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教师适应新课改
老教师适应新课改,难在哪儿?
根据教育部规划,2010年高中新课程已在全国全面铺开。老教师是新课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教育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年龄已临近退休,有进取心,又受到教研活动45岁以下的限制,再加上农村地区落后的硬件设施,一些老教师困惑多了,积极性低了。
作为农村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怎样才能改善现有状态,尽快适应新课改?教育部门又该怎样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为老教师“输血”,让其发挥经验优势?
“不服老还是不行啊。”老王把课本摔在桌上,深深地叹了口气。老林是语文高级教师,在大足一所普通高中教了30多年语文。原以为对课堂驾轻就熟的他,如今却面临诸多挑战,而不久前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更是让他多年建立起来的自信和骄傲跌到了谷底。
闻所未闻的内容,怎么教给学生?
许多农村老教师自己都没用过全自动洗衣机,如何告诉学生它的工作原理?农村校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老教师被推上了新课改一线。“快退休的老头子也得从头学起”,压力可想而知。
前不久,老林去听一位新任教师的公开课,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他没想到语文课还有这种上法:“一篇《滕王阁序》,融合了建筑、音乐、美术、政治、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视频、图片资料应有尽有,老师讲的不多,都是学生在发言,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们都说没想到枯燥的文言文还可以这么生动。”相比之下,老林按部就班、大卸八块式的教学方法多少就显得有点寡淡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高不起来。
2009年秋天,高中新课改在重庆全面铺开,42.3万名高一新生面临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这也给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老林任教的语文为例,新课改之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共有6本,课改之后则增加到16本,包括5本必修教材和11本选修教材。
现在重庆市高一到高二年级的语文课时由每周7节课减少到5节课,每册课本的学习课时实际上只有两个月左右,“语文课所包含的内容增加了,教师必须将所有的内容整合起来,利用有限的时间,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翻开重庆市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记者看到,“酷”、“爽”、“辣妹”、“闪客”等流行词语都成为课本的内容。“新课程涉及的理念、教法、要求,对老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关,教材上的一些内容甚至闻所未闻,我这个快退休的老头子必须从头学起。”说起新课改,老林颇有些无奈。
对新课改的担忧在农村教师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老杨是一所中学的副校长,也是一位有着28年教龄的物理教师。他告诉记者,高中新课改推行后,高中增加了一门旨在培养高中生科技兴趣的《通用技术》课程,该课程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中包含《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部分。选修课则包括《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家政与生活技术》和《汽车驾驶与保养》等七大板块。
老杨说,由于学校师资不够,没有专任的通用技术科目教师,只能由物理教师兼任。“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音乐喷泉能喷得更高吗?诸如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这门课程探究的对象,好多农村老教师自己都没用过全自动洗衣机,又如何教给学生呢?”老杨说,新课改实行选修制和学分制,选修的内容广泛,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许多老教师被推到了高中新课改的第一线,“许多中青年教师适应新课改尚有难度,更别提老教师了,一些课程的选修内容达到十几本书,老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越来越多的困惑,从何而来?
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是老教师在适应新课改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新课改培训的主要形式是远程培训,虽然老教师也参与其中,但面对不断变革的教育教学形势,还是会感到很吃力。
“任何课程改革都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或者修正教师以前的做法,一些老教师教了大半辈子书,要在短时间内把他们烂熟于心的教法改变过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重庆市教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面对教学上的重大变革,一些老教师思想准备不够充分,特别是教育观念还没有及时转变过来,跟不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还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他认为,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是老教师在适应新课改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采访中,不少老教师的话也印证了他的说法。有老师坦然地说:“屈指数来,自己从事教师工作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这成为上好政治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也因此感到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的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疑问、困惑,甚至在心中隐隐地出现了一种危机感。”
由于年龄关系,老教师临近退休,而此时多数教师的职称评审已经尘埃落定,因此不少人抱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在农村学校,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虽然基础教育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好几年,但是有的老教师还没有参加过一次课改培训会和研讨会,对于课改的性质、目的,还一无所知。
尽管部分老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但是并非所有老教师都视新课改为洪水猛兽。一中学教科处副主任告诉记者:“其实很多老教师都十分关注课改,他们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切身的感受,对素质教育寄予厚望,并努力打破僵局。”那么对于这部分并没有思想障碍的老教师来说,新课改又难在哪里?
“现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在组织活动时,白纸黑字明确规定,年龄必须在45岁以下甚至更低。中老年教师想参加活动提高业务能力的愿望成了泡影,老教师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可能会影响积极性和进取心。”王祖荣分析。据了解,现在新课改培训的主要形式是远程培训,虽然老教师也参与其中,但面对不断变革的教育教学形势,还是会感到很吃力。
同时,由于新课改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发现等学习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农村地区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阻碍了许多老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许多农村老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感到很困惑,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该怎么用成为老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新难题。”老杨说。
该怎样努力,才能度过“阵痛”?
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就必须给老教师提供能参与新课改的平台。省市级培训、地方与学校的培训与推动,都不可或缺。
黎某从事教学已有20多年,如今带高一。面对新课改,他自称感觉像是“新手上路”。黎某认为,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看来,新课改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课程的主要内容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有一些新增内容。我认为新课改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自己从事教学已经20多年,我认为对年轻教师和中老年教师不能用好与不好简单评判,他们各有优势。年轻教师有活力,精力旺盛,有创意,想象力更丰富,能制造有声课堂,让课堂更活跃,受孩子们的喜欢,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很配合工作。而中老年教师在教学育人方面经验更丰富。”黎某说,“对于新课改,中老年教师在接受和运用上,的确没有年轻教师好,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再加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中老年教师一样可以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任何改革都必须以之前发展的成果为基础,因此高中新课改也并非意味着将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抛弃,重庆市教科研究培训中心主任说:“课程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一定都是糟粕,关键是要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老教师在用好以往经验的同时,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新经验,营造更好的课堂效果。”
“新课程改革也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面否定,否则就会走上另一个极端。”重庆市育才高中52岁的江老师也有同样的看法,“传统教学模式中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我觉得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是在汲取传统教学方式合理因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课改教学与过去是一脉相承的,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是相似的。”重庆市十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刘老师说,“新课改再怎么改也绕不开对学生„两基‟能力的要求,即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语文为例,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都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刘文松认为,课改后,各学科教师仍然要将必学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只是在具体教学方式上,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一点来看,老教师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是新教师成长的学习楷模,只要教师具有较好的学科素养,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传统优势一样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发扬光大。
尽管如此,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老教师的优势,还必须给老教师提供一个参与新课改的平台。而目前,老教师发展平台过于窄小,许多老教师无法参加较高层次教科研活动,这给老教师参与新课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有的省市级培训力量难以覆盖到全体教师,而我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研员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把这一批人培养成新课改、新理念的带动者和传播者,回去之后,他们能形成一个带动作用,辐射到全校、全乡、全县。”重庆市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近年来,重庆市的省级教师培训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上进行了调整,要求培训课程与内容更多地指向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立足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科学设计、有效构建、灵活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
在目前省市级培训难以对老教师全覆盖的局面下,地方和学校的培训和促动显得尤为重要。永川市某中学几年前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建立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校级课题研究,鼓励全校教师参与,不少老教师不甘落后,积极参与。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老教师在面对新课改时从容不迫,能很快进入角色。
补充新鲜血液,带动老教师参与新课改
有的老教师实在是无法跟上新课改的节奏,这就需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去承担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有的老教师实在是无法跟上新课改的节奏,如果硬拉这些教师上马,只会影响课堂效率和新课改的效果,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去承担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重庆市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教育高度重视,教师工资、危房改造、教学设施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外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农村教师的素质、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缺乏;在学历层次上,乡镇学校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很少;在学科需求上,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急需补充人员。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就要抓住师资建设这个重点,构建新的教师补充机制。”
据了解,2004年,重庆市教育厅启动了“重庆市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鼓励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去任教,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每年从普通高等学校中,遴选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重点支持农村的薄弱学校,重点支持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截至2009年,共选派了一万多名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到该省的1300多所农村学校资教,目前,该省每27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中,就有1名资教生。
2009年7月17日,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改副校长第五班培训顺利结业。至此,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圆满结束。在为期两周的滚动式培训过程中,全省共有4128名学员参加省级培训,其中学科骨干培训者1873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323名,教研及培训机构负责人210名,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干部1722名。
同时,重庆市在省高中课改试行方案中,也明确要求高校对师范生加强课改内容的教育,根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增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主动为新课程提供服务,使师范生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能够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第二篇:老教师适应新课改,难在哪儿?
核心提示:
□根据教育部规划,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
铺开。老教师是新课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教育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年龄已临近退休,有进取心,又受到教研活动45岁以下的限制,再加上农村地区落后的硬件设施,一些老教师困惑多了,积极性低了。
□作为农村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怎样才能改善现有状态,尽快适应新课改?教育部门又该怎样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为老教师“输血”,让其发挥经验优势?
“不服老还是不行啊。”老王把课本摔在桌上,深深地叹了口气。老王是语文高级教师,在汉口一所重点高中教了30多年语文。原以为对课堂驾轻就熟的他,如今却面临诸多挑战,而不久前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更是让他多年建立起来的自信和骄傲跌到了谷底。
闻所未闻的内容,怎么教给学生?
许多农村老教师自己都没用过全自动洗衣机,如何告诉学生它的工作原理?农村校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老教师被推上了新课改一线。“快退休的老头子也得从头学起”,压力可想而知。
前不久,老王去听一位新任教师的公开课,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他没想到语文课还有这种上法:“一篇《滕王阁序》,融合了建筑、音乐、美术、政治、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视频、图片资料应有尽有,老师讲的不多,都是学生在发言,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们都说没想到枯燥的文言文还可以这么生动。”相比之下,老王按部就班、大卸八块式的教学方法多少就显得有点寡淡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高不起来。
2009年秋天,高中新课改在湖北省全面铺开,42.3万名高一新生面临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这也给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老王任教的语文为例,新课改之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共有6本,课改之后则增加到16本,包括5本必修教材和11本选修教材。
据武汉市江岸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郑圣祖介绍,现在武汉市高一到高二年级的语文课时由每周5节课减少到4节课,每册课本的学习课时实际上只有两个月左右,“语文课所包含的内容增加了,教师必须将所有的内容整合起来,利用有限的时间,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翻开湖北省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记者看到,“酷”、“爽”、“辣妹”、“闪客”等流行词语都成为课本的内容。“新课程涉及的理念、教法、要求,对老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关,教材上的一些内容甚至闻所未闻,我这个快退休的老头子必须从头学起。”说起新课改,老王颇有些无奈。
对新课改的担忧在农村教师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陈明是湖北省襄樊市一所乡镇高中的副校长,也是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物理教师。他告诉记者,高中新课改推行后,高中增加了一门旨在培养高中生科技兴趣的《通用技术》课程,该课程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中包含《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部分。选修课则包括《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家政与生活技术》和《汽车驾驶与保养》等七大板块。
陈明说,由于学校师资不够,没有专任的通用技术科目教师,只能由物理教师兼任。“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音乐喷泉能喷得更高吗?诸如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这门课程探究的对象,好多农村老教师自己都没用过全自动洗衣机,又如何教给学生呢?”陈明说,新课改实行选修制和学分制,选修的内容广泛,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许多老教师被推到了高中新课改的第一线,“许多中青年教师适应新课改尚有难度,更别提老教师了,一些课程的选修内容达到十几本书,老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越来越多的困惑,从何而来?
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是老教师在适应新课改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新课改培训的主要形式是远程培训,虽然老教师也参与其中,但面对不断变革的教育教学形势,还是会感到很吃力。
“任何课程改革都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或者修正教师以前的做法,一些老教师教了大半辈子书,要在短时间内把他们烂熟于心的教法改变过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武汉市教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面对教学上的重大变革,一些老教师思想准备不够充分,特别是教育观念还没有及时转变过来,跟不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还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他认为,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是老教师在适应新课改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采访中,不少老教师的话也印证了他的说法。武汉市远城区新洲一中的纪老师坦然地说:“屈指数来,自己从事教师工作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这成为上好政治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也因此感到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的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疑问、困惑,甚至在心中隐隐地出现了一种危机感。”
由于年龄关系,老教师临近退休,而此时多数教师的职称评审已经尘埃落定,因此不少人抱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在农村学校,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虽然基础教育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好几年,但是有的老教师还没有参加过一次课改培训会和研讨会,对于课改的性质、目的,还一无所知。
尽管部分老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但是并非所有老教师都视新课改为洪水猛兽。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教科处副主任王祖荣告诉记者:“其实很多老教师都十分关注课改,他们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切身的感受,对素质教育寄予厚望,并努力打破僵局。”那么对于这部分并没有思想障碍的老教师来说,新课改又难在哪里?
“现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在组织活动时,白纸黑字明确规定,年龄必须在45岁以下甚至更低。中老年教师想参加活动提高业务能力的愿望成了泡影,老教师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可能会影响积极性和进取心。”王祖荣分析。据了解,现在新课改培训的主要形式是远程培训,虽然老教师也参与其中,但面对不断变革的教育教学形势,还是会感到很吃力。
同时,由于新课改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发现等学习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农村地区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阻碍了许多老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许多农村老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感到很困惑,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该怎么用成为老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新难题。”陈明说。
该怎样努力,才能度过“阵痛”?
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就必须给老教师提供能参与新课改的平台。省市级培训、地方与学校的培训与推动,都不可或缺。
襄樊一中数学特级教师王勇,从事教学已有20多年,如今带高一。面对新课改,他自称感觉像是“新手上路”。王勇认为,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看来,新课改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课程的主要内容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有一些新增内容。我认为新课改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自己从事教学已经20多年,我认为对年轻教师和中老年教师不能用好与不好简单评判,他们各有优势。年轻教师有活力,精力旺盛,有创意,想象力更丰富,能制造有声课堂,让课堂更活跃,受孩子们的喜欢,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很配合工作。而中老年教师在教学育人方面经验更丰富。”王勇说,“对于新课改,中老年教师在接受和运用上,的确没有年轻教师好,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再加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中老年教师一样可以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任何改革都必须以之前发展的成果为基础,因此高中新课改也并非意味着将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抛弃,武汉市洪山区教科研究培训中心主任乐军说:“课程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一定都是糟粕,关键是要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老教师在用好以往经验的同时,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新经验,营造更好的课堂效果。”
“新课程改革也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面否定,否则就会走上另一个极端。”武汉市育才高中52岁的江老师也有同样的看法,“传统教学模式中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我觉得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是在汲取传统教学方式合理因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课改教学与过去是一脉相承的,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是相似的。”武汉市十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刘文松说,“新课改再怎么改也绕不开对学生„两基‟能力的要求,即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语文为例,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都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刘文松认为,课改后,各学科教师仍然要将必学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只是在具体教学方式上,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一点来看,老教师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是新教师成长的学习楷模,只要教师具有较好的学科素养,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传统优势一样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发扬光大。
尽管如此,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老教师的优势,还必须给老教师提供一个参与新课改的平台。而目前,老教师发展平台过于窄小,许多老教师无法参加较高层次教科研活动,这给老教师参与新课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有的省市级培训力量难以覆盖到全体教师,而我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研员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把这一批人培养成新课改、新理念的带动者和传播者,回去之后,他们能形成一个带动作用,辐射到全校、全乡、全县。”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近年来,湖北省的省级教师培训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上进行了调整,要求培训课程与内容更多地指向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立足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科学设计、有效构建、灵活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
在目前省市级培训难以对老教师全覆盖的局面下,地方和学校的培训和促动显得尤为重要。荆门市龙泉中学几年前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建立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校级课题研究,鼓励全校教师参与,不少老教师不甘落后,积极参与。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老教师在面对新课改时从容不迫,能很快进入角色。
补充新鲜血液,带动老教师参与新课改
有的老教师实在是无法跟上新课改的节奏,这就需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去承担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
“有的老教师实在是无法跟上新课改的节奏,如果硬拉这些教师上马,只会影响课堂效率和新课改的效果,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去承担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教育高度重视,教师工资、危房改造、教学设施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外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农村教师的素质、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缺乏;在学历层次上,乡镇学校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很少;在学科需求上,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急需补充人员。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就要抓住师资建设这个重点,构建新的教师补充机制。”
据了解,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启动了“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鼓励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去任教,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每年从普通高等学校中,遴选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重点支持农村的薄弱学校,重点支持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截至2009年,共选派了一万多名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到该省的1300多所农村学校资教,目前,该省每27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中,就有1名资教生。
2009年7月17日,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副校长第五班培训顺利结业。至此,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圆满结束。在为期两周的滚动式培训过程中,全省共有4128名学员参加省级培训,其中学科骨干培训者1873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323名,教研及培训机构负责人210名,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干部1722名。
同时,湖北省在省高中课改试行方案中,也明确要求高校对师范生加强课改内容的教育,根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增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主动为新课程提供服务,使师范生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能够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本报记者 程墨 罗曼
【相关链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秋季启动,由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率先进行试点实验。到2009年秋,全国有25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目前还有重庆、四川、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七个省(区、市)尚未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根据教育部规划,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铺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部分)
●课程结构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三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教学越发显现出它的弊端,高中新课改势在必行。新课改的要求很多,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还牵涉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如何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的开展,这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意识,认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并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次,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上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主动探究,这个过程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与时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相关材料或问题或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形成更多思维的碰撞,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点拨,激起学生思维向更广更深的层次拓展,不断构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技能等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提升各种能力。总之,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新课改要改变我们教师长久以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使新课改能顺利的实施,为学生走向未来奠基。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物理组
吴展红
高中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去重视这项改革,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方向。新课程标准赋予了中学物理教师新的工作内涵和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尽快在各方面加以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对新知识的充电
新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我们过去习惯于条条框框,甚至所谓的教学经验,常常想的是如何将一节课讲完,课后是大量的做题,来检测掌握情况,再回到分数如何,搞得很累,成效不一定大。若不加强学习将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加强学习是搞好新教材教学的需要。且不说先进的教学理论,探求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有些物理背景知识,名人轶事等,牵涉到物理史和科学史的需要学习,就是知识性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学习。如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其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给人以面目全新的感觉。新教材还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排版上都作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又显活泼,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高一的新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今后无论是教好物理还是学好物理,都必须拓展知识面,关注生活中的物理。选修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更是比较陌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的之前学好这些内容。还有新教材突出体现了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课件的制作,科学计算器和各种物理教育技术平台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物理刊物也在讨论这些问题,说明有很多新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课堂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教学时要以人为本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充分给予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研讨、相互帮助,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应该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敢于自己去动手、去体验、探究研讨,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当新课改推行以后,教师就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教学评价
自古以来教学都离不开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加以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物理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物理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定位,不断进行角色转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21世纪的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付出和奉献,而是要在每一节课都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发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延伸。正如课程专家所说的,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随课程的发展而发展。在新课改的路上,肯定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物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挖掘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教师。
第五篇:如何适应新课改
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已展开。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去。
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