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兵团南疆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兵团南疆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的思考
新疆地域辽阔,或被资源(宜农土地、天然草场、矿产、石油、天然气等)丰富。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47个民族),加快新疆开发是民族团结、国防稳定的需要。新疆地缘区委独特,是我国边界线最长(5663公里),邻国最多(8个),沿边县市最多(33个)的省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进东部和国外的人才、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快速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工人和有知识的农民。
自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于1988年、1992年、1997年,先后三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新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援疆工作会议尤其是全国第二次援疆工作座谈会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深远,兵团南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
一、兵团南疆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兵团职业教育目前共有各类职业院校24所(不含本科院校所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1所,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中等职业学校23所,天山北坡经济带14所,南疆经济带4所,边境经济带5所;中职、高职在校生总数48383人,高职在校生9867人,中职在校生38516人。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属于公办性质,民办性质的只有两所。办学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全部在天山北坡经济带。
南疆4所职业院校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部分学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学校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制约,所开专业较少,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开设专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专业,办学基础和师资条件较弱。
以三师职校为例:三师职校于2005年11月经兵团编委批准成立,2006年开始招生办学,2008年进入校园。学校占地面积10.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实训厂房),总投入7532万元,各专业实训设备1390万元。2009年经第三师党委批准,第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兵团第三师分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兵团第三师分校、第三师教育培训中心四校合一,实行合署办学模式。2010年成立图木舒克大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现已形成职校、电大、农广校、培训中心、驾校五校合署的职业教育综合体。学校现有师生3331人(教师54人,学生3277人,其中职校1362人,函授学员1915人),培训中心年培训能力3000人次左右。几年来,累计中短期培训2万余人次,为社会输送学历教育毕业生1624人,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自给有余、补贴家用‛的人才培养思路。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并举,中、短期结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多元办学格局。学校在发展中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师市‚三化‛建设和职工多元增收办学,重点加强服务师市、团场特色优势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技术技能实用人才的培养;明确了工作机制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团场企业参与;明确了办学模式是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需求,开门融合办学。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兵团南疆各师市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的职业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的主流,但在中国,特别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却产生了疑问,就其原因,既有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客观现实因素;既有工作上的疏忽,又有体制上的弊端。
1、受‚大气候‛的影响,人们认识上存在偏颇
中专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代曾经是许多初中学生的首选学校,既可学到专业生产技能,又可被国家包分配获得就业保障。但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重文凭之风‛在社会上的兴起,受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现行用人制度和考试制度的负面影响,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的普通教育眼光看待职业教育,致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补充,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后进生、落榜生教育,也有的认为职业学校条件不好,文化知识学得少,跳不出‚农门‛,争不上‚铁饭碗‛等等。就南疆地区来说,近几年来,我们对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认识不足,没有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经费投入、资源配臵、办学条件等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政策得不到落实。
2、学员锐减及生源基础较差 职业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形成‚气候‛,但在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人们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再加上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思想,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导致了职校的生源萎缩。现实社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热衷于普通高中,寄希望于大学好找工作;另一部分学生热衷于打工,只顾眼前利益。就读职业学校成了多数学生及家长的无奈选择,只有分数极低、连升普通高中都无望的学生才会考虑就读,职校成了家长为了不至于自己子女无书可读的‚托管所‛。甚至有的学生把职校看成是‚婚姻介绍所‛,来学校主要是玩。这些后进生有的不仅文化知识基础差,而且思想品德也差。生源质量下降,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给用人单位造成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度越来越低。
3、兵团南疆职校目前的‚软硬件‛建设滞后
兵团南疆职业学校普遍建设发展缓慢,如三师职业技术学校自2005年批准成立以来,至现今仍未完成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南疆地处偏远,人才引进难,尤其是南疆地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匮乏,部门学校基本为零,另外南疆地区少数民族所占比例较大,民族孩子通用语言水平较低,双师+双语的复合型教师更为缺乏;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源的变化,学校的专业在不断调整,导致学校专业结构及专业课程体系极不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尚处于初阶阶段,欠特色或主打专业;南疆地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较多,少数民族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大多数民族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而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生均培养经费又较低,导致许多孩子无法上学或中途辍学。
4、社会上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
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法》规范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两项重要制度。然而,一方面,一些部门、行业、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按《职业教育法》规定,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另一方面,在需要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中,由于执法不严,‚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2002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占75%左右,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占12.7%。兵团南疆地区这一比例更低。可见,一些企业和单位用人用工只注重人力,不注重职业技能,一些用人单位在继续聘用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不但使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激励机制,而且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生源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南疆地区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招人员工后不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员工待遇低下,劳动力流动性较大。
三、兵团南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职业教育实质就是‚就业教育‛,应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训练其职业能力为主要职责。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普及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着中、初级实用型人才的双重任务。学校必须自始至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才能突显职教的办学特点,也才能注入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1、着力抓好‚硬件‛,增强办学的信心
继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一定的‚硬件‛作为办学载体,办好职中只能是纸上谈兵,尽快把教学、住宿、实习实训、体育活动等基础设施修建好,并根据市场对职业培养需求,添臵和完善教学设施。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学校应注重实验实习场地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实验实习场地的管理,发挥应有设施的示范、育人、服务功能。只有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并让看得见的办学条件取信家长和吸引更多的求学者慕名而来。试想,倘若职中连最基本的办学设施都跟不上,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中央要求的‚职教与普教的在校生基本达到一比一‛的办学规模呢?
2、走联合办学之路,确保学生就业有门路 在国外,职业教育被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一切按产业的要求去运作,学校就如同是加工厂,学生是生产原料,毕业生是产品,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如果学校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高质量的毕业生,毕业生就没有出路,从而也就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学校就很难生存发展。我们也应树立这种产业思想,有整体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不能只把它当作一种公益事业,完全依赖上级安排。介于兵团南疆地区的地理、经济发展的限制,加上职校目前办学条件和技能师资空白,短期内无法满足办学的需要,现在要生存的唯一出路是合作办学、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今年屯南职教集团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不仅体现在校内资源的优化配臵,还体现在校校资源乃至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和共享上。我们有生源,但在没有设备、没有师资、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们至多只能上一点基础文化课,而公共文化课一般也只上一年。因此,我们的学生还必须送到办学条件比较好的有关学校去进一步就读,才能学到一定的技能,也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而外面许多学校拥有一应俱全的先进教学设备,就是缺少生源,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合作空间。当然,联合办学我们也必须有详细的实施计划,送去的学生我们也要有专职人员去管理。
同时,‚工学结合、自给有余、补贴家用‛的办学模式也兵团南疆民族地区不可缺少的办学之路,实行工学结合不仅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解决兵团南疆民族地区职教经费不足问题,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
3、搞好专业设臵与课程设臵,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职校要发展,要形成品牌,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建立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是办学成功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共识。而改革不是想当然,必须按需办学,按产业的要求办学,不能离开就业搞职改。要建立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坚持产教结合。专业设臵也要根据自身的办学能力和社会需求,因时因需而异。有些专业教材不宜统编,应体现企业性,教材应突出实用部分,压缩理论部分。
在课程模式上,要把握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通用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意。技术技能教育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体现,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需要坚持不懈加强的内容。对于定向性不强的,就要加强文化基础教学,通用语言教学,打好比较厚实的文化基础和比较宽泛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周济部长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在现阶段,兵团南疆中等职业院校在专业的规划建设中,应处理好‚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之间的关系,认真考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选好突破破口,确定好教育结构和方向。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办学质量
俗言,‚名师出高徒‛,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素质高低和敬业程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因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和调控者,其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以自己好的素质和人格影响受教育者,教师职业劳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职业教育‚技能性、实践性‛等特殊性又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有的双重素质: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而兵团南疆中职院校目前缺乏‚双师型‛的师资,现有的教师都是从普通中学转改过来的,受普通基础教育的影响,都缺乏职教经验,只强于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指导和操作能力没有。这样,学校只好把普教的鞋子穿在职教的脚上,老师勉强执教使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践技能不强,升学无门,就业困难,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使得学校越办越无法办下去。2006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等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文化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到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在无力聘请技师的情况下,我们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可以派老师做外教的助手,一边协助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一边借机动手学习,提高自己,回来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5、切实抓好‚软件‛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内部制度必须齐全,我们工作才能‚有法可依‛;管理一定严谨,我们做事才能有序不乱。激励、管理、监督三大机制运行良好,学校工作才能正常运转。还要进一步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融入课堂和日常管理之中,推行‚诚信做人、勤奋敬业、务实创新、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人欢迎,学校才有好的声誉,也才有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个性发展的功能,是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一种结合形式,也是促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职业教育在兵团南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与其他教育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创新的空间也更大。包括办学思想和观念、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都要不断改革与创新。我们相信,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社会共同关注下,通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兵团南疆职业教育一定会度过难关,茁壮发展。
第二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思考
摘要:做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面临着职业教育的新环境和新形势,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准其发展的根本对策,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既是教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其经济地位将日益显现。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发展对策,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面对的现状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视普高,轻视职高的思想,即是进入了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无奈之举。人才价值观的错位,也使得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技校、中专、职高去学一技之长。许多家长宁愿交高额学费上普高而不上职校,也反映出技能人才得不到应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回报,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干部是人才,工人只是普通劳动者。所以说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认识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条件和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这几年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压力加重,办学投资力度远远跟不上职校规模的发展速度,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很多职业学校不仅教学设备奇缺,就连实训基地也大多名存实亡,经费投入不足必将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所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职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职校最近几年盲目扩张,一哄而上热门专业,并且出现了“无所不办,无所不能办,无所不敢办”的局面,造成了对口专业教师奇缺,于是赶鸭子上架,东“聘”西“借”,由于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培训也有一定时间及过程,还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型教师流失,还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中还出现了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使得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
民办职校的发展更是若不堪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他们常常受到了些“土政策”的歧视,民办职校往往连初中的校门都难得进,更不用说宣传招生了,发展了。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政策层面”逐渐好转。
第五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讲话,要把职业教育提高普遍教育、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国务院做出要把百亿资金投向职业教育的大手笔决定,而我国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也提出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种种信号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由上而下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挺进,大有迎来职业教育“第二春天”之势。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那种只看重学历不重视实际能力的落后观念必将被淘汰。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可见职业教育是科技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2、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地位将日趋凸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入世的形势下,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产生化经营、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的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展。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要有效的整合资源 治理无序竞争 目前职业学校生源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上夸大其词,利用中介、回扣等其它手段拉生源,有些私立学校甚至打出零学费的旗号,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正常招生秩序。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振兴,要发展,必须整合所有的职教资源,不分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无论是招生就业,还是升学,都要进行全部整合,组建职教集团,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分配等全方位进行资源整治,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提高综合实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办学模式要转变,并突出实用性。职教资源整合后,要对这一地区的所有职业学校实行统筹管理,对待民办职校也要一视同仁,并建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帮助职校改善办学设施,培训职校教师,减免职校贫困生的相关费用。职业教育学校要走校企联合的路子,推行企业订单,学校下单,政府买单的人才订单模式,增强学校的自身活力,职业教育还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出发,不能惟考试论,而应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中突出职业性、专业性、实用性,才能实现技能人才的合理利用和顺畅流通。职业教育才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3、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社会认知度。
严格务实的管理,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就业、升学提供良好的条件,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招生,培养全过程,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可试行“学分制”,为不同学习水平者、半工半读者、工学交替者分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只要实现了“管理有方、教学有法、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目标,就会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就会改变学校上门求生源到学生家长找关系、走后门上职业学校的局面。
4、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分担机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啬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硬件建设经费的逐年增长。积极有效的经费投入,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教师待遇的改善,有利于这支本来就不稳定的队伍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5、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实现一体化教学实践,尽快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立一支能够适应以就业为方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包括班主任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与劳动就业的有机衔接。
诚然,中等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扩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生源结构以城乡分:城市占23.3%,农村占76.7%,以地域分:本市辖各县(市、区)占95.2%,周边县(市、区)及陕、甘、蒙毗邻地区占4.8%。
4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421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工勤人员43人,教师358人,其中兼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6人,本科以上学历342人,占全体专任教师 的95.5%。
2007年全市用于职业教育总投入1756.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83.2万元,学费收入241.8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
全市现有市级综合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3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院校自筹36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2、全市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3所,即青铜峡职教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石狮职业中学。3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162人,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市、区),农村学生占80%以上;共有教师151人,其中兼职教师17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92.1%;2007年职业教育办学资金总投入1648.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50.2万元,学费收入166.8万元,各县(市、区)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现有实验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内中央财政投入青铜峡职教中心实训基地160万元,投入盐池县职业中学实验实训楼400万元,青铜峡市和盐池县财政分别投入30万元和166万元。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与外省区及本区部分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整个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也有本市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总体上看,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山区县(区)教育发展极为缓慢,表现在一是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教育资源配置过少,办学条件薄弱;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份额过低,在校学生普职比为5:1;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各类培训无法全面、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本市职业学校招生难、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
因:一是人民群众和学生观念比较陈旧,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在就学的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科研或管理人才上,重理论学习,轻动手操作,都想当“白领”,不愿做“灰领”和“蓝领”。在升学选择上总是先选择普通高中,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职业学校;二是由于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小,就业岗位相对过少,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由“出口难”反作用于“入口难”;三是本市的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差距,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对应,造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四是政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作为不够,没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的政策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难点是投入严重缺乏。职业教育是成本最大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学校功能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空编75人,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无法补充,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学校也无能力自主聘用教师。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数量缺乏,档次较低,所有学校都没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设备充足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实习需求,严重制约着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条件差,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形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采取灵活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校校联合效益不明显,“一年在农村学校,一年在城市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和“一年在学基础,一年在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两个“三段式”的培养机制及“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工厂操作”的学习循环方式没有完全形成。
5、校企合作路子不宽,机制不完善。从学校角度看,乐于合作的企业较少,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提供顶岗的岗位少,不能满足一批毕业生的需要;二是有的企业的专业与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一批学生要分散到几个企业顶岗,管理难度大,从学校方面考虑安全责任大;从企业角度看,顶岗实习毕竟是实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特别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保护,要派出师傅指导、提供顶岗工资等,只有义务而没有收益,如果不是订单培养,为本企业增加技术工人,企业是不合算的,所以企业的积极
性不高。
三、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原校址布局零乱,容量有限,制约了学院的持续发展
。根据自治区2007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的精神,市委、政府决定将其迁建入教育园区,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4.7亿元,目前仅完成投资5000万元,资金缺口非常大。建议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重点支持**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给予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教学、培训、住宿、文体活动、实习实训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塑造职业学校的新形象,发挥市级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其改变薄弱状况,达到规模适度,满足当地中等学历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个全市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达到设施完善,设备一流、数量充足;同时在各县(市、区)建设一个中等规模、满足所设主要专业实习实训需求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职业
学校普遍存在缺教师、现有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要加强师资配备,区、市人事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灵活的编制政策,给予职业学校招聘教师的自主权,要让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在人事部门的监督下,在编制总额范围内自主选聘专业教师,引进人才。
2、深化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培养方式。在专业建设上即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也要设置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外向型、标准化专业,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全市范围内应统筹设置专业,避免重复设置,实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办学模式上,要积极探索与东部职业学校实行分段接续式合作办学模式,利用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本地学生实现输出培养和就业;在培养方式上建议采取“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及学生充分认识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宣传好国家给予中职学生每年每生1500元生活补助的政策及中职学生就业趋好的形势,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在就学选择上更加实际,逐步认同职业教育。
5、建议在国家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无论城市和农村学生实行全免费,学校的培养成本均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实行免费后,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系统,要出台更加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严格学籍管理,对学生的流向和在校学生情况要加强监测,并按月上报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使用财政拨款情况的审计,保证财政核拨的教育经费有效用于教育教学。
第四篇: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侧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并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市场;技能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且对缓解目前就业压力、以教育扶贫、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有重大作用。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到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造成企业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甚至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出现减技术工用普通二,减高工资用低工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喊了多年却难以真正执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我国是典型的先进工业部门与落后的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劳动需求具有无限倾向。无限劳动力供给是由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卒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引起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结果。同时,人口过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机构改革,也是形成无限劳动供给的原
因。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现象的长期存在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苛刻的外部环境。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庭往往把读书当作子女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并不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就业的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这种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从投资和收益的角度来分析,个人教育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育费用,二是学生效弃的收入。教育费用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拨出的经费,二是个人负担的学费。学生估价自己受教育后的收益分为个人未来较高的收入和个人未来较大的职业机动性以及个人未来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实际上就是学生花费了较大成本,难以获得较大收益的原因。
2.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教育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教育资源不足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在1997年按年龄段(该年龄段一般来说学生已经高中毕业)小学毕业生占28.6%,初中毕业生占51.5%,即80.1%的人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职业培训就进入了就业岗位。在我国这种重学历教育轻
技能教育的教育结构环境下,一旦整个教育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教育结构应是在普九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职业教育应侧重技能教育,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从社会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培养人才应注重大部分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仅把有限资金完全用来为培养高级学术人才作准备。
3.近年来,在中等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下,盲目放开管理,无限制补充低水准生源,导致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无效教育,队而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更为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结构应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相适应,并不是高水平人才资源越多越好。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教育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效量要适应的是三、四年后的市场需求。而很少有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预测。更为严重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使得各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交叉重复,招生恶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各校一窝蜂地开办经济类课程、计算机专业等热门学
科,导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4.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困难本身就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因难制约了学生素质,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相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其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二、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给自己正确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课堂。以市场作为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社会需要组织教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1.中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基地。从经济角度看,失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从社会角度看,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把制约经济发展的失业人员转变为新型的人力资源。解决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从创造就业岗位入手,更重要的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培养失业者技能入手,实行“开放式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劳动技能不适应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所产生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我们应学习德国的经验.把失
业救济与转业、转岗结合起来,失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否则不能给予失业救济与补贴。
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农村大市场。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把几亿农民培养成懂技术、懂经济的现代化农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市场。农村教育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农民上农业学校不举行入学考试,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在市场规律指导下,以培养实际农用技术为主。农业实用技术教育有很大的外在效应。因此,政府应把农科类职业学校当作公益事业来办。
2.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要以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轨制,把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其中以企业的操作技术为主。学生在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以企业学徒身份学习操作技能,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以学生身份学习技术理论,一般学生每周四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技能培养,一天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在学徒期间企业发给部分工资。德国经验对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应把社会引进课堂。香港职业教育一大特色是请知名的商界人士参与策划及组织教学工作,课程的设置总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科专业的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操作技巧,使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学生一毕业就是熟练的技工或技术员。香港的人才培训突破了普通教育模式,不图形式,不囿“文凭”“学历”,从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培训实效,真正做到学用一致。大陆中等职业教育应学习香港经验,把社会引进课堂,和市场全面接轨。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根据国外经验,我国应制定法规对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一律实行强制性2—3年职业培训,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一律不得就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延续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缓解目前十分严重的就业问题。
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应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学校要在详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数量、质量和时间。实行职业学校办学准入制度,从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师资条件、市场行情等确定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一律实行关、停、并、转。
3.地方政府应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具有很强的外在性,完全把教育推向市场,市场就不能对教育起很好的配置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兼有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双重性,学生为获得个人收益应交纳一定学费,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社会收益受益者,也应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因此,职业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应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投入。
第五篇:对加强兵团南疆力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 副本
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南疆是新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兵团在南疆发展不仅对于兵团自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同样意义重大。当前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存在南疆社会稳定形势严峻复杂、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就应当强化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加快城镇化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兵地融合发展和举全兵团之力、集全兵团之智全力。
[关键词] 推进;兵团;南疆;发展
南疆稳,新疆稳。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又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师团是兵团在南疆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的载体、支点和抓手。兵团力量分布北强南弱,尤其相对于南疆9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900多万人口,兵团4个师、54个团场、70多万人口显然太小太弱。兵团南疆力量已不能够完全适应南疆反分裂斗争形势的需要。要完善兵团战略布局,加强南疆兵团力量建设,在做活南疆这个“棋眼”上下好先手棋。2015年12月1日,首次兵团党委南疆工作会议召开,强调指出:“加强兵团在南疆发展,是落实中央治疆方略、推进南疆长治久安的关键一招,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南疆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兵团加快发展、履行使命的重点用力方向。”加强兵团在南疆发展,有利于提升兵团南疆师团综合实力和维稳能力,做好最严峻斗争准备,增强威慑、制衡力量,更有效地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南疆地区稳定大局;有利于调节南疆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优化人口资源,推动南疆地区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
一、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南疆社会稳定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发展和稳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加强兵团南疆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当前南疆社会大局稳定,但是稳中有变数、稳中有风险、稳中有忧虑,稳定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南疆是新疆反恐维稳的主战场,南疆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近年来,暴力恐怖活动在南疆多发频发,在新疆其他地区以及向内地蔓延的暴力恐怖活动,暴恐分子多半是来自南疆。这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严重威胁了南疆的社会稳定,这影响了南疆各师拴心留人、招商引资和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二)自然环境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封闭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是制约南疆师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以一师阿拉尔市为例,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降雨量稀少,地下水矿化度高,不可直接用于农业和人、畜饮用,主要依赖冰川融水,是全国最干旱的区域,受干旱风沙危害严重。土地荒漠化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荒地占总面积76.40%。土壤肥力也不高,耕地盐渍化严重,垦区耕地中度盐渍化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43.40%。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已由2010年的80.3%下降到72.4%,年均以2.0%的速度下降,主要污染源为风沙。这样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封闭。南疆地处新疆腹地,交通基础设施差,与外界沟通渠道闭塞,远离信息源,社会相对封闭。南疆人口多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南疆总人口的83.02%。南疆教育相对滞后,导致人口素质偏低,视野受限,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方式转变较慢。少数民族中有较多的人信仰宗教,宗教信仰浓厚,缺乏理性辨别是非能力。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南疆各师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产比重过大,二产比重低,三产发展滞后。以一师阿拉尔市为例,一师阿拉尔市作为南疆的大师市、强师市,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41:39:20。一产方面,农业产业化和第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深加工及服务滞后,农业结构问题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特色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大宗农产品销售压力大。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2015年,一师阿拉尔市农业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56:1,远低于发达省市。二产方面,南疆各师市工业化进程提速,以一师阿拉尔市为例,依托农业优势和矿产两大资源,初步构建了纺织、化工、建材、新材料、矿业、食品、电力能源的产业发展框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3%。但工业基础依然差,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低,尚不能形成产业规模。由于地缘与自然、社会稳定、人口资源有限等诸多因素,招商引资难度大,外地人到南疆各师创业就业不多。这导致消费需求难以拉动,企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普遍存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可持续力量不足。三产方面,发展较慢,第三产业仍以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为主,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很低,发展滞后。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影响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城镇化发展滞后,发展压力大
城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聚集,最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聚集。城市作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载体,城市化有利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镇是集聚人口产业、加强民族团结、示范现代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兵团在南疆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兵团加大设市建镇力度,在南疆建有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和十四师昆玉市以及55个团场小城镇,但都是新建城市,总体来说城镇化水平低、质量差。一师阿拉尔市与三师图木舒克市于2004年挂牌成立,二师铁门关市于2012年挂牌成立,十四师昆玉市仅2016年挂牌成立,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都是新建城市。四个师市城市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气不旺、市场不活、社会要素不聚集问题比较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承载能力还比较弱,产城融合发展较低,城镇对二、三产业发展带队能力有限。截至2016年,阿拉尔市常驻人口13万人,图木舒克市总人口11万人,铁门关市总人口5万人,昆玉市人口4.75万人。南疆各师多数团场仍没有建镇,存在着行政职能不健全,缺乏内生性财政支持等问题,导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城镇建设相对缓慢,二、三产业发展落后等诸多问题。
(五)兵地融合发展的工作力度还不够
60多年来,南疆师团和地方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有事无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勤商量,书写了兵地融合发展的感人故事,还涌现出了像一师尤良英一样的民族团结模范,但兵地融合发展还不够深入。一是融合发展还局限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南疆师团和地方对融合发展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缺少融合发展的长远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和长效的保障机制,兵地深度融合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融合发展主要靠主要兵地领导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双方领导认识到位,工作机制建立的好,融合发展就水利,反之就会受到影响,还存在人为性和随意性。有的地方仅凭自身的现实需要和眼前的利益去做,局限在“维稳应急、生产帮忙、生活帮助、灾害帮扶”的层面上。二是融合发展中,利益冲突客观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南疆师团和地方之间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利益关系问题,在生产要素配置、稀缺资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没有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项目信息沟通和合作机制,诸多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致使在局部区域内争资源、争市场,各自为政,削弱了区域整体竞争力。
二、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强兵团在南疆发展,不仅对于兵团自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维护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同样意义重大。
(一)牢记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强化维稳戍边能力
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和职责所在。南疆稳定既是加强兵 团在南疆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根本目标,加强兵团在南疆发展,要强化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当前,影响新疆发展的最大危害是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连、兴风作浪,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是暴力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南疆是新疆反恐维稳的主战场,是兵团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重点用力方向。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要始终牢记维稳戍边这一职责使命,把握南疆这一重点用力方向,提高维稳戍边看家本领,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一是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重点。针对南疆暴力恐怖活动多发频发这一最现实威胁,南疆各师要认真查找稳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点、薄弱点,继续深化严打专项行动;同时,在地方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共同构建起兵地一体、上下联动、应对及时、处置有力的维稳处突机制,全面参与地方重大突发案件处置和社会面稳控,在维护南疆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把握好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南疆各师要深刻认识南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围绕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谋划推进工作,确保辖区不发生重大暴恐案件,确保自身人员不参与暴恐活动,确保宗教极端思想和“三非”活动不在辖区渗透蔓延。三是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要坚定不移地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定不移地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国家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重点抓好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连队(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发挥连队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访惠聚”活动作用,不断改善和加强南疆师团连队党支部和基层党组织。四是不断提升维稳戍边能力。加强南疆师团维稳专门力量建设,加强维稳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壮大政法维稳力量。要进一步完善师管面、团控片、连守线、民兵哨所卡点的边境防控网,强化军警兵民“四位一体”戍边守防合力,人防和技防并举,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白。
(二)把城市城镇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南疆各师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兵地融合经济,更好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发挥特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积极稳妥推进设市建镇。重点选择集中连片、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资源承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师团设市建镇,着力构建以兵团城市为中心,以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节点,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适应维稳戍边战略需要的兵团城镇带。同时,完善“师市合一”“团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健全政府职能,改变思维模式,体制运转形式,使行政行为政府化、企业行为市场化,进一步激发师市合一、团镇合一的制度红利和释放城市城镇发展带来的增长动力。二是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要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打造维稳战略支点。要按照城市及其相邻团场城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职工群众提供更便利舒适的空间环境。要重视加强连队居住点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宜 居小镇。三是推动产业聚集。城镇化需要产业聚集,产业兴则城镇兴,产业强则城镇强。要充分利用农业等资源充足,疆内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地处向西开放前沿等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城镇发展。要加大城市、垦区中心城镇的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兵团南疆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的支撑,推动城镇化建设。四是加强和改善城镇管理。要按照管理架构完整、层级职责清晰、管理主体明确、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效率提升和体现兵团“党政军企合一”体制优势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机构和职能,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南疆师团实现转型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提高影响力的根本路径和主攻方向。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南疆各师最大优势产业是农业,要按照“稳粮、优棉、精果、强畜、促加工”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同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南疆各师要立足自己的优势,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优势矿产资源转化,培育壮大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支农产业、矿产资源加工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六大产业,着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兵团在南疆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助力,南疆师团要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用好产业、园区和援疆平台,大力引进培育发展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要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编制好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加大 8 道路、供电、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园区管理水平。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企业能够得到效益,愿意来,留得住,提高企业到南疆师团投资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壮大三产,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经营方式改造服务业,把三产服务业培育壮大成为南疆各师重要动力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信息物流、金融服务、科研服务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各师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发展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发展休闲旅游业。
(四)主动融入南疆大局,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兵地融合是兵团作为自治区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北疆是如此,在南疆更是如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南疆师团必须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主动融入南疆大局,推进与地方在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干部人才等各方面的融合,形成兵地维稳责任共担、向南战略共举、产业发展共赢、城镇建设共推、社会服务共享、文化交流共融、生态文明共建、民族团结共创、干部人才共用的良好局面。一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深化兵地融合。南疆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历史欠账多,南疆师团必须大力支持南疆民生建设。坚持就业第一,主动安排吸纳南疆各族群众就业,根据实际主动安排、积极吸纳地方各族群众到团场、城市城镇就业定居;坚持教育优先,扩大师市和团场学校、幼儿园招收地方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子女就学的比例,加大支持地方双语教育工作的力度,面向南疆群众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坚持就医为要,南疆师团医疗卫生机构要为邻近乡村各族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 9 卫生服务。坚持扶贫为根,积极主动参与南疆扶贫开发,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作为己任,主动与周边地方县乡村结对共建。二是在可持续发展中深化兵地融合。南疆师团在发展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兵地衔接,在产业融合、城镇发展、园区建设、企业经营等方面通力合作,多办兵地两利项目、多建兵地互惠工程,深化兵地经济融合。三是在推进民族团结中深化融合发展。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南疆师团要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加大节水灌溉等先进农业科技向地方推广力度,多措并举促进地方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就业增收,更好地发挥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的特殊作用。要广泛深入开展多层次的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活动,以共建促团结,以团结促交融,推动形成兵地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维稳、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巡演、巡诊活动,广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以硬招实招推进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创新发展。四是发展是解决南疆问题的基础,干部人才是南疆长治久安的关键。推进建立兵地干部交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拓展交流层级、丰富交流形式、健全交流制度,发挥好兵团干部人才“蓄水池”“中转站”作用,为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
(五)举全兵团之力、集全兵团之智全力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加强南疆兵团建设的重 大战略。兵团各级党委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加快兵团在南疆发展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部署,在推进南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举全兵团之力、集全兵团之智,有力提升了南疆师团综合实力,维护了南疆社会稳定。一是健全完善兵团党委领导统筹、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援疆力量有效参与、南疆师团发挥主体责任的工作体制机制,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源配置、干部选配上全面体现向南疆师团倾斜的导向。要建立督查、信息反馈、重大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中央、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督查,保证决策部署得到落实。二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兵团机关各部门和北疆师团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多算政治账、战略账,真正把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作为分内的责任,主动作为、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予以支持。兵团机关部门要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协同推动重要政策、举措和要求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主动为兵团在南疆发展排忧解难。北疆师团要积极参与支持兵团在南疆发展,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南疆师团要发挥主体作用。南疆各师团要把握机遇,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关心重视、各部门和其他师团的大力支持转化为做好南疆兵团工作的巨大动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力推动兵团在南疆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南疆师团是兵团在南疆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的载体、支点和抓手。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有利于提升兵团南疆师团综合实力和维稳能力,做好最严峻斗争准备,增强威慑、制衡力量,更有效地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南疆地区稳定大局;有利于调节南疆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优化人口资源,推动南疆地区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有利于更好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作用,加快推进南疆地区发展,带动南疆产业发展和各族群众致富,提升南疆地区人民文化和生产生活水平,和全疆、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