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工作总结(5篇)

时间:2019-05-12 12:4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工作总结

2015年下半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开展的,2015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铺垫工作,即帮助学生破解地理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将生活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环境并提出合理见解的方法和技巧;与此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学生特点和当地实际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主题是了解彭阳县自然概况和人文概况。2015年下半年,正式指导学生开始研究性学习,现在此将2015年下半年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具体开展的工作:

(一)根据教学内容,配合学生确定适合学生开展的研究性课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涉及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范围、行政单位、人口及分布、多民族的大家庭,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对区域地理位置的认识、人口分布及人口问题、民族及民族特征的学习方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里学生掌握了区域地形地势、气候、河湖、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在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学生了解了自然资源及其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念。我们在给学生研究题目的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兴趣选取相应的课题,通过研究能够用科学的、地理的眼光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学生选取了以下几个主要课题:

1、《彭阳县的自然环境》《舌尖上的彭阳》,分析彭阳的自然环境及当地饮食特色;

2、《彭阳回乡风情》《彭阳汉家习俗》,通过介绍回汉两族的风俗习惯,认识民族的性质,同时学校回族和汉族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尊重;

3、《空心村的优思》,是在人口及分布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和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而提出来的;

4、《彭阳县的农业》、《彭阳县的交通运输业》、《彭阳县的旅游业》等则是学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还有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提出了一些更细化的研究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成立研究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采取自愿参加组合小组,人数在十人以下,由组员选

定一个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组长,每个小组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研究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步方案(包括研究目的、内容、研究方法、小组分工、成果形式等,学生也可以根据研究内容补充完善或者增减内容)。每个小组先讨论填写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细化分工及各时间段内的任务和实施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研究方案和思路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计划和思路。教师对小组研究进展进行跟踪指导,对于学生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师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获取,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多向老师请教,回到农村去调查、采访,用实际行动获取知识和经验。例如有一个小组研究研究当地人口流失及留守问题,他们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发放一百多份问卷,问卷涉及到全县20多个村镇,获取了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的数据材料,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展示成果。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除了一部分是以文字呈现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幻

灯片演示。初中学生在图片的处理、幻灯片制作、演示方面不太熟练,教师利用课余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整理、处理材料,制作幻灯片。同时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制作幻灯片需要到教师办公室借用,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将研究成果以可展示的形式制作出来。指导教师利用地理课程晚自习,将相应班级学生召集起来,让研究小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用地理的眼光重新了解、认识自己的家乡。虽然初中学生的研究学习方法、分析总结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他们的成果在让其他学生学习到不少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过程中的收获

本课题开展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环境,用地理的思维分析身边的现象,从而科学、全面的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所以谈开展课题研究的收获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了解,我看到我的学生们的进步和收获不小。

首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了,每个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要开展,必须全组同学齐心协力,有创意,出点子、想办法,分工合作才能收集、获取、整理相关的资料,许多材料都要学生亲自调查、采访、收集,所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和协作。

其次、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研究的每一个课题都需要自己获取相关的资料,探寻合适可行的研究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困惑,学生需要自己去动脑筋解决,教师只能予以指点,不能全程服务。所以,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学生在以上能力方面会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研究的课题都与地理学科知识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可以巩固、延伸地理知识。

第三、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知识迁移、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和其他小组之间竞争,就要有创造精神,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的要进行迁移,力求自己小组的课题研究内容更完善、更全面。例如在研究过程中有些小组研究交通运输对人类的影响时考虑到噪音和汽车尾气相关问题,要向物理、化学老师请教,联系物理、化学知识,并在课题中搜集相关资料加工处理,使其浅显易懂;还有研究当地气候的小组,则会迁移气象知识等。

第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社会调查、获取资料,需要和别人交流,很多课题需要学生周末、节假日到农村、街道等社会场所进行采访、调查。例如关于彭阳的饮食,研究小组的学生会到小吃店、农家乐、或者饭店拍照,了解制作方法,甚至参与制作和品尝,这不但需要学生和社会上的人进行交流,还了解了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中。还有关于彭阳的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学生要到村委会获取相关数据,对留守老人、儿童进行采访,他们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也认识到留守问题这一社会想象以及影响。该小组的学生在向老师谈到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是,感触颇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让我们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地理教学的认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只能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上的培养起不到较实质性的提升,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的,不会迁移、应用到生活中,真正没有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上要求的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通过初步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的模式的魅力。可能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没有传统教学那样明显,学生在应试时的成绩不会特别高,但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却已在研究性学习中润物无声地得到了提升,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会起到长远的作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当然,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否定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

三、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不够充足。我校地理课程每周只有两节次,既要讲授课本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时间紧缺。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少,正常上课期间和周末学生都有大量的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作业需要完成。而寒暑假期教师不便指导学生,且小组内组员集合较难,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较难实现。

2、地理课程的“副科”身份决定家长、学生对地理学科比较轻视。因为地理不是我校中考科目,部分学生对布置的研究内容不重视,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同时部分家长反对学生将时间花在地理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上,家长重视的是中考科目和相应科目的成绩。

3、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地区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育设备设施、教育经费等都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良好开展。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少,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经验,即使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都只是理论上的,要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需要慢慢探索;学生的调查、实践能力较低,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在各种困难,例如学生在采访过程中需要拍摄照片,学生没有相应的拍照设备;学校的设备设施不够完善,有些仪器只是存放在器材室,没有专门的场地安装使用,例如学生想对当地的气温、降水变化状况做研究,学校没有专门的场地设备,所以学生取得的数据不够准确。

4、校内外教育资源都比较缺乏,社会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没有形成,能够接纳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少。例如参观气象站、到乡镇获取相关资料,没有人能接待学生。而且学生外出学校从安全方面考虑,尽可能会避免学生外出实践。

四、后期课题研究思路及策略

1、课题研究内容细小化、任务明确化。通过前期实践,我们发我们和学生制定的研究内容过于宽泛,研究小组的研究任务较重,使得研究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较好的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关于彭阳的交通运输业的研究,一个研究小组制定的方案里既要谈彭阳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又要考虑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其中县城内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道路、停车场等)的发展不一致性间的矛盾等等,这个小组没能按照制定方案较好的完成,小组成员也由于较大难度和的工作量出现退出研究性学习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将研究性学习课题细小化,利于学生在短期内较好的完成研究任务。

2、教师尽可能为学生的研究争取时间,例如教师缩减授课时间,在每节课留出几分钟指导、解答学生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晚自习辅导时间还给学生,组织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在晚自习时间进行讨论,统计、处理数据材料,教师也可以现场进行指导、解答问题。

3、提升自身的课题研究指导能力,增强并感染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及时交流、总结经验,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经验丰富了,胸有成竹了,自然能避免学生少走弯路,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感受通过团结合作取得的成就感。

4、根据实际修正研究方案,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本次课题研究是我及几位同事初次进行的是段较长、层次较高的研究项目,经验不足,制定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及时修正,从而使得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同时,我们应当和学校沟通,和社会相关部门联系,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例如课余为学生开放微机室,以供学生加工、整理材料;联系与研究内容相关联的社会部门,方便学生采访、调查,取得相应的材料。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6年上半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在2015年下半年制定的研究计划和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2015年我们开展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铺垫工作,即帮助学生破解地理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将生活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环境并提出合理见解的方法和技巧;与此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学生特点和当地实际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主题是运用地理的方法和眼光了解彭阳县当地自然概况和人文概况。2015年下半年我们展开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例如《回族的民族风情》、《汉族民风民俗》、《彭阳县的气候》、《彭阳县的旅游业》、《空心村的忧思》等,正式指导学生开始研究性学习,2016年上半年,我们结合2015年下半年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经验和与得失,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做了适当修正,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现在此将2016年上半年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

《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的开展必须立足于开展扎实的实践研究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2016年上半年,主要工作仍旧是在原来设立课题研究范围的基础上在学生中展开研究性学习,当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适当改变研究方式和方法:

1、在课题研究与教材整合性和同步性上做进一步的协调,降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难度,例如将研究课题内容细化,这样可以将研究过程减短、难度降低,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有质量地内完成研究内容。

2、在研究小组组建上不再强调人人参与,学生可以自行组建小组,在研究小组成员人数上不再固定,可多可少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和自主空间。

3、研究课题也不再固定化,研究性学习课题范围在不断扩大,教师在给出相应的研究课题供学生会参考,如果学生觉得有效去研究,教师就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如果学生有自己认为更感兴趣或者想去研究的内容,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去研究,甚至只要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社会中的某些细小现象并能将其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教师都会帮助其进行研究、探讨。

4、研究性学习难度有所降低,在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上教师予以帮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研究资料和数据,同时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是简单的纸质作品,不像以往规定要以电子作品呈现,教师要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拓展,而非重视成果的展现等等。

本阶段,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根据本学期教材内容的特点(七年级教材以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介绍为主,八年级教材以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四大地理区域为主),即以学习区域地理为主,我们主要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有:

①、《彭阳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研究》,学生可以借助中国政区图、宁夏地图、彭阳县地形图等进行读图研究,得到结果彭阳县在全国、在宁夏的地理位置以及彭阳县的地形概况,并结合区域地理学习内容,尝试对彭阳县的位置和地形进行评价。

②、根据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对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农业的学习,我们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彭阳县的农业》,本校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农村,本县的特色种植、养殖区(辣椒、杏子、西瓜、朝那鸡)学生都很熟悉,这些农副产品的产量、出售学生也略知一二,根据教材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对当地的农业物产及其受自然环境影响作了分析,此研究专题的过程和效果相对很成功。

③、《彭阳县动植物》: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当地主要植物、动物都很熟悉,可以完成对当地的植物种类、特征做出介绍,教师在结合教材让学生分析动植物分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而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涉及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决定植被类型分布,如《中国的地理差异》。

④、观看电视节目和新闻,搜集近期发生的国内外事件以及自然环境方面的报道,了解该这些事件及报道发生地区的地理概况和涉及的地理知识,并尝试用地理眼观去看待去解释这些事件和现象。

例如:

如根据2016年,在台湾连续发生地震(2月06日——台湾省高雄市(北纬22.94度,东经120.54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截止13日已有116人遇难,550人受伤。2月18日——台湾省台东市上午9时09分发生5起地震,最大5.1级,震央在台湾台东海端乡,地震深度16.7公里。)学生展开了《台湾多地震的原因分析》。

2016年利勒哈默尔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学生展开了对《挪威是怎样的国家》的研究。根据叙利亚战争及引发的中东难民潮问题,学生展开了对《中东地区多战争》的研究,与教材《中东》内容一节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学习。

每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针对这一地理节日,学生展开了《珍惜水资源——身边的浪费现象》,学生观察学校里的浪费水现象,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在校园橱窗里做了展示,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节约资源。

同时,还有研究小组展开了《彭阳县饮用水来源有哪些》的调查,学生到彭阳县自来水公司进行调查,得出彭阳县自来水的水源来源以及供应状况,乡村学生对农村人畜用水的来源做了收集和整理。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实施,最大的成果应该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升了,从组建小组到人员分工,从选题到研究方法,从获取材料到得出结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觉性比以往要好得多,教师不必全程去督促、指导、示范,教师只是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难题帮助学生解决,在成果展示环节予以客观评价,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提升是本课题开展以来最大的成果。

具体可见成果有

1、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集: 《彭阳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研究》、《彭阳县的农业及特色》、《彭阳县动植物》、《彭阳县饮用水来源有哪些》、社会、新闻研究性学习专题系列: 《台湾多地震的原因分析》 《挪威是怎样的国家》

《珍惜水资源——身边的浪费现象》、《中东地区多战争》等案例集。

2、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过程中经验和方法积累的更多更成熟了,教师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总结出来,撰写的论文、心得体会有: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选择研究性学习专题》、《地理教学社会生活化策略研究》 《浅谈研究性学习小组组建及管理》

三、主要感受:

以上是对2016年上半年的研究工作进行的简单总结,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感受到在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困难是比较多的,如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研究能力相对较低,获取资料的方式单一,设备不足,很多图片、视频资料难以保存,学生的成果大多以纸质形式展现,不能直观地和同学分享过程和成果。教师在资金、时间上的短缺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但是,从课题开展以来取得的收获足以支撑我们继续开展工作,尤其在研究性学习还是空白的农村地区,相信通过此课题的开展,我们会与课程标准强调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观测、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新理念更进一步切合。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交流发言稿

《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

我申报的课题是《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在此我就本课题及课题开展情况作以汇报,并向大家请教。

一、课题简介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实行,旨在在探索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模式,为其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即是为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而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顺应课程改革的大势。我校倡导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重,因此我确定了此课题,尝试改变过去的单一传授方式,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问题解决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时间的机会。在此课题中,实践就是师生共同以亲自参与活动的形式获取经验和认知的过程。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

研究内容:探索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体可细化为如何确定适合农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农村初级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与需克服的障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归纳总结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2月)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2月)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研究预期成果:

结题报告;典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案例汇编(文字资料、课堂实录等);教师关于在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论文集。

二、课题进展状况

课题立项后,我们组建了课题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在师生中进行调查,初步确定研究方案,然后根据方案逐步实施。

2015年上半年,课题研究正式起步,本人在蔡建明老师来我县进行中考研讨时,请教并接受蔡老师建议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会议商讨,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区域地理为主)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决定开展《以科学的眼光、从全面的角度认识我们的家乡——彭阳县》为主题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实施,让学生在从地理的角度科学认识自己的家乡,在巩固地理知识、提升能力、学会方法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人地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2015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扩充、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即:立足于课堂,对初中教材中涉及的基础地理概念进行破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构建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破解概念——构建体系——培养方法。②通过讨论、研究及调查,确定主题下设的小课题,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分析学生及现状,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我们决定将研究性学习主题定为《以科学的眼光、从全面的角度认识我们的家乡——彭阳县》,在这个大的主题下,课题组成员悉心研究教材,逐步确定出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子课题。(见附表)

201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对已选定的子课题开展研究,例如在八年级学习《民族》这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对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学生展开彭阳县《回族的民族风情》、《汉族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分别由回族和汉族同学来完成,学生将制作课件,图片视频结合,展现彭阳县的民风民俗;在《气候》一节学习后,将展开《彭阳县的气候》这一小课题,届时将联系我县的气象站,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调查,了解彭阳县气候的同时掌握一些气象知识的;在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后,让学生通过收集彭阳县的各类地图,通过阅读读地图,了解彭阳县的乡镇分布、地形地势分布、交通线分布、农业类型分布状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在农村孩子比重大的班级开展《空心村的忧思》的调查研究。每个课题的开展都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同时,本课题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设计小课题。

三、阶段性成果

目前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学习能力大大提升。例如在上学期,部分班级教师将课堂教给学生,开展师生身份交换、突出学生能力展示的课堂模式。

2、课题组对初中教材中涉及的基础地理概念进行破解和梳理,构建出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图,(见2015上半年总结)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图。

3、通过讨论、研究及调查,确定适合农村学生开展、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及小课题。并将会针对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写出论文。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时间不够充足。我校地理课程每周只有两节次,既要讲授课本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时间紧缺。

2、地理课程的“副科”身份决定家长、学生对地理学科比较轻视。因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部分学生对布置的研究内容不重视,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同时部分家长反对学生将时间花在地理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上,家长重视的是中考科目和相应科目的成绩。

3、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地区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育设备设施、教育经费等都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良好开展。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少,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经验,即使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都只是理论上的,照本宣科,要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需要慢慢探索;学生的调查、实践能力较低,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在各种困难;学校的设备设施不够完善,有些仪器只是存放在器材室,没有专门的场地安装使用。

4、校内外教育资源都比较缺乏,社会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没有形成,能够接纳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少。例如参观气象站、到乡镇获取相关资料,没有人能接待学生。

五、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

克服困难,继续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探讨,及时改进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时间上的短缺,我们决定将课题研究与综合实践课程结合起来,与综合实践老师合作,这样可以解决我们时间的短缺问题,又解决了综合实践缺乏开展课程内容的难题。

端正学生对地理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和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举办课题成果展示交流会,让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使得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大赛,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

多方沟通和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争取更多社会支持。

附页

《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开展主题 《以科学的眼光、从全面的角度认识我们的家乡——彭阳县》:

(1)《彭阳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生可以借助彭阳县地图、地形图等进行读图研究得到结果。这一课题与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材内容对应。

(2)《彭阳县的气候》:此课题与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相对应,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仪器测量当地气温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降水量的变化。同时我校附近有彭阳县气象站,学生可以就近向气象站工作人员请教,获取资料等。

(3)《彭阳县动植物》: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当地主要植物、动物都很熟悉,可以完成对当地的植物种类、特征做出介绍,教师在结合教材让学生分析动植物分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4)《彭阳县的自然资源》此课题与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对应。教师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可让学生了解本县主要资源煤炭、石油的蕴藏量、开采现状、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能力、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5)《彭阳县的农业》、《彭阳县的工业》、这两个课题与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应,教师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组,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彭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条件,分析彭阳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生活在农村,本县的特色种植、养殖区(辣椒、杏子、西瓜、朝那鸡)学生都很熟悉,这些农副产品的产量、出售学生也略知一二,学生可以从家长那里直接了解相关情况;彭阳县的工业门类单一,学生也可以根据课本知识以及当地实际为彭阳工业发展献计献策。

(6)《彭阳县的交通运输业》:彭阳的交通正在发展中,规划建设中的高速公路、村村通道路等学生也可以通过生活了解和调查获取资料。同时随着彭阳县经济的发展,私家车近年来数量大增,造成县城道路交通拥挤、车辆随意停放、噪音影响人们生活等学生熟知的现象,在此课题中可设《车辆增加对县城交通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县城学生可以做调查、采访、拍摄图片等形式发现问题、并将提出问题,不失为培养学生的能力。

(7)《彭阳县的人口及乡镇分布》:本校学生来自彭阳县不同乡镇,加上社会调查,可以获取资料,了解彭阳县人口以及乡镇分布状况。

(8)《彭阳县的风土人情》学生可以彭阳县回、汉两族风俗、礼仪、生活习惯入手,收集资料,了解彭阳、介绍彭阳。

(9)《彭阳的旅游业》近两年,彭阳县的山花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学生们对此非常熟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发现彭阳县的旅游资源,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改进措施,鼓励学生为家乡的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

(10)《空心村的忧思》近年来我县大量农村人口流失,形成很多村庄人口大大减少,村中以老人和儿童为主,我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例较大,可以据此设立小专题,引发学生、留守儿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为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资料。

第四篇: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

[摘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并结合学生家乡地理区域特色资源做好规划设计,让学生学会身边有用的地理,达到提高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研究性实践课方案设计过程成果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26

【教学目标】

实现地理课程目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实践课题的产生与准备】

本着学以致用、走进生活的原则,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以“我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后面收到了很多学生提交的课题,其中有“天长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设计”“白塔河水污染及其治理”等一批优秀课题,尤其以古镇龙岗为代表的部分家在农村的学生,提出了“古镇龙岗的旅游资源开发”的课题,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持续性,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活动开始,学生就正式聘请了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推举课题总负责人。

由于参加这一研究课题的学生多,我们把他们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推举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课题研究、组织、分配等工作,并要求每个小组做到:1.分组要在自由结合的原则下,人数大致相等;2.外出活动组长要负责同组学生安全;3.分工合作,每个组员都要有自己的任务,组长负责好组内交流,做好资料整理分析,并为班级内讨论做好准备。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过程】

一、可行性分析

古镇龙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地处苏皖交界,位于高邮湖畔,铜龙河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镇南临扬州、南京,北倚淮阴,三面与江苏接壤,被称为“安徽东大门”。建镇千年,明清时最为繁盛,商贸兴旺、商者如云。龙岗人才辈出,历史上有多人考上状元、探花、进士等,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他们的故居。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就设此镇。我党我军有众多高级领导人如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曾在此工作、生活。抗大八分校旧址现为地、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主要旅游景点。

纵观小镇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带来的广阔开发前景;2.优越的市场区位;3.革命题材的易启发性;4.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有利于其的发展壮大。

古镇旅游区未来发展远景:在未来的10~15年间,结合当今及未来旅游者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及休闲度假、特殊体验的需求趋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革命古镇,皖东水乡”为灵魂,以“千年古镇,皖东水乡,革命摇篮,状元福地”四大特色资源为主要载体,争取将古镇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华东有名,皖东著名的融观光、娱乐、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主题化、综合性体验旅游目的地。

但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劣势: 1.现存资源类型单调性的缺陷;2.交通瓶颈,削弱区位优势;3.整体旅游的开发滞后。

二、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古镇龙岗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总负责人:高力。课题组成员:第一组组长陈玉娇,组员李玲、顾燕、吕刚、刘军等;第二组组长王宏军,组员黄永、徐良、朱问、邵飞等;第三组组长陈成,组员周武、王成、陈兵等。指导老师:李建平。研究内容:将千年古镇龙岗开发成魅力四射的旅游小镇,成为周边城市的人们一个休闲、度假的天堂。研究目的: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探究中验证课本知识,并运用已学知识,指导社会实践;3.通过古镇龙岗旅游开发设计,激发学生对课题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究方法:调查、采访、网上查资料、拍照、座谈。研究步骤:提出课题、制订方案、采访调查、搜集资料、拍摄照片、分析整理、提出结论。预期成果:写出小论文,制作宣传册、网页、视频,提出课题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学生只在地理课上了解皮毛,真正研究它时又感觉有些棘手,怎么办?从哪里入手?要了解它,必须有大量的资料。于是学生决定以搜集资料作为切入口。依据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从旅游活动的要素入手,确定调查目标。为了提高效率,做了以下分工。第一组:赴气象局、土地局了解古镇的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第二组:赴市档案局、市政府了解本市的工农生产,经济发展状况及古镇的历史。第三组:赴古镇龙岗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没有现成的资料,需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出发前,各小组对各自的任务作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并精心设计了调查提纲。如第一小组列出了如下问题目录:1.古镇的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征;4.河流湖泊;5.土壤植被情况。

各小组带着一串串问题,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了各个单位,决心不虚此行!

访问结束后,各组学生在一起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要求在班上宣读各小组调查报告。报告要求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困惑、探究、发现、思考与收获写进去。

古镇人才辈出,有状元戴兰芬、王天官,兄弟文武双探花韦镜湖和韦镜川,陈门兄弟四进士陈于豫、陈于荆、陈以刚和陈以期等。陈以刚和郑板桥是好朋友,历史上郑板桥的绘画作品在龙岗曾有流传……第三小组组长陈成自豪地介绍着古镇千年风流人物,大家听着,感觉眼界大开。

四、撰写课题报告

学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过后,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可研究报告怎么写呢?

教师找来大量的研究性学习杂志,让学生仔细阅读,希望给他们一些启发,课题负责人高力主动承担了这一重担,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由高力构思报告的整体轮廓,大家分头整理资料,最后汇总。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笔记资料和大家的讨论记录;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录音资料;一部分学生负责对影像剪辑,配解说词;还有一部分学生整理图片和绘制图表。

大家整整忙了几天,终于把各种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好。面对几本厚厚的材料,总负责人高力开始撰写课题报告,报告分三篇。第一篇,基础分析:1.规划区域背景;2.旅游资源基础;3.旅游产业分析;4.旅游发展条件阐释。第二篇,总体规划:l.旅游战略规划;2.旅游土地利用规划;3.旅游功能区划和项目设置。第三篇,整项规划:1.旅游产品开发规划;2.旅游市场拓展规划;3.旅游产业要素系统规划;4.旅游支持系统规划。

【成果展示及评价】

在完成课题报告和个人总结的前提下,学生举行了课题辩论会,并对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补充、论证。总之,无论这堂地理实践研究学习课成功与否,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教育机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考。研究性学习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去解决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一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很不适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2.教师的启示。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对社会事物接受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为社会承担义务的意识,积极能动地参与社会行动的精神和能力。研究性教学,既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又要求学生尊重其他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在集体研究的环境里,慢慢学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吸纳有用的东西,培养必要的忍耐力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

(责任编辑袁妮)

第五篇: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农村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地理思想的培养,使地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注重应用,锻炼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包括:人地关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地理综合性的思想、因地制宜的思想。

关键词:农村地理教学;地理思想;地理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67―02

一、人地关系思想

1.人地关系思想的阐述

人地关系思想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人地关系”中的“人”包括人类的生存、生产及社会交往活动,而“人地关系”当中的“地”是指自然环境的整体;“人”与“地”的关系就是指人类活动的表现形式与自然环境整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在农村地理教学中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现象。

2.人地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在《全日制普通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实验稿修订版)》中,中学地理教学对可持续发展做了系统的概括。大纲指出: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人地关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线,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可见在面对人地矛盾紧张、生态破坏、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时,学生会站在何种角度思考,了解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人地协调的思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是从世界看中国,在了解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后,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空间的占有率,包括现今城市住房扩建、道路修建占据了大量土地,农村户口分地政策以及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到现今部分城市的二胎政策等热点的信息,与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使教学“亮点”与社会“热点”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人地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在面对“地对人”的影响与“人对地”的影响时,教师应该在案例讲解中理清思路,由于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于人类生存起到非决定性作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绝对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一是有了自然环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即“有此未必有彼”;二是在特定场合,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即“有彼未必有此”。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阐述

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思想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由于这种危机感与压迫感,可持续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作为一种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上互利、社会上互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核心观点。当我们面对与自然的关系时,要了解什么是合理、恰当的行为,什么是我们应当担当的义务。在地理教材中,我们要有环境伦理观念,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资源的永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环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农村地理教学中,要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在坚持生态平衡、社会的公正公平与人类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对理论的理解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与渗透,形成中学地理的基本教学框架与教学模式。

3.可持续发展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过程中,在结合教材的同时也要融合具有乡土气息的素材,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理念与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以对家乡“小家”的人美、物美来实现对“大家”环境的关切与热爱。在现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材中,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包括:了解当地自然条件与资源利用现状,了解承担对自然资源与生态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并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与实践活动。

三、地理综合性思想

1.地理综合性思想的阐述

综合性作为学科最重要的特性,一方面反映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完成对象和内容的研究,在方法上要有多种的技能和手段。

2.地理综合性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地理学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复杂性,所以对地理问题的讲解方面要做到定性与定量集成的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维。在教材中体现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人文与自然地理要素要相互结合。

3.地理综合性思想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中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在对聚落的选择上考虑了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水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比较迅速,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四、因地制宜思想

1.因地制宜思想的阐述

因地制宜中的“地”包含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以分为土地、自然环境及人类密切相关并有地区差异的地理环境。所以,因地制宜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差异选择相应的农业类型,扬长避短,是地理学因地制宜的意义所在。

2.因地制宜在教材中的体现

为了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思想,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知识渗透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为前提,以学生的经验与感受为基础,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自主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进程中要拟建学生对知识线索的概念图,根据区域的差异分析出资源与发展条件的差异性,从而使农业发展类型的可能性与长久性也不尽相同,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最终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环境。

3.因地制宜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以现今农村农业发展的产业类型为例,结合因地制宜的正、反两个方面,增强学生对本地资源与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认识。正面例证有助于学生懂得什么是因地制宜和实现因地制宜的合理措施,使人地关系达到和谐发展;反面例证使学生理解违背客观规律造成的危害与后果,并采取相应的补偿机制与生态治理,使学生对因地制宜观点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层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本地的资源产业,为家乡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6[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龚建华,承继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03).[3]袁孝亭,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4]刘振明.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道德与文明,1999(04).[5]刘盛佳,吴传钧.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J].地理科学进展,1998(03).[6]朱海燕,潘燕.试论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与差异性[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6).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工作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工作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Google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代晨阳 2013112123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地理信息技术逐渐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

    浅谈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大全]

    浅谈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GIS即地理系统,是具有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功能的前缘技术。本文从它的技术发展˴应用的必要性及在实际教学......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5篇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整个中小学阶段开......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李广水【摘要】“ 学习金字塔”形象显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根据“学习金字塔”提供的信息,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做中学”、“教......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 刘方成 李保珠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它作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获得国际认同......

    浅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浅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很必要。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