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教科研为抓手 促学校内涵发展概要
把教育科研做实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 张先明 《建平(集团简报》 07.9发表
建平实验学校是一所创办仅八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在已拥有 5000多学 生, 260多名一线教师。学校超常规、超大规模的发展,给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带 来了诸多挑战, 但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 其中就包括了学校的教科 研工作。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推 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 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平台。在实践中, 我校不断探索, 走出了有一定校本特色 的教育科研之路。
一、完善教科研基本制度
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是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健康发展的前提。我校在 学校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制度, 为教师参与教育科 研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的科研管理机构。学校将教科研管理归口到教师 发展中心, 由该中心主任牵头、教科研专职教师负责具体工作, 突显教育科研在 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形成了以学科分管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 教师、教科研积极分子为主干构成的教育科研队伍。为了加强对教育科研课题的 指导, 保证课题研究的水平, 学校建立了教科研课题领导小组, 开展对科研课题 进行申报、论证开题、研究过程指导、中期检查、组织结题答辩等工作。
(二建立了课题申报制度,开展科研论文、教育教学案例评奖活动;建 立了教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 将教科研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能 力重要依据;建立了学校科研经费专项保障制度, 确保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建 立了科研交流制度,以科研报告会、读书活动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培训, 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
平;定期聘请市区两级教科研专家, 指导参与学校教科研课 题研究,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层次与质量。
(三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校本科研网络。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关键是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我校 为提高广大教师爱科研、做科研的积极性, 建立了以问题为核心的校本教育科研
网络:由教科研部门牵头制定教师教学问题调查表, 下发到各教研组, 再下发到 每一位教师的手中。教师完成调查表后, 在教研组作集中讨论分析, 确定本教研 组的重点问题和共性问题, 在教师们达成共识后, 汇总起来确定各年级各教研组 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和共性问题立项成为校级课题, 有典型意义的校级 课题可参加区级课题或市级课题的评选。由下而上、由问题出发所构建起来的校 本科研网络更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二、落实“三个抓手”
学校科研要成为“金达莱” ,而不是“塑料花”。这就需要把教科研融入到 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把学校教科研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抓手上。
1.抓重点课题
学校将新区教育内涵发展项目之一的 《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实验》 课题作为学 校的重点课题。该课题以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引 领校本教师培训, 探索较有成效的校本师资培训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促进教师专 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 我们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 细化了课题的研究角度, 生成了包括 《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运用研究》、《如何合理构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桥 梁》在内的九个校级子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让较多的教师参与,各级课题参与 率达到 65%;重视实践的研究、过程的研究;加强过程的指导和检查。
该项目在新区有关部门组织的课题评估检查中,获得了“扎实、有效”的评价。《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报告》 获得新区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我校 教师在实践中的论文、案例等汇集成《浦东教育》丛书《聚焦课堂——建平实验 学校教师文集》。近两年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发表的论文、报告、案例等 180多 篇,有的还获得区级以上大奖。
抓重点课题, 并以点带面, 推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展开, 取得了良好 效果。
2.抓教研与科研结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平台和实验室。提高教师的教 育科研能力, 关键是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 中发现问题,叙述问题,讨论问题,确定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进
行梳理提炼,归纳出一个专题,然后围绕专题收集资料、阅读有关理论著作、借 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再组成专题化的共同体进行互助式研讨, 通过专家引领, 同 伴互助、自我反思,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求教研组组织具体实施。首先, 学校要求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本组教师实际情况, 建立组核心课题, 每个教研组在组核心课题下,确定各备课组的分课题,为“教研活动科研化”奠 定基础。
其次, 教研组引导教师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和研讨, 实现教研常态化。每位 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总结优势,寻找不足,制订个人“课堂教学改进 计划” ,结合教研组课题,开展行动研究,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困难与困惑开展 自我反思, 解决自身和教学中的问题,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这就是所提倡的反思性教学。同时,在这种合理地、有效地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成为具有研究意识的反思型教师。
最后,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引导教师的互动与合作,进行深层次地思 考和探索。学校每学期根据不同主题, 开展不同形式地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教 研组的教研活动更加规范化与科研化。
3.抓专题研讨
我校以专题研讨的方式组织教师在教研组层面、备课组层面进行了由学科内 到跨学科再到全校性的研讨与交流,培养教师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团体教研的氛 围。
学科教学论坛是我校为教师搭建的专题研讨的重要平台。论坛以教研组为 单位,教师们就如何“课堂资源生成、师生多向互动” ,如何“创设富有灵性的 语文课堂” ,如何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整合”等教改热点问题作主 题交流讨论。为了使论坛更有研究的价值, 学校还请来了各方面的专家和教师们 一同“会诊” ,展开“零距离”的“深度会谈”。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互动 热烈、探讨深入。“学科教学论坛”活动,提升了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更好地 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行为。
“建平实验大讲坛” 是学校为教师搭建的又一个专题研讨的平台。如, 学校 开展了“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以 促进教学的深入挖掘、探索”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整体设计”专题教研活动。活
动以 “地理学科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 为范例, 带动全体教师在日常教 学工作中逐步落实,推进如何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做到日常教学工作有计划、课课都能精选、精备、精讲、精练,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这些专题的问题研讨,一方面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将 教科研工作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研活动中来, 另一方面培养了教师群体的团队合 作、互助分享的教研氛围。
三、追求“教、研、训”共振效应
“教、研、训一体化”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教学活动、教 师自主学习、共同体研讨、主题式培训等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协调发展,以提高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研模式。数年来, 我校搭建了校本教师“教、研、训”的平台,包括暑期教师培训平台、研究课平台、文件夹管理和质量分析会平台、“建平实验杯”课堂教学大赛平台、学科教 学论坛平台、教学开
放日平台、优秀案例展示平台、学科校本研修平台、班主任 沙龙研讨平台等等,初步形成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体系。
学科校本研修的探索,是我校“教研训一体化”实践中的典型。
以我校中学语文组的“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为例。同课异构,借助同一 材料针对不同学生(年龄不同、学识不同、层次不同的教学研究来理性客观的 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师能更清晰的知道自己要教谁,教什么,怎么教。首先,教 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 精心挑选了外校三 个老师的同一节课做课堂教学录像分析。再由我校教师上课展示, 参加活动的教 师们和教研专家一起进行深度评课。语文教研组的同课异构的研究充分结合了理 论和实践,大大缩短了教师自行探索的时间,也更好的体现了团队精神。
我校的物理学科则采取另一种形式探索学科校本研修之路。物理组的教师们 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扎实开展的主题为“课题指引下的课 堂教学改进”的校本研修活动,从找准需要改进的问题,到集体讨论、改进教学 设计, 到实践课堂教学改进的教学设计, 反思教学实践, 改进教学实践。特点是:清晰,有方向;实在,一步一个脚印;团结,人人都是参与者;快乐,为每点成 功而高兴;有效,人人有收获。物理学科的实践探索,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校本 研修展示,反响强烈。
这种研修的成功实践, 正被其他学科所仿效, 如中、小学英语组也举行了类 似的同课异构或同文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校本研修在我校渐成风气, 丰富了教师 已有的教育理论, 使教师把学习的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培训成果可直 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为深入贯彻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 革与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校长对课程领导力的精神和要求,我校在 2007— 2011年发展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领 域目标,力图以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实现“唤醒教师 自主发展意识,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的美好愿景。
第二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职教发展内涵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职教发展内涵
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科研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使职业教育走上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职教研室承担了双证互换、工学结合中的教学管理研究等部级科研课题,承担了创业教育、学分制等省级课题,借助省部级课题带动,大力倡导校本科研,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深化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提高对职教课题研究的认识,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我市许多学校致力于改变教师对教育科研“事不关己”、“高不可攀”的片面认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很深奥,高不可攀,是专家学者的事,是教育科研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份外的事情,作为一名老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完成好学校交办的常规教学任务就行了。对此,许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采取有力措施,使学校科研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许多学校强化了教育科研工作的相关条例,如在建立常规的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制订了有关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对科研进行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学习管理、成果管理和经费管理,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晋级、评优等挂钩,切实提高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其次,积极申报应用性课题,指导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论证、研究等工作。第三,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会议,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科研工作;鼓励老师们写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科研带头作用,把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提升教育科研对教学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使科研为学校的教改和教学服务;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做好鉴定,及时向上级申报,调动教师研究和实践的主动性。
第四,树立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理念。“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一切课题的确立均来源于实践——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我市此次被确定的19个重点课题,都是紧密结合职教实际并致力于开展应用性研究的思路而提出的。例如,即墨一职专等学校,针对近几年高校 1
扩招致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习素质学习能力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现象,2004年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子课题研究。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这次申报了四个课题,全部被确定为重点课题,这些课题的提出都是针对工科类学生特点,并致力于加快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这些课题选题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能够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有助于解决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我市职业学校普遍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活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作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主动追求。
二、发挥教科室指导作用,以科研骨干的引领课题研究
1.充分发挥教科室指导与监管的作用
为确保教育科研有计划、有目标地实现,学校普遍成立了教科室。在校长领导下,分阶段、有计划地制订各阶段、各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通过编纂校刊、引导阅读相关报刊、杂志和专著、外聘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通过按期组织的课题申报,学习课题申报指南,提高对课题申报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课题指南,利用各种渠道对老师们进行课题的选题、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教育科研的步骤、教育科研的方法的指导,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反复协商、思考、论证,对课题进行不断修订完善。
2.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
建立一支学科(专业)结合、素质优良、能教会研、专兼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是搞好教育科研工作的关键。各校都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并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科研素养,使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使课题研究成为学校整体性的中心工作,带动学校整体教育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工作实效
1.做好开题准备工作
确立课题后,学校课题组积极制定好与主课题相对应的子课题的具体操作方案或计划,合理配置课题组成员,对每个课题组成员合理分工,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确保顺利开题。
2.加强研究工作反思
不断加强研究工作的反思,反思研究工作的现状和效果,及时调整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使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做到步步研究,段段小结,层层推进。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正确处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的关系,促进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双丰收。
3.加强过程管理
从课题立项一直到课题结题,各校都能做到加强监督和管理,避免课题立项之后,就万事大吉,只等结题,有效克服“重两头(开题、结题),轻过程”的做法,引导教师牢牢树立“过程”意识,使课题研究规范化。一是进一步丰富研究活动,通过经验交流、观摩教学、个案解读、互动对话等多种形式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并及时捕捉瞬间智慧的火花,寻找撰写论文的切入点。二是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经验,通过组织案例征集、论文评选等活动,及时总结教师鲜活的教学经验。三是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考核力度。四是从实施到反思再到总结,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落实到位,力求使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研究的目标。
四、积极开发校级研究课题,加强校本教研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部分学校发挥“双龙头”作用,积极开发并组织实施校级课题。一是发挥校课题组的龙头带头作用,课题组人员包教研组,从理论上指导本组人员,从实践上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发挥校级课题的辐射作用,即各组、处、室根据学校承担的高一级课题,开发新课题,参与研究,如即墨市第一职业高中根据“幼儿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这一市级课题,开发了15个子课题分到各组,形成了人人参与研究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
及时将相关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指导,借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目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崭新的具有活力的新模式是校级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加强集体备课和研讨,经常组织校级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精品课(青岛电子学校)、微格教学片断课(青岛经济学校)等活动,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持续改进。通过边实践、边反思和边改进,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形成了德育案例式教学(青岛城管学校)、分层次教学(青岛经济学校)、数学递进题组式教学(青岛华夏职教中心)、心理课活动体验式教学(青岛电子学校)教学做合一(平度职教中心)、工科专业项目式
教学(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胶南职业中专)等各具特色教学模式。二是改革评估办法,对课题实验的评估由科研成效和教学成果两个方面构成,制定了相应的量化标准,每学年给予考核,从物质上表彰奖励部分优秀者,以此鼓励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五、优选研究方法,力求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既要力求达到一定的研究深度,又要争取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一直是我市职业学校课题研究致力以求的。课题研究单位都将选择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作为实施课题研究的重点来突破。目前,我市职业学校采用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的组合顺序进行研究。
实验研究法,要求每一位具体研究的教师有目的的选取样本进行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目标进行总计分析;行动研究法,要求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模式,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经验总结法,要求透过现象,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
结合研究方法的优选,我市职校还大力运用现代化的研究工具辅助研究,以提高研究的效果。如,青岛艺术学校、青岛电子学校运用心理健康测评软件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心理素质关键指标等重要参考数据,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对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的建议
1.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
很多学校申报课题后,只是到了结题阶段才开始整理材料,写论文和课题报告,却忽视了中间过程的调查和研究。因此所研究的课题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课题组的监管和指导,定时召开协调会,中期评估会,加强课题研究培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建立课题研究专家团进行督促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建立课题研究基金。课题的研究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课题研究势必成为纸上谈兵、无水之源。目前的状况是,上级主管部门只管布置任务、检查结果,缺少提供科研经费保障手段来推进课题研究。很多学校本身的办学经费就很紧张,根本不可能有闲余资金投入到科研。建议主管部门建立课题研究基金,形成多主体经费投入机制,精选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对取得有效研究成果的单位要加强奖励力度。
第三篇:以思想建设为抓手
以思想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首要条件,加强和改进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师德师风决定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内涵,是一所学校最具魅力的标志,是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的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我校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谁来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扎实深入并富有创新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效果显著,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学校的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年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成立师德建设提高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师德建设提高活动方案,部署师德建设提高活动,每项活动学校领导都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狠抓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并将相关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增强了教师们的法纪意识,规范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组织教师分批观看了《师德启示录》录像,学习了先进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了讨论,让每位老师谈感想,谈体会,他们都决心以先进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人民满意的教师。
4、学校利用一切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形式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并写出师德反思、心得体会。同时,学校认真向教师传达了地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并将主要内容制成宣传牌,每位教师抄录在政治学习笔记本上,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落实在行动上。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地区教师师德禁令及其师德规范,并均公示上墙,使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有举必查,查实必处。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使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要把师德真正落在实处,必须通过必要活动为载体:
1.召开了师德提高年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学校领导作了师德建设年工作的动员部署,使每位教师提高了对师德师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自觉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举行了教师公开承诺签字仪式,全体教师把庄严的承诺留给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都能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在教师中进行了“五师”教育: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学校师德典型事迹层出不穷,一批师德标兵,他们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悉心育人,为我校广大教职工树立了榜样,他们用爱塑造爱,用心雕塑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硕果,学校的办学育人工作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创新开展“师生相互承诺,共创和谐教育”活动,在开学典礼上师生相互承诺,师德标兵老师代表全体老师向全体学生做出郑重承诺:“
一、关爱每一位同学,不歧视,不体罚,不侮辱;
二、认真上好每节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上课时不使用手机;
三、按
要求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不马虎,不敷衍;
四、保持良好形象,仪表整洁,课堂上不抽烟、不讲脏话,不酒后上课。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全校学生向各位老师庄严承诺:“
一、尊敬老师,虚心接受老师们的教育,不顶撞,不抵触;
二、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不迟到,不早退;
三、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交送,不拖拉;
四、树立良好形象,仪表朴素整洁,不打闹,不骂人,不吃零食,不穿奇装异服,不染发,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各班所有授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还在承诺书上签名,并将承诺书贴在教室内,接受对方的监督。通过这一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高兴,为创建和谐教育奠定了基础。
4、在教师中禁止使用教师禁语,提倡教师使用教育艺术语言。向学生展笑脸,学会用激励方法教育学生,通过此项活动使每位教师知道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每位教师在此项活动中都有所感悟。
5、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共征集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200多篇,从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事迹。
6、开展了爱生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活动,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把班集体和学校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7、帮扶活动,真情投入。为了真正把“手拉手、心连心”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德育资源,把以往简单的经济资助变为全方位的爱生助学活动,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定帮学”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使资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了活动质量。首先学校要求每班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帮扶对象;其次学校对30多名学生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资助、帮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帮扶对象,每名教师都和联系的学生结对子,深入班级学生中间关心、爱护学生,做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师爱,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学会做人。通过活动,实现了后进生无掉队,特困生无失学,优秀生更优秀的目标,全体教师坚持爱心第一、教育第一、资助第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学校的温暖、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温暖。
8、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坚决杜绝师德不良现象的发生,学校通过向社会各界进行教师师德问卷调查和组织学生评教等活动,对教师的师德进行监督,从而使师德建设工作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四、加大民主管理力度,树教育行业新风我校历来重视对学校的民主管理,深入贯彻执行《工会法》、《教育法》,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思想,不断拓宽民主政治渠道,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完善学校民主监督机制,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水平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年来,一直把“坚持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推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做为民主管理的重中之重。
1、找准公开重点,突出关键环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校务公开成为学校教师知情、参事、议政的主要窗口。在校务公开的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好“三抓”:一抓要害部门,把有权的部门作为校务公
开的重要部位着重抓好;二抓关健环节,把收费等环节作为重点,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三抓突出问题,把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重点。如教师职称评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等的评选,学校重大工程建设,校产采购,财务预决算,财务收入和支出等焦点问题均及时公开,学校的规划、各种办学制度、措施使教职工人人皆知。校务公开的主要目有重要事项、财务管理、师生利益、廉政工作以及落实与反馈等,使广大教师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激发主人翁意识和精神。
2、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参政议政的舞台。
为了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每年至少二次、重大事情随时开的教代会制度,并逐步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坚持党对教代会的领导,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教职工参政议政的宣传引导、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使教代会逐步走向规范化,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征集、落实工作,保证教代会会议质量。在教代会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取得一个共识——党政工共唱一台戏;坚持一个中心——审议学校重大决策;抓住一个根本——维护教代会权威。通过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学校教代会的质量和作用能取得质的突破,使得教职工都能想主人翁的事,说主人翁的话,尽主人翁的责。
3、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扎实开展,树立了教育行业新风,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我校根据自治区及地区有关部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民主评议实施细则》,把民主评议工作摆上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认真部署,广泛发动。为促进民主评议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管理机。
第四篇:以高效课堂为抓手 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
以高效课堂为抓手 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
2011——2012第一学期送桥初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盘点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科室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高效课堂为主要着眼点,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制度化,让“高效课堂”成为教研的主目标。
教科室开学之初就着手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管理网络。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校领导及中层具体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科室主任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
2、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与研讨。学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依据学校课堂模式上示范课,并分别组织本学科的老师开展讨论高效课堂特征,挖掘示范引领课的价值与意义,让示范课的特征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把学校的意图通过课例的研讨交流转化成教师统一的行为。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教师可持续发展。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我校采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先后组织学习了《高效课堂下规则文化》、《课堂流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高效课堂需要什么规则与模式》和《沟通让课堂更高效》等文章,同时每位教师根据学习理解情况人人写出心得体会,并且组织教师代表进行交流,这一举措使全体教师更加坚定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更自觉积极投身“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中。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通过“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本学期先后组织七 年级语文教师参加高邮市学案研讨会,陆春芬老师参加江苏省英语优质课观摩活动,宰森旺老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科研培训,陶海林老师参加第十三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周梅老师参加扬州市“顾黄初杯”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观摩活动,英语与物理教师参加西片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这些机会与专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教师受益非浅。
3、发挥优质课大赛的激励作用。本学期期中之后由学校领导牵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参与,成立了各学科评审小组,进行“三学”自主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对全校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量化评分,赛课的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参赛,经评委认真评审,最终宰森旺、郑贤明、陆春芬、李桂兵分别获得语文、数学、英语、理化赛课一等奖。
三、开展活动,让高效课堂模式更加优化。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常规科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打磨细节,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切合我校的模式。学校组织教务处、教科室、学科组负责人坚持推门听课,并定期汇报交流,形成常态下课堂教学情况会诊报告,每月向全体教师报告一次,肯定成绩,重点剖析不足,开出良方,促进了常态下课堂效率的提高。通过面广量大的“随堂听课”,鞭策了全体教师认真地备课及上课;通过推门听课,校领导熟知教师们的备课讲课情况,了解了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班级状况。所有这一切,通过分析、梳理、整合,都为教师怎样改进教学,学生怎样学会学习,以及学校怎样科学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
2、各学科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纽带,教科室能够将学校行政会议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实处,学科组功不可没。一学期以来,各教研组充分利用周三和周四下午开展“三学”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教学研讨活动,以听评课为载体,分学科对各类课堂进行细节打磨。针对存在问题,边讨论边整改,将整改的课堂教学案例形成典型课例,整合到现行的模式当中,起到了优化我校教学模式的作用。
四、课题引路,为高效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
1、开展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起始于教育教学又终结为教育教学”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倡导宗旨,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教科室为此制定十个微型课题,要求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一节专题研讨课,课后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从而破解了许多导致课堂低效的问题,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课题研究,不仅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还让教师以研究的状态工作,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找 到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2、积极申报课题。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在本组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都根据本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自拟了研究课题,申报了6个高邮市“高效课堂实践”课题和5个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且都提出了各自己课题研究目标、学期任务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期教学中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贯彻。
五、积极服务,促课改成果转化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修改和组稿,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教师教学论文参评。本,我校的教科研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校论文获奖级别有所提高,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比赛中,宰森旺、江平的语文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赵安林的物理创新设计获得江苏省三等奖,阮中田的英语论文、陈莉、江平多媒体教学论文获得扬州市一等奖,丁芳、曹金香多媒体教学论文、陆春芬的英语论文获得扬州市二等奖,梁少娟、赵艳的多媒体教学论文获得扬州市三等奖,在高邮市第18次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中,20人投稿,15人获奖,获奖率达75%,其中丁芳、李桂兵、丁德兵、曹健、宰华平、丁玲六人获得一等奖,宰森旺、曹金香、王俊、吕小艳、龙建梅五人获得二等奖,吕秀兰、徐有杰、李圣红、赵正萍等四人获得三等奖。在教学基本功大赛和师能“百千万工程”百名校长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主张” 展评比及第二届全市“珠湖课改星光大舞台”教师优秀课评比中,濮长江、佘中林、潘荣敏分获高邮市一等奖,江平、梁少娟获得高邮市二等奖,宰森旺、李玉军、夏晓庆获得高邮市三等奖。在师能“百千万工程”万名青年教师“我的教学改进”案例评比中,所投的6人篇稿件全部获奖,获奖率100%,其中潘荣敏、陆春芬、丁玲获得高邮市一等奖,何稳寅、赵正萍获得高邮市二等奖,龙建梅获得高邮市三等奖。顾正玉、赵安林和宰华平三人的教学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
本学期还顺利通过了扬州市教科研样本校的验收和高邮市教育科研单项奖的考核。
课堂模式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三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入选扬州市教科所主编的教学模式一书之中(全市80个模式精选25个),拟在明年由扬州市教科所进行论证,并向全市推广。
六、正视问题,明确工作改进方向。
新形势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必须真抓实干,并且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献计献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服务。因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有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顽固,平时课堂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只有在公开课时被迫使用“三学”模式教学,实行新旧两条腿走路。但一遇到推门听课就露了马脚。
2、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所获奖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级获奖项目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教科研深入课堂,使教师个个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科研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会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使教育科研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真正成为教师成长、新课程实施的内驱力,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以高效课堂为抓手 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
2011——2012第二学期送桥初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盘点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科室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高效课堂为主要着眼点,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制度化,让“高效课堂”成为教研的主目标。
教科室开学之初就着手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管理网络。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校领导及中层具体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科室主任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
2、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与研讨。学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依据学校课堂模式上示范课,并分别组织本学科的老师开展讨论高效课堂特征,挖掘示范引领课的价值与意义,让示范课的特征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把学校的意图通过课例的研讨交流转化成教师统一的行为。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教师可持续发展。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我校采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先后组织学习了《试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像李吉林那样做教育》、《让学生摆脱游离》、《更新教育观念须破重重难关》、《方向方略方法》和《不被注意的几个教学细节》等文章,同时每位教师根据学习理解情况人人写出心得体会,并且组织教师代表进行交流,这一举措使全体教师更加坚定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更自觉积极投身“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中。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通过“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本学期先后组织九 年级各学科教师参加扬州市、高邮市和西片高效课堂复习研讨会,龙建梅、陈莉、陶海林等老师参加扬州市课堂模式推进现场会,顾金保等8位老师参加“国培计划”——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通过这些机会与专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教师受益非浅。
三、开展活动,让高效课堂模式更加优化。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常规科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打磨细节,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切合我校的模式。学校组织教务处、教科室、学科组负责人坚持推门听课,并定期汇报交流,形成常态下课堂教学情况会诊报告,每月向全体教师报告一次,肯定成绩,重点剖析不足,开出良方,促进了常态下课堂效率的提高。通过面广量大的“随堂听课”,鞭策了全体教师认真地备课及上课;通过推门听课,校领导熟知教师们的备课讲课情况,了解了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班级状况。所有这一切,通过分析、梳理、整合,都为教师怎样改进教学,学生怎样学会学习,以及学校怎样科学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
2、各学科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纽带,教科室能够将学校行政会议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实处,学科组功不可没。一学期以来,各教研组充分利用周三和周四下午开展 “半日”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三项内容组成:一是“三学”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教学专题研讨;二是以听评课为载体,分学科对各类课堂进行细节打磨;三是分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半日”教学研讨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还起到了优化我校教学模式的作用。
3、开展教学案的设计比赛活动。该活动是教师锻炼的机会,更是教师提高的平台,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加快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赵正萍、李玉军、刘长伟分别获得数学、理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4、发挥优质课大赛的激励作用。本学期期中之后由学校领导牵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参与,成立了各学科评审小组,进行“三学”自主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赛课的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参赛,经评委认真评审,最终陶海林、宰森旺、郑贤明、赵正萍、陆春芬、陈莉、曹金香、刘长伟、梁少娟分别获得语文、数学、英语、理化赛课一等奖。
四、课题引路,为高效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
1、开展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起始于教育教学又终结为教育教学”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倡导宗旨,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教科室为此制定十个微型课题,要求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一节专题研讨课,课后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从而破解了许多导致课堂低效的问题,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课题研究,不仅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还让教师以研究的状态工作,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找 到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2、积极申报课题。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在本组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围绕申报的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且都提出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目标、学期任务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期教学中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贯彻。
五、积极服务,促课改成果转化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修改和组稿,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教师教学论文参评。本,我校的教科研取得了喜人的业绩。我校论文获奖级别有所提高,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朱士梅、龙建梅的论文获得二等奖,丁
玲、宰森旺等11位老师的论文获得省三等奖。在江苏省教育第八届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中,赵正萍的论获得三等奖。在江苏省教育赢在未来杯龙芯电脑运用论文大赛中,张长银的论获得二等奖。在江苏省教育厅五四杯论文大赛中,张长银、李桂兵、周梅的论均获得三等奖。在高邮市艺体教师论文评比中,徐有杰获得一等奖,张广宝、任继萍获得二等奖。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陈 莉、丁
玲分获高邮市二等奖和三等奖。张广宝、潘荣敏、江平、宰华平、曹金香、金广美等人的教学论文分别在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
本学期还顺利通过了高邮市督导室组织的高效课堂的飞行检查。
课堂模式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三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入选扬州市教科所主编的教学模式一书之中(全市80个模式精选25个),拟在明年由扬州市教科所进行论证,并向全市推广。
六、正视问题,明确工作改进方向。
新形势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必须真抓实干,并且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献计献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服务。因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有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顽固,平时课堂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只有在公开课时被迫使用“三学”模式教学,实行新旧两条腿走路。但一遇到推门听课就露了马脚。
2、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所获奖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级获奖项目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教科研深入课堂,使教师个个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科研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会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使教育科研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真正成为教师成长、新课程实施的内驱力,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第五篇: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教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教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山阳县教育科研明星校申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高效课堂为主要着眼点,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教育科研制度化,让“高效课堂”成为教研的主目标。
教导处开学之初就着手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校长—教科室—教研室—课题组、备课组”的科研管理网络。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校领导及中层具体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
2、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与研讨。先是请学校的所有领导班子参与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给广大青年老师做出表率,再举行由35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参加青年教师优课大赛,然后引导各教研室讨论分析,围绕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再结合各学科领导的具体把握,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促进教师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我们鼓励老师在教育教学的闲暇,认真地阅读理论书籍,研究近来人们在高效课堂领域的研究成果,经常上网络查找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再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让老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切实提升自我。
2、对待结对,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青年教师做到“八个提高”,一
是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二是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三是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四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五是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六是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七是科研和写作论文能力提高,八是学科教学成绩提高。
三、开展常规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切全我校的模式。行政会议成员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指导,通过听评课和与教师座谈,了解课堂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与教师一起研究对策,实施有效教学。
2、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写字教育,大力推行汉字规范化,提高师生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的能力,努力营造“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写字氛围。在实践中,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为学生练字时间,要求时间落实到位,教师到位,指导到位;开展书法讲座,举行书法教学实验观摩课,每周定写字指导日,购置硬笔书法教材、练字本,举行写字大赛等等。书写美丽汉字,传承中华文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各个教研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纽带,教导处能够将学校行政会议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实处,教研组功不可没。开学之初,学校就确定了各个教研室的具体活动时间,并且由值班领导检查教研情况,要求研讨有内容,过程有记载,活动有效果。
四、课题引路,科研强师兴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
每学期初,在教导处的引导下,各教研室都从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本组的教研课题。
五、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校老师积极撰写论文,几乎每人都写有论文,还有多位老师是经常撰写论文,他们不仅记下自己在教研道路上的心得,更有对高效课堂的最深切的思考。
教导处组织全体老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优秀科研论文成果的征集和评选活动,我校的叶祖芳、任守斌等几位老师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另有近20位老师分获市级奖励。近年来我校还有多名老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心得。我校语文组王鸿海老师2008年组织的《创设课堂情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全市推广。另外,我校教师同时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如我校中学高级教师刘智民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任守斌老师组织的省级课题《历史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王蕊老师组织县级课题的《浅谈中学生语文比较阅读》等深受好评。
总之,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将不断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真正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申报单位:高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