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特种作业培训工作,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论文:
强化特种作业培训工作 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济钢人力资源处 张庆国
近几年来,济钢安全教育中心依据国家安全生产培训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规章,认真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创新管理方法、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特种作业人员素质,为企业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发挥了安全生产培训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扎实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
济钢集团公司现有员工三万多人,仅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管理中统称特种作业人员)就达一万多人,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危害,属高危作业,要求操作者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一定的安全知识和较高安全技能。对于冶金企业,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发展意义重大。
几年来,济钢集团公司站在依法治企、构建和谐企业、对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高度,依法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创新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方式、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素质。
为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培训管理规定和要求,制 定了济钢集团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和管理制度。为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确保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制定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办法,开发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对集团公司一万多名特种作业人员的信息进行系统管理。人员复审或调整后及时更新管理系统信息,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新的要求,及时增加管理系统功能。特种作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为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济钢安全教育中心承担集团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开展培训工作,严格执行培训教材、内容、课时、教师、学员、教学场地、设备和器材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实行特种作业教师取证、复审制度,开展教研活动和制作课件比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制定好全年培训计划,为开展特种作业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培训计划是培训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是指导培训工作的纲领,是开展培训工作的总方案。因此,制定好全年培训计划,对开展好全年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步骤是,集团公司在年末征集下年度的培训需求,各二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各工种的复审人数和新取证人数,安全部进行确认汇总,人力资源处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需求纳入集团公司总的培训计划。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包括: 贯彻法律法规要求、培训内容要求、课时要求、师资要求、场所要求、质量要求、数量要求、管理要求、实施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保证集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和生产单位取证时间需求,编制详细的年度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计划分解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再根据生产单位新的取证需求对培训计划进行微调,实现培训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总要求。
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编制计划分解安排表,制定实施措施等工作,为开展特种作业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组织管理工作,为实施高质量培训提供人员保障。
根据济钢集团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特点,管理工作中重点加强培训人员组织工作,确保取证人员基本素质,确保培训出勤率,为实施高质量培训提供人员保障。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组织与管理方法是,安全教育中心根据集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开办取证及复审培训班,按照计划进行名额分配,各单位按分配名额送培人员。各单位送培取证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选送学历、身体状况、反应程度、安全技术知识等方面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人员,把好特种作业取证人员审查第一关。如不能按计划送培人员,单位提出申请调整计划。在培训过程中,安全教育中心按规定和制度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学历、年龄、体检健康等方面的审查,采取严格的培训人员签名确认制度、考勤制度、培 训班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等。对达不到规定和要求的学员,采取退回单位或不予上报取证、复审材料等处理方式。对未按时复审及复审不合格的人员吊销操作证,不准再从事此项工作。对无正当理由完不成特种作业培训计划的单位,集团公司年度考核时给予扣分。
四、强化培训过程管理,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有效性。在培训教师和教材确定之后,培训实施过程就是培训质量的决定因素。安全教育中心强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的管理,要求各任课教师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认真备课,制作课件,组织和实施教学;技能训练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技能训练,细致辅导,耐心答疑,概括总结,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心每一名学员,对学员严格要求,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和严格按规程操作的习惯,使学员在安全意识、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教师不断总结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学员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五、创新培训考核方式,优化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过程管理工作中,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新规定及持续改进工作要求,创新培训考核方法,改进管理方式,优化复审程序,细化管理工作,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三项突出的工作改进。
一是改变传统答卷考核方式,实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理论考核微 机化。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培训统一考核实施方案》要求,理论考试微机化,济钢安全教育中心为理论考核基地。济钢集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要求,2010年在集团公司推行网络培训和上机考试工作。根据济南市安监局要求,率先实行特种作业人员微机化考试。在此基础上,电工、焊工取证、复审全部采用微机化考核形式。新的考试形式促进了学员自学,保证了培训效果,提高了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及复审质量。
二是实行特种作业复审人员培训、查体身份确认办法。济钢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一律凭身份证查体、培训。通过实行身份确认办法,避免人员遗漏。冒名顶替等情况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按时完成复审工作。
三是调整了复审培训和查体的顺序。严格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安排复审工作,将以往先培训后查体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使工作程序符合上级管理规定,也避免了培训后因查体不合格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六、开展效果培训调查和测评工作,为工作持续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中进行培训效果调查和测评,是济钢安全教育中心在管理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做法。培训效果调查和测评,是反馈培训信息、检查培训效果的一个途径,是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培训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培训工作中的必要环节。该项工作一般是在各培训班结束时进行,调查和测评的内容包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式的实用性,授课效果满意度,学员意见 和建议等。通过开展效果调查和测评工作,达到收集信息、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目的,实现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培训管理目标。
七、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济钢集团公司通过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技能显著提升,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养成了按安全技术规程作业的良好习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取得了突出效果。例如,2010年4月份第三炼钢厂天车工、司索工一起进行起吊210吨转炉铁水包作业时,起吊时发生中耳轴断裂故障,正是由于作业人员严格按安全技术规程的停顿步骤进行操作,才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总之,济钢集团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O一一年九月
【参考文献】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国家质检总局)
第二篇:强化煤矿安全工作夯实安全基础
强化安全工作夯实安全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排查整改和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我矿07“安全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通风区围绕安全工作这个中心,强化管理、努力夯实各项安全工作基础。
首先,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标语、横幅、牌板、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我矿现阶段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实现“安全年”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理念,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自觉主动地做好安全工作。
二、制定措施,建立健全区、队两级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值班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带班谁负责”的原则,增强广大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为通风区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坚持“一通三防”隐患督察排查制度,每月10日、20日自行组织开展“一通三防”安全大检查,每旬的第一个周一进行一次通风系统隐患排查,对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定时定人落实整改,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深入开展“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活动。井下封闭墙、风门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确保“一通三防”各项设施的规
范管理符合要求。
四、教育干部认清当前安全生产的发展形势,加强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认识和自身的整体素质,严格干部跟班盯班制度,加强对盲区、死角的排查,做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消除高温、高冒,坚决杜绝火灾事故,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第三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运输生产安全是铁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铁路各项工作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如果运输安全出现大的问题,很可能延缓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是随着铁路大建设、大发展,高负荷运输、高密度施工、新装备使用、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既为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使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更好地把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加以定位,形成能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接受的理念和价值观,为确保运输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确保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经济奖罚力度越来越大,监督管理越来越严,但职工不安全行为还是较为普遍、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干部职工缺乏一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缺乏一种有内在驱动的自控力,缺乏一种在安全上追求卓越的共同价值观。这充分表明,加强安全管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固然必不可少,但同时需要文化手段的支撑,需要安全文化提供思想保证,这就为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当前来看,迫切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以此引导日常管理和作业行为,最终达到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的目的。
虽然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运输企业深入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实际效果还有待强化,特别是有的单位在思想认识、管理理念、机制运作、制度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在管理层面,突出表现为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不能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上,有时尽管抓了,也是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要求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没有实实在在地把安全生产抓到底,对事故责任的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作业层面,突出表现为有的一线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置,重完成任务、轻安全把控,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能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甚至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思想,发现别人工作中的事故苗头“视而不见”、“避而远之”,工作凭经验,标准不清楚,惯性问题熟视无睹等不良现象,违章违纪屡禁不止,非常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工作制度与现场实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段、车间、班组的管理跨度加大,管理难度增大,但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突出表现为一些单位不同层面的管理权责不明确,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管理效能;还有的单位在设计相关制度、规定、办法时,缺乏必要的调研论证,仓促出台,随意更改,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不强,不仅让职工无所适从,而且影响制度、规定的有效执行;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繁琐、内容陈旧,很多规章制度只考虑了生产需要,却忽视了安全要求,没有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单纯为了生产而制定制度;一些基层单位,尤其是车间、班组内部不成文的“小规章”、“小制度”处于原始状态,无序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大量存在,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安全行为规范不健全、执行不力
一些决策者在安全管理上无视客观规律,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致使一些安全法规、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尤其是一些站段的逐级负责制不能完全落实到基层一线,车间、班组日常管理和职工良好行为养成的工作力度明显较弱。由于“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侥幸心理的存在,现场作业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大量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文化素质不高,以至作风飘浮,管理松散,安全管理或者“失之于宽”,对工作标准要求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规章很全但是落实简化,要求严但是执行随意,问题很多却视而不见,出了事故想安全,不出事故忘安全;或者 “失之于软”,安全管理知识更新不足,对新法规、新技术、新设备、新制度不通甚至不懂,要求职工做的自己做不到,检查指导说外行话,从严要求“底气不足”,遇到问题不敢管、不愿管,瞻前顾后避重就轻,考核讲评搞平衡;或者“失之于懒”,现场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照搬照抄工作模式,主次不分,工作简单化,习惯于“推一推,动一动”,认为看到了问题就等于抓住了问题,想出了办法就等于干好了工作,不去深入查找问题的原因,甚至不去追踪落实与检查监督,听之任之。
四、安全生产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安全生产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职场环境和一定的技术装备条件。但一些单位对舆论环境建设不重视,认为这是“软”指标,可抓可不抓,对安全工作的舆论引导时断时续,缺乏持续性、有效性,主题不集中,导向不鲜明,不能时时、处处对职工产生促动和影响作用;有的单位职场建设不规范,重投入、轻管理,重表象、轻内涵,就职场建设抓职场建设,不能充分将安全理念和价值观有机融入职场环境建设,失去了强化职工思想认识的一个有力阵地;有的单位对技术装备投入缺乏足够重视,新技术推广力度欠缺。设备养护不到位,安全隐患整治不及时、不彻底,设备质量存在不足。即使能定期开展一些设备专项整治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情形,把安全整治“活动化”,存在短期行为,不能形成长效机制。这种状况的存在可,不仅无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很容易对职工产生错误的导向。
针对安全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注重从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环境文化建设四个层面入手,坚持用安全文化凝神聚力,用安全文化提升管理,为确保运输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安全理念体系
1、努力培育全员“安全第一”的共同价值观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着力探索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律,通过多种举措,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牢筑于心。多年来,我段要切切实实按照“安全工作是考量各级干部政绩的第一指标;是体现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第一现场;是实现职工自我价值的第一平台”的定位,始终把大力培育干部职工“安全第一”共同价值观、打牢安全思想防线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不仅坚持抓好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而且通过一些细微的环节时时处处向干部职工传递这一理念,如:路局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部署安全工作的文件;每年的职代会暨工作会议,都把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每实现一个安全百日,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此不断强化全员这一观念。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与灌输,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价值认同,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标准、强化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上来。
2、在管理层筑牢“从严管理,持续安全”的思想
严格管理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基本要求,是铁路企业管理必须贯穿始终的一个硬道理。没有从严管理就没有铁路运输的持续安全,就没有铁路企业的发展,更无法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加强引导,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落实从严管理、实现持续安全的内动力,确保路局各项安全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着力正面引导,通过集中宣传、以会代训、举办各类管理培训班、举行现场会等方式,促进各级干部对管理思想的认同,为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全员树立了“从严管理是对干部职工最大关爱”的理念,大大减少各级干部严不起来、严不到位和职工逆反抵触的现象;着力价值导向,通过完善公正透明的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坚持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的高素质职工倾斜,向安全生产上的有功人员倾斜,利用经济杠杆引领干部职工树立“确保安全就是确保切身利益”的价值取向;着力管理导向,按照“严格公正、关怀激励”的总体要求,清理修订各项岗位作业标准、规章标准,建立完善干部绩效管理机制、关键重点岗位管理机制等制度办法,使从严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靠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打造从严管理的浓厚氛围。
3、在作业层强化遵章守纪的作业理念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个事故隐患。”同样,对于铁路安全生产而言,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的违章现象。这些违章一旦造成事故,其后果不言自明。铁路运输企业发生的血淋淋的事故也一再证实:“违章就是犯罪、就是杀人、就是自杀”,铁路运输企业的每一条安全规章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必须从标准作业、杜绝违章做起。长期以来,我段要始终把事故案例教育、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和日常班前教育作为灌输作业理念的主要手段,在全体职工中大讲违章违纪的严重危害,大讲违章违纪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大讲违章违纪给个人带来的痛苦。
二、细分安全管理层面,建立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
1、以强化基础管理为目的,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天平和准绳。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管理必然陷入混乱无序。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后,路局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输生产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组织的实际,结合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要求,对各单位《站细》、《段细》等安全管理基本规章进行了修订完善。同时,结合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一些基础制度进行了完善,如:以安全逐级负责、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准确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情况为重点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以有效解决运输安全问题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决策制度;以提升科技保安全水平为重点的安全技术装备修管用制度;以强化安全生产激励约束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制度;以严肃事故处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有效强化了全局的安全基础,推动了安全管理的稳步前进。
2、以强化专业管理为目的,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规范安全标准既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我段要把强化安全重点攻关作为进一步深入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重点攻关,对营业线施工安全、车辆防溜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不仅让专业部门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要使技术作业标准管理、设备设施质量管理得到了全面强化。
3、以强化站段管理为目的,构建基层单位安全控制体系
站段是安全运输生产的基本组成单位,强化站段的自我管理,一方面是按照逐级负责的要求建立站段、车间、班组的安全防控机制,另一方面是按照岗位负责的要求建立现场作业人员自控、他控、互控工作机制。各基层单位要按照路局的要求完善安全交班、分析、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建立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建设考评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岗位达标、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创建活动,提高站段对现场安全的自控能力。
三、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1、加强技术业务建设,提高职工标准作业的能力
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能力,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岗前培训方面,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对新接收职工全部进行中专及以上专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在脱产集中强化培训方面,以职工专业技能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新知识的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培训基地作用,有效调度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远程网络、电化、案例和模型教学,提高了集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在日常教育方面,着力发挥各站段的主体作用,建立各工种“应知必会”题库,推行学分制、等级认证和职工业务素质“星级达标”考核,实施首席职工评比,并将学习质量、技能水平与岗位等级、收入分配相挂钩,增强了职工自觉学习的内动力。同时,党群组织也要有效切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提素”活动。党支部在安全屏障工程中,实施党员业务骨干一对一帮带活动;工会组织在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和学技练功、技术比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落实标准、把控安全的能力。
2、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职工行为习惯养成
切实选树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不仅是安全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职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要在主要工种中开展了安全竞赛活动,为一线职工展示才干搭建平台,为安全先进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以先进人物姓名命名工作法、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组织先进典型巡回报告等措施,使安全生产先进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在全局形成了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广大职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认真落实“遵章守纪、标准作业”要求,不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在推动安全运输生产的实践中共同打造了与安全理念相一致的行为文化。
四、突出以人为本思想,创造安全和谐的铁路运输环境
1、营造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
注重发挥逐级管理主体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引导,形成浓厚氛围,是安全环境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段要结合不同阶段安全工作重点,坚持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有关知识、政策、法规和要求;基层站段充分利用段报、段刊和其他宣传阵地,开展安全形势任务教育、安全责任意识教育,深入宣传路局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措施;一线车间、班组按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要求,建立安全立功台和反面典型曝光台,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动态信息。同时,为有效发挥局内新闻媒体在安全生产中的教育、引导、激励和监督作用,在段报开辟多个安全生产特色专栏,通过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把舆论引导的重点始终聚焦到推动安全的有序可控上,把职工群众的注意力引向确保运输生产安全上,在全局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确保安全的舆论氛围。
2、建设充分展示文化内涵的职场环境
致力于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优美的环境让职工舒心愉悦地工作,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是铁路企业大多生产作业场所分散、各单位生产设施和环境特点各不相同,更需要不断强化职场文化建设。我段要充分调动各单位的主动性,以基层单位职场文化建设地不断强化推动全局的整体提高。部分单位要以多种形式展示路局的安全理念和职工自己的岗位安全格言,提升职场环境的文化品味;或者以星级、优质标识等形式来标注设施设备的质量状态,通过硬件管理的受控状态体现文化内涵,让职工在作业中感受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又要善于学习,吸收借鉴广大干部职工创造的新经验、新成果。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各个企业的工作实际,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坚持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坚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篇:宿迁市突出“123”努力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我市突出“123”努力夯实企业
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2012年,我市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将突出“一个落实,两项推进,三项强化”,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不断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结合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特点,细分责任,完善网络,强化落实,消除监管盲点;二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上级部门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推进隐患排查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一是推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成果,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二是结合企业现场危险源识别的要求,规范隐患排查内容,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三是突出群死群伤事故和多发事故的专项治理和应急管理,解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三、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企业现场信用评价系统,督促做好监管部门、企业现场信用信息的归集,逐步形成市
场和现场联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安全工作职责的落实;二是完善信息报送及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
四、强化各级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一是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各级政府和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均应在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同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二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正职负责人对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第一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承担具体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具体责任。
五、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和执法监督。一是突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探索安全员委派制度和协管员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动向;二是结合夏季高温、防汛防台、“十一”黄金周、冬季预防冰雪灾害以及今冬明春等重点时段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三是组织开展集中执法行动,严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规范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
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一是2012年底前全市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达不到三级标准的不得进行行政许可(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使用许可证)。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体系,确保评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坚决杜绝一些企业存在的“应付、对付”想法和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做法,发现企业存在这种情况安监部门一律不予考评验收并给予通报批评,坚持做到成熟一家考评一家,严格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质量服从进度。(市安监局叶静)
第五篇:强化安全教育 夯实班组安全基础
强化安全教育 夯实班组安全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电炉分厂根据厂部的要求,组织分厂职工进行《全员安全知识考试》。此次考试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公司的“十大”禁令、安全管理职责以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以达到检验职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目的。
5月21日下午,根据分厂实际情况,组织全员考试。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通过了一个月的资料复习,检验职工的复习情况和学习态度。通过考试,表现出大家的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书写也比较规范,卷面比较清洁。有的职工说:通过考试,对安全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次考试,进一步提高职工对安全知识的意识,为实现分厂0事故打下了基础。
201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