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作业的研究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作业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是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基于当前“减负提质”的思考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前各个学校都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减负”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学质量,学生的课业负担能减,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素质却不能减。“减负”之后,就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但学生的这些闲暇时间怎么合理安排,怎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发展,怎么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教师应该寻找一种载体来改变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拓宽作业的时空,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认为这种载体就是活动。2.基于新课程对综合学习的要求
课程的综合化或综合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指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了下列规定:“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正适应了这一课程改革的需求,因为社团的组织和活动都是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有效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社团日益成为学校中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3.基于综合作业实施现状的调查
综合作业以它灵活的方式、丰富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爱好与技能的广阔舞台。学校通过综合作业这个平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但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们都觉得综合作业很难布置,很难操作。所以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还是传统的读读、背背、写写的作业。为此我们对本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关于综合作业”的问卷调查,以下是对部分内容的统计结果: 表1-1 对教师调查结果的统计 教师布置综合作业 的情况
比例(%)
综合作业的形式(多项选择)
比例(%)
综合作业实施最困难的(多项选择)
比例(%)
全部是传统作业
7.34
制作手抄报
73.62
作业过程难以监控
68.41
偶尔布置综合作业
78.77
查阅资料
96.74
完成作业费时
23.67
经常布置综合作业
13.89
调查访问
11.36
作业反馈评价困难
51.33
实验探究
8.43
作业过程需要帮助学生不能独立完成
77.86
讲述故事
86.72
表1-2 对学生调查结果的统计 喜欢的 作业形式
比例(%)
完成综合 作业的难度
比例(%)
完成综合作业 是否需要协助
比例(%)
完成综合作业的负担
比例(%)
传统作业
29.55
非常困难
10.69
非常需要
15.78
很重
8.15
综合作业
71.45
一般
75.82
一般不需要
64.47
比较重
26.34
较为轻松
13.49
自己能独立完成 19.75
一般
51.23
较为轻松
9.39
从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学生普遍都喜欢综合作业,也不觉得作业负担重,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从教师的调查情况看,我们觉得综合作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整天还是围着学生的分数转,认为综合作业中的很多内容都不是考试的范围,学生做这些作业就是浪费时间。
(2)综合作业形式单一。除了搜集资料、讲述故事、制作手抄报、小卡片等,其他的形式几乎没有。
(3)综合作业评价方式落后。很多教师对综合作业采取的评价方式,也跟传统作业一样,所以就觉得很难操作。(4)综合作业的实施缺少载体。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们在上这门课程时随意性很大,有内容就上,没内容就不上。学校也缺乏有效的检查措施。正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载体的缺失,所以对综合作业的设计就不能像学科作业一样形成一个系列、一个整体。基于上述的思考,我们认为学生社团活动恰好能为综合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载体,如文学社团指导学生开展读报、剪报活动,制作学生卡片等操作型作业;科技信息社团指导学生制作标本活动,预测气象活动等探究性作业;农科技社团指导学生植物的种植活动、小动物的饲养活动、花卉生长的观察等实践性作业;艺术社团指导学生开展示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表演性作业,这些社团活动延伸性作业的开展,能帮助学生走进诸多的兴趣领域。因此,我们决定开展“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作业”的研究,推动作业的整体改革,促进“减负增效”,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
学生社团的产生、发展在欧洲的12世纪时,由于师生的施教与求学日益需要某种形式的保护,遂仿照手艺人行会的方式组成教师行会(facultas)和学生同乡会(nation)。随后,在这些团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生的组织——社团。
我国的学生社团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4年成立的抗俄铁血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当时,协会成员以集会、演讲、办报等形式进行宣传。20世纪初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学校社团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新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学生社团发展的春天也到来了。一方面,大学社团仍旧在学校社团中起着主力的作用,大学社团逐渐由政治朝着多元、多兴趣方向发展,文体类、休闲类、知识类、论辩类、艺术类等方面的社团大量涌现,如北大的山鹰社、自行车协会,北师大的白鸽协会、教育学社,浙江大学的黑白剧社、飞来峰文学社等在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中小学社团在素质教育的呼喊声中大步向前。如上海闵行区古美学校开发欢乐社团活动课程,欢乐社团涉及棋社、文学社、柯南社、杰迷社等等,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以充实课余生活,陶冶合群德性,提倡服务合作,增进办事能力。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开展京剧社团、手工社团、自然社团、时装表演社团等社团活动。台湾省宜兰县竹林国小,开展自主社团活动,倡导让学生人人有社团。
这些学校的社团活动为我校的社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目前,我校已开展了30多个学生社团,深受学生、家长喜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各校开展的社团活动都是重在社团项目的设置及社团活动的操作模式,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而对于学生社团活动延伸性效应的研究却是一个空白。因此,我们除了组建合理的社团组织、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之外,将把“社团活动”与“综合作业的设计”结合起来,重点探究“如何围绕社团活动开展综合作业的设计与操作”,进一步完善社团活动的机制,以取得更好的效果。2.我县作业改革研究颇有成效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已意识到作业布置比较随意、类型单
一、总量过多、难度过大、机械重复、批改讲评不良等问题,一定程度地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许多一线教师都已经对作业布置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我们县教科所张志伟老师负责的《小学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荣获教育部二等奖。他在研究中指出:“作业内容从单科向跨学科综合发展,作业形式要突破纯粹的书面作业形式,大大增加实践性作业。因此,作业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在范畴上将更为接近,并在作业中更多地体现研究性学习思想。”因此,他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新体系构建”,提出分析作业的八方面视角。它们是:(1)作业的功能;(2)作业的设计思路;(3)蕴于作业中的学习机制;(4)作业的取材;(5)作业过程的时间性;(6)作业的选择性;(7)作业的形式;(8)作业主体的变化。根据这八方面的内容,一线老师们在教学改革中创造了大量鲜活的新型作业案例,如语文想象性作业、合作探究作业、跨学科作业、数学生活作业、“超市”作业、自编作业、延时作业、实践性闲暇作业等等,这些作业改革的探索较好地丰富了作业的功能、形式和作业过程的管理,更为准确地把握了作业活动中的学习机制,并在作业设计与运用等方面努力体现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也为我们社团活动的综合作业提供了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的设置 由于学生兴趣发展广泛多样,小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异彩纷呈,我们将学生社团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与学科相结合的社团。将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入社团活动中,给予它活动的因子,让学生在轻松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寓学于乐,将有助于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如:“数学极峰挑战小社团”、“星星英语社”、“金嗓子话剧社”、“故事大王社”、“小作家社”、“小书虫俱乐部”等。
2.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社团。科技类的社团包括两类,一是农技类:利用农村学校的优势,开展以农村实践劳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并在集体劳作中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协作,感受集体劳动的乐趣。农技类的社团有“百花园社团”、“百菜园社团”、“百果园社团”、“饲养小组”等。二是科学类,有“动手动脑小实验社”、“网上冲浪社”、“变废为宝社”、“气象观察社”及“电脑绘画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最终使学生形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
3.与艺术特色相结合的社团。主要有合唱、健美操、儿童舞、鼓号、腰鼓、儿童画、摄影、书法、剪纸、泥塑等社团。通过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进行不同艺术的活动,发展他们独特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热衷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儿童都学有所长。
4.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社团。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田径等,以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5.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社团。如“绣纺小屋”“千千情结”“快乐蜘蛛社”等,让学生从中学会编、织、钩、绣等民间工艺,从中悟出中华民族聪明、勤劳的优良品质,让民间艺术在我们学生的手中得到传承,让民族精神能根植于我们学生的心中。
6.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社团。如:利用节假日与敬老院老人一起生活,陪陪老人,与老人聊聊天,解解闷,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为敬老院送爱心送温暖的“爱心服务社”等,如宣传保护环境,共创绿色家园的“绿野环保社”,让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流动花朵俱乐部”等等。通过活动培养他们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生存的能力及良好的意志力。
(二)综合作业设计的特点
1.多样化。一是作业内容是多样化的,作业应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多样化的活动中去;二是作业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用日记或作文等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照片、图表、音频,视频等音图材料;还可以是可知可感的实物、动作等。
2.开放性。综合作业设计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目标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经历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而且更高层次的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获得生成。3.实践性。学生社团活动具有实践性,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其实践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因此,作业设计强调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参与,不断搜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
(三)综合作业设计的类型
根据我校社团设置的项目,我们设想开展以下6个方面的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1.调查实践类。主要指老师组织社团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自己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作业的呈现方式是调查报告。
2.动手操作类。是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提升思考,获得发展。作业呈现的方式是社团学生的各种作品,如绣品、音频(视频)作品、图表、照片、活动日记等。3.问题探究类。是社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探究内容,运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饲养社团”的学生饲养蚕宝宝,通过观察探究它的生长周期;“动手动脑小实验社”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探究的小发明、小实验等。作业呈现的方式是实物或观察日记等。
4.技能训练类。主要是体育、艺术类社团在每次社团活动时,布置学生带训练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体艺技能。如“篮球社团”要求学生练运球,舞蹈社团要求学生练压腿等基本功,以增长技能。作业呈现的方式是各种技能的展示。
5.欣赏表演类。把社团活动作业以节目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文学社团的课本剧作业,舞蹈社团的舞蹈节目,声乐社团的组唱、合唱节目,英语社团的儿童剧表演,军鼓、腰鼓社团的大型表演等,可以通过社团节或其他传统节日进行表演。作业呈现方式就是节目展示。6.应用服务类。主要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入社区参与公益服务活动。如“爱心服务社”的送温暖活动、“绿野环保社”的清洁家园行动等。作业呈现的方式以活动照片或活动体会。
(四)综合作业的操作模式
综合作业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我们认为有以下四种作业操作模式:
1.操作示范式。因综合作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般采用操作示范的策略。即要求教师先对作业任务进行讲解与示范,在讲解示范基础上,再由学生进行尝试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作进一步的讲解示范。如此反复,直至学生掌握技能。
2.竞争合作式。指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竞争活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双重发展的一种作业活动模式。这种活动模式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的发展。3.自主探究式。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困难,自己调整完成的方式,从而达到顺利完成作业任务的目的。这一作业方式对学生主动性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在良好作业习惯尚未养成时,应有足够时间,在教师的控制下,来训练这种作业方式,并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双向互动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双向互动,辅导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双向互动,可以是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相互监督的,也可以是相互合作的。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各层面的双向互动中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五)综合作业的具体实施 1.作业的布置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作业一般都是以“任务”来布置,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活动准备性作业。很多社团活动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安排, 使其活动前的实践作业能直接为社团活动开展服务。(2)随堂操作性作业。指活动中的实验和动手操作。通过活动中教师的讲解、引导以及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在动手过程中的领悟, 获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毅力。
(3)课后延伸性作业。一般在社团活动结束之后立即进行布置, 教师可以根据社团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巩固应用性的综合作业和扩展延伸性的综合作业。2.作业的完成方式
从时间上来说,可以是一个周,一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根据探究问题的内容、难度、发展而定;从实践主体来说,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可以社团为单位开展,也可以是师生合作,甚至邀请家长、社会人士参加。因此社团活动作业可以分为: ①独立型:学生可以针对布置的综合性作业独立完成。②伙伴型:当在单独完成综合性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觉得自己无法独自完成时,让学生寻找伙伴来共同完成。
③亲子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完成综合性作业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也可以与其一起完成,不仅保证了作业的实效性,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情感,并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
④师生型:师生共同参与作业的完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3.作业的评价与反馈(1)作业过程的评价
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作业与其他学科的作业不一样,它完成的周期比较长,一般至少需要一周,甚至更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学评价与反馈。对于作业过程的评价与反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随机抽查。由学校或辅导师对学生的社团活动作业进行抽查,对抽查情况进行评定,并对抽查的学生以谈话交流的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进行监督和反馈,保证实践性作业的高质和高效。
二是跟踪调查。完成实践性作业只是表面,而能否做到落实则是问题的根本。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家长,了解同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各种实践活动的持续情况,对学生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实践性活动的可持续性。
三是家长监督。社团活动的综合作业因完成周期长,学生往往不能坚持,可以请家长配合,填写社团作业记录卡,监督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2)作业结果的评价 一是择优评比。每个社团选出做的比较好的几份实践性作业上交教务处,由教务处进行评比,同时对优秀作业进行通报和展评,同时,定期评出星级实践性作业,并在升国旗时进行颁奖,让同学们认识到实践性作业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是集中展示。每学期举办一次社团节,主要是展示学生的社团活动作业,展示的作业分静态和动态。静态展示的作业可制作展板,张贴学生的作品、图片、活动资料等,放在醒目的位置,供学生、家长观看;动态展示的作业以舞台表演为主。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准备在本校开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达到一定的目标,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预期目标
1.通过综合作业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综合作业的设计方法、运行模式及评价机制,丰富作业改革的理论成果,推动我校课业的整体改革,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形成办学特色。2.通过综合作业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综合作业的研究,实现学生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实践活动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劳动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预期成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形成下列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性作业的研究》 2.相关论文
《小学综合作业设计例谈》
《基于活动:新课程视域下作业改革的新走向》 《让学生在综合作业的舞台上“快乐舞蹈”》 《关于综合作业评价的思考》
《让实践性作业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蓝天》 《谈综合作业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案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初步定为两年,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9—2010.12):
1.组建研究组织机构,统一思想认识,对本课题研究形成思路;
2.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3.完善学校社团的组建规范及活动制度;
4.讨论、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11.1—2012.9): 1.各社团按任务分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设计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作业; 2.积累资料,形成社团活动作业操作的基本模式; 3.探索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方式; 4.总结汇报实验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第三阶段(2012.10—2012.12):
1.组织研究成员在本课题研究调查分析基础上,全面汇总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2.评选优秀研究论文和调查分析报告、实验报告,对课题研究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3.做好项目成果鉴定的有关准备,并接受鉴定。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王晓华
成 员:张春燕 王煜哲 潘小燕 潘杭喜 王永丽 应柳燕
具体分工如下:
(1)社团活动及综合作业的整体设计、实施协调和领导(负责人:王晓华)(2)综合作业的设计、运行机制的研究(负责人:张春燕 王煜哲)
(3)综合作业不同模式的实施途径、操作方法的研究(负责人:王永丽 潘小燕)(4)综合作业评价的研究(负责人:应柳燕 潘杭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现已成立了“飞翔田径社团”、“红舞鞋社团”等32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指定负责人和指导师,每周五下午作为固定的活动时间,前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团活动的经验,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台州晚报》、《仙居电视台》等媒体也对我校的社团活动进行了报道。县教育局在师资配备、学校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对本课题给予大力支持。2.课题负责人王晓华是浙江省优秀教师,从事小学教学十多年,有一定的教科研实践经验。他负责的省课题《边贫地区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共进策略的研究》获浙江省第六届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
3.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都曾主持过县级或以上课题的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教师对社团活动具有较高的自信心,认为自己能胜任相关社团的辅导工作。
4.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开展了“社团活动学生情况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对社团建设兴致很高,兴趣浓厚,态度积极,渴望发展兴趣爱好和锻炼自身能力,他们希望社团是一个民主、温暖的立体场,希望能有充分的自主权来对社团进行自主管理。这些对我们项目开展是极其有利的。主要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桂琴 《新课程作业设计的五大坐标》,《教师新概念》,2005年 3.张志伟、吴在君《小学综合作业的特点及其设计》,《上海教育科研》2004.5 4.罗志康
学生社团——学生通向成功的桥梁》,《教书育人》2010.3 5.陈建忠《开展学生科学社团活动的意义与策略》,《科学课》2009.7 6.张 治《学生社团课程化的实践探索》,《新课程》,2008.4
第二篇:以书法为载体
以书法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
2017年5月11日,武威六中高级教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守阳先生为新城区第一小学教师和书法社团的学生分别讲了两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书法课。(p1陈老师示范书写)
陈守阳老师是甘肃省武威市人,自幼习书,诸体皆能,尤擅楷行,长期沉浸于“二王”和米芾行草。作品多次入展省内外书法展,在2012年和2014年全市“临创书法展”中蝉联一等奖。
在跟教师们讲书法时,陈老师首先提到“汉字之美”这个话题,强调“汉字之美”、书法艺术之根就在于笔法、结构、布局三个方面。进而指出:书法,从最初的实用工具、到逐渐演变为艺术审美,在历史的嬗变中,逐渐融入和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学书法,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引领我们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陈老师说据他所察,“现在高中生的书写是一年不如一年”!在当前,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中小学开设了书法课、大学设立了书法专业、无论是教育界还是社会各个阶层都越来越重视书写的形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热爱书法,学习书法——“学书法,写好字,传承书法,教师责任重大。”之后,陈老师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指导大家“学书法,毛笔、硬笔都可以,然笔法自毛笔书法中来”,临帖要“学经典守传统,由描到摹再到临,到自觉书写„„选名家为榜样,喜欢谁写谁。”(p2陈老师为学校教师讲座)
接着,陈守阳老师为学校书法社团的孩子们讲了一堂生动的书法课。陈老师语言生动形象,孩子们听得趣味盎然。在讲到用笔时,陈老师说——毛笔睡着了,先要唤醒它——这叫“醒笔”;要把毛笔的毛捋顺,捋齐整,那感觉就像是给小猫小鸟捋一捋背上的毛一样(讲“荡笔”),又讲到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陈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娓娓道来如山涧溪流,清丽明快,毫无艰涩之感。(p3陈老师为书法社团学生授课)
今天,新城区第一小学与陈守阳老师,以书法为载体,践行着一个教育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机构或个人加入这个行列,“热爱书法,传承经典,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第三篇:以活动为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上虞市百官镇叶家埭小学黄兰娟
教育的脉搏总是最灵敏地按照国际风云的节律跳动,自上海市研究性课程的率先开发以来,研究性学习正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主旋律,奏响着新世纪的乐章。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读,学生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诚惶诚恐地跟着老师转,无主体地位可言。应试教育的扭曲,更加剧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学生终日为争分应考而疲于奔命。研究性学习中,“研究”与“学习”都是学生的主动行动,“探索”和“研究”使学生自觉积极饶有兴趣地投身其中。
在深入理解和钻研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方法的同时,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在学习内容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由学生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过程的参与性;在学业评价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研究的过程,而不过分看重结果,重在评价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和实践中所获得的体验。
以“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为宗旨,我们的尝试与成果可从三板块反馈:
一、生字教学走新道。
初入学的孩童,要他摆正姿势已属难事,让他注意间架结构、笔锋走势更是天方夜谭。传统的生字教学,习惯于“师道尊严”,教师强调一笔一画,学生被动而无奈地“拼凑”。即使是在教学百花齐放,追随前沿的今天,也无非是大同小异,“雷声响,雨点小”,学生提出哪些字难写难记,众人说一通,教师露一手,无非是让学生多写几遍而已。而传统的名人效应更已吸引不了现在的孩子,所以必须有一种新型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写字教学法。
受一张张小熊图的启发,我们总结出了“双改双写”的写字教学新法。
所谓双改双写,就是学生比较观察老师的范字,如果发现有这样那样即便是轻微的疏忽,则上面附着的小熊也是住的极不舒畅的,让孩子来发挥创意,过一回设计师的瘾,造一间最温馨舒适的房间,一旦被大家认可,小熊就立刻搬进房间。老师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下将错就改,全班再以老师的进步为动力,拉开你追我赶的局势。
教师写,学生改,教师改,学生写,这一尚待完善的生字教学模式不正是新形势下“减负”最铿锵的回音吗?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平等关系。老师不露痕迹流露出来的“迎难而上”“知错就改”等品质无形之中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尤其是“学生为小熊猫重新设计房间”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心理机能,培养了他们细心、韧心、合作、自信等学习精神,使他们的学习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课文表演助阅读。
阅读课文虽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载体,但大部分昌由作者心灵感受后精心描绘的生活画面,因此可通过表演活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人生的风景。这种表演的基础是对文字的解读、研究,这就决定了课堂表演具有内存的研究机制,而且课文表演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课本剧表演被他们喜爱是于情于理的。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性阅读,它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戏剧活动,正如剧作家曹禺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学生接受并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虽需花费不少精力,学生却乐此不彼。
以我所教的四年级为例,初始的基础是不堪一提,一句话写得千疮百孔,说得支离破碎,表演课本剧却是全身投入,象模象样,别有一番洞天。在表演《神笔马良》中,班上的双差生陈某把贪官演得淋漓尽致,平时一声不吭的叶某虽只是演了个小角色,却把课文内在的潜信息表现得生动形象。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视学习语文为一种享受,无形中成绩也发生了变化。因为通过课本表演,阅读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能动地转化为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同时又重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促使了学生在情感、认识和生理、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三、在想象王国放飞童心。
自1997年来上海《萌芽》杂志社与7所高校联合发起“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新概念”这一提法,“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形式,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大堤。眼下对作文探索的形式喜人,什么“作文要反映新思维,新体验”,“作文教学要提倡放飞想象”,“走面向生活,自由表达之路”,“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等。
然而从我校的学生习作来看,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我所带的四年级,更是望“文”而畏,勉强应付的作业也是牵强附会,不是“内容雷同”,“格式僵化”,就是“语言呆板”,“文句不通”,毫无情趣可言,更是难回归到抒发个性、自由表达的本真。
想象,一切从想象入口,孩子的心灵是洁盈绚丽的,他们善于用幻想编织多姿多彩的世界。童话是他们的梦,编织美丽的童话,驰骋童话王国是他们莫大的快乐。在他们笔下,狡猾的狐狸也有多愁善感的时候,凶恶的考虑也有动情善良的时候,躲在一角的拖把也有黯然神伤的时候……尽管文笔朴实无华,故事却是惊险离奇,别出心裁。一堂音乐课中的节目表演,幽默诙谐的动作惹得全场捧腹大笑,生动风趣的描述更是逗得大家前俯后仰。什么“谁的开头最扣人心弦”,“谁的创意最丰富醉人”,“谁的构思最别致”,“谁的句子最精彩”等等。而为了摘取这些头衔他们写得更欢了。
第四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中华风骨
特克斯县乔镇中学
莫冰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家乡情结、大爱无私、关爱弱者的优秀道德品质。我们语文教育者应深刻挖掘出教材中的精华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以滋养他们的灵魂,塑造中国人的风骨和情怀,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我们这偏远地方的乡镇中学,孩子们在家里用母语与父母交流,文化氛围比较薄弱,中国古典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相距遥远,枯涩难懂。少数民族的孩子学习汉语尚且为难,古典文学文化就更难了。所以我校语文组今年开展了《在文化氛围比较薄弱的少数学校如何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孩子的文言教学,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老师们在课堂上深度挖掘了文本的价值,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孩子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张琳老师的古诗课堂《水调歌头》,在优美婉约的配乐诵读后,学生们自由表达“我能理解你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人生在世很多事不由我们主宰,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我们不妨豁达一些,在心里默默祝愿亲人吧。”……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的授课中,问题精当,层层深入。由小组讨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陶渊明是怎样看的?能激发学生充分与陶渊明进行对话,正确理解陶渊明先生的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美好情操。巴刚老师的《陋室铭》授课中大量的背景和刘禹锡诗词的介入,加深了学生对刘禹锡风骨个性的了解。在富有文学味的课堂中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古代思想家、文学家。《春酒》是我们这一学期的重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教材。于是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分别由莫冰洁老师和张龙老师执教。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风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读出了中华民族以及作者琦君寄寓在文中的丰富的内涵。在这两节课中,学生们沉醉在《春酒》中,沉醉在春酒的香甜里,沉醉在民风的淳朴里,沉醉在母亲的贤惠里。尤其是张龙老师最后以一副春联结课。上联由老师出:“春酒留香蕴乡情”,下联有学生自由对,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传统文化的氛围很是浓厚,学生们沉浸在其中,不由自主地受着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熏陶感染。
当然每一堂课都是有遗憾的,课堂教学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比如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中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世外桃源,都有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而应该积极入世,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巴刚老师的尽管很有文学味但是《陋室铭》的仿写却没有到位。其实完全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模仿写出自己风格和个性的铭志文。5月份在伊宁市六中的七年级组的墙报中就能看到学生们的富有特色的《教室铭》、《吃货铭》、《学子铭》、《老人铭》、《考试铭》等。再说张龙老师的《春酒》课中,学生基础较好,完全可以深挖到“寻根情结”、“家国情结”的深层次上来。
所以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乔镇中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将不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辍探索的脚步。深挖传统文化文本的内涵,以培养我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优秀的道德情操,养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培养有中华风骨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五篇:以古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想象力
以古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想象力
新纪元广元外国语学校小学刘映华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学习《题西林壁》后,请同学们想象作者看到的庐山的不同样子。
在我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品读古诗,并在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读书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