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论述和谐社会建设——以学校三生教育为例(本站推荐)
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论述和谐社会建设
——以学校三生教育为例
摘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本文试从学校开展三生教育的角度,依据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阐述教师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和谐文化建设 三生教育 和谐社会建设 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令人叹然的事实:因企图躲避生活的挑战而自我封闭,有些生命根本不曾灿烂。在经济发展和制度进步的今天,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中,纯朴自然的户外游戏已被手指点击的网络游戏所代替。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询信息,而上网交友、玩游戏的也均在半数以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严重的网络成瘾症。有大学生坦言,自从上大学之后,几乎每天的课余时间都是在电脑前度过,或者在寝室、或者在网吧。此外因承受不住激烈的竞争和面临的失败与挫折,有些生命主动选择了自我结束。在人性的萎缩中,有些生命甚至残杀其他无辜。某些同学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发生他杀事件,虽然这些现象和问题并不能代表当前大学生的整体面貌,但这些现象和问题不能不让人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苦苦奋斗和德育时效不能成正比?为什么我们教育的力量显得似乎如此脆弱?作为教师,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上述大学生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固然要发挥今天人们的聪明才智,但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其中底蕴十分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云南首倡的“三生教育”,以其直抵教育本真的价值基础,自诞生之日便担负起推进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建构的重任。在回归“三生”世界的理念下,面对当前学生生命、生存、生活状况,学校德育必须在
“三生教育“的主题下,在“三生教育”的实践中,重新思考自身的职责和目的,构建有效的德育实践体系,以培养积极应对时代发展与挑战的心智健全的人。
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观是学校三生教育的思想渊源,是教师构建和谐文化建设的施展平台
在上下五千年的民族迁移、融合和演变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包括众多族群特征的多元文化体系。在多元文化价值体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在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教育的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着重给予教育充分关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有力加强教育价值体系建设,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相对于传统教育价值取向而言,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不是一种空洞抽象的价值命题,而是一种教育信念和观念,在这种基本教育观的指导下,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措施,这是我们选择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的思想基础,又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更是我们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在正确教育价值取向引导下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必将会带来全新的效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内容:(1)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关系。马克思在展望未来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提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J下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受制约与自然,人的活动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接受的极限,不能逆自然规律而行之,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得到自然的馈赠,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人与人的和谐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人的和谐。首先,人是现实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于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为了生产,必须要与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着人的社会联系。
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另外,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与人互相交往关系存在的前提。其次“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指出,利益关系始终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只有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产品得到极大丰富,才能消除由物质利益而产生的矛盾,从而为社会和谐创造物质条件。
(3)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而现实的社会又是人的社会,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产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首先,人与社会互为前提和基础。人与社会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的活动和人际间的交往关系,就根本不存在社会。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是构成社会的单元。其次,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相促进。马克思认为,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目的,生产力不过是现实的个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要实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就必须首先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人的当下利益。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没有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就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因而个人应该服从社会的规范、约束、甚至改造,否则,就会破坏人与社会的和谐。再次,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得能力的充分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而马克思的社会和谐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基础上的理论构想,是人类追求的一个崇高的理想,但是我们目前还远远达不到实现这种社会所需要的条件。因此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既要坚持以马克思的和谐社会观为指导,又要准确把握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观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
(二)三生教育
(1)三生教育的含义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从根本讲,“三生教育”是以科 3
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
(2)三生教育的作用
从对学习者的影响来看,“三生教育”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需要,唤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学生未来的成长空间;从对社会的影响来看,“三生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公民素质,拥有工作技能和创新潜能的高水平劳动者,从而使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提出把实施“三生教育”作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来抓,是合乎教育规律、顺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需要的。实施“三生教育”要坚守教育本真,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训体验、教师垂范、学生互动等方式,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三生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开路先锋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不新鲜的,古今中外都有相关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案例,而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整合为一个整体的“三生教育”,其创新性主要体现于现代素质教育、德育的发展仅仅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或生活教育单一层面出发来推进,是不全面的,只有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维度来考量,才可能全面涉及到人的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才能够科学地、有效地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满足时代变迁过程中人的需求。“三生教育”的根本,就是站在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基石上,抛弃类的整体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害关系,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出发,培养具有鲜活生命力、生产力、创造力、感染力的人类个体。
首先,“三生教育”引导社会意识,明晰了现代教育价值判断。价值意识,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全部反映中有关价值内容的心理、思维、精神活动的总抽象、总概括。价值意识是人们社会意识的一个纵剖图,是人们社会意识中的价值内容,是主
体化的意识,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克服传统教育价值意识形态的惰性,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在欲望、动机、兴趣、趣味、情感、意志、信念、信仰、理想等层次,引导社会不同人群的教育价值意识从人本性、发展性、现代性等方面发生转变,从而为形成具有社会共识的、现代的教育价值评价或判断提供相应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基础。
其次,“三生教育”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与之相协调的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是指评价者依照一定的标准针对被评价者所做出在一定时间和范畴内有效的看法。因此,合理、协调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其重大。马克思曾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因此评判标准是具有客观性的,其客观性源自: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的提出;二是主体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最高标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价值评价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主体明晰化原则。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明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在确立评价标准时,不仅要研究客体的情况,更要研究主体本身及其需要的情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不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坚持实效最大化原则。追求教育的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实现评价的最经济化,从而为公众提供一个明确、高效的评价体系;要坚持系统化原则。针对社会关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差异,从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角度,制定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标准,力争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公正。
其三,“三生教育”以突破传统教育价值取向束缚为先导,扎下了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建设的根基。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向和发展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价值取向常常表现为一种“热”。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就具有某种稳定性和方向性,规定着社会主体所进行的价值评价、价值选择、价值创造等活动。由于价值取向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使其变化和发展往往会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即人的全面发展。目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超前中国社会公众的教育价值取向,使一些诸如“文凭热”、“择校热、“补课热”、“排名热”
等已不符合和谐社会公平教育理念的教育价值取向普遍存在,影响了所有学生获得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实现。因此,以“三生教育”为抓手,突破传统教育价值取向的束缚,引领公众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的关键步骤。
三、认真开展学校三生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做努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培养他们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公民特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三生教育”确切的说,是一项引导入学会做人的伟大事业。学会做人是“三生教育”的本意,而学会做人必然要求将“三生教育”寓于人生的德育实践中去。如果说人是在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改造世界、创造人生的过程中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身理想,那么,德育实践,就是要充分体现人具有在实践中构建理想、规划人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强大力量。
“三生教育”寓于德育实践,是树立正确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解决人生矛盾及心灵困惑的有效方式。但学校教育由于时间和功能的有限,无法独立担负起这一任务。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思索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合理有效的“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三生教育”德育实践体系。全员参与,首先要求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必须担负起“三生教育”的职责,无论是“三生教育”专职教师还是其他教师,都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深挖其中的生命、生存、生活之意蕴,给予学生适当引导,激发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索与讨论,行政人员、教辅人员更应该以身示范,通过言行举止做学生的人生典范。再者要求家庭、社会的所有成员,必须与学校鼎立协作,共同担负起“三生教育”的伟大使命。全过程,就是要把“三生教育“德育实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三生教育’’德育实践要从入学教育开始,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全过程规划指导、就业观念指导与应聘技巧培训,最后到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利用好。特别是要好好研究学生在校的阶段性发展特点,精心指导。全方位,就是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为“三生教育”德育实践所服务。要充分发挥“三生教育”德育实践的育人功能,需要有组织、有领导、有措施、有步骤的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实践新格局,创新开拓课堂、图书馆、教室、宿舍、校园环境、食堂等不同场所,使其内涵“三生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三生教育“无处不在。
此外,仅凭学校打造全方位的“三生教育”德育实践环境还是力不能及,急须家庭、社会各方形成一种“多位一体”的共育合力。“三生教育”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是一个永恒和常新的课题。因为人们的思想、社会、时代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直面变化的艰难之处在于需要我们自己的思想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化我们的认识。“三生教育"德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的脚步不能停止,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春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122-160;
2.朱志霞.“三生教育”中的德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0.12; 3.黄小荣.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第97—99页,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09(1)。
4.“三生教育”落户三秦大地.云南教育·视界,2010.03;
5.张君.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源及可行性探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9.03;
6.王艳玲,任建东.建设和谐文化的几点认识,第52-54页,探索与研究,2009.02; 7.张毅萍.论“三生教育”对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第二篇:漫谈案例研究方法与中国企业管理变革—以海尔为例
《漫谈案例研究方法与中国企业管理变革—以海尔为例》
感想
今天听了欧阳桃花老师的讲座,欧阳老师用她的科研经历来为我们讲述了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工具以及注意的情况。我感受到了欧阳老师的执着和认真以及她注重实践的精神。
开始欧阳老师给我们讲了目标的重要性。一个人设立了目标,就有了人生的一个方向。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目标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应该仔细的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目标。因为如果一个人有了长期的目标并有了执着的精神,任何人都会被他感动的,都会有意识无意识的为他服务的。刚看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人如果有执着的精神,上帝都会帮助他的。
一个人有了具体的目标,应该把他写下来,并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我有人生目标吗?
二、我的行为是否游离于我的人生目标?
三、我为了实现我的人生目标,我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时间。
欧阳老师是专门研究海尔的案例,之所以研究的好,是因为选好了企业,选对了企业。欧阳老师说管理的理论一般都会落后于实践,所以在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要亲自去实践,并我们介绍了实践和调研的一般方法。
学术调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下:
1)寻找案例对象。一般要寻找本行业的前三位,这样才具有代表性。
2)准备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决定了本次访谈的内容和质量,并且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了解到的情况时刻改变。
3)尽量去现场访谈,多观察,多思考。注重所考察公司的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4)整理录音资料与写感谢信和明信片。事后写感谢信既为下次访谈创造了条件,又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最基本的道德。
5)撰写案例。
6)再次明确问题提出、分析观点、案例分析与结论。
第三篇: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物流园区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物流园区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摘要:物流园区是集聚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的实体型经济模式,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是满足其它产业经济的配套服务。从规划和建设的目的来看,物流园区就是要服务本地区产业发展,为相关产业提供专业化、集约化、流程化的高效物流服务。物流园区的建设与一个城市的产业经济和产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城市资源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产业特点;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产业特点也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物流特点,而物流的特点势必要通过城市物流园区的建设予以表现。物流园区一方面要服务于本地区产业生态,为本地区产业生态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物流园区的建设还要根据本地区产业模式和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资源和有利因素。本文以西安市为例,通过对西安产业发展的解构以及西安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物流园区发展的策略。由于城市的大小、区位、功能、产业优势等不同,城市物流园区的建设势必要依托城市自身的特点,所以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为其它城市就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产业发展;物流园区;西安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urban logistics park based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XI ' an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s gathering of logistics park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olid economy mode of logistics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gistics is to meet other industry economy of supporting services.From the purposes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Logistics Park is th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to related industries to provide efficient logistics services to specialized, intensive, process.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parks and city of industry has close relationship to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rban resources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ity of industry on the one hand while a city of industry also determines the city's logistics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will have to be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logistics park.Logistics Park on the one hand you want to serve the region's industrial ecology, industrial ecology to provide ancillary services to the region;the other hand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park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region's superior resources and favourable factors.This article XI,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deconstruction of XI ' a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XI ' an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logistics park made a number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ogistics parks.Because the city's advantages in different size, location, function,industry, construction of urban logistics parks will have to rely on city's own characteristics, so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act as hope through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urban logistics park construction.Key words: Industrial development;logistics parks;Xian
一个地区的生产资源优势决定了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必须依托自身生产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近而巩固优势产业在整个社会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从而构建核心竞争力。从产业发展与物流发展的关系来看,产业生态决定了物流服务的类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势必要大力发展农业物流;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则要重点发展制造业配套服务型物流;电子商务发达的城市则要重点培养第三方快递业物流。反过来讲,物流产业的发展又影响或制约着其它产业的发展,由于现代物流已成为各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必备配套产业,物流产业的水平直接关系其它产业的发展水平。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区域产业规划水平日益提升,传统粗放型的产业模式逐步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优势突出、技术促进型产业过渡。物流园区的建设正是基于这一趋势,力求通过合力集聚,优势明显为相关产业提供专业化、集约化、流程化的高效物流服务。从客观性角度来看,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基于该地区产业优势和产业基础构建满足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物流园区。从规划和建设的目的来看,物流园区就是要服务本地区产业发展。
一、城市资源决定城市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方向
从宏观层面来看,一个城市的大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生产资源优势、行政资源、产业内外部环境、城市区域地位、城市发展历程以及产业发展历程等都对城市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宏观产业的规划和分布来看,城市决策者和产业决策者必须对这些宏观因素有着充分和客观的认识,只有充分调研和了解才能得出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才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从微观层面来讲,城市产业的发展则重点取决于这个城市的生产资源,如城市的原材料优势、服务型产业资源,如人口数量。简单的例子就是拥有煤铁等资源优势则决定了其煤焦化工钢等产业发展的优势;而以高素质人才为主的城市则有利于发展高端服务业或各产业链条的高端环节。目前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传统以生产资源决定产业发展的形势虽有所变化,但从产业客观发展的角度分析,采取产业发展的就近原则是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来看,物流一方面要服务于本地区产业生态,为本地区产业生态提供配套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还要根据本地区物流产业资源进行合理和科学规划,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资源,同时通过必要的对策化解发展物流业的不利因素。
二、城市产业发展决定了城市物流园区的定位
目前物流园区的模式多种多样,由于城市区位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特点不同,使得物流园区在规划和建设的定位也不同。从物流园区的分类来看,物流园区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类型。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主要根据区域交通地位规划建设,其主要的依托是要形成多种交通运输形式的无缝衔接,提供批量货物的快速转换[1];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则通常依托加工制造产业园区,并为其提供配套物流服务;商贸型物流园区则依托各类大中型商贸市场,如建材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五金专营市场等提
供商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服务;综合型物流园区则属混业经营,由于城市产业模式和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单一的物流形式很难满足城市产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所以综合型物流园区应运而生[2]。综合型物流园区通常位于交通运输的主要节点,以城市物流服务和区域物流服务为主。
三、西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物流园区建设定位
西安地处我国西北,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枢纽城市,交通发达,基础设施齐全。由于历史上特殊的城市地位,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西安还是我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这一切都为西安的城市发展和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实力。
西安目前的产业集多元化和高科技特点为一身,经济开发区带动城市产业发展的特点非常明显。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3],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高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六个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区之一。
从西安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多元化、高科技特点决定了单一的物流功能园区肯定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根据西安产业园区规划发展的特点构建配套的专业物流园区是可行的,也是集约化水平最高的物流园区建设方案。机械加工、航空制造要有配套的制造业物流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要有配套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西安的农业产业要有配套的现代化农业物流园区;而国际港务区经济则要有配套的港务物流和保税物流园区。基于产业优势和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是西安物流园区建设的关键和核心,也是西安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定位要求。而物流园区实行专业化物流还是综合型物流则要根据具体的区域特点和区域产业构成进行综合考虑。
四、西安物流园区与产业发展一体化策略分析
1.综合型物流与专业化物流园区要协同发展
西安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中转区域、重型机械制造中心、中草药生产制造基地、现代农业培育中心。多元化的产业特征非常明显,所以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建设必不可少。综合型物流和专业化物流园区各有优劣,要根据区域产业特征和优势统筹考虑,协同规划两者的建设[4]。长安引镇现代物流园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就非常符合西安的城市产业特征。长安引镇现代物流园区依托西安铁路货运南站,集中发展石油化工储备、机械建材、中药材储运等三大功能区,同时规划了农副产品加工小区、地方名优产品工业小区和西安市外迁企业小区。该园区综合考虑了长安镇所在的区位优势和区域产业特征,通过物流功能的主次突出既满足了区域产业对综合型物流园区的需求,但同时又通过对主导产业的功能突出,强调了综合型物流园区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功能。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则更加突出了西安物流园区及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占地44.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八大功能分区的功能结构模式。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确定为: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性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城。西安国际港务区突出
了中国核心陆地港物流和区域中心城市物流港地位,从战略上对产业发展和物流规划做出了指导。
上述两大园区的建设正是西安综合型和专业型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的良好范例,西安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紧抓重点,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主次分明,通过综合型物流和专业化物流园区协同发展的模式[5]满足西安产业发展以及物流发展的要求。
2.综合型物流与专业化物流园区要合理分布
西安城市大、人口多、产业多,多元化、多样性、区域性的物流需求特点明显,所以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兼顾城市区域产业的分布、人口特点、物流需求的差异进行合理布局。
西安做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就要重点考虑物流园区的布局,对于满足区域内物流功能的物流园区要按照经济、合理、便捷、高效的要求选择最佳地理位置,这一类园区宜构建于城市主城区之外以及城乡结合部[6]。这样的选择有多种意义,一是基于物流园区的功能,由于提供的是跨区域物流服务,通常物流园区的占地较大,通常只有城乡结合部可以满足这类物流园区的用地需求;其二由于城市较大,主城过于繁忙,交通等硬性条件的制约对大宗型物流在城市主功能区域的流动有诸多影响,不利于高效物流的发展;其三则是将这类物流园区布局在城乡结合部,有利于带动城乡结合区域的经济发展和间接产业的发展。
对于满足城市内部物流需求的物流园区则宜构建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当然这一类物流园区不必要突出大而全,更重要的是专业化和便捷化[7]。大城市电子商务必然发达,对于快递业物流业态需求较大,而快递业物流的重要特点就是快,所以这一类物流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就要便于这种“快优势”的发挥,数量多、分布广泛是这一类物流功能园区布局的主要要求。
对于其它专业配套型物流园区如制造业物流园区、医药型物流园区,则宜与相关的产业园区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通常有二种方案,一种是在相关产业园区内融入专业配套物流功能服务,即在生产加工制造工业区内有专门的物流配送服务功能区;第二种则是采用就近原则,在开发区、产业园区相邻地建设配套物流园区。与第一种方案不同的是,这种就近物流园区通常可规划为综合型物流,可同时满足多个开发区或产业园区的物流需求。
3.利用西安人才技术优势发展科技型物流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产以势立。人才决定竞争力,科技构建竞争力,人才和科技做为西安的产业优势,是西安产业发展和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立足点。目前,合国各地都在建设物流中心,各种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层出不穷,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功能有很大程度的重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就全国而言,在人才和科技方面具备与西安同等优势的城市很少,这是西安的优势,加上西安特殊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一众优势,就构成了西安产业发展和物流
[8]园区发展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科技的力量。所以西安物流园区的建设要立足
高起点、高科技型特点,充分利用西安的人才和科技优势,率先实施物流新技术、新标准的应用;要致力于打造国内示范型、引导型和科技型物流园区;同时要在物流技术的研发、物流技术标准的制订、物流产业的流程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产业的发展已越来越紧密,但物联网技术很多的问题依然存在,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业务流程尚待完善,这些不足为西安物流园区建设中利用人才和科技力量予以解决提供了突破点。西安物流园区的建
设要重点关注人才与科技力量的发挥,这是打造西安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和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兆云,陈潇尧,王喜富等.铁路物流中心业务流程及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29(8):190-192,196.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0.16.010.[2]史成元.日照建材物流园区项目的投资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3]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4] 徐文静.德累斯顿物流园区的成功经验[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4):118-120.[5] 韩波勇,庄雪洁.广东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和优化对策[J].物流技术,2012,31(1):53-56.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2.01.019.[6]杜敏敏.铁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0.[7]刘巍.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及规划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8]王钰铮,纪寿文.义乌小商品城网的电子商务物流业务流程集成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0,29(11):82-84.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0.21.027.
第四篇:论文 以教育APP为例对移动学习的研究
论文范文 以教育APP为例对移动学习的研究
摘要: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颠覆性的影响,移动支付,移动阅读,移动教学也都成了生活中的热词。在教育领域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移动设备有PC平台不具有的优势,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满足了人们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弹性学习的需求。由此在总结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以目前作为移动学习重要的学习资源--移动教育APP为例,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移动学习问题 措施
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高度普及和wifi信号的覆盖,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对移动学习的关注和研究也在经历了初期探索阶段、反思发展阶段后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都呈现多样化,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
一、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相对较晚,在2000年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的报告会上,爱尔兰国际远程教育专家Desmond Keegan一篇题为《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学术报告,由学者丁兴富全文翻译,作为我国研究移动学习的首篇文献,开始引起国内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关注。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对移动学习最初的研究多为理论方面的研究,处于思辨阶段,2002年开始从技术的层面来研究移动学习,2003年之后逐渐有了对系统终端软件的研发研究,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逐步深入。
二、相关概念概述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借助先进的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实现,所以具有其它学习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例如便捷灵活性,智能高效,微型化、参与互动性,情境性等。
1.便捷灵活: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甚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也是自由选择,灵活度高,选择自由度大。
2.智能:目前的移动学习设备以智能手机和ipad等平板电脑为主,学习的平台都设计有推送和互动功能,使得学习者更加可以随时接受到信息,更加体现人性化和智能化。
3.高效: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快速学习想要掌握的知识,主动性较强,学习效率较高。所谓碎片化主要指学习者的时间和精力碎片化,并非所学知识不系统。主要基于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建构在其完整的知识体系中。
4.微型化:从学习设备看,主要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主,方便携带。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移动学习中很多教学内容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出现,符合人们的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以微课程,微视频为例,其多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内容以及不到10分钟的微视频为主。(代写代发教育、医学等各学科论文。qq1324725251,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不满意即退款!)
5、交互性:移动学习的平台大都具有一般社交软件所用有的部分社交功能,例如评论互动,讨论区,答疑区,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人机交互。
(二)教育APP 移动软件应用程序即Application,简称为APP,主要指在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ipad)上运行的第三方移动应用程序。目前移动应用程序是移动领域增长最快的方面之一,发展速度快、范围广。
三、以教育APP为例谈移动学习
(一)提出问题
2015年1月下旬,国内最大的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综合数据服务的公司Talking Data发布《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报告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全国平均每部移动设备上安装34款应用,平均每台设备每天打开应用20款。出行、医疗、教育、餐饮等与生活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不断涌现。报告显示,2014年,移动教育用户数持续上涨,粗略估计涨达1.72亿,较年初增长了299%,超级课程表、作业帮、猿题库、学习宝、学霸君等应用的用户量迅速增长。
笔者在分析文献以及亲自经历移动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总结。
(二)措施和建议
1.学习分析方面:移动学习的平台对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并形成大数据,及时分析从数据中找问题积累经验,科学分析其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模式和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也为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的设计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2.在内容方面,要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平台设计开发者要与特定的教育领域专家合作,将平台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对学习内容的断章取义和简单移植,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3.在教学设计方面,由于移动学习对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应从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来分析学习者,把握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以教育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教学要以知识的内在逻辑与传授效果为导向来进行设计。
4.在社交互动方面,移动学习的平台应开发线上使用场景,创造交互空间,以学习英语的应用“扇贝单词”为例,其可以为学习者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设计了打卡功能,强化学习者的日活量,应用增加了论坛小组,学习者之间产生更强烈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分享知识,互相学习。
5.评价反馈方面,在进行学习之前,可以评估每个学习者学习程度,根据评估推荐相应的个性化的课程,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效果。
6.在技术方面,为了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人机交互可以增加一些手写识别功能,语音识别功能等,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
移动学习满足了当今人们更加丰富、多样化和弹性学习的需求。它能够在碎片化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必将是未来重要的学习形式,也能够促进人的终身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多依据,更加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这些都意味着移动学习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作为新生事物其也会存在多方面的发展难题,需要加强多领域合作、形成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进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49-54.[2][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3]Adobe调研:亚太教育工作者支持采用移动技术
第五篇:以实践教学为引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
以实践教学为引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现在是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的教学活动,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但受到市场、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双创教育的目标与定位不明确,无长远规划,效果不佳,而且与其他的教育内容脱节、孤立;提出将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结合,以实践教学为引导、以市场为发展方向的双创教育模式,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经初步尝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定位;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ethod of
College Students Guided by practical teaching
QIN Bo KANG Hong-bo
(School of Automation,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121,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double”)is now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o actively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many schools have set up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 of college students,but affected by the market,capital and other factors,goal and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not clear,no long-term planning,poor effect,and out of touch,and educ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other isolated; put forward practica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education,the practice teaching as the guidance,take the market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education,the two mutual promo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After a preliminary attempt,a certain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oal and orient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Education model
0 前言
大?W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工具,在各大学全面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经济进步与社会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以教育部2010年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标志,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据统计,全国约八成以上的高校都开展了双创必修或选修课程。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产业孵化器基地,许多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双创活动当中,但实际的效果良莠不济,还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形式与内容不一致。许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雷声大,雨点小,只注重形式,无实际效果。很多都由学校领导亲自主管,选拔优秀教员担任导师,分配了专用办公场所,还成立了各种相关的协会,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老师也只挂名,最终并无实际的创业思路,更谈不上什么项目。
其次是学校的创新创业研究成果往往与市场需求不统一。双创小组在项目立项的时候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或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未做充分的调研。学生的研究成果很难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有成果但无市场,尽管有创新,算不上创业。
第三个问题是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理解僵化。在国家层面及教育部门的倡导和引领下,很多学校都在开设双创教育课程,基本都是1个学分课时量。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界定过于死板,以为双创教育是不同于学校其他课程的单独的一门课程,我认为这种理解并不正确。实际上双创教育与其他课程内容是有相关性的,而且是可以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的。以实践教学为引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探索
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贯穿大学实践教育始终[3],尤其对工科院校来说,实践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计划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课内实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都是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了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阶段。而既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当前各高校积极开展的教学内容,因此应在这两者间找到契合点,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以实践教育为引导,同步穿插开展双创教育;同时以和社会需求为方向,将双创教育实际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流于形式。
大胆尝试教学改革,调整培养方案,将双创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现有的培养方案都是根据各学校专业特色设计,每过几年都会做一些调整,但基本调整幅度不大,甚至有些学校的培养方案很多年没变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但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一成不变的东西最终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在坚持专业特色不变的基本原则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开展创新成业活动,二者相互促进,而不是将双创教育单独孤立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大学教学活动之中。以实践教学为引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反过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完善。
另外,学校的学科竞赛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契机,学科竞赛使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4]。现在学科竞赛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每年都?M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相比其他实践教学活动,学科竞赛更容易与创新创业教育产生共鸣。学科竞赛不受学生专业的限制,参加的往往是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的同学,如果再辅以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这部分学生的角色更有机会转变成创新创业者。教学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不断加强理论教育,尤其是近5 年以来,文献总数及核心文献数增加显著[5]。以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例,作为电子通信类的工科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占了整个大学四年教学内容很大的一部分比例,涵盖了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过程,很多学生也都参与到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之中。我们在以实践教学为引导开展双创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比如课程设计的选题结合我校双创基地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子课题;同时将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以及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过程只表现突出的学生推选进双创基地,这些尝试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一套成熟的培养机制,近几年以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显较以往明显增强,学科竞赛成绩和双创基地项目开展较以往都有明显进步。结束语
以实践教学为引导,同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既完善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又对双创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我校初步尝试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方式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2]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6.[3]刘艳,闫国栋,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育,2014年第11期:35-37.[4]李忠刚,王兴芬,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34-40.[5]王慧敏,张庆庆,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