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探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探究
静海县台头镇三堡学校
时艳梅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探究
在新世纪,我们的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还应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贯彻”。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学科,其任务是从物质结构和运动中整理出的秩序和规律,而美学是艺术哲学中的规律,其二者有着本质的联系。在物理学科中贯彻美育教育是时代必然,也是物理学科发展的需要,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谈一谈看法。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作用
物理美育教育对于物理教学有很大重要的作用,因为物理美是激发师生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代教学论和教学实践都已证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物理美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初中物理的美育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而兴趣是激发主动性最持久的不竭的动力,对于中学物理,特别是初中物理,八年级学生因为刚接触到物理,普遍感到有点困难,对一些概念或规律理解感到很吃力,如果教师上课又枯燥无味的话,那会导致学生感到压力很大,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很低,但如果在教学中贯彻美育教学,把物理挂图之美、模型之美、规律之美,公式的对称、和谐、统一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物理之美,这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趣,使学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物理美,能把学生在欣赏物理美及其意境和特征时,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协调起来,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却也乐此不疲,真正实现意义上的减负,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的循环机制,这种机制必然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
2、物理教育的美育能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脑科学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按照根本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可以使左右脑协同活动。物理是门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美的因素,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物理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学科美的特征,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以美育人,使学生产生“需要”的感觉,并且进而引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去追求和创造物理美,并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动,产生创造欲望,进而爆发创造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美育教学是物理教学之神韵”,例如在讲述前言时,就利用三棱镜,通过折射后在黑板上或墙上色散成七色光,有如一轮彩虹;在讲光学时,让他重温此节课,还可让学生自己动手。
3、物理美育教学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情绪,促进教学的创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作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没有职业美感和物理美育教育的物理教师,必定把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视为对知识的机械重复,感到教学每年老一套,没有新意,单调乏味,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反之,如果教师有了物理美育观点,就会认为教学犹如艺术家对艺术美的追求一样永无止境,也就会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乐趣和热情,努力挖掘教材蕴含的理性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也充分感受到美的所在,在课堂上当教师被教学美所陶醉时,学生的情绪亦被感染,这种美感与理智相互渗透融洽在一起产生“共振”时,恰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绪,使他们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引起了情感反应,产生了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学必然产生最佳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美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般地说,美至少有两个各具特征的层次,一个是事物外在的感性形态美,另一个则在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理性美。不同学科领域的美,都各有侧重地反映了这两个层次美,物理美主要是理性美,当然也有形象的美,因此,物理教学中美育要求教师根据本科特点和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在各环节中进行美育渗透,寓美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其强弱程度,本质上依赖于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劳动,我认为在物理美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途径实现。
1、挖掘教材中的规律、模型及实验创造的多姿多彩之美。“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的”。因此,物理理论这种产物,必然要遵循美的规律,要挖掘教材中的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物理规律之美。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最普遍的规律以及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物质繁多,运动错综复杂,物理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物理规律可以用精确、简练的物理语言和数学公式来表达,它和概念一样具有简洁、概括美。除此之外,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发现法”教学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不是平铺直叙的将阿基米德公式讲授出来,而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定性地感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然后让学生经过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说,再设计实验去验证假说正确与否。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及知识的来龙去脉,学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发现中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2)物理模型之美。物理学家巧妙地从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最简单的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建立了许多物理模型,它既简洁又和谐,既抽象又形象。这些模型是经过简化和理想化之后形成的典型模型,具有强烈的形态美,例如:内燃机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机械模型,当我们展示它美丽、和谐 的冲程过程时,学生都会为各个零件的完美配合所吸引。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景象会激发学生对人类伟大聪明智慧的梦幻般的遐想。这就是模型美的魅力。
(3)物理实验的创造美。物理实验是物理美的源头,实验指导思想的创造性,实验装置的新颖性和实验技术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美感,物理实验美包括:实验设计美、实验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结果美……。不论在探索或验证过程中都会增强表现效果的艺术协调美。在实验教学中也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而后验证、分析、处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数据处理以及设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创造性活动中,领会物理学的实验思想实验目的,形成实验意识,感受到实验之美,另外课外小实验、科技小发明、模型组装及制作等活动,都是培养美的蹊径,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发现、发明或制作成功,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
2、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美。在物理美感教学中,教师作为物理学科美育的组织者和施行者,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审美修养对物理美育的教育成效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衣着等方面,确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影响素质的施教者形象,使学生在自觉地学习中发展对美的认识,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仪表美,动作美,板书美,语言更要美;教学语言要通欲易懂,既有学生喜闻乐见的 活泼口语,又有优美形象的描述,把抽象化为具体,把艰深变为容易。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学生对“电流的大小与电阻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这句话对理解,教师可以这样打个比喻:“电流象河中的水流一样,草(电阻)多了,水流就慢,如果后面水位高了流的就快”,这样学生一听就懂了,在讲述减少噪声污染在人耳处减小时配以堵耳朵的行动,使学生一目了然。但愿每一位教师在讲台上用语言弹奏出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展示物理美在学生头脑里回响共鸣,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3、设计课后问题,促进成功,让学生领略物理美的创造风采。
课堂当然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也不能忽略课后物理活动的重要性,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留下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解决,可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课后去探索,在体验中感受物理美,例如:讲述“安全用电”一节,可布置学生课后利用微风电扇去体验触电的感觉,在实践中理解规律。再如布置学生去思考如何测“圆柱周长及砖对角线长”的方法,学生会想出许多方法等等。这样通过设计问题,促进教学成功,且也使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领略到物理创造的美。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美和妙的地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单凭和声理论不能产生交响乐,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物理教学中贯彻美育教育,以唤起大批青少年探索物理科学的激情,鼓舞他们努力攀登科学的主峰,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生活的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初中物理中的美学教育,任重而道远。
结论
要想设计好和应用好高速加工机床,设计者和应用者除了需要了解和掌握前面所介绍的一些相关基本知识和前人的实践经验之外,还要认真研究目前已有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加工机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结构设计的特点,弄清其设计意图和方案选用的依据,实际应用的效果和不同用户所确认的该机床的优缺点,从而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
最后要善于对各种可供选用,特别是其中拟自行研发或选用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评估其研发和选用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
Asdfghjkl
第二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
作者:硕士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改势在必行,在物理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对初中物理科如何实施探究式教育,笔者根据这两年的理论探索与课堂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初中物理探究课的特征
探究式的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正如,以前我们上复习课的时候,都是给学生练一定的时间.然后老师就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从头到尾一题一题地讲.而现在课堂理念应该是这样做的:给学生练一定时间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解决他们不清楚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那些问题。老师再统一讲解,让一些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从中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传统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老师写学生抄,这样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探究式物理教学实施操作过程
2.1创设问题情景。明确探究目标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能。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然后教师根据探究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探究。尝试题的设计要有利于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要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电路的连接方法》时,假如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把“用电器的串联”与“用电器的并联”两个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的话。学生就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状态,与培养学生技能目标背道而驰。也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为此.笔者将这两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分组实验,即四个人一组让他们根据教师要求:在手电筒等效的实物(电源、电键、用电器即小灯泡、导线)图中,再增加一个灯泡,要求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同时熄灭,对于怎样设计才能满足要求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实践:
2.2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学生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正如,连接电路时,让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自己的方案,然后根据这个方案完成电路的连接,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3交流反馈。拓展延伸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2.4小组评价,激励成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教学领域提倡已久,但在我们农村中学真正实施也还不久。平时笔者在教中多多少少也进行过探索式教学,但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还并不了解。通过这次深入的探究总算对它有所了解。但还并不完整。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完善。特别是其中的某些步骤我觉得还不够完美,如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才做到简练和恰到好处,还有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及学生通过现象能容易得出结论.这三方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觉得需要不断地去摸索和总结。
总之,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地关注实验结果,而应更注重过程的探究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此长期坚持下去,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彰显教师的科学和艺术魅力。
第三篇: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摘 要物理学科属于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同样也是难点学科。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某种程度的借鉴意义。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落实,推进了教育领域教学方式的改革,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老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已广泛落实,但现今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诸如教学脱离实际、教学手段单
一、缺乏实验性、探究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下主要介绍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应用
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课程大部分原理均来源于实践,是科学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研究而得出的物理结论。然而,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应用的探究。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大部分时间花费于抽
第 1 页 象的理论知识、概念的理解上,重视学生的规律记忆,而忽视了对结论产生过程的探索,学生往往无法感知明晰的探究过程,一知半解,无法运用死板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长此以往便会丧失物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率。
2.教学方式、手段单一
在当前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了目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深化培养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课题,要求老师不断革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然而,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沿袭传统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忽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形成垄断的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相对单
一、枯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3.缺乏探究性教学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是通过不断的探究、实验而得出理论规律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强调过程的探究与实验,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提高课程的参与度。然而当前在物理教
第 2 页 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忽视探究过程的设计,课程实验及探究仅仅照搬课本内容,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探究作用。
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属于一门新兴学科,针对初期接受此门课程的学生而言,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新鲜感、好奇心,此时老师便需捕捉学生的好奇心理,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构建良好的实验、探究平台,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有效融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刻化,将原本复杂的内容尽量简单化,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探究、实验设计,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引导,合理分配课时时间,明确教学重点,进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
例如老师在讲授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电话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明确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可以综合多媒体教学、课程演示、实物剖析的具体方法。可以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双向通话,并对电话结构进行剖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 3 页 而后以多媒体作为演示工具,演示电话转化声信号、电信号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结合课本知识小结电话的结构与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丰富的教学设计来深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设丰富的探究活动情境,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师过分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应用,教学方式、手段单一,缺乏探究性教学等问题,为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融合理论与实践,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 4 页
第四篇: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榆中九中
钱雪萍
摘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本文挖掘物理美,并阐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特殊功能和实践过程。
关键词:美育、物理美、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审美化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美育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和促劳等功能。充分揭示各门学科的审美要素,并结合学科内容实施美育,既能高效地传授知识,又能有效地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审美化教育是指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物理美,并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审美化的教学过程。我个人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美育德,完善学生人格
“审美化教育的影响不是强制,而是在自由与安全的心理空间中,通过对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实现的。” 物理中的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增长见识,掌握科学知识,并陶冶高尚情操,形成良好品格,其育德作用是明显的。通过美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美和善的事物更为喜爱和向往,优化生活情趣,美化言行举止;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和完善人格。象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白光色散),使无数初入物理学殿堂大门的中学生留恋忘返。还有天体运动的完美构图、卫星发射的壮观场面、飞船登月的现实美谈、电磁作用的广阔空间、激光技术的奇特功能、核能开发的美好前景等等都让学生欣喜若狂,如痴如醉。一个人喜欢真善美,厌恶假丑恶,生活趣味浓厚,就会以纯真、坦诚的态度对待生活,他的品质就有可能得到发展,思想道德会变得越来越高尚。
德育和美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发展人的精神,构建人的人格,培养人们和谐完善的心灵,崇高臻美的道德品质。美育所激发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可以互相渗透和重迭。物理中的每一项科技成就和每一位科学家的成功事例都是德育和美育的最好素材,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象哥白尼为真理献身的悲壮行为、牛顿致力科学物我两忘的曲折经历、伽利略面对宗教的错误审判不屈不挠坚持研究科学的品质,法拉弟拒绝制造商高薪聘请和女皇授予爵位的不图名利的美德,还有爱因斯坦一生热爱和平、并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无私奉献精神等等。这一切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他们敬仰科学家非凡的才智、高远的志向、惊人的毅力、崇高的精神和完美的人格,经过长期的熏陶,会不知不觉地以伟人为楷模,树立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以淡泊的态度对待名利地位,以快乐美好的心境求知求学。其言行举止既符合道德规范又符合审美规范,道德情感变得越来越丰富、稳定,人格品质也变得越来越完善。
2、以美启智,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现象复杂、规律繁多、理论深奥。平淡的说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智育中渗透美育,向学生充分展示物理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剖析科学美和艺术美,把求知和审美结合起来,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积极的教育,从而接受教学信息,完全可以达到以美启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美育既是形象教育又是情感教育,学生在美感中精神愉悦,智力被激活,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例如,一位老师在“速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课件,插入奥运会比赛的真实镜头,让学生目睹“运动快慢与美”的情景之后,学生个个精神焕发,余兴未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相关教学内容,在美感中度过了一节课并掌握了知识。又如在平面镜成像、杠杆平衡、磁感线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模型和实验等媒介,展示对称的物理图像,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和深刻印象,他们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公式蕴含丰富的科学美感,但教师如果不作引导,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些符号,无法体会其中的美。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有必要剖析其简洁与和谐美,尽可能将理性的美形象化,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牛一定律”与“质能关系”的深广物理内涵和强烈的科学美感。教师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教师传授教学内容虽是“老生常谈”,但他们饱满的情绪、优美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和娴熟的技巧却能深深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陶醉于科学魅力之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动力。
3、以美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喜怒哀乐是人的情感体验,最使人感到愉悦的是美感,艺术的健体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如散文的诗情画意、小说的动人情节、绘画的精巧构图、雕塑的形神魅力、音乐的美妙旋律、舞蹈的优美动作„„无不让人赏心悦目、愉情怡神、益身健体。物理美对学生同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们经常被“花桥倒影、天狗吃月”所吸引;因“苹果落地、电磁感应”而振奋;着迷于“对称的物质结构、和谐的运动状态”;陶醉于牛顿力学理论、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发展。”达尔文把美育看成是培养和训练儿童健康和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审美的健体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医学和心理学专家认为,人在审美愉悦中,血液分泌有益健康的化学物质,很好地调节人体的节律,并使全身器官协调地运转和发挥作用;所有感觉变得更灵敏和精细,能有效地促进大脑兴奋中心的转换,减缓学习疲劳的积累,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使身体得到放松和休息,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增强体质和体魄,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一部分学生以顽强的毅力承受着重压,学有所成;但很多的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思进取。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乐教乐学”,而美育能使教学充满快乐和生机,实现益智、育德、健体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多媒体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物理美以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实验教学的新奇美对学生吸引力很大,象“纸锅烧水”、“空瓶吞鸡蛋”、“人造彩虹(色散)”、“魔镜成像”、“电路黑箱”等等实验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和美感。学生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能目睹优美的物理现象,而且能通过操作实验,手脑并用,促进肢体、身心和谐发展。
4、以美促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得到乐趣。他所以能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 物理世界非常之美,有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也有光彩夺目的科学丰碑。在这些丰碑上不但记载有先驱们的丰功伟绩,还铭刻着他们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思想和无瑕美德。
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的天性。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美所激发的创造热情,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采取自由灵活的方式,使学生既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感性美和理性美,又能体会教学媒体、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的审美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并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掌握美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坚持“立美于教、以美优教、以美育人”。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郑方周
对于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天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理论上说有效指的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有专家给出课堂教学效率的量化公式: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但实际中我们很难用理论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设计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面对这些问题,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验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1=s/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2=s/v =200m/(5m/s)=40s
t2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