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备考指要】
1.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理解掌握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
3.把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遭遇的挫折、历史性转变及其启示。
【自主学习】
考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风雷
(1)原因:中国在_________上外交失败。
(2)过程
①5月4日,_________等地学生游行示威。
②6月5日起,_________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初步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张、陆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①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②促进了_________的传播。
专心
爱心
用心
③是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①_________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_________、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活动。
③_________的帮助。
(2)一大
①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___秘密举行,后又转到浙江嘉兴_________。
②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局,选举_________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①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三大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②实现:1924年,_________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党一大。
③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超的到来。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高潮)
①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_________、孙传芳、_________等北洋军阀。
②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_________。
(3)国民革命失败
专心
爱心
用心 2 ①原因:_________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_________、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陈独秀烦了_________机会主义错误。
②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考点2
国共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
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发展:根据地开展_________,发展生产,粉粹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从1930年起,毛泽东、_________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2.红军长征
(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专心
爱心
用心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
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革命_________。
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_________。
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重难突破】
一、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1.同:
(1)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
(3)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斗争对象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异:
(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
(4)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
(5)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专心
爱心
用心 4(6)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迁移应用】
1.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的是()
①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
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
二、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理解:
(1)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2.开端:
(1)从领导阶级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从群众基础看: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为了砸碎一个和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5)从革命范畴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专心
爱心
用心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迁移应用】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是先进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3.“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失此不图,将成大乱。”(《凇沪护军使.卢永祥电》)材料中“劳动工人同盟罢工”的深远的历史意义有()
①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的方向
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三、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
1.两次挫折:
(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的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挫折原因
(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专心
爱心
用心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3.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长征途中,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的错误,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4.总结: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1)大革命失败后到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先进的共产党人,面对失败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开始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工作重心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拉开转变危机的序幕,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危机过去,转变完成。
(2)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标志着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扭转时局的关键。在长征途中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实现共赴国难,胜利的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5.深刻教训和启示
(1)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2)虽然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错误而导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但党能依靠自身力量来纠正各种错误,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准确的把握形势,提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3)实践证明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路线的正确代表,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迁移应用】
专心
爱心
用心 7 4.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C道路
5.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
③由幼稚走向成熟
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四、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源于毛泽东对湘赣边界斗争经验的总结,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民主革命指明了道路。
2.其内容包括: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3.中国革命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迁移应用】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须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专心
爱心
用心 .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
──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引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这条道路在中国能不能行得通?为什么?
(2)材料二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是什么?
(3)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迁移应用】
7.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①爱国
②民主 ③
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⑥科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⑤⑥
【典例剖析】
1.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
专心
爱心
用心 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 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 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爆发了”。
【答案】C
2.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剖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史实再现能力。弄清“最先建立”是解题关键。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革命政权。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领导革命队伍进人井冈山区,开辟新式革命道路,工农武装革命从此发端。中央革命根据地,川陕、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剖析】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以无产阶级的观点来评价五四运动。D项体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这是阶级史观的评价。而A、B、C仅是从文化的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进行评价,不能全面涵盖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D
4.五四运动获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
①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路、章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专心
爱心
用心 ③使民主与科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④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三个: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惩办了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B
5.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剖析】考查遵义会议的转折性意义。A错在“一路坦途”,C错在“彻底失败”,D错在“不容乐观”。
【答案】B
【巩固演练】
1.“二十八日,杭州学生联合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于二十九日一律罢课,宣誓救亡,发出罢课宣言,指责北京政府‘邪正不辨,功罪颠倒’„„学生联合会再发宣言,将官厅镇压学生罢课爱国运动通告全国,重申五月二十九日十七校学生三千人与全国同学诸君一致行动,实行罢课。”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学生罢课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D.北京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2.《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火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
专心
爱心
用心 11 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3.下图为“五四运动”时期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
4.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5.著名学者胡绳说:“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诸多因素”是指()
专心
爱心
用心 12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一方面是争回我国在山东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请问此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
7.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右图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
B.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流动作战,袭击国民党后方
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专心
爱心
用心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0.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之一二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
专心
爱心
用心 14 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四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材料五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1919年5月,而是贯穿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和由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4年5月4日,在全国举行了“继承五四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18岁成人宣誓仪式,中学生们庄重宣誓:“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综合新华网信息
(3)请你综合五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历史作用。
【高考真题】
1.(2010·重庆卷)《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2.(2010·安徽卷)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专心
爱心
用心
3.(2009·浙江卷)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4.(2009·上海卷)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5.(2009·天津卷)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6.(2009年·广东卷)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7.(2009·江苏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专心
爱心
用心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巴黎和会
北京大学
上海
反帝反封建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2.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共产国际
上海
南湖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3.孙中山
吴佩孚
张作霖
武汉
帝国主义
蒋介石
右倾
考点2
1.周恩来
贺龙
人民军队
毛泽东
土地革命
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朱德
瑞金
2.博古
遵义会议
陕北吴起镇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迁移应用】
1.B 2.B 3.A 4.D 5.C 6.(1)以城市暴动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行不通。因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2)“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路线,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就启示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应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7.A
【巩固演练】
1.C 2.A 3.B 4.C 5.C 6.B 7.D 8.B 9.D 10.C.
11.(1)原因: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解放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爱国热情的高涨。初步成果:惩办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2)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
专心
爱心
用心 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3)作用:反帝爱国运动,振兴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思想解放运动,广泛的传播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条件等。
【高考真题】
1.【解析】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解析】B 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3.【解析】C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
4.【解析】C A 项采取暴力革命,B 项领导工人运动都不是中国革命所独有的,C项 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D项国共两党合作不是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实行的。
5.【解析】C 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6.【解析】A 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目中观点的立场,1929年国民党是站在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上的,所以将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称为“过火”思想。
7.【解析】C 此题主要考查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其中从1919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1949年建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从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1956年低社会注意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专心
爱心
用心 18
第二篇: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
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 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3.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5.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6.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下面哪项措施?
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根据地经济建设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7.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的最基本的条件。”这句话说明了
A.土地国有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占有地盘 C.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D.中国革命必须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9.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敌我力量比较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10.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讲是指 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
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转向胜利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参考答案
第三篇: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5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点集训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考
点集训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D)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八七会议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解析】根据材料“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可知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听从国民党指挥,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失去了对大革命的领导,处于辅助国民党的地位。国民革命的失败让中国共产党意识到需要掌握军事上的权力。因此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这标志着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从这一方面来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图片,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这两个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B)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属于城市起义,最终失败,因此我们应立足中国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正确答案为B。C错误,A、D与题意无关。
3.(2016附中)192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第16号通告,要求各地工农群众尽可能实行武装暴动,号召“联合工农暴动的力量,汇合各处自发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直到造成一省或几省的革命胜利的局面。”这一通告(D)A.符合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体现 D.使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情绪滋长
【解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通告对革命形势的估计十分乐观,滋长了“左”倾盲动主义情绪。
4.如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B)1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地点信息“井冈山”“三湾”“文家市”,可以得出此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故B项正确;A、C、D三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5.(2016雅礼)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使农民得到了翻身解放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解析】材料“20世纪30年代”“苏区”的信息,可知此时为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经济上翻身,政治上独立,故“埃政府”成了“我们的政府”。故选答案B。
6.国民政府南昌行营公布了《民廿二(22)年封锁匪区办法》。其中的“匪区”是指(C)A.陕甘宁边区 B.东北解放区 C.南方革命根据地 D.华北敌后根据地
【解析】民国廿二年指的是1933年,陕甘宁边区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南方革命根据地出现在国共对峙时期,华北敌后根据地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C正确。“匪区”是国民党对中共政权的蔑称。
7.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B)
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解析】①人民军队的摇篮指的是南昌,因为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②中国革命的摇篮指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③共和国的摇篮是指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瑞金;故选B。
8.(2017雅礼)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这说明(D)A.红军根本不应该长征
B.长征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D.长征初期执行错误作战方针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博古、李德的“左”倾军事路线,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长征。长征开始,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后,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被迫退出江西。这时候长征已经开始,因此学者评价的不是长征应不应该、可不可以避免、被不被迫的问题,而是长征开始后继续执行错误作战方针的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9.“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C)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据材料“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长征的历史事实,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强调的是遵义会议的转折意义,“舵手一易”即指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故C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在长征之前,故A排除。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属于长征的背景,故B排除。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故D排除。
10.1935年6月中旬,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汇合,实力增强,中共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包含的意图主要是(A)A.接通苏联,获取援助 B.积蓄力量,准备反攻 C.打破围剿,开始长征 D.主动出击,国共合作
【解析】从1935年可知是红军长征时期,故占领川陕甘、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因其地理位置靠近苏联,便于获得苏联的援助,故A项正确;红军长征时期损失重大,即使占领川陕甘也不具备反攻的能力,故B项错误;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故C项错误;国共由对峙转为合作的转折点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 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不正确。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简述: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南京重新建立国民政府,至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前期,也是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破裂并逐步走上再次合作的历史时期。对这段历史,中国海峡两岸的历史学者曾有很大分歧,即一方评价„„是“黄金时代”;另一方评价:„„是“黑暗统治时期”。
——《对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
对于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你认识哪一种观点合理?试运用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参考答案】观点一:1927—1937年是国民政府统治的“黄金时代”。论证: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与巩固,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进行北伐,完成国家统一;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维护、稳定与英、美等国的外交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二:1927—1937年是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时期”。论证:南京国民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利益;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政府坚持一党独裁统治,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扶植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发展,挤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空间;对日本侵略步步妥协退让,丧权失地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讲 辛亥革命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明示:辛亥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
试 答
提示: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
2.可以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吗?
试 答
提示:不可以。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
3.构建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导图。
试 答
提示:
4.中华民国政权与清王朝有何本质区别?
试 答
提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反映了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WEIKAODIAN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②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③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④“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⑤“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史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试 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了主权在民;②体现了国民平等;③反映了公民自由;④反映了三权之间分立制衡;⑤反映了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1.[2015·保定摸底]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
综合点2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成功”的革命
(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针对训练] 2.[2015·黄冈中学模拟]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C 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故选C项。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本段材料从思想和政治视角说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但是其“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观点值得商榷。虽然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但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进步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真题典例
1.[2015·北京高考]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未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更没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由此可排除A、C两项;剪辫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D项。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2.[2015·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 B 解析 刘邦主张“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专制统治,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避免帝制的复辟。A项传统社会指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项与题干不符。C项“决定作用”的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正确。
3.[2015·广东高考]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 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转型,考生务必从表格内容出发进行分析说明。
考向分析
(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是有争议的,因此创造新情境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重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质习俗等角度来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地位和影响。
仿真练习
1.[2016·横峰月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为中华民国成立的第二天,即1912年1月2日,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结束于1912年2月12日,故A项不符合史实,是正确答案。
2.[2016·枣强模拟]《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答案 B 解析 “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反映了当时参加辛亥革命者的盲目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
3.[2016·陕西安康月考]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答案 C 解析 由“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此材料在强调思想解放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A项在强调上权太重;B项在强调民权主义实行的紧迫性。D项在强调兴民权的必要性。只有C项在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C项为正确答案。
第五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 宋明理学教案 新人教版
第41讲 宋明理学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纲明示:宋明理学。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程朱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思想主张
3.地位及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1.形成背景
(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生,才能挽救统治。2.思想主张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三教合一”是不是三教合并呢?
试 答
提示:“三教合一”不是简单的三教合并,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
2.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
试 答
提示: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3.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试 答
提示: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4.“理学”和“心学”是继承的关系吗?
试 答
提示:否。“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一方面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2)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WEIKAODIAN 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理学具有怎样的精神?
试 答
史料解读: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①“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②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理学主张有何特点?
试 答
史料解读:由①可见其重视封建伦理道德,由②可见其把封建伦理道德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思考3 史料三认为理学有怎样的消极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理学毒害思想,戕害人性。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 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压制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1)哲学类别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2)认识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针对训练] [2016·肇庆高三检测]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A.董仲舒
C.王阳明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家,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干内容,A项排除;王阳明是心学代表人物,主张“致良知”,故C项排除;李贽是明朝后期思想家,其认识论与题干内容不符,D项排除。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1“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作者论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作者认为:(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2)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2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材料反映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的缺陷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
B.朱熹 D.李贽(1)作者指出了理学的严重缺陷,认为理学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对立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抹杀了个人私利观,实质是以卫道为目的,体现了文化性格保守的特点。(2)指出理学不仅影响了宋代以后的封建社会,也影响了近现代社会,如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等,体现了理学的消极影响。
真题典例
1.[2015·北京高考]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朝鲜使者认为王阳明谤辱朱子,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叛逆,说明朝鲜使者奉程朱理学为正宗,①正确,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可得出③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学说未超出理学的范畴,而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排除②④。据此可知本题选C项。
2.[2015·浙江高考]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是陆九渊,提出“万物始于水”的是泰勒斯,主张“心外无物”的是王守仁,故选C项。
3.[2015·山东高考]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B.①②④ D.②③④ B.②③ D.②④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再联系宋代理学的主要内容,抓住宋代理学重建儒学、规范秩序、突出封建伦理道德等关键点与材料所述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所选材料应与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关,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表述言简意赅。
考向分析
(1)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考查程朱理学的背景。
(2)以文字、图片等作为命题载体,考查程朱理学的思想内容。(3)导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仿真练习
1.[2015·唐山摸底]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格物致知 B.经世致用 C.三纲五常 D.发明本心 答案 A 解析 朱熹对山石的看法,体现了他深刻探究事物的本源,即“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儒家经典为现实服务,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发明本心”是王阳明的观点,故D项错误。
2.[2016·景德镇质检]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通过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答案 D 解析 无论是“以礼化俗”还是“乡约”,均侧重于通过外在的约束,而非内在的道德自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私欲、良知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内心反省、理想人格,故C项错误;“以礼化俗”及“乡约”均强调用普遍的规则(理)来约束人,“义庄”则体现了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
3.[2015·蚌埠调研]王阳明(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子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及儒家思想。题干中“不敢以为是也”,是不赞同孔子的观点而非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儒学发展到明代主要表现为王阳明的心学,故王阳明不可能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③,答案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