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教育局校长和教师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2 12:4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定县教育局校长和教师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定县教育局校长和教师管理办法》。

第一篇:贵定县教育局校长和教师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讨论稿)

各镇(街道)教育指导站、中小学、幼儿园、县职校、县特校:

根据国家、省、州、县有关政策,县教育局研究制定了《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1、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2、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一日

附件1:

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国家主席令第1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9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教育局依据国家、省、州、县有关教师(职工)管理的法规、制度,履行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管理等职能(本办法中的中小学教师含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幼儿教师、特校教师、职校教师及职工,下同)。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管理实行以县教育局为主和学校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县教育局负责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管理,统筹规划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第五条 县教育局依据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全县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常规管理、工资福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第六条 全县各学校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省、州、县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自主管理本校教师。

第三章 教师编制

第七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坚持“精简、统一、优化、均衡、合理、高效”的原则,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

第八条 县教育局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县编委核定的教育事业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标准核定各学校人员编制,并依据办学规模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人员编制,报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核。

第四章 教师资格

第九条 全县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取得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严禁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第十条 全县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县教育局依法进行认定和定期注册;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由县教育局按程序报省、州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和定期注册。

第五章 教师聘用

第十一条 县教育局在核定的教育事业编制总量内,每年年初根据教师自然减员、学科需求及生源变化情况,测算并申报当年教师补充计划,报县政府批准后,按照教师招聘的有关规定,协调组织教师招聘工作。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州审批、县考试、校聘用”的教师管理制度。从2014年起,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全县统招统派、经费由用人学校负担、县教育局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第十三条 健全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按照“优化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队伍”的原则,结合实际需求,通过县级财政统筹的渠道,每年公开择优招录一定数量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补充到高中、职业技术学校任教;招录一定数量的幼儿师范类(镇中专、街道专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补充到幼儿园任教。

第十四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受聘教师必须是正式在编人员,具备教师资格,取得相应学段教师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 全县中小学校按照“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公开公平、择优聘任”的原则,在核定的编制内,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设置管理的规定,设置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职责,确立岗位工作量、工作目标、上岗条件及岗位待遇,严格按照聘任程序与应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聘任合同,履行管理职能,可以按有关程序解聘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有关程序予以解聘:

(一)敬业心、事业心不强,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或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大多数学生、家长不满意,社会反响大的;

(二)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连续事假超过一个月或者一年内累计事假超过两个月的,以及经常迟到、早退、旷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

(四)违反工作规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或者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教育局按有关程序予以开除:

(一)师德败坏,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

(三)严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给予开除处分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十七条 教师聘任上岗后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应与教师师德表现、工作量、工作质量直接挂钩,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全县中小学校应严格按照省、州、县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考核细则,并每学期或学年组织考核兑现。

第六章 教师调配

第十八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县教育局根据中小学校编制和岗位设置情况,结合实际需求,对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调配一般在每年暑假期间进行,学期和学年中间原则上不调整教师。

第十九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调配按照“学科需求、均衡配置、适当调整、合理流动”的原则进行。教师流动应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超编学校教师可以向缺编学校流动,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教,鼓励、倡导教师终身从教。

第二十条 全县中小学校每年暑假前根据生源及学科教师减员情况,向县教育局提出教师需求报告。县教育局依据学校人员编制和学科教师实际需求,拟定教师调配方案,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考核等方式公开选调教师。

第二十一条 教师申请调动必须由本人书面提交申请,在调入学校(单位)有空编、有空岗和不影响调出学校工作的前提下,由调出学校(单位)签署明确意见,提交县教育局登记。县教育局根据调配方案审核并确定拟调对象,统一组织教师选调工作。镇(街道)内中小学教师调整,由镇(街道)教育指导站根据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严禁教师外借和改行调动。中小学教师原则上不得调出教师队伍。未经县教育局批准,严禁中小学教师报考公务员及县内外其它单位招聘考试(未经批准擅自报考的,县教育局不办理档案和工资转接手续)。

第二十三条 实行新录用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制度。从2014年起,通过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招录的教师,统一按省新机制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通过县级财政统筹招录的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未满5年的,原则上不得提出向外乡镇学校调动的申请;在农村学校工作未满7年的,不得提出向街道学校调动的申请。同时,对分配或调动到新的单位工作未满3年的教师,无特殊原因一般不得提出向本乡镇学校间调动申请(高中因学科短缺或教学需要公开选拔的教师可不受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限制)。

第七章 教师培训

第二十四条 教师培训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继续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应用国家、省、州、县教师培训平台和优质资源,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树立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县中小学校应结合全县教师培训规划,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把教师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晋职晋级、表彰奖惩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五条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管理的全过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教师调配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第二十六条 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习。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给予支持。教师申请在职进修或攻读硕士研究生,须经学校同意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办理报考手续。

第二十七条 凡参加脱产学习的教师,脱产学习期间不得带薪学习(不享受绩效工资、薪级和岗位津贴、农村教师津贴等在职教师津补贴)。脱产学习教师在学习期满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持毕业证和学籍档案(或者有效学习成绩结业证明)到县教育局报到。学习期满返岗的教师原则上安排到原学校工作,逾期未到县教育局报到或未到岗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加强对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培养。实施以培养省、州、县、校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和州、县名教师为目标的培养计划。

第二十九条 新补充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

第八章

教师职称评聘

第三十条 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符合职称(职务)晋升条件的教师,可申请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第三十一条 县教育局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结合中小学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工作。

第三十二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且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条件的,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内,可聘任到相应岗位并享受相应待遇。教师职务评聘应向长期在农村学校及村小、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倾斜。街道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职务),必须有一年以上在镇级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

第三十三条 坚持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责任相统一。全县中小学校负责对聘任期满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可以低聘或者由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并按调整后的岗位享受相应工资待遇。

第三十四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因工作调动调整岗位,必须与原聘任学校(单位)解除聘任关系,申报参加新调入学校(单位)的岗位聘任,并按新聘任的岗位享受工资待遇。调入学校(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及实际聘任情况,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可以按程序择优聘任其到本学校(单位)空缺岗位,并上报县教育局审批(如调动教师原聘任岗位是小高8级,调入单位无小高8级岗位空缺,只有小高10级或只有初级12级岗位空缺,新调入教师只能聘任到调入单位空缺的10级或12级岗位,并按新聘任岗位重新核定工资待遇)。

第九章 教师请假

第三十五条 婚假。全县中小学教师婚假提倡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进行。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外县市教师可据实增加路程假)。晚婚的教职工(男25周岁以上、女23周岁以上),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可增加婚假10天。

第三十六条 丧假。全县中小学教师本人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或配偶父母死亡时,可给予丧假3天(外县市教师可据实增加路程假)。在规定的婚、丧假(包括必要的路程假)期间,工资、津贴等待遇照发。如确有特殊情况经批准续假的,续假期间的待遇按事假对待。

第三十七条 产假。全县中小学女教师法定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晚育增加30天(女性25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小孩的)。请产假必须有计生部门的生育指标证明,无生育指标的不批产假。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增加90天。

第三十八条 病假。全县中小学教师因病离岗治疗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履行请、销假手续。由本人提供县级以上医院(急诊除外)的诊断证明并书面请假,报经学校和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离岗治疗。病假销假时必须提供病假期间检查和治疗的相关原始资料,如《病历》、病情证明、住院出院手续、住院一日清单、药费结算发票等。

第三十九条 事假。由于教师执行寒、暑假制度,一般不允许请事假,需处理私事的应安排在寒、暑假期进行。确有特殊原因需请假的,本人先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方可离校。未经批准私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教职工请事假一年累计不得超过15天,其中,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请事假不得超过7天。

第四十条 请假手续。请假人事先递交请假申请,按权限审批和办理请假手续,安排好工作交接后,方可离校。假期期满,必须按时返回岗位并销假。确需延长请假时间的,应在原请假期限内申请续假。未经批准,自行延长假期时间的,按旷工处理。

第四十一条 批假权限。中小学教师病、事假在三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校长审批,病假在三天以上一个月以内的,事假在三天以上十五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签署意见,报镇(街道)教育指导站长审批。全县中小学教师病假在一个月以上的,事假在十五天以上的,由镇(街道)教育指导站长(县直学校校长)审批签署意见后,报县教育局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

全县中小学教师婚、丧、产、病、事假期间的待遇,按黔人福【1995】08号文件及县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全县中小学教师退休、调资以及死亡后丧葬抚恤金和遗属补助政策按全县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章 考核与奖惩

第四十二条 落实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参照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学校考核与学生、社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每年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效果、工作实绩和培训学习等情况进行考核(可与教师绩效考核一并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表模、绩效工资、职务评审、提拔任用和实施奖惩的基本依据。对教师的考核以镇(街道)教育指导站(县直学校)为主组织实施,教育局定期抽查。

第四十三条 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对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显著,以及在教育工作中有其他特殊贡献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由学校或报请县、州、省、国家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十四条 严格教师岗位管理。对年度考核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组织参加离岗培训。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应调离教学岗位或安排待岗(培训及待岗期间待遇按脱产学习的教师执行)。对未请假擅自离岗和请假逾期不归的中小学教师,学校应及时下达限期返岗通知书,并上报县教育局按有关规定从严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以虚假证明和事由骗取假期以及病、事假期间在外任(兼)课或从事其它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一经查实,即取消其批准的病、事假期,按旷工处理。

第四十五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省、州、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教师职责。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省、州、县政府及县教育局有关教师管理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应视其情节,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人力资源部、监察部第18号令),给予警告、记过、降级、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教师交流

第四十六条 实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从2015年起,对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取得中、高级职称(小学高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的街道学校教师(含幼儿教师),在聘任到高一级岗位职务时(由10级聘任到9级或9级到8级、由7级聘任到6级或6级到5级),必须有聘任现岗职务(小学高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期间到镇农村学校(幼儿园)轮岗交流服务1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已在农村学校工作时间满15年的教师除外)。同时,县教育局每年从40周岁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选派5%至10%的教师到街道学校(幼儿园)跟岗学习或挂职锻炼。

第四十七条 实行教师支教奖励制度。鼓励街道学校(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从2015年起,对申请并选派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支教的教师,根据支教学校的路程远近和支教工作情况,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及奖励。

第四十八条 加强轮岗和支教教师的管理。实施教师轮岗交流的学校或支教受援学校负责对交流轮岗教师或支教教师的日常管理,并建立工作档案,为轮岗或支教期满考核提供依据。教师轮岗交流或支教期满,由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并对交流轮岗或支教教师工作作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的鉴定。

第四十九条 落实轮岗和支教教师待遇。教师轮岗交流或支教期间,其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保持在原单位不变,并依据考核鉴定结果享受其相关待遇。对轮岗交流的教师,经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的,除同等享受原单位教师待遇外,根据路程远近,每年给予一定的交通费和通讯费补助;对选派的支教教师,经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的,除享受原单位教师待遇和支教奖励补助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级、晋职、评优,优先聘任到高一级岗位职务;对轮岗交流或支教期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优先列为上级表彰对象,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延长轮岗交流或支教时间,不享受轮岗交流或支教补助、奖励及其他优惠政策。第五十条 健全农村学校教师激励机制。对在的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落实农村教师津贴,实行“六个优先”,即:优先评聘中、高级职称,优先选拔到教育管理干部岗位,优先分配教师周转房,优先选派到国家和省州参加教师培训,优先评优表模,优先解决后顾之忧(如优先解决夫妻分居问题,在力所能及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为其子女就业创造条件等)。全县中小学校根据“六个优先”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发挥特级教师和省、州、县级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定期组织特级教师和省、州、县级名师、骨干教师组成讲学团,到农村中小学开展讲学和教学指导活动。建立优秀(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教师。本办法中若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2:

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博学多智、务实创新、决策民主、廉洁奉公、德才兼备的校长队伍,现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教人[1991]38号)、《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教人[1992]76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发[2002]7号)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是法人单位,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全县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承担管理学校的责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职校及特校。

第二章 职数设置

第四条 学校领导班子职数设置。学校学生数在500人以内的,原则上设校长1名、副校长2名;学生数在500人上的,设校长1名、副校长3名。独立设置的完全初中、完全小学,学生数在300人以上的设校长1名,副校长1名;学生数在300人以下的设校长1名,不设副校长。

第五条 县直学校领导班子职数设置。县直副科级及以上学校领导班子职数按县编委批复的领导职数设置;县直其它中小学校(幼儿园)设校长(园长)1名、副校(园)长2名(实验小学副校长原则上设3名)。第六条 学校党总支(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党群领导职数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

第三章 任职条件

第七条 校长任职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二)具有先进的学习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具备较强的学校管理实践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

(三)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指导教学、带领教师(职工)进行教育科研(服务教育)的能力;

(四)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团结同志,廉洁自律,决策民主,群众威信高;

(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第八条 校长任职应符合以下具体条件:

(一)学历:中小学校长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二)年龄:新任用的校长,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三)校长的任职一般应具有两年及以上的副校级干部任职经历。副校长任职一般应具有二年及以上的学校中层干部任职经历。

第九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必须接受校长岗位培训,并获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四章 选拔与任免

第十条 校长的选拔与聘任,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十一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一般从学校后备干部和学校优秀中层干部中选拔。

第十二条 校长的选拔与聘任主要形式:

(一)择优聘任:通过个别酝酿、综合考察、集体决议等程序,从教育后备干部中择优聘任;

(二)民主选举:学校教职工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教育局按程序对拟任人选组织考核;

(三)竞聘上岗。教育局集中组织考试考核,通过竞争择优聘任。第十三条 考察公示。对拟任人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 任职谈话。对拟任职的校长,由组织部、人社局、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或受其委托的其他局领导进行任前谈话。

第十五条 校长的任免。根据干部管理的权限和程序,县教育局对全县各学校、县直属学校的校长及其它领导班子进行职务任免向县委提出任免建议。

第十六条 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县教育局对新聘任的校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管理。新任校长须拟订任期目标规划(学校、单位发展规划),报县教育局审核备案,作为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十七条 实行任期制。校长每届任期四年,校长在同一学校受聘同一职位,原则上不得超过两个任期。

第十八条 实行干部交流任职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满两个周期,经考核合格的,原则上应进行交流任职。不服从交流的,不再聘任校长职务。

第十九条 实行任职年龄限制制度。全县中小学校长,党总支(支部)书记年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副校长(副书记)及工会主席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一般不再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属县委管理的干部按县委干部管理制度执行。其他领导干部任职年限比照全县中小学校长执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法定到龄退休前,应继续在原单位上班,不得离岗从事第二职业。

第二十条 校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解聘: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职或者其它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情况的;

(二)自愿申请辞职被批准的;

(三)个人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四)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数超过百分之四十或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之和超过百分之五十的;

(五)在任职期限内,学校或个人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

1、学校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2、个人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的。

第五章 职责与职权

第二十一条 校长的主要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目标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依法维护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依靠党组织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全面主持学校工作。领导和组织学校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营造育人文化,注重德育管理,不断提升师生优秀品质;领导和组织学校教学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领导和组织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安全教育及课外活动;领导和组织学校后勤工作。配合党组织开展群团工作。

(五)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尊重学校传统和学校实际,科学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开拓创新,创办特色学校。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育人环境。

第二十二条 校长的主要职权:

(一)按照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组织制定并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进行决策和统一指挥;

(二)根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对学校教职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按程序提名任免学校的副校长、中层干部及下辖学校的校长,合理配置本学校(单位)教师资源;

(四)按照财务制度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和管理好学校经费、财产;

(五)行使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其它职权。

第二十三条 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校长享有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权利,但必须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第六章 议事规则

第二十四条 坚持学校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的原则。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须按照议事规则和程序进行,重大问题应经过校务会(行政会)议讨论后作出决策。校务会成员为校长、党总支(支部)书记、副校长、副书记和工会主席等。校务会议由校长主持,并负责决策。

第二十五条 学校重大事项包括:

(一)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学校发展规划、年度与学期工作计划的编制与制定;

(二)校内机构及岗位的设置,学校重大改革措施及规章制度的修定;

(三)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学校中层干部(下属学校)人事安排;

(四)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决算安排,重大基建项目、大宗购置和大额经费支出安排;

(五)教职工岗位聘任、考核奖惩、绩效分配、培训交流方案;

(六)其它重大事项。

第二十六条 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主要程序:

(一)校长根据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与学校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酝酿,提出解决学校重大问题的初步设想;

(二)校长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三)校长与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进行研究,形成共识和主导性意见,提交校务(行政会)会议;

(四)校长主持召开校务会议(行政会)讨论、决策。凡属教代会职权范围的事项,提交教代会审议;

(五)校长按照决策组织实施,党组织和教代会保证监督实施;

(六)在学校职权之外的重大事项,经请示按上级主管部门意见执行。

第七章 培训与培养

第二十七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应严格执行教育部培训规定。新任或拟任校长必须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或“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校长培训每五年为一个周期。在职校长周期内必须接受累计不少于240学时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校长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校长续聘、考核、晋级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根据校长成长规律,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中小学校长参加高级研修,努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专家型校长。

第二十九条 建立校长挂职锻炼制度。县教育局有计划的适时选派校长(园长)到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挂职锻炼。建立新任校长、薄弱学校校长与名优校长结对制度,充分发挥名优校长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十条 推进名校长建设工程。有计划开展名校长评选活动,建立名校长工作室,被评为县名校长的,优先推荐参评州名校长。开展校长论坛,使论坛成为校长成长的有效载体。

第三十一条 实施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制度。县教育局定期组织在全县中小学校通过民主推荐和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校级后备干部。建立校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对后备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训和锻炼,特别优秀的及时提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任用。校级后备干部推荐对象除符合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具体条件:教龄在5年以上、现任学校中层干部、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高中任教、有5年以上学校中层岗位经历的可放宽到40周岁)。

第八章 考核与监督

第三十二条 校长任期内的工作由教育局组织考核。考核分年度工作考核、绩效考核和任期责任目标考核。校长的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可同时进行,每年一次(副校长和班子其他成员与校长一并纳入考核)。校长年度考核有3次及以上为基本称职或2次及以上为不称职的,不得参加下一个任期的竞聘,副校长和班子其他成员一般不再担任相应领导职务。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在任职期届满后进行。对不能胜任或严重违纪的校长将按程序予以罢免。对触犯法律的应依法报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三条 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进行的督导评估,其结果纳入考核校长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十四条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对校长进行每年一次的述廉制度(校长年度述廉可与述职一并进行)。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模范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第三十五条 建立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校长任职期间或离任时,由县教育局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组织或协调相关部门对校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第三十六条 建立校级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学校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又不够纪律处分的,由教育局予以诫勉谈话,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警告,限期改正。

第三十七条 校长应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三十八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外出实行报批制度。县直正科级学校校长请假在五天以内的,向县教育局局长请假,五天以上的还要向县政府分管领导请假;属教育局管理的其他学校校长,请假三天以内的向教育局分管领导或值班领导请假,三天以上的向教育局局长请假,经批准并安排好学校工作后方可离校。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贵定县政府合同管理办法

贵定县政府合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政府行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合同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预防和减少因合同签订、履行不当造成的损失,有效维护政府机关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对外签订合同应当遵照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合同,是指县政府及其各部门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及合同性质的协议文件等。

本办法所称合同包括下列类型:

(一)政府特许经营合同;

(二)森林、水域、滩涂、矿藏等国有自然资源的出租、承包、出让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整理合同;

(三)国有资产的建设、租赁、担保、买卖、出让、承包经营合同;

(四)政策信贷合同;

(五)行政机关委托的科研、咨询等合同;

(六)技术服务合同;

(七)财政拨款、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合同、工程发包合同;

(八)政府招商引资合同;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订立的其他合同。

单位内部劳动关系、承包、租赁等合同由各单位参照本办法自行管理。

政府采购合同由县采购办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合同管理,是指县政府合同监督管理部门在县政府及其各部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内容、形式进行审查;在合同签订后,进行备案管理的监督过程。

本办法所称的合同审查,是指县政府及各部门在签订合同前,将拟签订的合同文本先送交县司法局进行审查,合同承办部门根据审查意见、建议对合同文本进行修改、完善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合同备案,是指县政府及各部门在签订合同后,将合同送交县政府法制办进行备案管理的活动。

第二章合同监督部门职责

第五条县人民政府指定县司法局、县政府法制办为合同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条县司法局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合同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提出修改、完善的书面审查意见并出具最终审查意见;

(二)对合同承办部门履行修改、完善合同文本的活动进行指导;

(三)宣传、讲解合同签订、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四)协助相关部门解决合同争议纠纷。

第七条县政府法制办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二)宣传合同签订、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对县政府及其各部门对外签订的合同进行备案管理;

(四)对备案合同开展后评估、审查活动,及时提出补救措施及建议;

(五)协助相关部门解决合同纠纷。

第三章合同承办部门职责

第八条县政府需要对外签订合同,应当根据合同内容确定承办部门。合同承办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合同项目的谈判、协商;

(二)负责调查合同相对人的主体资格、资信、履约能力等情况,进行可行性论证;

(三)负责合同文本的拟定或修改;

(四)负责合同的送交审查、备案;

(五)负责对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及纠纷的处理;

(六)负责合同资料的整理,向县政府办公室移交档案。

县政府确定由县司法局起草合同的,由县政府法制办承担审查职责。

第九条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未经县政府书面授权,不得以县政府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第十条县政府及其各部门在与合同相对人进行洽谈,或起草合同文本时涉及专业性、技术性问题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论证,并邀请县司法局、县政府法制办参加。

第四章合同的签订与备案

第十一条县政府及其各部门签订合同,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超越职权签订合同。

签订合同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县政府拟签订的重大合同,经县司法局审查认为可以签订的,应当经过县长办公会议或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领导会签方式。经县政府研究的重大合同,须报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方可签订;

(二)县政府拟签订的合同,涉及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的,应当先经县财政局审核同意;

(三)县政府拟签订的一般合同,经县司法局审查认为可以签订的,由合同承办部门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分管领导向县长汇报后方可签订;

(四)各部门对外签订合同,应当经集体研究决定,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

(五)签订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由他人代理签订的,必须持有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包括委托人、单位、职务、受托人、单位、职务、委托事项、委托期限,并经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第十二条未经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不得签订本办法规定的合同。

送交县司法局审查的合同,合同起草单位应当同时提供拟签订的合同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以便县司法局全面审查合同内容。

合同签订后须进行变更、签订补充协议的,合同承办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办理,并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十三条县政府及其各部门对外签订合同,合同承办部门应当提前10日将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送交县司法局审查。

第十四条县司法局对送交的各类合同文本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在收集完相关资料后7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提出审查意见,并对合同的合法性负责。

县司法局审查合同时失职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五条县司法局审查合同时,就合同有关问题向合同起草单位提出询问的,起草单位不得拒绝,应当及时回复或派员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合同起草单位不提供资料,或提供资料不全面、不真实的,县司法局有权拒绝审查,并将合同退回起草单位。

合同起草单位或合同承办部门与合同审查部门对合同内容发生分歧时,应当主动进行讨论、协商,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应当报请县政府领导审定。

第十六条县司法局对合同审查后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合同的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签订该合同明显违法的,出具不予签订合同的最终审查意见;

(二)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不适格,或合同相对人资信、履约能力情况不明的,出具不予签订合同的意见或变更签订主体的建议;

(三)合同文本不完整、不规范的,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由合同承办机关进行修改;拒不修改的,不得签订合同;

(四)合同中对违约责任未作明确约定,或对发生争议没有约定救济渠道,或者约定不明确、不恰当的,退回合同承办部门并按司法局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合同承办部门未按本条规定执行,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十七条经县司法局审查的合同,合同承办部门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县司法局认为可以签订的合同;

1、应由县政府签订的合同,承办部门将合同及审查意见等材料报县政府审定后予以签订;

2、应由各部门签订的合同,承办部门自行签订。

(二)县司法局审查后认为需进行修改完善的,合同承办部门应当自收到县司法局审查意见书后5日内对合同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并将修改后的合同文本送交县司法局,县司法局再次审查后,出具可以签订合同的最终审查意见,按照上述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向县法制办进行合同备案。

合同承办单位应当将合同草案、正式签订的合同及与合同有关的文书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九条县政府法制办应认真做好合同的备案管理工作。合同承办部门向法制办备案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正式签订的合同副本或复印件;

(二)签订合同时收集的资料、材料及授权委托书等相关文件依据;

(三)县司法局出具的合同审查意见;

第五章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条合同正式签订生效后,合同签订机关应全面实际履行,并负责及时处理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第二十一条合同承办部门应督促合同相对方履行合同,如发现对方不按约定履行合同,应书面及时向相对方提出。合同承办部门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报告有关情况。

第六章纠纷处理

第二十二条合同履行中发生纠纷时,应首先采取协商、调解方式解决。经协商或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协商或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按合同约定的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合同承办部门与对方当事人或由第三人协商解决纠纷,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

第二十三条合同发生纠纷时,承办部门应立即向县政府报告。按下列书证要求收集处理合同争议的证据资料,为诉讼做好必要准备:

(一)合同文本,包括附件、变更或解除的协议、有关电报、信函、图表、视听资料等;

(二)有关票据、票证;

(三)合同签订、履行时或纠纷发生后的封样样品、鉴定报告、检测结果等;

(四)证人证言;

(五)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合同承办部门解决合同争议的调解书、协议书、裁定书、判决书等,应当在争议处理结束后10日内将一份副本或复印件送交县政府法制办归入备案档案。

第七章督查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 县政府法制办、县司法局会同县政府督察室、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按照本办法要求,每半年对县政府及其各部门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一次督查,提出合同履行的建议。

第二十六条 合同承办部门签订的合同,未经县司法局审查而擅自签订的,追究合同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由县监察局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合同承办部门无正当理由拒不按照县司法局的审查意见对合同进行修改、完善,导致签订的合同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合同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未按本办法规定签订的合同,县财政局不得核拨项目资金。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予以追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九条未按本办法规定擅自在合同上加盖县人民政府和县长印章的,由县监察局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予以追偿。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签订合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外,还应追究其一定的经济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合同签订或履行当中,与对方或第三人恶意串通或收受贿赂的;

(二)签订有重大缺陷或无效合同的;

(三)不按照本办法规定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应当追究合同相对方违约责任而擅自放弃的;

(五)在合同签订、履行、审核等管理过程中有其他严重失职行为的。

第三十一条合同承办部门在合同签订后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县政府法制办备案的,县政府法制办可以报请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合同时,应当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县政府法制办、县司法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9年9月20日起施行。

第三篇:晋中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管理办法

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管理办法(试行)

(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是国家和省、市优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人才资源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第二条 校长教师交流要遵循“政策引导、以县统筹、因地制宜、合理流动”的原则,与学校的岗位设置和聘用相结合,与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与教师的录用补充和培训提高相结合,促进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

第二章 交流对象及范围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在编在岗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教师原则上应予交流。

市直学校教师纳入驻地所在区、县教师交流范围。

在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教学点任教满3年,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可交流到优质学校培养提高。交流期满后返回原学校任教。

已在市、县城区学校(含高中)签约任教的免费师范生首次任教满6年,应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2年。

参与国家援疆支教、山西省“两区支教”期满的教师,视同为农村学校交流经历。

教龄在10年以上,在乡镇以下农村学校、教学点任教满6年的教师,自愿继续留校任教的,可不进行交流。

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或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或在怀孕、产假、哺乳期及长期患病(必须提供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或有其它特殊原因的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缓交流。暂缓交流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第四条 义务教育学校正、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满6年后,原则上应予交流,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得超过9年。具有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学校校长任职满6年,在征求组织部门意见后,可保留其行政级别参与交流。

校长交流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临时管理职务,交流期满后即行免除。

城区学校中层领导交流到农村学校,可在农村学校挂职副校长;农村学校中层领导交流到城区学校或另一所农村学校,可按原职务任命临时管理职务,交流期满后即行免除。

第五条 超过交流年龄范围的干部、教师本人提出申请要求交流的,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经学校同意可纳入交流范围。

第三章 交流办法

第六条 建立以盟区制、集团化为主的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各县(区、市)可结合实际,通过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教育集团、名校办分校、手拉手、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校长、教师交流。

第七条 每年暑期以盟区(学区、集团)为单位制定交流工作计划,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为均衡师资配备,需要跨盟区(学区、集团)交流的,由县级教

育行政部门统筹交流。

单独交流的教师,由本人提交申请,学校同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纳入盟区(学区、集团)范围进行交流。

第四章 交流期限及比例

第八条 每学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人数不得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参与交流的教师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具有县级及以上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下同)数量不得低于交流人数的30%。

第九条 校长、教师必须在完成1轮教学任务后方可交流。第十条 交流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3年,交流到艰苦边远农村学校、教学点的,交流期限不低于2年。

第十一条 每年秋季开学后,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总交流情况,向市教育局上报交流工作总结和交流人员备案花名表。

第五章 交流任务

第十二条 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配备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且骨干教师数量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0%。

第十三条 城区学校干部交流到农村学校任职,主要分管或协助分管教学工作,按规定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教学工作,指导和协助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协调组织校际间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了解、分析学校教学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派入学校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农村学校干部交流到城区学校任职,协助分管教学工作,按规定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教学工作;学习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提出提高派出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措施;积极配合做好城区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回原学校开设讲座或公开教学活动,提出对派出

学校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工作建议,促进派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第十四条 教师交流后,不再承担派出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要自觉接受派入学校的管理,完成派入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城区派入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担任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定期为派入学校教师做教学研究报告或讲座;每学期承担一定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向派入学校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撰写教学心得或教学研究论文;根据派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完成班主任工作或其它工作任务。

农村派入城区学校的教师,要承担一门学科教学工作;坚持经常听课,承担一定的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及时与同科教师交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或教学研究论文;根据派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完成班主任工作或其它工作任务。

第六章 交流管理

第十五条 实行县级统筹、盟区(学区、集团)选派、学校管理的管理办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县(区、市)域内交流工作的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指导和监督;盟区(学区、集团)负责交流人员的选派、接收、调配、指导和监督;学校具体负责交流工作实施、日常管理和考核。县、盟区(学区、集团)、学校各自成立领导小组和交流工作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交流工作的日常事务。

第十六条 交流人员实行派出学校和派入学校双重管理,以派入学校管理为主。派入学校负责交流人员日常管理,为交流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第十七条 县、盟区(学区、集团)、学校按照统一要求,各自建立交流工作档案(包括交流实施方案、计划、检查、通报、总结、管理考核办法、经验材料等)和交流人员档案(包括交流人员备案花名表、考核登记表册、交流人员奖惩登记表、有关情况记录等)。

第十八条 交流人员要严格遵守派入学校的考勤制度,认真履行请销假手续。请假审批由派入学校按程序办理,三天以内由派入学校批准,一周以内由盟区(学区、集团)审批,一周以上由县交流办审批。

第十九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盟区(学区、集团)、学校每季度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交流工作和交流人员情况,县、盟区(学区、集团)交流办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每学期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第二十条 在城乡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之间交流的干部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不变,交流人员的工资(除奖励性绩效工资)和福利待遇由派出学校根据派入学校提供的考核情况发放;交流工作结束后,交流人员返回原学校。在城区学校之间交流的干部教师,原则上同时调整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关系。

第七章 交流工作考核

第二十一条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是考核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责任机制。

第二十二条 坚持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由派入校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第二十三条平时考核由派入学校按照本校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派入学校要制定相应的交流人员管理办法,根据交流人员的工作实绩

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重点考核交流人员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传帮带等方面履行职责的情况;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病事假情况;派入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满意度等。派入学校每学期放假前将交流教师的考核结果和考勤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派出学校,作为派出学校职务晋升、岗位竞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考核由派入学校根据交流人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进行学考核,考核等次初步确定为“称职”或“不称职”,并提出优秀等次人选意见;派出学校依据考核结果和派入学校意见,将交流人员纳入本校学考核优秀等次评选,并将结果反馈给派入学校,派入学校根据反馈结果最终确定交流人员考核结果。派出学校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交流人员优秀等次评选。

第二十五条 交流人员交流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盟区(学区、集团)、学校目标责任考核、创先争优、督导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各县(区、市)交流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县(区、市)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项目。

第八章 待遇及奖惩

第二十六条 对在交流工作中业绩突出的校长,在提拔任用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业绩突出的教师,在发展党员、评优评模、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等方面优先考虑。

根据交流工作需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鼓励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交流教师服务期满后继续从事农村教育工作3年以上方可再次交流。

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

城镇学校。把干部教师交流经历作为申报评审教师职称的必备条件。

第二十七条 交流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核拨到交流学校,由交流学校与本校教职工一并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对于承担工作量较大,业绩突出的交流人员,派入学校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奖励。

第二十八条 城乡学校之间交流的干部教师,每月由派出学校报销4次两校间往返公共交通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干部教师,享受农村教师补贴。

第二十九条 交流期间因特殊原因不宜继续交流的,经本人申请,由派入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中止交流。

第三十条 对拒不服从交流安排者,不得参加当年教师职称评审,现岗位聘任到该职级的最低层级,两年内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得参与各种评优评模活动。未完成交流任务者,不承认其交流经历,不享受有关交流人员的待遇。在交流期间有违纪违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当考核记为“不合格”等次,由原学校降低一个职级聘任,情节严重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一条 凡交流期间不遵守派入学校规章制度,教育教学成绩差,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教师,除按相关规定予以处分外,责令其在派入学校待岗学习,待岗学习期间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有违法行为的,交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在交流工作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工作不力、对交流人员管理不善的相关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教育局校长会议主持词

2012年和政县教育系统质量奖罚暨庆祝教师节

安排会议主持词

县教育局党总支书记

各位校长、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表彰奖励在2011至2012学年

度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校长和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并安排第28个教师节庆祝活动的有关事项。参加今天会议的局领导有:县教育局局长同志、县教育局党总支书记同志、政府督学包子良同志、县教育局副局长同志、县教育局副局长同志、县教育局纪检组长同志、教育党工委副书记同志。

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一是县教育局副局长同志宣读

《关于兑现〈和政县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评价办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和受奖人员名单;二是进行颁奖;三是由县教育局副局长张仲季同志宣读《关于开展2012年教师节庆祝活动的通知》;四是县教育局局长同志作重要讲话;现在,会议正式开始。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县教育局副局长同志宣读《关于

兑现〈和政县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评价办法〉》和受奖人员名单;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局领导为受奖学校、校长颁奖,受奖教师的奖品请各位校长代领;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县教育局副局长同志宣读《关于开展2012年教师节庆祝活动的通知》;

下面进行第四项,请马局长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刚才长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 局长讲话精神,会后及时传达给广大教职员工,落实到工作当中,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教育事业崇高而伟大,教师职业神圣而光荣。希望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全县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我县教育事业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会议的议程全部结束,散会。

第五篇:某某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某某县教育局

关于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风清气正、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内部环境,促进全县教育和谐发展,现就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当前教育中心工作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师,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遵纪守法、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教师队伍。

二、充分认识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为先。校长教师是推动全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县教育系统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多年来,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校长教师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传播知识文化、传承科学文明、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综合教育水平连续保持全市领先,成为了全县各项事业的一面旗帜。这些成绩的取

得是全体校长教师上下同心、勤勉敬业、忘我工作的结果。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确保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关键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的行为选择日趋多样,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特别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体现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从客观上对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我县校长教师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明显。与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要求相比,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个别学校忽视对教师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个别教师对教育职业缺乏认同感;个别教师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淡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个别教师缺乏法律、政策和师德教育学习,理想动摇、信念缺失、道德失范、言行无忌。各乡校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的学习教育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坚定校长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让广大校长教师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开展理想

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同的职业信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增强校长教师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教师崇尚荣誉、弘扬正气、追求卓越。

2、强化形势政策教育,激励广大校长教师促进学校发展和投身教育教学。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2010年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任务。省市县也先后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各级教育规划纲要,全县教育事业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逐年加大教育经费预算和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都召开全县教师表彰大会,对优秀校长教师进行奖励,保障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校长教师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各乡校要结合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力宣传我县教育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分析全县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解读当前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帮助广大教师认清当前形势、理解方针政策,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和问题,坚信校长教师最终是改革的受益者。要针对校长教师普遍关心的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热点问题,把相关政策措施讲清楚,解疑释惑,增进共识。

3、加强教师法纪教育,增强广大校长教师法制意识和政治观念。要按照全国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立足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实际,强化基本法律培训,让广大校长教师既要掌握《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

等基本法律规定的权利,更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在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网络文明、维护系统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在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校长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规守纪、为人师表、踏实工作。

4、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校长教师争做师德表率、育人模范。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校长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思考,引导广大校长教师学德、信德、修德、行德、务德,着力提升广大校长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要通过开展向魏书生、霍懋征、郭玉梅等全国优秀教师学习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向先进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模范事迹,宣传他们的崇高师德精神,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在教育系统形成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团结进取、和谐发展的良好风气。要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奋发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争做师德表率、育人模范和教学专家。

四、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强化乡校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职责。各乡校要成立由班子成员和辖区内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校书记(校长)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直接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各级领导小组和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赢得教职工的信赖。要紧密结合全县教育中心任务和

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对各乡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进行量化、细化,建立失职追究制度,对于因重视不足、方法简单、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学校出现不稳定事件,或学校内部管理混乱、群众满意度差的,要严肃追究乡校书记、校长的责任。

2、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党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有效发挥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党组织教育教师、服务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乡校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围绕“执教为民、创先争优”主题,健全“亲师爱生”、“亮牌示岗”等活动载体,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要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每位教职工、落实到基层一线。要举办经常性的座谈会、恳谈会,做好日常面对面沟通和一对一谈心,了解校长教师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职工所思所盼所忧的契合点,真正把工作做到教师的心坎上,严防发生越级访、集体访等影响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事件。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教职工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工作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要给予特困教职工更多的关心关爱,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他们对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积极发挥学校工会等群众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工会是学校联系校长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校长教师利益的代表,要依法履行职能,按照促进学校发展、维护教师权益的原则,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时就涉及校长教师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规章制度制定征求意见、提出建议,维护校长教师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教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能手竞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校长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召开程序规范的教代会,促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成长,改善工作条件,关心教师家庭生活,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增强广大校长教师的专业素质、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4、建立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乡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校长教师管理过程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会议、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相结合,做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人员、资金、物质等方面给予保障,购买必要的法律法规读本、教育政策解读、教师先进事迹光盘、典型案件资料等学习材料。要适应教师群体接受心理的新特点,广泛运用讲座报告、观看录像、展览展示、文体活动等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统一起来。要适应教师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变化,通过集中学习、小组讨论和自学等形式搭建教职工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吸引教职工广泛参与,加强自我教育。

某某县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一日

下载贵定县教育局校长和教师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定县教育局校长和教师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辰区教育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北辰区教育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结......

    兴安盟教育局培训管理办法

    兴安盟教育局关于规范教师培训工作的 管理办法(试行) 各旗县教育局,教师进修校,盟直各单位: 为了规范教师学习、培训、交流、考察等管理工作,做到有序有效地培养教师,适应新时期的......

    沛县教育局干部管理办法

    沛县教育局加强学校干部管理实施办法 为加强校干队伍建设,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形成干部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促进我县校干队伍整体素质......

    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

    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 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 (第四稿) (2000年11月18日)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中小学校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建设高素质中小学校长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

    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

    城关镇中心学校 关于学校校长及管理干部管理办法 (试 行)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校长队伍建设,科学规范全镇学校校长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厦门教师不满职称评定挥拳打校长 教育局介入

    教师不满学校评职称制度,挥拳打校长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吴海奎)近日,有知情人士向本报报料,11月1日下午,同安区城东中学一位陈姓老师疑因不满学校职称评定方案,在校长办公室一......

    河津市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管理办法(合集)

    河津市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研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

    青龙县教育局名师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青龙满族自治县 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首席教师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首席教师管理,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学科首席教师队伍建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