穿于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有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一·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本文着重谈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德育通识课以培养师范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理论课即与教育学相关的前辈的研究成果,还有教师教育这三个部分组成。

本文作者提出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课和教育学基本理论课的一部分课程采取网络教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的工作转变成 该模式既是对地方师范大学价值的发现和确认,也是对教师教育自身内在规律的遵循和实践,并且具体为可实践的要素和过程,既具有浓厚的理想和伦理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个性。

二·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内容

三·地方师范院校教学方式方法

四·地方师范院校教学评价

((二)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

具体而言,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构建的制度保障。在理念和政策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制度是重要的保障。自2006年开始启动实践型教师教育,学校就把制度建设置于首位,围绕不同类型和环节设计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制度。如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围绕“顶岗实习”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包括《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程”(暂行办法)》、《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以及延展实践型教师教育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平台,保证了实践型教师教育构建的顺利推行。

2.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践型教师教育的具体载体和核心内容。学校秉承“德育为先”和“实践为导”的理念,以教师教育课程为载体,使实践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建构在科学理念和优化的课程体系之上。

首先,就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设计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2.5+0.5+1”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用半年时间到农村中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训练和体验性师德训练,再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实践的再发展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为保证顶岗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对顶岗实习前的学生实施“教 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全职”顶岗实习活动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也强化了实践意识。在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以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实践”为切入点,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职前的顶岗实习是第一次“实习”;下到特岗县之前,组织部分农村教育硕士到即将就业的特岗县中学进行跟岗见习、教育调研是二次“实习”;第四年返校集中学习时将到优质中学进行影子学习是第三次“实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中,除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之外,培训中增加大量实战内容如说课、评课、议课、课 例研修,特别到优质中小学如影随形影子学习一个月,可大大提高受训学员的专业知识与从教技能。

3.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基地建设。为夯实实践型教师教育基础,学校在石家庄市和顶岗支教县的优质中小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7所、影子教师培训学校36所、免费师范生实践基地7所、教育硕士培养基地1所。这些基地学校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在不同的层面上全面展开。在免费师范生、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均实行双导师制,强化实践导师在学生专业成长 中的作用;在顶岗实习县选聘优秀教师成立“特聘名师指导组”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程专业指导;从置换培训优秀学员中选聘教师担任校内顶岗实习前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指导工作。基于此,形成了高师院校、城市优质中小学、县以下基层中学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实践型教师教育的实践共同体,激活了各个层次的教师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基地学校带来生机与活 力,带动了基地校自身的发展。

3.如何在实践中守望理论。真正的实践始终存在着对理论的内在需要。因此,强调实践取向并非将理论简单地弃置一边,盲目向前,而是要尊重实践的规律,尊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理论,在理论中更好地关照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推动,相得益彰。为此,在具体实施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避免矫枉过正地走向极端,将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理解为“去理论”的教师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对立起来,排斥理论的价值和理论的指引。排斥理论指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面对复杂实践过程时缺乏专业判断力的盲从和简单模仿。虽然实践过程能够使师范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但是仅有经验是不够的。“经验本身不是思维、反思和学习如何教学的充分条件,经验是关键的,但必须与理论相联系。唯有如此,学习者才能够识别和分析实践中的重要因素,并从错误中学习。因此,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回应,才能使实践取向教师模式得到更完美的实现。

4.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大学承担着主要的教育和培训任务。伴随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小学将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大学要调整自身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要重视中小学作用的发挥。在英美等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中,“校本培训”和“伙伴关系”的建立是适应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基础。他们的核心假设是“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中小学和大学应形成更加平等的伙伴关系,前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z}ttt。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依赖于“场景本位”的具体培训模式,因为“教师教育主要是开发教师情景理解的能力,作为在变化莫测、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判断和智慧决定的基础”。而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恰恰能够最为充分地提供场景化培训的资源。

然而,当前的实践中,中小学对于自身在教师培养中的责任和作用还缺乏一种自觉和主动。如何使中小学更加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角色认知,如何使中小学教师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工作中,如何通过校本培训使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现实,都将是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改进实践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认识,树立实践教学新观念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紧紧抓住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重大机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彻底根除“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从学生心智发展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和培养计划,通过校内外多种实践环节,理顺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理论的良性循环课程体系.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夯实理论、形成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为主线,以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建立相应科学的和相对独立运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条件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对不同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环节应有所侧重,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实践教学各环节前后衔接、相对独立.实践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尽力拓宽实践教学途径,更新与时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及评价模式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应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成立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教学院系则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在运行管理方面,各专业课程要制定独立、完整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并针对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六个落实:大纲落实、计划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准各工作环节、初期安排环节、中期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在制度管理方面,应制定一系列关于实习实训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考核与实践教学评价,它们不仅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完善实践教学评估制度,探索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教师跟进指导机制,对实践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对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做到结果与过程并重,既考核师范生的素质与能力水平,又考核其工作实绩,充分发挥评价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4.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保障、时间经费保障、主体与载体保障等,其中最根本的保障是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落实要有实践教学的条件来保证。第一,必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即学校领导要对实践教学实施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从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提供保障,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将实践教学管理效果与实践教学质量纳入专业评估、课程评估、院(系)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教学团队评估标准中,充分调动院(系)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三,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开展各类竞赛和技能训练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及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训练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第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认识实践基地对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坚持互惠互利、共建双赢的原则,拓展校际之间、学科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稳定的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践基地,努力为学生实践与创新提供平台,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实践取向教育模式的现实构建

教学整个过程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材料改进和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材料改进和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我们看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呈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器材,运用实验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实验材料成了小学科学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科学实验材料准备起来存在很大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问题一:旧材料满足不了新需要

科学课的前身是常识课,原来的常识仪器室和实验室很自然就成了现在的科学仪器室和实验室。在仪器室中,以前配备的许多常识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机械实验盒、静电实验盒、物体沉浮实验盒等等,很自然成了科学课的实验材料。但是作为科学老师都知道,虽然有的仪器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是可以用的,比如酒精灯、铁架台之类的。但是还有一些利用起来的问题却很多,像物体沉浮实验盒,虽然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也有探究有关物体沉浮方面的知识,但是新教材的内容和原来常识课有一定的区别,提出了新要求,如“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关系吗?”,原来的实验材料显然满足不了新的探究活动。

问题二:新材料无法配备齐全

新课程实施后,上级要求学校为每册的科学教材配备一套新的实验材料——科学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中,有一些相应的实验材料,比如塑料量杯、温度计、小车、地球仪等一些可以长期重复使用的材料和高锰酸钾等一些化学物品。除此以外,每学期每位学生还征订了一份科学配套学具,有绿豆种子、绿豆发芽实验盒、电池等等。这些材料为科学仪器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实了科学实验材料的队伍。但是,尽管如此,在科学教学中,依然碰到了许多来自材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那些不能长期保存的材料,像油菜花、发芽的蚕豆、做生态瓶需要的鱼、水草等,必须由教师或学生本人适时、及时准备,有关部门很难在学期初统一配备。还有部分材料代价很大,如果有关部分统一配备,必然会造成学生学费的加重,给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带来麻烦,这与义务教育阶段让人人都读得起书的政策又是相违背的,所以只好忍痛割爱,不把这些材料配备进去,那教学时势必又要由教师或学生本人准备,这又增加了实验材料准备的难度。

问题三:教师、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情况不乐观

小学科学教师工作量大,专职教科学的,一般课都在15节—20节左右,不仅要花时间备课、上课和批改外,还可能教着好几个年级的科学课程,在准备实验材料可想而知;常常上完一节实验课材料还没收拾好,下一节课铃声已经响了,学生已经来了,可材料还没准备好。所以有时就会出现教师只准备本人的实验材料,在课堂上作一下演示实验的现象。兼职老师更是不用说了,一般已经在教学语文或者数学等,这些课本身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的科学老师还担任着班主任等职位,科学课的准备材料更是不言而遇了。而科学材料的准备又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兼职教师就很难再有功夫去完成了,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科学材料除了教师准备外,还有许多时候我们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准备。但是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不太乐观。有的学生总是忘带材料了,有的学生准备的材料不符合实验要求了,总之,问题很多,情况不太乐观。

由此,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对于教学一线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而言,能有意识关注、积极地参与活动材料的改进工作,整理形成一套符合地域特点、适合教学实际的实验材料和一份实验准备指导方案,将会大大方便一线科学教师课前的工作量,同样会更精细地满足学生实验探究的需要。

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潘利峰《服务探究,选择有价值的实验材料》中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育学原理认为,从材料本身出发来组织教学,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符合世界物质性的基本观点。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生活化、典型、合适、丰富、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只有对材料加以观察、操作和思考,才能形成合理的科学概念,产生正确的科学认知,领会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感悟科学精神,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往往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选择合适的、具有探究生命活动周期的实验材料,对于教师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尤为重要。江苏省名教师、自然学科特级教师、苏州市叶圣陶实验小学校长张洪鸣作《科学探究需要有结构的材料》报告中指出“搞科学”——“有结构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体验,要活动。怎么才能活动呢?空口说白话,黑板上种田,不是胡扯嘛,要有点东西才行。这东西就是材料,材料是死的,怎样使死的材料活起来呢?这就必须加上老师的智慧,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教学材料,这样的有机组合,便称为“有结构的材料”。

七、课题研究总结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类型,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合作、创造等能力。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应以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为准则,运用一定的创新技术,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实验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材料在探究活动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欲望和创造精神。

实验材料的创新,一定要避免过去那种“一张实验桌,材料就几样”的实验模式,要求教师提供大量丰富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寻找和使用材料;实验材料的摆放不要只局限于实验桌,要充分利用广阔的空间。科学教材中实验材料的提供大多是具有普遍性的,不一定能满足每一个实验的要求,或者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方便之处。因此,很有必要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实验材料,更多地根据实验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地实际选择和使用材料:对同一个实验,材料的确定可以不同,不要求全体学生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类型的材料进行实验,而应力争做到多种多样,各取所需;同样,同一种实验材料,在不同的实验中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解释不同的科学道理;材料的选择还要从教学成本考虑,尽量使用身边易得的材料,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实验材料的创新还包括对原有材料的改进、替代和更新。

因此,课前准备好合适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爱上科学课、进行有效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但是,较多实验材料不好准备是科学教师的共识。经过我们课题组的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一)积极学习其他教师的实验材料改进

科学课作为新课程下的一门新的学科,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它的学科地位不容忽视。有些老师可能对它还不是非常了解,以为和以前的常识课差不多,还是一门副科。尤其是兼课老师,认为只有自己另外教的语文、数学才是主课,这样的认识我们会阻碍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在思想上认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正确认识科学课教学的特点,有必要对所有科学教师进行科学课程的系统培训,加强理论的学习,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课教师都应该多外出听课学习,开开眼界,看看别的教师是如何准备实验材料的,从而做好学生科学课学习的引领,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亲身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如教学五下单摆的内容时,根据书上插图准备材料是不理想的,铁架台上的横杆太短,摆锤摆动时很快就会碰上铁架台的竖杆。摆线如何固定才能既让它自如地晃动又便于调节长短也是问题。在网上视频中观摩了李家绪老师教学的《摆的研究》后,通过加长横杆,借助夹子,很快解决了这些难题,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整理实验室中已有材料,合理利用现有材料

学校仪器室中有着许多原常识课教学时留下来的材料。这些实验材料虽然不能满足现在科学课教学的实验需要,但是它们却还后很大的价值,完全可以好好利用。有许多的实验器材不管是以前的常识课还是今天的科学课都用得上的。如酒精灯、烧杯、铁架台、放大镜、水槽、弹簧秤、温度计啊等等,只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充分的筛选、整理、修复、归类,用得着的时候多着哪。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管,发挥他们的应有功能。再如原来常识教学中的杠杆实验盒、冷热实验盒,光学实验等等,虽然盒里的材料不全能用得上,但通过整理,里边我们还是会发现许多科学课上用得着的好材料的如杠杆实验盒中的杠杆尺、简单机械盒中的滑轮等器材,质量还是很不错的,经久耐用,效果不见得比科学材料箱中的差。

科学工具箱中的科学材料都是经过专家们研究制造的,又与科学教材配套,可以说为科学教师的材料准备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箱中的材料虽还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总体还是不错的。如六下的小电动机、拱形桥等,我们要用好它。在备课的过程中对工具箱中的实验材料做到心中有数。而对于箱中的一些易耗品,我们用好后要及时添置,以备下次的使用。

(三)教师应该积累以往材料

一些科学材料的准备是不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得到的,所以科学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材料的收集整理,变废为宝,积少成多。不要等到今天要上这个内容要用到这种材料才想到当初那个材料可以用上而没留下。有些材料如可乐瓶,对于其它学科的老师来讲可能是垃圾要扔掉的,但对于我们科学课来讲却是宝贝,许多时候要用到它,再如硬纸板、坏了的乒乓球等它们是研究抗弯曲能力的好材料;还有生活中的一些石头,可能很少有人去关心研究它,但在我们的科学课上就有这样的内容安排。《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要我们去研究岩石的组成和岩石的特性。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多捡一些象花岗岩、长石之类的岩石以备上课时用,且岩石不易消耗可以长期保存,填补学校仪器室材料的不足。

科学课实施的第一个轮回中,新材料还未配下来或根本就没有,实验材料相当缺乏。这个时侯任教的教师要准备的材料尤其得多。这个时侯老师要把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好好保存,学会积累以备后用。当下一届老师任教到相应内容时也可以少花一点时间,减少一点后边任课老师的准备时间。

(四)动手自制,替代专用不足材料

实验室的材料并不能完全满足每一课的需要,有的实验材料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实验的设计自己来设计制作实验器材。在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时,学校里大都只有铜球这样一种可以研究热胀冷缩的实验材料。而一种材料如何让学生信服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于是我就想在做其它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的实验,苦于仪器室里没有这样别的器材,我就和其他几个科学老师自制器材。由于其他的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我就想到利用指针的偏转来将试验中材料受热或遇冷产生的现象进行放大,使学生看到了实验的现象,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再如五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光》单元中,在研究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的对比实验时,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利用白炽灯照射,不同颜色试管内空气膨胀快慢的对比试验,由于空气受热膨胀速度比较快,所以实验现象十分明显,这远比教材中将温度计放入不同颜色的纸袋中,看温度计上的读数上升的快慢的研究效果好得多,也节省了许多课堂上时间。

(五)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自发准备实验材料

有些科学课堂上要准备的材料有很多,有些时候要准备的材料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忙,这个时候完全依靠教师自己的力量也许就难以完成,这个时侯我们不妨想想其他办法,如学生就是一个不错的资源。在材料的准备中我就经常请学生协助我准备材料。别小看学生,他们会帮上不少忙。难度大的他们会发动他们的家长协助老师的材料准备。针对所教的学生,我采用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也是我们老师经常会忘记的方法。有时一个班只有几个同学准备了令人满意的材料,这时老师可能会很不开心,往往只想着怎样教育他们!其实,这个时候就可以好好的奖励那几个准备的好的同学,效果肯定不会比板着脸批评教育差!比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要用到几十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这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准备,到自己家里找找,课堂上用的几个根本不是问题。再如《蜗牛》《蚯蚓》等小动物的研究,课中用到的这些蜗牛和蚯蚓最好也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在材料的寻找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增长了不少相关的课外知识。既然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何乐而不为呢?再如研究《磁铁的性质》《我们周围的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用丰富的材料来研究它们能不能被磁铁吸引、以及软硬、柔韧性等,材料越多对于结论的科学得出更有价值、更带有普遍性。

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家庭又有不同的背景,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准备某些材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如在讲动物的一生的时候,我就让一些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去准备,农村的孩子家里养蚕的比较多,又有桑树的优势,我就让学生带一些来供同学们观察。再如五年级第一学期“运动与力”单元中要讲《我们的小缆车》一课,课中要用到许多垫圈或螺帽,利用垫圈或螺帽的重力来牵引小车,从中发现垫圈或螺帽越多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的结论。可是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材料。当我了解到任教的班级中有几个学生家里就开螺丝厂的,就和这些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孩子带一些来供我们课堂上研究使用。这位家长听说老师上课要用到小垫圈,就主动教孩子带了一些垫圈送给学校实验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通过各种途径提前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当经调查反馈,知道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探究能力明显增强时,我们知道,我们的材料准备的改进方法与实施有了些许的成功。但是,学生的对科学课的热爱让我们倍感肩上的重任,促使我们今后在教学上做更多的思考与改进!

下载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教育教学改进与实践措施

    初中教育教学改进与实践措施 【摘要】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中......

    广东农信社业务创新的实践与改进策

    广东农信社业务创新的实践与改进策略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也是农村信用社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社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我们以广东为例,在认......

    师范院校学生暑假教学实践报告[共5篇]

    转眼之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这是自己最后一个暑假了,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为了不留下遗憾,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些年来所学的知识、所......

    打造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航母之平台

    打造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航母之平台近几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的建立,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变得严重了,现......

    浅谈保险服务改进与保险服务创新

    保险服务改进与保险服务创新 加强服务改进与创新是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保险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但在保险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因没有把服务改进与服务创新严......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

    古文教学之创新与实践(大全)

    初中古文教学之创新与实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真正承载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就是文言文,古人留下一名诗警句,好文华章,都能能陶治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

    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改进论文

    摘要:由于经济,文化,物质的不平衡,导致有些地区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音乐在小学教育中得不到重视。而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此,学校要对小学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