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开辟综合实践的新天地

时间:2019-05-12 12: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教育开辟综合实践的新天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教育开辟综合实践的新天地》。

第一篇:互联网教育开辟综合实践的新天地

“互联网+”教育,开辟综合实践的新天地

——柯桥区安昌镇中心小学“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工作总结

安昌镇中心小学 沈徐亮

柯桥区安昌镇中心小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镇——安昌,包含了4所完小和一个校区。为了使“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活动能更好地举行,也为了能使各完小有一个更加方便的教研体系,我们工作室教研团队以镇校为中心,把相近完小组成了一个个完小工作室小团队。在这些小团队中,其中 80%是一些刚分派进来的新教师!80%的生源是外来民工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如何指导这群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性的工作室的老师们,在综合实践新课程理念、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成了重中之重。

为此,2016年在导师沈徐亮老师的带领下,安昌镇“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勇于探索,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综合实践特色等工作室活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推动了学校综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将,这三年来的工作事迹介绍如下:

一、多元制度,优化团队建设。

在学校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工作室有着8位骨干教师一个团队。这些骨干教师分布在安昌的各所学校。他们有些是班主任老师兼任的,有些是负责整个年级段的,有些是完小乃至整个安昌的骨干力量……如:镇校的孙丹丹、王佳丽;东昌的韩友琴 ;白洋的王良、魏莉;大和的徐虹;吉生的娄利红 ……他们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更主要她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的研究之中,很好地对自己学校的综合实践这门学科起着引领作用。

因此,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制定了 “微综合”工作室课程建设和教学常规方案,健全了教研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各骨干依托各自的地域环境、学校特色制定了相应的个人规划计划。安昌“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团队如同奥运五环一样,五个小组团队各具特色。在共同的核心理念、制度等指引下,大家手拉手组成一个团队,在团队里我们相互依托,相互学习,将实践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

二、多元教研,扎实开展现成效

1、构筑“微课群”,以“点”带“面”开启“互联网+ ”教育模式 在我们这个大团队里,很多一线的综合实践指导老师都很迷惘,什么叫“综合实践”?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何指导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面对众多的迷惘,我们安昌镇综合实践组2017年开展了以“沙龙式”、“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线上学习形式进行互相交流。

例如,我们综合组这学期重点开展的“微课”研究。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几个领域,每个领域的准备、实施、成果展示、评价等阶段,我们着手组建“微课程”。

我们利用“网络沙龙”对“微课”进行相互观摩、相互研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加强了老师、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微”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渗透。

2016年,我们乘着“互联网+”的春风,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同年,我们开通了“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网络平台和省数字化教育基地学校平台。一段时间下来,工作室能够动态更新和持续丰富综合实践资源。备课组的成员和其他对综合实践感兴趣的成员,通过我们的工作室网站微课,不断学习、交流,一些综合实践理论、先进的理念渗透到了每个指导老师心中,为线下教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2、以学科为“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线下综合实践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一些非综合实践专业的老师,纷纷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之中,“学科一体化”理念得到了渗透。

“学科一体化”是当前省里非常重要的一大课题。在《浙江省拓展性课程指导纲》指引下,这种整合模式越来越被推广和重视。我们教研团队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需上一至二节公开课。老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研讨课,新教师上汇报课。而课型的主题围绕“学科一体化”进行开展。不管是各自成员的校级公开课,还是我们的镇级及以上的公开课需全体参加听课,听课后要利用课间十分钟时间初评,指出利弊,以便于其他教师在下面的教学中扬长避短,集体备课时还要展开详细的听课讲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听课,大家可以更多发现他人之长,找到自己之短,从而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相互听课。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线下学习,我们的每个小团队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个成员利用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所开发的课程也有了一定的雏形。孙丹丹老师参与开发的《我是古镇小导游》被评为省精品课程,沈徐亮老师开展的《青石板》在市非遗课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魏莉和徐虹老师开发的3门课程在荣获区精品课程……

通过课程的开发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变得扎实。学生成果逐渐改变部分以往成果集制作精美,但照片堆积、内容空洞的现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域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采访游客、问卷店家、体验制作……安小的孩子成了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多家报刊乃至省级以上电台报道我们的活动。多个不同省市的兄弟学校前来安昌观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之中将各类学科的元素渗透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在互为基础、彼此打通、相互促进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我们的“线上”、“线下”培训模式也得到了认可。在区校本培训方案评比中,我们荣获了一等奖。

三、多元发展,结出多元硕果

一技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最可爱。综合实践学科的好坏,不是建立在某个人优秀的基础上,更是以大家都优秀为前提。所以我们十分注重成员的整体挤进,特别强调团队合作。这一年来,我们“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成员在“学科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呈现了多元发展趋势。

工作室沈徐亮、孙丹丹、王良、魏莉等多位老师的论文也多次在区、市级乃至以上的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孙丹丹、娄利红、魏莉等多位老师部分论文发表在了《教学月刊》、《教育观察》、《浙江教育报》等核心报刊上,多篇论文发表在《智力开发报》等地方刊物上,工作室团队的读书征文在省级比赛中多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孙丹丹老师的《太阳》获得全国三等奖;娄利红老师的微课获得省二等奖,王佳丽老师的获得市三等奖;此外,沈徐亮老师的综合实践地方课程获得区一等奖;魏莉老师综合实践地方课程获得区二等奖;王良、陈芳依、何宏燕、魏莉、韩友琴等老师的微课多次在区级荣获一等奖,安昌镇校这三年的微课,几乎包揽了区一等奖。沈徐亮老师作为导师,微课的制作与设计多次在区兄弟学校作讲座;沈徐亮老师的“学科一体化”校本课程的开展经验在“绍兴市综合实践90学时培训”中作讲座。

此外,我们还撰写了多门校本课程:假日课程——《七彩假日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带着问题游绍兴》,研学旅行课程——《致远踏歌行》等,其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收到了省教研员伊红老师的好评。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团队连续三年在区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稳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与特色,我想这将应该是“微综合”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独特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我们全体综合实践老师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我们每个老师都觉得,生活、工作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虽然很苦、很累,但心里还是很高兴。展望未来,我们更觉担子的沉重。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为学校、学生、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立足明天,再创辉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荷一定能露尖尖角。

第二篇:立足乡村资源 开辟综合实践活动新天地(写写帮整理)

立足乡村资源

开辟综合实践活动新天地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蕴藏着小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各类资源。要立足乡村资源,开辟出属于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片新天地。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让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大地上开花结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多元化主题 实践训练 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经验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重视考虑孩子的差异、地区的差异、环境的差异。可见,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背景及条件,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广阔天地。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蕴藏着小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各类资源。如何立足乡村资源,开辟出属于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片新天地呢?应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让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大地上开花结果。

一、巧借“天时”——开发多元化主题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外时间、不同季节、各种节日中选取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时间的深远绵长中蕴涵着丰富的研究课题。春夏秋冬,四季交替,里面涉及到动物、植物、气候、服装等等,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春天在哪里》这个课题正是抓住“春天”这个生机勃勃、富有诗意的季节来开展,产生了《春天在田野里》、《春天在服装上》、《春天在气象中》、《春天在学校的老槐树》等子课题,从各方面来寻找春天的特点,也体验到春天的美丽与一派繁荣。

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和愿望,里面大有学问。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少之甚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越来越淡漠。为了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我和学生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并结合本村风俗设计了一系列的小主题研究活动。如:《家乡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丰富课余生活、感受生命真谛、传递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凭借“地利”——开创实践训练场

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儿童的生活是最美的,所以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作为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农村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煅练能力,提升素养。

教学《蜗牛》时,我就结合农村实际设计了户外活动学习方案。我先让学生自主找合作的小伙伴,再提出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附近寻找并了解小蜗牛。草丛中、大树下、小水沟、菜园里到处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的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细心的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家的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快活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颇丰。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课程,如果我们只注重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忽略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因此,充分借助农村自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能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辟更大的训练场。

三、优借“人和”——搭建成长大舞台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他们实施课程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课程,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突显出学生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与需要。

这两年,“广场舞之风”吹遍神州大地,给静寂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娱乐潮。平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妈、大婶们,纷纷加入这个大舞台,伴随着音乐的节拍转起来、跳起来。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学生们当然也深受吸引,学得热火朝天。有的学生学得快,还给大人当起了教练。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吗?于是,我立马组织学生开展以《农村广场舞》为主题的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首先,带部分学生与村委会沟通,争取村委的配合。接下来分小组深入村民家中调查了解广场舞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利也有弊,征求大家的意见,探讨如何让广场舞开展得更好,又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然后,集中调查稿进行综合研究,确定较为合理的方案,并组织学生再次与村委会交流,呈交我们的报告及可行性建议,村委会积极配合,及时调整时间,有效组织。村民学生娱乐学习两不误,学生们也从这次活动中提升了社交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前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总之,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应树立一种开放性的思想,不受书本、课堂、时空的限制。立足乡村资源,充分调动每一种课程资源的积极因素,拓宽各种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教育叙事:课前演讲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教育叙事

课前演讲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高贺珍

课前演讲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高贺珍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我一直以来在坚持的一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这项活动,从最初简单的自我介绍到课本和生活的延伸,从自由选材到文学欣赏再到命题演讲,在不间断地探索中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充实。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在课前演讲的活动中,不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了语文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中,我深切感受到:课前演讲开辟了语文教学的又一片芳草地。

一、课前演讲是课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逐步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生活经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理应引导学生拓展更大的学习空间,从更广更深更丰富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然而,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课堂内容的结束,就意味着文本学习的终结。这种做法是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一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利用课前演讲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 拓展,倡导学生从人物、主题、作家、文体等角度着手,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与感悟,不失为一种加深文本学习与丰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一位同学在课前演讲中找来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为大家朗读了这篇作品,再现了闻一多在面临危难之时,置个人性命于不顾、大无畏的民主革命志士形象。而这恰恰是课文中闻一多先生作为‚大勇的革命烈士‛的最为生动的印证,这一次演讲无疑引领着同学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了文中所塑造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又如,学习了《变色龙》,有人在演讲中介绍了契诃夫的另外一部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有人推荐了周国平的《谈爱情》;欣赏了休斯的《黑人谈河流》,有人大谈特谈种族歧视,发表了题为《‚背叛‛的杰克逊》的高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生按照要求,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在演讲中自由地表达着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同时以课文为基点,向外不断延伸拓展。语文课堂的内容从有限变成无限,学生从中获益匪浅。

二、课前演讲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特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学习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 有创意地表达。‛因而,对于语文的学习,应该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如何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观察生活?完全可以通过确定演讲主题的方式,带动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无论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日月星光的轮回变化,还是国内外发生的时政要闻,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校园里新近流行的‚另类‛语言亦能成为引发学生关注生活,阐发议论的论题。从自然到社会,从学校到家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触动学生表情达意的载体。

街边墙角的乞丐,引起了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他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一只红肿哆嗦的脏手,呻吟着,喃喃地祈求周济。有人会慷慨解囊,很‘阔气’地掏出了几毛钱;有人很不乐意,嘟囔着扔过一毛硬币,像打发流浪狗一样;还有一个鲁莽大汉,干脆踹一脚扬长而去。我走到他的旁边,递给他一块钱。望着他干草似的乱发,褴褛的衣服,瘦弱的身躯,我感觉他真是可怜!‛

通过演讲,学生和生活这本大书亲密接触,不断丰富和充盈着自己。生活的源头活水滋养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情感更细腻,思维更敏捷,体验更丰富。真正成为了生活的‚有心人‛!

三、课前演讲丰富了文学素养 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大门,可是只有走进去,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学世界的美妙和神奇。课前演讲在语文学习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欣赏文学、享受文学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地品评一个文学人物,独立地欣赏一首小诗,精细地赏析一段文学名著……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作家,都有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他们为了能充分利用课前演讲这难得的三分钟来向同伴推介自己的文学偶像,认真准备,反复阅读,仔细推敲。班里有一位喜爱‚三国‛的学生,为了表达出自己对曹操这个人的独特认识,数次研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虽然他为曹操勾勒的脸谱稍显肤浅和偏颇,但是在广泛的阅读中,他丰富了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了自身的文字感受力,也拓展了文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另一位喜爱杜甫的同学,大量阅读杜甫的诗文,从《羌村三首》到《赠卫八处士》,从‚三吏‛到‚三别‛,从《春望》到《登高》,他翻阅了能找到的所有杜甫的诗。演讲中对杜诗的赏析气势磅礴、深刻有力、令人叹服。更有关注屈原,偏爱司马迁,痴迷莎士比亚,敬仰鲁迅的……在他们为演讲准备的同时,也开拓了视野,极大丰富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这与新课标中所要求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语文学习目标是相吻合的。

四、课前演讲是作文教学的辅战场 为了使课前演讲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教师的评价应主要采取表扬鼓励、正面指导为主。对于优点要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缺点要给予耐心的指导。这种评价思路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避免只关注演讲内容的单调方式。在细心聆听学生演讲内容的同时,可以从题目的拟定、开头的技巧、结尾的艺术、材料的增删、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语言的润色入手,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比如,一位同学在一篇题名为《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的演讲中,大量列举了我们的民俗文化遭到灭绝性的破坏的事实,阐述了保护民俗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演讲到此戛然而止。在对这位同学的评价中,我高度赞赏了他关注民俗文化的视角,忧国忧民的情操,同时也指出此次演讲的不完整性:只阐述‚必要性‛,是说出了保护的原因,还应该就如何进行保护,作继续表述。可以将前面的举例稍作压缩,然后补充具体怎么做才能切实保护我们的民俗。这样,这篇演讲稿才能尽善尽美。事实上,这种评价的角度和方式,是在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具体指导。可以说,课前演讲就是作文教学的‚辅‛战场!这种潜移默化的指导,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开展语文课前演讲,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搞搞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让赏识教育给学生开辟一片新天地

让赏识教育给学生开辟一片新天地

今年升级考试后,我发现有个学生试卷的分数显著改动,几处扣分的地方也已经显著改动,鲜红的叉已经淡淡地退去。

那是在升级考试后的讲评课后,我布置学生把语文试卷更正好,并请家长查阅签署意见。第二天,我收了试卷,着重查看了几个成绩退步的学生试卷。突然,我的眼睛停在了一 张试卷上,试卷的分数已显著改动,接着往下看,几处扣分的地方已经显著改动,鲜红的叉已经淡淡地退去。我仔细一看名字,是她:那个平时乖巧可爱的小女孩。我的心猛的一震,怎么可能是她,一向乖巧可爱的她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我害怕伤到她,以询问的口吻问:“试卷的分数是你改的?还是同学改的?”只见她低着头不敢看我,默不做声。我又看着她说:“你说实话,老师不会骂你的。”她犹豫了一下,用蚊子似的的声音说:“是我自己改的。”我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你别怕,老师知道你这么做是由于成绩退步了,怕回家爸爸妈妈骂你打你,是吗?”她的眼泪已经顺着脸颊流下来,哽咽着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您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你想要好成绩,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这次的事老师就原谅你,也替你保守秘密,不会让班上的任何同学知道的。但是你父母那里你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吗?”我仍是柔和地说,“只要你能真正改正错误,在老师心里,你仍是那个乖巧 可爱的小女孩。”她点了点头。第二天,课堂上她格外认真。后来一次家访中,我和她父母谈到了此事,证明她是真正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且一直在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后来的日子里,她的表现一直很好,对我也格外喜欢,对数学也更有兴趣了,有什么心里话都找我说,就这样课堂外的我成了她的好朋友。

从这件事,我感悟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师生适当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而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通过沟通来传递的。学生会在这 种信任和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因此 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解放思惟,帮学生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就要常常鼓励、赞美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 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

第五篇:利用网络博客 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利用网络博客 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曾经说过:“学生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网络博客作为新兴的事物,有着好奇、好玩天性的学生当然会对新事物充满奇特的幻想和强烈的猎奇愿望,他们会在自然不自然中被这个新生事物所吸引。所以,我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网络博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络博客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志,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文字呈现在网络博客上。赶赶时髦,我用网络博客来呈现学生的作文,利用网络巨大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树立写作的自信,从而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这是我这样做的初衷。

传统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发表是很难的。网络博客的建立为学生作文的发表与交流打开了一扇窗,网络作文向传统作文发起了强烈的挑战,它以全新的操作理念,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起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

以往的作文教学,常常就是教师评讲、学生撰写,教学过程机械、缺乏情趣,学生也常常会感到索然无味。学生写过的作文教师评改后,学生还要将其重新修改或者誊写一遍,学生叫苦不迭,时间一长,作文教学就会失去了本属于它的魅力。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教师批改,最后到教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如果稍有怠惰,就有可能历 时更长,这样的作文写作、批改过程,不仅把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也太慢,多数学生也没了兴趣。

其次,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更多的关注作文分数或等级而没有认真的进行写作反思,更不会去思考如何修改。

再次,不排除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语文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心事、苦差事。

此外,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惟一的评价人就是自己的语文老师。如果老师有作文评价水平上的不足,学生也很难发现,如果老师有审美上的亲疏喜好,学生也无法改变。这种评价交流的单一封闭,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而语文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而网络博客中学生作文的评价者不仅有语文老师,有同学之间的评价,更有语文老师以外的其他人的评价,甚至还有陌生网络人的评价。可以说,网络博客真正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也落实了新课标中的评价要求。

学生的习作发到博客上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对博文进行评议和修改。同学间可以相互评改,同龄人之间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网络博友的评价,集思广益,无疑对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时候,教师批改作文时尚未发现的一些语言上的毛病,通过学生的阅读、评议往往会浮出水面,这样的评议,也使得作文中的语言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通过浏览博客作文,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及评价等做法,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反思并吸取意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这也应该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吧!当然,称颂赞扬的文字大量地留在博文评论中,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也有助于学生自豪感的产生和自信心的建立。一名写作并不突出的学生私下里对我说:“老师,真想不到,我的作文也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表扬,我还要写更好的!”这不能不感谢网络博客的潜在作用啊!

余秋雨先生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而网络情境,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写作空间。学生的作品见诸网络博客,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每个学生都是小作家,他们在相互点击欣赏博文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浓厚的写作氛围,又怎能不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情感呢!

纵观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几十年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然而处在这样一个以人为本、要求张扬个性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许多不足:方法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薄,形式比较单调。而利用博客将学生的作文呈现在网络空间中,让学生在作文课前,在网络博文中进行大量的交流评议,教学中,学生看到自己的评议很熟悉很亲切,教师针对学生的评论,适时穿插自己的评说,师生共同完成作文的讲评,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评的作文教学套路。而师生对博客中优秀作文的评论,则是对博文作者的极高褒奖!可以说网络作文讲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事实可证:我所教的一个班级,建立博客只有短短的10余天,点击数量就已经超过1000次,博客评论留言多达500余次)。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很少有人能够将作文本完好的保存。而发表于网络博客中的作文却具有永久性,它可以长久保存,可以记录学生写作成长的历程。学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博客,并将自己的作品积累成集,日后回顾自己的写作成长轨迹,岂不更有意义。

网络是资源,网络是环境,网络是平台,到网络上进行写作与评价的教学尝试,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实践,它必将为作文教学开辟新的天地。

下载互联网教育开辟综合实践的新天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教育开辟综合实践的新天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跃马平川”, 开辟课外阅读新天地

    让学生“跃马平川”, 开辟课外阅读新天地 江西赣州上犹县第二中学骆河滨34120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

    专利为云计算发展开辟新天地

    专利为云计算发展开辟新天地 近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升温,国内的一些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在大力投......

    搞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开辟德育教育新天地

    搞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开辟德育教育新天地 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 学校教育中对一个人的品德的培养绝不亚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新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

    优秀人大代表刘长庚:开辟云麓新天地

    优秀人大代表刘长庚 开辟云麓新天地 申湘东 彭鹤鸣 罗国良 步入大云山麓的灵官殿镇双河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路灯和一幢幢崭新的民居,你会感受清新;当你看到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村......

    以趣为线 开辟课外阅读新天地[5篇材料]

    以趣为线 开辟课外阅读新天地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的现象,提出了教师应该拓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

    世界标准化日征文:标准化开辟宁国养老新天地(大全五篇)

    标准化开辟宁国养老新天地 宁国市社会(儿童)福利院 郑志芳宣城市质监局 张毅 宁国市质监局 李有忠 给老人喂饭,汤勺只盛三分之一食物;给老人洗澡,水温恒定在40度;接听问询电话要在......

    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开辟职工之家建设新天地

    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开辟职工之家建设新天地朝气蓬勃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已经来到中国,并正在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社会行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